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3

时间:2019-05-13 02: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3》。

第一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3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

-------我辈虽凡夫,勤读亦有获

吕荣晓

偶读一句话“青山本无字,常读便是书”,我又添了一句“我辈虽凡夫,勤读亦有获”。我突然意识到光阴荏苒,春去秋来,我已然为人师十六年,而这十六年来,我最可贵的品质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从日复一日行走于教室,踱步于讲台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这得益于我的读书梦,我的读、思、行。

我希望通过读书、读好书,充实我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我希望我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我常想如果我是一桶没有任何用处的死水,我 会愧对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渴望成为那样的涓涓流水,让学生们天天都喝到甜甜的水。即使这源头活水不够强大,也仍一如既往地充 实、更新着。于是,我遇到了余教授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读余教授的教育论著,使我深有感悟: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过程。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要 求,这部教育专著是时代教育精神的体现,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育教学问题,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其视野之宽阔、思想之深刻,永远是我所不能企及的,却是我可以努力去无限靠近的。我把阅读当作培养教师的教育 信仰有效途径。书中通过热情、严谨、和明晰的教育语言,让我体会到崇高的教育理想和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很好催化了我的教育信仰。

余文森教授提出:如果说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则是对教学的理想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当有效教学出现了内涵知识化和窄化、教学活动模式化和机械化的倾向时,我们就应该反思了:追求教学 的效果、效用、效率是对的,但凡事都应有度,物极必反。纵观现在的通用技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无形扩张了教学容量,导致表演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或者为了多腾出课时给学生动手实践,人为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学习内容,学生被太多的知识填满,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更无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了。这样的通用技 术课堂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也是值得反思的。没有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是失败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探索和深层次思考的课堂。我的读书境界到底有多高呢?手执一书,凝神静气,独坐窗前,细细品读。即便不读,闻着这淡淡的油墨香也是一种满足。我经常在读书过程中掩卷沉 思,发挥思维和想象力,按自己的思路一路畅想,然后打开书,比对文中思路再继续细读下去,思路与作者偶同,我会大欣大喜,若大相径庭也没任何尴尬。这本书给了我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的深刻启迪:

1、通用技术学科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技术设计与制作解决设计技术问题的能力,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技术与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等。而技术核心素养 的培养是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着眼点,从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五个方面形成和发展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 学生今后的迁移学习,促进其终身发展。

2、卓越教学呼唤卓越教师,我顺应中国课改的历史潮流而来,怀着对技术与设计世界的虔诚而来,揣着教育责任心、抱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对书中的知识、经验加以选择和提炼,融进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信念、感受与经验,用激情与理智的感染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从知识型教师走向智慧 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思想型教学的卓越教师。今年暑假以来,我一场不拉地随着名师工作室的脚步,聆听余文森教授关于提炼教学主张的讲座和辅导,从优秀 教师到卓越教师的飞越就是拥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成为有教学主张的教师。从读书到思考与实践,再到行动起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向卓越攀登,这种修炼充满正能 量的诱惑。在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努力中,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意义。

我想,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只要用心浇灌,便会繁花似锦,收获的是教育的成功,体验的是教师的幸福。

第二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

(一)福田区上步中学 谢玉娟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的作者余文森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余老师在前言部分是这样写的:“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按照词典的解释,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实际上,卓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卓越的本质是”超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永无止境。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不仅要让教学变得效果更好、效用更高,而且要让教学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他还提到,“对教师来说,卓越教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卓越的思想、精神、态度,而不是去寻找一种具体的模式、行为和表现。”

这本书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卓越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即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内涵及首要指标。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而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当前教育方向的偏差导致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培训、竞争,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学生在疲惫、劳累、压抑、烦闷、痛苦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均被摧残着,最后必然形成对知识的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需要考虑的是教学的意义和使命,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喜欢的,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不是技术性的工具,我们不能只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分数,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自己,在教育信念上改变自己,并且努力把上课变成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活动。根据本书的精神和个人感受,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以下四方面打算:

一。教学理念方面

1.时刻牢记“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

个要素;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目标,是落脚点;

2.培养“会思维”的学生;

3.做 “有温度课堂”的老师,真正接纳每一个学生,不单以成绩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给学生安全感;

4.经常性地进行自测与评价,在反思中进步。

二。教学内容方面

1.不断学习,打开学科边界走向综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努力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

2.关注如何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其成为教育内 容的一部分;

3.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

三。学法指导方面

1.注重处理好学生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给予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充分空间;

2.解决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教师的教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上下功夫;

3.解决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它的特色,要恰当使用,不可流于形式。

四。学生能力、素养培养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寻找快乐成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总之,卓越教学是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创生;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增值,一切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这本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着。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

(二)我的读书梦,我的读、思、行

方萍

提起笔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光阴荏苒,春去秋来,我已然为人师十九年,而这十九年来,我最可贵的品质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从日复一日行走于教室,踱步于讲台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这得益于我的读书梦,我的读、思、行。

九年前初识余文森教授,当时我在福师大教科院就读教育硕士,有幸地成了他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生。余教授上课睿智幽默,把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剖析得独到有味,宏观和细节阐述生动,理论和案例相互交融,给我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拜读了他的《有效教学十讲》、《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等教育专著,正式开启了我的读书梦。

我的教育梦、读书梦很简单,我不是大学者,不是教育家,作为渺小的个体,我改变不了大环境,那就努力影响小环境。我不敢言学高身正,但可以无私奉献,我希望通过读书、读好书,充实我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我希望我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我常想如果我是一桶没有任何用处的死水,我会愧对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渴望成为那样的涓涓流水,让学生们天天都喝到甜甜的水。即使这源头活水不够强大,也仍一如既往地充实、更新着。于是,我遇到了余教授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读余教授的教育论著,使我深有感悟: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过程。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要求,这部教育专著是时代教育精神的体现,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育教学问题,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其视野之宽阔、思想之深刻,永远是我所不能企及的,却是我可以努力去无限靠近的。我把阅读当作培养教师的教育信仰有效途径。书中通过热情、严谨、和明晰的教育语言,让我体会到崇高的教育理想和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很好催化了我的教育信仰。

在书中,余文森教授提出:如果说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则是对教学的理想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当有效教学出现了内涵知识化和窄化、教学活动模式化和机械化的倾向时,我们就应该反思了:追求教学的效果、效用、效率是对的,但凡事都应有度,物极必反。纵观现在的通用技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无形扩张了教学容量,导致表演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或者为了多腾出课时给学生动手实践,人为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学习内容,学生被太多的知识填满,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更无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了。这样的通用技术课堂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也是值得反思的。没有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是失败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探索和深层次思考的课堂。

我的读书境界到底有多高呢?手执一书,凝神静气,独坐窗前,细细品读。即便不读,闻着这淡淡的油墨香也是一种满足。我经常在读书过程中掩卷沉思,发挥思维和想象力,按自己的思路一路畅想,然后打开书,比对文中思路再继续细读下去,思路与作者偶同,我会大欣大喜,若大相径庭也没任何尴尬。

那么余教授笔下的卓越教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呢?和我想象的一样吗?余教授在书中非常鲜明地指出:相对与传统教学和有效教学,卓越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是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以及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重要体现在从“知识导向”的教学走向“能力导向”的教学和“素养导向”的教学。这本书给了我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的深刻启迪:

1、通用技术学科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技术设计与制作解决设计技术问题的能力,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技术与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等。而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着眼点,从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五个方面形成和发展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迁移学习,促进其终身发展。

2、卓越教学呼唤卓越教师,我顺应中国课改的历史潮流而来,怀着对技术与设计世界的虔诚而来,揣着教育责任心、抱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书中的知识、经验加以选择和提炼,融进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信念、感受与经验,用激情与理智的感染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从知识型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思想型教学的卓越教师。今年暑假以来,我一场不拉地随着名师工作室的脚步,聆听余文森教授关于提炼教学主张的讲座和辅导,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飞越就是拥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成为有教学主张的教师。从读书到思考与实践,再到行动起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向卓越攀登,这种修炼充满正能量的诱惑。在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努力中,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意义。

我想,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只要用心浇灌,便会繁花似锦,收获的是教育的成功,体验的是教师的幸福。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

(三)探寻卓越教学的内涵

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这本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需要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

读了此书,让我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有效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有一定理论指导,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课堂有效教学要求立竿见影,在乎眼前的教学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关注,特别是小学生。如果在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舞台,每一个空间都以孩子为本,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拥有被重视的感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唯有“学生为本,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一批自信、阳光、敢于担当、睿智机敏、热情仁爱的孩子。日常的教学设计、活动安排必定要时刻从学生的出发点进行,将学生作为一切的焦点。此外,教师要带着丰富的情趣情感走向学生,与学生建立起真诚、和谐、温馨的情感关系。沐浴在教师美好的情感里,儿童的心灵就拥有了一片最灿烂的阳光,为学习和生活营建了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

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与需求就必须有一个在常态下与学生保持沟通的渠道。了解学生的想法,就一定要走近学生,平易近人,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亲密无间。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与学生随意的沟通中能更加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教学强调纪律、秩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太强,“没有意外惊奇”.可是,我们忘了“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家大师拥有丰富的阅历,积累了大量的智慧和人生感悟,站在这样的观景台怎么会感受不到更宽阔的视野?若教师们在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更重视学生智慧的生产和人格的塑造,便可使他们理清志向,从而导航他们的人生。现代的教师都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即便能授之以渔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引领学生树立“渔”的思想,即要引导学生在心中构建渔场、渔业、鱼的世界。学生一旦有了思想,没有知识可以补充知识,没有能力可以锻炼能力;但若没有了思想,已有的知识可以遗失,已有的能力也可以荒废。因此,开启思想,催生智慧是教师工作的最高境界,正所谓: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能力,一流教师教思想。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始终强调:“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代教书育人楷模于漪也真诚呼吁:“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的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把育人的种子深埋在自己心田,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育人的诉求;把育人工作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书是途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读完此书让我受益良多,以后会继续博览群书,驽马十驾。

第三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心得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心得体会

本期我认真阅读了《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一书。余老师在前言部分是这样写的:“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按照词典的解释,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实际上,卓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卓越的本质是“超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永无止境。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不仅要让教学变得效果更好、效用更高,而且要让教学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他还提到,“对教师来说,卓越教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卓越的思想、精神、态度,而不是去寻找一种具体的模式、行为和表现。”

读完《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每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有心人。敢于扬长却并不害怕避短,敢于走出课堂并跳出思维定式,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思总结的人,反思是促进教师业务成长最快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因为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在教育信念上改变自己,并且努力把上课变成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活动。根据本书的精神和个人感受,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以下几方面打算:

教学理念方面: 时刻牢记“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 个要素;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目标,是落脚点; 培养“会思维”的学生; 做 “有温度课堂”的老师,真正接纳每一个学生,不单以成绩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给学生安全感; 经常性地进行自测与评价,在反思中进步。

教学内容方面:不断学习,打开学科边界走向综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努力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关注如何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其成为教育内

容的一部分;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

学法指导方面:注重处理好学生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给予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充分空间;解决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教师的教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上下功夫;解决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它的特色,要恰当使用,不可流于形式。

学生能力、素养培养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寻找快乐成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卓越教学是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创生;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增值,一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这本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 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着。教学实践才真正从经验性教学转化为反思性教学层面。通过自我提炼、加工以及理论层面的学习,经验才逐渐成为独具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我们一旦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课堂对于我们而言,不再是重复枯燥的单调活动,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创造性活动。在这里,将自我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每一阶段,能从原本枯燥的教材中提炼出反映教学思想的内容,挖掘出教材新意。用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活动,最终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

第四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有感

阅读与研究将使你更加卓越

――读《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一书有感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一书是余文森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按照词典的解释,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实际上,卓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卓越的本质是“超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永无止境。如果说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教学的卓越性)则是对教学的理想要求。卓越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式;卓越教学是一种教学精神、一种教学境界,而不是一种教学行为、一种教学水平;卓越教学是一种教学态度、一种教学品质,而不是一种教学表现、一种教学成绩。对教师来说,卓越教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卓越的思想、精神、态度,而不是去寻找一种具体的模式、行为和表现。可以说,卓越教学是所有优秀教师特别是名师共同的教学主张和教学追求。卓越教学的旨趣是精神性和理念性的,而非物质性和可操作性的。但是,没有落地的主张和追求岂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卓越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中。

一、常阅读化学教育专业书籍提升教学的深度

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讲深、讲透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教学,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总之,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想得深、想得透,也即它是一种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教学。从学科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一是学科的本质属性,二是学科的核心任务,三是学科的特殊方式)的教学,用学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科学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深度!所有学科的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揭示的是知识的表层意义,即知识(语言文字符号)本身的描述性或解释性意义,它所反映的是“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对象、情境和概念”。深层结构则是蕴含在知识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揭示的是知识的深层意义,即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态度,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价值世界。

当教材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内容固定下来时,它必然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带来一个矛盾,即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形式上是简单、呆板的,也就是说,以书本(教材)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的产生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

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教学,教师只有钻得深研得透,才能深入浅出,教到点子上。重温大学教材《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丰富学科知识体系;重读化学教学三论《化学学习论》《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系统论》提升化学教育理论;常阅中等化学教育三大核心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二、多阅读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拓展教学的广度 教学的广度指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要想把知识学活,就不能不联系生活。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学科味,体现学科特有的文化和特征;也要有生活味,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生活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入汤中才易于消化和吸收。

课堂教学的广度还意味着教师不能固守学科壁垒,要打开学科的边界走向综合,让学生在综合地带、边缘地带进行知识探险。许多教师将学科或某一知识系统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容不得一点改变和突破。殊不知,这样的固守,恰恰隔绝了学科或知识之间原本融通的联系,阻碍了学科的进步,更可怕的是禁锢了学生本来活泼的思想,关闭了跨界之门。其实学科之间是可以也应该跨界融通的。

化学高考中有许多的STSE题材(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的考题,知识的社会化生活化是必然。考题中也常涉及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与现代化学生产技术。四大名著要常看,儒家经典不可少;现代教育理念要更新,生活中的数理化要知晓。如:《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中国教育会好吗》、《育人三部曲》。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

三、加强研究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现代教育处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竞争愈益激烈的背景下,因而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卓越的教育。只有卓越的教育,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如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教育必然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形势,也不可能实现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卓越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卓越要立足实践,加强研究,研究社会经济,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离开研究,就会陷入盲目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的见,也就无所谓卓越。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树立创新意识,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善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博采众长,形成特色。

常进行教学总结,常写教学反思与体会。博览群书,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本撰写论十来篇,其中《浅谈有机合成碳链增长与减少的反应》发表于《化学教学》杂志;《高考试题中平衡常数线性化处理的考查》发表于《化学教育》杂志;《书写情景型化学方程式的备考策略》发表于《中学化学》杂志;《学校小食堂,育人大课堂》获长沙市德育论文一等奖并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例谈高考试题对溶度积考查的题型》发表于《中学化学》杂志;《浅议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发表于《高中数理化》杂志;《巧用电池包装与点滴板设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微型实验》获长沙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同时将教学理念、总结、心得应用于高三化学备课组的教学,并取得显著效果。阅读让教学更有深度与广度;研究会超越自我让教学更加卓越。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

第五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第一章

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有效教学的内涵:(1)有效果。(1)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与动机无关。(2)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2)有效用。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具体来说,它表现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3)有效率。教学有效率是指一定的教学投入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的目标。

2.有效教学的要求与特点(经验):(1)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2)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3)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教与学活动上;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和简化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3.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提出课堂教学的六个“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

1.效率至上(快与慢、效率与质量)2.可测量性(清晰与模糊)3.三、程序化(模式化与个性化)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

1.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共性与个性)。教师要从“控制者”转向“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教育即解放‘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力,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2.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从理性基础角度讲,有效性基于工具理性,道德性基于价值理性。有效教学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包括四个含义:(1)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合乎法律要求的。(2)道德的教学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3)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公平的。(4)道德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第二章

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第一节

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 1.“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坚信知识教学(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义教学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教材无疑是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广义教学是面向生活的教学,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2.由“独自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独自式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3.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传统教学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基础上,最终培养的也是学生的依赖性,它表现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现代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独立性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4.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定位为知识授受和能力培养的场所,现代教学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第二节

卓越教学的质量观和目的观

质量观:1.以人为本的质量观2.全面的质量观3.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目的观: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因而是卓越教学最重要的五个目的和追求,其排序和意义如下:1.健康第一(生命第一):让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2.幸福第二: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金色童年。3.品行第三:让学生都成为有教养的人。4.学业第四:让学生拥有一份成功的学业。5.个性第五——让学生成为个性丰富的人。第三节

卓越教学的基本特征

1.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2.有广度的教学,指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3.有温度的教学(润泽的教室)温度指的是教学的氛围(气温)、文化(气候),有温度就是让学生感到很舒适、温馨、安全、快乐、幸福,它是由课堂中人与人(师与生)的关系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接纳学生(2)重视学生(3)相信学生有能力(4)让学生有安全感4.有力度的教学,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教学,这个活力是由教师的感召力、学科的魅力、学生的潜力共同组成的。5.有高度的教学。教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人的生成、成长和发展是教学的真正落脚。(1)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2)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之中。(3)科教学要进人学生道德和心灵世界之中。

(3)章

从机械学习走向有意义学习第一节

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基础

1.奥苏伯尔依新旧知识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关系,把基于同化的有意义学习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下位关系和类属学习①派生类属学习②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关系与总括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倡和强调有意义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整的人,学生的认识与情感都会参与到学习之中。(2)学习是自发的,即便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也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换言之,学习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都将发生变化,会对一个人产生全面影响。

3.意义学习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四点:(1)文本本义,即文本符号本身具有的“意义”,它是作者赋予文本的原意。(2)潜在意义,潜在意义是由文本本义与读者(学生)的关系(距离)确定的。(3)心理意义。心理意义是相对于客观意义而言的,由文本本义转化而来,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外在→内在,客观→主观,公共→个体,潜在→现实,即知识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由客观转化为主观,由公共转化为个人,由潜在意义变成现实意义。第二节

有意义学习的实践要点

(一)1.认知停靠点(1)直观停靠点:种类①实物直观②图像直观③动作直观(2)旧知停靠点(3)背景停靠点。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4)思想方法停靠点

2.情感激发点(1)教师方面:(1)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还源于对所授学科的热爱,还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总之,教师想教、爱教是学生想学、爱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最有力的因素。(2)教材方面:(1)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2)要致力于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3)学生方面:当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时,他们就会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三节

有意义学习的实践要点

(二)1.思维展开点: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2)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3)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4)展开思维必然也包括展开教师自己的思维。其一是展开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理解讲授的内容,也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二是展现教师的真知灼见,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2.心灵交流点:(1),心灵交流的前提——理解学生(2)心灵交流的原则——真实、接受、理解(3)心灵交流的方式——语言、动作、眼神

第四章

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第一节

发展性教学的理论

1.“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是外国教育史上两种相对立的教学理论。

2.形式教育论的先驱、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形式教育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唯理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2)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3)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

3.实质教育论的著名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应该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使教育为人的完善生活做准备。实质教育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经验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联想心理学。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在于提供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2)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4.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即宗旨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关于“一般发展”的含义和内容,赞科夫作了以下几点解释:(1)“一般发展„„指的是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2)“一般发展”不同于“特殊发展”(3)“一般发展”本应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4)“一般发展”同众所周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5)“一般发展”不是“唯智主义”的,即它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

5.新课程继承和吸收了传统发展性教学思想内涵,同时提出了独特的发展观。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1)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2)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3)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发展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1.“指导一自主学习”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1)教改实验的直接实践基础:在考察和分析纪秀卿教改个案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份“指导——自主学习”的实验方案,并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传播和实践。(2)教改实验的直接理论基础: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江山野先生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2)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3)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

(4)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5)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

2.“指导一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性质(1)以学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系统的、完整的,是看得见的,这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的核心特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2)以教为导向。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强调以教为导向,教师要勇于教,善于教,这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区别于其他自主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3)以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那么发展(1)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2)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3)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分为“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4)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5)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6)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3.“指导一一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特性:(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学生自主性超前学习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超前性。二是独立性。,三是差异性。(2)师生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师生发展性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性:一是针对性。二是参与性。三是发展性。

4.“指导——自主学习”课堂的一般模式与活动要求:(1)光学环节(“自学”环节)(2)后教环节(3)练习环节(“精练”环节)

5.“指导—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1)要解决好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2)要解决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3)要解决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4)要解决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第五章

“能力导向”的教学 第一节

能力的意义和特点 1.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能力有三个特点或意义:(1)剩下来的东西。(2)带得走的东西(可迁移性)。(3)可再生的东西(有附加值的东西)。

2.三大核心能力的特性:(l)–般性(普适性)(2)工具性(通用性)(3)基础性(奠基性)第二节

三大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

1.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1)阅读能力的意义:阅读(读书)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读书、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教学意义在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而获得。(2)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强调以下几点:①要有目的地读,防止盲读。②要有思考地读,防止死读。③要有兴致地读,防止硬读。④要勤于动手,防止“懒”读。学生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导法、导路、导疑、导思。

2.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1)思考能力的意义:①思考具有以下特点:有根据的思维,有条理的思维,有深度的思维。②当前中小学生思考力不强,在思维上普遍存在以下五种缺陷: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缓慢性。(2)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①创设问题情境与产生问题意识相结合的原则。②引导和发现相结合的原则。

3.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1)表达能力的意义: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2)表达能力的培养: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②教师要学会倾听。③倡导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3)对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说”的能力)的训练的要求可分为三个层级一次:(1)响亮地说。(2)完整地说。(3)准确地说。对小学生“写”的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1)连词写话。

(2)模仿写话。

(3)想象写话。之后,还可以加上生动(形象)地说,有个性(创意)地说。当然,有感情则是共同的要求。第三节

三大能力导向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1.三大能力与三种对话: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2.三大能力与三个教学环节或三个要素(1)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环节(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范式与变式)(把能力培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环节中去)。把阅读、思考、表达作为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者是递进关系,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个性化表达。三个环节又有交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对独立不是绝对独立。(2)相对独立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四节

学科能力及其教学的特殊性

(1)学科能力(体系)的构建:学科能力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的共通能力,二‘是学科的特殊能力,即每门学科基于自身的性质和任务,而对学习者提出的特殊能力要求以及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加以重点培养的特殊能力。(2)学科能力导向的学科个性化教学要求 第六章

“素养导向”的教学 第一节

人是教学的对象

1.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的利益高于一切。2.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是我们教师的“第—专业”。(1)教师要学会

研究儿童,关注、迷恋儿童的成长。(2)教师要学会欣赏儿童,发现、赏识儿童的精彩表现。3.学生要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中心。就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的思维状态。第二节

知识的育人价值与精神意义

1.知识的育人价值:(1)知识具有育智价值。(2)知识具有育德价值。(3)知识具有育美价值。

2.知识的精神意义:强调知识的意义性意味着要真正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关注、关爱、关切贯穿和体现于知识教育的全过程。第三节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1.素养的特征和意义:素养与知识、能力的不同突出表现在:(1)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2)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3)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素养包括和涵盖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命气象。总之,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影响、决定学生一生发展的素质,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倾其全力培养。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

2.核心素养内容和体系的构建:(1)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角度来构建。(2)从教育的角度来构建。即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3)从文化的角度来构建。即从真善美三个方面来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4)从社会的角度来构建。社会的角度主要包括公民和做事、做人的要求。

3.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素养的缺失表现在:(1)视野狭窄,除,了书本的学科知识外所知甚少,学识单薄;(2)底蕴不厚,缺乏思考力和批判力,没有深度和厚度;

(3)修养不足,缺乏爱心、礼貌和责任感;(4)情趣不多,功利心强,内心缺乏自由和幸福感。第四节

价值引领、思维启迪与品格塑造

1.价值引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1)要对价值观有较全面的认识。从价值指向的范围来看,我们可将价值分为:(l)人类普适价值(基本价值),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③现代社会价值。从价值指向的对象来看,分为三个方面:①人道价值,②规范价值,③效用价值。(2)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3)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领。2.思维启迪(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学校和教师要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基础、关乎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着力:(1)从客观性、科学性的角度讲,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是从主观性、主体性的角度讲,要注重学生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角度讲,(1)要积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学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知识授受为任务和以记一练一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模式。(2)要积极倡导有高阶思维(高水平思维)的深度教学。(3)要注重原生态的问题。①“生活提问”与“逻辑提问”。②原始问题与课本习题。

3.品格塑造(优秀、良好品格的培养)从广义的角度讲,品格可分为:行为习惯、个性修养、道德品质(风范)三大组成部分。品格突出一个“品”字,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品质、有品位的人,这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品格只能由品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之,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1)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2)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第七章

从知识型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 第一节

知识型教师(教书匠)

知识型教师,就知识的类型而言,只注重陈述性(结论性、事实性)知识,而忽视程序性(过程性、方法性)知识,特别是策略性(元认知、监控性)知识;就知识的结构和意义而言,更多的关注知识的外层结构和意义(知识的符号、标识的含义)以及表层结构和意义(知识的描述性、解释性的内容和含义),而忽视知识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知识的文化性、智慧性的意义)。知识型教师的教学因此导致了知识的信息化、符号化,知识丧失了实际价值;导致了知识的结论化、绝对化,知识丧失了智慧价值;导致了知识的技能化、解题化,知识丧失了精神价值。第二节

智慧的意义

1.智慧的含义与特点智慧是指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1)智慧是人的“认识事物”的能力,(2)智慧是“辨析事物”的能力,(3)智慧是“判断处理事物”的能力,(4)智慧是“发明创造事物”的能力。智慧是人具有认识事物、顺应规律、解决问题、发明创造等行为能力的总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2.智慧的类别:睿智、理智、明智、德智、机智 3.智慧的来源:(1)多想出智慧(2)勤奋出天才(3)交流长智慧 第三节

智慧型教师 1.教学内容方面:(1)深刻(2)独到(3)广博 2.教学方法方面:(1)启发(2)机智(3)绝招 第八章

从经验型教学走向思想型教学

第一节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1.教学理论的层级和价值:分为以下四个层级: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材教法分析、教学课例与案例。教育基本理论是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是教学论的基础理论(本体理论),两者构成理论教学论;教材教法分析和教课例与案例是应用理论,两者构成实践教学论。

2.教学实践的层级和特点:分为四个层级:盲目性实践、经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创造性实践(改革、实验)

3.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具有本然统一的联系,在现实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却存在分离的状况,表现在中一是将教学庸俗化,二是将教学理论神秘化。第二节

教学主张的意义

1.教学主张的内涵和意义(1)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2)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个人理论”,它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3)教学主张是名师的“(3)只眼睛”(4)教学主张是名师发挥专业影响力的核心因素和有力凭借。

2.教学主张的形成和提炼(1)、教学主张形成的路径:归纳的路径、演绎的路径(2)教学主张提炼的视角:学科的视角、教育的视角、儿童的视角。

第三节

教学主张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研究)

1.教学主张的理论研究——理论自觉(1)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思维活动)是“进行论证”(3)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点①教学主张的概念和内涵界定。②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和依据。③教学主张的具体观点和内容。

2.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实践意识:名师的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使教学主张有根有源。(2)教学主张的教学化研究——使教学主张看得见、摸得着。(3)教学主张的人格化研究——使教学主张名师化、精神化。

第四节

教学风格的意义

1.教学风格的内涵与特性:对教学风格的认识需要强调三点:(1)教学风格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是教学艺术家所特有的、在教学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韵味”“格调”“风貌”“气质”“思维”(2)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才能、思维、语言、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3)教学风格是富有成效的,有效性是检验教学风格的实际标准。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稳定地表现出其本质特征-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内容处理。(2)独特的方法选用。(3)独特的表达方式。(4)独特的调控手段。

2.教学风格的若干关系:(1)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2)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3)教学风格与教学流派(4)教学风格与教学魅力。

下载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优秀走向卓越读后感

    刚开始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时,我有点后怕,因为我一向害怕灌输理论、没有案例的理论书籍。如果不是迫于读书笔记的压力,我想我不会认真这本书细读这本书。未曾想到,它带给我的感觉......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推荐)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

    骨干教师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骨干教师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我作为一个名骨干教师,迫切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优质教学的境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很多骨干教师思考的问题,......

    骨干教师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骨干教师如何让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教师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启迪着。作为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改革的促进派,......

    骨干教师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骨干教师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优质教学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

    《从优秀走向卓越》读后感[5篇]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为积极响应单仁资讯集团公司发起来的读书节文化,我兴致勃勃的拜读了柯林斯的巨作《从优秀到卓越》。整本书看完下来,内心发生了强烈的碰撞,极度震憾,感觉......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5篇)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必须要做到)!优质教学,则是更高的要求。 优质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未必是优质教学。提......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5篇范文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