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乡的美食家乡味

时间:2019-05-15 07: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家乡的美食家乡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家乡的美食家乡味》。

第一篇:18家乡的美食家乡味

家乡的美食家乡味

总序第 18课时

电教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美食,关爱家乡。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味道,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初步培养品尝美食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家乡的风味小吃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食吗?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认识几个同学的家乡小吃。长沙臭豆腐

(一)、想“臭”辨物

(1).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想象一下教室里传来了一阵很浓的味道臭臭的、香香的,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小吃?(2)教师介绍臭豆腐的来历。

(二)、尝尝臭豆腐

(1).请几个同学上来尝尝臭豆腐。(2).教师介绍臭豆腐的制作方法。

南京盐水鸭 陕西大锅盔 新疆羊肉串

2、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小吃,有美味的家乡菜。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味道。

3.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臭豆腐、盐水鸭、大锅盔、羊肉串。

① 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这些美食有什么特点。从色香味上来说一说。② 这些小吃就像一个地方的名片。③ 你知道哪些有名的小吃呢? 3.介绍自己家乡的的特色小吃。

4.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家乡小吃介绍给大家吧!

二、夫子庙名吃 豆腐涝

1.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家乡小吃介绍给大家吧!2.糯米藕、小笼包、豆腐涝

3.小结:一个地方的著名小吃,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常和名人逸事、民间传说有关。地方特色小吃以它独特的风味,吸引着无数的客人,往往会成为地方的名片。

三、桂林米粉的传说 1.老师说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教师评价鼓励。3.为什么有这么多关于小吃的美丽传说呢?

四、拓展

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家乡小吃的传说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篇:《美食家》

当前位置: CSSCI学术论文网 > 文艺文学 > 文艺理论CSSCI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 比较文学理论 > 形式美学之文本调查 ——以《美食家》为例论文发表时间:2010-06-21 17:21学术论文来源: 论文发表者:免费论文 点击:158次形式美学之文本调查 以《美食家》为例 【标题注释】本文曾在《唯实》2003年第6期发表,但未经作者同意被删减许多。为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唯实》同意将本文在其他刊物上重新发表。【作 者】赵宪章 【作者简介】赵宪章(1951-),男,山东聊城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内容提要】美食家一词源自陆文夫的同名小说,是从外国语中移植过来的,现已成为正规汉语的常用词。这一事实不仅肯定了《美食家》的首发之功,而且意味着《美食家》的成功在很

形式美学之文本调查

——以《美食家》为例

【标题注释】本文曾在《唯实》2003年第6期发表,但未经作者同意被删减许多。为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唯实》同意将本文在其他刊物上重新发表。

【作 者】赵宪章

【作者简介】赵宪章(1951-),男,山东聊城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内容提要】“美食家”一词源自陆文夫的同名小说,是从外国语中移植过来的,现已成为正规汉语的常用词。这一事实不仅肯定了《美食家》的首发之功,而且意味着《美食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陌生语词的使用。由此观之,《美食家》的真实意蕴很可能就浸润在它所使用的这类语词中。于是,通过对小说词频形式的分析,可以发现隐含在小说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作家通过叙说者“我”所泄露出来的潜意识。这表明:对于同一部作品,传统主题学和思想史式的文学评论只能描述作品的一般特性和表层意义,采用形式美学的方法才能发现它的深层意蕴。

【摘 要 题】个案研究

【关 键 词】形式美学/文本调查/陆文夫/美食家/词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I01,I2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597(2004)03-0054-06 所谓“形式美学”就是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或者说是关于审美对象的形式研究。如何将形式美学的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文学研究中当是目前学术界应当关切的问题。

如果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美学和文艺学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从社会学和思想史的方法向语言形式研究的转向当是20世纪文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于是,关于文学的形式研究就成了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主潮。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这一思潮已经做出了不少回应,有关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等形式理论的译介或研究连篇累牍,但是,真正能够沉下心来细细消化并将其付诸文学研究的实践却不是那么理想,特别是将形式美学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文学评论中去的成功范例尚不多见。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传统,似乎只有关于文学的社会评论和思想分析才显得厚重、深刻,而关于文学的形式研究似乎只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事实是,20世纪以来的形式美学决不是唯形式而形式的纯形式研究,即所谓“形式主义”,而是通过形式的研究阐发文学的的深层意蕴,就像结构主义所着力探讨的是作品的“深层结构”而不是传统的篇章结构那样。道理很简单,按照现代文学观念,任何作品及其风格、个性,首先是由其独特的形式得以展现的,形式并非只是文学的“外表”,它更是文学的本体及其存在方式。因此,通过形式研究文学当是文学评论的必经之路,而不是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超越形式直奔主题。“超越形式直奔主题”可以是政治家、社会学家或思想家评论文学的方法,但不应该是文学评论家评论文学的方法;文学评论家评论文学的独特性就在于他始终从形式

出发阐发文学的意义。在文学评论家的心目中不应该有离开形式的文学的意义,离开文学形式的意义绝非文学本身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倡导文学评论中形式美学方法决不是在提倡所谓“形式主义”,而是呼吁文学评论应当回到文学本身、文学评论家应当是关于文学的评论家,而不是简单地充任“思想”的警察。

当然,我们的文学评论之所以难消化和接受形式美学方法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关于文学的形式研究需要充分的实证精神和足够的学术耐心,而不像主题学研究那样,只须凭藉感性经验或抽象推理就可在自己头脑里完成。这是因为,相对“主题”、“思想”和“内容”而言,文学的形式既然是文学的本体存在方式,那么,它就具有相对客观的实在性,就需要我们对文学形式本身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说,而这方面的细致和技能恰恰是我们现在的文学评论家们所缺乏的。就像我们读过一部作品之后无须进行任何文本调查就可以很快写出洋洋洒洒的评论那样,审美经验、主观想象和抽象推理是其最主要的思维工具。形式美学的文学研究就不同了。文学的形式主要表露在它的文本中,文学文本是文学形式的基本载体。因此,形式美学的文学研究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应当是“文本调查”,“文本调查”当是文学形式研究的前提,只有“文本调查”才能赋予评论家发言的权利。而这一技能和耐心并非每位评论家都具有、甚或都希望具有的。

我们所说的“文本调查”类似考古学的“田野调查”。没有“田野调查”的“考古发现”只能是已有文献的归纳整合,这是一种带有很大局限、片面和残缺的考古学。同理,我们的文学评论如果不甘于“鉴赏”的层面,而是企图将自己提升到“文学学术”的高度,那么,类似“田野调查”一样的“文本调查”肯定是不可省略的,因为只有建立在文本调查基础之上的思想分析才是可靠的,才能达到“学术”本身的确定性和无可置疑性。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我们将选择小说《美食家》进行这样的实验,即通过《美食家》的词频分析验证将形式美学及其文本调查方法应用到文学评论中去的可能性。这一实验将向我们证明:对于同一部作品,传统主题学和思想史式的文学评论只能描述作品的一般特性和表层意义,形式美学的方法才可能发现它的深层意蕴。(注:在以往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史著作中,陆文夫的《美食家》多被评价为具有“苏州味”的“小巷文学”;本文通过对小说词频形式的分析将发现另外的意义,即在其“苏州味”这一表象背后所隐含的更深层的意蕴。)当然,“文本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词频分析只是其中一种。我们之所以对选择“词频”对《美食家》展开文本调查,是因为它的成功和“美食家”这一陌生语词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陆文夫发表于1983年的《美食家》(《收获》1983年第1期)是中国新时期最著名的小说之

一。此前,“美食家”一词尚未出现在汉语中(注:确切地说,“美食”一词早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就已经出现(见《墨子·辞过》和《韩非子·六反》);但是,“美食家”一词是从陆文夫的同名小说才开始出现在汉语中的。这也是我的形式美学实验为什么选择《美食家》,为什么选择对《美食家》进行词频分析的原因之所在。因为,通过一部小说的流播使古老的汉语增加了一个新词汇,一个能够被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新语汇,当是文学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意义而言,改造和更新语言表达当是文学的本分,文学的其他功能都不过是这一功能的演绎和引申。);此后,这语词不胫而走,在民间广为流行,特别是对于那些津津乐道于“民以食为天”者,“美食”及“美食家”也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就这一意义而言,小说《美食家》的扬名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食家”这一陌生语词的使用?“陌生”意味着“新奇”。任何陌生语词的出现,只要是应时或应运而生,就会在新奇感的催生中迅速蔓延,并随着时间涡流的淘洗凝铸为永恒。现在,“美食”及“美食家”不仅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而且成了饮食文化业用以冠名的美称和招牌词。从这一角度来说,陆文夫小说的首发之功不可磨灭。由此观之,《美食家》的真实意蕴很可能就浸润在它所使用的这类语词中,所以,将其中某些高频词揪出来进行“拷问”和分析可能是有意义的。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 QQ空间 QQ收藏 开心网 人人网 百度空间

------分隔线----------------------------搜索与形式美学之文本调查 ——以《美食家》为例相关的CSSCI学术论文

CSSCI学术论文网站内搜索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

第三篇:小小美食家教案

《小小美食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

凤一小

谯尧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神厨小福贵,孩子们看谁来了?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美食,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美食图片

3、咱们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与食物有关,出示课题《小小美食家》

4、这段时间我们围绕《小小美食家》这个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孩子们划分了小组,请各小组做自我介绍。第一组:我们小组的口号是“品出味道” 第二组:我们小组的口号是“品出营养” 第三组;我们小组的口号是“品出健康” 第四组;我们小组的口号是“品出文化”

5、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准备得非常充分,下面就来听听各小组的汇报。掌声欢迎第一小组:

二、活动展示汇报

活动

一、(生)甲:我们小组在本次活动中承担收集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环节,通过深入超市和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食物大体包括粮食类,肉类、蛋类,蔬果类,油类。知道粮食类的食物有大米,小麦、玉米及各种豆制品等;肉类食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及各种家禽肉;蔬果类有西红柿、菠菜、黄瓜、茄子及日常饮食的水果;油类就包括各种动植物油。

(生)甲:知道了食物的种类以后,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能量值又是多少呢?下面请听食物的自我介绍:

(生)A米饭:我的名字叫米饭,白白胖胖惹人爱,每100克的我含糖类76.8克,蛋白质2.6克,热量349千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我!(生)B猪肉:我是大家爱吃的猪肉,每100克的我含水52克,蛋白质13.2克,脂肪37克,热量334千卡。

(生)C鸡蛋:个头小小、皮肤滑滑的我名叫鸡蛋,每100克的我含水72克,蛋白质12.8克,脂肪10.1克,热量166千卡,我的营养非常丰富,同学们一定要喜欢我哦!

(生)D牛奶:(学学牛叫声),大家好,我是牛奶,每100克的我含水87克,蛋白质33.2克,热量67千卡,(生)E菠菜:大家好,我是蔬菜家族中的菠菜妹妹,绿油油、水灵灵 的那个就是我,每100克的我含水93克,钙74毫克,我的身体里还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我特别想和大家交朋友。

(生)F水果:红通通、圆溜溜,浑身散发迷人芬芳的我名叫苹果,每100克的我含水84克,糖15克,我含有多种维生素,你们喜欢我吗?

师小结:第一小组的孩子展示得真好,通过他们的介绍,你们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他们的汇报中了解到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看来,各种营养成分对咱们的身体来说真是缺一不可啊!)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但不是每个人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下面请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食物饮食习惯的了解情况

活动

二、(生)甲:我们小组在本次活动中承担对食物的饮食习惯调查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自己的选择,课前我们小组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表格,参加调查人数为47人,通过对食物的分类及统计,喜欢蔬菜类有20人,可以的有15人,不喜欢的有5人,喜欢水果类的有40人,可以的有5人,不喜欢的有2人,喜欢肉类的有27人,一般的有12人,不喜欢的有5人。

师:孩子们从分析图中发现了什么?(喜欢吃蔬菜类的多/少?肉类多/少?,看来孩子们还有点偏食,听说第二小组还准备视频片段,展示一下吧!

(生)甲:另外我们还了解到身边的两个典型案例,请听听他们的自述。(采访视频一胖一瘦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爱吃的食物)师:从视频中你听懂了什么?(他们之所以体质差、经常生病是因为偏食,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导致他们体质差),看来良好的饮食习惯多么重要啊!第二小组的孩子们还找到了学校的营养师张老师,一起听听张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吧!

(生)甲:听了营养师的讲解,我们小组还到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请听汇报

(生)乙读材料:膳食指南1—8条

小结:孩子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营养饮食的重要性,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5、师:孩子们的回答非常准确,掌声送给自己,孩子们,我们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应有适当的比例,由于没有一种食物能同时提供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应安排恰当的均衡膳食以供健康成长的需求。那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做简要汇报。活动三:

(生)甲:我们小组采访了学校食堂的大厨师,看,他向我们推荐了每周五天的营养菜谱,一起看看吧!在这里我要请大家特别观察其中一天的搭配,孩子们看看有什么菜?(有肉、有蔬菜)看来食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孩子们每天吃饱、吃好,多么用心啊!通过食堂师傅的推荐,让我们了解如何合理搭配食物,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的知识,为家人设计美食营养食谱。现在请拿起笔为你的家人设计一日三餐的饮食搭配吧!

1、老师汇报学生设计(两个)

2、看来,孩子们是真正了解到营养美食、健康美食的重要性,第三小组,还有要汇报的内容吗?

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不挑食,不偏食,身体棒”,(你把儿歌教大家读读好吗?)所以早餐要吃好,我们小组向大家推荐了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生)甲:早餐我向大家介绍全麦面包片,三明治,牛奶等,它们能为我们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蛋白质

(生)乙:午餐应丰富多样,要吃好,有肉类,有蔬菜,还应搭配汤,我为大家推荐一道西红柿炒鸡蛋,你们看,这道菜色彩搭配艳丽,远远一闻,香喷喷的,最重要的还能补充基本的身体营养。

(生)丙:晚餐要吃少,应以蔬菜等清淡食物为主,比如凉拌三丝—由海带丝、胡萝卜丝、粉丝组成,味道有点酸辣,适合夏天拌稀饭吃。(生)甲:我们小组还认为每天应补足足够的维生素,水果富含丰富维生素,我为大家推荐一道水果沙拉,里面有苹果、香蕉、菠萝、西瓜等水果,同学们,水果的好处多多,你们可一定要多多食用哦!师:孩子们带来了营养美食,;老师也不能袖手旁观,是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一锅海带绿豆汤,有谁喝过?知道绿豆的好处吗?海带呢?

你们知道的只是可真多,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食物外形、闻味道和品尝食物味道的方式对食物的营养搭配做更深入的了解。设问:味道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感受?(5分钟)

活动四:

师:人们常说的“美食家”多指爱吃会吃之人。但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不仅要吃出品味,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还要吃出文化。你们知道哪些特色小吃呢?第四小组对饮食文化环节准备了一些资料,听听他们的汇报吧!

(生)甲:我们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中国也是饮食文化之境地。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

西辣”之分,(北京烤鸭,东北水饺,重庆火锅,四川酸辣粉),比如重庆火锅,你们知道它的起源和含义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生:火锅起源于船工,船家、纤夫劳累了一天,在江边用石头支起顶罐,肉菜煮一锅,就叫火锅。火锅里里外外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鸳鸯火锅,表示“阴阳互补”;火锅用汤水烹煮,表示“以柔克刚”;火锅不拒荤素,不嫌贵贱,五味俱全,表示“兼济天下”;火锅里各种佐料、各种菜肴,味道互相渗透,又体现了“中和之美”。

师:在我们家乡长寿也有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视频片段(长寿湖全鱼宴)

1、生观看视频

2、生简介看后感受,吃法,做法

三、活动感受及小结1、2、生畅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师小结

参考小结:今天老师很高兴,四个小组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亲手制作菜品,了解到饮食的相关信息,收获非常的大。最近,国家总书记习近平爷爷提倡“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希望同学们在品味美食,品味生活的同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品出味道,品出营养,品出健康,品出文化,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美食家。

第四篇:一碗面条 饱含家乡味

一面百样,或粗或细,或热或冷,或婉约或豪放

一碗面条 饱含家乡味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05日07 版)

一根面条装整碗

在陕西,风俗迥异的“关中八大怪”常让人感觉新奇又好玩。其中“面条像裤带”这一怪就是指(见图⑥)(biáng)面,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经手工拉成的又长又厚的面条。对(见图⑥)面而言宽宽的面已经不能用“一根”来形容了。通常是一条面就装满一碗。陕西农村人喜欢吃面,粗放的性格映衬油泼辣子(见图⑥)面,简直相得益彰。

做正宗的(见图⑥)面,面条需手擀后才更加筋道。将面条煮熟、控干后,在面条上撒葱姜蒜、辣椒面、胡萝卜丝等佐料,而后将烧热的油趁热迅速泼在面上,炽热的油温让干辣椒面立刻沸腾,辣椒香、油香以及蒜香等顿时扑鼻而来,如果辣椒再是陕西乾县的线线辣子,那味道更是热烈爽口,配上类似裤袋的面条,吃起来让人酣畅淋漓。

为什么这个面会叫(见图⑥)面呢?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委员会委员李羲说,关于这个字的由来有很多版本,字现在也有十多种写法,至今议而不决。一说,古代有个秀才因为吃了(见图⑥)面而付不起钱,后来发现(见图⑥)面大家都只会读而没有人会写,于是造出了这个字抵了饭钱。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在李羲看来,(见图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字,而是一种代表关中文化的符号。

苏式面

魅力也在面条外

对于苏州人来说,最理想的早餐,是一碗有汤有水有浇头的苏式面。

北方面食的外型和制作手法可谓花样百出,相比之下苏式面就有些单调了,只是清一色的龙须面。但苏式面也有自己的讲究之处,除面条要麦香浓郁、富有咬劲外,其最大的特点却在面外——汤和浇头。

汤要用鸡肉、猪肉、猪骨等食材辅以多种香料熬煮,好的面汤应色清而味浓。苏式面馆通常有个习惯,每天会把当日剩下的汤加入到下一次的汤中同煮,如此便成了老汤,越是年代久远,汤味越是浓醇,这也是老字号面馆的法宝。

苏式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浇头,即面码。每种浇头皆经过精心烹调,都是最地道的苏帮风味。浇头的风味决定了面的风格,若将不同的浇头相搭配组合则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浇头里,荤的有焖肉、熏鱼、爆鳝、排骨、焖蹄、虾仁等,素的有香菇、辣酱,还有炒肉、扁尖肉丝……

吃苏式面,有些“行话”必须了解,比如: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河南烩面

一种烩面几大派

外人只知河南烩面,却不知河南之内,烩面亦有流派。豫南推方城烩面,豫东有尉氏烩面,豫西称河洛烩面,省会有人归纳二十大烩面,统称郑州烩面,可以说各有千秋。豫南重汤,豫东重卤,郑州重烩。

烩面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甩面下锅。是时火盛汤涌,猛气蒸腾。掌勺师傅手拉面坯,上下翻飞。面饼在指端转眼成了面带,若游龙秋练,翻卷入汤。这面要选高筋精白粉,辅以精盐,反复醒揉,使其劲韧,方能出锅劲滑爽口,味入脏腑。汤需用高汤,以羊肉同羊骨架文火慢熬,以求肉鲜嫩酥烂,汤浓酽醇厚。

肉、面、汤是诸般烩面通行的要求。而各家又有各家独到的特点。郑州烩面要烩以粉条、海带、鹌鹑蛋,甚或海参、木耳、黄花菜,或滋补中药,分出三鲜、滋补等品类。求繁,营养多样,求简,又返璞归真。方城烩面只在汤鲜面柔中各家比拼,仅青菜入汤,不事搭配,以本质取胜。尉氏烩面以味求胜,专调卤料,味醇色浓。另有炝锅烩面一支近年突起,生炝羊肉,再浇高汤,而后下面。这些环节之后,各家又归于同一。即出锅上桌,加上研碎香菜、小葱、辣椒油、小磨油,热气腾腾,鲜香四溢。

烩面来历,杳然难考。有人远溯汉唐汤饼,魏晋馎饦,或有渊源。近代以来,由于味美价廉,集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风行中原,享誉全国,成了“最河南”的一道地方名吃。

川味担担面

火遍四川的美味

在地域广阔的四川,各个城市的小吃特色各异,成都的龙抄手、自贡的麻辣兔、南充的川北凉粉……但如果要问什么小吃走遍四川都能找到,“吃货”们给出的答案一定是担(dàn)担面。此面口感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不但是街边小吃中的佼佼者,也常被各大饭店用作宴席的主食。

相传担担面为清朝道光年间一位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早期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而得名。虽然因贩卖的方式而得名,但是担担面的出名却在于它的调味和独特的面臊。

担担面的面臊叫做“脆臊”,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取猪腿肉剁成肉末,甜面酱用少许油解散,然后锅置火上,放少许油烧热,下肉末炒散,加料酒炒干水分,加盐、胡椒粉、味精调味,然后放入适量的甜面酱炒香。

等到一碗清香爽口的担担面下肚,口中久久地回味着无尽的余香,相信你一定会记住这道四川美食。

武汉热干面

有水无汤的面条

“没有汤的面怎么吃?”很多南方人第一次见到热干面都会心生疑虑。作为最具武汉特色的小吃,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再经过冷和过油两道工序。与普通面条有所不同,热干面的面条是碱面。在做面条时,要加入少许碱水,水开后把面条抖散下入沸水锅中,趁面还有点硬心快速捞出沥干晾凉。

据老武汉讲,热干面美味的关键是它的酱料。一定要用芝麻香油把芝麻酱和老抽、生抽、盐拌匀,至芝麻酱成糊状;要是喜欢吃辣的,可以另外加辣椒油。

吃热干面时,最好冲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喝。否则,嘴巴干干的,也就吃不出热干面的美味。

兰州牛肉面

一条入口赛神仙

清末民初,一个叫马保子的回族老人,推着车沿街叫卖热锅子面;100多年后,兰州市民每天要吃掉100多万碗牛肉面。兰州早晚温差大,尤其冬季早晨清冷,一碗面连汤带肉,吃下去心里头暖和舒畅。

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清汤白萝卜,浇上火红的辣椒油,佐以翠绿的葱段和香菜末,配以黄亮的面条。吃的时候,先吹口气,让红辣椒油漾开,清香扑鼻;喝一口汤,面有嚼劲,口感浓郁、心情顿时舒爽。

兰州牛肉拉面第四代传承人马文斌介绍说,汤是一碗牛肉面最见火候的地方,好汤不咸不腻,吃后口不发干;调制时以煮过牛肉的汤为底,加上混合调料和香料调制而成,以马文斌所在的金鼎公司为例,汤的烹煮调味选用了包括姜片、胡椒、花椒等数十种调味料。面是另一重境界:面的粗细从大宽(二个指头宽)到毛细(细铁丝粗细)不等,马文斌介绍说,据统计,一碗毛细面展开之后,包含286根面,长度可达384米。

山西刀削面

柳叶乘风下树梢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一首描述山西刀削面制作精妙的打油诗,总是能引起海内外三晋儿女关于乡愁的共鸣。中国面食之乡山西,“一面百样”传统流传千年,面食制品逾千种,其中名头最大的煮制面食当属刀削面。刀削面,顾名思义全凭刀削,而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而是弧形铁皮削刀。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200刀左右,每个面叶长度均恰好6寸,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

刀削面的另一秘密在于和面功夫。一斤面三两水的比例要求准确,先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面时则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的考究之处,还在于“调和”之丰富。通常浇上番茄酱、肉炸酱等调料,配上黄瓜丝、韭菜花等应时鲜菜,撒入煮黄豆、辣椒面,再滴上几滴山西老陈醋,口感绵软筋道,营养搭配合理。

延吉冷面

先吃鸡蛋后吃面

延吉冷面在国内日渐流行,不少的街头小吃店里,就可以吃到延吉冷面。延吉冷面在模具挤压出条状后直接放入烧开的锅里煮熟,捞出、过冷水后盛在碗里,再加入冷面汤和佐料食用。

在我国东北,延吉冷面还被称为朝鲜冷面。延边大学食品科学工程专业教授李范珠介绍说,高丽时代宋国使者徐兢写的《高丽图经》中首次记载朝鲜冷面。

朝鲜冷面由面条、冷面汤、调味酱、芥菜沙司和点缀等几部分组成。面条一般由荞面粉和薯类淀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作。冷面汤由肉汤或鱼汤或萝卜泡菜汤制成。用辣椒面、蒜泥、食盐、食醋等混合成调味酱。芥菜籽粉加水发酵而成芥菜沙司。鸡蛋饼、鸡蛋片、松籽、黄瓜等作为点缀。

很多吃面的人会发现,朝鲜冷面都会放鸡蛋。而熟知朝鲜冷面的人知道,先吃鸡蛋还先吃面也有讲究。正确的吃法是先吃鸡蛋,因为蛋黄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冷面太冷而刺激到胃。

李范珠介绍说,朝鲜冷面种类丰富。按面粉种类,延边地区的冷面可以分为荞麦冷面、玉米冷面、橡子冷面等几类。按面汤种类,则分为牛肉汤冷面、鸡肉汤冷面、泡菜汤冷面和豆浆冷面几种。按拌料种类,可以分为烩冷面、辣酱拌面和泡菜拌面。

(本报记者方敏、王伟健、王汉超、张文、付文、曹树林、冀业、祝大伟采访整理)

第五篇:《故乡味》读书笔记之故乡情故乡味

作者介绍: 《故乡味》:有一天,我们是否都会成为没有故乡的无根人? 物质富足了,固有的乡村氛围却一点点消失不见。挖掘记忆深处,深情回望童年、少年的记忆,那里,叫故乡。乡亲们为生活付出汗水,经历磨难和考验,品尝喜悦也满怀忧伤。小时候羡慕城里人,现在才深深意识到,故乡才是自己灵魂的最终归宿,对故乡的情感,就像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作者从记忆深处掘出的,除了喜悦、忧伤,还有对那片故土最深切的依恋。李成 安徽桐城人,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十三岁开始发表诗歌,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书评: 故乡情,故乡味 “乡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也一直为文学作品所歌颂。书中,作者共分了四辑来回忆故乡,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乡村场景志,这部分描写了农村中特有的一些生活、农作场景,比如乡村孩童们的乐园——春天的打谷场;乡村人物志,这部分回顾了生活在故乡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那对因为玩儿”娶新娘游戏“而生出单纯、美好感情的一对小伙伴,相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如果读到这段文字,肯定会忍不住会心一笑的,而当看到青梅竹马的他们长大之后却不得不分散,又只能无奈地感叹命运无常;然后是乡村风物志,描写了乡村的花草树木、瓜果时蔬;以及最后的乡村风俗和乡村记忆志,描写了作者家乡特有的一些风俗以及曾经在农村特有的时代记忆,比如乡村电影。这其中,我以为最出彩的当属第三辑:乡村风物志。我之前简单了解过作者,是来自安徽桐城的。这个在清代出了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桐城派”代表文人的地方,曾被誉为“文都”。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其父又是人民教师,作者的传统文化根基之牢固自是不用怀疑。所以在书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传统的“士大夫”之气。尤其在第三部分的某些文章,更是让人想起近代散文平淡、冲和一派的特点。尤其《山芋》一文让人印象深刻,真可称得上是文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三者兼而有之。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周作人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的著名小文:《故乡的野菜》以及《藕和莼菜》。我从小就是喜欢吃山芋的,却不知道山芋竟然也可以用辣椒腌制了来吃,香甜的山芋长时间腌在重口味的辣椒里,有些让人难以想象。但又像作者说得一样,确实是越靠近烧焦的地方越是好吃。现在想来,依然要垂涎三尺。此外,《豆腐纪事》一文,也是很容易让人想起汪曾祺先生的《豆腐》一文。当然相比大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娓娓道来关于豆腐的各种吃法、做法,本文更多地侧重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吃上一顿豆腐几乎算是过节上了,更有一番心酸在其中。现如今,早已不会有如此拮据的日子了。冬天的大街上轻易就能买到烤山芋,一年四季里可以随性所欲地吃上一顿豆腐。然而,作者却是再也寻不到曾经的滋味了。某些东西,正在消失不见。于是,作者迫不及待地要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故乡的味道和记忆。因此文中也能感受得到作者淡淡忧伤的笔触下散发的怅然若失的乡愁。这是献给故乡的一首挽歌,一曲咏叹调。小编有话说: 俗话说落叶归根,中国人有着很强的故乡情结,许多老人年迈后总想回到自己的老巢,回到故乡。的确,生我养我是故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寄居的地方,更是一个埋藏情感的地方,不管你身在何方,你的根始终深扎于故乡厚厚的土壤之中,故乡味不变,故乡情不变。

下载18家乡的美食家乡味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家乡的美食家乡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月,家乡味情感散文(5篇范例)

    虽然它有着破旧的土墙,被风雨淋漓发黑的瓦片,坑坑洼洼的土路,但我依然觉得那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出来工作,回去的少,五一的小长假选择回家帮忙。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那么的亲切。......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观后感[推荐阅读]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观后感搜狐里看到了新剧推荐《孤独的美食家》,美食家里的“食”字,深深的吸引了我。原本以为,怀孕的孕妇可以幸福到想吃什么,想吃多少随便吃的我,发现体重超......

    影评——孤独的美食家[优秀范文5篇]

    孤独的美食家:一人食的忘我和悠然久违的吃货五郎又回来了!他将继续在这个夏天继续为千奇百怪的客人搜寻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带领大家深入大街小巷饱尝各色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我是小小美食家的教案(合集五篇)

    我是小小美食家的教案 1、通过实践活动,能根据食物金字塔选择合适的原料。初步了解凉菜的制作过程,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感受分享的快乐。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食物金......

    家乡

    ( 一)年级( 家乡 )学科教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我爱我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过程与方法......

    杨受成自传内地遭抢购 美食家梁思浩痴迷电影行业

    杨受成英皇电影以出色的票房成绩进军内地市场 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因为受到父亲的熏陶,对电影有着浓厚的感情。一直在商界打拼的杨受成在2000年成立英皇电影,杨受成此前在......

    家乡魅力

    家乡魅力 我们的家乡的变化可真大! 我们的家乡很美,现在当然更美了。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鲜艳美丽,绚烂多姿。夏天里,天气很炎热。但是,这时我们的......

    家乡小吃

    家乡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就是饺子。做饺子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不是很简单。 首先,从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肉,把它切碎,剁成肉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