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更多的师生从平凡走向卓越
让更多的师生从平凡走向卓越
——王崧舟“新成功教育”扫描与解读
作者:陶继新
毋庸置疑,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已经响彻了整个中国小学语文界,无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他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崧舟的诗意的悠远境界还远不止于小学语文这一层面,它早已向管理等诸多领域延伸,且悄然优化着人的生命状态。
走进他的人都清楚,王崧舟的诗意,已经从语文学科迈向了全方位的教育视野。
而“新成功教育”,无疑是王崧舟诗意教育中的又一个奇迹。初入拱宸桥小学的尴尬
2001年前,王崧舟还在浙江上虞一个小学任教,当时他没有现在的名气。可是,那是他的蛰伏之地,正如“卧龙”躬耕于南阳一样。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他静心教书,读书,锻炼自己,修养自己,以待天时。他一点儿也不急,沉住气,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有静就有动,有伏就有起,有小就有大,有付出就有收获。他从来不相信名师可以速成,他深信孔子所言:“勿欲速,勿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不利则大事不成。”直到1996年“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和1998年《万里长城》观摩课,王崧舟才一鸣惊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人气指数一路攀升,引来粉丝无数。可是,他没有沾沾自喜,他认为这也是生命的必然,那是生命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果实,要想到成功的辉煌殿堂里游,还要有文化的积蓄。
2001年,杭州市拱墅区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王崧舟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区引进来的第一个教育人才。
有人说,这次王崧舟榜上有名,没有任何悬念。因为在知其根底的人看来,他待势而发,发必有中。而且,这里会给他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海阔天空任所之。
王崧舟也是抱了巨大的期待来到这个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都市。
他走马上任的拱宸桥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可是,它的薄弱与无名,令这个远道而来的新校长惊诧不已。百年历史,没有留下任何文化斑点;在当地人的心里,它更是黯淡得了无光彩。如果说默默无闻还可以接受的话,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却真地让王崧舟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是师资软:三十多位老师,只有一个教坛新秀,而且正准备调走。人心不定,缺少自信,何以保学生?又何以谋发展?想由薄弱变优质,无疑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是生源差:经了解,学校的生源由三部分组成,各占三分之一。一是下岗工人的子女,家庭经济困难者占了很大比例;二是外来务工者子女,父母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校想要配合也只能匆匆而过;三是普普通通的职工子女与城郊接合部的农民子女。拱小的生源结构,被人戏称为“三驾马车”。有人甚至断言,这么一所边缘化的老校,除了苟延残喘、等待自灭外,任何人都没有回天之力。
这位四海讲学、大名播撒于中国大地的教育名人,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境、且多能游刃有余于破解之道的王崧舟,无疑步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是不是不重视引进的人才?这会不会将王崧舟击倒? 不是!不会!
区委、区政府旨在通过王崧舟这个特殊人才,让拱宸桥小学起死回生,进
第1页 而成为品牌学校。可以说,这种特殊的安排里,有着特殊的信任与期待。
从来不怨天、不尤人的王崧舟,在感到任重而道远的时候,开始从心里感谢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厚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怀着悲壮的情结,王崧舟踏上了突围的征程。
“他山之石”与“为我所用”
王崧舟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他自己的生命经历就是一个奇迹。而创造奇迹的关键,需要矢志不移的决心,也需要解决主要矛盾的智慧与谋略。
拱宸桥小学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再也负载不起任何的风浪与波折。所以,王崧舟必须寻找一条最少风险的突围之路。他一贯反对教育上的“立竿见影”;可是,对于拱宸桥小学的师生来说,还就是要让他们尽快看到成功的希望。
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有没有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王崧舟想到了成功教育的发源地——上海闸北八中。这个现在已经很有名气的学校,当年与拱宸桥小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样的老工业区,一样的城郊结合部,一样的“三架马车”拉来的生源,一样的失败阴影在校园与家庭中挥之不去。而且,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系上海首届功勋教师,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校长则是昔日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刘京海可以成功,王崧舟为什么不可以;闸北八中能够从薄弱学校变成优质学校,拱宸桥小学当然也能跃进品牌学校的行列!
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心态,这种心态从王崧舟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就已悄悄地向全校师生心里蔓延。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必须迅速。立即组织教师到上海考察,虚心向刘京海校长请教,诚心向闸北八中教师学习,深入学生之中,详细了解他们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令王崧舟惊喜不已的是,洋溢在闸北八中整个学校的自信,正是拱宸桥小学走向成功的希望所在。这,甚至很有些诗意!
满载而归后,马上消化吸收,拟定学校整体改革方案,确定办学信念:实施“新成功教育”,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渐渐地,人们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新成功教育”的“幽灵”开始在每一个教师的脑际游走。
成功从举手开始
这时候的“新成功教育”,尽管还没有多少学理方面的归纳与梳理,也没有现在的清晰与自觉,可是,将“新成功教育”的口号喊出来,则可以让沉睡在失败温床上的老师们眼前一亮,心头一振,从而看到成功的曙光。王崧舟说,先“扯起一面大旗,认准一个方向,锁定一个目标”。随之,便矢志不移地在“新成功教育”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扛大旗的人,当然就是王崧舟本人。在他信心百倍、一往无前行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自觉地向这面大旗聚拢,跟随着他,也信心百倍地一往无前。
要想成功,必须有一个成功的心态。但是,很少尝到成功喜悦的师生,当然不可能拥有这种心态。
新成功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培植学生的成功心态,让学生有一个异常自信的生命状态。为此,王崧舟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坚信自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并通过各种手段将这种理念内化到师生的心里。
王崧舟刚到学校,第一次听课,他发现,当老师提问一个并不特别困难的问题时,全班只有三个学生举手,真真正正的是“和者盖寡”。王崧舟感到奇怪,刚才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讨论,而且大都可以正确回答。可是,当王崧舟问起旁边一个学生为什么不举手的时候,那个孩子反而紧张起来,支支吾吾
第2页 地说:“一回答问题我就害怕。”此事对王崧舟触动很深,为此,他组织了一次无计名问卷调查,探究不举手的“结”究竟在哪儿。调查结果,怕举手的竟然高达九成学生。怕的原因五花八门,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自信。于是,他提出一个口号——“成功从举手开始”。为了营造这种“举手文化”,学校首先改变了教室的环境布置——正面墙上,中间是一幅宣传画,画面是一双双高举如林的小手,小手上方是一句温馨提示语——“今天你举手了吗”,画的两边是“相信自己”“一定成功”八个大字。同时,对教师讲成功文化,也告诉孩子,成功并不神秘,拥有自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与“举手文化”相呼应的,就是紧随其后的“鼓掌文化”。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为之热烈鼓掌。结果,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鼓掌的声音越来越响。学生被这种“鼓掌文化”激发起了自信,而自信又给予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开始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而且真的能够成功了。就这样,举手,举起了一片成功的蓝天。
不只有“举手文化”,激发学生自信的“新成功教育”标志几乎无处不在。一进校门,“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每天成功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等大字标语赫然醒目。时间一长,师生对这些格言式的话语不但熟读成诵,而且也悄然定格在他们的心里,外化为走向成功的坚实行动。
在每个楼梯的拐角处,学校还专门辟出一块“成功足迹展示墙”,哪个学生作业写得好、书法写得好、画画得好、表现好,就能光荣上墙。课间,师生们在这里驻足观赏。墙上有名的学生,在大家的赞叹声中,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腾起自信;未能上墙的学生,也开始心向往之,力争自己“墙”上有名。
“新成功教育”的物态文化载体还有:大型宣传橱窗、十二月成功雕塑群、运河文化长廊等。
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变成了展示“成功之星”的舞台。第一步:宣布“成功之星”;第二步:“成功之星”上台接受表彰;第三步:其中一位“成功之星”在老师的推介下展示自己的成功;第四步:同班3-5名同学上台从不同角度介绍“成功之星”;第五步:“成功之星”带领全校师生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仪式热烈而庄重,它激荡起的不只是某个成功之星的喜悦和自信,也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学习成功之星,渴望自己成功,成了全校学生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愿景。
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是王崧舟2005年升华归结而成的办学宗旨。但是,它的诞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其核心思想在他的心里已经盘旋了很久很久,由于没有找到表述其要义的恰如其分的语意系统,才没有让它过早地浮出“水面”。多年来,王崧舟寻寻觅觅,终于有一天,蓦然回首,才有了“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教育顿悟——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有人说这是灵感闪现,其实,没有多年的深层思考与不懈探索,就不可能邂逅这一特殊的“巅峰时刻”。
一心:核心是涵养成功心态
所谓成功心态,就是永远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即使一时失败,也当作成功之前的热身。有这种心态的人深信:“失败者,成功之母也。”面对失败,没有灰心丧气,没有裹足不前,而是满面春风地继续前行,去迎接成功女神的光临。在这种人看来,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自己的前进,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就会在心里积淀成一种积极的能量,百折不挠,永往直前。王崧舟认为,涵养学生的成功心态,就是为他们一生走向成功锻造了高贵的精神品质。
三最”:最近发展区、最佳发展区、最好的自己
一是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特别是教学实践研究,第3页 王崧舟发现,只有课程与教学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抵达高效学习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为此,王崧舟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起点分析,然后再确定发展目标。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师那里落地生根,学必有获才能在学生那里化成现实。
二是培植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优势,这便是他的最佳发展区。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首先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当学生之长得到充分发挥并得到肯定的时候,心里就会升腾起一种特别的自信。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自信,就是学生撬起更大、更多成功的支点。
三是做最好的自己。受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启发,王崧舟提出“最大的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关键是能否做最好的自己。人各有异,所谓的最好也是因人而异。就目标而言,有底线要求,即六年学会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这是共性目标。但也有上线要求,即通过努力可以抵达自己认为“最好”的那个目标。为此,他提出了十类目标。这样,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满怀信心地朝着自己既定的上线目标行进。
教师成功是校长最大的成功
与学生一样,教师也渴望成功。在王崧舟看来,成全教师是做校长最大的成功。实施“新成功教育”的第二个年头,学校就开设了“新成功教育讲堂”,一直坚持到现在。讲堂每次一个主题,每周五集中两个多小时,由一位教师开讲,全校教师听讲。这一讲,令王崧舟惊喜不已。原来认为未必讲出特色的教师,竟然滔滔不绝,让听者感到欣喜莫名。特别是那份自信,那种获取成功之后的快乐心境,让所有听讲的教师为之振奋。于是,争先走上讲坛、意欲再现精彩的教师多了起来。讲堂上,老师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行动纷涌迭出。讲堂后,老师们又将这种心态带进课堂,影响和感染更多的学生走向成功。
每到期末,王崧舟还会向老师们颁一次“大奖”,美其名曰“拱小奥斯卡”。王崧舟认为,老师们努力工作了一个学期,绝大多数应当受到奖励。可是,传统的奖项太过单薄,获奖人数也是寥寥无几。为此,学校设立10多个不同奖项,由教师自主选择、自主申报,诸如:学科教学质量优胜奖、成功班主任奖、教育科研标兵奖、教坛新人奖、优秀辅导奖等;另外,还专门设立一个开放的奖项鼓励教师自由申报。一位班主任老师在开放奖项中填了个“家长口碑奖”。他的理由是:“本学期我带的班获了不少奖,比如成功班级奖就有好几次;本学期我还收到四封家长表扬信。”经学校核实,言实相符,就向他颁发了“家长口碑奖”。从此,这个奖项就成了常规奖项。
王崧舟认为,让更多的教师从不同层面获奖,可以激发更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感到成功就在自己身上,在当下,也在未来。
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学校大都要教师写工作总结。而王崧舟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总结意义不大,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于是,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份、天天相随的《教师自主成功修炼手册》。内容包括:目标规划、步骤安排、自我修炼、清晨四问、静夜四省、心灵暗示、自我评估等。手册借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帮助教师自我分析专业成长方面的优劣势,确立各自的发展目标,通过影响力黄金表、每月反思记录、自我激励等方式,帮助教师自主成功。这样,老师们就会自主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其实,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只不过有的时候因为目标不明或者目标错位而使得潜能在无谓的事务中消解了而已。有了明确目标,则可以朝着目标前行,并在抵达目标的时候,感受成功的喜悦,再向另一个高远的目标前进。这种良性循环,会在教师的心里生成一种正向能量,会使他们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会对学生及学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4页 小学教师的职称一般是三级:小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但是这个职称系列存在不足:阶梯太少、周期太短,有一部分顶尖的教师三十五六岁就能拿到中学高级教师,但退休还有二十几年,职称对他们就失去了激励作用。于是,王崧舟就在学校搞了一个内部的“职级教师”:在一级到小高之间放一个台阶,叫“新锐教师”;在小高到中高之间放一个台阶,叫“先锋教师”;在中高上面再放一个台阶——“首席教师”。职级教师有评审标准、有福利待遇,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起了更持续、更科学的激励作用。这个拱小独创的“职级教师评审制”实施之后,激发了更多教师向上求索的自信心。于是,学校的发展开始驶上快车道。
2005年,拱宸桥小学出乎意料地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同年,拱小培养了一位省优秀教师、四位杭州市教坛新秀、一批区骨干教师。更重要的是,一批虽然没有评上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者,已经待势而发,朝着他们选定的目标快速而行了。况且,当教师感到自身成长,有了成功感觉的时候,名誉地位已经退居“二线”,得之泰然接受,失之也不遗憾。这种淡泊名利的心境,这种追求卓越的心态,比一时一地的成功更具意义。
2009年初,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首次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公开评比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示范校,王崧舟带着拱宸桥小学的“新成功教育”参加评审,在40多所学校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人们认为,这是出人意料又是情理之中的。拱宸桥小学的文化品格,并非因为这次评比才崭露头角的,而是在长期积淀了深厚文化的一种必然结果。王崧舟校长对儒释道三家文化都有研究,即使如《周易》这种形上的著作,也可以得其要道。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现代文化情有独钟者。这种东西兼容的文化视野使他成为一个地道的文化学者,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校长与教师。而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与首席官,就应当是校长。有着如此文化品位的校长,当然会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独到的见地与特别的行动。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评比,也不是为了外在的作秀,而是一种心灵的需求,一种自觉的文化担当。况且,在他的引领下,全校教师也因文化的力量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文化的核心就是以文化人,当经典文化一次次地濡染着教师心灵的时候,他们就有了特殊的文化品格。与此同时,他们也因文化的不断升值而优化了自己的生命,有了不同于一般教书匠的文化意识和关怀。他们对王崧舟的追索,因了文化的相连而成为一道文化风景。所以,他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有物质形态的,有制度层面的,更有精神意蕴上的。有有形的,更有无形的。这些几乎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更是学校发展的魂兮所系,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根本。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举夺魁,在知情者看来当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有努力就有收获,有奋斗就有成功。现如今的拱宸桥小学已经陆续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荣誉,比如: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等,而且勇往直前地向全国进军,成了中央教科所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华诗文诵读实验龙头学校、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学校。
“新成功教育”“新”在哪里
“新成功教育”的成功已经有目共睹。那么,它是否是对“成功教育”的克隆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他人经验,如果全然“拿来”,不但没有自己的东西,也会失去生命应有的创造力。用王崧舟自己的话来说,之所以在“成功教育”之前冠以“新”字,即在提醒、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要善于吸纳、巧于超越、重在本色、贵在创新。
那么,“新成功教育”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
第5页 王崧舟认为,“新”是与“变”维系在一起。包括拱宸桥小学在内的整个拱墅区正在变化——原本在南面的拱墅区政治文化中心正逐步向拱宸桥地区转移,区领导希望在这里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学校,与新中心相称。而拱宸桥小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面积旧城改造,拱宸桥小学从拱宸桥边迁移到拱北小区,按照城市规划异地新造,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这种变化,给学校师生,给学生家长,给周边居民,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是与“诗意”联系在一起的。王崧舟不是刘京海,他的诗意是属于“这一个”的。大凡在小学语文界工作上一段时间的老师,提起“诗意语文”,几乎都会顿生敬仰之情,而且会说出王崧舟教学上的很多经典之作。可是,对于诗意的要义,人们未必能够知晓。王崧舟认为,课堂教学只停留在求知层面的话,那是低级的学习;如果再有了科学的引领,再有了道德的诉求,当然就会更上层楼。可是,这还不是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如果将学习,特别是整个人生,当成一种审美之旅的话,整个生命状态将妙不可言。学生学习求知,形成智慧与道德,不应当是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而应当成为走向未来的幸福之旅。而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尽管生命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甚至是坎坷与灾难,可是,它阻挡不住人生向审美境界迈进的脚步,而且,乌云过后会是晴空,灾难过后也会迎来生命的曙光,正所谓“你的伤痕会帮助你。”诗意人生,早已成了王崧舟的生命潜流,它撞击着你的心扉,让你在行进路上,感受生命的诡奇与多彩,让你领略生命时空虽然有限,却可以演绎出万千精彩的美丽。
“新成功教育”所追求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业成功,它以诗意人生的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成功。即不但能够走向成功,还能够享受走向成功的生命过程。
“诗意”之下的生命不但是自由的,还是审美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可以进入到自主探索且高效创造的巅峰状态,完成有着巨大超越意义的“裂变”,感受令世人甚至自己都惊诧莫名的突围与腾飞。王崧舟的“新成功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有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超越常规的突变,给人以生命的突围。所以,它让人看到生命不但有常态,还有神奇的非常态,还有可以产生魂魄相荡甚至是凤凰涅磐的“再生”奇观。
破解这一奇迹,不能只观其诗意的表层,还要探究其深层的底蕴。仅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王崧舟独特的悲悯情怀与生命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属于他的生命感悟,则是他超越常人的内在密码。这种感悟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它却几乎无时不在起着作用。这让他能够透过万千纷繁的外象,去感受人生的真味,去体悟当下的幸福,追求永远的精神彼岸。
《周易》有言:“日新之谓盛德。”“新成功教育”就是在“日日新,苟日新”的变动过程中,越来越走向成功的。用王崧舟的话说,“新成功教育”不是一潭池水,而是一汪流变不居的活水,它永远在流淌、永远在洗涤、永远在交汇、永远在澄明中超越自身。
看来,王崧舟的“新成功教育”虽然也有“拿来”的成分,可从本质上说却有着超越的意义。人非生而知之,却可以学而知之,教而善之,困而突围之。从平凡走向成功,当是生命的本然,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人。可惜,很多人都缺乏这种生命的自觉。于是,人生在世,就有了平庸与浑噩,就有了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王崧舟在想,助人成功,就是一件善美之事。那么,帮助整个学校的师生甚至更大范围的人成功,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美之事。看来,王崧舟追求的还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功,他还一直在践行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道”精神。所以,他学校的师生,全国慕名而来的校长与老师走进王崧舟的时候,不但可以从他那里学到管理与教学上的
第6页 方略,还可以登临智慧与品质的殿堂,去领略其“无为而治”的玄妙与真实。
令人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拨出专门经费,已经在拱宸桥小学成立了“王崧舟工作室”。以校长个人名义设置工作室,这在全国似乎还不多见。于是,“王崧舟工作室”成了一道风景线,许多老师以听过他一堂课为荣,每年千里迢迢找他拜师、指点迷津的小学校长、老师络绎不绝。王崧舟成了名人,跑了100多个城市,开观摩课800多堂,讲座200多场,渐渐名满天下。
然而,王崧舟依然守持着一份特有的宁静,特别的觉醒。在管理与教学上,他有着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与淡定,正所谓“大智闲闲、小智间间”。这种巨大的生命能量,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滋养和润化的学校师生的精神生命。他的“新成功教育”理念与精神,已经融化到每个教师的心里,他们都因有了与学校发展的生命维系的志业精神的支撑“不令而行”,在新成功的路上勇猛精进。
王崧舟简介
王崧舟,男,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电视教学片主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开创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份16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800多节次、讲座200多场次,形成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风格。他的语文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
王崧舟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王崧舟从事学校管理20多年。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应该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专业导师。他提出“新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战略,并全面实施旨在重塑以“成功心态”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整体教育改革。在王崧舟的领导下,拱宸桥小学由一所区内的普通小学一跃成为杭城的一所新兴名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杭州市实验小学等。
(原载于《人民教育》,2010年第18期。)
第7页
第二篇:从平凡走向卓越--开学典礼校长讲话
从平凡走向卓越——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人们常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要说对我们莘莘学子来说,秋天更是一个播种的时节。今天,我们将一起推开金秋的大门,将新的梦想、新的希望和新的憧憬播撒在良渚职高九月的大地上。
新的学期,我们又迎来了400多位新成员,那就是高一年级的新同学们。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新的学期,学校宿舍楼建好了、教学楼变新了、运动场变亮了、道路变得更宽了„„一句话,我们的校园变样了。这些,都是暑假期间奋战在一线的施工与管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职工抗高温、战酷暑、抢时间、赶进度,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当然,仓促之中,校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或改善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师生谅解!同时,我也相信,我们会进一步改进,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美丽、更漂亮、更宜人!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想和大家谈一个平凡与卓越的话题。也许,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明天的你我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也很难回答。国际注册咨询师、中国著名管理专家杨宗华博士的回答是这样的。“要想明天不再平凡,你今天的岗位无论多少平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你今天平凡的岗位。”
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是沧海一粟,而但对每个个体而言,那就是我们的全部。人生,有平凡的、庸碌的、绚丽的、精彩的,更有卓越的。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起点是平凡的,但我们都可以拥有走向卓越的人生目标。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从平凡走向卓越。那我们怎样去实现呢?我想说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勉:
第一,让梦想成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铺垫。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没有梦想就不会有理想,也就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一个人不可以平庸,一个平凡的人一样可以拥有平凡的梦想。一个拥有梦想的人,心中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梦想也总能给他以动力,促使他不停地为目标努力奋斗,最后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成就自己的理想。
梦想像一粒平凡的种子,种在生活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人生假如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生的指路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拥有梦想,也就拥有了为平凡人生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才有可能成就卓越的人生。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才是智者之举。近来,浙江卫视有一档《中国梦想秀》节目备受社会的关注,正如节目所宣传的那样:梦想不分身份的贵贱、地位的高低,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在“梦想秀”这个光芒四射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草根”人物纷纷登场:沈阳建筑大学的“保洁叔”王世金,因为对女儿的一句承诺迷上了舞蹈。可以说迈克杰克逊的舞蹈对于左眼近乎失明,右眼视力仅为0.3的他而言是何等的艰难,但是带着执著的梦想,王世金创造了奇迹,走上了梦幻般的华丽舞台“狂炫”舞技。天津的一名义工刘淼,虽患有先天性的残疾但是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自信乐观的生活着。喜欢唱歌的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舞台上和偶像韩庚合唱一曲,《中国梦想秀》实现了她的愿望„„这一个个平凡人因为坚守梦想而让人尊敬与喜爱。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们观众的内心,在传递真情的同时也鼓舞大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都要有梦想,都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有梦就有希望。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告诉我们,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卓越源于我们平凡的梦想。
第二,让执着成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阶梯。
执着,就是对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有恒定的信念。即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不轻言放弃;即使成功的希望渺茫也会努力争取;即使万劫不复也不万念俱灰。只要心存信念,总有奇迹发生。
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们同样被坚持与执着感动着。
运动员们原本如你我一样有着平凡的人生,但他们凭着坚毅,从平凡中走来,走向卓越。正如白岩松所说:“不用再只为金牌看奥运,金牌第一或第二第三,都不那么重要。只要超越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就都是好样的。金牌很好,但银牌也不是失败者,而那些什么牌也没拿到却上了大台阶的个人或运动队,同样值得我们喝彩!”我们感受更深的是运动员身上透着的那股坚韧和执着的气息,感受着他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历程。
赛前,在中国的所有运动员里,最有把握夺金的应该就是羽毛球男单的林丹。他是一位超级高手,多年来英雄不败,这届奥运金牌之后,在羽毛球的舞台上,他更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也很难超越的纪录——把包括全英赛、世博赛、世界杯、奥运会在内的所有冠军,都抡圆了两圈!这真是一个回肠荡气的纪录!只是没想到这次比赛如此的艰难,林丹居然在先折一阵的情况下连追两局,最后一局更是在18比19落后的形势下完成逆转,赛后林丹躺在地上大哭,李永波也激动地落下泪水。林丹29岁了,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这份坚持与执着让我们感慨万千。
执着的人往往在骨子里有一种素质,激情如火、认准了目标死不回头。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常常能创造出人间奇迹。拿破仑、贝多芬、凡•高,都是执着的代表人物。还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所记载的诸多世界之最,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之所以使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就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明显有着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执着。执着将他们的事业推向了极致,执着让许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执着让他们从平凡登上卓越。
第三,让品格成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保障。
有人说: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在工作或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和才华,只能体现其真实性的10%。这10%就如同冰山显露在海面的那一部分,可以被所有人看见。而另外90%潜藏于外表之下不为人所熟知的部分,我们叫它“品格”。
一个人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成绩?也许是获得的金钱;也许是社会地位;也许是学识学历,抑或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真正能使一个人的人生闪耀光辉的,是他优秀的品格——高尚。高尚关乎人的精神和品质。高尚是伟大的代名词,但也可以很普通,很简单。这段时间,有两件事情从内心深处感动了你我:危急76秒,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履行职责,绘就一条笔直的刹车线,向我们展示了深入骨髓的品格力量;危难瞬间,“最美教师”张丽莉推开孩子,自己却被失控的客车碾过,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这无疑是高尚,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尚!义乌“富二代”周晓丽10年来收治了900名智障儿童,这种善举和爱心,当然是高尚。我们高三年级的陈浩和他的同学们,他们在“日行一善”公益社团的岗位上默默坚守、默默付出,他们的事迹在城乡导报、钱江晚报、余杭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这也是高尚,平凡的高尚!
高尚是一种过程的美丽动人,伟大的高尚从平凡起步。仰望高尚,使人更具良知,更显纯真。守望高尚,就是要在平凡之中,保持对高尚的追求,从而在过程中拓展心灵的宽度和灵魂的深度!无论你是普通青年、还是优秀青年,我都衷心希望你们追求高尚,记得感恩,具有仁爱,乐于奉献。让我们在不断学习中升华我们的品格,让优秀的品格陪伴我们从平凡走向卓越。
老师们,同学们:
人生源于平凡,积小事以成事业,小事蕴含于大事之中。考察一个人能否精细行事,先委以小事,小事不能为或小事常出错而不能改,则不可委以大事。没有养成精细做好小事的习性,大事必将毁于若干小事之中。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各位同学,如果你能把每一件简单而又平凡小事都做好了,那你也就实现了从平凡到卓越升华。待到那时,你的老师、你的家人和朋友,就是站在路边为你鼓掌的人。
从平凡走向卓越,让我们心中多一份“坚守”。坚守住那些生命中不能丢弃、不能放弃的追求。坚守住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提升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坚守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心态平和,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住个人品格和意志,才会升华思想,使平凡变得伟大;坚守住社会公德、公正和良心,才会诚信友爱,客观理性,正确对待身边的世界;坚守住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才会脚踏实地,进取有为,成就一番事业。各位老师、同学们:金秋是一道景,需要我们懂得欣赏;金秋是一首诗,需要我们学会品味;金秋是一幅画,需要我们用心描绘。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心怀梦想,学会执着,历练品格,用今天平凡的小事去托起明天卓越的人生!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梦想成真!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良渚职高兴旺发达!谢谢大家!
第三篇:从平凡到卓越
从平凡到卓越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如同那雨中的树,终究要接受自然的打击; 他,也是一个卓越的人,卓越的更如那雨中的树,风雨过后愈发青翠挺拔; 他,是一个平凡的党员,平凡的如同那雨中的树,只是森林中的一草一木; 他,也一位卓越的党员,卓越的更似那雨中的树,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
台阶上,父亲身子一沉,便再也不能唤醒,那一刻,我哭了;床榻旁,妻子一袭白衣,翩翩而舞,那一刻,我哭了;临终前,儿子一声叫喊,冲破寂静,那一刻,我哭了……不是因为感人,所以流泪,而是因为平凡,所以感人。李林森,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可以为了一双鞋跟人家讲价,平凡的为了省下十几块钱去走几十里的山路,平凡的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然而,他也是一个卓越的人,拥有着卓越的品质、卓越的境界,尽管平凡如树,却能在暴风雨中彰显顽强,愈发挺拔。
李林森,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从帮困扶贫到选人任人,从修桥铺路到抗洪救灾,对群众讲真话、用真心、动真情,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生坦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事业。电影散去,心中却久久难以平静,身为一名党员,我为拥有这样一位战友而感到光荣,因为他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信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虚的,而是可以实实在在的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的,例如,当前各级机关都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办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党组织,在这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引导,倡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民服务作表率呢?
还记得自己作为学院里第一批入党的党员在党旗前面宣誓的情形,那一刻,真的觉得很自豪,甚至有些感动,也便是在那一刻,我发誓一定要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绝不愧对党员的称号,如今,我已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名公务员,有太多新鲜知识需要向优秀的同志们学习,这次局里组织的影片学习,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不断完善自己,以期在工作岗位上也能极大发挥出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第一,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的绝对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像李林森那样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并且矢志拼搏奋斗。
第二,怀有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像李林森
那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牢牢记住,唯有你真心对群众了,群众才能真心的对你。
第三,富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发挥自身特长、奋发有为,像李
林森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四,坚持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恪守党的组织原则,像李林森
那样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
第五,树立清正廉洁的优秀品格。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像李林森那
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李林森是平凡的,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升华,从而变得卓越;作为一名党员,李林森是平凡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群体的卓越。
第四篇:从优秀走向卓越读后感
刚开始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时,我有点后怕,因为我一向害怕灌输理论、没有案例的理论书籍。如果不是迫于读书笔记的压力,我想我不会认真这本书细读这本书。未曾想到,它带给我的感觉却是如此的奇妙,有回忆,有沉重,有自责,有庆幸,也有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安奈特·布鲁肖和托德·威特克尔非常体贴教师忙碌琐碎的生活,他们在这本书中设计了一个学年180天的教学小分享,每一天都会与教师分享一些简单高效的日常教学策略。每隔20天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检验哪些策略能有效执行,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帮助你更有智慧更有方法地提高你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你可以将这本书看成是一个备忘录,也可以将它视为一个贯穿全学年的教学指南,它将在你教学的每一天为你送上温馨的提醒、善意的建议、周全的行动计划。教师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
从最初的“抗拒”到最后的迫不及待,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笔记本上也多了很多有益的“小秘方”-“当学生一旦打破规则,请以一种冷静而专业的方式执行惩罚措施”“多读一些智慧的小故事,关键时刻或许可以派上用场,因为他们胜似天天说教”“多花一份心,记住孩子们的生日,将它们作些整理,让孩子们在生日那天收获意外的惊喜”“偶尔拿糖来表扬一下孩子,这“幸福的棒棒糖”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向前跨进一大步”“如果课上出现打架或丢失东西的现象,教师不妨向孩子们讲述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勇于承认的故事,鼓励犯错的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其实,这些老师的做法和我们平时做的、想到都相差无几,但却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处理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谁说细节细呢?它可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生命发展的基石。一块木板尚且不能忽略一个蛀虫,一条河堤尚且不能忽略一个蚁穴,一个工厂都会因为制造出次品或劣品受到损失,甚至倒闭,何况是我们这些肩挑孩子重担的教师呢!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今人曰:常读常新,常新常读。我想,这本书将成为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期待着它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第五篇: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这是xx农商行成立以后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县农商行人提高自己、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县农商行于五年前成立后,在一批批伴随着农商行一起快速成长的员工努力下,他们带着蓬勃的朝气,怀着美好的憧憬,用无数心血和汗水,在五年后的今天,铸就了一块大放光彩的璞玉,让人惊叹。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对农商行也称不上有什么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我却知道它是面对中国最广大的客户群体——农民,农商行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土生土长的天然关系。农商行的立足之本就是在农村,整天打交道的是中国最为普通,同时最不“普通”的一个群体。在农民的支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支持下,它不仅仅承担着推销农商行信贷产品,更加肩负着为“三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的任务。
所以农商行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使得他们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效益,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用规范的服务和真诚的态度来满足农村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赢得我们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的信赖。
农商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制灵活的优势,夯实资金基础,加大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三农”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腾飞。每年还组织员工参与各类公益宣传活动,如广场公益宣传、征信宣传周活动、送金融知识下乡、普及金融知识等活动,提高我们普通老百姓的风险防范意识。今天,农商行即将迎来自己的五岁生日,同时也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是相信在这些运筹帷幄的领导和齐心协力的员工奋斗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把我们的农商行建设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