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必修二 第24课教案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时间:2019-05-15 07: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 必修二 第24课教案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 必修二 第24课教案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一篇:高一 必修二 第24课教案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枣庄八中北校

王永平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

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课标领会:

把握欧共体出现的原因、过程、一体化的表现;把握欧盟的成立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总结分析区域集团化的重大借鉴意义。

【本课分析】

本课从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原因、进程、影响三个方面阐述,它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其它地区所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出现,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整个单元的一把钥匙。另外,下一课的内容介绍东南亚地区和北美地区是如何借鉴欧洲经验进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两课联系非常密切。

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最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的形成过程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二、过程方法

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材料的印证关系,学会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树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及在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教学方法】

1.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

2.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展示欧盟旗帜。

思考:欧洲为什么能够由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变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二、讲授新课

1、欧洲共同体建立的背景 【合作探究】欧洲为什么能够由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变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欧共体出现的背景,合作探究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 15世纪哲学家卢梭说:“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 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学生: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教师总结】(板书)

(1)可能合: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材料二 拿破仑帝国时期征服德国,将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掳走。后来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俾斯麦又将胜利女神雕塑运回德国。法德世仇加深。

一战爆发德法开战,德国战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火车厢里投降。之后,二战爆发,法军溃败,希特勒派人千里迢迢从巴黎博物馆里,将那个一战后德国在里面签订投降书的破火车厢特意再运到法国贡比涅森林里,接受法国的投降......德国人在这里欢呼着:“我们报仇了!”

战争使欧洲经济遭到了巨大破坏:在英国,1/4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法国在法西斯占领的摧残下,生产处于瘫痪状态。德国被战争夺去700万人口,主要城市被毁掉的比例从60%到95%不等。

教师:欧洲历史上也曾经多次有过统一的尝试,你能举一些例子吗?这些统一尝试用了怎样的手段?

学生:古罗马帝国、法国拿破仑、德国希特勒;武力方式,最终失败。教师: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矛盾?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学生:法德两国和解。【教师总结】(板书)

(1)可能合: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2)不能打:历史教训;法德和解是前提条件。

材料三 战后的英国已失去在国际舞台上发号施令的威风;而法国的外交家们绞尽脑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拿二等票坐上头等车厢”;德国作为战败国,已被盟国分区占领,最后导致了分裂。在“冷战”格局下,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美国借扶植西欧又不断加强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教师总结】(板书)

(1)可能合: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2)不能打:历史教训;法德和解是前提条件。

(3)必要合:二战后欧洲经济衰退、地位下降,两极格局形成,威胁欧洲安全。

(设计意图)该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凡事都想刨根究底的思维习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训练其归纳问题的能力。

2、欧洲共同体建立的过程

材料一 “二战”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感到法德之间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提出应从经济着手,使两国逐渐结合。这样法国对于安全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制止德国的民族主义抬头。

材料二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舒曼计划》

第一步: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

第二步: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者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教师:欧共体建立后,为推动经济一体化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分小组归纳:欧共体进行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措施 A关税同盟(1968年)B共同的农业政策(1968)C统一的货币政策 D统一的大市场

3、欧盟成立

材料一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1991年,欧共体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12个成员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草签《欧洲联盟条约》,又称作《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12国全部批准了条约。欧盟正式成立。材料二

欧盟的会旗 欧盟的会徽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兰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 欧盟的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兰色,上面12颗星围成一个圆圈,象征着欧盟12个成员国。

教师:欧盟成立提出了怎样的新合作方向? 学生:

外交安全: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

教师: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你看到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学生: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材料三 欧元之父——蒙代尔和他设计的欧元

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 1997年获美国杰出人士奖

1998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99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货币理论使欧元得以顺利出台。

欧盟统一货币——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

教师:想一想:从欧元图案的建筑样式可以看出什么深层的信息? 学生:

设计风格: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与哥特式,文艺复兴。设计特点: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

象征意义: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材料四

2欧盟扩大 欧盟委员会负责扩大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说:“价值观造就了欧洲的边界。”

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的扩大,是欧洲共同价值观的延伸。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展示欧洲一体化进程。

学生:

规模:6国——9国——10国——12国——15国——25国——27国 经济一体化程度:关税一体化——部门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货币一体化 职能:经济共同体——经济政治共同体

4、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材料一 欧盟经济实力已可与美国经济相匹敌。……同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力。欧洲国家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讲坛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材料二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两大重要影响:其一,欧盟各国几十年来先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二,它不仅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对欧洲: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对中国:与欧盟谈判,减少了与其成员各国交涉的程序和成本;政治上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练习反馈】

一、课堂练习

1.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1.D【解析】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是超国家的权力机构,排除A项;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项;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联合道路上的一次创造性实践,一次质的飞跃,排除B项。2.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B【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对欧共体这一国际组织的理解和评价能力。解题关键是B项的“消除”二字不合史实,而A、C、D三项都是欧共体的影响。

3.欧洲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 A.促使两极格局的结束

B.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C.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D.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3.B【解析】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

材料二 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答案】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得以迅速发展;法国经济发展迅速。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经济、社会、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板书设计】

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1、背景

2、过程

3、措施

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

1、欧盟成立意义

2、欧元启用

3、欧盟扩大

4、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反思应对】

1、本教案使用中的亮点:

(1)紧紧围绕课标的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史料的选用,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课标主要问题展开的。

(2)比较巧妙地做到了“史料”“史观”“史论”“史家“的有机结合。在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讨论,史论结合,学生本堂课的互动很好,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如,通过欧共体建立的背景不同运用的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其结论。

2、本教案使用后的建议:

(1)关于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曲折,让学生认识到欧共体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2)对于高一的学生,在阅读史料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方面,教师还应给予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有效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3)推荐资源:

张抗私《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

联邦主义视角下德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黄栋2008-山东大学:国际政治 王斯德等主编《世界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卫灵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篇:第24课 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教案

第24课 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教案

课题:第24课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

一、原因①欧洲的共同特征

②近代以来的战争造成③二战后的西欧

④目的二、进程

1、开始:(时间,地点,标志)

2、成立

3、加快欧洲共同体一体化建设:①建立关税同盟:

②推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原则:

③欧洲共同体还着手建立

,稳定成员国之间的。④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4、4、成立欧盟:①条件:

②标志:1991年欧共体成员在荷兰签订《_________________》,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制定了实现的目标,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

的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

()简称,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 政策,以及 的合作。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成立,大大扩大了一体化范围。③意义:

5、欧元诞生①时间:

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②意义: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

;因而

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从而加强了民众的。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

参与推动的 的进程。

6、欧盟扩大:XX年,欧盟扩大到_____个成员国,包括中、东欧的、等国。

三、意义

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想一想,为什么?结合教材P109阅读与思考,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国家主权、本国利益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欧洲、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何影响?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重难点解析】

1、什么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地理上相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对外增强竞争能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组建一定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什么是主权让渡?主权让渡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往往越需要成员国转让国家主权。换句话说,各国的经济政策必须与区域内或国际惯例接轨,有时不得不放弃本国的一些保障措施,以求得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欧洲一体化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知识经济的兴起

D.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2.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②关贸总协定成立

③世界银行的成立

④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3.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B.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c.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D.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4、.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②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6.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A.(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B.1969年“欧共体”共同目标的确定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1973年英国加人“欧共体”7.下列有关欧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它是欧洲国家经济大联盟

B.欧盟的前身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欧共体

c.“北约"组织是欧盟由经济一体化向军事一体化发展的标志和产物

D.欧盟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8.欧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华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共体的建立9.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

B.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c.改变了世界格局

D.破坏了欧盟各国的主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0、欧元的启动对这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中最主要的是A.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B.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c.有效地保护了区域经济的独立发展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为什么说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2分)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总结与反思】课题: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参考答案)12345678910BBccccBcDA11、(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2)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危居前列;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发展迅速。

(3)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第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一、教材

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已经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初步学习,为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恒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由此,我们才能继续学习下面几节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1.在初中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已经略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并总结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因此比较陌生,所以学生需要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培养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掌握读图分析并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习惯。

2.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3.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读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对比分析法。

第四篇: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实物投影文字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1、提问:在上节课的阅读中,我们一起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华园中的月下荷塘。而散文的优美的韵味应怎样更好地来品味呢?

回答:通过朗读来体会。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中的写景重点段落四、五、六3节。

二、质疑

1、提问:在朗读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样的特点?

回答:一种朦胧的美。

2、点拨:很好。那大家读过几遍后,而有没有想过文中的朦胧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大家预习过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现在可以提出来。

回答1:作者的笔下景物的朦胧美与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联系,因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

这篇散文除了写景很美外,有些语句不太明白。

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白天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三、资料交流

1、提问: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些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大家是否想过为何不理解呢?而这些语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们一起对写作背景不了解。大家课下已经分组查找了资料,现在根据大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先体会一下这些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和结论?

(大家集体交流讨论。)

(由同学上来展示资料。)

2、讨论:《一封信》“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可以看出作者孤独彷徨和烦闷的心情。

《哪里走》“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表现作者不满现实,但对革命力量还缺乏认识,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3、结论:从朱自清的生平了解到,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作为一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自由知识分子,他也有过苦闷彷徨。

4、小结:

不错,有了这么多资料,可以看出大家不理解的几句话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请大家谈谈自己看法。

讨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本文写作背景看,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当时的苦闷彷徨的心境。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结合本段其它语句,作者越是喜爱这片静谧的月下荷塘,也看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的感受。

“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点明了作者虽然在月下荷塘中得到了释放,但又不能完全超越现实之外的淡淡的哀愁。

(用多媒体把同学们的观点显示在大屏幕上。)

四、课文解读

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

1、“弥望”──充满视野,满眼。“田田”──多,连绵不绝。

(通过直观优美的荷塘图片来启发引导。)

2、第二句,采用了比喻,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这个比喻是“多边”的,即它不仅表达了“荷”的高贵,还传达出它的标志,典雅,圣洁,飘逸,灵动,清峻等魅力,使叶子产生了动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

(展示动感的荷叶图片。)

3、“层层”──高低有序。(图片)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用了拟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这样把整个舞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展示对比图片。)

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呢?因为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

(展示对比图片。)

上面作者通过叶子、花,描绘了荷塘的形态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荷塘的动态美。

6、重点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里作者使用了几种感官感觉?

(展示powerpoint课件中的对比页面.)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造成感觉的转移。

这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们一起把它叫做“通感”。所以这句话作者同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大屏幕展示例句强化理解记忆。)

7、“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中的“颤动、闪电、霎时、穿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微风过处一刹那间,荷塘的整体形态,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观察仔细,用词的精妙之处。

(展示动感荷叶图片。)

8、“一道凝碧的波痕”,就给人一种船航行留下的痕迹的感觉,作者表达得生动传神。(图片)

9、“脉脉的流水”怎样理解?

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现流水的静态美。(图片)

“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是因为静静的流水更反衬出,动态中的叶子的美的姿态。(图片)

小结:从形态、动态、静态多个角度来反映荷塘的美。

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

1、本段有三个动词用得很形象生动,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动感。“泻”、“浮”、“画”、“洗”。

“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动感和立体感,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

“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

“洗”能理所当然地把叶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联系起来,“薄薄的轻雾”也成为了“牛乳”、“轻纱”。

“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了联想?

运用了比喻和通感(视觉与听觉的呼唤)。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一切融为名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小结: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描写荷塘上的月光。

第六段作者的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

第二部分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第三部分(7~8)江南旧俗引起的思乡之情。

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小结:作者第三部分巧妙地运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中采莲的情景,反衬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更衬托出作者当时的淡淡的忧愁的难以解脱,“猛一回头”回到家,又把自己的心情引向了低潮,一切都回复现实,作者又开始彷徨苦闷起来了。

全文总结

本文根据作者的游踪,可以引出一条线索。

带上门──小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江南旧俗、回家

(空间线索──明线)

导出:暗线──情感

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思乡愁──不宁静

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

五、确立课题(作业)

在比较中,我们一起也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有些同学还有想进一步了解朱自清的想法,这很好,可以把刚才在比较中的出的结论总结成文,也可以提出,你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想从哪方面继续了解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朱自清散文研究”这个大课题下,确立自己相关的子课题。

【课后自评】

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求新知的能力。所以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荷塘月色》中关键语句的理解一向是全文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难使学生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质疑,明确问题,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去查找收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包括网上查找信息、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资料等,再到课堂上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利用图片、朗读录音以及动感的flash音画配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直观性,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课堂效果好,事半功倍。

3、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很多,学生也有兴趣多了解他的散文。所以课外推荐阅读,在教学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各自的特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采薇》教案(高一必修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学习重点难点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学习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②翻译③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下载高一 必修二 第24课教案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 必修二 第24课教案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英语必修二 unit3 教案

    Reading Teaching goals 1. Target language a.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calculator, notebook, common, calculate, analytical,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高一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 ⑴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高一英语必修二Module6 教案范文

    Module 61. interest 用作“兴趣,趣味;利息”讲时,为不可数名词; 用作“利益,福利,权益”讲时,为可数名词。 用作动词时,interest的宾语通常为人。 a question of common interest......

    高一 必修二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教师:林海霞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_必修二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教师:陈彩文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又叫国体,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必修二教案

    讲义1:空间几何体 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