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行教案
“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山和山作为偏旁时的写法。
2.通过观察练习,掌握“岭、峰、岗、崩、岔、峦”六个字的特点并能规范书写。
3.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
4.向学生渗透互相谦让、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掌握山字旁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汉字中的书写特点和结构规律。
教学难点:山字旁在不同结构的汉字中的运用。教学过程:
齐背自编《写字歌》: 提笔就是写字时,拿起笔,要牢记: 手一寸,胸一拳,眼一尺,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腿并排,足要安,端端正正学写字,堂堂正正来做人。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不仅背得熟练,而且坐得端正,看来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相信这节课一定会把字写得更加漂亮。
师: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请看这些字,你认识哪几个?(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印篆、隶书、行书、草书7种字体的山字)
生:上面两个是个山字。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起来像是山。
师:这是我国最早的汉字,它是用线条来描画事物的形状,叫甲骨文。
生:下面这几个也是山字。
师:对,其实上面这些字都是山字,分别是金文、小篆、印篆、隶书、行书、草书的山。老师也想来写一个“山”字,(板书:山)你知道这是什么体的吗?
生:楷体。
师:加上这个楷体的山,汉字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就完整了。汉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简化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线条越来越简单,造型越来越美,可以说每个象形字都是一个故事,我国的文字真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山中走一走,感受大自然及书法艺术的美。(补充板书:“山”行)、二、读山(读贴)
(一)观察独体字“山”
1.比较“山”
师:山字看似简单,只有三笔,但要写好它可不容易,仔细观察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生:它的竖画长短不一样,中间的竖长,写在竖中线上,边上的两个竖较短。
师:你观察真认真,这三个竖就像几座山一样高低起伏。
生:三个竖画之间的距离相等。师:这叫均衡美。
生:竖折写出坡度,就像人往上爬一样。
师:写出坡度这个字就写活了。生:右边的竖要出头。
师:这样整个字更稳,在动中求稳,达到书法艺术很高的境界了。
2.总结规则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好.老师为大家总结一下,课件出示,齐读:1中竖直直居中线;2竖折上斜有坡度;3右竖向内略出头;4中右左竖依次矮;5三竖等距平衡美。
3.在手中写“山”。
师:同学们,其实山字的奥妙就在我们的手中,你发现了吗?赶快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内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的手就是一个山字。
师:对呀,大家看,我们的中指就好比山的中竖,大拇指就是它的左竖,而小手指就是右竖,既对称又平衡。来,咱们一起在手里写山。
(二)观察带山字头的合体字
1.观察偏旁“山”:(1)山字旁的写法
师:山字作为独体字,横竖安排它说了算,可是山字和其它字组合时,它却发生了变化。请看大屏幕,上面这行是(左右结构),下面这两行是(上下结构)。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给你5秒钟的时间观察,看看在这些字中山字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观察)
师:你发现了吗?
生:上下结构的字中山变得扁了,变矮了。板书:扁,矮 生:坡度不明显、中竖变短。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左右结构的字中山变得窄了。板书:窄 生:山字旁写在田字格的左上部。(2)举例体会,渗透育人。
师:那山字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如果还像原来一样写行不行?(故意写个上大下小的“岗”字)
生:不行。这两部分是一个整体,小的要让一让大的。
师:同学们这个说法还真有道理,真是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向中靠)。其实我明白了写字和做人一样,不能随心所欲,和他人相处还要学会互相谦让,团结合作。
2.观察合体字:
师:同学们看出了山的变化,可是,要想写好这些字,仅仅写好一个山字是不够的。我们来观察一下剩下的部分,看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岭和峰的撇捺要伸展。师:撇捺伸展方显美。板书:岭
生:峰的三个横要距离相等地,竖是悬针竖。师:三横等距悬针竖。板书:峰
生:岗左边的竖是垂露竖,要写得方方正正的。师:方方正正垂露竖。板书:岗
生:崩的下面是个朋,左过的月写得小,右边的月写得大一点。师:你真会比较,它的下面是个左右同形的字,这样的字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互谦让。板书:崩
生:岔上面的八字头写得撇低捺高。生:里面的刀字的竖要向左斜。
师: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这个字就是不呆板了。正是撇低捺高折左斜。板书:岔
生:峦上面的横要写得长一点。
师:横平竖直端正美,同学们读帖的能力真的是越来越高了。板书:峦
【评: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汉字的笔画安排、间架结构排列的平正、匀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刘老师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山作为偏旁时,应该怎样写?这既强化了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品德教育。】
三.写山(临贴)
师:刚才,同学们在分析得很透彻,相信你们在纸上一定会写得更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第二步临帖。写之前,先来说一说写字执笔姿势: 手一寸,胸一拳,眼一尺,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腿并排,足要安。保持这个姿势,在练字纸上每个字写两遍,写的时候心里要想着这些规则,而且每写完一个字都要对照字帖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争取下个能写得更好。(配乐,师巡视指导,个别纠正。)
【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刘老师指导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强化写字习惯。】
四.评山、改山。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写得特别投入,都不忍心打断你们了,但是咱们还是要停下来看看自己的字写得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评一评自己写的字。
课件出示评价要求:
(1)字有没有写正确?(2)字写得是否整洁?(3)笔画写得好不好?(4)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5)整体感觉怎么样? 1.自评
师:首先自评,对照评价标准,一条一颗星,看自己做到几条,能得几颗星。
2.组评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一评刚才写的字,看看你能获得怎样的评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写得最好的同学,他就是我们今天这节写字课上的“写字小巧手”。
师:谁的作品都得了五颗星?祝贺你们,没有得到五颗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咱们课后再加把劲,争取下次也得五颗星。
3.展示评议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字展示给大家看?
师:谁来评一评,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还不够好?
生:我觉得岔写得特别好,上面的八字头写得撇低捺高。(老师用红笔圈出)
生:我觉得山写得好,写出了三个竖的高低变化。(老师用红笔圈出)
师:还有哪个字不够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峦的结构不太好,山字底写得太大了。(教师用红笔现场批改)
师:这样一改就好看多了。
师:同学们,这就是学习,我们在夸奖他人的同时,吸取他的优点,在指出缺点的同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评:对学生进行写字评价,是对训练情况的定性反映。教师列出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找到了评价标准的点。采用自评、组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写字起到了直接促进的作用。】
4.修改
师:请同学们对照这五点要求,再来修改自己的字,每个字写一遍,力争比前面的都好。
5.再展示评议。
师:谁愿意把自己修改过后的山字给大家看看。
师:老师发现咱们同学修改过后的山字更加高大挺拔了,其它字也更规范美丽了,进步很大。
师:下面隆重地推出我们这节课上的“写字小巧手”,恭喜你们获得了“写字小巧手”光荣称号,你们的写字档案袋里又多了一份荣誉。
师: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写字小巧手的作品?展示欣赏。师:他们的字写得真漂亮,课后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评: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深刻地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再进行改正,会将此字写得更加端正美观,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
6.其它山字旁的字
师:在我们学过的字中,还有很多带有山的字,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峻、峭、崇、嵩、岩、仙
师:咱们可以运用所学的规律练习这些字,只要我们找到规律,持之以恒地练习,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
【评:拓展性的出示带有山字旁的字,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自主练习,真正做到了扎实于课内,拓展于课外。】
五、赏山
1.欣赏山景
师:写累了,我们来放松放松,欣赏一下山景。(课件播放各大名山的图片,少音乐伴奏)最后停留在四幅有代表性的图片上。
师:泰山巍峨雄壮,华山秀美险峻,庐山云雾缭绕,桂林山水相映生辉,大自然中的山真是千姿百态的。
2.欣赏书法
师:一个简单的山字,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也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课件出示)看,这是颜真卿的楷书——欧阳通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黄庭坚的草书。
师:在这些山中,你对哪一个情有独钟?为什么呢?
生:欧阳通的山写得很潇酒,就像一名英俊的战士一样高大挺拔。生:王羲之的山很精神。
师:很有神韵,真是气韵生动,笔断意连。生:颜真卿的山就像泰山一样雄壮。
师:是呀,颜真卿为人忠厚,诚挚,他写的字和人一样,真是字如其人。
生:黄庭坚写的山就像是一幅画,有山有水。
师:他把大自然的美景与书法融为一体,真是出神入化。这些书法家写的山字美不美?
生:美!师:是啊,这些山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雄浑大气、有的行云流水,有的酣畅淋漓,在变化当中体现了汉字的美,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
【评:本环节为一亮点,教师巧妙地将祖国的“山”景与名家的书法“山”字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书法无穷魅力,提高了学生对书法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拓展
师:其实书法艺术不仅表现在纸上,也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看,这是什么标志?(出示山东电视台的台标。)
生:它是山东电视台的台标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是由山字变化而来的
师:书法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让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
【评:此环节与上一教学环节紧紧相扣,由书法家所写的“山”字演绎到山东电视台的标志,突出书法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正应了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读山、写山、赏山中找美,悟美,创造美,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山的写法。
生:我学会了山作为偏旁时怎么写。
生:我觉得书法家的字写得真漂亮,我也要好好练习。师:说得真好。2.总结
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真是不虚此行啊!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望大家课后继续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品味汉字的方正之美,做一个笔正、心正、身正的人吧!
【评: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进行了概括,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说出本课的收获所在。总结性的语言将精深的书法艺术联系到了做人的道理:笔正、心正、身正。】
[总体点评] 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方面,一直被老师有所忽略。因为它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本节课教
学设计新颖,刘老师按照入山——读山——写山——评山——改山——赏山——拓山这一线索来安排各个环节,因此课题定为《 “山”行》,融入书法和语文的双重含义。尤其在“读山”这一环节中,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写好“山”字的各条要令。对于山字旁的字,则进行归类教学,先观察山字旁的写法,再细看每个字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每个字都编了一句顺口溜便于理解记忆。在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逐步提高读贴的能力。同时,结合字的结构对学生进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对于其它山字旁的字,课堂上只是蜻蜓点水地带过,写字课上只要把方法学会了,练起字来就事半功倍了。本堂课的设计,尽量使写字的指导与书法文化的熏陶融为一体,努力创设一种浓郁的书法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避免了写字课的枯燥无味,又使学生产生兴趣,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写字,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
在学校举行的写字教学研讨会中,我执教了《“山”行》一课。可能因为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学校的书法校本课程,本学期又负责为全体老师指导钢笔字,为此曾经查阅了很多资料,这在无形中帮了我的忙,使我对写字教学有较深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本堂课的设计,尽量使写字的指导与书法文化的熏陶融为一体,努力创设一种浓郁的书法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避免了写字课的枯燥无味,又使学生产生兴趣,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写字,提高审美情趣。
本节课将课题定为《 “山”行》,融入书法和语文的双重含义。另外,在板书设计上,也是按照“山”字的造型来设计,使本堂课处处不离“山”。在写山部分中,我重视教师的范写,重视写字与执笔姿势的指导与纠正,同时配以优美的古筝曲,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字是一种享受。写后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在评价时给予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让他们知道怎样评价判断字的好坏。改山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字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进行修改,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了,效果特明显。最后,学生谈收获,真正做到了“不虚此行”,与课题相呼应。
讲完课后,领导和老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我深知这是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其实由于时间太仓促,课背得不是很熟练,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有待改进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件制作不够精致。由于自身计算机水平有限,平时又不常制作课件,到了真正用的时候,才发现以前学的那点知识都忘光了,根本不够用,真是心用余有力不足。讲完课后,我又针对课件中的缺陷,作了相应的修改,不懂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终于弄明白了。真是吃一暂长一智呀。
二、写字指导有待探索。虽然自己写的字还过得去,但写是一回事,指导学生又是另一回事,在这方面,我还缺少经验,有待在以后的写字教学中继续研究,不断提高。
三、评价不到位。不管是我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字的品评都不如人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向其他教师请教,提高自身能力和学生写字水平。
第二篇:古诗《山行》教案
《17 古诗两首 山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黄 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第三篇: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8),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诗人更心仪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怎样的美?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红叶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红艳和勃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后天的磨炼。这样,这句诗不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缘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特殊的心灵感悟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成为千古的名句,那么,从写作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要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写出表现自己在那一时、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话语,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构建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心灵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留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经过风霜洗礼的枫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娇艳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得到彰显,你体会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磨炼可以让生命彰显美丽本色。(对生命的感悟,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作中炼字的高妙。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六、课堂练习:《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山行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山行优秀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花伞,结合《纲要》中的主题目标,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写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花伞,感受花伞上图案的对称美。学习用点、线、面对称地装饰小花伞。
2、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体验画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点、线、面对称地装饰小花伞。
2、教学难点是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收集的小花伞若干。
2、圆形纸若干,记号笔、彩色水彩笔、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花伞
师出示实物小花伞若干,摆放在活动室四周。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小花伞。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
说说你最喜欢的小花伞,为什么喜欢?
二、引导幼儿感知小花伞上图案的对称美。
教师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请幼儿欣赏后说说自己的发现。(伞上的.图案是对称的,上面的和下面的花纹、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左面的和右面的花纹、颜色、形状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对称。)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小花伞。
教师引导语:这些小花伞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把漂亮的小花伞好吗?
设疑: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小花伞?
四、幼儿绘制小花伞。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色彩做一把漂亮的与众不同的小花伞。注意图案要对称,看谁装饰的最漂亮。
五、小花伞展。
展示幼儿制作的小花伞,比一比谁的小花伞最美。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森指出: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儿童和成人都能在环境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参与和抽取信息。因此,在活动中,我能尊重孩子的需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大胆想象,装饰小花伞。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提升,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山行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山行优秀教案5
【教材分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选自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所在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专题。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凝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山中深秋的美丽景色。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朗诵诗歌和品味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
(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
(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
读一读。
演一演。
画一画。
写一写。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优秀教案6
设计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分合。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山行优秀教案7
设计说明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课伊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 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在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境。(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12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刻了吗?一起说说看。(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现在是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师:(钟面显示早晨6时45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上午10时1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中午12时)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下午3时30分)小女孩和同学们在跳绳。
师:(钟面显示下午6时)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晚上7时2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山行优秀教案8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安全排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使其健康、快乐、平安地成长。
设计意图:
幼儿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又将开始,为使幼儿欢度一个愉快的假期,我们今天对孩子加强了安全教育,让小朋友进一步了解了放寒假期间的放鞭炮、交通、饮食、用电等安全知识,为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寒假做好铺垫,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和春节。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寒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教育挂图、安全教育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注意通行安全。
(1)会走行横道和人行道,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会跟着大人走,过马路时不疯打、疯跑,不独自一人横穿马路。
(2)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志。
2、注意用电安全。
认识电源插座,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注意燃放烟花、爆竹安全。
不自己燃放烟花、爆竹,不用鞭炮玩打“火仗”的游戏,这样很容易伤人,在大人燃放烟花、鞭炮时,站在距离其远些的安全地带。
4、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过量的零食,在家饮食要规律,按时吃饭,不挑食,多吃蔬菜。
山行优秀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山行优秀教案10
目的:
1、在游戏中熟习旋律和节拍,勉励幼儿勇敢想象“小手会变”。
2、在玩玩、动动、唱唱中天然习得歌曲。重点:勉励幼儿勇敢想象“小手会变”。
难点:
模拟山君啼声并表示山君凶悍的样子。预备:磁带、娃娃(多少)
历程:
一、熟习旋律和节拍
1、节拍游戏(接待小客人)
1) 听着音乐鼓掌接待小娃娃。
2) 帮娃娃排列队。(个体幼儿变更节拍型)
2、手指游戏
1) 小手本事大会变戏法,会变什么呢?
2) 我们来和小手做游戏,拍两下报告各人小手酿成了什么。(个体) 例:“×× 变小鸟”
3) 一路报告各人你的`小手变了什么。(团体)
二、新授歌曲
1、幼儿手工制作看看猜猜先生的手变了什么?(随旋律行动)
2、听听先生的手到底变了什么?(范唱)
3、山君出来会怎么叫?(评论辩论)听山君怎么叫的?(范唱)
4、比比哪只山君啼声最威猛。(幼儿模拟山君啼声)
5、谁会饰演这只凶悍的山君。(个体行动)
6、比比哪只山君最凶悍。(团体幼儿边唱边演出)
三、游戏《山君和猎人》
山君去捉动物听到猎人的声音立刻找个处所躲起来。(幼儿边唱边游戏)
山行优秀教案11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 )枫( )雪( )
径( )疯( )霜( )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 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优秀教案12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第四篇: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优秀教案1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安全排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使其健康、快乐、平安地成长。
设计意图:
幼儿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又将开始,为使幼儿欢度一个愉快的假期,我们今天对孩子加强了安全教育,让小朋友进一步了解了放寒假期间的放鞭炮、交通、饮食、用电等安全知识,为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寒假做好铺垫,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和春节。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寒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教育挂图、安全教育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注意通行安全。
(1)会走行横道和人行道,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会跟着大人走,过马路时不疯打、疯跑,不独自一人横穿马路。
(2)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志。
2、注意用电安全。
认识电源插座,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注意燃放烟花、爆竹安全。
不自己燃放烟花、爆竹,不用鞭炮玩打“火仗”的游戏,这样很容易伤人,在大人燃放烟花、鞭炮时,站在距离其远些的安全地带。
4、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过量的零食,在家饮食要规律,按时吃饭,不挑食,多吃蔬菜。
山行优秀教案2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 )枫( )雪( )
径( )疯( )霜( )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 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优秀教案3
设计说明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课伊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 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在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境。(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12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刻了吗?一起说说看。(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现在是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师:(钟面显示早晨6时45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上午10时1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中午12时)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下午3时30分)小女孩和同学们在跳绳。
师:(钟面显示下午6时)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晚上7时2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山行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山行优秀教案5
目的:
1、在游戏中熟习旋律和节拍,勉励幼儿勇敢想象“小手会变”。
2、在玩玩、动动、唱唱中天然习得歌曲。重点:勉励幼儿勇敢想象“小手会变”。
难点:
模拟山君啼声并表示山君凶悍的样子。预备:磁带、娃娃(多少)
历程:
一、熟习旋律和节拍
1、节拍游戏(接待小客人)
1) 听着音乐鼓掌接待小娃娃。
2) 帮娃娃排列队。(个体幼儿变更节拍型)
2、手指游戏
1) 小手本事大会变戏法,会变什么呢?
2) 我们来和小手做游戏,拍两下报告各人小手酿成了什么。(个体) 例:“×× 变小鸟”
3) 一路报告各人你的.小手变了什么。(团体)
二、新授歌曲
1、幼儿手工制作看看猜猜先生的手变了什么?(随旋律行动)
2、听听先生的手到底变了什么?(范唱)
3、山君出来会怎么叫?(评论辩论)听山君怎么叫的?(范唱)
4、比比哪只山君啼声最威猛。(幼儿模拟山君啼声)
5、谁会饰演这只凶悍的山君。(个体行动)
6、比比哪只山君最凶悍。(团体幼儿边唱边演出)
三、游戏《山君和猎人》
山君去捉动物听到猎人的声音立刻找个处所躲起来。(幼儿边唱边游戏)
山行优秀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8),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诗人更心仪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怎样的美?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红叶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红艳和勃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后天的磨炼。这样,这句诗不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缘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特殊的心灵感悟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成为千古的名句,那么,从写作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要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写出表现自己在那一时、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话语,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构建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心灵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留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经过风霜洗礼的枫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娇艳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得到彰显,你体会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磨炼可以让生命彰显美丽本色。(对生命的感悟,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作中炼字的高妙。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六、课堂练习:《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山行优秀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花伞,结合《纲要》中的主题目标,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写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花伞,感受花伞上图案的对称美。学习用点、线、面对称地装饰小花伞。
2、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体验画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点、线、面对称地装饰小花伞。
2、教学难点是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收集的小花伞若干。
2、圆形纸若干,记号笔、彩色水彩笔、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花伞
师出示实物小花伞若干,摆放在活动室四周。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小花伞。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
说说你最喜欢的小花伞,为什么喜欢?
二、引导幼儿感知小花伞上图案的对称美。
教师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请幼儿欣赏后说说自己的发现。(伞上的图案是对称的,上面的和下面的花纹、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左面的和右面的花纹、颜色、形状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对称。)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小花伞。
教师引导语:这些小花伞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把漂亮的小花伞好吗?
设疑: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小花伞?
四、幼儿绘制小花伞。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色彩做一把漂亮的与众不同的小花伞。注意图案要对称,看谁装饰的最漂亮。
五、小花伞展。
展示幼儿制作的小花伞,比一比谁的小花伞最美。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森指出: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儿童和成人都能在环境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参与和抽取信息。因此,在活动中,我能尊重孩子的需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大胆想象,装饰小花伞。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提升,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山行优秀教案8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优秀教案9
设计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分合。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山行优秀教案10
【教材分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选自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所在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专题。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凝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山中深秋的美丽景色。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朗诵诗歌和品味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
(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
(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
读一读。
演一演。
画一画。
写一写。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优秀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山行优秀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第五篇:我的《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朗诵、音乐渲染、串联诗意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景,乐观面对人生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共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初识文意:
课前教师板书《山行》全文
(一)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不仅能通过读、画来表现,还可以通过唱来展示。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古诗编成的儿歌,一边听一边想: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你从课本或者其他地方读到过这首诗吗?
播放儿歌《山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古诗《山行》
请同学们看教师板书课题:山行;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二)揭示课题,认识作者,了解文意
(1)通过理解诗题,初步了解全诗内容:同学们应该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了,那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谁在山路间行走?(2)师生交流诗人生平: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生平?(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唐时国家内忧外患,他虽出身于高门世族,关心国家和百姓,但因为人耿直,受到排挤,生平坎坷)
总结语:通过诗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写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山间行走时的见闻。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杜牧的脚步,一起去欣赏山间的景色吧。
二、新知的教学
(一)读顺古诗,理解字词, 解决疑难 过渡语(1)自由朗读,把握音律: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强调难点: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根据该学生的朗读,指导全班同学注意诗中易读错的字词。*重难点字词:“斜”字,在这首诗中读xia,而不是读xie。因为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在这首诗中,为了让“斜”与“家”、“花”押韵,所以读xia。
(3)全班齐读:大家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
默读古诗,划出难解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再小声地默读几遍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把你不理解的字词用波浪线标出来。
(4)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文内容
*重难点字词:寒山、石径、斜、生处、坐、爱、晚、霜叶、于 *从“寒,霜”推断出诗文写的是深秋景色,从“白云”、“晚”推断出诗文分别写了白天与傍晚的景色,(二)创设情境,串联诗意,融入意境
过渡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这首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都弄清楚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联这首诗的意思。
(1)播放古筝曲,指名描绘情境: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描绘的场面口述出来?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学请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仔细感受他说描绘的景色。
(3)带着对美的感受朗诵全诗:同学们,他刚才描绘的秋景图美不美啊?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美景的感受齐读一遍古诗。
(三)品读古诗,赏析景物,体会情感
过渡语:老师从大家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你们对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的感受。那么,在这幅秋景图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景物。
1、赏析景物,勾勒图景,体会喜爱之情
(1)找找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诗人描写的景物,把它们圈出来(2)描绘场景,探寻景物,板书景物:美丽的秋景图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在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写白云用了一个“生”字。“生”是出现生成的意思,表现了白云的升腾缭绕,说明白云是静的还是动的?其他景物是静还是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一边说,一边板书景物: 白日远景:(静)寒山 石径 人家
白云(动)傍晚近景:枫林
霜叶(3)师生交流,串联景物,揭示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这所有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副秋景图?看到这样一幅……的秋景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正是这样一种……的情感,使他认真的观察眼前美景,用诗歌从……六个方面描绘出了这幅深秋美景图,从而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4)带着喜爱之情朗诵全诗: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诵这篇古诗。
2、深度品读,对比感悟,理解霜叶寓意
过渡语:听完大家的朗诵,我感觉深秋的景色真美,诗人已经完全沉醉其中。那么,在读完全诗以后,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齐读3、4句诗,思考: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霜叶?你认为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让诗人如此喜爱?
(2)对比“霜叶”与“二月花”,体会寓意 a.气候与环境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是……春天的气温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深秋的动植物……春天的动植物……这说明,枫林霜叶的生存环境比二月花要……
b.提问引出枫叶品质:可是,为什么被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花还要红艳?这说明霜叶具有怎样的品质?
c.联系生平,思考寓意:我们常说,诗人在古诗中多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首古诗中是否也运用了这种手法?联系诗人的生平的坎坷经历,想一想,诗人与枫林霜叶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诗人借霜叶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揭示寓意:诗人顽强乐观地面对人生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加深情感体会
(1)朗诵训练:请同学们带着你从杜牧和这首诗中体会到得情感,自由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谁能让我们体会一下他对这首诗的感情,站起来读一读?
*教师通过几位学生的朗读,指出朗读中要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斜”的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的轻盈缭绕,对于“红于”要读重音等。
(2)背诵古诗: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们能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吗,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全班背诵这首古诗。
三、交流拓展, 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1)拓展思维,交流心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想,学习了这首诗,你觉得杜牧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总结全文:一首简短的诗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几样平常的景物,寄托诗人真挚的感情。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板书设计:
6.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对自然秋
白日远景:(静)寒山 石径 人家
(动)白云
景的喜爱
傍晚近景:枫林
→寓情于景
←
霜叶
↓
⌒ ⌒ 乐观顽强地面对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