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导学案
班级
三、课题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主备
席传英
审核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3.10
教 材 解 读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竖式计算除法、余数的意义后教学的,学生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对于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学生也有了能力上的储备。因此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本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学习目 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观察、思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 难 点
重点:学会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难点:体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 学具
ppt课件
尝 试 自 学
1、直接写得数
30÷3=
80÷2=
15÷3=
60÷3=
20÷4=
50÷5=
8÷3=
21÷6=
16÷7=
27÷6=
38÷9=
50÷8=
75÷9=
31÷4=
66÷7=
2、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有10个圆片,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 ②有10个圆片,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
导学流程
预设教师导学
预计学生活动
调整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巩固
应用、拓展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复习旧知识,(出示课件)2.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你们喜欢几个人一组?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问题。
预设: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2.指名板书算式: 32÷6=5(组)„„2(人)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师:算式中“32”、“6”、“5”、“2”各表示什么?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32人,每6人一组,共分成5组,还剩2人。师:老师还有一种分法,请同学们再继续猜。①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问题。
预设:有32个同学,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还剩几人? ②指名板书算式: 32÷5=6(人)„„2(个)③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④师:算式中“32”、“5”、“6”、“2”各表示什么?
⑤多媒体课件演示:有32个同学,平均分成5组,每组6人,还剩2人。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四)比较异同。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 ①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2÷6=5(组)„„2(人)
②有32个同学,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还剩几人? 32÷5=6(人)„„2(个)
(五)师小结:在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由于分法不同,问题不同,所以单位名称也不同,同学们以后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认真。(1)第55页“做一做”。(2)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
(3)课本练习十三5、6、7、8题
五、师:同学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对于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自由猜。
学生汇报分法,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板书算式,再反馈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自由猜。
学生汇报分法,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板书算式,再反馈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解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 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汇报。
课 堂 检 测
列竖式计算
47÷5=
70÷9=
解决问题
有30块糖,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还剩几块? 有60个桔子,每8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课 外 作 业
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2)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3)9除一个数,商是4,余数是3,这个数是几?(4)63是7几倍? 解决问题:
1、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2、一共有20只小动物,每个房间可以住6只,一共可以住满几间房,还剩几只小动物?
3、小红带了23元去买花。先花6元买了一枝玫瑰,剩下的钱准备买菊花,菊花2元一枝。她可以买几枝菊花?还剩多少钱?
4、兔妈妈买回40棵白菜,送给山羊伯伯8棵,剩下的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棵?还剩几棵?
下面的内容发给学生,班级
姓名
课题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预习,一定会使课上的学习事半功倍!评价:自我评价:
1、直接写得数
30÷3=
80÷2=
15÷3=
60÷3=
20÷4=
50÷5=
8÷3=
21÷6=
16÷7=
27÷6=
38÷9=
50÷8=
75÷9=
31÷4=
36÷4=
4×8=
6×7=
5×9=
2、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①有10个圆片,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 ②有10个圆片,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
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那我们就检验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一定要认真书写哟!列竖式计算
47÷5=
70÷9=
解决问题
有30块糖,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还剩几块? 有60个桔子,每8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用心,一切皆有可能!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2)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少?还余几?
(3)一个数除以9,商是4,余数是3,(4)63是7几倍? 这个数是几?
解决问题:
1、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2、一共有20只小动物,每个房间可以住6只,一共可以住满几间房,还剩几只小动物?
3、小红带了23元去买花。先花6元买了一枝玫瑰,剩下的钱准备买菊花,菊花2元一枝。她可以买几枝菊花?还剩多少钱?
4、兔妈妈买回40棵白菜,送给山羊伯伯8棵,剩下的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棵?还剩几棵?
第二篇: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进一法、舍余法)
解 决 问 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认识老师吗?猜猜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点赞!
上李老师的数学课需带四件宝,你们知道是哪四件宝吗? “别急,别急。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好吗?”“好!”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 “是耳朵。”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耳”字。“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太容易了,是眼睛。”红门楼,白院墙,里面睡个红孩儿。”“是嘴巴。”有孩子大喊。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又写在了黑板上。“最后一个谜语:墙内有只桃,墙外看不见,隔墙用耳听,它在怦怦跳。”“是我们的心脏。”孩子们异口同声。“啊,四个谜底正好组成了一个‘聪’字!”孩子们兴奋了。“对啊,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上课时你们要做到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去想,就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有决心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吗?”“有!”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1、(课件1)师:春暖花开,北区风景怡人。周末,我们班的一些孩子准备去金水湖划船,他们该租几条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老师读题,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划船的画面。
1、你会答吗?(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最多坐4人”,最多你怎么理解?
(3)、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最多是指一条船上乘坐的最多人数是4人,不能再多,多了会有危险。但可以少坐,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至少是指:保证每个人都要坐船,而且租船的数量最少。)
2、师:下面老师想请22个孩子到前面来根据这个场景做个坐船的游戏.谁愿意来? 师:在台上的孩子们手拉手站在一起表示坐一条船.快速和小伙伴商量你和谁准备做一条船?台下的孩子们注意看他们几人坐一条船,一共坐了几条船? 师:他们为什么4个人坐一条船?余下的2人怎么办?
3、师:刚才在这个游戏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题意.要求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其实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 22÷4=5(条)„2(人)(师列竖式)
师追问:他们租的是5条船吗?为什么?能用式子表示吗? 5 + 1 = 6(条)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3)、引导学生回顾检查:5条船最多可以坐20人,22人肯定坐不下。6条船最多可以坐24人,22人一定能坐下。
4、变式练习
如果题中的22人是23人,21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该怎样分析?怎样解答?(课件展示,学生口答)÷ 4=5(条)„3(人)5 + 1 = 6(条)÷ 4=5(条)„1(人)5 + 1 = 6(条)师:为什么21人、22人、23人都至少需要租6条船?(学生观察课件,对比说出不管余1人、2人还是3人,都需要再租一条船。)
5、小结梳理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大家有两点做得非常好:
1、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题。
2、用完整的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路。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划船。刚才这几道题求至少数,我们用求得的商加1得出结果,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6、小练笔:(1)、小丽由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师小结:求最多数的时候,余下的数直接舍掉,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舍余法。
三、释疑解惑 点拨提升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思考并讨论:这两道题,这两道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四、课外延伸,拓展训练(智慧屋)1、16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16个苹果,每3个装一盒放在超市里卖,最多需要能装几盒? 2、13÷3=4„„1 你能根据算式编一道题吗?
五、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师:孩子们,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解 决 问 题
例5: ÷ 4=5(条)„2(人)
+ 1 = 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3(个)„1(元)
答:10元最多能买3个面包。
第三篇: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一)二(2)
陶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4 2
0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2、做一做 完成第2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预设:两道题都有余数;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50÷8=6(天)„„2(个)
需要7天。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余数应该怎么处理,并说说怎么想的。
23÷4=5(本)„„3(元)
能买5本。
25÷4=6(本)„„1(元)
能买6本。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22÷4=5(条)„„2(人)2
0
第四篇: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练习题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1.()÷()=()……8
上面的算式中,除数最小是()2.()÷5=()……()
上面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3.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 还剩几枝?
4.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5.老师将15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6.儿童读物每本4元,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
7.有20只小动物,每间住6只,可以住满多少间?还剩多少只小动物?
8.体育老师给二(2)班的同学4人分一根短跳绳,问:他们班39个同学至少需要几根短跳绳? 9.体育老师准备把一根19米的长绳,做成2米长的短跳绳,请问:老师最多能做几根这样的短跳绳?
10.有56位同学坐船,每只船一次只能坐6人,到少要租多少只船才能一次把全部同学运过河?
11.要做57个灯笼。每天最多可做9个,至少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12.有36个,每7个装一箱,至少要多少个箱才够装?
13.水笔3元一枝,20元最多能买到几枝这样的水笔?
14.有38名同学乘车去博物馆,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可以乘7人,他们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15.有15朵花,每4朵扎一束,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
第五篇: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变化: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试一试。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 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课堂作业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 与这个问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