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陆_教案

时间:2019-05-12 17: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大陆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大陆_教案》。

第一篇:望大陆_教案

《望大陆》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望大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抒情韵味。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2、认识“兮”“殇”两个生字,知道这首诗歌的特点(楚辞体),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终又不相见的悲痛之情。

3、通过对作者平生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在情景中诵读,感受作者人在台湾,心系故乡的思乡之苦,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诗人平生及写作背景,背景音乐。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激发学生兴趣,引起相同体验)

同学们,我们过过了中秋节,中秋节人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引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是呀,盼望回归家乡,亲人团聚,是每一个游子的乡愁。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与乡愁有关的,人生漂泊,四海为家,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浪迹天涯的游子,便心起归航,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低头„„);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长相思;而到了现代,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眼中,乡愁便 1 / 4 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那么在于右任老先生那里,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大陆》这首诗。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链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

3、通过学习链接中“羁留“一词,了解于先生的苦衷,从而理解只能“望故乡,望大陆”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苦,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也许有学生会想到以身殉国的问题,可用司马迁的话来解答。人固有一死,或重天泰山;或轻于鸿毛)

(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课文,小组内相互学习生字新词,师再检查。之后再次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指名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读通顺,指正。通过认识“兮”,了解本文采用的是楚辞体的写作方式;通过对“殇”的字形拆解,记住“殇”的读音与写法,从而了解“国殇”的含义。

3、学习体会诗歌1小节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死后葬于高上之上,可以望我故乡)(2)指名学生读1小节,评价

(3)师生交流得出要带着舒缓、悲伤、绵绵的思念、低沉等语调读这篇课文。

引出古诗: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眼,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4 简要解读这首诗,用古诗解读望故乡的深情。古诗句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古诗句2: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简要解读这以上诗句意思,鸟兽尚能如此思乡,何况是人呢?

4、学习体会第2小节情感。

(1)简要介绍(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于先生的家人都在大陆,终没有能团聚)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希望祖国统一,好让更多的人能家人团聚。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大诗人,在自己弥留之际,也作出了一首千古名诗,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引出古诗: 《示儿》陆游 诵读余光中《乡愁》

(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死后葬于高上之上?

2、他为什么不回故乡,或是故乡的亲人与他团聚?

3、诗人远望故乡时的所想——在背景音乐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说一说,诗人在望故乡时,会想象自己亲人的哪些事)

5、学习齐读第三小节(1)男生读第三小节诗词

想:诗人都望到什么?(见到“天”“地”望不到边,给人视野宽大,心胸开阔感觉)(2)让学生明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盼望统一(3)齐读最后一句诗词。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的意思(强烈期望两岸统一,而有生之年又看不到而失望,及未能见到亲人痛楚心理)

(4)如何读出那种感情呢?指导学生练读。

/ 4(5)指导结合板书“山之上,国有殇”,在全诗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思乡)

三、拓展升华

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余先生望故乡时,他的家在在做什么? 交流

四、教师范读。全课结束。

/ 4

第二篇:望大陆教案

语文S版六上:《望大陆》教案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一首绝唱,是一首以爱国诗人屈原的“骚体”为样式写成的诗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诗的前两小节采用同一句式反复呈现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始终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情感。第三小节借用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写出作者看到的“天”“地”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大陆的思念。“山之上,国有殇”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战的阵亡将士那样以身许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有的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有的学生有松劲厌学情绪,自信心不足、自制力显著下降。,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形成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方面,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课,学会朗读,运用学会的朗读方法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感情。

3、知识与技能: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

教师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教师谈话:读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问题?(设想学生可能会问:谁望?为什么望?诗是谁写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着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这首著名的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让学生读学习链接1段,再补充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领悟诗情,在诵读中感知

1、小声初读全诗,注意两个生字的音和形,把每句诗读正确、流利,明白每小节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交流:

(1)“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一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二指死难者。如:国殇,指为国家作战而牺牲的人。

(2)讲讲你从每小节中了解到的诗意。

(3)提出不懂的地方。

3、逐节细读,解决问题,着力体会全诗所表达的情感:

(1)读第1、2小节时,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结合他独居台湾,身患重病以及他的日记等进行理解)[ 1949年4月于佑任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步入老年之后,于右任先生身患重病。1962年1月24日在日记中给亲属写下遗言:“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于1962年1月24日,从这遗言的思绪中迸发成血泪交融、心痛如割的诗篇《望大陆》]

(2)读第3小节,思考:诗人望见了什么呢?(可从“天苍苍,野茫茫”去想象那壮阔的画面。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他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可从“山之上,国有殇”去体会他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诗中表达出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4、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2)、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三、背诵诗文

教师谈话: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它饱含着于佑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深,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请同学们读一读“学习链接”第2、3自然段。(学生阅读)如今,距离于右任先生当年写下《望大陆》已快半个世纪了,但是这首诗所表达的爱我中华的拳拳这心对祖国的统一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真诚的爱国者的缅怀之情,去完整地背诵它吧!(学生齐背)

四、小结:

《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

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于右任先生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

五、拓展交流

1.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章或怀念家乡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一下。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儿》陆游“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于先生其它怀念乡土的诗句:“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垂垂白发悲游子,隐隐青山见故乡”“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

3.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也回归祖国,两地与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繁荣安定,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统一,党和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对这些情况了解有多少,交流一下。

4.学了本文你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或有些什么话要对台湾人民或领导人讲,可以写在日记中。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吟诵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大陆

山之上,有国殇--------(爱国思乡)

故乡

第三篇:7《望大陆》教案

《望大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推敲词句,感悟诗歌格律、韵味美的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教师引出:50年前的1月12日,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位老师身患重病,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2、于右任个人资料介绍。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教育家、书法家。

二、初读诗文,感悟诗句古朴、伤感的韵味

1、学生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重点生字:“殇”,字音、字义,国有殇的意思。

2、再度诗句,读出诗句的节奏

“兮”字的意思是语气词“啊”,将“啊”字换入诗中对比体会诗句古朴、伤感的韵味。

三、解诗意,走进作者孤独、沉郁的内心

1、同桌互读诗句,互讲诗意。

2、解题意,“望大陆”——眺望大陆。

3、作者在诗中要眺望——大陆、故乡。

4、体会作者的孤独。(补充资料:于右任1949年到台湾,1962年写这首诗,已经13年没有回大陆。)作者在大陆有他曾经71年的回忆,在故乡有他的亲人——妻子、女儿、亲戚。

5、理解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诗人生活富足,身居高位,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何要“望大陆”“望故乡”?

补充资料:1958年,在与妻子结婚60周年即将来到的金婚前夕,他从保险箱中取出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泪纵横,提笔写下了《忆内子高仲林》一诗:

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6、其实诗人渴望回大陆、回故乡。

7、“葬我于高山上兮”一句反复运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真挚痛苦的情感。

诗人想要回大陆、回故乡,但是他不能回。

/ 2

补充背景:1949年6月,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攻占台湾,蒋介石开始了“闭港政策”,在台湾与大陆之间部署了大量部队,阻断一切与大陆的联系,不允许任何人返回大陆。

所以诗人在病中之时留下遗愿:葬我于高山上兮。

但这样的遗愿却说了两次,反复说,是因为:强烈的情感需要用 “反复”的形式强调。

8、作者心中的遗憾,不能叶落归根。在玉山顶峰望不到大陆。

四、走进作者,体会渴望祖国统一的内心

1、作者青年时期就追随孙中山先生,立志赶走侵略者,建议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但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

2、在台湾,像于右任一样,生在大陆,长在大陆,万年却留在台湾,回不了大陆的人何止千、万,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让亲人能够相聚,让思念的泪水不再流。

五、我思我写,写我心声

1、写话:“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已经通航,两岸的人民已经可以互相往来,(但台湾与大陆还没有真正统一)你想对于右任先生说些什么?”

2、汇报交流。

六、教师总结全课。

/ 2

第四篇:望大陆.教案

7、望大陆 学习目标:

1、认识,理解“兮”、“殇”两个生字。

2、体会诗中所表达出来的于右任先生的浓浓的爱国热情。

3、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所表达出来的于右任先生的浓浓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2003年3月18日这一天,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会上有记者让他谈谈对台湾的认识和了解。他饱含真情的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他临终前写下的一首撼动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接着在近千名记者济济一堂的大厅里,他充满激情的吟诵了这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放朗诵录音)。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吗?(于右任)

2、课前,通过预习,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右任的资料,也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谁来为大家介绍介绍。(生汇报)

3、是啊!此时的诗人已垂垂老矣,他是多么想回家看看啊!可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诗人永远的遗憾。万般酸楚化作这血泪交融的绝唱《望大陆》。(板书课题:《望大陆》)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里有绵绵的思念,请再读;这里有无以言说的悲伤,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教师口述)

三、疏通生字,初步感知(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方式仔仔细细的把课文读上4遍,读前两遍时注意诗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正确;读后两遍时,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它读通顺。四分钟后我们来检查。(教师口述)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反馈。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自学时板书在黑板右边)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

2、指名读第一句话。了解字义,带着对字义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了解字义及“国殇”的意思,解析它们在本诗中的意思。带着对词义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4、分析字形,书空练写。

5、检查读诗的情况。

(1)读正确:在认识、理解生字的基础上,谁来试着读读整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2)读通顺:谁再来读读整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听,词句中间是怎么停顿的,他是否读准的通顺,流畅。

(3)读出味道: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1)用不同的语气范读题目,让学生感知味道。(2)学生试着读全诗。

四、感悟诗情,品读诗意(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借助本课的插图和对字义的理解,默读全诗,本诗有三小节,试着读懂每小节的意思,有了想法后再和同位交流。3分钟后我们来检查。(教师口述)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反馈。

1、从诗的第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1)生汇报。师板书:望我故乡

(2)师引读:是啊!这是病重诗人的嘱托。“葬我于高山之上”是为了遥望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请你来读这句话。

(3)师引读:诗人已垂垂老矣!可他欲归不能,欲聚不成,所以常常站在高山之巅,任思乡的泪水肆意流淌。请你再读。

(4)角色置换:同学们,这是多么让人酸楚的告白啊!假如此时你就是老人的亲人,你会对他发出怎样的呼唤?

假如你是他的贤妻:

假如你是他的娇儿:

(5)是啊!这声声呼唤,怎不叫我肝肠寸断?我是多么想借一对翅膀,飞到他们身旁。可是,我能吗?(生答)你们能用诗中的一句话告诉我吗?

(6)师引读:那倚门远眺的妻子对我翘首企盼,我怎能忘记?请你再读这句话。(7)师引读:那望眼欲穿的儿女对我殷殷呼唤,我怎能忘记?请你读。

(8)回归第一小节:故乡,故乡不可见兮,那就把我葬在高山之上,让我遥望。请齐读第一小节。

2、从诗的第二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1)生汇报。师板书:望我大陆

(2)师引读:是啊!这也是病重诗人的嘱托。“葬我于高山之上”是为了遥望我那山河壮丽的祖国。请你来读这句话。

(3)师引读:八十三岁的老人,漂泊孤岛,与大陆音讯两隔,他何时才能回到久别的祖国?请你读。(4)想象悟情:同学们,期盼回归的老人,站在高山之巅遥望,老人的眼前,又会浮现出那些景象?(生想象作答。)

(5)也许那是滚滚的千里山河,也许那是不倒的万里长城„„他是多么想踏上祖国的大地,抚摸抚摸这温情的土地。可是,他能吗?(生答)你们能用诗中的一句话告诉我吗?

(6)师引读:一弯浅浅的海峡,割断诗人无尽的思念,惟有涕泪滂沱。请你再读这句话。(7)师引读:咫尺天涯,竟成海天之遥,怎不叫人肝肠寸断?请你读。

(8)回归第二小节:山高水长,大陆遥不可望,我只能对天恸哭。请齐读第二小节。

3、小结并齐背前两小节:病重的诗人是期盼与亲人团聚,多么渴望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板书:期盼团聚

渴望统一)。可归期遥遥,此生无望,那就等我百年之后,把我葬在高山之上遥望我的故乡,遥望我的大陆吧!请同学们试着齐背前两小节。

4、过渡:诗人等啊!盼啊!望啊!那是一双望眼欲穿的眼睛,那是一双期盼回归的眼睛。可是诗人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指名读诗的第三小节。(1)借助插图想一想,诗人看到了什么呢?(2)生汇报。

(3)师引读:苍苍群山,茫茫旷野,我何时才能跨越你?回到那久别的祖国?见到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和亲人啊?请你再读第三小节。

(4)师引读:凝望苍茫大地,壮志未酬身先死,这是何等悲憾?请你读。

(5)小结并齐背第三小节:这更是仰天的叩问:故乡啊,故乡?祖国啊,祖国?我何时才能归来?请试着齐背第三小节。

5、齐背整首诗:如今,距离于右任写下《望大陆》已快半个世纪,诗中期盼祖国统一的声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来完整的背诵这撼人心魄的绝唱吧。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望大陆》在于右任逝世后,有秘书整理遗物时而发现,一经传开,两岸同胞争相吟诵,现在人们更是对它进行了艺术创作,或吟或唱,撼人心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有张海庆老师演唱的《望大陆》。

2、师生对吟《望大陆》。

3、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坚信,终有一天,台湾海峡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先生亦能含笑九泉!

附板书:

望大陆

望我故乡

期盼团聚

望我大陆

渴望统一

第五篇:7* 望大陆 教学设计 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过程与方法:重点品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新授

(一)自学生字,品析诗歌

1.注意字的音和形。(学生自学后教师针对个别字再详细讲解。)

“兮”“殇”都是一声;“殇”是翘舌音。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等诗人死后,要把他埋葬在高山之上,他可以随时望大陆。)(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因为诗人的故乡是中国大陆,他深深怀念大陆,思念故乡和亲友,可是在他有生之年却回不到中国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5)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7)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朗读,然后比一比谁先背下来。

三、练习

(一)解释下划线的字

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2.山之上,国有殇()!(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望: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 1.重阳节那天,爷爷带我登山望远。()2.今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3.那位抗日英雄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4.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去看望奶奶。()

故:①缘故、原因;②原来的、旧的;③事故;④死亡

5.故地重游,他感到格外亲切。()

6.李爷爷今年8月病故,终年八十九岁。()7.雾太大,为防止事故,高速公路暂时关闭。()8.会议准时举行,无故缺席者将通报批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文中得知于右任先生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感,学习课文后,我们也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后习题 《望大陆》习题

一、基础题 给加点的字注音:

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2.山之上,国有殇()!

二、综合题 选择正确的解释 望: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 1.重阳节那天,爷爷带我登山望远。()2.今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3.那位抗日英雄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4.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去看望奶奶。()故:①缘故、原因;②原来的、旧的;③事故;④死亡

1.故地重游,他感到格外亲切。()

2.李爷爷今年8月病故,终年八十九岁。()3.雾太大,为防止事故,高速公路暂时关闭。()4.会议准时举行,无故缺席者将通报批评。()

三、提高题

读诗歌,回答问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1.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4.你是怎样理解:“山之上,国有殇”的?

5.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xī 2.shāng

二、综合题

②②

三、提高题

1.等诗人死后,要把他埋葬在高山之上,他可以随时望大陆。

2.因为诗人的故乡是中国大陆,他深深怀念大陆,思念故乡和亲友,可是在他有生之年却回不到中国大陆。

3.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4.诗人愿以身许国,表达了作者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5.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还有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板书 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

(爱国)

望大陆

下载望大陆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大陆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朝阳七校:陈秉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推敲词句,感悟诗歌格律、韵味美的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在诵读中体味......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兮”“殇”2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 3.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

    望大陆教学实录

    望大陆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谈话导入,走进诗人。 1、曾有这样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出生于陕西三原,1949年被迫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望大陆教学反思大全

    《望大陆》教学反思 《望大陆》是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是诗人于右任的作品。整首诗的字里行间思乡、爱国之情,以及期盼台湾回归大陆的殷殷之情。 在本学的这篇课课文......

    诗 乡愁、望大陆

    诗 二 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认识新生字“兮......

    《望大陆》教学设计

    7《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

    六年级语文上7望大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7望大陆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xiexiebang.com 教学 要求 .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能体会......

    望大陆 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望大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望大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抒情韵味。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