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

时间:2019-05-15 07: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

第一篇: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在国外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掌握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内容、要素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相关术语,双语教学的现实性和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第一节

双语教学

一、概况

1、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界定。《郎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认为,双语教育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认为双语教育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法。

《教育词典》(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同等熟练地使用两门语言的教育,每门语言的课业应该各占一半。

《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情景,即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讲授科学、数学、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内容。国内的通常定义: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

二、双语教学的界定

1、界定: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1)双语教学一定是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吗?如果这种语言是学生的非母语或第二语言,算不算双语教学呢?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关键不在强调在课堂上要用多少种语言,而是要创造更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第二语言。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时,这两种语言中,往往有一种是学生感到比较生疏的语言。

(2)双语教学能在语言学科中进行吗?如何看待语文等语言学科中的双语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要依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与欧美等国家的双语教学相比较,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试验阶段,不宜用双语进行各学科的教学,建议只在部分学科,特别是非语言学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双语教学。原因有三:第一,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涉及较多的本都文化、民族文化、民间传说、甚至宗教文化,用外语教授比较困难。第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表述、词义、专业术语等相对比较固定,各种语言在理解、诠释方面比较一致;第三,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全球科技领域或参与国际交流。

2、相关概念: 第一语言 ——即本族语,指一个人的 母语或 最先习得的语言。通常,第一语

言与母语同义。

第二语言——指在掌握母语后,通过学习而掌握的第二种语言。母语——即本族语,指在家里学会的第一语言。

外语——不属于一个 国家本族语的语言,指其他国家的 语言或 外国的语言。多数民族语言——指一个国家中多数民族、主流群体、或大多数人的 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指一个国家中少数民族、非主流群体或少数人的 语言。

四、双语教育基础理论

我国学者关于双语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国外双语教育理论三个方面。

1、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不同与一般的语言或学科教学,它涉及许多社会语言学问题,比如它带有很强的国情特征,对在实施过程中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十分重要。同时双语教学还涉及心理语言学问题,比如第一语言与第二元的正负迁移问题以及双语教学的年龄特征等。这些都是实施双语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2、掌握语言是人脑特定的机制,有着自身心理与生理的规律,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具体地、系统地阐释了双语的概念和分类、双语现象的测量方法、双语人的发展、双语和认知发展、双语的社会和心理基础、双语的神经心理基础、双语人的信息处理、双语教育以及第二语言学习等问题,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双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3、国外双语教育研究起步早,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我国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介绍了国外九种比较成熟的理论、被学术界共同认可的双语教育理论;平衡理论、思想库模式、阈限理论、依存理论、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卡明斯的双语教育理论框架。

五、我国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育的比较

1、双语属性的比较

国外双语教育的属性大体可以分为添加性双语教育和缩减性双语教育两种类型。

添加性双语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用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而是采用第二语言 或 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其目的不是 准备替代学生 的 母语或第一语言,而是培养 学生掌握两门语言,成为双语人才。

缩减性双语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 采用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作为 教学语言,而是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其目的是准备替代学生 的 母语或第一语言。

2、目的比较

国外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的需要,甚至基于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

(1)加拿大——主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相处,避免国家分裂。(2)美国——帮助移民学生过渡和融入美国主流语言、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

主要是进行种族同化。(3)英国

(4)中国 ——最主要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师资比较

双语教师承担双重任务。但是,其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才是外语。作为双语教师,他们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同时必学是一个双语者。世界各国都要求双语教师必须由掌握双语的学科教师担任。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在试验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过双语师资专业。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他们从事双语教学大多出自于自愿。

1、国外双语师资状况——知识丰富,学科知识扎实,双语能力强。

2、中国——a学历层次低b知识结构比较单一c缺乏专门的双语培训。我国 3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解决双语师资问题。A高校培养b人才市场调节c聘请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担任双语教师d聘请留学生和外籍专家的家眷担任双语教师。E培训转岗教师

4、教材的比较

通常,国内外的现行双语教材可以分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四种类型。这四种教材瑕瑜互见,各有利弊。

1、国外引进教材

2、国内出版教材

3、自编教材

4、翻译教材

5、方法的比较

(1)实施符合国情的的双语教育。国外双语教育包括沉浸式、淹没式、过渡式等多种类型。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国家,植根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

(2)究竟应该选择哪些学科实施双语教学?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是,首选首选数学、理科、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

(3)如何处理双语教学与英语学科的关系?国外的通常做法是: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并存。

(4)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坚持自愿的,家长有权选择和决定子女是否接受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和义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首选数学、理科、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应该并存。

3、坚持自愿的原则。

6、政策的比较

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双语教育的初始阶段都是民间的地区的学校的自发行为。随着双语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学效果的显现,双语教育采逐渐得到政府的认同,甚至上升为基本国策。我国的双语教学试验已经开始,但是相关的法规还未配套。立法滞后制约着双语教学试验的进一步发展。(1)加拿大:

1969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官方语言法》,公开宣布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熟练运用英语和法语的双语人才享有进入联邦政府部门工作的优先权。(2)美国:1968年颁布了《1968双语教育法》

(3)中国:没有颁布或建立相关的法律,目前还是一种地方行为、学校行为或民间行为。2001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一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九条规定“一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六、双语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1、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关系。在双语学习与学科学习存在相互排斥和相互促进的两种可能关系。学科知识的习得需要依赖一定程度的语言技能,需要把作为辅助意识的语言技能融合进指向主要目的的集中意识中,才能是学习顺利进行。在语言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语言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2、外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一方面,双语教学对外语学习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外语学习双语教学创造条件。不能因为有了双语教学,就好像有了金钥匙,自认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不重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良好的外语教学可以和双语教学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促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

3、母语教育与语言教学。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及其重视母语教育,可以说丢弃了母语等于亡国。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倡导的双语教学其基本前提是不能伤害母语教育,不能以牺牲母语教育为代价。不少专家也认为,双语是有特定概念的,英语只是外语,不应与本国语言并立,否则会削弱对母语的学习,特别在小学阶段,必学大好母语的基础。国内外研究表明,只要正确处理好母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他们之间就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七、双语教学的三要素

1、双语教师。有学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由此可见,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内容,而且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保证在任何时候都可用目的语授课。此外,教师最好能够懂得学生的母语,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

师资问题是阻碍我国双语教学实践的一个关键问题。美国的双语教师必学具备四项基本条件:

1)双语教师要成为双语、双文化者。

2)双语教师要持有政府教育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3)双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学历。4)双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我国学者提出,双语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

1)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双语教师献身双语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2)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3)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双语教师开展双语教育活动的行动指南。4)复合的能力素养是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2、学习者。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只有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也才能道道双

3、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反之,当学习者语言能力未能达到一定程度,不能运用自如,也不能用来成为一种获得知识的工具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教学和与运用不可避免地需要集中意识,学科知识的学习就不能得到相应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阻碍学科知识的获得,从而也不会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材。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为了使双语教学获得良性的发展,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材是教学需要使然。由于学校的不同、课程的不同、年纪的不同、学科的不同、各所学校的英语能力不同,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教材的开发,所以统一的、符合不同需求的双语教材的开发是我们有待突破的瓶颈口。

第二篇:生物双语教材教法课程大纲

双语教材教法课程(生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双语教材教法课程(生物)学

时:30 适用专业:生物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双语教材教法课程是生物科学双语学生的一门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双语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在该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生物专业词汇、课堂基本教学技能,通过微格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帮助本专业学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适应和胜任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工作,初步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及管理基本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基础,并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理论。与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专业英语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为一学期的课程,主要讲授相关理论,相关的生物专业词汇,并结合若干课堂教学技能类型适当进行随堂练习如导入技能、演示技能等。

四、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于考试课程。

考试方式: 笔试及完整的生物双语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双语教学介绍(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双语教学的概念、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现状。2.了解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三种主要模式。3.理解一名生物双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内容: 1.双语教学的定义 2.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 3.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现状 4.双语教学的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转换,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英语运用的百分比。同时,指导学生在经后进入实习学校后,具体应该如何去实施和推广双语教学,特别是对一些想开展而又未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

5.合格的中学生物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一般教师的基本素养;(2)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3)扎实的专业学科基础;

(特别介绍我校三维立体式的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第二章 生物学专业词汇(8学时)

一、教学要求:

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专业词汇(1000左右)

二、教学内容: 1.初中生物学专业词汇 2.高中生物学专业词汇

(在借鉴现有生物学科双语教材的基础上,整理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专业词汇。特别是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词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第三章 课堂基本教学技能(18学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生要结合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运用上述技能脱稿练习,初步掌握其运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课堂基本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2.语言技能 3.提问技能 4.演示技能 5.变化技能 6.板书技能 7.教学组织管理技能 8.结课技能

(每项技能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进行讲解,并把各项技能的评价标准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不仅能实践操作,而且将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模式下,不断地取长补短。)

(二)课前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设计技能 1.备课的意义及依据 2.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3.规范教案的编写

(通过多个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并播放往届学生优秀教学视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

(三)说课技能 1.说课与讲课的异同点 2.说课的内容

(指导学生书写说课稿,播放往届学生优秀说课视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说课的能力)

双语生物教学技能训练(8*17=136学时)教学要求:

1.通过微格训练学生各项教师技能。

2.分组模拟教学并录课,最终每人保存15—20分钟的录课。

3.分组练习说课,最终能完成一个完整课的说课,时间为8分钟左右。教学内容:

一、微格训练(4*17=68学时)

1.印发十大技能的评价标准给各小组,让学生进行各项技能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同组学生互相听、互相评,让大家在这种互听互评的氛围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2.学生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印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标准的要求下,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自己。

3.学生配合自己所设计的课程,完成说课稿,并练习说课。

二、会课

让学生准备15分钟左右的一个微型课,与全校的双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交流。会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其他专业同学的长处,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弥补生物专业学生的不足。

三、个别辅导

利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空余时间,让学生到自习室。

1.教师准备一些英语视频,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2.组织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

3.让学生把本人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词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4.学生用英语对话,特别是练习一些课堂组织用语。5.练习讲课。

也可以是学生单独找指导教师进行语法、教学设计辅导。

第三部分 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参考书与期刊

1.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7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美珍《生物教育学》1999 浙江教育出版社 3.《生物学通报》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 4.《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主办 5.《中学生物学教学》陕西师范大学 主办 6.《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 主办 7.生物学教学有关网站

8.郑庆生等《教学工作技能训练》1997.6第一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 9.高艳《现代教学基本技能》2000.1第一版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0.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2003.8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杨燕平时间:2008年6月

第三篇:教材教法分析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开场白

1.抱着直接获取、拿来就用心态而来的教师很可能会失望的,因为任何一位专家都不可能比众多教师的思路宽,方法多,这是一个既浅显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何况我本身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本单元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名篇,相关的分析鉴赏文章众多,对此原则上关于教参等资料上面内容详实的东西以及大家熟知的问题基本上略过。我将侧重点放在多谈思路方法,少讲操作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还是留待大家评说才是。这次教材教法分析绝对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是真实的、与众不同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2.教研活动就应该是新思想、新思路的大集合、大研讨,而不应该仅仅成为已有资料的汇编。文本是熟悉的,属于老酒,而师生是新鲜的,面对这些几乎都能背下来的文章的我们应该是2013版的,最起码应该让老酒在我们的新瓶中酿出新口味来。所以,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其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课堂环节的设计,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建议每个教师对于课堂每个学生的提问进行整理和研讨,重难点的确立也许最有价值的是学生的提问(我们能否试着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样的教研也许更有实际意义。

3.课堂是学生的,这早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可是我们经常进了课堂就下意识地又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如何改变现状呢?可以在“预设优质问题,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方面进行研究。在一个充满了优质问题和优质提问方式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意识到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一种共享的责任感。

(1)优质提问的理念:

①优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②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回答; ③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值得尊重的; ④学生在迷惑或好奇的时候会提出问题;

⑤所有的学生都会思考和推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2)优质提问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①每个学生都想参与其中——趣味性; 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用性; ③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其中——指导性。

(3)优质提问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专业发展 ①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晰、集中和有目的性; ②所提出的问题要包括各种认知水平;

③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回答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后允许等待时间; ④在学生口头回答的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反馈,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回答; ⑤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和重新引导,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⑥允许并鼓励学生提问。

可见,优质问题不仅体现在所提问题本身,还包括问题的操作过程及对此的分析评价。

单元概述

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以人生轨迹为专题的记叙文。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

一、单元目标

1.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3.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二、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

三、单元建议

1.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观照。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的人生哲理。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更多的是名人写普通人,而本单元侧重于名人写名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异同,最后归结到情感的认同性。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悟。本单元特别适合用颁奖词或者诗歌的方式抒发情感,即可以培养检验学生抓住感人细节、概括人物性格、彰显人物品质的习惯和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用精当的语言较好的抒发情感的能力,在比较学生成果的时候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4.本单元所写人物几乎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有父母、老师、同学、偶像等,这是一群年代离我们很遥远,身份又让我们很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能够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授课顺序可以稍作调整:先讲《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年龄与学生们比较接近,容易理解),然后是《再塑生命》(关注残疾人的成长历程,对于健全人应该很有启迪,莎莉文老师亦师亦母),接着是《藤野先生》(外国老师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最后讲《列夫·托尔斯泰》(成长的历程还少不了偶像的激励),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人生历程,也基本上符合由易到难的顺序。文章:《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书》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 人物:外(日本)中(母亲)中(父、同学等)外(俄罗斯)外(美国)关系: 师生 母子、师生 父子、同学 偶像 师生、母女 作者: 鲁迅 胡适 牛汉 茨威格 海伦 出生: 1881 1891 1923 1881 1880 国籍: 中 中 中 外 外 年代: 现代 当代 现代 5.作者大多是在距离文章记叙的事情发生很多年之后写的纪念性文章,基本上近似于文章所记叙人物的年龄,实际上就是深切体会到了文章所描写人物的心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等都是作者对二十年前事情的回忆,文中的藤野先生、母亲、父亲、莎莉文老师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略小于作者写文章时年龄,这样正好可以更好地认识别人,审视自己,包括之前学过的《背影》等文章,属于自己成年以后回忆别人的成年,在回忆别人的成年时反思自己的现在,这样的情感既真实感人,又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因此更加值得珍惜。这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的,尤其是在这个积累财富、忽视情感的时代,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做一些陶冶情操、呼唤真情的事情,这应该是我们讲授本单元的动力和愿景。

单元鉴赏点 1.愧疚情结

本单元文章的作者对于文中所记叙人物大都充满了歉意,就像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一样,而这正是一个有良知、有修养的人的共同境界。比如:鲁迅先生对于藤野先生感激之外的歉意(未继续学习老师的专业,分别时未说实话,分别后未寄照相、未与老师联系等);胡适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不懂事,让母亲操心,母亲受了那么多的委屈自己却无能为力,“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海伦认为自己给老师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有老师辛勤付出的汗水,几十年以后的回忆,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境界。牛汉回忆在那难忘的艰苦岁月中,父亲的关爱、同伴的陪伴、老师的宽容,甚至狗儿的配合,自己不能完全的理解和珍惜所隐约产生的丝丝不安;茨威格对于当时众人对于托尔斯泰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情绪波动是否也是一种对文学大师的不公?可以结合上学期我们所积累的教学积淀快速准确地进入本单元的心路历程,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题,对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都是有益处的。2.职业操守

塑造了许多感人的教师形象,既包括本身从事的就是教师职业,比如藤野先生、莎莉文老师,也包括更广义的教师内涵,比如母亲、父亲、托尔斯泰。那么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难以忘怀,给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思考。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弗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终于理解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先生播下的种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现的教师形象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们的学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3.整体感知

本单元文章内容丰富,正好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把握文章脉络的能力。理清文章脉络,需要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而明白分段的方法和意义,应该是学生们比较欠缺或者容易忽视的,而理清思路其实是更好地理解文章、抓准主旨的关键环节。比如《藤野先生》事件繁多,适宜用地点的转换来分析,《我的母亲》则用母亲对待不同人(对“我”、对家人)的态度来划分,而《再塑生命》用学习内容的不同所体现出来的层进关系来理解更好。4.换位思考

文章换一个叙述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藤野先生》以藤野先生为叙述者来说说与鲁迅先生交往的所思所想,《我的母亲》从母亲教育胡适的角度谈谈如何倾注身心培养子女,《我的第一本书》写父亲帮助“我”修整书本以及让“我”转学的心理活动,《再塑生命》以莎莉文老师的口吻来叙述教育海伦的心得体会。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闲笔”不“闲”

通过对所谓闲笔的分析和理解,体会作者的深厚情感和精妙构思。比如《藤野先生》中(1)(2)段对东京生活的描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4)(5)段初到仙台的经历(正面衬托藤野先生);(24)—(28)段漏题事件(反衬藤野先生);(29)—(31)看电影(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等。《我的母亲》中(1)—(3)段写“我”读书写字,被称“先生”等(介绍自己的身体、性格,为母亲的教育做铺垫,与文末相呼应,而且《四十自述》作为自传自然要写自己的生命历程,母亲就是成长路上的恩师),(8)—(12)段母亲与家人的相处(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我的第一本书》中(2)段对父亲的书的介绍(家里学习的传统对我产生的影响),(12)(13)段对二黄、二狗的叙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再塑生命》中海伦大量的内心感受(都是莎莉文老师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真实体现)。6.比较鉴别

本单元对比手法的广泛应用,为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作品主题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比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与日本爱国青年、鲁迅与清国留学生的对比。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我的母亲》中母亲“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与大嫂二嫂“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对比,赞扬了母亲的品行。《我的第一本书》中“我”的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与乔元贞惟一一本书的对比;《列夫·托尔斯泰》中托尔斯泰头部其他器官与眼睛、众人的期望与实际的样子、“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与“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的对比;《再塑生命》中老师来之前与来之后、老师在与老师离开、教育前与教育后等对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7.点睛之笔

文章中人物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有精辟的语言加以凸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文章的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帮助学生体会应该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

《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对青年人的关心、照顾与鼓励,对不平等的不满以及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的母亲》:“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母亲和气、仁慈、温和、宽恕人、体谅人又不缺乏刚气对胡适成为谦谦君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因为通过父子情、同学情、人狗情的描写展现了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源于普通人,高于普通人,是离普通人最近的天才。

《再塑生命》:“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具体实施(属于单元鉴赏点的原则上不再赘述)

一、《藤野先生》(要点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和情感线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合理安排详略的方法。3.感受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技巧。

(二)案例推介

《藤野先生》一文写得太好了,我们深受感动,不过中学生作文要求写六七百字,虽然原文4000来字都是鲁迅先生的心血,我们能否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它缩写成一篇字数在700字以内的写人记叙文。

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事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研读文本的习惯。1.整体设计

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先静心读8分钟,然后讨论10分钟,新建思路,进行缩写,在700字以内写好藤野先生。指导各组从分段、每段段意、每段字数控制、写此段的目的来陈述缩写。六组的任务又同中有异,他们被分为两个常规作文组,两个小标题作文组,两个创新作文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限时三分钟陈述。2.讨论模式 比如:

常规式1: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风格(50字)——添改讲义(200字)——纠正解剖图(200字)——关心解剖实习(50字)——了解女人裹脚(50字)——因弃医从文惜别(100字)——惜别后的怀念与感激(50字)

常规式2:看照片思藤野先生倒叙开头,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100字)——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450字)——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50字)——惜别、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1:相识(100字)——相处(400字)——相别(100字)——总结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2:不安的感激(添改讲义200字)——无言的悔恨(纠正解剖图150字)——难忘的感动(关心解剖实习150字)——唯一的为难(了解女人裹脚100)——永远的鞭策(100)

创新式1:1926年10月12日睹物思人(50字)——翻看1904—1906年写下的有关藤野先生的点点滴滴(日记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的细心与当初穿衣的模糊对比,令我感动;日记2:对中国很感兴趣的藤野知道中国敬鬼的传统,也想了解中国三寸金莲的裹脚方法;日记3:惜别时他的遗憾、热忱与我的无言以对600字)——打断思绪,继续受先生的鼓舞,写些文字(50字)

创新式2:讲义的自白:记(50字)——交(100字)——惊(200字)——珍(150字)——失(50字)——悔(50字)——慰(50字)——永远的愧怍,不息的动力(50字)3.展示交流

小组内有具体分工,记录、串联、发言等安排到位,全员参与。可以解决事件梳理、主题确定、详略安排等诸多问题。

(三)问题预设

1.善用词语是鲁迅先生文章的一大特点,就连虚词的使用也是如此。标示出第一段中的“也”,体会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别处没有什么区别,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也像绯红的轻云(勉强如此),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玩闹嬉戏总少不了所谓的“大清精英”),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丑态百出),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通过“也”的用法的分析,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极度失望与无聊。2.“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感激、鼓励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 分析:

感激、鼓励的内容可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事件,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参讲得和详细,此处略。

感激、鼓励的原因还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藤野先生与周围人物的参照上。藤野先生在周围“爱国青年”偏激、狂妄的情绪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直、无私、坦荡以及为此而执着追求、认真负责、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就愈加清晰。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3.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找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内容,说说它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

分析:《藤野先生》中(1)(2)段对东京生活的描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4)(5)段初到仙台的经历(正面衬托藤野先生);(24)—(28)段漏题事件(反衬藤野先生);(29)—(31)看电影(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等。

4.以藤野先生的口吻,设想一下他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思想活动。

意图:变换角度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难忘藤野先生的原因。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于解剖实习和中国女人裹脚的谈话、告别等四个场景来描述。

5.说说“清国留学生”与日本“爱国青年”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影响。

本国的年轻人麻木堕落,异国的青年妄自尊大,使鲁迅先生对祖国的未来深深地忧虑,并促使他为了国家做出重大的人生选择。

鲁迅先生向来对青年人非常重视,因为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两国青年的不同表现对鲁迅先生做出重大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能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二、《我的母亲》(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所叙事情对作者成长的具体影响。2.体会“亦母亦师”“亦慈亦严”的情感交织。

3.了解朴实文风与作者“谦谦君子”之间的映衬关系。

(二)问题预设

1.分组整理母亲对“我”和对家人的相关事情,用叙述加评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对母亲的亦母亦师的角色进行分析研讨。

先分别叙述并加以评论,然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体会母亲对作者“言传身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终身难忘的影响。作者的《四十自述》所表达的 “不惑情感”应该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2.文中有哪些“文”与“野”的具体内容?

可以按照人物分别叙述,也可以按照事情(尤其是细节分别整理)。

3.作者失掉了“懂音乐”和“做画家的机会”是因为长辈和先生的影响,而作者“确是喜欢看书”明显也收到了家庭的影响,对此你如何看待。4.母亲在作者心目中,兼有“慈母”“严父”“恩师”等多重角色,有人说,母亲的“严” 是“慈中严”,“慈”才是最主要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文章最后“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注意文中的加粗词语);找出“好脾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根据(再次熟悉课文,有针对性地寻找材料);结合胡适的生平(可参见相关资料)

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读书看书”与“做人的训练”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学知识”与“学做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辩论,以便引起我们广泛深入的思考)

三、《我的第一本书》(问题研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2.咀嚼耐人寻味的句子。3.感受浓浓的真挚的情意。

(二)问题预设

1.请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讲述“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

意图: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内容大意 2.分组排练短剧系列:《“我”和乔元贞》、《“我”和父亲》、《“我”和狗儿及其他》

意图:情景再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短剧通过人物肖像、神态、动作及语言的表现,师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精彩传神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用心体会为什么“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3.祖母、“弄不成”、二黄毛的笔墨都不多,写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分析:祖母对“我”的 “嘲笑”和揭底,对比出父亲对我学习的重视和帮助,也能延展“我”从小生活环境的“荒寒”,侧面表现了父亲的不容易;“干什么事都办不成”的“弄不成”都可以当老师,既交代了父亲让“我”到崔家庄小学念书的原因,也说明了在当时求学的艰辛,同时表现“没有本事”却“为人忠厚”的人与二黄毛虽“心眼有点死”但抗战“不怕死”都体现出人性闪光的一面,也许这些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4.如何理解父子关于“出息”的话题。分析: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自小是好朋友”,也许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一个在崔家庄教书;一个在山沟里当塾师,一个坚持供儿子上学,一个被迫使儿子辍学。父亲认为乔元贞比“我”有出息,而我成了作家,乔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又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其实也是思想认识的缘故吧,文章的内涵就丰富了许多。5.“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那本书“厚”在哪里呢?

分析:除了问题(1)(2)的分析之外,比如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等,还应该有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程后所感悟出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以及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内容要远远超过那一本《国语》。6.父亲为我们补全课本时,“我”为什么不告诉父亲乔元贞已经不再上学了?试着揣摩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分析:复杂心理:希望“我”和乔元贞都有一本完整的书;看看父亲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希望可以改变乔元贞母亲的想法等。

四、《列夫·托尔斯泰》(课例推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以及夸张、比喻修辞的运用。2.体会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二)课例推荐:王君老师的导学创意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篇文章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它文采斐然,意蕴深刻,极大地满足了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对于华美语言和深邃思想的审美追逐。恨的是它篇幅冗长,背景迷糊,主题隐讳,表达重复,写作风格和初中生熟悉的常规写人记叙文大相径庭。教学设想

1.定位在以该文为桥梁,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对托尔斯泰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去主动阅读托尔斯泰。因为本文的人物塑造缺乏学生熟悉的人物描写底座——具体生动的事件。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辞彩华丽,从相对独立的句子来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从全篇来审视表达稍显拖沓累赘,并非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感受托尔斯泰的形象,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都应该是教学的第一重点。

2.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因为文本故事性不强,教师最可以挖掘和凭借的优势是文本语言的散文化韵律化。另外,费解的难句较多,这需要背景资料的补充,可以通过诵读来化解难点。学习过程

1.初识托尔斯泰

(1)情境朗读:巧妙化用课文第5段的关键词句设计导语,创设拜访托尔斯泰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请转变角色,我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罗斯文学青年,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粉丝”。我们坐火车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旅程来到了托尔斯泰的家中。在客厅里我们正襟危坐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对托尔斯泰,我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亲眼见到我们的偶像之前,我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早已经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可是,当托尔斯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现实和期望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投影配合展示第5段中相对应的关键词句,比如“正襟危坐、尊贵、轩昂、伟岸、天才、颔首低眉、诚惶诚恐”等,以及当时拜访者的心理活动。)学生活动:教师边叙述边和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内涵,并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体验拜访者的震惊失望的情绪。(2)回溯前文,通过朗读来感受托尔斯泰的“丑”。

要求学生迅速跳读课文1—5段,探究托尔斯泰让拜访者震惊的原因。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句段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简笔画来传达出拜访者对托尔斯泰的失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讨论一些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比如:“胡乱劈成”的“劈”写出了额头皮肤皱纹深和乱„„托尔斯泰的毛发之丑、五官之丑、脸色之丑、气质之丑让拜访者失望。(3)朗读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评价

(投影展示: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嘲、愤怒等各种语气来朗读。2.走近托尔斯泰

(1)引导过渡:就连托尔斯泰本人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拜访者感到震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拜访者的情绪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2)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深刻锐利。①速读第6—8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组合成小诗,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动情朗读,体会其精神神韵。

眼睛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这对眼睛是手术刀/这对眼睛是X光/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材料一: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对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材料二:

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

这里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渎神行径,所有这些用基督名义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对基督本人的嘲弄。

——《复活》中托尔斯泰评价俄国官办教会里那些头罩伪善面纱、浑身散发虚伪诈骗味道的吸血鬼

③再读《眼睛》一诗小结,体会托尔斯泰的深刻。

(3)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丰富。

①要求学生跳读第7段,寻找出表达托尔斯泰精神愉悦的短语。老师把这些短语组合成小诗,供学生朗读体会。

柔和的目光/和蔼的笑容/粲然的笑意/神奇的星光/涟涟的热泪/盎然的兴趣

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故事一:托尔斯泰眼睛里的微笑 秘书费·布尔加科夫第一次到托翁家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故事。(略)教师结合第5段中对托尔斯泰接见崇拜者的描写来应证。

(投影展示文字:进来的人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轻快”、“抖个不停”、“小跑”、“友好地微笑”、“轻松愉快”、“欢迎”、“主动”等词语来感受托尔斯泰对人的热情真诚和充满活力。故事二:托尔斯泰眼睛里的两次泪水

托尔斯泰听《老伍士》和《如歌的行板》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略)③整合第8段的部分精彩文字,指导学生朗读小结

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眼睛——/这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它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发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它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它全面揭示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它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它忘我地注视上帝/它摧毁着一切的虚无/它把虚假的伪装扯掉/它把浅薄的信条撕烂/它甚至锋刃无情/直戳要害/刺中了自己主人的心窝 3.探究托尔斯泰

(1)学生质疑文本中的难句并投影展示(略)

(2)指导学生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结合背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托翁矛盾的一生。材料一: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见教学参考书)材料二:《祖父逝世的时候》《世界最美的坟墓》节选 材料三:托尔斯泰的名言

①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②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③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④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⑤凡是使人类团结的东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恶的丑的。(3)学生活动:听了这些材料,发表感想,谈对文本中的难句的理解。教师稍做点拨。4.告别托尔斯泰

(1)经历了这次拜访托尔斯泰的大起大落的心灵之旅,回顾当初拜见托尔斯泰的“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颔首低眉”,此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如果你正站在托尔斯泰的墓前,请你为这位伟大的人物写几句墓志铭。

(2)教师总结并且推介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五、《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及价值。

2.感悟勇于面对困难就有可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道理。

(二)教学设计 1.营造情境

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由《千手观音》美丽场景引出另一位美丽人物——海伦•凯勒。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2. 整体感知

(1)假如把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浓缩成一天课程的话,那么都上了哪些课程呢? 明确:

课前状态(生命的原貌:第4段像大雾中的航船);课前准备(光辉的起点:第5段师生相识);第一节:文字课(幸福的复苏:第13段人类交流的灵魂);第二节:自然课(成长的浪花:第14段人类的依靠);第三节:思品课(生命的升华:第39段变得崇高而伟大);课后感受: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这也就是再塑生命的历程。(2)课程特点(三维目标的达成):

认识具体事物 走进理解大自然 感悟爱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深入研讨

(1)体验式:手心写字

学生两人一组,在对方的手心上写字,看看是否能准确猜出。初步体验聋哑盲人学习的艰难,再次创设学习的情境。(2)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①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第5段初次相识)——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第6段文字课)——牵着我的手漫步(第14段)„„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第18段自然课)——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第25段思品课)探究:

人的动作大多应该受心理支配,试想莎莉文老师每次手的动作时的心理是什么呢?

面对海伦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走近她的身边,没有心的隔阂,进而走进他的心里。从“紧紧地抱在怀里”到“轻轻地搂着我”,真实的体现出我的成长,这也是老师的教育成果。从 “(莎莉文老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到“我紧紧抱着她(莎莉文老师)”既可以看到海伦对老师的依赖,也可见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②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的时候,莎莉文老师为什么要带海伦“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为什么莎莉文老师要让海伦“发现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慈爱可亲”?“为什么(莎莉文)老师不能告诉我(海伦),什么是爱呢”? 探究:

要让孩子自己去形象地感受抽象的内容;要让孩子明白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使之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要让孩子领悟“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③学习“水”和“杯”的区别。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的时候,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的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莎莉文老师既让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又准确地抓住时机,让海伦将“杯”和“水”分开,认识了水这个事物。从中可以看出莎莉文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奇妙啊。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④怎样完成对“爱”抽象名词的点化教育等都可以体会莎莉文老师的良苦用心。比如:课文中探讨“爱”的句子有:

“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爱是不是太阳?”——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显然,小海伦对爱又深入了一步。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莎莉文老师运用独到的“点睛”艺术使小海伦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感情就是“爱”。引导小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开发了小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足见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3)“再塑生命”的人仅仅是莎莉文老师吗? 探究:

文中写了大量海伦的真实感受,比如: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

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领略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一方面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海伦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其实海伦也是“再塑生命”的人。

(4)通过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故事,我们体会“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探究:

主观:毅力(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客观:好老师(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5)引导在反复诵读文本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语句。可采用诸如“你最喜欢哪一段?”这样环节引入语言品味。4.比较阅读

与《我的母亲》比较阅读,说说两篇文章在人物刻画、主题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示例:亦母亦师与亦师亦母;都对幼小的孩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都重视言传身教;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教育对象的身体、家庭环境、对受到教育的反应过程、“师·母”的教育策略等。

5.拓展延伸

海伦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推荐相关资源学习(比如:霍金、张海迪等),谈谈如何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炫目的光彩?

结束语

1.我们的教材分析都是预设式的,顶多算是一个预备,到底效果如何,课前应该有个复备,因为我们及我们的学生确实有很多的不同,而且课后还应该有个反思,这才是总结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2.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建议能否做一个尝试,在我们讲完每一课或者讲完第一单元之后,每位老师都参与其中,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最深、困惑最大、最有价值的学生提问等做一个交流和研讨,以此反思我们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形成教材教法分析的前后呼应,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果真如此,那么现在想起来都充满期待。3.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课后的交流,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进行交流,实际上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实施的过程和反思,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及后来的学生体会到越来越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学会站在自己的肩上,对于我们的过去,现在的我们就应该是巨人。

第四篇:教材教法 整理

一、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1904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立意、谋篇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是 人物、情节、环境。

13、“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4、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提出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四环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引导理解——深化情感15、1904年颁布并推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现代“学科”含义上的语文教育正式成立。

16、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17、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20、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22、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2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4、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2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26、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2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28、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29、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30、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3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3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34、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6、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3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39、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40、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4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4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43、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44、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45、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4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7、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48、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4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5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5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52、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3、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54、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55、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5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57、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58、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59、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60、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61、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62、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63、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6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6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67、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68、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69、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70、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7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72、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73、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7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二、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三、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五、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C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B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C】A.分析

B.综合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A.观察力 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C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B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12、“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第五篇:教材教法大纲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_ 物理教学法______ 课程编号:___ ____0601212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 物 理 学______________ 所属系: 物 理 系

系主任: 杜建明 制订日期:___2011__年 __9__月 ___18__日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制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601212 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大纲执笔人: 郑庆华 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是体现高师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性的核心主干课程。在编写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精神,对原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构,增设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在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的基本要求等都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开设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坚定的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社会教育与中学物理教育的双向要求,针对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起点,面向基础教育及全新的教学理念,在重视物理教学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教育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教法的能力,以及进行物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际教学能力,为开展中学物理教学及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编

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理解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标准。

2.理解中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3.了解物理教学方法论。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会综合应用。

4.了解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二编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了解中学教学过程的有关概念和各过程的特点、作用。掌握各教学过程。

第三编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1.了解各种教学技能的作用。

2.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和原则。会写物理设计方案。

3.了解微格教学。

4.理解说课的概念、意义和内容。会写说课稿,会说课。

5.了解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6.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有关环节。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编 中学教学物理的基本理论问题(10课时)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物理课程 2.物理教学大纲

3.物理课程标准

4.物理教材

第二章 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物理教学过程 2.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第三章 物理教学方法论

1.教学方法概论

2.近代教育史中教学方法的两大流派

3.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4.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综合运用

5.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

第四章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1.测量的概念和教学测量的特点

2.常用的教学测量方法

3.物理测验的编制

4.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5.物理测验的评价

6.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7.评价学生学业成就

说明:

1.物理课程标准是本编重点,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依据。要让学生有较深刻的理解。

2.本编难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二编 中学物理过程的基本形式(26课时)

第五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意义、分类及各类实验的作用 2.演示实验教学 3.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概念的特点

3.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4.物理概念教学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规律的特点

3.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4.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第八章 物理练习教学

1.物理练习的作用和作业的形式 2.解答计算题的正确思路和基本程序 3.物理习题课教学

第九章 物理复习教学

1.物理复习的意义 2.复习的种类和方法

第十章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1.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2.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活动内容极其指导 3.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指导

说明:

本编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各教学环节的实践过程。可结合后面的教学技能学习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第三编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18课时)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技能

1.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运用 2.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的运用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4.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第十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述

2.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案例

第十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过程概述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3.教学研究的方法 4.教学研究结果的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

重点在于如何将教学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实践过程可与第二编结合进行。根据目前教学形势增加说课和微格教学的内容。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高师物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平时50%,期末50%。(说明:注重平时教学技能的训练)

考核要求: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阎金铎、田世昆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学参考用书

[1] 阎金铎、郭玉英 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乔际平等,《物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安忠,刘炳升等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4]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阎金铎等编,《中学物理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八、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的实践可在理论、概念学过后结合进行。

下载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材教法(模版)

    一、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情景教学法代表人物:李吉林 核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关键:创设情境 特点:设置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尝试教学法代表人物:邱学华 【单选】基本观点:“......

    教材教法心得

    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通过聆听教研员的做课《我们来养蚕》和讲座《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我受益非浅。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

    高中数学教材教法

    三、数学教材教法内容 1.了解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内容,理解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掌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确定中学......

    勾股定理教材教法

    勾股定理教材教法 本节将进一步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题。 主要是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在有关直角三角形求边的计算中,只要分析出两个条件。(其中......

    体育教材教法

    《招考复习各科重难点指南》 ————————————————————————— 目 录 一、《体育教材教法》 二、《田径》 三、《体操》 四、《篮球》 五、《排球》 六......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第六次)

    课题: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分析和教学(第六周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1、篮球的技术动作方法和教学步骤。 2、篮球防守动作方法和教学步骤。 3、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方法和教学......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要点 小学美术教学法是研究小学美育教育和美术教学规律的学科,是美师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懂得美术教学的规律,通过学习本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