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解认识
浅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很坦白地说,大学进入对外汉语专业并非我本意,我本最向往“记者”行业,但是无奈家长和老师的极力反对,从而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当时老师向我推荐的时候我看到学习课程里有中西方文化礼仪和第二外语等,觉得还蛮有趣的,于是抱着试探性的态度选择了对外汉语。
而现在作为一名即将踏入考研队伍的大三学生,作为一名已经学习了两年对外汉语的学生,现在谈起对外汉语专业来,其实我真的会不禁感叹。以前当别人问起我对外汉语专业是干什么的,我都会简单地回答一句:“就是教外国人学说汉语”(虽然黄河老师说这种解释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真正让我谈起对外汉语来,我还是觉得自己几乎是一无所知,似乎知道的对外汉语都是表面接触到的现汉、古汉、语概„„这些能代表了对外汉语吗?鉴于牟老师布置的作业,鉴于该考虑考研方向了,鉴于该给自己一个定位了,所以我觉得自己该搜罗点与对外汉语相关的专业问题了。于是我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增加了自己的一点认识。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们觉得谈及对外汉语专业,不得不谈的就是就业问题(虽然牟老师说过不要写成就业感慨了,但是还是想说点啥)。虽然世界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但是这种热潮好像没有给我们这种“科班生”带来太多欢喜。而且我们也知道“对外汉语”仍处于“尴尬”境地,仍面对矛盾与问题。当很多人怀着共同想法,只要母语是汉语的人都是天然的对外汉语教师,这样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体现在哪里呢,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又体现在哪里呢?而对外汉语专业的这种尴尬境,一方面是社会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却是学生分配不出去,造成对外汉语专业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与人们认为母语是汉语的人就可教汉语,从事教学工作门槛的提高与“京沪情结”等方面有关。
我觉得华东师范大学的潘文国教授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与对外汉语学科》一文中提到“‘对外汉语’成了一个学科似乎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个学科的性质、内涵等等,可说绝大多数人心中还是无数的;这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不易说清。要说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则与本科专业的目标有什么区别?如说是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师,则这些硕士、博士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与本科生无异,甚至与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没有什么大差别,那“高层次”又体现在哪里呢?若说,因为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进不了高校,无奈把本可由本科完成的习了第二外语以后,开始关注法语和韩语的有关学习网站,而却没有关注过有关学习汉语的网站或者是网校,而网上的关于“网校招聘对外汉语教师”的广告也不少,所以我想网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高科技手段融入到网络教学中,那网络上的资源在基本保证可以教学的情况下,那对外汉语教师就业又会有怎样的境遇呢,而另一方面,教学与科技融合不得不说对于教学是有利的,有利于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许是就业的一种途径,当然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我了解得也过于肤浅,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同样,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真正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关注更多的是自己以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身份去学习二外,却没有想过以一个语言教授者的身份去教授自己的母语,虽然知道自以后可能会变成这种身份,却从来没有积极为此做过准备或者融入到这份职业中去。就像我们学习英语时开设了英文报刊选读课程,而我却不知道在汉语教授课程中也有类似的“汉语报刊选读”课程,其实就像开设二外的泛读、精读等课程是一样的,汉语有像其它二外一样的学习过程,只是我却没有关注和思考过,也是因为自己没有以对外汉语教师的身份思考过,也许是因为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导致的。
其实,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马上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现在谈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什么也没来得及准备就该准备考研了。而我现在能做的好像就是珍惜当下,对对外汉语的学习能够深入下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也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在对外汉语教学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些认识
—既观《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等五篇文章后感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相对西方语言来说,汉语的词汇是比
较难的,因为汉语词的来源悠久,词的构成灵活多变,词义丰富多采,词与词的搭配关系复
杂,词语还负载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对外国人来说,学习、使用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研究工作者,如何将汉语词汇的意义准确无误的传达给汉语学习者,并使其能够自由而准确的运用,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外国留学生进行基础
汉语教学,一般分语音、语法、短文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所要运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所偏重的知识点,也有区别。我们应遵循遵循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学习规律,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五种教学法进行教授。
所谓五种教学法,就是将词汇学习的教学简单总结五种方法,总结每种方法的优点,从
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五种方法即是:
一、语境法——语境法就是把某一语言单位(如词、短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认、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于词类的教学,尤其适合于确定词性和分析词的语法功能。
二、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把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放在一起,对比学习的方法。这种方
法,可以运用于词、短语、句子等各个语言单位中易混淆知识的学习。
三、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即示例——提示——分析——归纳——举例(运用)
这种方法体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学习规律,有利于讲练结合、学用结合。词、短语、句子的教学,都可以用此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举例法——举例法就是让学生即兴举出生活中的实例,验证书本知识,进一步巩固
知识。学习语言知识,最忌讳就书本学书本,与生活实际脱离。举例法是激活学生进行发散
思维、拓展书本知识的有效方法。
五、难点突破法——难点突破法就是针对难点精要讲解,其余知识学生自学或通过练习
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
识。
这五种方法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效果较好的几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
趋利避害,合理将五种方法灵活结合起来,才能使词汇教学取得最优效果。
参考文章:
1、《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石月兰 郝桂琴
2、《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李如龙,吴茗.3、《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仲清
4、《.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李彤
5、《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张如梅
第三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2011-05-18 17:20:47)转载▼ 标签:
杂谈
本节课的内容 给我印象最深刻且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学设计的这块内容了,因为之前经历的“教学技能培训,测试”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本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这三种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和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它的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容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缺点:它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分析,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之间,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其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优点: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利。缺点: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周密策划,否则可能顾此失彼。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是我觉得第三种教学设计模式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可是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双赢呢?经历了备课、上课的过程,我能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相信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有更深刻体会和理解。。
第四篇: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识
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我想说,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无非就是谈谈自己的认识,可是说简单又不简单,谈认识也要有点理论基础才可。在图书馆里,我发现了有这么多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书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等等。这我才真正明白,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教学,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你懂汉语就可以教得了外国人的,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
先来说一下“对外汉语教学”吧,首先,要更正以前的一个错误认识,就是将“对外汉语”等同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对外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修饰的是“教学”,而不是“汉语”。而“对外汉语”口头来说也并无大碍,因为大家都明白,可作为学术用语就不可以了。因为汉语虽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分及普通话方言的区别,但却无对内对外的不同。所以,对外汉语是不存在的,那所谓的对外汉语研究就不存在了。因为从语法分析上来看,“对外汉语研究”不管修饰的是汉语还是研究都讲不通。因为汉语无对内对外的说法,汉语研究也不可能分出专门的“对内汉语研究”和专门的“对外汉语研究”了。
其次,前面已经谈到并不是汉语学得好就可以教外国人,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又包括语言学(教什么),心理学(如何学),教育学(怎么教),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学(用什么科技手段)。其中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是本体论,即汉语本体研究。那是不是可以说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中最基础的环节,没有汉语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便无法进行。这是我对对外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的一个认识,这样一种单向的关系。乍一看,我的这个看法挺有道理的,但是阅读完陆俭明教授在南京大学的演讲,就不得不承认,我的这个认识是比较片面的。陆俭明教授用两句话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
二、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本体研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而这些漏洞就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出来,从而,汉语本体研究就需再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完善。在陆俭明教授地演讲稿中还举了许多例子,例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往往掌握了一个词的用意,但是在使用中往往会出错,有些是具体用法没有弄清,有些是语义背景造成的,像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推动了语言本体研究的进行。由此来说,二者之间实际是一种互动关系。
那么,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理论是什么?在参考文献之前,我会说是汉语,而阅读完吕必松先生的《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方知,其实是汉语教学理论。说实话,汉语教学理论听上去有点片面,对外汉语教学教的是汉语,而教学则是怎么教的问题了。可是换个角度来说,“汉语理论”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会作为一种知识来接受,一般不会考虑老师讲的词汇、语法现象及其分析归纳的规则对不对,合适不合适等等问题。像这些问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能明白,就会用。而对留学生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像前面提到的,留学生掌握了一个词的用意,但还是会用错,因为他不懂这个词的具体用法,也不懂语义背景等等。所以,可以说,汉语理论可以是汉语语言学学科的本体理论,而汉语教学理论则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理论。
以上就是我对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三点认识误区,大部分已通过阅读文献理解。最后,我想用陆俭明教授在演讲稿中的最后一句话来激励一下自己:成不成为‘家’,全看自己,事在人为。“
——参考文献:《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第二辑》胡有清主编
《汉语和汉语最为第二语言教学》吕必松著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赵金铭总主编
第五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认识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认识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主义,其中又包括唯物论、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认识论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的观点为首要的基本观点,把辩证法应用于考察认识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基础、本质和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区别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例如《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当代意义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首先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发展市场经济;其次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日益处于普遍交往之中。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全球化问题、新科技革命浪潮及其对人们的生存方式的重构等等问题摆在马克思主义面前。世纪之交新的历史境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当代意义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其当代性问题便由此凸现出来。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思潮大量传人,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东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但与此同时,这些思潮的涌入无形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力被削弱,社会影响力也急剧下降。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研究被提上日程,成为学术界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阔创新。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伟大的先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也要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更加积极有意义的指导,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实现人生价值。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指导性很强,对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很多益处,每个人都应该学一点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读后主要困惑与问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实意义?
2、在物质的定义中,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别?
3、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与外来文化相冲击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