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0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

第一篇:《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 ——备《听潮》有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因此,潜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由于学生及其使用文字工具的特殊性,盲校语文课存在许多与普通学校语文课不同的地方,在潜心备课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以盲校学生特殊性为出发点,备出盲校语文课的特色。

1、仔细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将课文读出新意,讲出新意。只有自己读懂课文、从中受到感悟,才能教会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悟。当我拿到课文《听潮》时,结合教参,对课文进行详细的研读,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到文章章法、主题思想,一一进行解读。当我读到文章中描写大海落潮的语言时,我的心也仿佛平静下来,当我读到文章中描写大海涨潮的语言时,我的心也仿佛跟着兴奋起来,我立刻被这优美的语言吸引。可这又是不够的,我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写到“伟大的乐章”,疑惑作者面对大海为何要描写出此起彼伏的心情乐章,当我再次阅读作者的简介和创作背景时,终于领悟了文章的主题,作者的一句话“我爱大海,我爱人生”,使我领悟到作者那起伏变化的人生乐章,明白了作者面对的是大海,感悟的是人生,潮起潮落正如人生的起伏变化。面对这篇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我读出了它新时代的意义,读出了自己的体验,将作者的感悟和自身的感悟进行对照,得出自己对人生的态度,那就是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通过解读,我对这篇文章首先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初步设定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2、自己解读文章的过程,只是自己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有所感悟,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就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阅读文章,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有什么疑问,在此基础上,结合盲校学生的特点,将起初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比如《听潮》这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用语言来描写听到的海潮声的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写作手法,起初我把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定为通过研读文章,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当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虽然这是一篇描写听到的声音的文章,但由于它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其中有些语言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学生很难通过语言走进作者描写的乐章般的情境,更难理解作者面对大海时心中真正的感悟。于是,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朗读训练,学会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手法,学会抓住特征描写大海的刚柔相济,体会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另外,学生层次多,也是我需要关注的,盲校班级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这一点出发,我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A层同学能够通过深入分析海潮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情感及其人生态度;B层同学能够通过引导了解潮起潮落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感情;C层同学能够知道本文课题和作者,了解本文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括的分层,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有的层次的学生可能会超出老师设定的目标,有的同学可能达不到,这就需要老师课堂上的随机进行调整。

3、教学重点的设置基于课程目标和文本本身,难点来源于学生,从盲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而制定教学重难点。在《听潮》时,当我以学生的角色阅读文章后,确定了教学重点,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阅读中体会文章抓住海潮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绘声绘色地把海潮的声音、情态、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的写法。考虑到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很难把语言抽象为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很难通过语言阅读进入文章所描写的乐章般的情境当中,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亲临大海,对大海的了解也只存在于表面,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乐章意境;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4、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后,将自己放回到教师的角色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考如何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在最初自己研读课文时,脑中就产生了一些小的火花,觉得可以这样或那样进行教学;当我以学生的身份去读文章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我都会及时将它记录下来,可是这个时候我觉得杂乱无章,不知道哪一个方法是最合适的;当我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时候,我逐渐明确了教学思路,无论思考哪一种教学方式,它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围绕这个中心,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由浅入深、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就是我的教学思路,循着这个思路,我设计了四步教学法:导入(创造情境)→听读(初触海潮之貌)→研读(细听海潮之音)→赏读(静悟海潮人生)。这四个步骤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围绕了教学目标,学生跟着老师进入情境后,听读描写海潮起落的文字,有了初步的感受,再通过老师不同方式地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字仔细聆听海潮的声音,再结合作者背景和自身体验,感悟海潮人生。

5、初步的教学思路的确定并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因为仅仅有这个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微观上去把握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方法:

①如何导入。《听潮》这篇课文,如何创造情境导入,我思考了很多方式,最后我决定使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那就是身边的一位盲人朋友每年都到海边去听海的亲身经历,他那用心听海的体验,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是什么吸引盲人朋友每年去海边听海,用心听会有怎样不同的声音呢,作者用心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于是,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②结合盲校学生特点,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和地域特征,无法真正见到大海,更没有真正听到过声音,因此在初触海潮声音时,我设计了听读这一个环节,并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海潮起潮落的视频,使低视力学生能够利用残余视力看视频,盲生通过听视频中海潮涨落的声音,拉近与大海的距离,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海刚柔相济的特点做准备,此时学生也与文本擦出了心灵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配合视频中海潮涨落的声音,老师背诵描写海潮涨落的文字,学生看、摸课文,听声音,相辅相成,将文字所描写的景象用视频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③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描写大海的刚柔相济,体会其艺术手法,在研读环节中,学生分析三幅图画时,我通过逐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来把握海的特点,如讲到海睡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方面看出大海睡了?让学生通过抓住文本本身体会潮起前的宁静;第二幅海醒图中,问学生:从哪些动作看出海醒了?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描写海醒时动作性的句子来体会海醒时的兴奋;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体会海的刚柔相济,又可以学习作者的手法。

④为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乐章般的情境当中,我依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于学生的视力缺陷,对文字描写的具体可观的形象很难理解,因此我将着眼点放在描写声音的文字上,利用通感效果,依据课文描写起伏的乐章意境,用给人不同感觉的音乐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情境,而且在播放给人不同感觉的音乐时,老师进行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那不同的情境中去。我分别使用了《舒缓小夜曲》、《月光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这三首差别很大的曲子,当学生听着音乐,听着老师的讲解,情感也随之变化。听见小夜曲感到静,听见月光奏鸣曲感到兴奋,听到命运交响曲感到愤怒„„他们逐渐进入了潮起潮落的情境中。当然,光有这一方法的设计是不够的,当我思考如何真正让学生体会大海醒时的兴奋时,遇到了困难,觉得怎么设计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此时,我考虑到,应该利用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去掌握他们未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于是,我想到了学生的想象力,我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潮起时的凶猛情景,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潮起时的兴奋和潮涨时的凶猛了。让学生想象在不同的图画描写中,大海分别像什么,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通过想象大海分别像什么,进而把握大海涨潮落潮时不同的特点。如何带学生进入乐章般的情境这一难点得到了突破,那么如何使学生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我结合自己在研读课文时的体会,这样设计教学问题:在研读环节中,分别讲每一幅图画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或者自己说出作者的心情,在赏读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作者背景,通过总结,水到渠成,得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那就是积极乐观,敢于奋进。此时,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

⑤当从宏观到微观设计教学环节之后,还有一点需要仔细考虑,那就是如何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衔接自然。从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听读课文精彩文字,听读完文字后,老师通过提问同学听后的感觉,引出对三幅图画的概括,进而过渡到研读三幅图画的环节中。这个过程其实是将之前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次整理的过程。

⑥盲校学生学习课文存在自身的难题,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听潮》教学中,我采用了网页的形式,它可以将视频、音频、图画、动画和文字融为一体,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外,网页中的文字,学生可以通过阳光进行朗读,有效帮助学生自己读文字,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当然,这个网页的设计要遵循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将有用的材料整合在一个网页中。其中,文字设置成蓝底白字,便于低视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原话时,可以用笔直接在网页上进行批注,非常醒目,便于低视生看,理清思路。

⑦利用电子白板,精心设计板书。板书的书写要和课堂教学环节相结合,并且要融入教学环节中,同时还要起到过渡总结等作用。例如,导入时海潮涨落的三个阶段的概括性板书,起到了过渡到分析文本环节的作用,小结时写出作者在不同阶段时不同心情的词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最后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写下来,老师边说边写,满足了低视生和盲生的需求,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也得到突破。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遵从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的原则,课后备课就是每讲完一节课,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经过“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比如在上过一篇课文之后,我写下这样的小结:学生的感觉和我预测的不吻合,如果有合适的回答,可以借此直接导入下一个环节;老师评价语言还不够,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然后思考:如果下次再上这篇课文,应该怎么改进。如此循环,直至完善。

总之,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需要从课本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结合老师对课文的解读,完成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才能上好一节盲校语文课。(作者:陈瑜 写作时间:2009年3月 获奖情况:“2009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征文”活动二等奖)

第二篇: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杨美凤

每次上公开课 ,我都会有些紧张,有时上下来与自己预想的效果相差甚远。但凡自我感觉还不错的课无不是因课前认真、积极、充分地准备。正所谓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1、把课文熟读成诵,熟记于心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的诵读课文,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通过熟读成诵,老师把作者写作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我们才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悟,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才能弄明白,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顿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于永正老师在某地执教《第一次拥抱母亲》时,头天晚上11点钟了,他还在房间里捧着书,一遍一遍地朗读。第二天的课堂于是有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甚至有的学生感动的热泪盈眶。王松舟老师备《草船借箭》,一口气读了13遍,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感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呼之欲出。贾志敏老师的学生要讲《开国大典》,希望贾老师对教学设计提供帮助。贾老师问学生的第一句话是“课文背会了吗?背会了再找我。”人民日报社服社长、著名作家梁衡曾介绍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大量阅读还不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把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另外,把课文熟记于心也有利于更好的驾驭课堂。

2、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阅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好像自己就是作者,理解课文写了什么,领悟课文怎样写,探究课文为什么写。教师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想三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些地方浅显易懂,哪些地方是难点;应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新能力。

有些教师可能要质疑,语文老师负担重,没有更多时间背,尤其是高年级语文课文那么长,怎么能背会。在我看来,要做到“四至少”:至少要有背的意识,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至少做公开课的课文不管长短都要背会;至少本课书的重点段要背会;至少那些经典名篇要背会。“读书读高层,读文读经典;名篇背如流,下笔如有神”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髓,这个看似最笨的办法却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二、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万变才会不离其宗。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涵盖两个基本内容,即课标中的两个“使”:一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简言之,一个是语文能力,另一个是人文素养。那么,这两个目的,应该以何者为重点呢?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千万不可小看这“着重”二字。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不管教什么课文,都应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作为核心。人文素养并非不重要,他应该渗透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之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本领,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要把课文作为例子,用课文来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研读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应用,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的哪项能力,并要求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他人的设计,我们要用辩证的头脑去思考,要以鉴别和挑刺的眼光学会筛选,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性的吸收,有选择的学习。一定要站在用教材教这样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可以这样做:

1、凭借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养;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迁移,形成语用能力。)

2、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

四、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五、研读教学环节,读出教学的层次性

阅读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重点形成主线。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决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景美”、“春雨美”、“春风美”等知识,而是学习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着力点。具体到每篇课文应以培养什么能力为重点,则应考虑多种因素:一是年段目标,二是教材意图,三是课文特点,四是学生实际。如一年级《春雨的色彩》,应把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仿说训练做为重点;四年级的《最后一头战象》应把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并练习运用作为训练重点。我执教的《自然之道》是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和感情朗读作文训练重点。把“读书三到”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性。对于某一个重点段落的教学,首先要确定这个段落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我要通过这一段落训练学生那些技能?这些都明确之后,进行教学层次的设计,第一次读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第二次读读什么?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晰,把对于这段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有人说,如果语文素养是棵树,那么,读是叶,品是花,背是根。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现在学校又提倡集体备课,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课备好,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第三篇:如何备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钻研。

一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师却往往做不到,或者干脆不这样做。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小学课文课,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在不少老师的公开课后,我们与他交流时,有好多问题他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这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个人没有半点的夸张。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二是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销,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

三是认真钻研单元训练目标和教学参考。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四篇:怎样备好一节个性化的语文课

怎样备好一节个性化的语文课

说起备课,每位教师都有一箩筐的经验,但怎样快速备好一节语文课,我有

一点小小的窍门

一、读课文是很必要的,而且不是读一遍就算了,一定要细读,挖掘文中你能找到的重点、难点、创新点、衔接点、易错点、升华点、批判点。能找到一篇

课文的某些“点”是要有点悟性的,也是自己个性化的地方。

二、确定好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它就是一个灯塔,确定的是否准确、全面,是否有创意,将直接决定这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确定重、难点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普遍性是每篇课文都要解决的问题,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写生字。而特殊性是指一篇课文特有的东西,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举个例子来说:《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都在一句话上: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话怎样能串联那么多的精致细节呢?你看,杰出是因为他对居庸关、八达岭两条隧道的不同开凿方法以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爱国情感从始到终,贯穿全文,又前后照应。其实有些课文只要抓住一个点就会牵一线

而动全身,思路十分清晰,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空白点是文中没有明写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的地方,例如,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同是外国人,昨日的轻蔑,今日的赞叹,我想作为中国孩子一定能说出一点老师都意想不到的话。本篇文章的创意点是结合詹天佑的创新才能在今天的社会对你有哪些借鉴。

三、抓住所授内容的易错点,就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易错点大的可能是对课文脉络不清晰,对文本歪曲的认识,不理解的词语,读文时不恰当的停顿,小到一个字的字音,笔顺,都可以列为一课的易错点,在备课时就要有所预见,并想出相应的对策,这样讲课时就可以有备而无患、有的而放矢。对易缺点的把握来源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好易错点也会让自己的语文课上

得更具实效。

四、升华点,文章有高潮让人读起来心潮澎湃;一节课有高潮,让人听起来激动万分,师生情感的交融,在课堂中往往会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这种感人的画面往往不是预设的。记得讲《灯光》一课时,面对画面,在一次次的品词析句,一次次饱含深情的朗读“多好啊”这句话之后,我还是觉得我和孩子们还应该表达一下什么,该做些什么呢?在备课的时候我没有预设。在那一刹那我看到了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我的激情被点燃了,升华为一句深情的话:“孩子们摸摸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你们想再说些什么?”同学们也许第一次把天天必须佩带的红领巾和先烈真实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动情地说出了“都说我们的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现在我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以后我要好好珍惜”情感的升华往往能让我们看到除了华丽的词藻之外的成长。人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节阅读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其成功与否。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设计教学方案上,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的验证。

第五篇: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我们的赵校长如此信任我,给了我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开学初对全体教师尤其针对新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进行语文方面的培训,接到任务,我压力山大。培训谈不上,只是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平时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说的不到的地方,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的,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们常常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备课上,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的验证。平常我们常常会议论某某老师的某节课上得十分成功,或者某某老师的某节课上得不好,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结果,实际上起作用的是他们在课前、课外的功夫。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我想结合实际来谈一谈关于备课方面的一些想法、做法,希望能给在座的老师们带来一点启发,对您的备课能有一点点的帮助。

首先要明确一点: 备课≠写教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包括执教者对教材独特的解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的预设,为突破重难点利用哪些教学方法最有效,执教者思考教材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备课决不等于就是写教案,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更重要的是备理论、备生活。

其次要遵循二个原则:语文课要干什么

阅读课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一)语文课要干什么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既要让学生打下字词句段篇等方面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也要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机会,在文本的阅读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阅读教学之所以称之为阅读教学,其原因在于一个“读”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泉之水。可见,只有多读并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培养语感。我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应重在读的训练,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始终处在读书的享受之中。同时,阅读教学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选择读的方式,制定读的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读的过程。“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解读教材,在解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在运用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情感美,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语言训练为主线的阅读教学的原则。

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备课标

备课前,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了解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指导思想。如果课程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比如课标中中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些目标要从三年级开始起步,进行训练,四年级加强练习,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二、备教材

备教材主要是指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把作者写作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真正做到烂熟于心。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诵所教的课文。通过钻研教材,教师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致了,教材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这时,才有可能选定和学生交流的话题,选定比较好的教法。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师却往往做不到,或者干脆不这样做。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小学课文课,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在不少老师的公开课后,我们与他交流时,有好多问题他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三、备学生

备学生即要摸清学生底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新知识将从这里产生,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起草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同样的教材也许会因为学生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一切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备方法

研读了课标,钻研了教材,了解了学生,就要设计教法。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教学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等。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个年段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每个年级段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整体,一篇篇文章则又是整体中的一个个部分。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我们备课时,除了要考虑阶段性这个原则外,还要考虑到渐进性这个方面,比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字和句作为训练重点,中年级则以段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高年级主要进行篇章的训练。但中低年级也进行课文的阅读,高年级也进行字的教学,这些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他们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但同样的内容却要采取不同的教法,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则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美。高年级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较强,因此识字教学以检查教学为主,重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内在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备教案

当上述工作准备充分后,教师就可以整理思绪,将自己的授课环节和内容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写教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案,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份优秀教案,是教师智慧心血的结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这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博采众长,它为我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但我们应注意的是,借鉴不是死搬硬套,重在借鉴教学方法的设计,否则会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时的划分

从我们的家常课来看,把识字学词、把字写好、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梗概、理清文章脉络等应该是“第一课时”的目标。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赏析、品味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等,应是“第二课时”的重要目标。

以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基本教学流程。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 基本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一年级可由老师先进行范读,然后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二年级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读书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文章写了谁的什么事。

3、自读课文,圈画生字。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对照书后生字表在课文中圈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目的是在大片的文字中凸显出本课的识字重点。

4、自学生字,强化重点。学生可通过自学或小组内学习识记生字。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通过学生及老师的共同交流,丰富记字方法,如口诀记字、部件记字、用熟字记生字、编故事记字、想象记字、图画记字、动作演示记字等。

5、读文识字。①可按自然段或文章内容层次分段练读课文,达到准确通顺连贯。通过反复练读,使学生熟悉语言材料,把课文读熟,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等。②正音落实。强化生字的读音,特别是易错音,如平翘舌音、特殊的声韵母等。

6、巩固练习,反馈小结。要注意巩固练习的梯度设计。如认读生字;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和书下词语库中的词语,并选用词语练习说话;读生字组成的其它词语;读含有生字的句子等。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形式,使巩固练习生动有趣。

7、出示会写字,观察字形,教师范写,指导书写。(一课要写的生字比较多,可以分散在两课时中完成。)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引入新课。字词的检查认读,课文的朗读检查。

2、抓住文章重点句,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读出感情,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3、抓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低年级主要训练学生词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

4、根据文本适度拓展,引起学生对文本之外的内容的兴趣,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写话的训练。如学完了《雷雨》一课,正值阴雨天气,我引导学生观察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写一篇观察日记。再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授完,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第二年,这个种葫芦的人又问邻居要了一些葫芦籽,这次他会怎样种葫芦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什么,是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认识。

第二阶段:细读课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之后,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语言,读懂课文。进入第三学段,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阶段:在“部分”深入理解、品析的基础上,再回到课文整体,这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阶段,要把文章的形、神、情、理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的基本流程: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导入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

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什么,是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认识。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重点中心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由读到写,积累语言材料。高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次提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这是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任务:

一是就学生对整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 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下载《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备好一节盲校语文课》(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备好语文课

    如何备好语文课 从事语文教学已近5年,从起初的拿起教参,依样画瓢,到而今,从容面对教学,面对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前课改一年年深入,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

    怎样备好一节美术课

    美术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因素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育理念、课堂活动设计都对学生的兴趣、动机、和认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

    怎样备好一节英语课

    怎样备好一节英语课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

    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

    如何备好一节化学课 要上好课,必须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和上好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怎样备好一节音乐课(★)

    如何备好一节音乐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都必然是经过了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才获得的。因此说,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

    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应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评价一节语文课

    评价一节语文课 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也很难严格......

    记一节语文课

    记一节语文课 都镇湾镇庄溪小学三年级 李向宇 指导老师 林俊一阵清脆的铃声,我们快步走进教室。因为这节课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走进秋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课。 《走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