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行_教学实录
《山行》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今天啊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行走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一)识字教学
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 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
师:还有想读的吗?请你领读。
师:都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读怎么样?
师: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朋友去掉了,你还能帮他们找找朋友吗?(课件)
(二)通读全诗
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
师:(板书:斜)第一句他读对了吗?谁来帮帮他?
师:单个的这个字我们读xi,如斜坡,但是这个字放到古诗中要读xi,谁来读读?现在你会读了吗?请你再来试试。(指刚才读错的学生)一起读读。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
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
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
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都忍不住想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板画)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
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 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谁来读读。(板画)
师:哦,走在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抬头可以看到深秋时节美丽而连绵的山峦,一阵秋风扑面而来,我们深吸一口气,读!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哦,这是一个多么充满生气的地方啊,读!(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请你读读。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的枫林 请你读读。还有想说的吗?请你读读。(板画)
师:这美丽的枫林,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课文,“坐”在这里表示“因为”的意思,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什么?
师:是啊,可见诗人和我们一样,也都对这片枫树林依依不舍,于是停下车来读!时间过得很快,诗人将要起程,当他踏上马车,依然忍不住回头再看,读!
师:一路上,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喜爱之情,于是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读!(课件:全诗)
师:谁能看着上面的板画,像诗人一样把这首诗吟诵出来。
师:在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想来试试的吗?
师:咱们小组比一比怎样?
师: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山行,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孩子们,读吧,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让这一次的山行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读!
四、写字教学:
师:课后还留给我们一些要求会写的生字,一起读读。在书写的过程中,你想要提醒大家什么?
指导“记”字的书写:
师范写。生练写。
小结。
板书:
《山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
霜叶
第二篇:山行-教学实录(本站推荐)
《山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游览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来到了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一)识字教学
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径 斜 说说那你的识字方法。
(二)通读全诗
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
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
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
(寒,指导书写寒)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 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谁来读读。
师:哦,走在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抬头可以看到深秋时节美丽而连绵的山峦,一阵秋风扑面而来,我们深吸一口气,读!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哦,这是一个多么充满生气的地方啊,读!(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请你读读。
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的枫林
请你读读。还有想说的吗?请你读读。
师:这美丽的枫林,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课文,“坐”在这里表示“因为”的意思,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什么?
师:是啊,可见诗人和我们一样,也都对这片枫树林依依不舍,于是停下车来读!时间过得很快,诗人将要起程,当他踏上马车,依然忍不住回头再看,读!
师:一路上,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喜爱之情,于是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读!(课件:全诗)
师:谁能脑子里想象诗里出现的画面,像诗人一样把这首诗吟诵出来?
师:在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想来试试的吗?
师:咱们小组比一比怎样?
师: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山行,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孩子们,读吧,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让这一次的山行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读!
四、写字教学:
师: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板书:
山行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第三篇:4山行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你来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写题目,齐读一遍。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你来
师: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作者杜牧的资料。师:下面请同学们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老师检测一下你们生字掌握情况,谁来读读这些生字,你来。师:读的真流利,大家一起读一遍,师:谁来说说这些字的识字方法。你来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呀。师:认识了生字,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来。师:读的字正腔圆,真不错,大家齐读一遍。
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你来
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你来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你来弯弯曲曲的。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山上。
师:诗中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寒山”感受到美。(寒山)师:为什么呢?你来
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美的吗?(白云)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你来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你来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你来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你来
师:面对这片枫林杜牧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你来(枫林)师: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上这份浓浓的喜爱读读这句诗。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你来
师:说得对,诗人正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了下来,静静地坐着欣赏。
师:谁能把这两句的诗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你来师:归纳真完整师:带着你们的理解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却独爱霜叶,让我们伴着诗人的爱、随着深秋的美再次读读这首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第四篇:山行教学实录[小编推荐]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让学生说说眼中的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指名读题,读准“行”字。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师:(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3、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径、斜、枫、于”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师给予鼓励。
4、同桌互读古诗,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6、指导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指导学生初悟古诗: 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生:齐声朗读一二句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生:美。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 生:弯弯曲曲的。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 生:山上。师:诗中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生:围绕从“寒山”感受到美。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 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美的吗? 生:从“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 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师:说得太好啦!(设计理念: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学懂诗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3、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师:面对这片枫林杜牧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生:这些枫叶比二月里鲜艳的花还要红。师:出示图片。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生:是 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请学生回答)生:围绕是非常艳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回答 师: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呢? 生: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师:是啊,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师:你还知道有哪些诗句是赞美花的? 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师:对,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儿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花卷。看来同学们读过的诗真多,老师也找到了几句,咱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上这份浓浓的喜爱读读这句诗。(全班齐读诗句)(设计理念:以诗学诗,以诗悟诗,让学生在展示古诗积累的同时更深入的感悟诗句表达的情感。)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生自由读,并思考。)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生自由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从“停车”这个词中回答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师:说得对,诗人正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了下来,静静地坐着欣赏。师:诗中又说到“枫林晚”,这个“晚”字是晚上的意思吗?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湖南长沙有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师:谁能把这两句的诗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生说诗意,师评。
4、全班朗读整首诗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 生:略 师: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生:齐读。(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5、整体感悟 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却独爱霜叶,让我们伴着诗人的爱、随着深秋的美再次读读这首诗。(设计理念: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营造出那种台阶似的情绪场,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四、总结拓展
1、试背古诗。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赛背等方式熟背古诗。
2、拓展: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请你课后查查资料,找一找,背一背。(设计理念:学诗贵在积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学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寒山”“霜叶”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五篇: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枫叶 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生:很美。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 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投影: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 生:他把“斜xia”读成了“xie” 师:应该是—— 生:石径斜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诗人被满山的枫叶吸引住了。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这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说明诗人不再行走,要在这里观赏一下枫叶。生:他还写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你们读的时候,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老师把这首诗贴在黑板上,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上来圈一圈,画一画。(生上台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山行的行 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再和大家的 力量来共同解决呢?(愿意)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词典和手中的资料,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同桌互相讨论。)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想)师:从大家的声音里可看出大家信心十足。师:“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山行”呢?(在山上行走)那么诗人在山上行走都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句诗(投影:远上寒山石径斜)结合同学们画出的字词,谁先说说你的理解? 生:“寒山”是深秋时的山。生“远”是深远的意思。“石径”是石头小路的意思。“斜”是倾斜的意思。师:谁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生: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师:说得真棒。师:请看第二句诗。“深处”是—— 生:深处是飘浮的意思。师:那白云深处呢? 生:白云飘浮的地方。师:那对这句诗是怎么的理解? 生: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师:真不错。前两句诗,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那后两句诗咱们一起说,行吗?(投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师:谁想来试试。生:“坐“是因为。“红于”是比„„还要红。师:那什么比什么还要红? 生: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师:你理解的真棒。生:晚是傍晚。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霜叶树是经霜变红的树叶,多指秋天的枫叶。师:查资料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理解呢? 生:我停下来,是因为喜欢在这美丽的枫树林,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红。师:咱们能换种说法吗? 生: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读诗讲究抑扬顿挫,老师试着给这首诗加上了停顿符号。同学们,请看“︱”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当然,你有不同的停顿方法也行。(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加上了感情。师:听得真仔细。是呀,读书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那么,我们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师;通过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诗中是”白云深处”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前我看过两本书,一本书是“白云深处”,一本书上是“白云生处”。师:研究古诗的学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请看 出示课件:各抒己见 白云生处 第一种解释:白云飘浮的地方。第二种解释:在古代,人们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大山就是白云的故乡,在《山行》这首诗中,“生”可以理解为产生或生成的意思,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生成的地方。“晚” 第一种解释:傍晚。第二种解释:查字典,“晚“有6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为“时间靠后”,再看诗人所处的季节,是枫叶被秋霜打过且红似火的季节,时间靠后的秋季是深秋或晚秋。在《山行》中,“晚”的解释应是晚秋或深秋。师:他们对诗中的两个词理解有所争议:一个是“白云生处”,一个是“晚”都有不同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解释读一读,然后放到诗中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你自己还有没有其他解释?请同学们试试。(生自由读“各抒己见”)师:谁有自己的想法,请站起来说。生:我觉得是第二种解释,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云”是从深山或山洞里形成的,是飘出来的,杜牧是古代的人。师:你是从诗人的年代出发的,还有吗? 生:我赞同。在古代有些字有不同的意思。如“见”还读“xian”。所以我认为是第二种解释。师:还跟其他的诗联系起来了,不错!对于“白云生处”大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说的也挺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就采用哪种。谁来说说“晚”的解释? 生: 师:大家都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我们学古诗应具有的精神。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诗中写了许多景物,你觉得哪处景物最美呢? 生:枫叶。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还非常红。师:你不光看到他的外面,还看到了它的生命力。生: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它外表虽不美,但是它把自己埋起来,让人们从他身上走过,默默地让人们完成一天的旅途,而不求任何报酬。师:你考虑问题真深刻,不光看到了它的外表,还看到了它的奉献精神,你们想不想具有它的这种精神。(想)配乐朗诵一:《汉宫秋月》古筝。师:如果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这首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二:《夕阳箫鼓》琵琶 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边读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配乐:《秋日的私语》(钢琴)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随着第三段音乐,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生:满山遍野,全都是一片红色,小鸟飞来飞去,一股股清泉,山间飘着几朵白云,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师:远景渗着近景,淡雅掺着红叶,诗人看到此景,已陶醉。我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现在让我们作个小画家,请看这幅插图,与你们心中的图画有不同之处。生:这幅没有房子,没有小路。如果让我来画,我会画上小鸟在唱歌,还有些游人在尽情观赏,加上几朵飘浮的白云。生:画上一些绿草地,一大片片枫叶。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提出了这么多合理建议,课后,把你们心中的图画画下来。这节课通过我们独立学习,在小组内当小老师等方式理解了这首诗。通过学习各抒己见,谈心中的画,我也是小画家等活动对这首诗进行了探究,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相信利用这些方法,你们一定会学到更多、更优秀的诗篇。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迷住 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