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大陆教学反思大全
《望大陆》教学反思
《望大陆》是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是诗人于右任的作品。整首诗的字里行间思乡、爱国之情,以及期盼台湾回归大陆的殷殷之情。
在本学的这篇课课文的教学中,我用以读代讲、从读中悟,个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诵读中感受诗句所表达出的情感。
一、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
在学生初读诗文后,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2.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注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这课是一篇阅读课。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学习任务比较紧张。我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整体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注意联系学习连接——于右任先生的简介。让使学生在了解古诗背景及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内容,表达情感的特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从读中感悟。
这是一首现代诗。在教学中,我通过录音读、范读、小组读、自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通过朗读,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四、不足之处。
备课前对各环节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按照教案的安排,学完诗文后,还有“拓展练习”上让学生欣赏同为台湾的女作家席慕容的《乡愁》,来感悟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乡愁。然后让学生练写读后感悟,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自身体验整合。可惜时间不够,没能完成这两项内容。
通过本课教学后的反思,我感到,教学确实是一项精深的艺术,只要静下心来研读、探究,就会发现许多适用的教学教法。
第二篇:《望大陆》教学反思
《望大陆》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望大陆》是小学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是台湾诗人于右任的代表作。从诗文的字里行间渲染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以及对台湾回归大陆的深切期 盼。本节课中我采用“以读代讲”、“从读中悟”、“个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诵读中去体会、感受诗文的情感。这一节课下来,自己细细反 思,发觉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1、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诗的写法。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首诗写得 比较浅显,却能够打动人心,流传至今?通过对比体悟“兮”与“啊”字在这首诗中的不同表达效果,理解“兮”字在诗中那种古朴、厚重、伤感的韵味;在诗句中 去掉“我”字,对比体会作者在诗中强烈的情感,即大陆是我的故乡,是我真正的祖国;学习“葬我于高山上兮”的这种反复的写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回家无 望,只有寄希望于来世的那种深切的伤痛。学生对几处写法体会得较为深刻,也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
2、能抓住重点教学。为体会诗文所散发 的浓郁的思乡爱国情,以教师朗诵来渲染诗的意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自然入情。接着又让学生自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诗情,接着又在 学生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播放课件范读诗文,通过读把学生带入到诗人所渲染的意境、情感中去,使学生的情感体会有了一个升华的过程。
3、注重对诗文的整合。这课是一篇略读课,是现代诗。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紧张。我注意诗文的整合教学。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 内容,表达情感的风格。也为诗歌的理解节约了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本节课关注了学情,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设计本节课,层层渲染,步步为营,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诗人心中的痛苦及愿望,没有很强的说教意味。
二、问题所在
1、对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整节课有点前松后紧。
2、课备得不够细致,不够熟练,中间有一处播放课件出现小差错,这是不应该的,以后要注意精备课,让课堂的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心。
反思二:
《望大陆》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是台湾诗人于右任的代表作。从诗文的字里行间渲染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以及对台湾回归大陆的深切期盼。
本节课中我采用“以读代讲”、“从读中悟”、“个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诵读中去体会、感受诗文的情感。这一节课下来,自己细细反思,发觉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如:初读诗文后,由学生在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讨论前置作业: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注重对诗文的整合。这课是一篇略读课,是现代诗。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紧张。我注意诗文的整合教学。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注意联系学习连接即于右任先生的简介,使学生在了解古诗背景及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内容,表达情感的风格。也为诗歌的理解节约了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诵读感悟。因为这是一首白话文般的诗,在课堂上,我通过录音读、范读、小组读、自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能够当堂有感情的背诵全诗,更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感悟。
4、当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后,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及感情便会水到渠成的脱口而出。
但是,备课前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按照自己事先的安排,诗文学完后还有“拓展练习”这一项。让学生欣赏同为台湾的女作家席慕容的《乡愁》,来感悟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乡愁。然后让学生练写一句话“乡愁是------”或让学生诵读一首爱国的诗文,使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自身体验整合。可惜时间安排不好,下课了,没能完成这一项。
现在自己细细想来,教学确实是一项精深的艺术,只要静下心来研读、探究,就会发现许多适用的教学教法。
第三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兮”“殇”2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3.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教学准备:
收集于右任老先生的资料及写《望大陆》的背景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 1.由余光中《乡愁》引入
说起思乡的诗歌,不禁让我想起余光中的《乡愁》。ppt展示,看视频。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首诗和《乡愁》有着同样的意境,它就是《望大陆》ppt,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老先生。
2.于右任何许人也,我们一起来了解,先看ppt上展示的内容,再看学习链接第一段。(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第一自然段更进一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设计意图:学生课前搜集了于右任的相关资料,再结合学习链接介绍,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写《望大陆》的背景,为下面学习诗歌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Ppt点到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一)初读诗歌
1.听张老师范读,请你注意把握准字音,揣摩好节奏。
注 意“兮”“殇”的发音。
2.分小组读。要求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3.个别读。教师相机范读、点拨,引导学生读准诗歌节奏。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读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点拨。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死难者。“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设计意图:理解诗意为体会情感奠基。)
3,简单翻译,ppt展示,分组比赛读诗句和翻译,达到理解的地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1.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葬在山巅,目的何在? 2.说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因为诗人的故乡是中国大陆,他深深怀念大陆,思念故乡和亲友,可是在他有生之年却回不到中国大陆,所以他嘱咐在他死后将他葬在高山之上,使他能“望我故乡”“望我大陆”)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浓浓的怀乡思国之情)
3.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浓烈的思乡思国之情?
生1: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虽然诗人看不到故乡,但故乡在他的心里,他永远不会忘。
生2:山之上,国有殇!这一句可以体会得到。生3: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4.除了强烈的,痛彻骨髓的思念之情,你还读出了什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赤子之情。)同学说出之后教师ppt 这一情怀在诗歌的最后一节更是得到了升华,进一步表达了我对故乡大陆的的思念和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浓浓深情。展示ppt 最后一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研读文本,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呼喊。5闭上眼睛,听内容!
假如你就是于右任,请你带着他的痛彻骨髓的思念,带着他那渴望统一的内心再来听听他饱含激情的呐喊。闭上眼睛,听内容!ppt听视频。
师:这是一段千古的绝唱,唱出了多少台湾游子的心声。这更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哀歌,它不仅仅是于佑任老先生渴望落叶归根、渴望祖国统一的眷眷深情,它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祖国的统一需要我们去尽一份责任,听,同胞们的吟诵声在海峡两岸回荡。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再一次的感受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师生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2.做练习册第7课。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故乡
故乡 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 思乡爱国渴望祖国统一
大陆 痛苦
教学反思:
第四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朝阳七校:陈秉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推敲词句,感悟诗歌格律、韵味美的习惯。情感态度目标: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教师引出作者:50年前的1月12日,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位老人身患重病,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这位身在台湾,心系祖国大陆的老人就是于右任先生。
2、于右任个人资料介绍。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教育家、书法家。
二、初读诗文,感悟诗句古朴、伤感的韵味
1、学生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重点生字:“殇”,字音(shāng),字义(指少年未成年而死),国有殇的意思是:国家有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人。
2、再度诗句,读出诗句的节奏
“兮”字的意思是语气词“啊”,将“啊”字换入诗中对比读,体会换成“啊”以后感觉诗句的浅显平淡,缺少“兮”带在诗中的古朴、伤感的韵味。所以不能将“兮”字换成“啊”。
三、解诗意,走进作者孤独、沉郁的内心
1、解题意,“望大陆”——远望、眺望大陆。
2、同桌互读诗句,互讲诗意。a生互读互讲b汇报
3、作者在诗中望大陆要望的不仅仅是——大陆,更是祖国、故乡。
4、体会作者的孤独。(补充资料:于右任1949年到台湾,1962年写这首诗,已经13年没有回大陆。)作者在大陆有他曾经71年的回忆,在故乡有他的亲人——妻子、女儿、亲戚、朋友„„。
5、理解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师:诗人生活富足,身居高位,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何要“望大陆”“望故乡”?
补充资料:1958年,在与妻子结婚60周年即将来到的金婚前夕,他从保险箱中取出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泪纵横,提笔写下了《忆内子高仲林》一诗:
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体会于右任先生对家人的思念。
6、师:难道作者就是想看一看祖国大陆吗?
生体会作者想的不仅仅是望一望大陆,其实诗人渴望回大陆、回故乡。
7、体会“葬我于高山上兮”一句两次运用的表达效果。
诗人想要回大陆、回故乡,但是他不能回的痛苦、无奈。
补充背景:1949年6月,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攻占台湾,蒋介石开始了“闭港政策”,在台湾与大陆之间部署了大量部队,阻断一切与大陆的联系,不允许任何人返回大陆。
所以诗人在病中之时留下遗愿:葬我于高山上兮。
但这样的遗愿却说了两次,反复说,是因为:强烈的情感需要用 “反复”的形式强调,诗人是要表达强烈哀伤的情感。
8、体会作者心中的遗憾,不能叶落归根。补充资料:在台湾最高的山玉山顶峰也望不到大陆。作者其实深知自己纵然埋葬在高山上也望不到大陆,所以他他是夙愿死了以后也不能实现,他死不瞑目啊!
四、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渴望祖国统一,叶落归根
1、师:作者青年时期就追随孙中山先生,立志赶走侵略者,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虽然赶走了侵略者,但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所以在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
2、师:在台湾,像于右任一样,生在大陆,长在大陆,晚年却留在台湾,回不了大陆的人何止千、万,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让亲人能够相聚,让思念的泪水不再流。
五、我思我写,写我心声
1、写话:“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已经通航,两岸的人民已经可以互相往来,(但台湾与大陆还没有真正统一)你想对于右任先生说些什么?” a学生写话b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
六、教师总结全课。
第五篇:望大陆教学实录
望大陆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谈话导入,走进诗人。
1、曾有这样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出生于陕西三原,1949年被迫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期间他多次想回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如愿。临终之时写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你知道他是谁吗?(名:于右任)。
2、关于于右任,你了解多少呢?(出示资料指名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的千古绝唱《望大陆》(师板书)齐读课题(生读)二.朗读诗歌
1、出示诗歌:下面老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
师:文中出现的生字有“兮”“殇”(出示课件),4、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齐读
三.理解诗歌
1、同学们,这是诗人病危前写的一首诗歌,诗人有什么嘱咐?(生: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为什么要“葬我与高山之上兮”?(生: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生:想要回去)
诗人想要回去为什么却回不去呢?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资料。(课件出示)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的元老,其艺术成就也非常高,其个人影响在中国是非常大。而且担任国民党要职,当初是被蒋介石挟持到台湾的,在台湾里被禁锢的,一举一动是受人监视的,曾经给他传递过信件,为他回国奔忙过的友人曾因他而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可想,他怎么回得去呢?
那么,现在你知道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吗?(生:思乡念国)你从哪句话体会得到的?(生: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把我安葬在高山之上,遥望我的故乡,故乡看不见,永远不能忘记。
感受到思乡之情。
师:说到故乡,那些思乡的诗句便纷纷出现在脑海: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些熟悉的诗句一次又一次触动了于老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湿了眼眶,润了眼角。请你用自己深情地朗读来传递这种情感,试试(生读)师:只有三分苦想着离家多年的无数个夜晚,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不由思念家乡,多想见一见家乡的亲人,多想会一会家乡的好友,多想看一看家乡的一草一木,可是怎么都回不去,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呀?再读读课文(齐读)一起感受这种思乡的心情
2、师: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生:大陆不能见兮,只有痛哭 师: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生:看不到大陆,只能失声痛哭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文
师:痛得不够,于老到了晚年,他非常想念大陆,非常想念家乡。不知多少个白日,他想登上台湾高山去眺望祖国大陆,大陆那边有老母的担忧,妻子的等待,儿女的期盼,这一切无不煎熬着他的心,他这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来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生读)
师:又加深了几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骨肉分离的切肤之痛。齐读。
3、师:那么诗歌最后一句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生: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山之上,国有殇”,作者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出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阵亡的将士那样以身殉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也表现出作者凝视苍茫大地归期无日的深切悲痛。
诗作的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
师:带着感受来读。
整首诗字里行间都弥漫着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而作者将这情感都集中在一个动作上,一个字上“望”,望,一望故乡,望不尽归乡路漫漫,心中几多愁,望大陆,望不见祖**亲面,心中几多苦,望穿双眼,望穿秋水。那么重的思乡爱国之情(齐读),怎一个望字了得,岂是这区区望字能载的动?情感送进去读出来,师:落叶还返归根,倦鸟尚知归巢,而那生我养我们故乡,那魂牵梦绕的祖国,却至死也回不去了。望乡不见乡,盼聚不能聚,这份牵挂,这份痛楚,犹如陈年春酒在不停酝酿、发酵,时问越久,味道越浓,浓到骨子足,进入魂魄中,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尽情地把这份情感倾泻出来吧。
关于于老的后事还有一段资料,请看(课件)
师:这一首诗,也是一份遗言,是一首哀歌,一段千古绝唱,唱出了游子的心声,它饱含着于老渴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眷眷深情,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升华、拓展
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诗。
1、于右任思乡的诗句。
2、乡愁
3、乡愁
总结:如今香港和澳门都已回归,我们企盼阻隔半个多世纪的台湾能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华富强,于老也一定会含笑九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怀念家乡的诗句。
阅读学习链接,进一步体会情感。
教学反思: 《望大陆》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台湾诗人于右任的代表作。从诗文的字里行间渲染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以及对台湾回归大陆的深切期盼。
本节课中我以谈话导入,走近诗人入手,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同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从诵读中去体会、感受诗文的情感。这一节课下来,自己细细反思一下,发觉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1、注重对诗文的整合。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是现代诗。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比较紧张。我注意诗文的整合教学。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内容,表达情感的风格。也为诗歌的理解节约了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诵读感悟。因为这是一首白话文诗,要在一节课中完成,在课堂上,我通过范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到学生朗读,学生能够当堂有感情的背诵全诗,更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感悟。但是,备课前对学生估计不是很全面。实际讲课的流程跟设计的流程还是有出入,按照自己事先的安排,诗文学完后还有“拓展”这一项,让学生欣赏同为台湾的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来感悟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乡愁,让学生欣赏了一遍。现在自己细细想来,教学确实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静下心来研读、探究,才能发现有许多精彩的内容,等我们去发现、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