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时间:2019-05-15 07: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论文》。

第一篇:音乐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定 州 市 流 驼 庄 小 学 马志轩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七、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马志轩

06年9月20日

第二篇:音乐论文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音乐课堂更加丰满

姓名:王飞

工作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相结合,给音乐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带来变革。为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美,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美,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

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形象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乐谱、图片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接受的效果,学生也没兴趣,而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心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春天来了》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我先让孩子们说说春天的景色,然后让孩子们观看电脑里制作的春天景象,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哇!多美呀!把他们带入了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在高兴地欢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了起来,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起春天来了的欢乐舒展的动作情境。看到他们投入的眼神,专注的表情,教师就能轻而易举地向孩子传递了春天的信息,使他们满怀激情地演唱了这首歌,从悠扬的歌声中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民歌来说吧,各个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

如:我上二年级教材《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时,把彝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又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创新天地。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美。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例如,记得在教唱《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我展示了一组草原的图片:蓝天、绿地、雪白的羊群„„(伴唱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一直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一下子领略到了草原的辽阔和站在草原上应具有的开阔胸襟。演唱时,学生展开了无尽的想象,做到了最好的表达。再例如:在讲授音乐知识认识五线谱中的七个唱名时,如果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而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生硬地讲给学生听,学生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更掌握不了此知识。但如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将此内容设计成动画片《小狗推房子》:七条小狗身上分别标有七个唱名,在五线谱中的位置,它们分别走动着推房子,既到五线谱上去,如果小狗能找对,就按一下鼠标发出此音的唱名。这种动画设计,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如:《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合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两只小象》的碟片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象的谜面:鼻子长又长,耳朵象扇子,四腿象柱子,尾巴象绳子。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另一只小象急着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空拍处让学生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填充动作,发挥想象,他们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不但促进他们的想象力,而且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音乐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造是音乐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能使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展露才华,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主动的音乐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激励创造思维,激发创造意识。

学生在音乐课上需要各种工具,比如文具、乐器等等。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无疑比粉笔+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的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

在教学时,我先示范在《动物说话》中如何编辑一个小动物的叫声,进行后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自己喜欢的动物,让他们进行修饰,丰富歌词等,然后让全班同学传唱,看谁演唱的声音最美,通过多媒体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音乐欣赏教材可以使学生通过课件欣赏乐器,通过《瑶族舞曲》、《茉莉花》等作品的观赏,学生认识了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乐器以及音色,具体的操作、交流、演示,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认识了乐器、音色,还认识了创作中对作品表现的作用,体验音乐创作过程中创造音色美的乐趣和成就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且在参与、交流和对自己、对他人音乐的评价中开启音乐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创造性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如:教授《彼得与狼》时,由于先把乐曲中的各种乐器事先做成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器与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让流淌的歌声可视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地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三篇:音乐论文

儿童心理特点和儿歌创作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创作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儿童的传作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国儿童歌曲创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儿童的心理,笔者提出了创作符合儿童心理的优秀儿童歌曲的途径。关键词:儿童歌曲;创作;心理

一、目前我国儿歌创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走在大街上,我们很容易听到我们可爱的孩子唱着其实并不属于他们的流行歌曲—“你是我的情人”、“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孩子们自己的歌哪儿去了?导致当今儿童歌坛相对冷落的原因很多,现仅从我们搞创作的角度谈谈当今儿童歌曲创作上的几大弊端:

1.内容空洞

歌曲的教育性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它可以为孩子的心灵导航,直接影响孩子的是非标准和品德取向,但过分地强调教育性有时会使歌曲负载过重,偏离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倾斜了审美情趣这一天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热爱劳动”、“远大理想”……这些几十年都滚瓜烂熟的词儿不写进歌里孩子们也知道,你想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是需要一个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乐于接受才能够“妙笔生花”,不然,他们可是谁的面子都不给,撅起小嘴儿说一句“这歌不好听”就不理了,再好的歌词、再深刻的教育意义都随“风中那朵雨做的云”飘走了,我们只能“孤芳自怜”。

2.流行音乐影响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某些流行音乐已经“侵占”了很大一部分儿童市场。对此,他们也“情非得己”,可能连唱片公司的老板都要歉意地对我们的孩子说:“『宝贝,对不起』,我们本不想卖给你们,是你们自己要买的”。但只要我们抛开偏见,关注一下这个市场,在某些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认输,听听《波斯猫》那滑稽而特别的前奏,一下子就会被吸引,接着听下去:“眼眯成一条线,轻轻点着脚尖,屋顶上的瓦片是它的琴键,一步步一点点……”俨然一个乖巧的小宠物,那么生动形象、富有创意的描写加之新型的节奏,怎能不吸引包括孩子在内的听众、观众呢?

二、儿童歌曲和儿童心理

儿童歌曲,顾名思义,是由儿童演唱,主要唱给儿童听的歌曲,也是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反映儿童思想感情,体现儿童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的歌曲。因此优秀的儿童歌曲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具体说来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童心

童心,指儿童的心情,孩子气。“童心”一词,最早在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历史著作《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引申为真心、真情实感。明朝人李贽提出“童心说”,用以反对封建虚伪的礼教,他在《焚书•童心说》中指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所以,所谓“童心”,就是儿童纯洁、天真、稚气之心。儿童歌曲创作,首先要表现儿童的纯洁、天真、稚气之心,抒发这种富有儿童特点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力戒“成人化”与“成熟化”。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在儿童中流传甚广的儿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一方面,歌词创作做到了“童心化”,整首歌只有4句歌词,采用儿歌的简洁明了的形式:“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歌词浅显通俗,富有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表达出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童趣

童趣指儿童的志趣与乐趣、情趣与意趣。儿童歌曲创作在充分表达童心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童趣,即用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审美心理,行为方式,表现儿童的志趣、乐趣、情趣、意趣。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张虹作词、孙凯作曲的童声表演唱《泡泡糖与储蓄箱》,就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志趣、乐趣、情趣、意趣:“我叫李小刚,爱吃泡泡糖。吹出的泡泡大又圆呀,又大又圆又圆又大像个小月亮。”“小小储蓄箱,闪闪放光芒。有了零钱里面装呀,不买泡泡糖。今天攒几分啊,明天存一毛啊,积少成多送银行,心里呀多欢畅。”把“发扬雷锋精神,节约不能忘。早日实现现代化,国家更富强”的这一严肃重大的主题思想,通过儿童把泡泡糖变成储蓄箱的细节,极富童趣地表现出来

3.童言

童言就是儿童的语言。儿童歌曲创作,除了要做到“童心未泯”、“童趣盎然”以外,还要做到“童言无忌”。儿童歌曲的“童言”,包括文学语言的儿童化与音乐语言的儿童化两大内涵。文学语言的儿童化,就是使用孩子话而不是大人话,类似儿歌式的语言。例如童声独唱、伴唱《欢乐的雪花》中的“雪花雪花,沙啦啦啦啦,欢欢喜喜到我家。雪花雪花,笑哈哈哈哈,飘飘洒洒到我家。……哎呀呀,哎呀呀,都是天上的小丫丫,来到大地找妈妈。”其中象声词“沙啦啦啦”和感叹词“哎呀呀”的运用,以及“笑哈哈哈哈”、“小丫丫”等儿童语言的运用,都十分精采。又如幼儿歌曲《一只小青蛙》:“路边来玩耍,看见一只青蛙。雪白的肚囊鼓溜溜的眼,还有一个大嘴巴。咕呱咕呱呱呱,咕呱呱咕呱在说话。”完全是孩子式的语言。

三、儿童歌曲创作路径选择

爱好音乐是人类的天性,唱歌则是孩子们爱好音乐的最明显表露。所以,自古以来,儿童歌曲不断地在各地产生,且会广泛地流传出去。儿歌《摇到外婆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笔者三四岁时,在这支短短的歌曲中,自唱自玩,拿着祖父的长旱烟管当橹摇,自得其乐,也不怕害羞地会在众人面前作表演。为什么?因为这支儿歌唱出了儿童的共同心声,儿童们不但需要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爱,也需要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的温暖和体贴。因此,在“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下,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朴素地唱出了心底的话和心底的情。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又有幼儿的、儿童的、少年的、青年的、壮年的、老年的年龄上的分别。目前绝大部分的所谓青少年歌曲,幼儿歌曲等等,少有这些年龄上的特点,且歌词冗长,形容词特多,成人语汇和语气比比皆是。歌词中的感情呢,只有靠表面上肤浅的形容词来装饰,哪有真挚、朴素、深邃的成份,更谈不上艺术性了。至于音调,也多是一字一音,一句一停,一泄而尽,即只有语言的最简单节律,而无语气、语调、语势、语情的特点,更无夸大、强调等,用艺术手法为“重字要义”去渲染的成份,一句话说,即是“少情缺意”。更糟的是“千歌一味,百歌一格”,几十曲听来似同一曲,没有每支歌曲的个性特色,已走上“音调相似,风味相近,形式相同,趣味相类”的严重共性化、一般化、概念化的境地。这样的歌曲,那有什么美感可言。不美,孩子们怎会爱听、爱唱?但某些词曲作者自我感觉却极好,还一味地只想发表。实际效果呢?很简单,如深入到孩子群中去观察,这些作品有没有被孩子们挂在嘴上?

音乐课里有歌声,出了教室无歌声,回家去哼几句电视、电台、唱片中播放过的“流行歌曲”。有的歌层次还很低,即使有几首稍好的,也是成人的语言,成人的情趣,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唱,这就是目前普遍的儿童音乐生活的概况。怎么办呢?

1.首先要请词曲作者到幼儿群中去,与孩子们一同玩、一同唱歌跳舞,与孩子们多谈谈,在与孩子们交朋友中,建立感情,从而体会到孩子们的爱好、兴趣、理想,最关心的问题和愿望。把自己的童年也俯拾回来。2.词曲作者平时多阅读些中外古今的儿歌(要优秀的),也要阅读幼儿故事、幼儿寓言、神话、连环画、想象画等等,甚至观察、操作一些幼儿的玩具。都要探索研究它为什么能博得幼儿们喜爱的原因。特别要注意到孩子们情感、性格、语汇的特点,与成长有什么不同?

3.作曲者在平时要“大装乐汇”。多听各地不同风格的民歌、儿歌、戏曲音乐、曲艺音乐、舞蹈音乐、器乐曲等等,也要听些外国的,在感性上开拓听域,然后把自己曾动过情的,发生过特殊美感的,多听几次,或把它记下来备忘。4.在具体创作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儿童的一员,爱孩子之所爱,乐孩子之所乐,想孩子之所想,在“此时、此地、此人凡此景、此情、此意”下,身临其境地为孩子发出心底的声音来,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儿童所接受。

5.当初稿草成后,特别要冷静、客观地来检查,是否能“与众不同”,有独特、鲜明的因素。这是关健的关健。要看到,文艺作品中,有独特的手法、音调、风格、形式等,是诱人以美的诀窍。“新者奇也,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语)。

6.与孩子们常在一起的幼儿园教师,家长,可以与作词作曲者合作,在“因感而作,由情而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下,试作几支幼儿歌曲,这是目前可行的办法之一。因为教师及家长熟悉幼儿的心理、情趣、爱好;词作者在修辞上、结构上、音韵上有特长和经脸;作曲者在专业技巧上有修养。三者紧密合作,反复修改,是不难创作出几支幼儿喜欢的歌曲来的。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关注儿童歌曲创作,[J],歌曲,2002年06期

2.丁秀伟八成孩子不喜欢儿童歌曲,[J],北方音乐,2006年08期

第四篇:音乐论文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运用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多媒体辅助课堂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频,视频,课件,微课等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上《金蛇狂舞》这节欣赏课的时候,通过播放视频,学生们不仅欣赏了民乐合奏,还认识了好多民族乐器。在《牧歌》的欣赏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体会歌曲内容,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展现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景。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朵朵白云像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又如在教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当然。精美的课件让学生们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时也变得有兴趣了。

另外还对3个同级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音频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五,教学效果一般。而利用课件,播放视频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让故事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堂中,我经常运用故事导入。在教学《小红帽》这首歌时候,我口述了故事情节,接着播放小红帽动画片视频,等到学习歌曲时,孩子们对于歌词一唱就会,并且表现出了欢快的情绪。如《天地在我心》一课,首先设问:谁能给大家介始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争着想讲。我就采用“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生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有放有收,同时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时候学完一首新歌,我还会让孩子们根据歌词,展开想象,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比如学完《郊游》这首歌,课堂上有个小姑娘娓娓道来:“春天到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春游。老师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手,我们高兴的唱着《郊游》这首歌。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微微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她不仅运用了歌词的内容,还展现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学们投去了羡慕的眼神。这个环节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

三、让乐器丰富课堂

现在的课堂经常采用电子琴或者钢琴为学生的演唱伴奏。比如学完《小星星》《两只老虎》等一些简单的儿歌时,我会让有特长的孩子当小伴奏老师,他们那种雀跃点燃了了全班唱歌的激情。在学习完《过新年》后,让孩子们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展示大鼓、小鼓、小镲,把节奏谱展示在黑板上。首先请学生读一读各种乐器的演奏节奏。学生进行了视谱、读谱。然后请一个同学来演奏大鼓,第一组的同学演奏小鼓,第二组的同学演奏小擦,老师和其他同学演唱。孩子们个个积极参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有些女同学不由自主的扭起了秧歌,课堂热闹非凡,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让律动贯穿课堂

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不喜欢呆呆的坐在板凳上,面无表情的唱歌。学习完歌曲后,我根据歌曲风格经常分为3类进行唱游律动。第一类是为歌曲配上节奏伴奏。比如《小雪橇》这首歌,是2/4拍的。第一拍学生拍手,第二拍学生拍肩,这样一组重复性的动作增强孩子们对节奏的掌握,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第二类是根据歌词编配动作随音乐演唱并进行表演。比如教学《拍手歌》时,里面的歌词出现“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到空拍的地方拍手两次。根据歌词做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第三类是创编律动。二年级音乐书上有一首彝族歌曲《阿西里西》,是必唱曲目,孩子们对于“丘都拉迪”等发音和节奏较难掌握。这时候我设计了两个彝族舞蹈中简单动作,两小节一换,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中结束了音乐课。

五、让游戏渗透课堂

我在课堂上经常引领学生做“对山歌”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模拟回声游戏等。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例如游戏“快乐列车”。在学习新课前,有一个检查复习的环节。我将有关乐理知识卡片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传递卡片,开动“快乐列车”,音乐停止时,手拿卡片的孩子就要站起来教大家读那个乐理知识(比如小节线,终止线,高音谱号等),不会读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这样,孩子既复习巩固了乐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上互助的伙伴。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兴奋起来,思维渐渐被激活。另外。我还设计了“猜猜看”、“搓与拍”、“猜字谜”、“闯关”等游戏,这些有趣的“游戏小点心”,常常让孩子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兴趣得到提高。为此,我留心收集了一些游戏,平时又创编了一些实用的小游戏。孩子们整日在“游戏王国”里,觉得快乐无比!

六、让竞赛点燃课堂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龙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或者要求配乐唱,或者分角色唱。从表演效果,表情,音准,声音等具体要素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聆听及评价能力,也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幸福和快乐,并将这种快乐的情绪尽情地表达出来。

七、让生活联系课堂

在学习《划龙船》这首歌曲时,首先提问:农历五月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里有哪些民间风俗?(赛龙船、吃包子、吃粽子„„),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了解端午划龙船的目的意义,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如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首先设问:你是否有烦恼?都有哪些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你的烦恼是否增加了?让生互相交流,就可引入到歌曲当中来。又如《踩雨》利用设问来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引入歌曲教学。这种利用生活经验引发学习兴趣的例子数不胜数,学生们也乐于接受。

八、让激励感动课堂。

另外,在课堂上我还积极进行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你回答得真不错,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努力,一定会更棒!”“你编的动作真优美!”“你编的歌词真好听!”诸如此类的评价。但是时间长了,效果就不是很显著。这个时候我会悄悄的换一种说法或者做法来激励学生。我会准备一些贴纸,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上课时候的拍手我会说成“爱的鼓励”,伸出大拇指的夸奖会说成“为你点赞”等。这些小小的做法不但承认了孩子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孩子的进步,并使孩子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音乐老师,也喜欢上音乐课。

总之,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就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大胆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在心灵的沃土播下音乐的种子,生根发芽,在音乐的殿堂开花结果!

第五篇:音乐论文

浅析器乐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中心小学 周利霞

【摘要】:

时代在飞速进步,社会在迅猛发展。在21世纪2012年的今天,器乐教学必须成为专职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按照我们黄冈罗田的说法: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掌握运用器乐熟练地进行教学技巧的专职音乐教师,是“没有灵魂的教师”,不配“专职”。本人从事多年的中小学一线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器乐教学比以前单纯的“歌唱教学”,更能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器乐应用于教室,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欣慰的音乐教育价值。而且,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快速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但器乐教学在农村教学面临的困境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通过自制简易小乐器,让没有资金买乐器的农村孩子也在制作中成功的体验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器乐教学

音准节奏

乐器制作

伴随着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要求每位专职教师必须以全新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我们这批年轻的音乐教师的关注。2012年上半年,得益于团省委青基会、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大力支持、慷慨捐赠,我们罗田县骆驼坳中心小学和罗田县希望小学的器乐已全面进入中小学课堂。现在,本人一改过去只有我才使用乐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器乐教学方面的实践和大胆地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把器乐演奏与唱歌、欣赏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改变了以往在音乐课上单纯教唱歌的状况,使得音乐课中的器乐教学越来越受我校中小学生的欢迎。以下是本人近年来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教出特色,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教学中,本人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本人一改往日师示生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兴趣 诱发式教学。在学习竖笛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学吹。吹不会,就反复地教,直到吹会为止。这样,学生通常会觉得很难很难、很枯燥,最终失去信心。假若教师能善于引导,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我觉得应该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歌曲,如《两只老虎》、《东方红》、《众人划桨开大船》等,然后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竖笛中的一些演奏技巧则可以把它趣味化、游戏化,如“三吐”练习,可以形象地变为“马儿跑”的游戏,让学生在“月亮之上”式的马蹄声中由慢而快的掌握吐音技巧。这样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使他们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吹”为“他要吹”,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二、正确处理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音准节奏、律动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的体验常常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器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比,唱歌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歌唱得更好听,唱歌的能力更强。乐器演奏的节奏常常是演唱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演奏的旋律也是演唱歌曲或欣赏作品的主要旋律。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教唱歌曲的曲谱都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我常常把一首将要新学的歌曲让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自己演奏的帮助下,把新歌曲学得基本正确。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巩固,最好能把整个曲子背下来,不看谱也能正确演奏,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曲调非常之熟悉,唱歌音不准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2)演奏与音准节奏的关系。

演奏与视唱练耳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替代,在实质上也有很大的替代性。视唱练耳的教学,在前几年一直是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一个观点是必须加强,认为不识字是文盲,不识谱是音盲;另一个观点是识谱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一味地做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人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视唱练耳上获得的,比如钢琴是和声乐器,学习钢琴后许多学生很快有了音高概念,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常用和弦,不但能唱好单声部,还能唱好多声部。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其实很少进行过多的唱谱练习,大量的工作完全是由乐器来替代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学生能较快地提高节奏能力;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口琴、竖笛、吉他等),学生能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 音准问题。以往的音乐教学,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由学生自己来学习,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开展课堂器乐教学后,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得很少,取代的是大量的节奏练习与背诵演奏。背诵一定量的曲谱极为重要,学生在大脑中把音响和符号同时储存下来,等有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一看到符号就产生了与音响的联系,学生的音高概念也渐渐形成了,其视唱、练耳的能力也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律动着游戏,一边手里拿着乐器,或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断,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而器乐教学也更具有趣味性,这也是音乐教学从形式上到本质上都必须是艺术化的这一要求的体现。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中小学生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一般说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中高年级和初中,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易学乐器作为敲门砖,培养和建立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兴趣,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教育目的。

器乐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比如获奖的电视动画连续剧《熊出没》主题歌、春晚中《吉祥三宝》、流行音乐《嘻唰唰》等,一经播出,颇受学生喜爱。这些旋律明亮跳跃、节奏紧凑明快、曲调结构简单易学的歌曲,作为器乐启蒙曲非常合适。还有一些精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是名歌片断(如《欢乐颂》、《我心依旧》、《友谊地久天长》、《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作为练习曲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于是,我把就把它们列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按小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组合排练,并给自己组合取一个不错的名字,在 “班级演唱会”中演出,使每位同学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当学生们能演奏简单的乐曲或一段旋律时,在音乐课上,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乐器来学习歌曲、视唱,掌握音准、旋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让他们练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再给以适当点拨。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尝试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

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千万不能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另外,作为班主任兼音乐教师,我觉得在器乐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不乱讲话,不乱动乐器,不乱敲乱弹的良好习惯。(2)学会看指挥排练、演奏。(3)学会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形成彼此照应的良好作风。(4)、培养爱护乐器,轻拿轻放,保持乐器清洁的习惯。

五、自制简易小乐器应用音乐课堂。

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制作音乐小乐器的材料,竹子管子等,竹子可以一制作吹奏乐器陶笛、埙;管子可以制作成排箫。连喝水的水杯、吃饭的碗都可以奏乐,各种不同的树叶也可以吹奏音乐,这些不需要任何成本。中小学普及性课堂乐器教学的原因还在于:

1、缺少器乐教学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育。

2、器乐教学是响应教育部“2+1工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班级教学;

3、器乐教学中的合奏,声乐教学中的合唱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的思想阵地;

4、器乐教学应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单纯的把器乐教学看作是声乐教学的“拐棍”是不妥的,应体现器乐化教学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器乐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

教师对于课堂乐器的选择:“教自己最擅长的,教自己最热爱的,利用学生喜欢的”,“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树立每一个孩子学习音乐的信心),音乐教师的定位:做固守一方的“灯塔”,还是做带领学生远航的“船长”(教师的不断自我学习,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的音乐世界),把器乐“教学”转化为器乐“教育”(对学生要有培养全面素质的大教育观)。

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音乐专职教师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5、器乐教学应将创作、创作表现、欣赏、乐理等学习经验相结合。

参考文献:

曹理等著

《音乐学科教育学》 [Y]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理等著

《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小

学音乐教育》

下载音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论文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引导策略 上杭县城东幼儿园:游美琴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更可以提高其观察......

    音乐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音乐鉴赏论文 题目:论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学 院 文 法 学 院 专业名称 播音与主持艺术 班 级 088612 学号 086108004 姓 名 邓军 分数 指导老师 舒甜......

    音乐论文

    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题的大众音乐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脉络息息相关,俨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

    音乐论文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

    音乐论文

    我对音乐的感想 记的小的时候真的很不喜欢上音乐课,那时没有伴奏,每次都是老师唱一句,我们就跟一句,真的好枯燥,好没意思,从没想过音乐也能让人心情愉悦。 上到高中才慢慢接触了......

    音乐论文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浅议 论文关键词:德育 音乐教育 审美观念 论文摘要: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

    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自贡市荣县荣新小学校査红霞***摘要: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

    音乐论文

    浅谈声乐演唱的舞台表现 摘要: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其中自然包含了技术的成分,但是一切的技术最终都要为音乐服务,且技术仅仅是音乐的一个支点。关于技术,本文不将其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