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朝阳七校:陈秉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推敲词句,感悟诗歌格律、韵味美的习惯。情感态度目标: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教师引出作者:50年前的1月12日,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位老人身患重病,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这位身在台湾,心系祖国大陆的老人就是于右任先生。
2、于右任个人资料介绍。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教育家、书法家。
二、初读诗文,感悟诗句古朴、伤感的韵味
1、学生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重点生字:“殇”,字音(shāng),字义(指少年未成年而死),国有殇的意思是:国家有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人。
2、再度诗句,读出诗句的节奏
“兮”字的意思是语气词“啊”,将“啊”字换入诗中对比读,体会换成“啊”以后感觉诗句的浅显平淡,缺少“兮”带在诗中的古朴、伤感的韵味。所以不能将“兮”字换成“啊”。
三、解诗意,走进作者孤独、沉郁的内心
1、解题意,“望大陆”——远望、眺望大陆。
2、同桌互读诗句,互讲诗意。a生互读互讲b汇报
3、作者在诗中望大陆要望的不仅仅是——大陆,更是祖国、故乡。
4、体会作者的孤独。(补充资料:于右任1949年到台湾,1962年写这首诗,已经13年没有回大陆。)作者在大陆有他曾经71年的回忆,在故乡有他的亲人——妻子、女儿、亲戚、朋友„„。
5、理解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师:诗人生活富足,身居高位,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何要“望大陆”“望故乡”?
补充资料:1958年,在与妻子结婚60周年即将来到的金婚前夕,他从保险箱中取出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泪纵横,提笔写下了《忆内子高仲林》一诗:
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体会于右任先生对家人的思念。
6、师:难道作者就是想看一看祖国大陆吗?
生体会作者想的不仅仅是望一望大陆,其实诗人渴望回大陆、回故乡。
7、体会“葬我于高山上兮”一句两次运用的表达效果。
诗人想要回大陆、回故乡,但是他不能回的痛苦、无奈。
补充背景:1949年6月,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攻占台湾,蒋介石开始了“闭港政策”,在台湾与大陆之间部署了大量部队,阻断一切与大陆的联系,不允许任何人返回大陆。
所以诗人在病中之时留下遗愿:葬我于高山上兮。
但这样的遗愿却说了两次,反复说,是因为:强烈的情感需要用 “反复”的形式强调,诗人是要表达强烈哀伤的情感。
8、体会作者心中的遗憾,不能叶落归根。补充资料:在台湾最高的山玉山顶峰也望不到大陆。作者其实深知自己纵然埋葬在高山上也望不到大陆,所以他他是夙愿死了以后也不能实现,他死不瞑目啊!
四、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渴望祖国统一,叶落归根
1、师:作者青年时期就追随孙中山先生,立志赶走侵略者,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虽然赶走了侵略者,但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所以在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
2、师:在台湾,像于右任一样,生在大陆,长在大陆,晚年却留在台湾,回不了大陆的人何止千、万,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让亲人能够相聚,让思念的泪水不再流。
五、我思我写,写我心声
1、写话:“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已经通航,两岸的人民已经可以互相往来,(但台湾与大陆还没有真正统一)你想对于右任先生说些什么?” a学生写话b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
六、教师总结全课。
第二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兮”“殇”2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3.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教学准备:
收集于右任老先生的资料及写《望大陆》的背景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 1.由余光中《乡愁》引入
说起思乡的诗歌,不禁让我想起余光中的《乡愁》。ppt展示,看视频。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首诗和《乡愁》有着同样的意境,它就是《望大陆》ppt,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老先生。
2.于右任何许人也,我们一起来了解,先看ppt上展示的内容,再看学习链接第一段。(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第一自然段更进一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设计意图:学生课前搜集了于右任的相关资料,再结合学习链接介绍,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写《望大陆》的背景,为下面学习诗歌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Ppt点到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一)初读诗歌
1.听张老师范读,请你注意把握准字音,揣摩好节奏。
注 意“兮”“殇”的发音。
2.分小组读。要求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3.个别读。教师相机范读、点拨,引导学生读准诗歌节奏。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读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点拨。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死难者。“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设计意图:理解诗意为体会情感奠基。)
3,简单翻译,ppt展示,分组比赛读诗句和翻译,达到理解的地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1.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葬在山巅,目的何在? 2.说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因为诗人的故乡是中国大陆,他深深怀念大陆,思念故乡和亲友,可是在他有生之年却回不到中国大陆,所以他嘱咐在他死后将他葬在高山之上,使他能“望我故乡”“望我大陆”)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浓浓的怀乡思国之情)
3.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浓烈的思乡思国之情?
生1: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虽然诗人看不到故乡,但故乡在他的心里,他永远不会忘。
生2:山之上,国有殇!这一句可以体会得到。生3: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4.除了强烈的,痛彻骨髓的思念之情,你还读出了什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赤子之情。)同学说出之后教师ppt 这一情怀在诗歌的最后一节更是得到了升华,进一步表达了我对故乡大陆的的思念和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浓浓深情。展示ppt 最后一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研读文本,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呼喊。5闭上眼睛,听内容!
假如你就是于右任,请你带着他的痛彻骨髓的思念,带着他那渴望统一的内心再来听听他饱含激情的呐喊。闭上眼睛,听内容!ppt听视频。
师:这是一段千古的绝唱,唱出了多少台湾游子的心声。这更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哀歌,它不仅仅是于佑任老先生渴望落叶归根、渴望祖国统一的眷眷深情,它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祖国的统一需要我们去尽一份责任,听,同胞们的吟诵声在海峡两岸回荡。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再一次的感受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师生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2.做练习册第7课。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故乡
故乡 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 思乡爱国渴望祖国统一
大陆 痛苦
教学反思:
第三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7《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879 年生于陕西三原,1949 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临终之时写下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在2003 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题:“请您谈一下您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是什么?”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这首著名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于右任老先生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望大陆》。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1)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2)殇:死难者。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升华、拓展
(一)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这种深深怀念祖国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个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于老的其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写的爱国诗歌。
1.于老其他的诗:“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2.余光中的《乡愁》。
(二)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板书设计: 7 * 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望大陆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本没有错。但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经常让学生质疑和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毋庸置疑,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
第四篇:望大陆 教学设计
《望大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望大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抒情韵味。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2、认识“兮”“殇”两个生字,知道这首诗歌的特点(楚辞体),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终又不相见的悲痛之情。
3、通过对作者平生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在情景中诵读,感受作者人在台湾,心系故乡的思乡之苦,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诗人平生及写作背景,背景音乐。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激发学生兴趣,引起相同体验)
课前调查,家长在外打工同学,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在打工在外的亲人,一般都会做哪些事情?(打电话问候,回家过节,回家过年)--导出,中国人浓浓的乡情。
简要讲,冯骥才这篇文章。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景象?
/ 5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车马上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夜赶不回去,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事,一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但此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因为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
④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应该说,那些虽然历经千辛万苦而能赶回家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总算可以到家,可以和家人团聚,但是还有很多人是无法一时回到家,与亲人团聚的,他们,只能望长空,空悲切,用明月,千里寄相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与乡愁有关的,人生漂泊,四海为家,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浪迹天涯的游子,便心起归航,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低头„„);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 2 / 5 的春风;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长相思;而到了现代,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眼中,乡愁便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那么在于右任老先生那里,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大陆》这首诗。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链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
3、通过学习链接中“羁留“一词,了解于先生的苦衷,从而理解只能“望故乡,望大陆”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苦,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也许有学生会想到以身殉国的问题,可用司马迁的话来解答。人固有一死,或重天泰山;或轻于鸿毛)
(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课文,小组内相互学习生字新词,师再检查。之后再次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指名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读通顺,指正。通过认识“兮”,了解本文采用的是楚辞体的写作方式;通过对“殇”的字形拆解,记住“殇”的读音与写法,从而了解“国殇”的含义。
3、学习体会诗歌1小节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死后葬于高上之上,可以望我故乡)(2)指名学生读1小节,评价
(3)师生交流得出要带着舒缓、悲伤、绵绵的思念、低沉等语调读这篇课文。
引出古诗:
/ 5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眼,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简要解读这首诗,用古诗解读望故乡的深情。古诗句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古诗句2: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简要解读这以上诗句意思,鸟兽尚能如此思乡,何况是人呢?
4、学习体会第2小节情感。
(1)简要介绍(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于先生的家人都在大陆,终没有能团聚)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希望祖国统一,好让更多的人能家人团聚。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大诗人,在自己弥留之际,也作出了一首千古名诗,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引出古诗: 《示儿》陆游 诵读余光中《乡愁》
(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死后葬于高上之上?
2、他为什么不回故乡,或是故乡的亲人与他团聚?
3、诗人远望故乡时的所想——在背景音乐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说一说,诗人在望故乡时,会想象自己亲人的哪些事)
5、学习齐读第三小节(1)男生读第三小节诗词
想:诗人都望到什么?(见到“天”“地”望不到边,给人视野宽大,心胸开阔感觉)(2)让学生明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盼望统一(3)齐读最后一句诗词。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的意思(强烈期望两岸统一,而有生之年又看不到而失 4 / 5 望,及未能见到亲人痛楚心理)
(4)如何读出那种感情呢?指导学生练读。
(5)指导结合板书“山之上,国有殇”,在全诗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思乡)
三、拓展升华
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余先生望故乡时,他的家在在做什么? 交流
四、教师范读。全课结束。
/ 5
第五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
六
年级
第 二 单元
第2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兮”“殇”;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情感;
3、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
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老人,在他身患重病之时,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故乡,对大陆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是这样的: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
这首千苦绝唱是谁写的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中举人后,因效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披头散发,脱却上衣,光着膀子,右手握刀,请友人拍照留念,表明自己反对满清统治的决心。在日本见到了渴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创办反清的《神州日报》,以后又先后创办了《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民众中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在国民政府中,于右任曾先后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后又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于右任1949年被裹挟到台湾孤岛,晚年备感孤寂,十分思念大陆与故乡。《望大陆》写于1962年1月24日,即于右任逝世前两年,这是一篇以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杰作。《望大陆》原本是一首无题诗歌,生前并非发表。1964年于右任先生辞世后,是他的秘书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日记中发现了这首诗。这首诗一经披露,就不胫而走,为人们争相传颂,于是有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或命名为《望大陆》,或称它为《国殇》。
(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
三、学习诗歌
1、自读课文,小组内相互学习生字新词,师再检查。之后再次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指名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读通顺,指正。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什嘱咐?(死后葬于高上之上,可以望大陆)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因为诗人的故乡在中国大陆,要他有生之年却没办法回到中国大陆)(3)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那如何读出来呢?
(学生自读,点名读,指导读,全班读,读出深切的思念,读出不能回去的悲伤)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什么?(见到“天”“地”望不到边,给人视野宽大,心胸开阔感觉)
(5)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盼望统一)
(6)理解“山之上,国有殇”(强烈期望两岸统一,而有生之年又看不到而失望,及未能见到亲人痛楚)
(7)如何读出那种感情呢?指导学生练读。
三、阅读“学习链接”
1、学生自主独立读“学习链接”,再次感受于先生的浓浓爱国情。
2、感情升华: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震撼中华民族的歌词吧!练习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
2、自学余光中的《乡愁》。板书设计
大陆
望
山之上,有国殇--------(爱国思乡)
故乡
相关知识链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