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彝族歌舞进校园
彝族歌舞进校园
王马寨小学:郭磊落
一、彝族的舞蹈历史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源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彝族有着最古老的舞蹈历史,他的人民淳朴热情、能歌善舞,不管什么节日都要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也可以说收以歌会友,跟着彝族特有的弦子就能舞起来。男的弹着弦子,女的跳舞,生活甚是和谐。每一个彝族舞蹈都包含了一种文化特点,一种风格习俗,一种意义。学习彝族规范舞是一种风俗习惯的传承,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彝族舞蹈的特点
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内容及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柔韧灵活的“烟盒舞”、情绪欢畅的“罗作舞”、浑厚古朴的“彝族打歌”、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以及韵律独特的“铜鼓舞”、“金竹舞”、“仪式舞”、“冬格夺洛荷舞”等式样民间歌舞、乐舞独具特色。以彝族烟盒舞为例: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正弦为“母弦”,杂弦为“子弦”,按惯例,必须先跳正弦,然后才能跳杂弦。正弦又叫“三步弦”、“簸箕弦”,这类舞蹈只有乐器伴奏,不唱。参加人数不限,最少二人,最多可达十几人。每套的命名均根据动作而来。如“三步弦”就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这三种动作组合而得名。正弦中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斗蹄壳”等十多套合。“歪歪弦”中有双脚交叉,左歪右歪的动作。“斗蹄壳”(即斗脚舞)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须成双数,两排对舞。
杂弦大多数是载歌载舞的,内容丰富,套数很多,已搜集到的就有八十多套。
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彝族舞蹈形式多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
三、当地特色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在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精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王马寨小学位于建水县曲江镇南面的王马寨村委会。那里山清水秀,世代居住在那里的彝族同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着那片神奇多情的红土的。他们能歌善舞,有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是彝族山歌——沙莜腔的传承地。我们学校位于这片神奇的土的上,深受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传承彝族歌舞。学校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1、引进彝族烟盒舞作为我校的课间操。
2、制作彝族文化生活图片和山歌图片来丰富校园的墙报文化。
3、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来校传授烟盒舞、沙莜腔。成立烟盒舞兴趣小组和沙莜腔传习班。
4、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彝族歌舞表演活动。
四、彝族舞蹈进校园
我们是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的学校本身位于彝族地区,作为彝族地区的学生,应该要继承我们彝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特色。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学习彝族舞蹈,在别的地方不说,但在我们学校是非常有必要,有好处的。作为我们学校,本身就处于彝族地区,就更有必要学习彝族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关于彝族,学习我们当地的彝族文化,彝族风韵。在学校里推广彝族舞蹈,学习彝族舞蹈,是一种对彝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发扬,说大一点,也是一种热爱民族的表现。为此,我们学校也要求在学校里推广学习彝族规范舞,组织了一次有关彝族风韵的比赛,让新一代的我们记住这个当地最古老的艺术文化,这是对当地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五、彝族舞蹈进校园的意义
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应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生活劳动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用舞蹈来表达这个民族的灵魂,来表达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再加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代表一个民族的魂,民族的精神。因此,做为彝族地区的我们,有责任吧属于我们的文化自资产财富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彝族舞蹈进校园,可以让每一个人丛舞蹈之中了解我们彝族的彝族文化和彝族特色,并可以在学习的过过程中体会并了解到我们彝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和能歌善舞的特点。开展彝族规范舞学习推广活动,是广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品,推进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与当地艺术文化特色相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表现,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第二篇:彝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桂花中心完小彝族文化进校园
实施方案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桂花中心完小位于楚雄州第一高峰百草岭山脚下,是较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彝族学生占90%。桂花中心完小所在的桂花乡是核桃文化之乡、是彝族文化之乡、是文明和谐之乡。这里丰厚而独特的彝族族文化环境,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桂花乡中心学校工作部署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二、领导组成员和职责
组长:杨从云
全面负责学校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副组长:邓从虎
负责学校彝族文化进校园的具体落实及检查督导及考核。
李世军
负责彝族文化进课堂的具体工作 成员:全校教师
桂花中心完小彝族文化进校园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邓从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彝族文化进校园资料的收集、下发,督导检查和考核等工作。
三、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目标
1、传承、弘扬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创建一所带有浓厚彝族文化特色的农村现代化小学。
2、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一定的彝族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民族技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3、充分挖掘彝族本土艺术资源,促进我校彝族特色教育长足发展。
四、实施内容
经讨论研究,我校决定选择以下几方面作为我校的实施内容:
1、彝族歌舞;
2、彝族体育运动;
3、彝族知识、历史、习俗、节日、故事等。
四、分阶段推进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把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推进。
(一)第一阶段:彝族文化进校园 时间:2012年2月份
实施主体:以各班级的教室、宿舍为装饰主体
内容及要求:涉及到彝族文化的图片、文字、手工作品等,根据各班文化建设的主体,把他们美观地展示在班级文化专栏内,已破损的要在2月份之内修补完成;学生宿舍的彝族文化氛围装饰,由各宿管教师在2月份自行完成。学校于3月初统一检查。各班文化主题如下: 六(1)班:火把节
六(2)班:虎文化节 六(3)班:孔子文化节
五(1)班:赛装节 五(2)班:
红军节
四(1)班: 三月会 四(2)班:牡丹花节
三(1)班:禄丰恐龙节 三(2)班:彝族歌曲
二(1)班: 百草岭登山节
二(2)班:插花节
一(1)班:核桃文化节
一(2)班:彝族十月年
(二)第二阶段:彝族歌舞进校园 时间:2012年3月份 实施主体:全校教师和学生
内容及要求:在3月份之内,全体教师和学生必须学会彝族圆形舞;教师会唱20首酒歌,学生会唱规定的10首酒歌。教师的圆形舞和酒歌按工会小组活动的时间来开展;学生的圆形舞由体育课教师在体育课上教授,学生的酒歌由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授。
(三)第三阶段:彝族文体运动进课堂 时间:2012年3月份至4月份 实施主体:全校学生
内容及要求:按照学校彝族特色体育活动计划的要求,我校根据年级不同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开辟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的彝族特色体育运动:一年级踢毽子;二年级打陀螺;三年级玩溜溜球;四年级玩跳棋;五年级玩象棋;六年级玩足球。由各班在体育课上教学,在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展示。为弥补课堂上学生发展的不足,我校在课外活动上也加强彝族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有民族刺绣小组、彝歌小组、舞蹈小组等。
(四)第四阶段:彝族文化展示
展示时间:2012年6月1日(桂花中心完小“第二届校园彝族文化艺术节”上)
展示对象:各课外活动小组,各班级
展示要求:各班至少出一个与班级文化主题相关的文艺节目;各女教师辅导的课外活动小组至少出一个文艺节目参加展示评比。
(五)第五阶段:总结经验,整改提高 时间:2012年6月
内容:以会议形式,集中反馈我校在实施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丰富彝族特色教育内涵,进一步提升彝族特色教育质量,创彝族特色教育示范学校。
五、工作要求
我全面贯彻落实桂花中心学校关于彝族文化进校园的相关要求,为使我校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对此项工作要求如下:
1、各位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拟定的排练时间,严格按排练时间打好教师的考勤。
2、各位教师,各位班主任必须严格完成学校规定的彝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要求,在推进此项工作不完成工作任务,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将按失职论处。
3、在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表现积极,工作实绩突出的,在绩效考核中将给予适当奖励。
桂花中心完小2012年2月21日
第三篇:山中学2014年彝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山中学2014年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和民族体育,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我校毗邻大山乡野场村,学校彝族学生近300人,其中部分同学(30人)曾到北京参加“歌舞乐”盛典,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二、领导组成员和职责
组 长:赵城 全面负责学校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副组长:陈玉辉 负责学校彝族文化进校园的具体落实及检查督导。
赵 标 负责彝族文化进课堂的具体工作 尹金莲 负责彝族舞蹈的组织的训练 成 员:全校教师
大山中学彝族文化进校园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赵标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彝族文化进校园资料的收集、下发,督导检查和考核等工作。
三、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目标
1、传承、弘扬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创建一所带有浓厚彝族文化特色的农村乡镇中学。
2、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一定的彝族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民族技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3、充分挖掘彝族本土艺术资源,促进我校彝族特色教育长足发展。
四、实施内容
经讨论研究,我校决定选择以下几方面作为我校的实施内容:
1、彝族歌舞(重点);
2、彝族体育运动;
3、彝族知识、历史、习俗、节日、故事等。
五、分阶段推进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把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推进。
(一)第一阶段:彝族文化进校园 时间:2014年9月份
实施主体:组织彝族舞蹈学生团队
(二)第二阶段:彝族歌舞进校园 时间:2014年10月-----2015年3月 实施主体:全校教师和学生 内容及要求: 1、10—11月:训练彝族舞蹈《七月火把节》 2、2014.12月—2015.01:培训《阿西里西》 3、2015.03—04月:舞蹈训练《东方踢踏舞》
(三)第三阶段:彝族文化展示 展示时间:2015年5月8日 展示对象:彝族舞蹈团队
(四)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整改提高,全面铺开 时间:2014年6月
内容:以会议形式,集中反馈我校在实施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丰富彝族特色教育内涵,进一步提升彝族特色教育质量,创彝族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将彝族舞蹈推向每一个班级,让彝族舞蹈成为课间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工作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大山中学彝族文化进校园的相关要求,使学校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对此项工作要求如下:
1、各位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拟定的排练时间,严格按排练时间打好教师和学生的考勤。
2、各位教师,各位班主任必须严格完成学校规定的彝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要求,在推进此项工作不完成工作任务,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将按失职论处。
3、在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表现积极,工作实绩突出的,在绩效考核中将给予适当奖励。
大山中学2014年9月3日
附:彝族舞蹈学生名单
第一组:王德艳(组长)
李传燕92 张忠梅76 周琼82 唐明先72 文双朋92 周友艳
罗应启
文大佳
杜文琴
杜佳欣
张顺英
陈丹
张茂
田茂鲜
杜永英
陈璐璐
彭云燕
龚应琴
罗丽娟 第二组:文天欢(组长)
任光敏84 任媛87 孙大会85 刘艳85 龚念87 李斌清85 李科敏85 周元艳84 冉若兰85 张贵兰
杜梅
张兰
杨玉春
第三组:彭弘丹(组长)
杜佳美
杜守兴
张梅
张芯
韦成春
钱兴兰
皮祖莲
孙大婷
龚放
刘朝敏 第四组:张顺芳(组长)
杜辉93 张合会95 张娇娇76 刘桂花75 张桂丹72 陈新飞72 王永琼77 石正琼73 蔡义飞73 邓万会73 张婷72 罗远林76 陈梅92 钱兴凤92 辜艳92 张英74
第五组:
闫诗秀77 谢福春73 娄小微76 国明玉75 代成美76 甘孝春76 唐明青74 罗利
张忠琼
秦祖祝
王士兰
李云艳
周学艳
宋学芬
邱永文
第六组:张合花(组长)
张顺先93 杜守琴93 周馨欢93 周长艳93 聂艳93 郑敏93 邱双双93 刘德菊93 李廷飞93 李云云93 邹梅星93 邓恋95 全国华94 周忠美94 梁大梅95 朱娅94 杨怀姗84 朱倩84 顺英84 杜当82 梅83 夏奉春86
任明艳95 杜强艳85 车国梅85 赵婷婷76 张杜
第四篇:平掌小学“彝族舞蹈进校园”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2
平掌小学“绳采飞扬”特色活动
实施方案
(2015——2016学年)
根据镇小学德育处关于开展特色活动的要求:在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设本完小的特色活动,平掌完小根据平掌完小的场地特点及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经完小政治学习讨论,计划在2015——2016学年开展传统游戏大家玩之“绳采飞扬”特色活动。现将活动方案指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传承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背景下,平掌小学2011年引进花样跳绳运动。花样跳绳,它集健身、娱乐、表演于一体,极具观赏性。同时开展花样跳绳运动不需要多么昂贵的器材、不受场地、空间、时间的限制,表演形式各异,深受师生喜欢。“简单的一根绳子,跳出悦动的人生”。小小的跳绳,加上动听的旋律,新颖的动作,华丽的编排,就能让它生机盎然,富有活力。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章建林
副组长:张晓燕
组员:李丹
马雪梅
李家武
李栓键
王兴荣
阳鸿
张志明
二、“彝族舞蹈进校园”活动目标
1、传承、弘扬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创建带有浓厚彝族文化特色的和谐农村小学。
2、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一定的彝族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彝族舞蹈技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3、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特长,促进我校彝族舞蹈特色教育长足发展。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大课间活动、体育锻炼一小时、中队活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等时间;
2、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3、活动人员:全体教师、全校学生;
4、活动内容: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多人跳等花样跳绳等。
四、活动具体操作:
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把“彝族舞蹈进校园”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推进。
(一)第一阶段:学跳彝族左脚舞,激发学习兴趣(2014年9月至11月)
了解彝族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涵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等全部深层的文化积淀,是目前彝州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物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知道彝族左脚舞主要以脚部动作为主,不时加以简单的手部或腰部动作。基本动作有脚部的踢、踏、蹉、跺、蹬、跳、抬等。上身只随舞步或前弯后仰,或左右移动,有时拍手或甩手,但动作幅度不是太大。左脚舞,即先出左脚,在出右脚,舞蹈动作中,注重脚步的整齐和脚步动作的协调。把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由基本动作而组成的形式构成:一跺脚、二跺脚、三跺脚、四翻身、三翻身、八角串花、双合脚、双腿颤动等,双腿的颤动贯穿始终。
(二)第二阶段:学跳彝族规范舞,学习技能(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彝族规范舞其实是左脚舞,只是比左脚舞动作更复杂、丰富、优美。学生可以在学习彝族左脚舞的基础上,学习彝族规范舞。
(三)第三阶段:创编彝族舞蹈(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
彝族舞蹈是流传在彝族地区的舞蹈。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彝族的舞蹈动作大多是动态的。计划教学《七月火把节》、《楚雄好地方》等舞蹈。
(四)第四阶段:彝族舞蹈展示(2015年6月)
展示的内容分为全校集体舞及班级舞蹈,每班至少出一个与彝族舞蹈相关的节目,并在少先队考核中进行展示。展示活动要集中反馈我校在实施彝族舞蹈进校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五、活动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平掌小学关于彝族舞蹈进校园的相关要求,为使我校彝族舞蹈进校园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对此项工作要求如下:
1、各位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舞蹈学习。
2、各位教师,各位班主任必须严格完成学校规定的彝族舞蹈进校园的工作要求,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各班主任应认真负责组织好本班的同学,管好纪律,做好整体辅导及个别辅导。
3、由张晓燕老师搜集各种彝族舞蹈。
4、由李丹老师先学习,然后教全校的教师,各教师应认真学习,做到教师也会做,而且做好、做规范。
5、值周老师利用大课间活动、体育锻炼一小时、中队活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学校特色活动要体现特色,就需要全校师生的配合,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汗水,望平掌小学的全体师生能尽全力开展好我校的“彝族舞蹈进校园”特色活动。
平掌小学 2014年9月
第五篇:彝族历史文化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自称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彝族同胞,绝大部分集中在乌蒙山区。其中,“水西”地区的彝族及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等各族人民长期处于彝族土司管辖之下。所谓“水西”,即贵州西部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广大地区,包括毕节地区大部和六盘水市一部,其地的彝族土司建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虎文化。
彝族土司建筑,包括庄园、衙门、墓葬等。彝族先民属于氐羌系统,长期从事牧业生产,主要放养羊群。牧羊人最担心的是豺狼虎豹伤害羊群,为了羊群不受伤害,牧羊人从敬畏老虎、崇拜老虎、亲近老虎直至驯服老虎,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民间相传,明代彝族女杰、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坐镇“九重衙门”时,曾以老虎把门。奢香墓地曾出土一个石雕虎头,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巨型石门斗,表明石虎是守门之物。
彝族土司及其后裔,在明清时代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庄园。至今,贵州省毕节市还保留有大屯土司庄园、安山土司庄园、湾溪土司庄园、海嘎土司庄园等;金沙县保留有契默土司庄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留有牛棚土目庄园、大观寨土目庄园等等,其中尤以大屯土司庄园保存最好。
大屯土司庄园坐落于毕节市大屯彝族乡,横宽50余米、纵深60余米、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依山就势,次第升高,为三层台。整座庄园,三路三进,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中路为其核心,由面阔五间的大堂、二堂、正堂组成中轴线。左路主要建筑有轿厅、客厅、鱼池、花桥、书房和家祠。右路主要建筑有花园、客房、绣楼、厨房和仓库。四周筑有2米多高的砖石垣墙。沿墙建有6座碉楼,每座高8米-12米不等。
而在柱础、栏板、望柱、月梁、门板、山墙等部位,均雕刻或绘制有“虎头纹”,是大屯土司庄园最大的特点。“虎头纹”在汉族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如意纹”。同一图案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佐证。历史上,彝族土司很有势力。作为土司制度的历史见证,大屯土司庄园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