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和贝壳(第4课)

时间:2019-05-15 07:2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蝉和贝壳(第4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蝉和贝壳(第4课)》。

第一篇:蝉和贝壳(第4课)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 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

蜣qiāng(屎壳郎)窠kē(鸟兽做的窝)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曝pù(晒)

词语补释: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qǐ)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par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par 结构示意图:

1、幼虫的洞口 蝉的地穴

2、幼虫的穴道 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3、幼虫出穴后

1、蝉的产卵 四年地底下的生活,一个

2、蝉卵的敌人 月阳光中的歌唱

蝉的卵 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3、蝉卵的孵化

4、幼虫的活动

注: 加线部分为观察细致的部分。

写作特点:

一、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表现手法:

拟人: 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也会憎恨象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种。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绉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不可能看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par

2、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二、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钩住”“挂”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

“把握”: 紧紧抓住。“钩住”: 像钩子一样挂住。“挂”: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

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第二段中说: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语“阳光曝晒” 正写出蝉的特性“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阳光曝晒”不能写为“阳光充足”,“曝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

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说,文章都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

作业: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例如: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

1.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

2.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

(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4)《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三、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四、作业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留给学生。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识记字词: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

明确学习日标。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

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小组讨沦交流明确:

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后明确:

1、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

2、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清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让同学们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解答这类题目必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鲜活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好语文的不竭源泉和重要保证)

教师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作业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第二篇:《蝉》和《贝壳》学案

《蝉》和《贝壳》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小思简介

2、席慕蓉简介

二、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美观。然后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颤动()聒聒()

宽恕()短暂()

......脆弱()

卑微()一丝不苟()

...

2、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3、在书上认真地做好批注。

三、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思考下列问题

(一)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四、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在书上做好批准。

1、收集文章中的信息。

2、找出重点词语,并结合具体语段加以理解。

3、作者前后对蝉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找出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加以说明。

4、文章开头就用”知知不休”“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厌烦态度,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6学习此文,你是怎样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作业:

1、学习此文,你的内心是否受到了震撼?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第二课时的学案,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2、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3、《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文章开头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这枚贝壳的精美?

三、探究质疑:

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

学习两篇文章明白的人生哲理:

四.巩固·延伸

1、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言或故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作业、1、创新随笔

与蝉和贝壳里的生命比起来,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百字左右的随笔。

2、预习第四课,做好批注。

Pow

第三篇:《蝉 贝壳》

《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以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3、体悟文章主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先抑后扬以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难点:

体会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课时:1课时

知识链接:

学生阅读自读课文的方法:

1、通读课文,疏通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精读课文,理解文章重点语句。

4、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感想与收获。

预习提纲: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收敛()聒噪()宽恕()零落()卑微()一丝不苟()断续()多音字:

颤动()

壳 贝壳()

寒颤()

地壳()

旋转()

间 间隔()

旋风()

中间()

2、仔细阅读《蝉》这篇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句话的。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却执着的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中心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3)作者写禅,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这是扬。当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时,作者对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瘦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含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4、阅读《贝壳》,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3)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第四篇:第3课 蝉 和贝壳

第3课 蝉 和贝壳

教师寄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 子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学习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课下注释和预习案认真预习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完成15分钟,独立完成。

一、走近作者

席慕蓉,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二、信息链接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三、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重点词语的解释等),认真巩固落实。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两篇短文,请同学们落实好下列内容。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短暂()

脆弱()

卑微()一丝不苟....()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作者是怎样描写贝壳的?(用原文回答)

2、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用原文回答)

3、作者从贝壳中感悟到了什么哲理?

4、★★★《贝壳》最后一段说:“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知识卡片】

(一)字词卡片:

1.字音:收敛 聒聒 贝壳 2.字形:宽恕 收敛 卑微 3.词义:聒聒 卑微 一丝不苟

(二)写作卡片: 1.学习写法:

(1)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

(2)对比的写法:如蝉在泥中埋17年和活一个夏天的对比;如贝类生命的短暂和贝壳存在时间之长的对比。2.积累素材:(1)名言警句

A.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列宁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2)名人故事:巴尔扎克惜时如金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一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的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他平时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日三餐由仆人从特定的窗口放进去。1850年,51岁的他自我感觉心脏病要大发作了。他问医生还能活多久,半年,还是六星期?医生都用摇头来回答。巴尔扎克着急的说:“至少6天总可以吧?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50 卷校订一下。”

当堂检测

1.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第3课

蝉 和贝壳答案:

预习自测(略)探究思考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该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着的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它的不敬全部消散了。

3、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仔细、执着、一丝不苟的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表面看带有贬意,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执著而单纯的美的愿望和追求。当堂检测

1、A 4

第五篇:第3课 蝉 和贝壳

第3课 蝉 和贝壳

关山初中七年级语文

教师寄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 子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

二、理解探究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三、合作释疑

3、《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6、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课内精读 1.作者从蝉。贝壳这些细小的事物中感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又作了怎样的追问与思索?

2.文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请问“这样”指什么?结合你的体验,你觉得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3.蝉.文中有了一些比如“却、竟、就、只、才”这样的字,请结合全文举例说说这些字在文中的作用。(分析2个即可)

4、结合你童年生活的经历,发挥想象,填写①段的最后一句,与上文衔接自然。

五、拓展延伸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位?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拇指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得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1、文中详写了几个“第一次”,各写了什么事?作者的感受怎样?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谈谈你的理解。

4、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值得珍重?试谈谈你的看法。

5、你的成长中难忘的第一次经历是什么?请简单叙述,并写出自己的感受。(80字以内)

第3课 蝉 和贝壳答案:

一、(略)

二、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

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三、3、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

4、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5、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6、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四、1.蝉:本文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细小、聒噪的蝉因为一个夏天而付出17年代价的了解,进而联想到人类的生活历程,提示人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中学教材全解》P22 2.我不肯定啊 应该是“在地下等了17年却仅仅迎来一季的生命”——《中学教材全解》P22 3.我自己蒙的 错了别怪我~~ “才”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突出蝉等待的时间之久,享受生命之短暂

“就”字(最后一句)突出作者对蝉的态度的转变,和对蝉的肃然起敬。4一般这种题 我都是用什么“突出”“显示出”之类的开头~

五、1、两个。

第一件:初次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作者的感受是喜悦和新奇。

第二件:初次见刚孵出的雏鸟,作者的感受是喜爱。

2、因为无论是哪种感受,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刺激,给人的感觉是不可磨灭的,所以是回味无穷的。

3、因为每一个第一次,都为你开启了生命中的一个新的领域,经历也就多了,感受也就多了,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当然不是。有的坏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去尝试。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蝉 小 思

情感:烦→惊→叹→恕 写法:先抑后扬

贝 壳 席慕蓉

下载蝉和贝壳(第4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蝉和贝壳(第4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蝉和贝壳

    《蝉》《贝壳》学案(人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

    蝉 贝壳教案

    蝉和贝壳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

    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

    18《蝉》《贝壳》

    七年级上语文《自读课文》课学习活动设计 《蝉》《贝壳》 总第 课时 设计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两课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学习具体事物......

    《蝉_》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 主备教师:黄新英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3课 蝉 和贝壳教案学案

    第3课 蝉 和贝壳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