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传授民族史。充分利用政治课、班会课、校会、网络课堂、知识竞赛等阵地对学生进行西藏历史、风土、人情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翻身农奴第三代在党的阳光下生活的幸福。2001年,以“西藏改革开放二十年与民主改革四十周年”为教育锲机,学校开展了“听讲座、观录象、看图片、述感受”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回顾了是藏族“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的历史,让藏族学生了解了民族的历史,深刻感受到西藏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天壤之别。
2、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民族观。针对西方鼓吹“人权”和歪曲西藏文化的阴谋,我们旗帜鲜明地进行了摆事实、讲变化的说理教育,让学生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通过教育,藏族学生从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上,从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上深切地体会到:“倘若让十四**在西藏重新恢复往日‘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那么,农奴主用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抽筋等酷刑残害农奴的历史惨剧必将重演。”(学生语)
3、培育民族情。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 这样的诗句。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六、时间安排
每两周一课时。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
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二篇:三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于美艳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传授民族史。充分利用政治课、班会课、校会、网络课堂、知识竞赛等阵地对学生进行西藏历史、风土、人情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翻身农奴第三代在党的阳光下生活的幸福。2001年,以“西藏改革开放二十年与民主改革四十周年”为教育锲机,学校开展了“听讲座、观录象、看图片、述感受”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回顾了是藏族“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的历史,让藏族学生了解了民族的历史,深刻感受到西藏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天壤之别。
2、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民族观。针对西方鼓吹“人权”和歪曲西藏文化的阴谋,我们旗帜鲜明地进行了摆事实、讲变化的说理教育,让学生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通过教育,藏族学生从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上,从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上深切地体会到:“倘若让十四**在西藏重新恢复往日‘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那么,农奴主用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抽筋等酷刑残害农奴的历史惨剧必将重演。”(学生语)
3、培育民族情。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 这样的诗句。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六、时间安排 每两周一课时。
第三篇: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黄老营小学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6人,学生的最大有点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先进的班集体。本册教学总目标:
1.认识21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服饰等特点。
2.了解21个少数民族的概况、风俗习惯。
3.体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出美好的家园。
4.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5.培养学生懂得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才能有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本册教学重点:
1.认识21各少数民族的名称、服饰等特点。
2.了解21个少数民族的概况、风俗习惯。
3.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本册教学难点:
1.体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出美好的家园。
2.培养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才能有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开展讲座、手抄报比赛、知识抢答赛、儿童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快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每月开展“民族团结小标兵”评选活动,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与家长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共同培养学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四篇:三年级第一学期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第一学期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域城中心小学 刘志明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传授民族史。充分利用政治课、班会课、校会、网络课堂、知识竞赛等阵地对学生进行西藏历史、风土、人情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翻身农奴第三代在党的阳光下生活的幸福。2001年,以“西藏改革开放二十年与民主改革四十周年”为教育锲机,学校开展了“听讲座、观录象、看图片、述感受”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回顾了是藏族“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的历史,让藏族学生了解了民族的历史,深刻感受到西藏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天壤之别。
2、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3、培育民族情。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 这样的诗句。
四、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域城中心小学 2013/8/24
第五篇: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2009—2010学第一学期初二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 学科分析
民族团结教育课以精美的语言讲述中华各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美丽传说,讲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中国的民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加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受益匪浅。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为本的价值目标取向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态度;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 教材内容
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植根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民族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们共同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在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基础上最终要体现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为青少年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材建设只有取材于生活,从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方可有生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寓教于乐,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四 教学措施
根据开发主题的要求,将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因素组织起来,融认知、技能、情意为一体,不仅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还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性情,力争使所学的课程内容成为构筑学生人格内涵的有机养料。教材力求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有“知识区”、“活动区”和“实践场”三大板块组成。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组织形成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室外延伸为主,包括参观、调查、实践为主。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启发诱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不但对不同民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生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携手并进”的思想共识。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在课后思考题中设计了一些有关民族道德意识、民族精神、集体智慧等方面的思考题,以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作品进行充分的阅读,除了熟悉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外,也让学生主动搜集有关作者的情况,并阅读类似的作品,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