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教案10

时间:2019-05-15 07: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访教案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访教案10》。

第一篇:家访教案10

家访教案 赵琛

家访目的:增强学生

别志强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及时。并且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是自卑心理作怪?是盲目自负心理的原因?还是由于焦虑、抑郁、嫉妒或是逆反心理的缘故呢?不能任由这种学习状态继续下去,因此我决定进行家访。

家访内容:深入与该生妈妈交谈,基本摸清他的问题所在。父母都种地多,天天上地,没有时间管孩子。父母把她放给年迈的奶奶照顾,老人家过于疼爱孩子,基本不过问其学习方面的事,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作业完成不及时。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帮助该生:|多与该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她的想法,鼓励其扬长避短。

2、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对其在学习方面进行关心,结合家校两方面的力量帮助转化。

家访效果: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决定下学期更加努力的学习。

第二篇:初二(10)班家长家访心得体会

家访心得体会

————孙悦波 孙悦澜的家长

王国华

作为一名家长,深感自己有许多的不足,作为妈妈我也深感愧疚。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够不够、生没生病等生活细节问题,其实在育儿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与1月17日,班主任谢老师和语文潘老师专程到我家进行了家访,我们谈了很久,我收获很多谢老师一方面介绍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又有了更多的体会。作为家长,我对学校的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直以来,学校老师给了我的两个孩子亲切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这次谢老师潘老师称赞了孙悦波学习的进步,孙悦澜工作的认真,让我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而倍感欣慰。当然,谢老师也说了她们的一些不足:比如孙悦波考试时容易粗心,孙悦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等。这些让我意识到平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了要求。

与老师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潘老师还详细地询问了在家的作息时间,看她们是否在家及时做家庭作业、自学、阅读课外有益书籍,是否帮助做家务等等,我都如实相告。我一定配合老师,做好家长应该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家校联系,全面提高她的成绩和能力。

经过这次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谢老师、潘老师关心学生不辞辛劳、乐于奉献不受回报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孩子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老师们每一次爱的付出,都象春雨一样滋养着他们的心田。通过这次家访,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平时不敢,不想跟我讲的,在这次家访让他们帮忙带路的过程中都讲了出来,使我知道孩子们的一些想法,也使我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所以家访给我的最切实体会是拉近了与老师们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同时我也觉得要真正地是为了孩子,要和老师共同把孩子教育好,与老师共同想办法,一起教育好孩子。

第三篇:10 对症下药 教案

《对症下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的道理。2.学会生字、新词,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词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那两个人病状差不多,华佗却给他们开了两张不同的药方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医学家吗?(李时珍、张仲景、华佗„„)2.介绍华佗。

师: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诊断特别准确,被人们称为“神医”。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3.理解题意。(1)“症”是什么意思?“下药”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症:病症;下药:用药。针对病症用药。)(2)课文讲的是谁对谁“对症下药”呢?(华佗对倪寻和李延“对症下药”。)1.课题“对症下药”中“症”的意思是,“对症下药”的意思是。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2.介绍学习方法。(1)“症、病”的部首都是“疒”;“泻、汉、汗”的部首都是“氵”。(2)“佗、诊、引、所、驱、除”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药、思”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因”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延、病、症、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内”是独体字。2.选字填空。内肉 吃()()火 汉汗

东()流()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2.男女比赛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评价指导。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讲的是医学家华佗对症下药,治好了倪寻和李延两人的疾病的故事。)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忆:华佗对谁“对症下药”?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ú除b病 zh症ǐn引

二、细读课文,分析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自读第1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华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医术非常高明,诊断特别准确。

老师投影:

(1)他的医术高明,诊断准确。

(2)他的医术非常高明,诊断特别准确。

比较体会:第(2)句中的“非常、特别”着重强调了华佗的医术高明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更加具体地说明了华佗高超的医术。请同学们用“非常”或“特别”写一句话。2.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汇报。

学生甲:我知道了倪寻和李延两个人请华佗看病的事情。

学生乙:我发现华佗给他们两个人开了两张不同的药方。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华佗是的医学家,医术非常,诊断特别。6.照样子,写句子。他的医术非常高明,诊断特别准确。

(2)倪寻和李延生病了,他们的症状一样吗?华佗给他们开了什么药方? ①学生:他们的症状差不多,都说自己头痛发烧,十分难受。②学生:华佗让倪寻服泻药,让李延服发汗药。

(3)老师投影:两个人心里想:我俩的病状差不多,为什么要服不同的药呢? 指读这句话,想想:为什么要服不同的药呢?(虽然病情看起来很相似,但是病的起因不同,所以药方也不同。倪寻的病是由伤食引起的,所以要服泻药,去去内火;李延的病是由受凉引起的,所以要服发汗药,驱除身上的寒气。)

(4)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的病好了吗? 学生甲:他俩的病都好了。

(5)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7.连一连。倪寻受凉服泻药李延伤食发汗药

三、总结全文,交流感受

1.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的道理。)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8.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1.本文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对症下药,治好了倪寻和李延两人的疾病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平时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华佗针对两人相似的病情却开出不同的药方的原因,这是理解本篇课文的关键。2.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常用形式,以读代讲,可以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学中,我使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再深入体会文中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可以在一种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11找骆驼

第四篇:10、《北京》教案

北 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课前准备

1、本课词语卡片

2、有关北京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认识北京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心脏)指指心脏在什么位置?是啊,若是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可见心脏对每个人有多么重要。现在老师说一句话,请大家用心听,看看你能从老师的话里体会到什么。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如:知道了北京对祖国很重要。我们要爱祖国,也要爱北京。

2、了解北京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你对北京知道多少呢?

(交流对北京的了解,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

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

板书课题: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

2、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先听老师读读课文,同学们一边看书一边欣赏老师的朗读。

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激发读书兴趣。

3、老师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多种途径,认读生字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是你平时见过的,是怎样认识的?(提示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a、谁能勇敢地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让我们共同来帮助你解决困难。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生字注音)。

b、我们都来练习读读这几句话,看谁最先读好它。(自由练读、汇报朗读)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

出示词语卡片,去掉拼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认读单个生字:

同桌之间打乱顺序互相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四、逐步深入,把握重点

1、认识了生字,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请大家再小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北京非常美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美丽的北京有()。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五、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学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2、3、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朗读和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师生互相交流对“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了解。)

3、我们来借助图片认识它们。

看图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图上体会“庄严”、“宽阔”、“矗立” 等词语的意思。

4、动手画一画。

自由读课文,体会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正确认识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评价。

5、想不想亲自去天安门看一看?

指导朗读,读出向往之情。

6、能不能看着自己画的示意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利用课件或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相机体会 “绿毯似的”、“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学到这里,北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你想怎样读好这段话?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北京的美丽、繁荣。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示“许多”、“到处”,说说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3、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新建了哪些高楼大厦?(生运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练习说话,师相机点拨、补充)

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北京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5、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热爱、赞美之情。

六、升华情感,设计作业

(一)总结全课

1、学到这里,现在北京在你心中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能不能用一句话夸夸北京?把你赞美北京的话工工整整地写在书上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3、有感情地把你写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之情。

(板书:热爱)

(二)自主设计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下课后你准备做点什么?

2、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建议: a、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可以和同学一起唱唱赞美北京的歌曲,背背描写北京的儿歌; c、可以给家里人介绍北京的美丽风光; d、了解北京近些年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板书设计:

美丽

热爱

第五篇:10二泉映月教案

10二泉映月

授课时间:2016年4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锡、涓、淙、沧、搀、坎坷、倔、抒、强。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灯具段所传递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资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欣赏完谈听后的感受后,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感受,使学生在交流、倾听中丰富自己的认识。第二次学生带着读书的感受聆听乐曲,会对乐曲的内涵有初步的感受。

三、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部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倔强:性格刚强。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从字、词、句、段各个方面进行检查,让学生对文章多些了解,初步熟悉故事大意。

四、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重温“二泉映月”美景

1、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抔净土之中。然而,他钟爱一生的美景依旧。让我们再次来到无锡,来到无锡的惠山,伴着美好的月色共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出示课件:

茫茫月色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抽生朗读,其他同学欣赏。教师激励评价。

“一组灵动的文字,就是一幅曼妙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这组词语,用我们甜美的声音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学生齐声朗读。

(过渡)天上的明月啊,圆了又缺;惠山的清泉呀,依然清洌。看着这月,赏着这泉,似乎依稀听得见阿炳踽踽而行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设计意图】由“二泉映月”这道给予阿炳丰富音乐情感的风景引入,既回忆了已有的认知状况,完成以旧拓新的任务;又利用声音、图片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教学轨道上来。

二、倾听悲惨苦难人生

1、教师布置浏览思考作业: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写到阿炳几次到二泉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阿炳两次来到二泉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过渡:在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备课时,我数了数这段话,一共41个字。——6000多个日子,41个文字!短短的41个文字背后,掩盖着多少辛酸苦辣啊!师生交流命运给予阿炳的重重打击。

(3)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备课时我几度落泪,为阿炳写了一首四字词语歌。课件出示一组成语,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衣衫褴褛

颠沛流离

小小人生

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3)幻灯出示:“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独坐二泉池畔,想起十多年前与师父同游惠山,共赏二泉,而如今月仍旧,泉依流,亲人面,无处寻,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感慨万千:(生读片段)

——独坐二泉池畔,想到自己双目失明,孑然一身,受人白眼,遭人欺凌,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泪雨滂沱:(生读片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投入的引读避免了繁琐的剖析,深入浅出将阿炳复杂多舛的坎坷人生用形象的语言、动情的诵读具体地描绘出来,此时阿炳的形象穿越了时间、空间慢慢走近了学生,不再遥远!

三、感受刚直顽强精神

1、过渡:走进阿炳的世界,我们看到了阿炳的生活。那里只有肆虐的苦难,悲剧的命运,但无锡的人们却说,阿炳并非乞丐。相信看了下面的资料,你会对阿炳有更全面的了解。

2、课件出示:阿炳资料的补充介绍。生读一读,谈一谈。人称阿炳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刚直顽强)。

有一次,军阀汤恩伯要阿炳为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当场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设计意图】利用资源有选择补充阿炳的资料,弥补了教材的缺憾,使阿炳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阿炳命运虽“悲”,但做人却不“哀”!无形间敬佩之意在学生的心间升腾。

3、再次回到二泉池畔的阿炳身边,他仅仅是为自己鸣不平吗?学生说一说。感受着生命的卑微,饱尝着人情的冷暖,依然“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好一个刚直的阿炳!

4、引读:独坐二泉池畔,想到穷困大众被军阀恶霸欺凌鞭打,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百姓背井离乡,聆听着淙淙的流水呀,阿炳肝肠寸断——

独坐二泉池畔,想到美丽家园被日寇铁蹄无情践踏,美好的月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满目疮痍,聆听着淙淙的流水呀,阿炳恨从心生,泪湿眼眶——

【设计意图】以“情”贯穿,以“读”为主,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走进一段尘封的过往,把阿炳节操自守,刚直顽强的精神高调扬起,此时阿炳不仅走近了学生,更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触手可及这个平凡伟大的民间音乐家。

5、(过渡)是啊,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多少爱,多少恨,多少悲在那个寂寥的中秋之夜铺天盖地席卷着阿炳,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四、品味不朽名曲意境

1、课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

2、师:课本中,有一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二泉映月》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找出课本中生动再现《二泉映月》乐曲夜阑人静,泉清月冷意境的句子。抽生读一读。

3、课件出示:

我来说琴曲:

在这段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中,我读到了蜚声世界乐坛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好美呀,这首乐曲的起始旋律

;渐渐的,渐渐的,随着旋律的,乐曲进入了 ;千回百转之后,乐曲缓缓滑向尾声,变得。

从琴曲读心曲:

琴声绵绵,声声穿透茫茫月色;思绪翩翩,往事历历涌上心间。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阿炳可能在想:。

乐曲升腾跌宕,步入高潮,阿炳渴望用铮铮乐音表达:。

琴声又见恬静舒缓,叫人意犹未尽。阿炳渴望用琴声告诉人们:。

4、抽生读——引读——示范读——配乐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鉴赏到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最后峰回路转,余音绕梁的艺术魅力,真正读懂了乐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5、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个凄惨的人世并没有善待阿炳,夺他双亲,毁他双目,在身体上彻彻底底成为弱者(板书:弱者),但是,倔强的阿炳硬是在这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奏响了强者的宣言生命的歌(板书:强者),给后世留下了无价的艺术瑰宝,与“二泉映月”共活到了人们的心中。

【设计意图】总结命运对阿炳的无情与阿炳对人世的回馈,二者形成的鲜明强烈反差,震撼着学生内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五、汲取积极健康魂灵

1、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2、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李老师想告诉大家: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设计意图】本节课借助拓展的诗歌、教师的赠言不仅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阿炳,触摸生命,为将来的人生做了有意义的准备。] 板书设计:

热爱

二泉映月 坎坷 向往

抗争

课后反思: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学生已经远离阿柄生活的时代,在品读体验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在教学“他整天戴着墨镜……生活呀!”这一段话,阿炳整天在无锡街头会遇到哪些情况,学生说过后,让学生代词入句子品读体会阿炳的坎坷。这样我想能够达到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的效果。

课文中只是以“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等句子表达出来。如何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呢?我没有对这些语句进行“具体化”。如果在品读“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这句时,先让学生联系课文中描写阿柄小时候跟师父一起在惠山二泉赏月听泉的情景,想象师父是怎样呵护阿柄的,由此让学生感悟师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师父了,再也得不到师父的关心与疼爱了,想到这里,阿炳心里又充满了怎样的情感。这样我想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家访教案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访教案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老王》教案

    第10课 《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把握人物形象......

    10北京教案

    10北京 第一课时 主备人:王雪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

    《师说》教案10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 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

    《窦娥冤》教案10

    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

    10 蝉 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说明 动物写真 【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动物写真” 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体分别为说明文,其中法布尔的《蝉》为我们展现了......

    10风筝教案

    风筝 教学目标1.会认“丧、坊”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依然、飞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

    三年级10教案

    Unit 10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熟练认读本单元所学新单词。 2. 能在商场的情景中正常使用交际用语I want a book/pen/cap. Do you have one? Yes, I do. I have a b......

    10 北京教案

    10 北京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