第一篇:六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六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近城小学 李转花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全班都是汉族。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素质、智力、语言等各方面功底都很扎实;所有学生中,贪玩心理较突出,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孩子纯真的天性。其中3—5名学生基础较差,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
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服饰;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民族政策和重要内容、党的民族基本理论和政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关系、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三、学期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深入、细致地认识和了解民族家园的民族节日、习俗、服饰等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学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3、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团结教材的重要意义;
2、认真备课,上课,利用教材知识和生活知识进行教学;
3、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
五、学期的专题研究及教改项目:
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民族风情
六、辅导及课外的工作:
1、多做家访,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2、对及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做个别的辅导。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近城小学 李转花
为了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措施
1.继续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3.进一步完善心理工作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咨询。4.加强师生交流,以信箱为媒介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三、各种关于心理健康话题的大讨论
1、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快乐”)
2、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好习惯交朋友”)
3、体验合作、体验友情(如“大家一起来”;“我和同学手拉手”)
4、学习成功体验(如“我能行”;“成功体验真好”)
5、学习兴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兴趣乐园去”)
6、自理、自立意识(如“今天我值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排除不良情绪方法(如“情绪气象台”;“让自己更快乐”)
8、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沟通化解小矛盾”;)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近城小学
李转花
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的学生,共有31名学生,其中女生18人。这个班级是我从五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9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5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新学期中,本人将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篇:六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六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教师:严伟健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0人,全班80℅都是少数民族(彝族)。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素质、智力、语言等各方面功底都很扎实;所有学生中,贪玩心理较突出,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孩子纯真的天性。其中3—5名学生基础较差,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
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服饰;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民族政策和重要内容、党的民族基本理论和政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关系、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三、学期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深入、细致地认识和了解民族家园的民族节日、习俗、服饰等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学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3、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团结教材的重要意义;
2、认真备课,上课,利用教材知识和生活知识进行教学;
3、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
五、学期的专题研究及教改项目:
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民族风情
六、辅导及课外的工作:
1、多做家访,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2、对及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做个别的辅导。
2012年2月
第三篇: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2009—2010学第一学期初二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 学科分析
民族团结教育课以精美的语言讲述中华各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美丽传说,讲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中国的民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加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受益匪浅。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为本的价值目标取向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态度;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 教材内容
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植根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民族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们共同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在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基础上最终要体现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为青少年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材建设只有取材于生活,从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方可有生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寓教于乐,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四 教学措施
根据开发主题的要求,将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因素组织起来,融认知、技能、情意为一体,不仅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还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性情,力争使所学的课程内容成为构筑学生人格内涵的有机养料。教材力求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有“知识区”、“活动区”和“实践场”三大板块组成。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组织形成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室外延伸为主,包括参观、调查、实践为主。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启发诱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不但对不同民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生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携手并进”的思想共识。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在课后思考题中设计了一些有关民族道德意识、民族精神、集体智慧等方面的思考题,以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作品进行充分的阅读,除了熟悉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外,也让学生主动搜集有关作者的情况,并阅读类似的作品,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第四篇: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黄老营小学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6人,学生的最大有点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先进的班集体。本册教学总目标:
1.认识21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服饰等特点。
2.了解21个少数民族的概况、风俗习惯。
3.体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出美好的家园。
4.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5.培养学生懂得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才能有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本册教学重点:
1.认识21各少数民族的名称、服饰等特点。
2.了解21个少数民族的概况、风俗习惯。
3.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本册教学难点:
1.体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出美好的家园。
2.培养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才能有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开展讲座、手抄报比赛、知识抢答赛、儿童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快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每月开展“民族团结小标兵”评选活动,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与家长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共同培养学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五篇: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包尔海乡中心学校2010—2011学第二学期民族
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 学科分析
民族团结教育课以精美的语言讲述中华各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美丽传说,讲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中国的民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加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受益匪浅。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为本的价值目标取向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态度;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 教材内容
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植根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民族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们共同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在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基础上最终要体现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为青少年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材建设只有取材于生活,从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方可有生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寓教于乐,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四 教学措施
根据开发主题的要求,将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因素组织起来,融认知、技能、情意为一体,不仅要专
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还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性情,力争使所学的课程内容成为构筑学生人格内涵的有机养料。教材力求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有“知识区”、“活动区”和“实践场”三大板块组成。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组织形成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室外延伸为主,包括参观、调查、实践为主。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启发诱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不但对不同民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生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携手并进”的思想共识。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在课后思考题中设计了一些有关民族道德意识、民族精神、集体智慧等方面的思考题,以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作品进行充分的阅读,除了熟悉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外,也让学生主动搜集有关作者的情况,并阅读类似的作品,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马晓龙 2011年2月2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