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尘暴教案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2、初步了解防治沙尘暴的措施,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初步知道沙尘暴的危害。
活动难点: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课前经验准备,事先了解沙尘暴
活动过程:
一.观看新闻,了解“沙尘暴”天气
师:老师给准备了一段新闻,让我们看看新闻中发生了什么事?
提问:①.刚才从新闻里看到了什么?
②这是什么样的天气?
③沙尘暴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样的天气就是沙尘暴的天气?
小结:这种刮风可不是一般的刮风,它风力很大,风中夹着很多的沙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这种天气就是沙尘暴天气。
“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给予小结。
二.看图片,观察知道沙尘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图片,说说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刮风,人们捂着口…‥
讨论:这种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空气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三.思考:沙子从哪里来?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及植树能阻挡沙尘暴。
①提问:平时空气中并没有这么多沙子,这些沙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二篇:安全教案沙尘暴来戴口罩
课题:沙尘暴来戴口罩
单位:里水旗峰小学
作者:麦宜许
日期:
2013年5月20日
第4课 沙尘暴来戴口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到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
2、都会学生如何做好沙尘暴的防护措施,出现沙尘暴时及时关窗,外出戴口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借此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多植树造林。【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性。
(二)教学难点
遇到沙尘暴时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里水镇编写的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课本先通过童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认识到沙尘暴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护。【学情分析】
学生因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强,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面对灾难,尚缺乏一些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能及时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谈话教学法
3、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童话引入
利用书本上的平安童话引入沙尘暴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二、认识什么叫沙尘暴,阅读课本83页概念贴士。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的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三、观看沙尘暴的视频,认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看了画面同学们吁吁不已,可是你们想过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吗?同学们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提问:看到以上画面,你有何感想?
四、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五、沙尘暴的防护措施
1、及时关闭窗户,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2、外出时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的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4、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5、沙尘暴到来时,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6、朗读平安童谣:沙尘暴时少外出,关闭门窗防尘土。外出行走戴口罩,还要远离吹落物。
六、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观察收集到的数据。
提出问题: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平安游戏
设置不同场景,同学们讨论,在沙尘暴的天气里,哪些同学做得对?为什么?(场景:戴着口罩和风镜行走;在操场上踢球;在河边散步;在广告牌下行走;用衣服捂住口鼻行走。)
八、安全问答
(1)沙尘暴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破坏建筑物及公用设施,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
(2)沙尘暴来时尽量不要外出行走。
()(3)沙尘暴天气外出时要戴口罩。
()(4)沙尘暴天气不影响能见度。
()
九、总结,深化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将今天的知识牢记,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让危险远离我们的身边。
十、课外延伸,拓展知识面。
我们知道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及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那我们怎样治理它并让它为人类服务呢?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交流。【板书设计】
沙尘暴来戴口罩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1、人口膨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2、过度砍伐森林。
3、过度开垦土地。
沙尘暴带来的危害:
1、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2、污染空气,影响交通。
3、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表演非常精彩,课堂气氛活跃,合作交流成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沙尘暴的危害,以及遇到沙尘暴时如何进行防护,更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篇:沙尘暴研究综述
C.2沙尘暴研究综述
1.摘要: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二者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甚至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或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风暴。而沙尘暴造成土地荒漠化以及大气污染,致使财产损失和人类身体健康危害。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掠夺性利用造成了本有退化趋势的沙地草地更以严重性的破坏,即人为原因和自然的原因的双重打击。本文将针对沙尘暴问题产生的问题、原因、防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以具体实例提出笔者的观点。
2.关键词:沙尘暴退化生态治理
3.正文:
3.1沙尘暴的分布及危害
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且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它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地面沙尘物质的多少有关,遇气候暖湿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好,沙尘暴发生频率低;反之在冷干气候时期,则沙尘暴发生频率高。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特点是有明显的增加的趋势,而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最少,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
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其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沙砾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致使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能加剧土地沙漠
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受到沙尘暴的危害严重,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工矿、交通、新兴城镇及其它水利、电力、煤田和油气井等设施,均受风沙危害或威胁,一旦出现沙风暴或黑风暴,受害尤为严重,其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加快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其间接损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沙尘暴的降尘会使对城市中的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然后造成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3.2沙尘暴的形成及原因
有关研究指出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春季沙漠的边缘地区,由于长期干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盖,当有大风来临的时候地表的沙尘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输移,但由于沙子粒径较大,不易形成悬移,因此不能长距离输移,这也是距沙尘较远的地区只有降尘而少见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如果此时降水,就会形成所谓的“泥雨”。从沙尘暴形成过程所需的条件看,黄土高原、广袤的沙漠及由人为因素的破坏正处于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地,北方春季末耕种的土地及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源;而春季北方地区的干旱,又使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大风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现象,主要是冷锋活动或经纬向环流调整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沙尘暴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对沙尘暴发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全球干旱等异常天气现象也对沙尘暴的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产生只起到一定作用,并不能说沙尘暴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人为因素致使沙尘暴的巨大危害的不可忽视的。
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
地的泥沙,学术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 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且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程度加剧。关于我国的沙尘暴物质来自国外还是国内,至今学术界还没有达到共识。总之,除了较重的物质在就地运输成害外,如沙埋民房、沙埋围栏、沙埋公路等,不能否认那些较轻的土壤物质被长距离运输走了,造成沙尘暴。我们来分析一下支持生态系统的六大环境因子的变化,第一,光照并没有变化;第二,温度正常波动;第三,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第四,二氧化碳增加部分, 但这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第五,水分虽有变化, 但总体雨量正常。所以原因存在于第六土壤和矿物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 土壤损失严重。在草原上,植被所依托的土层十分稀薄,而下面就是几百米厚的通体沙,所以一旦当保护土壤的草丛遭到破坏,土层就会变松动、活化,大风一起便成沙尘暴了。
一个不容乐观和推卸责任的事实是,我们自己的干旱、半干旱区草地在大规模退化,而沙地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诱发的最直接环境灾害就是沙尘暴。近年来严重的沙尘暴使国家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国家为治理投入的巨额费用在逐年增加,我国境内干旱、半干旱区正在发生着大范围的沙漠、沙地、草地的生态退化。因此,我是不主张只是因天气的变坏而造成沙地草地退化的,尽管有学者认为全球变化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干旱化,但人物因素同时也造成沙漠暴的重要元凶,首先人口增加无疑是造成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牲畜数量更是迅速增加,有关数据表示净增加达到1700%,这样使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 超过了其极限,支持一个标准羊单位的草地面积直线下降,草场压力净增加 950%,人类活动致使草原不够天然弥补,压制了生长,年复一年,形成恶性循环,或许说沙尘暴的产生是人为的结果,是大自然对人类实施的“警告”或“报复”。
3.3沙尘暴的防范及治理
沙尘暴的治理任务艰巨而繁重,且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所以沙尘暴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且沙尘暴特别是黑风暴来临时来势凶猛,狂风呼啸,沙尘滚滚,遮天蔽日,有很大的恐怖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财
产损失。因此目前建立准确的沙尘暴预报系统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沙尘暴来临前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可将损失减小至最低限度。我国在沙尘暴研究上已有一定的建树,这些成果为预防沙尘天气打下了基础,但真正要做到有风无沙,还需将天空的预报和地面治理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但与此同时,抵御沙尘暴,减少沙尘暴带来的损失就需要提前准确地预测出强风的行走路径,然后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有效防治沙尘暴。所以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和建成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体系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出路,因此防治沙尘暴应该气象条件研究与地面生态环境研究结合治理。
目前国家投入在沙地草地生态治理的大量费用,主要用于三部分:种树、飞播、打井舍饲,但是大量的投资来收效很小。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并不科学,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生长的雨量和有效积温不能满足,树木很难成活,即使活了,也不能起防沙作用,甚至可加重旱情,更况它固土的作用远不如草和灌木,但人类为此花费的金钱却远远超过恢复草原的代价。我们一直在与沙漠化做斗争,甚至提出过“向沙漠进军”的口号,但遗憾的是,土地沙化速度不但没有得到遏止,而且呈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必须从解决人的因素入手治理生态系统的退化,,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是治本,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的压力,让自然去修复。因此要我们“善待沙漠”。沙漠如此,那么自然环境条件要好得多的草原与沙地地区,“人退”后的恢复效果则会好的多。“人退”有利于“沙退”和“沙止”。怎样做才最有效?这需要更多的学者与政府部门认真研究,有些采取的 “围封转移”或“转移发展”战略,的确有利于天然草场恢复的。但是,转移出去的人怎么安置?在新的土地上会不会造成新的破坏?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围封,就是在保证土壤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各类繁殖体能够“安家落户”并得以自然繁衍。利用自然力恢复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都有力地显示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风险最小的途径,可惜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了。在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治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种“以地养地”模式,这个思路主要是基于,用少量的土地,加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社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生活质量,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草地的恢
复。“以地养地”的关键在于“养” 字,即在小面积的高效地里,一要防止土壤的损失;二要防止土壤因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盐渍化;三要将土壤养肥,使之可持续利用。按照目前的科学水平,实现上述三点并不难。在大面积土地上的“养”字则体现在让草地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自然演替上。在人的方面,“养” 字体现在必要的经费扶持,以保证自然恢复力的实现。这个问题更加重要,需要从政策上去深入研究。在人的去留问题上,要既利于天然草原的恢复,又有不产生“生态移民”的社会新问题。还要使当地社区的居民由被动参与生态治理到主动参与,从而使他们由生态的破坏者转变成生态的保护者,这是关系到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从而可以发展这种 “以人为本”、以小城镇建设带动为基础的“以地养地”生态治理模式。
3.4结语
沙尘暴与自然因素有直接关系,但人为因素推波助澜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退化草地的恢复应以发挥自然的力量为主,同时鲜明地反对在天然草地上植树为单一的行为,这类有害无益的伪科学应该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人退”、“生态小城镇”、“以地养地”等策略,在保护环境防治沙尘暴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还有需要气象条件研究与地面生态环境研究的结合,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从源头和根本上防治沙尘暴。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2年1 月1日起施行)
[2]《中国沙尘暴研究》 方宗义1997.9
[3]《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王涛2001.3
[4]《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变化趋势初探》 王式功1996.5.[5]《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区划研究》 郑广芬2010.6
[6]《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 邱新法2001.1
第四篇:防雾霾、沙尘暴天气的教案
防雾霾、沙尘暴天气的教案
索镇一中
2014年2月
对雾霾、沙尘暴天气的认识
什么是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
2006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的《沙尘暴天气等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其划分等级的原则,主要依据沙尘天气发生时地面水平能见度。沙尘天气强度由轻至重被分为5级。
一、浮尘: 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0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二、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三、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四、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 米的天气现象。
五、特强沙尘暴: 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沙尘暴一般需要具备3个条件: 其一,要有沙尘源,这是必备的物质基础;其二,要有大风,这是必备的动力条件;其三,要有大气不稳定的层结,这是能否沙尘上升得很高的关键条件。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区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北纬35度~49度、东经7度4~119度地区,基本上是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华北及东北大部,我国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都在其中,这就成了沙尘的源地。有了沙尘,没有力量来搬动它是不行的,那就要有风。沙尘暴的产生一般需要6级~7级的风力,瞬间风力达8级~9级以上。大风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强冷空气入侵,因气压梯度大,导致近地面大风;二是地面受热,使热低压发展,锋区气压梯度增大而形成梯度风。只有冷空气的强度比形成一般大风的冷空气强度更强时,才能形成沙尘暴。有科学家指出,由于温室效应等原因引起的气候变暖,会因气温升高,使地表水分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植被减少,近地面的风力也会增强,这很可能引起沙尘暴频发。
沙尘暴有何危害?
沙尘暴的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沙流的吹蚀与磨蚀。携带沙粒的运动气流(风沙流)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使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损害。第二,流沙埋压。沙尘暴所经之处,其下部携带沙粒的风沙流遇阻减速,将大量的沙粒沉积下来,以流沙的形式掩埋农田、草场、居民区、工矿、铁路、公路及其他设施。
第三,破坏力强。沙尘暴来势凶猛,风速往往超过20m/s~30m/s,破坏力巨大的大风可以袭击各种工农业设施,拔树毁房,吹翻火车和伤害人畜。
第四,污染环境。沙尘暴过程将大量的粉尘黏粒带至高空和对流层中,它们随风飘散可以达到几千公里以外,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对人体、动物和植物的伤害。沙尘暴灾害的防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由于目前人类对于天气过程中的大风或垂直不稳定空气无能为力,更多的努力应放在减少沙尘暴的沙尘物质来源上,如整治沙漠化土地,种草种树以扩大植被覆盖面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等。同时,建立沙尘暴监测预警系统,提高 监测、预报和评估能力。
第五篇:描写沙尘暴的句子
描写沙尘暴的句子
1、沙尘暴无情地袭来。整个天空黑沉沉的,一片灰暗。院子里,那一排排大柳树摇摆着它坚强的身躯,刚吐着嫩绿的枝条却折断了它脆弱的生命。
2、只见远处的蓝天突然出现了一片灰,在不断的向前延伸着、变大着、变宽着,像夜神的毛毯般挡住了阳光,遮住了苍穹。
3、天地之间混沌一片,尘土、废纸、塑料袋漫天飞舞。道路两旁的小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无力地挣扎着。路上的行人蒙着脸,低着头,逃难似的往家跑。
4、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5、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怒吼,满天黄沙沙石狂舞在苍穹, 卡车深陷泥潭中;刹间乌瘴漫天空, 笔直落入人间崩。
6、黄昏后天色大变,狂风开始肆虐,夕阳早早地躲在了西方,天地开始灰暗阴沉起来,伴随而来的就是刺鼻的粉尘味,弥漫在户外户内,让你无处可藏。
7、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8、风伯伯毫不留情的刮着,像刀子似的,刮在我的脸上,生疼生疼的,而老天爷似乎没看见,还是刮着,天上黄黄的一片,天和地的界线并不是很清晰,浑然一体。
9、西面的天上,已灰蒙蒙一片压过来,一边灰黄,一边湛蓝,也算一景。灰挤过来,蓝退出去,一会,整个城市便被沙尘一口吞了。只有太阳在挣扎,一会被沙尘推走,一会又挤进来,在灰黄的天上,旋着一个忽强忽弱的亮点。
10、迷漫扬沙如窒死,奈何自作岂能饶。
11、风呼呼地吹着大地,卷起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沙子、石子满天飞;有的树被刮得沙沙作响;空气里四处弥漫着一股呛人的黄沙。
12、好大的沙尘暴,真个是遮天蔽日!纷纷扬扬遍天涯,邓邓浑浑大地遮。细尘到处迷人目,粗灰满谷滚芝麻。
13、青海的沙尘暴,就不象甘肃的这样混沌。如果说,甘肃的是炖刀割肉,那青海就是快刀斩乱麻。青海那里的沙尘暴是阳光下的沙尘暴,一面阳光照耀,一面风沙起舞。风声是呜呜的,偶尔带一两声尖叫,飞起的砂砾打在车上,发出当当的声音。一阵疾风,真能把石头吹得满地乱滚,那也叫一奇观。
14、瞬间,还没来得及反应,黄沙便一扫而过,刚才的一切都象魔术一样消失了,眼前只是一片黄,看不到房子,看不到汽车,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腿。
15、沙漠,沙尘暴,这是上天给人类的活生生的警告。人类可以放弃生存规则折腾、放弃良知祸害他人、放弃家园迁徙,但如果大自然要选择了放弃,那会放弃什么呢?
16、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
17、远处黄龙腾起,声如牛吼,嗷嗷的,象闷雷滚动,天边,一开始有一条抖动的黄线,向前滚动,越来越宽,十分壮观。
18、还没到学校,就刮起了大风,刮得车一晃一晃的,沙土刮到脸上非常疼,方便袋在天上飞扬,天变得黄黄的,好像穿上了黄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