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7:1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井-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井-教学教案》。

第一篇:井-教学教案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一、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第三段(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

二、井的历史古老。)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3、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

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5、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 甜。)6、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7、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8、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1、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2、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 主要内容。(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

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15 井

甜:吃、浇菜、洗萝卜

井水特点

凉:浸新鲜的红心李子

联想:

劳动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课后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傍()吩()

咐()

胖()膀()粉()

符()

拌()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间,城下面画ν。乘凉(chéng chèng)

记载(z?i zài)痴痴(zhī chī chī)

嬉笑(xī

x?)3、多音字组词。

xì()

pū()

shuǔ()系

jì()

pù)

shù()4、仿照例子,再写出几个词语。干干净净

白白胖胖

–––––––––––

––––––––––––

––––––––––––

––––––––––– 碧绿碧绿

一颗一颗

––––––––––

––––––––––

–––––––––––––

––––––––––––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第二篇:井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简况。

2、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3、诗歌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

2、讨论交流

3、师生共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井”的象征意义——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2.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2、理解“井”的象征意义。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1、作者简介

杜运燮(1915-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5年后历任重庆《大公报》编辑,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教师,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新晚报》电讯翻译,新华社国际部编辑、翻译,山西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华通讯社国际部编辑、翻译,译审。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一首诗《秋》发表之后,因有评论家说该诗朦胧得让人气闷,从此 “朦胧”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后演变成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2、杜运燮作品

诗集《诗四十首》(1946)、《晚稻集》(1988)《南音集》、《你是我爱的第一个》(1993)

《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海城路上的求索——杜运燮译文选》、《九叶集》、《八叶集》(合集),散文集《热带风光》等。《香港回归颂——一个七九老人庆九七》获香港《大公报》与北京《光明日报》联合主办的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诗词大赛一等奖。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诗歌

1、个人自由朗读

2、教师朗读

3、学生朗读

(二)、结合“导读”提示,学生交流讨论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提出疑难问题

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全诗有七节,每节三行,诗的外形和句式显得比较齐整,如同“静默”的“井”。

四、诗歌分析

(一)、阅读诗歌第一节回答:

1、首句“我是静默”有什么作用?

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

2、“井”对自己的世界是怎样描绘的,写出了“井”的怎样的心理状态? “井”的世界“完整和谐”的,有“几片草叶”,有“小小的天空”,有“几朵浮云”,三个意象构成了“井” 的安适清静的环境,写出了“井”平淡而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

(二)、赏析第二节

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话。

这里的“你们”,是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这里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水的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这样,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

对照

“我”的“静默” ——“你们”的“烦忧”

(三)、赏析第三节

1、诗句“但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中“只好”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此处的“只好”颇为得体,既与“井”的坚韧品质一致,又写出“井”离开“温暖”的被迫与无奈。

2、你怎样理解诗句“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温暖”与这节的“荒凉的寂寞”“孤独”构成对比,“满足于荒凉的寂寞”,不怕“孤独”,这是“井”的精神境界,是“井”的独特个性,正是“井”的特性,才使得“井”能够“永远澄澈的丰满”。诗句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给我们已启示。

(对比)

温暖————“荒凉的寂寞”“孤独”(这是境界、个性)

(四)、赏析第四节 怎样理解诗句“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冷寂的心灵”是指“井”的沉静沉默的心灵,而这心灵可以“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进一步显示出“井”的大度与包容精神境界。

从整体看,第四节更进一步,作者用“表面”和“深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井”的“冷寂”与沉静,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因为取水人只汲取了井的“表面”,无法深入它的内心。

(五)、赏析第五节

诗句“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也只能”一语充分显示了井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于是,“井”的“静默”品质获得了深厚的支撑——“黑暗的地层”与“无边的宇宙”。

怎样理解“黑暗的地层”呢?

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理解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

(六)、赏析第六节

第六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垃圾”与“洗涤”),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同时,“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七)、赏析第七节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结和提升,再次强调了“井”的“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尤其是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苦笑几声”,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此诗中关于“井”的描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总体性的勾画,中间的五节构成了一个整体,是具体的呈现。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诗里的“井”有哪些形象特点和性格? 诗中关于“井”的描绘是层层深入的:

第一节是粗略的描述,以“草叶”“天空”“浮云”构筑衬托“井”的环境,特点是“完整和谐”;接下来,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接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保持自我;最后,“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完成了“井”的素描和透视。

2、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

诗中设置了一个“我”与“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的遭际:“被屏弃于温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被“淘汲”和“扰乱”,任“花叶腐烂”在“心灵深处”,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总的来说,相对于外部的污浊环境,“井”是一个无私的给予者,而且是坚韧的、“默默地承受”的。

3、试剖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这两句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示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处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4、“井”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在此诗中,“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提示学生留意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上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五、语言品味

说说你喜欢哪句话或哪段,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难点是诗句含义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在对诗句“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的理解上。

从学习过程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含义丰富诗句的理解。我分析,学生对生活生命的具体体验缺乏敏感性,更缺乏必要的思考。

第三篇:《井》教案(定稿)

《井》教案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人带来甜美和欢乐,教育他们热爱为造福后人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2学习概括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能理清文的结构。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和叠词。

4有感情地朗读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时

教学要点:解题,学习字词,给文分段按段意总结主要内容,学习文第一、二、三节。

(一)解题:板书题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

(二)检查前预习情况。

首先朗读文,其次查字典后联系上下文,预习生字新词。

在学生回答文共写了多少节这一问题后,找八名学生分节朗读文。

2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生词:(其他同学在纸上默写)“年龄”、“痴痴”、“一辈子”“开掘”。

3重点教以下两个字。

容易写错的字:年龄的“龄”不是“令”

容易读错的字:痴痴的“痴”读hī不读hí

多音字:

(三)自由读文,理清文脉络。

参照后练习中1、2题的提示给文分段。并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归纳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文第一大段(1、2节)。

请一名学生读文,读前教师提问:这是一口什么样的井,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出来。

①教师板书、“古老”、“小小”后让学生带着…这小小的井什么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古老这两个问题,出声读文。

②让学生从

(五)指导学生朗读。

读出井的外形和古老,读出赞美的语气,让人体会到它虽然小而平凡,但它在作者心中,在所有的人心中却无比高大,因为它为后人做出了奉献。

第二时

教学要点:讲读文第二大段的“井水很甜很甜”、“井水很凉很凉”和第三大段。

(一)总结“井水很清很清”这一节的学法。

以事衬托井水。

2在叙事中,抓住词语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二)在老师的“扶(诱导)、放(学生自学)”中,让学生学习,井水“甜”、“凉”这两部分文。

学生默读“井水很甜很甜”这部分文。

2老师“扶”学生找准写了什么事?板书:吃、浇、洗。

3老师“扶”学生找出“浇菜”、“冲洗”时表达作者感情的词。板书:嬉笑、可爱。

4老师指点让学生体会:

①“浇”——“嬉笑”,表达了用甜水浇菜给作者带来了劳动的欢乐。

②“洗”——“可爱”,表达了用甜水洗菜给作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③“吃”——“甜水”,表达了甜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帮学生小结:甜甜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令人喜爱,令人赞赏,这井水是令人欢心的水。

6指导学生读出对井水的喜爱之情。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井水很凉很凉”这一部分内容。

让学生出声读——找写什么事。

2让学生默读——找出写事中的关键词。

3让学生讨论——写事中的关键词与表达作者感情的词之间的联系。

4让学生到黑板前,板书“浸”“咬”并讲解与“一辈子”这个词的联系。

在学生补充发言中,让其体会到:被井水浸过的李子,不仅有李子原有的可口味道,令人难忘的是在炎热的夏天被井水浸得冰凉的李子,令作者更感愉快和舒畅。

6指导学生读“吃过晚饭……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一小节,读中让学生将“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句话,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达。让学生在原句与更换后的表达中,朗读出作者对很凉很凉的井水赞美之情。

(四)在师生共同总结中学习第三大段。

学生朗读第一大段并总结出:前人劳动。

2学生朗读第二大段并总结出:造福后人。

3学生朗读第三大段并总结出:后人对前人的怀念,敬重与赞美。

(五)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后,完成后作业第四题;比较井、井边趣事、古井三个题目的不同。

(六)布置作业;后作业三题之二、五两题。

“井”的作者借井这个事物,抒发了对造福后人的开掘者的敬重,赞美之情。

在这篇文后,编者共安排了六项作业。它的意图是,让学生理清文结构,掌握主要内容,通过前后句的变换和叠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这两节中,应力求把作者的心声,编者的心意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在一起,通过教、扶、放的方法使作者、编者、教者与学生达到共鸣,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陶冶情感。

第四篇:井金环教案

教学活动内容“彩色飞标”

活动目标

1.能把皱纹纸撕成长条,在教师的帮助下做成飞标。2练习把飞标投向空中。3体验做飞标、玩飞标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色皱纹纸、塑料夹子若干。

2、做成的彩色飞标一只。

活动重点

练习把飞标投向空中,体验做飞标、玩飞标的快乐。活动难点

能把皱纹纸撕成长条,把几条纸的一端整齐地叠在一起。

活动过程

1、出示飞标,引发兴趣。

教师将飞标抛向空中,请幼儿观察飞标上抛和下落的过程。

2、引导幼儿学做飞标。

(1)、教师示范做飞标先把皱纹纸撕成若干条,再把纸的一端整齐地叠在一起,最后用塑料夹子夹住,一只彩色飞标就做成了。(2)、幼儿制作飞标。建议幼儿选用喜欢的颜色,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夹上夹子。

3、带领幼儿玩飞标。活动延伸

创设情境让幼儿往圈里投飞标,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第五篇:《井》教学设计

《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简况;

2、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

2、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其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井”的内在精神品质。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有一句话说得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方面是说柳永的词作流传之广,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井”对当时人们的重要性。古代没有自来水,大部分的生活用水都是井水,因此有井台处便是人们的聚居之处,古代的井邑就是我们今天的村落。“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井总是默默地承受人们的汲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井的诉说。(二)、简介作家作品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20世纪30年代回国。“九叶诗派”成员之一(还有穆旦、陈敬容、郑敏、辛迪等)。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之一,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诵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注意瞥(piē)见

屏(bǐng)弃

洗涤(dí)

虔(qián)诚等词读音,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老师予以指导。(明确)语调应适当平静,节奏应适当舒缓。

3.学生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1.(提问)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除去抒情主人公还塑造了哪些形象?(明确)抒情主人公——井——“我”,除去“我”还塑造了“你们”(汲水者)这一形象。

2.给诗歌划分层次(1)“井”周边的环境。(一个“静默”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井”的世界原本是完整、和谐的,而这一切终究由“你们”的出现而打破)

(2~6)井和汲水者的对话。

(7)深入刻画“井”的精神品质。3.体会“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中“只”“只能”的妙处?

(明确)写出来“井”的高度自信。4.“井”的自信来源自哪?(明确)来自黑暗的地层。

(五)、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讨论“井”“你们”“黑暗的地层”“垃圾”的象征意义?

2.联系背景(课文并没有直接给出本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注意第3页右下角的诗歌创作时间1944年),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尾声阶段,此时日本帝国主义秋后之蝗,失败已成必然。

3.学生再次讨论上述“意象”的象征意义。

(明确)井——象征的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

你们——象征的是日本侵略者(由1944年这个背景,以及第二节中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温暖,前来淘汲,满面的烦忧可以推出)

黑暗的地层——社会最底层的民众

垃圾——侵略者给我们神州大地留下的创伤。

4.讨论,这首诗在当时所能起的作用。

(明确)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去应对民族的苦难。(六)、教后反思

这首诗歌难点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在对诗句“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的理解上。

从学习过程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含义丰富诗句的理解。我分析,学生对生活生命的具体体验缺乏敏感性,更缺乏必要的思考。所以一定要适时的加入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下载井-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井-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5-教学教案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教学......

    29、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26、满井游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 一、导入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湖心亭看雪》,大家还有印象吗?谁写的?明末清初人,张岱。张岱曾说:古人写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也就是说:古人......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虚词“而”“之”的用法。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能力训练点情景想像、朗读。 (三)德育训练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美......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的学习旨在通过语文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与积累文言文词汇。 2、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加深对文言文虚词“而、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

    井 教案 别删

    小学语文第九册(北京版) 18《井》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从而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劳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