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养殖学总结1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4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6 第三章 养鱼肥料与饲料4 第四章鱼类人工繁殖8第五章鱼类的苗种培育6第六章 成鱼养殖10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4第八章 活鱼运输4第九章 鱼类越冬4 1
淡水经济动物养殖的内涵
淡水经济动物养殖业包括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淡水虾、河蟹等节肢动物,以及河蚌(育珠)等软体动物。
本课程指:海、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养殖。
经济动物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采取清除敌害、改良环境、人工放养、施肥、投饵等措施,以提高鱼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
现代工程化养殖
定义: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主要措施:流水、水质净化、增氧、控温、杀菌、全价配合饲料、鱼病防治等。
特点:占地面积少、劳动生产率高、养殖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用水量大大减少、产品优质健康,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一个完整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统和养殖技术两大体系。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
流水养鱼、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从广义上讲,集约化养鱼、工厂化养鱼、设施渔业、高密度养鱼都是工程化养殖。–@绪论4
第一章
@天然水域鱼类的养殖
•养殖水域
内陆水域的湖泊、水库、江河等天然水体 和
沿海海域等天然水体 •养殖方式 粗放式养殖 和集约式养殖 •第一节 湖泊与水库粗放式鱼类养殖
一、合理放养的生物学原理
•1 在每个生长周期内,投放鱼种长成商品鱼后捕获。2 鱼类生长及其群体的生产量主要依靠天然饵料。3 合理放养
根据水域自然条件。放养:选择养殖对象,质量、规格、放养密度,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
第一节 湖泊与水库粗放式鱼类养殖
一、合理放养的生物学原理 •1 合理放养
–技术保障措施:拦鱼防逃,控制凶猛鱼类,合理捕捞,鱼类资源保护。
–鱼产潜力:鱼类群体在种类、数量、年龄等结构上与水体饵料自愿相适应,各类饵料资源合理、全面、高效地转化鱼类资源,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时间。
–2 产量8.8~75kg/666.7m2。
–3 放养形式
周期性定期放养
适时补充放养
二、湖泊与水库合理放养技术
(一)养殖鱼类的选择
–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料生物资源,进行混养。
–鱼类种类
•鲢、鳙、草鱼、团头鲂、青鱼、鲤、鲫、鲴,瓦氏雅罗鱼和青海湖裸鲤(盐碱湖泊)。
–注意事项
•放养鱼类死亡率应降到最低;】慎放凶猛鱼类;】草食性鱼类对草型湖泊的破坏,最后演变为藻型湖泊。
(二)混养鱼类搭配比例
–1 以滤食性鱼类为主要养殖对象
•浮游生物种类多、生物量高,周转迅速,增殖力强,腐屑和细菌丰富。•鲢鳙为总放养量的60%~80%以上。
–2 以水质肥瘦程度确定鲢鳙比例
•鲢:鳙=3:7或4:6。
–3 其它鱼类放养比例
•】藻型湖(库):鲴、鲂、草鱼、鲤、鲫等鱼类为20%】。草型湖(库):草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杂食性鱼类为40%】慎放草食性鱼类,以防将水草吃光。
(三)放养鱼种的规格和质量
–】放养大规格1龄鱼种为主,2龄鱼种为辅。】鲢鳙1龄鱼种规格13cm以上。
–拦鱼设备:流水条件下,栏栅栅距1.0cm,拦网网目3.0cm,可有效拦截13.3cm以上鱼种,而又不致严重影响水流通畅。
–生产周期:尾重当年达0.5~0.75kg以上,第二年达1.3~2.0kg以上,第三年达2.5~3.5kg以上。
(四)合理的放养密
–1 受水体供饵能力的影响根据经验调整
•】13.3cm以上鲢鳙,1龄达0.5~0.75kg,2龄达1.5~2.5kg;】13.3cm以上草鱼、青鱼,1龄达0.5~0.75kg,2龄达2.5~3.0kg;】11.6cm以上团头鲂,1龄达0.2~0.3kg;】8.6~10.0cm以上鲤鱼种当年达0.5kg。
•增重率:一般情况下,与前一年体重相比,2龄鲢鳙为10~20倍,3龄为2~5倍,4龄为1~2倍。
(五)湖泊与水库的鱼类放养
–湖泊放养和产量参考指标(%,666.7m2)
二、湖泊与水库合理放养技术
(六)放养鱼种的季节和地点
–季节:秋冬季节,水温5~10℃。
–地点:选择背风向阳、饵料丰富、水深相宜的地点分散放养。
三、拦鱼技术
(一)拦鱼设备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1 拦鱼栅的栅距和拦鱼网网目的规格
–鲢鱼标准】头宽:草鱼>鳙>青鱼>鲢】最大体周长:鳙>草鱼>鲢>青鱼
–栅距和网目的确定】栅距 = 鲢鱼颅宽的95%可信限下限/1.2 】网目 = 鲢鱼最大体周长的95%可信限下限/1.5 –团头鲂标准
•当团头鲂全长超过5.67cm时,拦鱼网的网目按鲢鱼标准设计。拦截各种规格鱼种相应的栅距和网目长度
•2 拦鱼断面的流速】≤0.5~0.6m/s.】V = Q/S】Vmax = V×(1.2~1.3)
–式中
V—断面上平均流速(m/s)Q—汛期断面上的流量(m3/s)S—汛期过水断面的面积(m2)
Vmax——断面上最大流速(m/s)
(二)拦鱼设备的种类与结构
–1 竹箔与网箔
•竹箔结构】箔桩:正桩、碰桩、门桩、撑桩。】箔帘】箔门:大门、浮门、固门。
竹箔形式】拦塞箔(瞒牢箔)】直过箔】兜底箔 2 金属拦鱼栅
支柱 + 栅网 3 拦鱼网
•结构:网身(主网+防逃网+敷网或底网)、受力装置、过船装置
•拦鱼网主要数据的确定:上纲及网衣的长度为网基两岸跨距的1.05~1.10倍,下纲长度为断面河床底部长度的1.05~1.10倍,网的高度为相应水深的1.05~1.10倍。
四、粗放养殖的生产管理
(一)凶猛鱼类的控制
–1 凶猛鱼类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淘汰无经济价值的小杂鱼】将低值鱼或无经济价值的与转化名贵的高价值的鱼产品。
–2 凶猛鱼类的生态类型
•掠食型】表面掠食型:鳡、鲌类、马口鱼 】底层掠食型:乌鳢、鳜、鲶、狗鱼 •寄生型:七鳃鳗
–3 控制凶猛鱼类的措施
•】捕捞】杜绝进入
(二)捕捞管理
–合适的捕捞规格
3~4龄鲢、鳙为主要捕捞对象。–渔期
坚持常年、多种作业方式
(三)渔获物统计和分析
–1 鱼产量的统计2 经济鱼类年龄生长的测定3 回捕率的计算
r1 = T1¡¤P/W1¡¤1/N¡¤100;R=∑ r1 •式中 r1---回捕率(%)T1¡ª某种鱼某年龄组的重量百分比(%)P--某种鱼的年捕获量(kg)•W1---某种鱼相应龄组的个体平均重(kg/尾)N ¨C该种鱼响应世代的放养尾数(尾)• R ¨C总回捕率(%)
–4 群体增重倍数
5~15倍。
五、放养渔业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湖泊放养与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1提高能量转化,成本低】 •2防透明度降低,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二)滤食性鱼类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 –下行效应
以鱼养水,以水养鱼 •
(三)可持续发展
生物操纵理论 】种植沉水植物】限放草食性鱼类】保护水草资源】使“藻型湖”转为“草型湖泊” 第二节 湖泊与水库集约化鱼类养殖
一、网箱养鱼
二、网围养鱼
三、拦网养鱼
一、网箱养鱼
(一)概述与特点 •
(二)网箱结构与材料
–箱体】箱架】浮子和沉子】锚和锚绳
(三)网箱制作
–1网箱的形状和大小
•方形为多,大型网箱面积60~100m2,中型30m2,小型< 15m2。
2网箱高度
•水库墙网高度2~4m,湖泊为1.5~2.0m,敞口式网箱墙网高出养鱼水面0.7m。–3网目大小4网箱装配
穿、绕、并三种缝制方法。
(四)网箱设置方式
–网箱迎水流方向、成¡°品字形¡±或¡°梅花型¡±排列。–】浮动式】固定式】沉下式
(五)网箱养鱼技术 1网箱饲养滤食性鱼类
•浮游植物≥160万个/L,浮游动物2000个/L;】放夏花200~600尾/m2;】水体流速0.05~0.2m/s。
2网箱饲养草食性鱼类
•网箱66m2、100m2、130m2,箱高3m(水下2m、水上1m); •箱距10~20m,行距20~30m;
• 鱼种放养1.0~1.5kg/m2(草鱼种100~150g/尾、团头鲂50g/尾),预计产量9~12kg/m2,群体增重率为8~9倍。
3网箱饲养杂食性鱼类
•水域面积≥6.67hm2,网箱区透明度≥70cm,网箱5m×5m×2.5m; •水体流速0.1~0.2m/min;
•鱼种放养7.5~16kg/m2(鲤鱼种50~100g/尾),群体增重率为8~9倍。
–4网箱饲养罗非鱼
•】夏花≥5g/尾,6月上旬入网;】群体增重率为5~10倍;】颗粒饲料蛋白20~30%; •】颗粒饲料投饲率1%~6%,饲草投饲率10%。
(六)小体积网箱高密度养鱼技术 小体积网箱的结构与设置
】体积1~4m3,网目2.5~3.0cm;】网箱间距≥2m,箱内水深1m。2 小体积网箱高密度养鱼技术
•鱼种放养30~50kg/m2,群体增重率为5~6倍。3 小体积网箱养鱼高产原理
】单位体积侧面积大】网箱换水率高
(七)网箱养鱼高产原理 生态优势
•】水体交换量高,水环境好;】鱼类活动量小。2 生理学优势
•】鱼类摄食率高;】鱼类排泄物耗氧影响小;】鱼体活动代谢的生理学指标适宜鱼体重增加。
(八)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网箱养鱼设施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体影响,趋于富营养化;】操作性干扰:投喂、洗刷网箱、捕鱼、防病等。2 网箱养鱼中鱼类及其相关管理对环境的影响
•】网箱养鱼输出物:未食的饲料、代谢产物、药物等。】水体对网箱养鱼的负载能力 3解决网箱养鱼和围拦养鱼对环境影响的途径 】管理对策】生态对策
二、网围(拦)养鱼
•将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与大水体优良的生态环境相结合; •采取混养、密养,增放草鱼、鲤、鲫、鲂等; •以人工投饵为主,依靠天然饵料为辅。
•水体交换好,减少凶猛鱼类危害,觅食耗能少,因而成活率高、生长快、饲料系数低、增肉率
(一)围网水域的选择 水体交换条件良好】水体流速1~5cm/s。】水深适宜】年平均水深2~3m。2湖区水生动物资源丰富
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生物(水草、螺蚬等)。
(二)围栏设备的结构与建造 网围的面积2000~3500m2。2网围区的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3网围的结构
•】两层网墙:墙网间距4~5m,网目2.5~3.0cm,水平缩节系数0.7左右,上纲高出水面0.5m,下纲与石龙相连。内网墙的下纲装双石龙,外网墙的下纲装一条石龙。】隔网装囊网。】桩、石龙、栏杆
(三)鱼种放养 养殖种类
•水生植物茂盛、底栖动物丰富,养殖草鱼、团头鲂、鲤、鲫、青鱼等; •浮游生物丰富,养殖鲢、鳙、鲤、鲫、鲂等; •控制野杂鱼,养殖鳜鱼、大白鱼。2 放养规格
•草鱼50~100g、团头鲂50~100g、鲤50~100g、鲫25~50g、青鱼100~200g、鲢鳙50~100g等。3 混养与放养密度
•草型湖:草鱼40%,鲂20%,鲤25%,鲫5%,青鱼5%,鲢+鳙5%。
•藻型湖:鲢20%~25%,鳙40%~45%,草鱼5%,鲂5%,鲤15%,鲫5%,青鱼5%。•以鲤为主:鲤60%~65%,鲢15%~20%,鳙5%~10%,草鱼+鲂5%,鲫5%,青鱼5%。4 放养时间
冬春季,水温5~10℃。
(四)饲养管理 饲料
精饲料、青饲料、动物性饵料相结合。投喂】饲台投喂,精饲料投喂2次,青饲料投喂1次。饲料系数
黑麦草20~30,苦草80~120,轮叶黑藻70,精饲料系数3.0~4.0。4 投饲量
饼类等精饲料的日投饲率1.5%~3.1%,草料4.3%~21.8%
(五)捕捞技术 】大拉网与垫网联合作业】张网(集鱼箱)•
(六)其他形式的围网精养技术
–】湖汊(库湾)投饵施肥养鱼】接岸式围栏养鱼】低坝高拦养鱼】小外荡精养
(七)网围养鱼对环境的影响 引起水质变化 】 富营养化,水华,湖淀;】赤潮 2水生生物群落定向改造3 生态修复
(八)可持续发展的网围养鱼
】保护水草和其他天然饵料资源,防止渔业过度开发资源】实行网围养鱼轮作制和饲草基地配套】开发利用湖区天然饵料生物资源,减少外援有机物(饲料),提高生态效益 第三节 港湾养殖
】港养场地选择】鱼港的类型】鱼港的建造】鱼港的清整】纳苗】饲养管理 第四节 海湾网箱养鱼
】海区环境的选择】水质条件】网箱类型与规格】网箱组成部分】网箱结果与材料】总体布 】养殖种类】饲料与投喂】养殖管理
@1 我国增养殖水域及养殖鱼类资源
】浅海、滩涂面积:1333.3多万公顷。】内陆面积:1760万公顷。】其中河流666.7万公顷,】湖
泊666.7万公顷,】水库200多万公顷,】池塘200多万公顷。】养殖鱼类资源】养殖淡水鱼600种,规模化养殖经济鱼类97种。】养殖海水鱼350种,规模化养殖经济鱼类117种。2 鱼类增养殖学的定义、目的 】定义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与养殖方法的科学。】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各类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3鱼类增养殖学的特点与特色 3.1 特点】水体数量多;】分布广;】生产规模灵活;】产量高;】养殖战线短;】风险小;】投资少;】收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养殖水体可控性强。
3.2 特色】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选用具有良好生产性能的鱼类为养殖对象;】充分利用饵料与肥料;】科学的水质管理;】鱼类或水产动物立体混养;】综合养鱼。
目前渔业生产需解决的问题 】水环境调控技术;】鱼病防治;】水产饲料;】基础理论研究;】鱼类品种选育及选用;】集约化养殖;】鱼类健康养殖。
@ 第一节 地理分布及形态特征
】淡水规模化养殖经济鱼类97种,海水规模化养殖经济鱼类117种,分属于12个目。第二节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一、鱼类的栖息习性
鲟类、鲑形目、鲤形目、鲈形目等主要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二、鱼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水温】溶氧】盐度】pH】对肥度的适应 第三节 鱼类的食性
一、摄食(捕食、取食)方式
】滤食方式】吞食方式】猎食方式】刮食方式】挖食方式
二、对食物的选择性
三、摄食量 第四节 鱼类的生长
一、鱼类生长特点】阶段性 】季节性】群体性
二、生长规律 第五节 鱼类的繁殖
一、产卵类型
沉粘性卵、沉性卵、粘性卵、浮性卵、漂浮性卵
二、产卵场环境条件
三、产卵季节
四、成熟年龄与规格
五、产卵周期
六、怀卵量
七、生殖行为
八、胚胎发育
第六节 养殖鱼类的选择
一、以生产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为发展生态渔业 】创造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二、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生长快】食物链短】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苗种容易解决】对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和抗病性强
@第一节
养殖水域的物理特性
一、补偿深度】补偿深度】影响因素
二、透明度】定义】测量】意义:一般说来,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水中浮游生物量较丰富,有利于鲢、鳙等鱼类的生长。透明度小于20cm,表明池水过肥,又常常是蓝藻过多的表现。透明度大于40cm,表明池水较瘦,浮游生物量较小。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三、水色】定义】影响因素】判断水质优劣的方法 ¡°四看¡±(看水色、看是否有水华、看下风处油膜、看水色变化)
生产中常见水质类型
四、水温1 水文变化的特点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3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间。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升高而降低,但水温上升,鱼类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氧量增高,加上其他耗氧因子的作用增强,因而容易产生池塘缺氧现象,这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明显。温度对池塘物质循环有重要影响。
五、水体运动1 池塘水体运动规律2池水对流对鱼类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化学特性
一、溶解氧
】池塘溶解氧的补给与消耗】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水平、垂直、昼夜、季节变化 】氧盈与氧债】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池塘溶氧条件改良】增加溶氧】降低池塘有机耗氧 溶解氧
1池水中溶氧的来源90%以上是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少部分源于大气的溶解作用。2水中溶解氧的多少与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因素有关。当水中的溶氧量充足时,鱼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3鲤科鱼类,要求水中的溶氧量不应低于4mg/L,低于2mg/L时,就会产生轻度浮头。当降至0.6~0.8mg/L时,就会产生严重浮头,当降至0.3mg/L以下时,鱼就会开始死亡。适宜溶氧量在5~5.5mg/L或更高,过饱和的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但饱和度很高时会使鱼产生气泡病。
二、二氧化碳
】来源】利用】毒害】控制池塘二氧化碳的方法】池塘二氧化碳的含量】水质偏酸不利于鱼类生长】运输控制二氧化碳
三、氨】来源】氨的毒性机理
对细胞、排泄、渗透作用、氧运输、肝脏、肾脏、胆均有影响 】含量】降氨方法】鱼类出血病 淡水养殖水环境 1氨态氮
养鱼密度太大时,氨的浓度就高,所以氨成为限制放养密度因素之一。一般养鱼水体要求氨的浓度不得大于0.3mg/L。底层水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会使氨积累,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
2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存在对鱼有直接的毒性,尤其冰下缺氧的越冬池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症。一般养殖密度过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
四、硫化物和硫化氢
】产生】毒性】含量】降低硫化氢方法
五、含氮化合物
】三态氮】养殖水体中氮的循环】亚硝态氮的毒性】硝态氮的毒性】降低氮化合物毒性方法 淡水养殖水环境
硫化氢 】老化池塘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并使鱼中毒,毒化鱼的血液,致使鱼类窒息死亡,消耗水中氧气。】一般养鱼水体要求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mg/L。养鱼水有硫化氢产生也是水底缺氧的标志。】氨态氮和硫化氢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凡有以上两种臭味的池塘,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都是在池中氧气不足时产生的,对鱼有极大危害的有毒物质,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防止这三种有毒物质危害的关键。
六、磷酸盐1 养殖水体中磷的补给与消耗2 有效磷的含量3精养鱼池有效磷的变化规律 4解决池塘磷饥渴的方法
七、铁化合物
1含量2高浓度铁毒害3消除铁的方法
八、有机物1有机物作用2有机物耗氧量3有机物的利弊 淡水养殖水环境 1有机物耗氧量
】水中有机物质多,池塘生产力也高,但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氧,如有机质多,则易使池水缺氧,恶化水质。因此必须掌握合适的有机质含量。
】一般饲养鲢、鳙、鲮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以20~35mg/L较适宜,这是肥水的重要指标,超过40mg/L,表示有机物含量已过高,就应停止施肥,并添加新水,改善水质。2酸碱度
适合鱼类的pH值为6~9,最适宜pH值为7~8.5,pH值的安全范围为5~9.5。
鱼类在pH值低于5.5的酸性水中生活,容易感染传染性鱼病,即使不缺氧,鱼也会感觉呼吸困难,发生浮头,降低饵料的消化率,生长缓慢。pH值低于6.5时,鱼类的人工繁殖就不能顺利进行。
第三节
养殖水域的生物特性
一、精养池塘生物特点
1细菌数量多,且以异养菌为主;2水中生物多,尤其是浮游植物; 3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明显,量大种少,易形成水华;4生物量变动大。
二、池塘生物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2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3水平变化 淡水养殖水环境 1 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而以细菌最重要。池 塘中细菌的数量很大,每毫升水中含数万至数百万个不等。它们不仅在池塘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水生动物和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细菌群聚体能被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有机碎屑表面有密度极大(达450亿个细胞/g湿重)的细菌,鱼类摄食有机碎屑时也就吞进了大量富有营养价值的细菌。微生物对饲养鱼类除了有益的一面外,也有有害的一面:有些种类在缺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坏;有些种类则会引起鱼病,造成鱼类死亡。因此,提高溶氧量,中和酸度,防止池水被有机物污染等,是促使有益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发生的有效措施。水体富营养化 2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养殖鱼类的幼鱼和鲢、鳙等成鱼的主要食物。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精养鱼池浮游植物数量应保持在每升含32mg或3000万个以上。池塘浮游生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早春硅藻大量出现;夏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峰,特别是绿藻、蓝藻大量繁殖;秋季浮游生物数量逐渐降低,绿藻、蓝藻数量有所下降,硅藻、甲藻等数量上升;冬季浮游生物数量和种类均大大减少,在池塘冰封有少量的硅藻和桡足类。当浮游植物繁殖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便使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因此,人们常根据池水的水色及其变化判断池水的肥瘦和好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3高等水生植物
】池塘中的高等水生植物有芦苇、浮萍、菹草、轮叶黑藻等。】鱼苗池中,一般是不让高等水生植物繁殖的,一般须加以清除(在池塘中种植水草饲养草鱼种者除外)。】净化水质:因为它们能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4底栖动物
池塘中的底栖动物主要有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水蚯蚓、螺、蚌等。它们大都是青鱼、鲤鱼等的食料,在池塘中具有一定的生物量。
一些对鱼苗有害的昆虫如龙鲺幼虫、红娘华、蜻蜒幼虫等须清除。
第四节
养殖水域的土壤特性
一、土壤对水质的影响
1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影响水质2 土壤酸碱性影响养殖水体的pH
二、淤泥 淤泥的性质2 淤泥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3 养鱼池淤泥数量
三、养鱼水质底质的改良 第五节
养殖水域的生产力
一、基本概念
】水域生产力 】生物量B】生产量P】P/B系数(生物量的周转效率)】鱼载量和鱼载力哦】鱼产量】鱼产力
二、影响因素
三、水体生物的生产过程
四、鱼类食物的生产过程
五、提高天然水域鱼产力的主要途径 第六节
养殖水题的污染
一、污染
二、污染物的来源
三、水体自净 第七节
养殖用水的处理方法
一、处理方法
二、物理处理 栅栏、筛网、沉淀、气浮、过滤
三、化学处理
重金属的去除、硬水的软化、氧化还原法、混凝法、消毒法、脱氮法
四、生物处理】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净化法】水生植物种植法 第三章
养鱼肥料与饲料
一、合理施肥】池塘物质循环】作用原理】种类和性质】合理施肥
二、鱼类营养
含量、功用、相互关系
三、水产饲料】种类】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投喂技术】驯化技术】水产颗粒饲料质量鉴别 淡水养殖水环境 1 鱼类
】互利:多种鱼类共同栖息于同一水体,如草鱼、鲂鱼吃草,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可作鲢、鳙鱼的饵料。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和细菌,使水质变清,又有利草、鲂鱼生活。鲤、鲫、罗非鱼等摄食有机碎屑,可改善水质。所以,把这些鱼混养在同一水体,创造相互有利的环境条件,使鱼池成为合理的、有效的生态系统。】有害:有些鱼之间存在着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如鳜、鲶、鳢等肉食性鱼类,危及养殖鱼种的生命。麦穗鱼、鱼条等小杂鱼,既可被大型凶猛鱼类吞食,又可危害鱼苗、鱼种,并与养殖鱼争食,消耗饲料。因此必须清除,保障主养鱼类的正常生长。水质老化的主要指标
】外观特征:老水呈铜绿色或浓绿色,水质浓,透明度低,溶氧较低,鱼类易容易浮头。水色日变化不明显,浮游植物多且不易消化,也无法为鲢、鳙鱼提供优质天然饵料,俗称“肥而不活是老水”。】主要指标:老水的透明度在20~25cm,溶氧低峰值在每升1毫g左右,昼夜垂直变化显著。有机耗氧量25~40mg/L,生物量80~240mg/L。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少,浮游植物数量很多,主要是微囊藻、绿藻、十字藻等。水质调控:结合池塘养殖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北方高寒地区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水质调控。
】养殖水体采用机械增氧或化学增氧剂增氧。】定期施用生石灰和明矾等,调节垂钓水体的pH值、降低悬浮物及净化水质。】定期施用沸石粉、微生态制剂或水质改良剂。】用高锰酸钾氧化垂钓水体,预防和治疗水霉病。】定期泼洒食盐或“食盐浴”,抑制病原菌滋生,调节水质的盐度和硬度,调节鱼类渗透压、清除鱼鳃中部分附着物改善鱼鳃状况,增强鱼类载氧和物质交换能力,强化垂钓鱼类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应激情况和环境胁迫作用。
4水质调控】根据池塘水体渗漏情况随时补充井水,以池塘水位达到最大水位量为止,改善水质状况。】根据水色变化、透明度和实测水化学指标及“湖淀”是否出现等综合因素,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至少为1/4~1/3。】定期防治疗疾病,在治疗鱼病时应先杀虫后治菌,防止鱼类病灶继发性感染;对于施入渔药多且残留时间长的垂钓水体,治疗鱼病后及时换水。】根据水色、水温、天气和池水用药情况,定期施入微生物制剂或水质改良剂,抑制或培养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移植或种植水草,降低养殖水体肥度,提供部分青饲料。】做好养殖池塘的清塘、清淤和消毒工作。
@第三章
养鱼肥料与饲料
一、合理施肥1池塘物质循环2作用原理3种类和性质4合理施肥
二、鱼类营养
含量、功用、相互关系
三、水产饲料1种类2饲料配方设计3饲料加工4
投喂技术5驯化技术6水产颗粒饲料质量鉴别 第一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一、研究概况
二、亲鱼培育的营养学1饵料数量和饲料蛋白质量对生殖力和卵质的影响2对脂类的营养需求3维生素E和C的需求4矿物质的需求5肝脏在亲鱼性腺发生中的作用
三、鱼类的性腺发育1鱼类性腺形态结构与分期2性腺成熟过程3性周期4繁殖力
4影响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外部条件】营养】温度】光照】溶氧量】注水和流水(水流)】盐度
四、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2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原理3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激素及作用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5脑垂体分泌的激素6鱼类性腺类固醇激素 第二节
产漂浮性卵鱼类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1亲鱼选择2亲鱼培育3亲鱼池的条件4亲鱼培育的一般要点5鲢、鳙亲鱼培育6草鱼、青鱼、鲮鱼亲鱼培育
二、催情产卵
1基本原理2催产前的准备】产卵池】催产剂】HCG】PG、】LRH-A】DOM 3催产季节4亲鱼配组】亲鱼捕捞和运输】亲鱼选择和配组】亲鱼成熟度的鉴别(看、摸、挤、挖)】亲鱼雌雄鉴别
4催情剂的注射】注射剂量与次数】注射液的配制】注射方法5效应时间6产卵】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干法、半干法、湿法)】鱼卵质量鉴别】产后亲鱼的护理
三、孵化
1孵化器及管理2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温度】溶解氧】水质】敌害生物】水流3衡量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水平的生物学指标】亲鱼成熟率】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成活率 第三节
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繁殖
一、鲤人工繁殖1亲鱼选择】亲鱼选择】性周期】雌雄鉴别2催情产卵】注射】布巢及注意事项3孵化4产卵孵化时注意事项
二、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
三、团头鲂的人工繁殖四、六须鲶的人工繁
五、乌鳢的人工繁殖
六、鳜鱼的人工繁殖
七、泥鳅的人工繁殖
@第五章鱼类苗种培育
第一节 鱼类苗种生物学
一、鱼类发育阶段
】生命周期】胚后期
二、鱼苗、夏花的种类鉴别
】鱼苗种类鉴别】鱼苗质量鉴别】夏花种类鉴别】夏花质量鉴别
三、食性
四、生长
五、在池塘中分布情况
六、对水环境的适应
七、鱼苗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 鱼苗的培育
一、池塘选择及处理
二、肥水下塘
三、鱼苗放养
四、精养细喂
五、加强日常管理
六、拉网锻炼 鱼苗、鱼种生长期的划分
根据鱼苗、鱼种的特点和我国传统习惯,生产上将鱼苗、鱼种的生长期划分为: 】水花:刚孵出3~4天,鳔已充气,能水平游动,可以下塘饲养的仔鱼。】乌子:鱼苗下塘后经10~15天的培育,全长约2cm时的仔鱼。】夏花:乌于再经5~1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cm左右时的稚鱼,也称火片或寸片。】秋片:夏花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cm的鱼种,由于是在秋天出塘,故称秋片。】春片:秋片越冬后称为春片。鱼苗培育
【1】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鱼苗池的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和水深适宜,面积为0.067~0.2公顷,水深1.5米为宜;池底平坦,汲泥厚度少于20cm,无杂草;堤坝牢固,不漏水,底质以壤土最好。】鱼苗池的清整和消毒:清整鱼池;药物清塘。】放苗前检查池水水质:测试池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检查池中有无有
害生物;检查池水的肥度。【2】鱼苗放养
】放养密度:由鱼苗直接养成夏花,每0.067公顷放养10~15万尾;由鱼苗养成乌子,每0.067公顷放养15~20万尾;由乌子养到夏花时,一般放养密度为每0.067公顷3~5万尾。】培养下池前的适口饵料(肥水下塘):鱼苗下池时能吃到适口的食物是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一环。【3】鱼苗下塘时注意事项: 】注意鱼苗能否独立生活。】凡是运输的鱼苗,须先暂养后,再下塘。】鱼苗饱食下塘,以提高鱼苗的觅食能力和成活率。】注意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注意温差不能太大。】注意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如池水过肥则应加些新水。】下塘时应将盛鱼苗的容器放在避风处倾斜于水中,让鱼苗自己游出“有风天则应在上风处放苗”。3饲养管理
【1】饲养方法】大草培育法 】豆浆培育法 】粪肥培育法【2】日常管理 】分期注水】巡塘 】控制好水色、水质 】拉网锻炼与分池
第三节 鱼种培育
一、池塘处理
二、饲养方法】放养密度】饲养方法
三、池塘管理 四、一龄鱼种质量鉴别】四看一抽样”
鱼种培育鱼种放养】确定鱼种的合理放养密度】混养 】药浴消毒2投饵施肥 3日常管理 】巡塘 】防逃 】防病 】检查鱼种的吃食情况 】适时注水,改善水质
@第六章池塘养鱼
第一节 食用鱼养殖概述
一、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单位水体产量】上市规格】均衡上市百分率】饲料系数】优质鱼比例】成本和利润
第一节 食用鱼养殖概述 】成本利润率】单位面积纯收入】劳动生产率
二、养殖周期】1~4年】多以2年
第二节 池塘条件
一、池塘条件
二、池塘清整
第三节 鱼种
一、鱼种规格
二、鱼种来源
三、鱼种放养时间】秋冬季或春季】水温最好5~6℃
第四节 放养模式
一、混养的优点
二、混养生物学基础】鱼类食性关系】鱼类食量关系】鱼类摄食能力关系】季节与水质关系】对人工饲料要求】适应力与繁殖力
三、确定主养和配养鱼类】市场需求】经济能力】养殖水平】池塘及设备状况
四、放养模式设计
五、放养密度
六、生产模式
成鱼饲养 放养模式 】混养 】密养】套养2 以鲤鱼为主的成鱼驯化养殖 成鱼驯化养殖应具备的条件;
】池塘:池塘规整,堤坝坚固,池底平坦保水力强,淤泥厚度不超过20cm,面积以0.67~1.33公顷为宜。】水质:水量充足,注排水方便,无污染,pH为7.5~8.5。】水深:池塘蓄水深度1.7~2.5米。】增氧设备:每0.067公顷产量超过500kg以上时,要配备增氧机,平均每0.5公顷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3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清塘 】注水:清塘后及早注水,注入水深70~100cm,浅水放鱼后再不断提高水位。】鱼体消毒:种放养前必须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5%的食盐水洗浴5min,或用10mg/L的高锰酸钾洗浴3~5min。4鱼种的放养
】放养时间:水温达到5℃时,即可放养春片鱼种,一般在4月30日前结束。】鱼种匀称:鲤鱼种以尾重100~150g为宜,鲢、鳙鱼种以尾重75~125g为宜,要求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放养模式:每0.067公顷产量350kg、500kg、750kg各品种放养比例、放养量及产量计划,出池时间为9月末。
成鱼饲养
5驯化饲养管理
【1】投饵量预算:以预期达到的每0.067公顷吃食鱼产量和饵料系数计算出年需饲料的总量,即每0.067公顷年总投饵量=每0.067公顷吃食鱼产量X饵料系数。【2】饵料营养要求与粒径:鲤鱼配合颗粒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8%~33%。颗粒饲料的直径:鱼体重50~100g时,粒径需3mm;鱼体重100~250g时,粒径为4~5mm;鱼体重300g以上时,粒径5~6mm。【3】投喂方法:投喂驯化应在鱼种放养后立即开始,料台的设置及驯化方法与鱼种饲养相同。每次投喂30min左右,不超过40min。如是驯化鱼种,2~3天就形成大鱼群;放养一般鱼种的,一般要7天左右才能驯化成群。投喂时坚持“四定”的原则和“慢、快、慢”的投饵方法,鱼吃到八成饱时即停止投喂。日投饵量要根据水温、气候、鱼吃食情况增减。【4】水质调节:透明度应控制在25~35cm,每7~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5~25cm;当透明度超出下限时,应排出老水1/3,补充1/3的新水;或每隔15天用20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5】增氧:保证池水溶氧量昼夜在5mg/L以上。增氧机的启用,按照“三开二不开”的原则。另外,高温季节池水浮游动物多时,可采用晶体敌百虫控制浮游动物。【6】定期检查:每10~15天随机取样10~20尾,测定鱼的体长、体重,确定鱼的生长及鱼病情况,根据测定情况对投饵量及饲料粒径进行适当调整。【7】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鱼病预防: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对水体消毒。在鱼病流性的季节投喂药饵预防细菌性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第五节 轮捕轮放
一、轮捕轮放作用
二、轮捕轮放条件
三、轮捕轮放方法
四、套养鱼种 第六节 施肥与投饵
一、池塘施肥
】施基肥】施追肥】施肥方法
二、投饵
】投饵数量的确定】投饵技术】原则】投饲要领 第七节 饲养管理
一、基本要求
二、基本内容 三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浮头和泛池】合理使用增氧机 第八节 八字精养法
第一层 】水】种】饵
第二层 】混】密】轮
第三层 】防】管 成鱼饲养
八字精养法
水-就是注意保持优质的水,即达到无霉、无臭、清亮、能排、能灌。种-就是投放大规格鱼种,做到无病无伤,体质健。
饵-即投放鱼类喜欢吃的饵料,做到无泥、无霉烂、无毒。
混-混养。要以养草鱼为主,搭配鲢、鲤、鲫。草鱼每亩放150尾,白鲢每亩放150尾,花鲢50尾,鲤鱼100尾。
密-即投放的密度要合理,各类鱼种每亩投放1000尾左右。
管-放水、排水、投饵做到¡°三管四定¡±,即管天、管水、管鱼;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轮-即轮捕轮放。每亩达300kg以上,就要捕大放小。防-即防病、防洪。防病,平时以预防为主,注意进行消毒;防洪,主要是做好出水口的管理,安好出进水口闸门。
其中水 种 饵是养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密 混 轮 防 管 是养鱼的技术措施。
@第八章活鱼运输
第一节 影响鱼类运输成活率因素
一、鱼类生理状况】鱼的种类】鱼的规格】鱼类体质及锻炼程度
二、水温
三、水质
四、溶解氧 第二节 鱼类运输前准备和运输器具
一、运输前的准备
二、运输器具】尼龙袋】橡胶袋】活鱼箱】活鱼船
第三节 活鱼运输方法
一、封闭式运输】优缺点】运输方法
二、开放式运输】优缺点】提高运输成活率的措施】无水湿法运输】麻醉运输 第四节 活鱼运输具体操作
一、苗种运输
】密封式充氧运输】尼龙袋:检查袋漏气否、加水、装鱼、充氧、装箱、途中
管理、缓苗】开放式运输】无水湿法运输
二、亲鱼运输 】帆布篓运输】活水船运输】麻醉运输
三、食用鱼运输
】活鱼箱汽车运输】橡胶袋运输】低温无水运输
@第九章
鱼类安全越冬
第一节 越冬池塘环境条件
一、理化状况】水位】水温】光照】透明度】溶解氧
二、生物状况】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第二节 越冬鱼类生理状况
一、食物肠道充塞度
二、滤食性鱼类
三、减重率
四、脂肪酸消耗
五、对低温适应力
第三节 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一、越冬池的处理】越冬池的准备】选择、消毒】越冬池水处理】原塘水越冬处理:排水(排出老水)、净水(净化水质)、杀虫(杀死浮游动物等)、灭菌(消灭病原菌和细菌等)、肥水、改良水质(使用水质改良剂等)】井水越冬
二、鱼类越冬密度】越冬密度】鱼体消毒
三、越冬期间管理】定期测氧】及时补水】控制浮游动物】施肥补充营养盐类】扫雪】防病】增氧】注意三个时期:元旦、春节、融冰时期
四、鱼类越冬死亡原因】越冬鱼类体质差】鱼病】冰下水体溶氧低】低温】水质败坏】管理不善
五、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措施】培育体质健壮越冬鱼类】处理好越冬鱼类和水质】采取生物增氧措施】扫雪和控制浮游动物】适时补水和增氧】合理鱼类越冬密度】融冰时期防病
常见疾病的防治 鱼类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细菌真菌性皮肤病】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藻类引起的皮肤病】鳃病】鱼肠道病】其他器官病】非寄生性鱼病
一 痘疮病
1病原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2病症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3防治方法】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每立方米水体用0.4~1g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二 鲤水肿病
1病原
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2病症
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3防治方法】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产卵池要挖除污泥,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g,浸洗病鱼24h。】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g个体,注射土霉素3mg。】每kg饵料中加土霉素1.8g做成颗粒饵料,每50kg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kg,连喂8天。】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三 白头白嘴病
1病原
此病是由一种粘球菌引起的。菌体细长,粗细几乎一致,而长短不一。菌体一般宽0.8mm、长5~9um,柔软而易曲绕,无鞭毛,滑行运动。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pH6.0~8.5之间都能生长。
2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合理放养和及时分塘。
用漂白粉(含30%有效氯)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g,每天一次,连续两天。】或用生石灰
全池遍洒,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kg。】用乌蔹莓(五爪龙)、硼砂合剂治疗,每立方米水用乌蔹莓5~7g、硼砂1.5~2g,每天洒药1次,连续3天,病情严重的应连续洒药6天。】用五倍子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用药2~4g。】用乌桕叶治疗。每立方米水用乌桕叶干粉6.25g,或鲜叶25g;用含2%的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min,全池遍洒。四 赤皮病 病原
此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此菌好气,适宜温度为25~30℃,在40℃的水温尚能生存。2 病症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子。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3防治方法
】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牵捕、搬运、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漂白粉药液给鱼种浸洗半个小时左右,浓度是每立方米水用药5~10g。】病鱼投喂磺胺噻唑,其方法是每100kg鱼第一天用药10g,第二至第六天减半,用适量的面糊作粘合剂,拌入饵料中,做成药饵投喂。】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g或五倍子2~4g。五 打印病
1病原
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2病症
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3防治方法
】在扦插、搬运和亲鱼催产操作时,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g,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g,全池遍洒。】每667平方米水面用0.75kg辣椒粉加水10~15kg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氯霉素注射,每kg鱼注射5mg,或注射四环素,每kg鱼注射2mg,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六 竖鳞病 病原
此病是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的。
2病症
病鱼体表用手摸去有粗糙感;鱼体后部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转,腹部向上,这样持续2~3天,即陆续死亡。
3防治方法】鱼体受伤是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牵捕、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鱼体受伤。】亲鲤产卵池在冬季要进行干池清整,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用链霉素或氯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尾用药3~6mg。】每100kg水加捣烂的大蒜0.5kg,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用2%食盐与3%小苏打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min,或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min。七 水霉病 防治方法】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最好不要用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进池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孵化鱼卵时,每隔6~8小时在孵化器中加孔雀石绿溶液一次,使孵化用水呈淡绿色,一直到鱼苗孵出为止,可以减少肤霉菌的感染和提高孵化率。对于粘性鱼卵,也可用1/150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min,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晨或傍晚,用每100kg水含孔雀石绿7~10g的溶液10~15kg泼洒在孵化箱附近的水面中,直至鱼苗孵出为止。】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的鱼巢,前者浸洗2~3min,后者浸洗20min,均有防病作用。
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5kg菖蒲汁,0.5~1kg食盐,加入2~20kg人尿,全池泼洒。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湾全池遍洒。
八
小瓜虫病
1病原
为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虫体有幼虫期和成虫期。2病症
小瓜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直径1mm以下的小白点,故又名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 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3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放养。】立方米水用0.2~0.4g孔雀石绿浸洗病鱼2小时。】每立方米水用2g硝酸亚汞浸洗病鱼,水温在15~12℃以下时,浸洗2~2.5小时;水温在15℃以上时,浸洗1.5~2小时。
九 三代虫病
1病原
为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最明显的是虫体中已有子代胚胎,子胚胞中又已孕育有第三代胚胎,称为三代虫。病症
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3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用含20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15~30min,以杀死鱼种体上寄生的三代虫。】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水温20~30℃时,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2~0.5g,防治效果较好。】用含2.5%敌百虫粉剂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1~2g。】用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水用药0.1~0.24g,防治三代虫效果也很好。十
锚头鳋病 病原
是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四种:多态锚头鳋,草鱼锚头鳋,四球锚头鳋,鲤锚头鳋。对鱼类危害最大的为多态锚头鳋。
2病症
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钟形虫和藻菌植物寄生,外观好象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好像披着蓑衣,故称“蓑衣病”。此病对鱼种的危害最大,一条6~9cm长的鱼种,有3~5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以秋季流行最严重。3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鱼种在放塘以前,用1/100000~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h,可杀死全部幼虫和部分成虫。】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g,隔7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用4~5根号筒杆枝叶扎成捆,每667平方米水面放7~9捆,浸出汁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十一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鱼病。病症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3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在草架的每边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cm,篓装入100g漂白粉。第2天换药以前,将篓内的漂白粉渣洗净。连续挂3天。】每100kg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十二 鳃霉病
1病原
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
2病症 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
鳃霉菌的菌丝。
3防治方法】经常保持池水新鲜清洁,适时加入新水,可以减少发病机会。】鱼苗鱼种培育池要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粪肥直接沤水法,用生石灰清塘代替茶粕清塘,可以预防鳃霉病的发生。】发病鱼池立即冲注新水。】每立方米水用lg漂白粉全池遍洒。十三 车轮虫病
1病原
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
2病症
这类小型车轮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的缝隙里,使鳃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致死。
3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粪肥直接沤水培育鱼苗鱼种,可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 殖。】当鱼苗体长达2cm左右,每7平方米水面深1米时,放苦楝树枝叶15kg,每隔7~10天换一次,可预防车轮虫病的发生。】每立方米池水用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死鳃上的车轮虫。】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苦楝树枝叶30kg煮水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死车轮虫。十四 指环虫病
1病原
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
2病症 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3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min,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20g,可杀死鱼种鳃上和体表寄生的指环虫。】水温20~30°C时,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2~0.5g,效果较好。】每立方米池水用含2.5%敌百虫粉剂1~2g全池遍洒,疗效也很好,成本比晶体敌百虫低些。】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池水用合剂0.1~0.24g,效果很好。
十五 肠炎病
1病原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2病症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
3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用1g漂白粉全池遍洒。】喂大蒜头: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0.5kg含大蒜100g的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喂磺胺胍:每50kg鱼第1天用药5g,第2~6天用药2.5g,制成药面投喂,每天喂1次,连续喂6天。】每100kg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g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十六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1病原
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2病症
早期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和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充血,有的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腔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肠内没有食物而被粘液胀得很粗,鳔壁充血,有的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但也有症状不明显而突然死亡的,这是由于鱼的体质弱,感染病菌太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病鱼表现为厌食、静止不动,继而发生阵发性乱窜,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3防治方法】在鱼种下池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35~50kg对水全池泼洒,并用“出血止”、“出血康”、“渔家乐—A”或呋喃唑酮等药物配成药饵投喂(药饵配法可见产品使用说明),连喂3~5天。
十七 跑马病
1病原
食物缺乏或车轮虫病引起的疾病。病症
跑马病主要发生在鱼苗至夏花培育阶段。鱼苗下塘后10多天,鱼苗绕鱼池边成群狂游,长时期不停止,如跑马状,故称“跑马病”。此病主要是由于缺乏食物引起的。多因鱼苗下
塘后,阴雨连绵,水温较低,池水肥不起来,缺乏鱼苗适口的饵料。池塘漏水,也能引起跑马病,因漏水影响水质不肥,也能引起跑马病。由于鱼成群结队围着池边狂游不停,造成体力过分消耗,使鱼体消瘦,体力枯竭,最后大量死亡。防治方法】找出患病原因,如果是因缺乏食物引起的,一是要注意鱼苗放养不能过密,特别是草、青鱼;二是鱼苗饲养10天左右后,需投喂一些豆浆或豆渣等草、青鱼苗适口饵料;如果是因鱼池漏水引起的,要及时堵塞漏洞。】发现跑马病的鱼池,可用芦席从池边向中间横立,隔断鱼苗成群狂游的路线。】若车轮虫病引起的,防治方法见车轮虫病防治方法。
十八
泛塘
泛塘是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而引起的一种鱼病。病症
养鱼水体要求每升水中含溶解氧5mg以上,如果低于1mg,鱼就要浮头,甚至发生死亡。泛塘一般多发生在5~9月。每当天气闷热、气压降低、风向由北转南、暴雨过后等情况下,半夜之后最容易发生泛塘。泛塘之前,一般池塘水面出现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鱼虾聚集于池边等。泛塘时塘内鱼群狂游乱窜、翻白,如不及时抢救,会全池死光。防治方法】冬季干塘清除淤泥;注意投饵施肥,勤捞残渣。】合理掌握放养密度,防止鱼池过密缺氧。】注意巡塘,发现泛塘迹象,立即注入新水,开动增氧机增加氧气。】用黄泥水、明矾水、石膏粉等泼洒,对解除泛塘也有一定的效果。】施放鱼浮灵、“991”和“993”等复方增氧剂。
十九
弯体病
1病原 弯体病又称畸形病、龙尾病。症状 鱼类发生弯体病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中含重金属盐类过多,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新开的鱼池,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溶解在水中,所以鱼种患弯体病的较多,养鱼较久的老鱼池,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大多溶解完了,一般不易发生此病。二是由于鱼缺乏钙质而产生弯体病。患弯体病的鱼,主要的症状是身体呈“s”形弯曲,有的病鱼身体身体有两三个弯曲,有的只尾部弯曲,有的鳃盖凹陷或嘴部上下腭和鳍出现畸形。
3防治方法】新开鱼池先养1~2年成鱼,以后再养鱼苗鱼种。】病鱼池经常注入新水,改良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多喂营养全面的饵料。】若缺钙质,在5kg豆浆中加0.5kg石灰投喂,效果较好。
@鱼类资源增殖
第一节 鱼类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域污染的影响】过度捕捞的影响】围垦的影响】河湖之间水工建筑物造成生境片断化的影响】濒危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鱼类资源的主要因子 第二节 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
一、繁殖保护 亲鱼和产卵场的保护】限额捕捞】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
2仔幼鱼保护】限制捕捞规格】确定最小捕捞规格】禁止炸毒渔法】防止幼鱼搁浅
二、繁殖条件的改良 人工产卵产场】人工鱼巢】草上人工产卵场】人工模拟产卵场
2人工鱼礁】设置人工鱼礁海区的调查】人工鱼礁的条件】人工鱼礁的种类和设计要求
3改变库水调度,创造有利鱼类繁殖的条件】鱼类产卵期间,保持库水位的相对稳定】为创造水库下游适宜产卵条件,采用人为泻放几次小洪峰的方法】限制库水位最低消落】对溢洪造成鱼类的机械性损伤问题 第三节 鱼类资源增殖
一、人工放流 洄游性鱼类的人工放流】鲑鳟鱼类】鲟鳇鱼类】香鱼 2鲤科鱼类的人工放流】概念】实例及经验 3河蟹的人工放流
二、鱼类的移植驯化
1移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移植和驯化的概念】移植驯化的渔业意义
2国内外移植和驯化工作的成果】国际上引种工作的成果】国内引种工作的成果 引种驯化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条件 】温度】盐度】氧气】营养】种间关系】其他习性: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方面。4 移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应考虑的基本原则
明确目的性,引进、试养、推广,移植。】移植前的准备;调查论证,了解移植对象和新环境,病害检疫。】供移植用的材料;受精卵,幼鱼,亲鱼。
过鱼设施 过鱼设施的种类
】过鱼闸】鱼道】鱼闸】升鱼机】集运鱼船】特殊鱼道
第二篇: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一)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
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渤海 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10或高于27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盐度应控制在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1/3 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 ±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二、选择题 下列每题中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A)
A、活动能力弱 B、摄食强度大 C、索饵育肥 C、雌雄交尾
2、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B)
A、3月 B、5月 C、8月 D、10月
3、对虾的无节幼体(A)
A、有明显的趋光性 B、摄食单胞藻 C、第Ⅳ期身体分布 D、不蜕皮
4、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般(B)
A、从无节幼体期开始 B、从蚤状幼体开始 C、从糖虾期开始 D、从受精卵开始
5、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A)
A、1厘米 B、0.7厘米 C、0.8厘米 D、1.2厘米
三、判断是非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的打“×”。(10%)
1、对虾育苗池必须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
2、对虾可以适应盐度较大的变化。()
3、PH值对对虾的生命活动无影响。(×)
4、对虾性腺发育阶段是雌雄同步的。(×)
5、对虾的幼体发育阶段不脱皮的。(×)
6、亲虾产卵越早越好。(×)
7、亲虾培育时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以便性腺早日成熟。(×)
8、盐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9、输水管可以用镀锌管。(×)
10、在育苗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水质。()
四、简答及简述题(56%)
1、简述中国对虾雌雄在外观上的区别。(8分)
中国对虾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区别比较明显,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虾个体大,在自然海区,雌虾略呈青灰色,雄虾略呈茶褐色。雌虾在第四~第五步足的腹甲上有一略呈圆形、中间裂形开口的纳精囊,雄虾第一游泳足特化的交接器。
2、简述已交尾雌虾的主要特征。(8分)
对虾刚交尾后,在雌虾的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一对白色精荚的附属物,扇形、,长1.5~2厘米,随体移动,3~4天后脱落。纳精囊由透明变为乳白色,饱满凸实,以此可以作为雌虾已交尾的标志。
3、对虾的幼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生态特点?(20分)
对虾的幼体阶段有无节幼体阶段、蚤状幼体阶段和糖虾幼体阶段及仔虾,其中无节幼体分6期,蚤状幼体分3期,糖虾幼体分3期,仔虾以日龄分期。
无节幼体身体不分节,以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有明显的趋光性。
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小型浮游植物,捕食能力差,有明显的趋光性,常在体后拖一条长长的粪便。糖虾幼体的活动能力增强,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在水中的中上层活动,水中呈倒立态。仔虾初期浮游生活,后期转入底栖,摄食小型浮游或底栖动物。仔虾后期可水平运动。
4、简述对虾幼体培育各阶段的水温控制范围,为什么要控制水温?(20分)
无节幼体期的水温应控制在20~22℃,蚤状幼体期的水温应控制在22~24℃,糖虾幼体期的水温以24~26℃为宜,仔虾水温控制在25~27℃。
水温是对虾幼体发育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从受精卵的孵化到幼体培育,控制水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无论是受精卵的孵化,还是各阶段的幼体的发育,都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之间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幼体的发育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因此,在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要控制水温,1 使之有利于幼体发育,又使虾苗按计划时间出池。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二)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20%)
1、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对虾的一生有两次洄游,即产卵(或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
3、在自然海区,中国对虾雌虾略呈青灰色。
4、人工育苗中,亲虾一般都暂养在略光的环境条件下。
5、雌虾的外生殖器官称为纳精囊。
6、对虾的无节幼体阶段分为六期,具有三对附肢。
7、糖虾幼体在水中呈倒立态。
8、对虾产卵池的水深应控制在1米左右,孵化池的水温应调节在18至20℃,PH值7.8~8.6,总氨氮在毫克/升0.6以下。
-69、为防止重金属离子危害对虾幼体,应投放EDTA钠盐(或EDTA=钠盐),投放量掌握在浓度2×10~-610×10。
10、育苗池的四角要抹成圆弧形,以避免有死角。育苗池一般为水泥建造。
11、漂白粉的消毒作用是因其含有效氯成份。
二、选择题 下列每题中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亲虾越冬期当水温最低光照应控制在A A、50勒克斯 B、1000勒克斯 C、1000勒克斯 D、室内自然光强
2、对虾交尾时
A、雄虾性腺成熟 B、雌虾性腺成熟 C、雌雄虾性腺都已成熟 D、雌虾的性腺
3、纳精囊是
A、雄虾产生精子的地方 B、卵子受精的地方 C、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D、雌虾的性腺
4、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
A、能得到质量好的 B、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 C、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 D、提高亲虾的存活率
5、幼体棘毛萎缩病
A、由细菌感染所致
B、由室内光线太强所致 C、由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所致 D、由充气量过大所致
三、判断是非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打“×”。(10%)
1、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2、对虾无论是幼体还是成虾都生龙活虎活在沿岸浅海区。(√)
3、用肉眼可以大致判断对虾卵巢的发育情况。(√)
4、仔虾是用蜕皮来区分发育的。(×)
5、对虾的糖虾幼体常在体后拖一条粪便。(×)
6、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温度越高越好。(x)
7、附着性纤毛虫病不会使虾苗死亡。(×)
8、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充气是必不可少的。(√)
9、在什么地方建造育苗场都无所谓。(×)
10、输水管可以用镀锌管。(×)
四、简答及简述题(60%)
1、卵巢的发育分期及各期外观情况如何?(20分)
对虾的卵巢可人为地分为五期,即未发育期、发育期、发育后期、成熟期、产后恢复期。
未发育期的卵巢纤细,透过甲壳看不见,无色透明。发育早期的卵巢扁带状,透过甲壳隐约可见。发育后期的卵巢大而宽,透过甲壳可见,颜色为绿色。成熟的卵巢宽大肥实,极度伸展,颜色为褐绿色。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已产过卵,萎缩、变小,颜色为土黄我色或灰白色。
2、如何暂养过路亲虾?(10分)
过路亲虾暂养条件为:PH值7.8~8.6,盐度15‰~35‰,其它水质要求符合育苗水质标准.每天以0.5℃的梯度升高水温,直到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16~20℃。在升温前,要暂养5~7天,以使其适应当地水质。光照度以暗光为宜,100~200勒克斯。
3、简述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饵料投喂种类、投喂方法和投喂量。(20分)、无节幼体阶段由于以本身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此阶段的主要饵料是植物性饵料的单胞藻类,也可辅以蛋黄等人工饵料。投饵量一般维持单胞藻类第毫升5~10万个细胞,台若喂蛋黄,50万个幼体日投喂量为一个或每立方米水体每日1.2~1.8个。
糖虾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此阶段的优质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及轮虫。投喂量保持每天每尾幼体30~ 2 40个卤虫无节幼体,并可以搭少量蛋黄。
仔虾以小型浮游动物可底栖动物为主,种类有卤虫无节幼体、中型虫体、绞啐的贝肉等。投喂量卤虫无节幼体P1~P2为每尾70~100人,后期视摄食情况投喂卤虫中型虫体及绞碎贝肉。
4、简要叙述对虾疾病的预防方法。(10分)
预防非生物必疾病,首先严格水质管理,使用水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严格按各阶段管理工艺要求操作,杜绝此类疾病的发生。
预防生物性疾病,最好使生产用水、设施、工具严格消毒及严格水质管理,严禁污染,切断致病菌的感染途径。
一旦对虾患病,应用时诊断、治疗,严防疾病的蔓延。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三)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5%)
1、在自然海区,处天幼体发育阶段的对虾以小型浮游动植物为食,主要有硅藻或单细胞藻和轮虫及贝类幼虫等。
2、雄虾的生殖腺称为
精巢,储精囊是贮存精子的地方,雌虾的生殖腺称为卵巢。
3、对虾的雄虾产接器为古钟状,在不同的种类,交接器的形状稍有不同。
4、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卵巢发育越快。
5、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是,前者有受精膜。
6、换水用的网箱一般用筛绢及箱架制成。
7、运输亲虾在尽量使用原海区的海水,长途运输在途中要充氧,运亲虾的海水透明度要大。
8、卵的质量好,孵化率高。
9、过路亲虾的暂养时间一般为5~7 天,有地需 10天左右。亲虾转折暂养期的饵料要充足。
10、雌虾刚交尾后,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精荚附属物(或瓣状体),纳精囊变成乳白色。
11、仔虾出池应该是仔虾的 P期以后,全长应在 1.0厘米以上。
12、越冬期间,亲虾的常见环境疾病有藻类附着病。
13、幼体培育期间,因重金属离子超标会引起棘毛萎缩 病。
二、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的四人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B)是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A、贮精囊 B、纳精囊 C、生殖孔 D、精荚
2、无节幼体Ⅰ期与Ⅱ期的区别是B。
A、身体分节的不同 B、附肢刚毛数及尾棘数的不同 B、肢体附肢数的不同 D、肢体内部构造不同
3、下列哪个是消毒药品。C A、EDTA B、土霉素 C、福尔马林 D、呋喃西林
4、雌虾的性腺。B A、只能成熟一次 B、可以多次成熟
C、不能成熟 D、与产卵次数无关
5、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D A、聚氯乙烯塑料管 B、镀锌管
C、普通钢管 D、聚乙烯塑料管
三、是非题 理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的打“×”。
1、所在地的对虾都有越冬洄游和产卵洄游。×
2、对虾在越冬场摄食强度大。×
3、雄虾吸能产生一次精荚。×
4、糖虾幼体不食单胞藻。×
5、无节幼体期间应少量加水或不换水。√
6、越冬期水温太高会引起卵巢退化。√
7、亲虾暂养期可以不充气,以免亲虾受惊。×
8、蚤状幼体应每天换水。√
9、越冬亲虾褐斑病的症状是附肢变红。×
10、育苗场的沉淀底质对育苗用海水PH值有影响。√
四、简答及简述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5%
1、简述雌虾与雄虾外生殖器官的区别。(10)
雌虾的外生殖器管是纳精囊,在第四、第五步足之间的腹甲上,略呈圆盘状,中间有纵形裂口,为雌虾贮存精子之用。
雄虾的外生殖器官为交接器,古钟状,不同种类的对虾其形状略有不同,为第一腹肢特化而成。
2、亲虾消毒的目的是什么?(10)
消毒可以减少疾病。因为亲虾来自自然海区,身上带有细菌、寄生虫等,若不消毒,会引起水质污染,3 造成幼体疾病或大量死亡。其次,消毒可以防止亲虾因机械损伤发生的伤口感染和溃疡。
3、简述将产卵亲虾的特征。(10)
临产前的亲虾卵巢很丰满,是深褐绿带黄色,整个头胸甲被卵巢填满,卵巢宽而饱满,卵块轮廓清楚,从背面看,卵巢在第一、二腹节处各两侧有一突起。侧面观,前二腹节卵巢向腹面下包,其下饭高度可达整个腹节的1/2~1/3。这是临产亲虾的重要特征。
4、亲虾越冬期的水温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怎样控制,为什么?(10)亲虾越冬期间,应控制较黑的环境,光照强度一般50~200勒克斯。
光照强度与性腺发育有关,为了控制性腺发育,就得控制光照强度,光照太强,影响对虾摄食,也会使池中单胞藻或绿藻类生长。因此,要保持较黑暗的环境。
5、简述对虾幼体发育阶段对环境因素的要求。(15)对虾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00无节幼体期:水温20~22℃,pH值7.8~8.6,盐度15/00~35/0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在0.6毫克/升以下。
蚤状幼体期:水温22~24℃,其它条件与无节幼体期相同,从此期开始换水,每日1/3。糠虾幼体期:水温24~26℃,其它条件与前期相同,日换水1/2。
仔虾,水温25~27℃,出池前逐渐降温至室内自然温度,其余与前相同。日换水2/3~。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四)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
1、在自然海区,幼体常集中在河口附近,或在内湾中生活。
2、在自然海区,7~9 是中国对虾索饵育肥时期。
3、雌虾卵巢将产卵时外观为褐绿色色。
4、尾棘的对数可以作为 无节幼体的分辨依据。仔虾以日龄来表示发育期。
5、新建水泥池育苗前要经淡水浸泡,使池水PH值稳定在 8 左右长能使用。
6、一般来讲,亲虾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
7、越冬亲虾池水质要求溶解氧含量为 5毫克/升以上,PH值为 7.8~8.6,总氨氮含量不超过0.6毫克00/升以下,盐度控制在 15/00~35/00。
8、越冬亲虾的来源一是,二是。
9、仔虾出池时,要求体质健壮,各附肢和头胸甲完整。?在水中游动活泼,受惊吓腹部 弓起,?弹跳有力,游动平稳。
10、一般1000立方米水体的育苗室可以选用每水时蒸发量为 1~2 吨的锅炉。罗茨鼓风机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供气设备。
11、受精卵在适应的条件下,经过 24 小时可以孵化出无节幼体。无节幼体经 3~4 天时间可以发育为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 4~5 天可以发育为糖虾幼体,而糖虾经3~4 天可以变态为仔虾。
二、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的四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在括号中。10%
1、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C)
A、产尾时 B、精卵成熟时 C、排卵时 D、卵巢成熟时
2、雌虾交尾的标志是(B)
A、卵巢褐绿色 B、纳精囊乳白色 C、纳精囊乳白色 D、雌虾身体健壮
3、幼体开始摄食是在(D)
A、无节幼体阶段 B、仔虾阶段 B、糠虾幼体阶段 D、氵蚤 状幼体阶段
4、将产卵亲虾的卵巢发育期应为(C)A、Ⅱ期 B、Ⅲ期 C、Ⅳ期 D、期Ⅴ
5、弧菌病是(C)
A、因重金属离子超标而引起的 B、因水温过高或光线太强而引起的 C、由细菌引起的 D、由病毒引起的
三、判断是非题 下列各题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10%
1、所有的对虾都要经过幼体发育阶段。(√)
2、对虾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生态习性不同。(√)
3、氵蚤 状幼体有3对附肢。(×)
4、肉眼不能判断卵巢发育情况。(×)
5、亲虾是在晚上排卵。(√)
6、无节幼体期水温调节与氵蚤 状幼相同。(×)
7、出苗越早越好,可以延长养殖时间。(×)
8、改善水质条件,控制幼体密度,可以减少幼体期疾病的发生。(√)
9、育苗场的建立要考虑海水情况,而不用考虑淡水情况。(×)
10、育苗室应有两台鼓风机轮流使用。(√)
四、简答及简述题。56%
1、临产亲虾的特征是什么?(6分)
临产前的亲虾卵巢很丰满,是深褐绿色带黄色,整个头胸甲被卵巢充塞。卵巢宽而饱满,卵块轮廓清楚,从背面看,卵巢在第一、二腹节处各两侧有一突起。侧面观,前二腹节卵巢向腹面下包,其下包的高度可达整个腹节的1/2~1/3。
2、简述正常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15分)
正常受精卵的外形圆整,略呈绿色,卵膜无破裂,卵粒大小正常,膜外有一层肥厚透明的胶质层,称为受精膜。
非受精卵无受精膜,大水质条件下不适时,还会出现畸形卵和坏卵。
3、怎样区别无节幼体阶段的各期?(15分)
无节幼体I期:身体为椭圆形,附肢刚毛不成羽状,身体后端具有一对尾棘,无尾凹,体长为350微米左右。
无节幼体II期:尾棘一对,各附肢上的刚毛变成羽状,体长约360微米,无尾凹。无节幼体III期:尾棘三对,尾部出现尾凹,体长约370微米。无节幼体IV期:尾棘四对,体长410微米。
无节幼体V期:尾部延长,尾棘六对,体长约460微米。
无节幼体VI期:尾棘七对,出现头胸甲锥形,体长约520微米。
4、简述亲虾性腺发育与水温的关系,怎样调控水温?(10分)
温度与性腺发育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性腺发育越快。如中国对虾在14~15℃水温下培育,比自然海区提前35天产卵,在16~18℃水温条件,提前45~50天产卵,但一般不宜使亲虾过早产卵。
升温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0.5℃的梯度升高温度。
5、简述幼体培育阶段从哪一期开始投饵?饵料种类及投喂量。(10分)
在对虾的个体发育阶段,从蚤状幼体期开始投饵,蚤状幼体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可以投喂单胞藻,也-4-3可以每天投喂浓度为5×10%~10%的豆浆,分3~4次泼洒,从蚤II开始,除喂豆浆外,还可以喂蛋黄,一般每日每50万个幼体或每立方米水体每日喂1.2~1.8个蛋黄。
糠虾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轮虫和卤虫的无节幼体都是其优质饵料。糠虾I期每天每尾糠虾投10个卤虫无节幼体,II~III期投30~40个。
仔虾期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贝肉末为主,投饵量P1~P4每天每尾分别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0、150、200、250个,而且仔虾期还可以喂冷的卤虫成体和小毛虾。
第三篇:贝类增养殖学总结材料(2011) 上海海洋大学
贝类增养殖学总结材料-2011.11.24 考试时间: 2011年12月2日(下周五)下午:1:30——3:00 地点: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1208教室或附近
考试形式:闭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贝类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贝类养殖历史
缢蛏、牡蛎、泥蚶和蛤仔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有极其悠久的养殖历史。高等与中等水产院校从1958年开始增设贝类养殖课程。近年来,养殖贝类的生物学、育种技术、生态系养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如贻贝亩产达1-2吨,扇贝亩产4-5吨,缢蛏亩产3-4吨,蓄水养殖泥蚶的产量也达到亩产5吨左右,高的可达6-7吨;平滩养成的一般亩产1.5吨—3.5吨,较蓄水养殖的产量低。
二、贝类养殖的现状
目前经济价值大可开展增养殖的150种;其中有一定养殖规模的种类已有50种,其中: 腹足类:14种;双壳类:34种;头足类:2种.从国外引进而养殖成功的贝类不断增加。
2005年中国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1384.7万吨,养殖面积达到169.4万公顷(包括海上、滩涂、陆基养殖),贝类育苗6917亿粒(其中鲍苗18.4亿粒),渔业产值达到418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619亿元。其中中国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为1067.5万吨,占中国海水养殖动植物总量的77.1%。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沿海人民就业、国际商贸发展等起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发展贝类养殖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我国海岸线缅亘,港湾曲折,浅海、滩涂平展广袤,饵料丰富,环境多样化,可供贝类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辽阔。2.贝类资源丰富:贝类是海中之宝,我国沿海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贝类,可养的种类多,其中已养殖的达50种。
3.贝类养殖的特点:贝类养殖具投资小、成本低、收效快、产量高、技术易推广等优点;它不与农业争土地,不与畜牧业争饲料,不与鱼虾类争水面,可立体利用水体、保持水体的良性循环;贝类产品市场广阔,群众喜食。
4.具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成果:贝类养殖在国内外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贝类室内工厂化育苗、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土池半人工育苗生产得到了稳定发展,为养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苗种来源。
四、选择养殖贝类的标准
正确地选择养殖种类,是保证贝类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选择贝类养殖种类必须具备下列标准。
1、生产力高.2、适应能力强.3、营养价值高.4、苗种来源容易.5、养殖成本低.6、移动性较差.五、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贝类养殖技术还比较落后,多属原始的粗放养殖(实为繁殖保护,在发达国家仍存在这种养殖方式),应不断提高集约化养殖的程度以及加工机械化程度。
2.养殖的整体和局部规划不尽合理,局部过于密集而许多可养面积还未充分利用。
3.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还需加强:如在贝类的生态、生理等生物学原理的研究,尤其在贝类的能量代谢、营养吸收利用,生态作用量化评价还需进一步加强。
4.贝类病害、病理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非常紧迫(大量死亡现象时有发生), 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滩涂养殖和浅海养殖是开放式水域,一旦发生病害,无法用药物控制,只能以防为主。
5.新品种培育工作成效有待提高,应用推广有难度,阻力重重。遗传育种、多倍体培育、改变贝类适应性和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工作做得不够。进行贝类的杂交、选种、育种工作,从而培育出优良的养殖品种。
6.多品种混养技术日益成熟,提高池塘的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济效益。贝虾、贝藻、贝参、鱼蚌、鱼虾贝的混养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生态系养殖能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容量,增加经济效益,使贝类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贝类养殖生态系的研究和运用,即水产养殖容量(Carrying Capacity for aquaculture)研究曾是热点。
7.贝类净化研究还相当落后,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现已要求出口贝类加工厂必须逐步配套贝类净化设施。净化参数不断增多和净化技术不断深入(细菌总数(粪大肠菌麇)、致病菌、贝毒素、重金属(As,Hg,Cd)、有机物,软骨藻酸(DA Domoic acid)等)。
8.贝类增殖放流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多采用实行禁捕期、封滩护养等措施。增殖放流也是提高贝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开展增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9.其他工作,海洋药物源性贝类(海兔、石磺)养殖;观赏贝类养殖,贝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养殖容量、养殖海区调查和规划等。
第二章
贝类养殖环境和养殖容量
第一节
贝类的养殖生态
一、潮间带:潮水涨落的地带;四条线三个区。
高潮区: 蓄水养殖和半人工育苗池。中潮区: 滩涂贝类主要养殖区。低潮区: 牡蛎,西施舌,蛤等低潮区生活的贝类
二、浅海区:大潮低潮线至水深200米之内的区域,终年被海水所淹没。筏式养殖的区域大多在水深30米以内。
三、影响贝类生活生存的海况因子 1.海水运动。2.水温。3.盐度.时期:
幼体适应盐度的能力差,成体稍强。
适应性: 贝类适应低盐的能力差,适应高盐的能力稍强。
①盐度影响贝类的附着能力(反之,不附着的贝类幼体可加淡水促进附着。)②繁殖期适当降低盐度可刺激成熟亲贝产卵。
③养殖季节大面积长时间的降雨,易引起贝类的大量死亡。4.营养盐
营养盐的多寡直接或间接影响贝类的生长与繁殖。
5.水质
影响pH值的因素: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情况;②天然水中溶解的碳酸盐的状态;③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海水7.6—8.5(一般8.2),苗池不能低于7.6-7.7,贝类运输时也不能带水运输。浑浊度;扇贝抗浑浊的能力差。
污染:石油,重金属等对幼体的影响较大,造成局部灭绝
6.底质
底质命名法:在自然界中底质常常含有不同粒径的粒组, 多种粒组混合在一起,因此有不同的命名方法。
1.优势粒组命名法.只有一个粒组含量很高,其它粒组含量均不大于20%时, 以该粒组中百分含量最高的粒级相应的名称命名。2.主次粒组命名法:两个粒组的含量分别大于20%时,以主要粒组作为基本命名,次要粒组作为辅助命名。3.混合命名法:三个粒组含量均大于20%时,采用混合命名法进行命名。底质的分析方法:.筛析法:适用于粗颗粒的分析 , 其下限为 0.063 毫米左右,筛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选用孔径规格不同的套筛,将样品自粗至细逐级分开。.沉析法(吸管法):用来测定0.063一0.001 毫米范围的颗粒.根据质点(颗粒)沉降速度, 在悬液的气定深度处,按不同时间吸取悬液,由此来求出沉积物各粒级的百分含量。3.综合法: 4.淘洗法:
四、海水养殖业目前急需研究的内容
养殖生态系统、养殖容量评估、养殖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养殖结构优化,养殖生物病害防治、深水养殖设施构建、海水动力因素、调控技术、清洁生产(养殖与加工)、数量膨胀型向质量效益转变等等。努力促进养殖、环境与人三者和谐,使海水养殖研究与海水养殖产业迈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超负荷养殖将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是 海区的饵料生物成为贝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养殖密度越大,每个贝体的摄食量就越少,生长就越慢; 二是 由于摄食少,贝体瘦弱,对恶劣环境抵抗力差,易得病,死亡率显著增加; 三是 大量的排泄产物污染了水质,使水质恶化,缺氧;
四是 高密度养殖导致水流不通畅,加上贝体的呼吸耗氧,极易产生局部缺氧现象,引起贝体不适甚至死亡。2.海区老化 3.离岸养殖程度不高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滩涂面积3000万亩。海水贝类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米以内的浅海水域和滩涂上进行。我国滩涂的利用率约为30%.-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利用率不到10%,而-20 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开发利用率则不足1%.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4.品种退化
品种退化是造成养殖贝类生长速度下降、抗逆能力差,死亡率升高的另一重要因素。原因:近亲繁殖,亲本质量差,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不良养殖条件下的负选择。
五、保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满足下一代人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
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保持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海水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和近岸水域营养负荷增加、渔用药物积累、养殖动物逃逸带来基因污染、土壤酸化或盐化、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等。
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基本途径:
1.逐步减小养殖对沿岸环境的污染是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2.中国现阶段正在扩大海水养殖面积,主要是向离岸深水海域(-20米,-40米)发展 3.尽量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高新技术,建立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示范养殖区。
减小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
(1)复合养殖系统结构优化;(2)改善养殖大环境;(3)根据养殖容量控制养殖规模:在养殖规模不够大的阶段,人们考虑的养殖容量内涵仅包括养殖效益的内容。养殖容量简单定义:在生长率不受负影响的情况下,达到最高产量的放养量。(4)使用环保型饲料;(5)加强集约化养殖的排放水处理:集约化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省人力、少占地、产量高、易管理、易应用新技术)。
第三章
贝类的苗种生产
贝类苗种生产方式(法):贝类苗种获取的途径主要有4种:自然采苗(采捕自然苗);土池人工育苗;半人工采苗;工厂化育苗。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种夏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一节
贝类的生活史(一).双壳类的生活史
受精卵——胚胎期——孵化——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附着变态——稚贝——幼贝期——成贝期 1.胚胎期
卵裂方式:贝类的受精卵除头足纲为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方式——螺旋式
卵裂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分裂球体积缩小,总体积不变
大多数海产贝类,发育到囊胚期,胚体表面一定部位即开始生出纤毛。此时,胚体可在卵膜内转动。原肠胚: 贝类的原肠作用是采用外包法和内陷法 实心囊胚:外包法。如:马蹄螺、海兔、鲍等 有腔囊胚:内陷法。如:河蚌、田螺等
多数海产瓣鳃类(牡蛎、贻贝)和腹足纲(红螺等)开始为外包法,以后为内陷法,两者结合完成原肠作用。
3.幼虫期:即从担轮幼虫开始到稚贝附着为止,它包括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三个不同阶段。各期幼虫的形态差异很大。(1)担轮幼虫
体外生有纤毛轮,顶端长有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幼虫开始以纤毛摆动在水中作旋转运动。经常游于水表层。此期消化系统还未形成,仍以卵黄物质作为营养。具有明显的趋光性。
早期担轮幼虫: 胚体成梨型,顶端膨大,细胞加厚,长有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胚体背部细胞加厚且略下陷形成壳腺;胚孔闭合内陷形成口凹。
在静水中喜欢浮游于水表面或明亮区,但趋光性不明显。
晚期担轮幼虫: 胚体左右略变扁平,背部尖,腹部宽,其顶端变平,四周细胞隆起,壳腺将分泌贝壳。
幼虫趋光性不明显,对机械作用很敏感。(2)面盘幼虫
幼体两侧覆盖2片D形透明的贝壳,由口前纤毛轮形成面盘(具有面盘),形成前、后闭壳肌,依靠面盘进行浮游生活。面盘是其运动器官。根据发育时间及其形态不同,又可分为:
① D形幼虫(直线铰合幼虫):刚形成的D形幼虫消化道没形成,不能摄食,以卵黄颗粒为营养。卵黄耗尽,形成消化道后开始摄食。
②壳顶幼虫:D形幼虫的铰合线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了原来直线状态,壳顶幼虫后期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呈棒状,尚欠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尚未有纤毛摆动,面盘仍很发达,足丝腺、足神经节和眼点逐步形成,但此时足丝腺尚不具有分泌足丝的机能。
壳顶初期幼体:足成棒状,壳顶隆起,但没有超过直线铰合部,胃的四周出现消化盲囊。壳顶中期幼体:壳顶突出铰合部,面盘发达,足皱褶。壳顶后期幼体(眼点幼体)
1.足成靴状,足的基部出现一对平衡囊。
2.消化盲囊几乎包被整个胃。
3.在消化盲囊腹面外套膜中间,足基部出现一对眼点,眼点有视觉的作用,幼体具背光性。
4.外套膜边缘加厚,外套膜内表皮下陷形成鳃原基。(3)匍匐幼虫
一对黑褐色眼点明显增大,显而易见;足发达,能伸出壳外作匍匐运动。鳃增加至数对,足发达,能伸缩作匍匐运动。幼体时而浮游,时而匍匐,此时正是投放采苗器采苗的好时机。面盘逐渐退化,至后期则只能靠足在附着物上匍匐生活,足丝腺开始具有分泌足丝的机能。
初期面盘仍然存在,遇到合适的附着基后,面盘退化,用足匍匐生活,足丝腺开始分泌足丝。
4.稚贝期: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和匍匐生活后,便附着变态为稚贝。此时,外套膜分泌钙质贝壳,并分泌足丝营附着生活。变态为稚贝时它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态习性等方面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变态标志:
①形成含有钙质的贝壳,壳形改变。
②面盘萎缩退化,开始用鳃呼吸与摄食。
③生态习性的改变,变态前营浮游、匍匐生活,变态后以足丝腺分泌足丝营附着生活。
该期是幼体向成体过渡的阶段。不同生活类型贝类的稚贝对附着基均有不同的选择,必须充分满足其附着条件。5.幼贝期
除性腺尚未成熟外,其它的形态、器官和生活方式均已和成体一样。由稚贝期的附着生活向成体的生活方式转变,即有附着型贝类,埋栖型贝类和固着型贝类。因个体小而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所以在养殖中必须精心培育,是苗种培育工作和养成期工作的开始。6.成贝期
自第一次性成熟后均属此期。就埋栖型贝类而言,要求生活于有较深软泥的环境。是贝类养殖的养成与育肥期。
(二)腹足纲的生活史(以鲍为代表)——鲍鱼的发生与双壳类作一比较: 面盘幼虫身体发生扭转,不摄食,内源性营养 匍匐幼虫才开始摄食底栖硅藻 有围口壳幼虫.(1)胚胎期:是指从卵的受精开始经过分裂发育至浮游幼虫,即孵化后的担轮幼虫为止的阶段。此期以卵黄物质作为营养,影响这一时期发育的主要外界环境条件是水温。
(2)幼虫期:是指从孵化后的担轮幼虫开始到稚鲍形成为止。这一时期包括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
①担轮幼虫
胚体出现了纤毛环,幼虫前端生有一束细小的顶纤毛。以卵黄物质为营养。
②面盘幼虫
壳腺已分泌出一个薄而透明的贝壳。该期初期仍以卵黄物质为营养,不摄食,只是在其后期需摄食饵料。此期由于贝壳的出现,减少了在水中浮游的能力。该期又可细分为初期面盘幼虫和后期面盘幼虫。
③匍匐幼虫
面盘开始退化,足开始发育,由浮游生活转入匍匐生活。这一期又可分为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
(3)稚鲍
形成第一个呼吸孔时为稚鲍,其形态与成鲍差距还较大。
(4)幼鲍
完全具备了成鲍的形态,呼吸孔数量与成鲍相等,只是性腺还未成熟。(5)成鲍
第一次性成熟以后均属此期。
二、生活史中各阶段幼体的形态和生态(以双壳类为例)1.精卵:
精子:含有顶体、头部、尾部;长50-60微米。卵子:含卵质膜和卵膜;腹足纲的卵径大于双壳类的卵径
50-100微米。为沉性卵,但不易下沉。
2.受精卵:受精的标志:产生第二极体。统计受精率。
产卵——受精,需要0.5小时。
3.卵裂:不均等的卵裂,分裂球增多,但体积不变!4.囊胚期:胚胎的体积稍增大,有短纤毛、具空腔,就地转动。需5-7小时。5.原肠期:具原口,纤毛稍发达,开始游动。
6.担轮幼虫:游动(滚动性的游动,幼体易集群、趋光性强、受精起需10小时。
7.面盘幼虫:投饵金藻3011等;16小时。游动能力强,一般在水体的中上层运动。选幼。8.壳顶幼虫:铰合部有角突起,不断投饵、换水、倒池(3天一次)。
9.变态期:需附着基,去表面2-3厘米的底泥,池底泥厚0.2-2毫米;一般250克干泥/M2;文蛤需要砂小于5毫米,扇贝需要棕榈绳、网片。
幼体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态习性变化;变态的标志:(1)出现眼点一对(2)面盘萎缩退化、出现足
(3)生态习性改变:由趋光性转向背光性;由浮游习性转向底栖或附着。
当10%左右(30%)的幼体出现眼点时逐步或一次投放,(泥蚶幼体3天不附着有问题,可降低盐度(加淡水))10.稚贝期:形态与成体相似,只是个体小、性腺未发育。
第二节、贝类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一.贝类繁殖的特点
大多数贝类为雌雄异体,外形很难区分雌雄,没有第二性征,只能根据性成熟时生殖腺的颜色来区分雌雄。雌性性腺颜色大多为红色,橘红色,粉红,淡黄,浓绿色,紫褐色。雄性性腺多为乳白或黄白色。
牡蛎、贻贝等少数贝类性别不稳定,有性转变现象。
不同种类的贝类性成熟年龄不同。即使同种贝类在同一海区性腺发育也不平衡。不同种类的繁殖季节不同,同种不同地区的繁殖季节也不同。而同种同地不同年份贝类的繁殖季节也不同。贝类的繁殖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凡是在春天繁殖的种类,同一种类南方比北方早,在秋天繁殖的种类,则北方繁殖时间较南方早 有的贝类全年都可繁殖,有的一年一次或二次
二、贝类繁殖的方式和习性
(一)双壳类贝类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
1、幼生型
在繁殖季节,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母体的鳃腔里,并在此腔中受精,经过卵裂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在海水中经过一个自由浮游阶段,然后固着变态成稚贝。蚌、密麟牡蛎
2、卵生型
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幼贝,再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里渡过。极大多数瓣鳃类。
(二)繁殖习性
大多数贝类属于卵生型。性腺成熟的亲贝一旦进入排放阶段,则把成熟的精卵排光为止。
如扇贝利用快速关闭双壳将精卵排出,雄性贝类排精时,精子呈白色烟雾状,雌性贝类产出的卵子呈颗粒状或条块状,为沉性卵。
贻贝亲贝在繁殖季节是分期分批繁殖,一般在每个大潮时排放一次,小潮进行性腺恢复,大潮时期1—2天排放。一般雄性先排精,雌性后产卵,精子对卵子有诱导作用,缢蛏、贻贝、鲍鱼、泥蚶等大多在夜间产卵。
由于大潮时潮差大,环境因子变化也大,水温升降幅度增大,落潮时海水干露,潮涨时急烈振荡,流速增大,对性腺成熟的亲贝造成刺激,促使其集中排放。
因此室内人工育苗时,常采用升降温、降低海水比重、流水刺激以及异性性细胞诱导等措施用于亲贝催产。
由于贝类的精卵直接排放于海水中,在海水中授精,故受精率低,并且受精卵在孵化发育过程中常因海况因子突然改变,而造成大量死亡。
第三节 贝类的苗种生产
当前贝类苗种的来源有以下四条途径:分别为采集野生贝苗、海区半人工采苗、室内人工育苗、土池人工育苗。分述如下:
一、采集野生贝苗
由于海况因子的变化较大,采集方式原始,野生贝苗的产量很不稳定。采捕之前须探苗。埋栖型贝类的探苗,是在不同地点各括 取100平方厘米的表泥(0.5—1厘米深),淘洗、记数。
其采苗时用括苗网、推苗网或淌苗袋(蛏苗)、采苗锄、三齿钩等采苗。
固着与附着型贝类,可直接铲取固着物上的贝苗进行放养。深海区的苗种,可用拖网或潜水捕捞。小的蛏苗经暂养培育成种苗。较远距离运输苗种最好在气温较低时进行。
二、海区半人工采苗
根据贝类的繁殖习性,在附苗季节,选择贝苗密集的海区,人工创造附苗条件,即用人工的方法设置浮筏或整理附着基(整理滩涂),创造良好的附苗条件,使贝苗附着在人工附着基上。
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但受自然条件,水文、气候等的影响。1.半人工采苗的原理
双壳类中不论哪种贝类,在生活史中都有足丝附着的阶段,然后向成体的生活方式转化
了解了贝类的附着习性,在自然海区贝苗繁生时,人工改良底质或设置人工附着基,创造条件,使贝苗附着,采集贝苗。
2.海区半人工采苗的方法
采苗方法随生活类型不同而不同。
①固着型贝类半人工采苗方法:牡蛎幼虫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底栖生活,附着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繁殖期间在贝苗集中的海区根据底质情况适时投放附着基。牡蛎采苗的器材有石块,石柱,水泥板,贝壳,竹片,竹棍,瓦片等固形物,进行投石、插竹、立石及筏式等方式的采苗。
②附着型贝类半人工采苗方法:主要采用筏式采苗,即在采苗海区搭建浮架,然后挂附苗器在浮架上,常用的筏式采苗器有红棕绳、尼龙绳,废旧浮绠、网片。其中红棕绳的采苗效果最好。如栉孔扇贝筏式采苗时用塑料网袋制成的采苗袋内放有破旧的网片,能减缓水流,利于幼虫附着,可以防止附着贝苗的逃逸,防止敌害侵袭,采苗效果良好。
③埋栖型贝类的采苗方法:埋栖型贝类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底栖生活时,需附着在小沙粒、碎贝壳等物体上,采苗前对滩涂进行改良,使附着在人工改良的底质上。在附苗前应对底质进行精耕细作,软泥底质需投放一层沙以利于即将附着的幼虫分泌足丝抛锚附着。3.采苗预报
在贝类的繁殖季节里,根据贝类性腺的消长规律,幼体的发育阶段及各水层幼体数量变化和物候征兆的变化,对幼体附着时间作出正确估算,在附苗之前作出预报。
三、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
主要适用于埋栖型贝类的简易育苗方法。
1.建池:多建于高潮区,用土围堤,用石作坝,设有闸门和过滤筛绢网。土池育苗前要进行清池、除害,对土池的底质进行整理。
2.土池育苗方法:亲贝的选择、暂养、诱导产卵排精以及育苗管理工作均与人工育苗基本相似。多有二种方式:
①先在室内人工育成幼体(D形幼虫或壳顶幼虫、眼点幼虫),然后移植到土池之内进行正常投饵或幼体进入土池之前,土池内先培育基础饵料。
②直接把亲贝放入土池的亲贝台上,待排卵完毕,取出亲贝,让精卵在土池内受精、孵化、发育变态。
稚贝阶段的培育应做好管理工作,加大换水量、适时施肥、控制水位、防除敌害,做好越冬保苗工作。待稚贝贝壳长达2-3毫米后,严冬过后应及时将稚贝移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促进稚贝生长、增加产量。
四、贝类的人工育苗
贝类的人工育苗是指从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精卵、受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1.育苗场的选择: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体清洁、盐度适宜、风浪较小的海区,场区应有充足的淡水水源,用电和交通方便。“水、电、气、暖”
2.育苗场总体布局:育苗室、饵料室,多采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在布局上尽可能向阳。
沉淀池或沙滤池、罐要建在地势较高处。为了减少锅炉房烟尘、躁音、煤灰、灰渣对环境的污染,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但又不能离得太远。风机房不要离育苗室太近。
发电机室和变配电室的配置要合理,两室常建在一起。
附属场房(水泵房、水质分析和生物检查室)及设施配比要合理。
3.育苗的基本设施 主要包括:
(1)供水系统:(2)育苗室;(3)饵料室;(4)供氧系统;(5)供热系统;(6)供电系统(7)其他设备(水质分析室、生物观察室、水泵、清贝机等)4.室内人工育苗操作流程(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新池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浸泡,育苗前做好生产的准备,制定出生产计划,清刷池子,备好饵料和附苗器,落实好过渡池子或海区。
(2)亲贝的选择、暂养与处理:选择个体大小适中、健壮、外壳无损伤,性腺发育良好性腺饱满的亲贝,去掉外壳附着物清洗贝类。在充气、换水、投饵的条件下强化培育,培育的密度不宜过大,在150个/立方米之内。逐渐升温;及时挑去死贝。泥蚶的性腺流油、卵径65微米、鲜肉指数28%时为性成熟。(扇贝为16%)(3)催产刺激的方法:
获取贝类精卵的方法有解剖法、自然排放法、催产刺激法。根据受精的难易贝类可以分为易受精型和不易受精型
易受精型:只要卵子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的末期即卵子的卵核还未消失,核的轮廓还不很明显时就具有受精能力,如卵生型牡蛎、中国蛤蜊等。
不易受精型:人工受精困难,只有在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即卵核消失,染色体集中在赤道板上时才具有受精能力,而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在卵子从滤泡腔经过生殖输送管排出体外时进行的。
这种状态的卵只存在于自然状态,由人工解剖所得的机会极少。如扇贝、贻贝等多属于此类。解剖法仅适用于卵生型贝类,受精后处理比较困难,受精率不高。
亲贝性腺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水即可使亲贝排放精卵,这种自然排放法所获得的精卵质量高,受精率、孵化率高、幼虫质量好,是理想的大众化采卵方法。
催产刺激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有
变温刺激(提高3-5℃)流水刺激(1-2小时)
阴干刺激(0.5小时以上,泥蚶要16小时左右)电刺激(20-30伏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分钟)
紫外线照射海水(2537埃,300-500毫瓦/升.小时;可使海水产生供氧体(H2O2),产生原子态的氧,激活鲍鱼性腺中的类前列腺素环氧酶、引起产卵排精)改变比重(广盐性的贝类)超声波诱导。
化学方法:
(1)注射化学药物(氨水、钾盐、氯仿、乙醚等)(2)改变海水的酸碱性(氨水)
(3)及氨海水浸泡或注射,用0.1—0.3‰的氨海水活化精子。
生物方法: 食母生溶液浸泡(62.5ppm,2小时);激素浸泡;异性产物诱导(先排精后排卵,再大量排精)。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综合的办法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4)受精
精卵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为受精。由人工方法促使精、卵结合为人工授精。雌雄同体或雌雄混合诱导排放的,在产卵后不断充气或搅动使卵受精,及时除去多余的精液。雌雄分别诱导排放,然后向产卵池中加入精子,充气、搅动。一个卵子的周围有2-5个精子便可。卵子出现受精膜或出现极体的表示已受精,应及时统计受精率。
(5)受精卵的处理
受精后的受精卵静置30—40分钟后用虹吸法将上层多余的精子去掉,底部卵子再用较粗网目的筛绢使卵通过而除去粪便等杂物,如此2—3次达到清洗受精卵(洗卵)的目的。洗卵应在囊胚期(受精后5—7小时)之前进行,以减少幼体的损失。不洗卵的,需加抗菌素1—2 ppm,抑制细菌繁殖,待发育至D形幼虫时再选幼。
孵化:受精卵发育孵化成担轮幼虫的过程称之为孵化。孵化阶段的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400个/ml。(6)幼体培育
是指从D形幼虫到双壳类眼点期幼虫变态附着稚贝,或鲍鱼幼体至出现第一呼吸孔的稚鲍时为止的阶段称幼体培育。投饵密度增加;每天换水1/3—2/3,3天移池一次。
密度控制:孵化期:40个/ml;担轮幼虫:30个/ml;D型幼虫期:20个/ml;附着期:10个/ml。
幼体培育时间较长,要精心管理。主要工作有:
选取优良的D型幼虫,控制培育密度在10¡ª40个/ml;幼虫刚下池的初始水位为30--40厘米,每日或隔日加水30--40厘米,加满后开 始每日或隔日换水,换水量为1/3--1/2,早晚各一次。根据水温、饵料、密度、幼体发育阶段而作出适当的变化。换水时应注意幼体的流失,注意水位和流速,减少幼体损伤。
投饵一般在换水后进行,饵料的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金藻类等,也可以用豆粉、食母生、酵母粉、酵母、海藻孢子、某些细菌等代用饵料,但鲜活饵料要好于代用饵料,单一饵料的效果不及混和饵料。
投喂密度,三角褐指藻等硅藻类为1--2×104/ml,扁藻等绿藻类为3000--8000/ml,等鞭金藻等金藻类为3--5×104/ml;培育期一直充氧,但在投放采苗器后散气石要避开采苗器。一般饵料投喂量根据幼体密度、幼体发育期合理投喂。在育苗过程中常有大量的污物沉于池底会污染水质、引发敌害,一般每7--10天应定期进行排污或倒池。定期使用抗菌素或其它药物以防治病菌或敌害的危害。
(7)投放附着基
幼体进入变态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由浮游生活转入底栖生活,由趋光性转入背光性,此时附着基的有无或性质是幼体变态的关键,也是育苗的关键
根据贝类的特性做到有选择投放附着基固着、附着型贝类的附苗器用贝壳、棕绳、网笼等,固着型贝类近几年采用附有水泥沙子的聚乙烯网、木轮板、塑料板、树脂板等,易于苗种的剥离。埋栖型贝类的附苗器大多为泥或泥沙。
掌握幼虫确切的变态时间,及时投放附苗器是育苗成败的关键之一。许多双壳类在变态时,面盘退化,眼点出现,此时即可投放附着器,一般在眼点出现后的2—3天内完成附着器的投放工作
室内人工育苗时,附着器的投放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水质,多采用多次投放的方法。埋栖型贝类一般投放1厘米厚粒径1—2毫米的细沙,如泥蚶育苗中在幼虫接近附着期时,将幼虫移入具有软泥沙的水池内。所用的一切附苗器都应经过严格消毒。
(8)稚贝培育
稚贝培育阶段仍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投饵量,换水量都相应增加,小型单胞藻增至2—40×104/ml,较大单胞藻增至1—10×104/ml。稚贝在室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移入至海区生长,否则会影响生长,而且死亡率增加。(9)出池销售或中间培育后销售
稚贝出池下海之前,要进行随机抽样记数,对暂养海区进行调查,选择好合适的海区。
附着型贝类从室内移到室外环境变化大,稚贝易跑掉,存在着提高稚贝保苗率的问题。最好经中间培育,可提高下海后的成活率。
五、贝类人工育苗的方向——杂交选种和多倍体培育等。
第四章
贝类育种
一、贝类育种的基础
1.染色体数目
3种典型情况。2n数,牡蛎科的20;珍珠贝科的28;其它双壳类38。最少的为中国不等蛤14,最多的为蚬科48。2.核型:染色体对,臂数。中部m,亚中部sm,亚端部st,端部t ; NF 3.倍数性:越进化种,染色体数越多?
4.性染色体:XO型(雄性少一条,雌的为XX)和XY型(为主)
5.其他研究:多态性(同工酶、等位基因酶的判断较稳定),数量性状,遗传力,杂交育种研究。
二、贝类的育种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核移植 三倍体的诱导方法
贝类产生的卵大多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三倍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 ①抑制第一极体排出 ②抑制第二极体排出 ③抑制卵裂
④诱导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用CB或6—DMAP(二甲氨基嘌呤)破坏微丝形成肌动蛋白; ⑤温度休克,静水压等。
要掌握处理的剂量、时间、持续时间等。
三倍体的优势:不育性;口味好;营养价值高;不易造成遗传污染。
三、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新技术
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养殖贝类新品种,以推动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贝类的引种和育种得到飞速的发展。
3.1
引种
20年来,我国主要引进的贝类有: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象拔蚌、日本大鲍、日本盘鲍、硬壳蛤等种。3.2 杂交育种
在育种方面,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皱纹盘鲍、日本盘鲍、皱纹盘鲍、日本大鲍以及马氏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大珠母贝种间杂交等,均取得了初步成果。3.3 多倍体育种
1978年以来,我国对贝类三倍体以及四倍体进行了一些研究,特别在1996~2000年将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马氏珠母贝、皱纹盘鲍三倍体的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列入国家海洋生物863计划。
异源三倍体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以及皱纹盘鲍×日本盘鲍杂交并诱导抑制第二极体(Pb2)的排放,从而产生异源三倍体。为了推动三倍体贝类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化,四倍体贝类的诱导技术迅速发展。
目前在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马氏珠母贝、贻贝、皱纹盘鲍等采用理化方法进行四倍体诱导均已获得成功,特别是太平洋牡蛎利用3N ×2N+抑制第一极体(Pb1)的方法,四倍体最高诱导率达96%。
3.4 雌核发育
对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了雌核发育研究,为二倍体通过人工诱导快速建立纯系提供了条件。3.5 选择育种
根据表型特征不同(如壳色)对栉孔扇贝、皱纹盘鲍和菲律宾蛤仔等进行选择育种,也获得了初步成果。
第五章 贝类的增养殖及活体运输
一、增养殖贝类的种类
开展贝类增养殖的种类主要是生活在潮间带或水深小于30米处的小型贝类。全世界目前已开展养殖的海淡水贝类约有60多种,我国已开展养殖的贝类约有50种。
50-60年代 四大传统贝类:牡蛎、缢蛏、蛤仔、泥蚶 70年代,北方养殖贻贝,南方养殖翡翠贻贝。80年代,扇贝、珍珠贝等。
90年代至今,鲍鱼、文蛤、蚶类等。
二、贝类的养殖方法(式)
根据贝类养殖的生产方式和养殖的环境条件,分为四种方式:
1.浅海养殖
如浮筏式养殖、固定垂下式养殖、网箱养殖、集装箱式养殖。2.滩涂养殖
如潮间带养殖缢蛏、蛤仔、文蛤、牡蛎、泥螺。
3.池塘(蓄水)养殖
如潮间带或垦区建池蓄水养蛏、养蛤或鱼贝、虾贝混养。
4.工厂化养殖
如陆上建池,人工监控水温、比重、含氧量、PH值和其他水质条件,人工投饵进行集约化养殖。
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还有滩涂低坝高网养殖鱼虾蟹技术;生态养殖技术。(虾、蟹、贝混养;动物、植物循环养殖)。以人为控制或自然约束的程度不同,将贝类养殖分为半人工养殖和全人工养殖两种。从贝类的种苗生产至养成的全部生产过程,都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养殖方式,称为贝类的全人工养殖。它包括人工育苗、种苗的中间培育及养成。如鲍鱼的工厂化养殖。
贝类养殖的生产环节按其作业分为:选择场地、采苗、养成、育肥、收获、加工等六个过程。1.选择场地:
选场时要对所在海区海况的生物因子、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必须对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自然贝类资源、环境等因子进行全面调查;还应调查贝类历史的变迁性及资源变动情况,还可到渔民那里了解海区情况。
2.采苗:
贝苗分布与亲贝存在着一定的依承关系,一般有亲贝的海区即有贝苗,贝苗与亲贝数量有关,另外与生物敌害、自然灾害、水流、季风等因子也有关。
采苗要掌握时机,适时投放采苗器,做好采苗预报工作。3.养成
概念:指从苗种开始经一定时间养殖后,达到一定商品规格,这一阶段称养成。养成的主要任务: 是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贝苗生长、提高贝苗成活率,提高产量。养成阶段的主要措施:有防敌害、防人为破坏、及时调节养殖密度。4.育肥
在贝类软体部增长阶段,将贝类从养成地搬到饵料生物丰富的育肥地,或将贝类从高潮带移到低潮带,促使软体部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可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
目前采取育肥的贝类为牡蛎。5.收获
时间:
贝类的收获一般在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或停止生长之前。
不同种类的贝类收获的年龄不同。如褶牡蛎、海湾扇贝在一年内即可收获,缢蛏、蛤仔、贻贝一般养殖1--2年,栉孔扇贝、鲍鱼一般养殖2--3年,长牡蛎、近江牡蛎、泥蚶等养殖3--4年。
贝类在繁殖开始之前,软体部是最肥满的,一般此时收获价值最高,但牡蛎、贻贝等除外。6.加工
贝肉多鲜食,也可冷冻、淹制、制成干品或罐头。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如蚝油、贻贝油、蛏油等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贝壳可用作饲料的添加剂,制作钮扣、装饰品或烧制石灰等。
四、贝类增殖法
贝类的增殖是指在大水域中通过一定的人为措施,创造适合于贝类繁殖、生长的条件,从而保证贝类的繁衍、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海产贝类的资源增殖,普遍采取:
1.改善栖息环境、改良底质、投放礁石、投放人工鱼礁、清除敌害、平整滩涂、开港引流等改善贝类的栖息环境。
2.种苗放流
如鲍、扇贝、西施舌等的种苗放流增殖。
3.资源保护
对珍贵贝类的采捕作业(方式)、采捕期、采捕规格、采捕量等进行立法限制,防止滥捕破坏资源。有的甚至采取封滩或封岛育贝,让珍贵贝类得到繁衍生息。
自然增殖的效果不佳或资源锐减主要与海洋环境的污染有密切关系。
五、贝类的活体运输
贝类离水后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它的生命力,但再终由于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不能排出二氧化碳造成血液的pH值失去恒定性而窒息死亡。把贝类离水后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
露空时间的长短受贝类原生活环境和运输、贮藏的环境条件、有无厣及两壳关闭严密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贝类的运输多采用干运法,采取措施提高湿度、降低温度,以延长运输时间。(贝类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体内失水过多或体内Ph值失去平衡)。贝类的活体运输时应考虑贝类在运输前的状态,贮藏温度和湿度尽可能接近天然的贮藏环境。
目前国内外水产动物的保活方法大致分为麻醉法,增氧法,低温法等,其中低温法的应用较广,在虾、蟹、贝类的活体运输中应用也较多。
决定动物生死的温度为临界温度;从临界温度至结冰点的这一范围称为生态冰温。实际生产中只能在临界温度之上最大限度地接近临界温度。魁蚶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死亡率越高,相对保活时间也越短。如魁蚶的运输温度多在1~6℃,贻贝在2~4℃,牡蛎在1~10℃。
贝类的低温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贝类的失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贝类在低温下,虽然其新陈代谢减弱,但仍要消耗体内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另外体内汁液流失是失重的另一个原因。失水超过5-10%就会引起死亡。
六、文蛤的暂养、销售
第六章 扇贝养殖:了解扇贝套网笼养殖技术。第七章 珍珠养殖
人工养殖珍珠就是运用珍珠贝或河蚌的外套膜受到外来刺激后能引起组织增殖,形成珍珠囊生成珍珠的原理。用人为的方法将珍珠贝或河蚌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贝、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形成无核珍珠。如果在送小片同时也送入珠核,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沉积于珠核的表面,则形成人工有核珍珠。珍珠囊上皮细胞变化及功能:高柱状—壳皮质(壳皮珠、骨珠);圆柱状—棱柱质(棱柱珠);扁平状—珍珠质。黑珍珠生产方法:1.黑蝶贝人工育珠法;2.黑色有机染料染色法;3.AgNO3染色法;4.Co60 照射法。真假黑珍珠的鉴别方法如下:
1.具线纹、斑点等缺点的珍珠多为真的,表面无缺点、形状相同的珍珠多为人造假珍珠。
2.染色的黑珍珠颜色均一,且在钻孔和裂纹的地方聚集的黑色较深。表面颜色为纯黑色。而天然黑珍珠非纯黑,有轻微彩虹样闪光的深蓝色或古铜色调的黑色。
3.粉末法:染色的黑珍珠其粉末为黑色,而天然黑珍珠或珍珠其粉末为白色。为破坏性试验,不宜落实进行。
4.粒度大小法:天然黑珍珠多植大核育大珠,珍珠直径一般在9毫米以上,所以珠径小于8毫米的圆形黑珍珠多半为辐照产品。5.晕彩:经过放射性辐射改色的黑珍珠,晕彩浓艳,伴有强的金属光泽。6.稀酸法或丙酮法:
用棉球蘸些稀硝酸(2%)在珍珠不显眼的地方进行擦试,AgNO3染色的黑珍珠会使棉球呈黑色。丙酮棉球擦拭有机染料染色的黑珍珠,会使棉球呈黑色。
7.经验丰富的鉴定师可在着色的珍珠上找到破绽,如珠孔处的表现。8.当然最好用红外光谱分析、显微镜等仪器测试法进行鉴定。
第八章 牡蛎养殖
牡蛎的繁殖方式分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
(1)卵生型: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最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渡过。
(2)幼生型:繁殖季节,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出水腔,依靠外套膜和鳃的肌肉收缩,把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受精发育。受精卵在母体的鳃腔中发育成面盘幼体,然后离开母体在海水中过一段浮游生活后,固着变态为稚贝。幼生型:如密鳞牡蛎
卵生型:如近江牡蛎 卵大(102-105 µ)
卵小(50-52 µ)产卵量少(10万-百万)
产卵量大(千万-亿)多为雌雄同体
多为雌雄异体 人工授精困难
人工授精容易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美观,还造成牡蛎在食物上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当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变态时,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的牡蛎).而单体牡蛎具有生长正常、大小均匀,外形美观、养殖时不需固着器,可以笼养,盘养、集装箱式养殖,收成后易于装运和剥壳等特点;单个销售的价格高,养殖产值提高。
单体牡蛎苗生产方法有:
(1)药物诱导使幼虫不固着变态: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10-4mol/L 处理1-24小时,诱导牡蛎幼体不固着变态,从而获得单体牡蛎苗。
(2)颗粒固着基采苗法(0.35~0.5mm的颗粒)(3)先固着后脱基法(质软的塑料采苗板、网片等)
第九章
鲍的养殖
不同种类的鲍生殖腺发育所需的水温不同,只有当水温高于某温度时鲍的生殖腺才能发育,把该低限水温值称为该种鲍生殖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把高于生物学零度的那部分水温称作生殖腺发育的有效水温。日平均有效水温的累计值称作有效积温。
鲍鱼的生活史。随着稚鲍的生长,大约采苗后40-50天,稚鲍壳长已有2-3毫米,而这时原采苗板上的底栖硅藻往往耗尽。如果底栖硅藻供应不上,壳长2.5 mm左右的稚鲍便可以开始剥离。剥离的方法有:
1%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剥离3-5分钟 2%—3%的酒精麻醉剥离 FQ-420麻醉剥离
水冲击剥离及电剥离(刺激5分钟)等方法。
塑料薄膜采苗的可用排笔刷洗或在水中抖动剥离的方法。
第十章 贝类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体系建设
贝类净化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细菌、致病菌、生物毒素、化学污染物、农药、重金属等六个大类。
美国对贝类生长区域(水质)现行标准粪大肠菌群数是14个/100ml(MPN法),其中粪大肠菌群数超过43个/100ml(MPN法)的标 本不能大于10%;美国FDA规定可食部分PSP含量不得超过4MU/g;WHO规定的PSP标准:80ugSTX/100g 贝肉的安全限制值。欧共体(EEC)没有制定贝类生长区域水质的微生物标准;而是制定了直接消费的贝类微生物标准(EEC指令91/492/EEC);如粪大肠菌群<300个/100g贝肉(MPN法),或大肠埃希氏菌<230个/100g贝肉(MPN法);沙门氏菌在25克贝肉中不得检出;可食部分贝肉中的PSP<80ug/100g贝肉;腹泻性贝毒DSP不能被通常的生物测试方法检测出来。
海区的划分:三类海区:
一类海区:为无污染海区,所捕获或养殖的贝类可直接上市; 二类海区:为轻度污染海区,贝类产品经净化或暂养后可上市;
三类海区:为重污染海区,目前的技术无法使所产贝类经过净化上市,严禁上市。
目前急待进行的工作:海区的调查划分;产品的质量分析;HACCP体系的运行及认证;贝类净化技术的深入研究。
从1925年美国就开始注意到贝类卫生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随后制定了“国家贝类卫生计划(NSSP)”,并不断修订,使之完善,目前最新版为2003年修订版。NSSP包括了对贝类生长海域分类管理;贝类养殖、净化、暂养卫生要求;贝类采捕、运输、加工卫生控制;操作人员卫生规定;实验室要求;风险评估和管理等。NSSP作为法规已在美国实施。欧共体理事会1991年制定了对双壳贝类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卫生条件制定了91/492/EEC指令;该指令对贝类生产区域条件、暂养、净化、活双壳贝卫生要求、公共卫生控制和生产监测、包装、发运、标记等作了规定,欧盟各成员国都按此实施。贝类原料是贝类HACCP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贝类HACCP体系的有效实施
目前我国的贝类卫生控制仅限于局部环节而非对全过程管理,没有形成对养殖、采捕、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卫生监控机制。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和采捕,使得良好养殖规范无法推广。总之,贝类原料的来源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推行良好养殖规范(GAP)。良好养殖规范(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s),是使水产养殖品污染病原体、违禁药物、化学品和污物的可能性减少或降到最低的操作规范。贝类养殖推行GAP,对贝类养殖、病害防治、采捕和运输、销售等环节制订出相应的良好操作规范,并进行GAP认证,以提高贝类原料的卫生质量。
2.加强原料的控制,推行良好养殖规范,建立贝类原料卫生控制体系,开展“区域性”贝类卫生控制体系认证,是促进HACCP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鱼类增养殖学》的参观实习
《鱼类增养殖学》的参观实习
12月16号,我们进行了《鱼类增养殖学》的参观实习,在刘文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市力冉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冉公司)参观该企业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转溪村,地处南华寺山背坡地,以养殖淡水珍稀和名优食用水产品种为主。公司全套引进的欧洲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尚属首例。与我国传统养殖方式比较,该技术和设备具有节水,节电,节能,节地,高产,无公害、连续性、可控性、无季节性、规模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又不受环境影响的优势。
该公司的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该公司的经理助理向我们简单地介绍该公司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力冉公司示范性基地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示范场,占地面积为25亩,养殖的水体面积880平方米,养殖的品种为澳洲鳗鱼,于2008年1月20日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为150吨,年产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第二期为主养殖场,占地面积为371亩,预计年产量为3,0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养殖的品种逐步走向多样化。目前,我们已经和市水产局(含水产研究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共同成立了现代渔业科技中心,和中山大学成立了现代农业科技中心,对现代水产养殖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为二期工程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示范性基地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标准设计和建造,以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化生产,从种苗、水质、饲料、产成品到包装运输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成为与国际食品行业接轨的现代化水产品养殖企业。
自古以来,食物就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本能所需,开始了原始的捕渔狩猎,农业就此萌芽。人类走向文明源自于农业。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后,世界农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农业阶段,它以知识为特征,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为基础,代表着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正努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发展知识农业。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韶关市力冉农业有限公司以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为依托,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中外合作企业,是一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市级龙头企业。引进的“欧洲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技术”(以下简称LR养殖技术)落户中国。
“LR养殖技术”起源于欧洲,欧洲公司利用该技术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养殖系统,并申请了专利。目前,该系统已分售至全球十六个国家,进行温水/冷水(淡水/海水)鱼的养殖,包括:大西洋鲑鱼、北极红点鲑、虹鳟、罗非鱼、比目鱼、大西洋鳕鱼等12种鱼类。LR养殖技术是一项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拥有“三高”、“三无”、“三化”的突出特点。“三高”即:产业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量产值高;“三无”即:无污染、无公害、无药物残留;“三化”即:产业化、证券化、国际化。力冉公司的经理助理向我们介绍说,08年的广东雪灾,导致附近的大部分的养殖场的鱼都全部死亡。只有该公司的鱼仍能健康地生长。因为该养殖场的场内是恒温的,大约是25摄氏度左右,确保鱼的的正常生长温度。而且,采用循环水的技术使养殖池每天只需要补充3﹪的水。养殖池内的水永远不需要替换,系统会自动过滤消毒,重新排回池内,节约了用水量。
最后,我们观看了一段关于力冉公司的影片,系统地再向我们介绍了力冉公司的人员架构和经营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公司宗旨:
以先进、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实现和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向“三高、三无、三化”(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量产值高;无污染、无公害、无药物残留;产业化、证券化、国际化)的增长方式转变。
公司经营方向:
无公害水产经济动物养殖和销售
无公害水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无公害水产品饲料、添加剂加工、生产和销售 无公害水产品包装和运输
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设备设计、销售和安装
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咨询和培训
公司发展方针:
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欧洲最先进的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和技术,建立示范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水产养殖的新方式,解决我国传统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增强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产、专业化加工的新途径,从而引领我国水产业走向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公司愿景:
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示范性基地,逐步在广东省内和国内建立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公司+水产专业合作社”、“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组成更多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企业,引导和带动基地和当地农民在水产养殖、加工、经营、流通领域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基地,与国内水产研究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珍稀水产品的人工孵化、繁殖、培育、健康养殖研究,掌握其核心技术,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基地,与旅游、教育、饮食业共同开发旅游农业,建成集水产养殖、科学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产养殖园,提升农业经营层次,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力冉公司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项目具有多处闪光点:推动绿色环保健康渔类食品的发展;海洋养殖内陆行,贫山瘠土建渔场,低耗节能带果粮;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订单农业”。这样的养殖企业在我们国内是走在前列的,这样的养殖模式会是我们未来的。我们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为我们未来打下基础。
第五篇: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和思考题(2012年4月)
继续教育学院 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级 2011-2012(2)
1、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鱼类增养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
2、何谓增殖?鱼类增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4、评价一种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渔业品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5、鱼类的种、亚种、种群;变种、品种、品系。
6、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7、鲢鳙是怎样摄食浮游生物的?
8、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养殖鱼类生长的一般规律。
9、相对生长、瞬时生长率、性成熟年龄、性周期、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
10、简述养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过程。
11、简述养殖鱼类产卵繁殖要求条件、生殖行为和产出卵的性质。
12、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3、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范围、最适生长和繁殖适温)
14、浮游植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5、精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发展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16、怎样理解“肥、活、嫩、爽”?
17、怎样评价蓝绿藻和鞭毛藻类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浮游动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9、简述池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及其作用。
20、简述维管束植物在湖泊水库渔业生态中的作用。
21、简述腐屑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简述深水湖泊水温分层现象(温跃层)。
23、何谓氧债?养殖池存在氧债的危险是什么?
24、简述养殖池发生密度流的条件及对水质的影响。
25、简述养殖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与消耗及其变化规律。
26、改善养殖池溶氧状况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27、养殖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水质调控的措施和办法。
28、集水区、流域面积、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岸线发展系数、温跃层。
29、生物量、现存量、生产量、生产力、初级生产力、鱼产力。30、影响天然水域鱼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1、简述养殖鱼类卵巢类型及其结构。
32、简述养殖鱼类卵子和精子发育成熟;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过程(分期)。
33、了解和掌握GTH、GnRH和GRIH、LHRH和LHRH-A、HCG的性质和功能。
34、简述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机制。
35、影响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36、养殖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7、简述影响精子和卵子寿命的主要因素及受精作用。
38、怎样选择亲鱼和鉴别亲鱼的雌雄?(主要养殖鱼类)。
39、简述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放养、产前和产后培育)。40、简述养殖鱼类自然产卵需要条件(产卵池及其条件)。
41、怎样确定养殖鱼类的催产日期?
42、怎样检查和判断亲鱼性腺发育和成熟情况?
43、怎样确定催产剂及其剂量?注射时间、次数?注射部位和方法。
44、简述养殖鱼类发情产卵行为。怎样掌握效应时间?
45、简述养殖鱼类人工授精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46、怎样检查和鉴别产出卵质量?如何检查和统计受精率?
47、简述养殖鱼类产出卵的性质、采用孵化方式及其设备。
48、简述养殖鱼类胚胎发育和仔鱼前期发育过程。孵化管理工作内容?
49、简述养殖鱼类个体发育阶段划分和鱼苗、鱼种的习惯称谓。50、池塘养鱼中,鱼苗、鱼种为什么要分阶段饲养?
51、常用清塘药物及其原理、清塘方法及使用量
52、清塘后浮游生物演替规律与鱼苗食性转换规律
53、何谓适时下塘?如何做到适时下塘?
54、用土池塘培养轮虫和延长轮虫高峰期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55、鱼苗运输和放养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6、简述鱼苗培育中巡塘、注水和投喂方法和注意事项。
57、简述鱼苗培育中拉网锻炼的目的和作用。
58、怎样观察和鉴别乌仔头和夏花的质量?
59、鱼类工厂化育苗中,水质调控主要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60、我国池塘养殖的特点与核心技术是什么?
61、简述池塘养鱼的放养密度、规格与出塘规格和产量的关系。62、养鱼池混养的基本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63、网箱养鱼高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4、简述工厂化养鱼中常用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65、精养池塘和大中型湖泊水库鲢鳙放养的比例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66、大中型湖库水库放养鲢鳙的优势是什么? 67、稻田养鱼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68、移植驯化的概念,移植驯化的几个阶段。69、移植驯化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 70、鱼类移植和驯化制约的因素有哪些?
71、影响破坏渔业渔业资源的因素和保护渔业资源的途径有哪些? 72、渔业资源保护措施有哪些?简述网箔的组成和结构。
73、水体的富营养化、点源、面源、富集、可降解和非降解污染物。74、简述封闭充氧运输的装运过程。
75、常用于鱼类麻醉的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 76、比较明水期和封冰期池塘理化因子和生物状况。77、分析越冬鱼类死亡的原因。
78、改善越冬池水温和溶氧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