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拔河绳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拔河绳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南通市小海中学
瞿迎春
摘要:本文通过对拔河绳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实例的阐述,说明通过对拔河绳器械功能的拓展,把拔河绳引入课堂是符合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对初中新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对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个性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因此,努力开发与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拔河绳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但是除了在拔河的时候想到用它,其余的时间都躺在学校的器材室里。利用率很低。除了拔河就没有其他用途了吗?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对拔河绳器械的功能做了一系列的拓展研究,把拔河绳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对拔河绳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详细的介绍。
1、拔河绳与跑相结合 1.1单手持绳纵向跑
学生单手持拔河绳纵向跑进。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是一个都不能少”适用于做准备活动,以及耐久跑,练习的难度由绳子的长短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决定。1.1.1练习者在绳子同一侧(如右图所示)
1.1.2练习者在绳子两侧(如右图所示)这两种练习形式的区别是:练习在拔河绳两侧时可以比在同一侧时参与的人数多。练习方式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同时进行左右换位。
1.2双手持绳纵向跑
学生双手持绳纵向跑进。
1.2.1学生把绳举在头上方,向前跑进。(如右图所示)
这种练习方式由于没有摆臂,手又要上举抓绳且前后受绳的牵制,练习难度较大。
1.2.2练习者双手持绳于体侧纵向跑(如右图所示)
学生成纵队排列,将拔河绳绕过学生,最后一名学生双手持两个绳头,第一名学生把拔河绳绕于腹前,然后双手左右体侧持绳,其余学生在第一名学生和最后一名学生之间等间距双手左右体侧持绳,向前跑进。注意点:本练习应当把跑速快的学生排在前面;学生之间的间距不宜太小。1.2.3双手持双绳纵向跑(如右图所示)练习者成一列纵队,双手各持一根绳,纵向跑进。
以上几种练习形式,相当于学生手持轻器械的练习,可以拓展出团体操等运动形式。双手持绳跑的拓展:为了增加练习难度和趣味性,我们还设计了双手持绳于跨下纵向跑。类似于马步跑。学生成一路纵队,双手握绳并骑 跨在绳上向前跑进。这种练习方式要求学生在 半蹲的前提下做快速跑。
1.3双手持绳于体前横向快速跑
练习者手持拔河绳(拔河绳可以折叠)于体前排成一排(一般十人以上)向前快速跑,跑的距离一般30米到80米,到终点时,冲刺
前扑。这种练习方式适用于快速跑。
此外还有各种图形跑:① 在跑动中组成图形;②原地组好图形后,将图形平移跑动。比如跑圆形、S形、方形等。
以上的练习都是属于持绳的合作跑,在发展奔跑能力的同时对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2、拔河绳与发展身体平衡、跳跃、灵敏、力量素质类练习相结合。2.1发展身体平衡类
走绳(如右图所示)
将拔河绳放在地上,摆成“一”“○”“S” 等形状,让学生依次从绳头走到绳尾。锻炼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
2.2发展跳越类
2.2.1左右跳绳(包括单脚跳、双足跳、各种变换跳)(如右图所示)
学生用单腿或双脚在平放于地上的拔河绳上做左右来回跳跃,可在原地也可逐渐向前移动,也可用两根绳平行放增加左右跳跃的宽度,提高跳跃难度(距离再大时可采用左右跨步),也可以单双足进行变换跳跃,主要锻炼学生的腿部特别是踝关节力量。还有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2.2 跳长绳(如右图所示)
让学生摇动部分拔河绳,绳的长短自选。由于拔河绳较粗,对摇绳者手臂力量和摇绳技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该项练习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上肢和下肢力量。在练习的过程中被打到绊到可能会比较疼,所以学生在练习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会感到既紧张又刺激。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跳跃能力,培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心理素质。2.2.3躲绳又叫 “横扫千军”
2.2.3.1一位学生将拔河绳的一部分在地面上左右摆动,其余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想法不要被绳碰到,被触者与摇绳者互换。锻炼学生的跳跃、协调、灵敏能力。2.2.3.2两名学生各持拔河绳的一端,其余学生站在规定的区域内,两名学生通过来回奔跑,使拔河绳在规定的区域内来回拖动。区域内的学生通过跳跃和跑动来躲拔河绳,如被拔河绳碰到,被触者与持绳者互换。(如右图所示)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2.2.4跳障碍
如下图所示把拔河绳摆成蛇形障碍,让学生进行跳跃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
2.3发展力量类
抖绳(如右图所示)
学生单手或双手持拔河绳上下和左右抖动,比谁抖动时形成的“波浪”幅度大且传的远。这项练习对学生全身的身体素质,无论是上肢、腰腹还是下肢力量都有很强的锻炼效果。
5.3拔河绳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舞龙)
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利用拔河绳开展舞龙的练习,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拔河绳等距离分好后,把武术棍系在上面,学生手持武术棍把拔河绳举起来。用一个报废的软排系在武术棍上做龙珠,这样就可以模仿舞龙的各种动作进行练习了。如果没有 武术棍,可采用体操棒或徒手进行练习。
5.4拔河绳与攀爬相结合 5.4.1荡绳(如右图所示)
将拔河绳的一端固定在高处(如学校内的大树,云梯、单杠等),学生双手持绳进行各种荡绳过障碍的练习。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战胜自我的精神。
5.4.2过绳索(如右图所示)
①把拔河绳系在两根固定的立柱之间(或者两棵树之间),成两条相距1米8左右的“平行线”,如图。学生手中握一根绳,脚下踩一根绳子进行移动练习。锻炼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平衡能力。
②(如右图所示)在双杠上绕上绳子成U型,学生两手扶住双杠两边,脚踩绳子,依次通过,培养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
③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将拔河绳一端固定成垂直状态或两端固定成横绳(斜绳),进行手足并用攀爬(如右图所示)。主要锻炼学生四肢力量、协调和灵敏素质。
5.4.3借助绳索上、下陡坡或垂直的墙(如右图所示)
利用学校内的肋木架、围墙、或楼房等建筑物,把绳子系在高处,学生手握绳子,双脚踏在斜坡上或墙上,上下攀爬。还可“高空速降”对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
5.4.4手脚并用爬悬垂的绳
动作方法 预备:两手用拳式握法握住于肩上或头上的绳子,并用腿、脚夹住绳子。然后开始手脚并用向上爬。夹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一脚的脚背外侧和另一脚的脚跟外侧夹住绳(脚跟在上),同时两胫部和两膝部的内侧也紧紧夹住吊绳;另一种是以一脚的脚背和另一脚的脚掌夹绳,胫和膝部的方法同一。
攀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三拍爬绳(提夹、蹬引、换握)。预备姿势:直臂悬垂在绳上。第一拍:两腿弯曲尽量上提,然后用小腿夹住吊绳;第二拍,双腿夹紧吊绳,两臂引体向上,同时蹬伸两臂向上推身体;第三拍,两手依次向上换握,两腿、脚夹住吊绳。另一种是二拍爬绳(提夹、蹬引换握)。预备姿势,一手直臂,另一手屈臂约与下颌同高握绳。第一拍:收腹两腿屈膝上提,小腿夹住吊绳;第二拍,蹬伸双腿,一手引体向上,另手同时向上换握。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二拍法需要的力量稍大一些,但实用性强,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
这种练习方法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及腹部力量,培养学生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
5.5对拔河规则和拔河形式的改变 5.5.1四方拔河(如右图所示)
两绳十字交叉相连,相连点与一个两米为半径的圆的圆心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中心点到达或超过圆弧为胜。
5.5.2三方拔河(如右图所示)
把一根绳子系在另一根绳子中间,相连点与一个两米为半径的圆的圆心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中心点到达或超过圆弧为胜。
5.5.3背向拔河(如右图所示)
拔河的双方成背向,把绳子至于肩膀上进行拔河。
5.5.4拔河自由对抗赛(如右图所示)
拔河的双方自行协商,人数可相等也可不等,可男也可女,也可男女混合组队,拔河的距离也可双方不等,协商好之后就可进行比赛,比赛输得一方稍加“惩罚”做俯卧撑或立卧撑等。
5.5.5静态拔河
拔河双方在保持脚下不动的前提下,看哪一方拔得的拔河绳多。在练习过程中哪一方脚下有移动即为输。可单人也可多人练习。
5.5.6横向拔河(如右图所示)
把拔河绳放在地面上的直线上,两队学生与绳平行相对交叉站队,双手持拔河绳向后用力,使对方的半数以上的学生过中线为优胜。
5.5.7两方或多方角力
将拔河绳两端相接,学生站在绳圈以内,让拔河绳从腹前围过,或站在圈外单手拉绳,进行两人或多人角力游戏。发令后个人用力相自己的方向拉绳。抓住或达到预定的目标为胜。锻炼学生的腰腹及上、下肢力量。(如下图所示)①三人角力 ②四人角力
以上介绍的多种拔河方式丰富了拔河的内容,点燃了学生的练习激情,学生在拼搏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了拔河的乐趣。
5.6拔河绳游戏类
在拔河绳拓展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多种拔河绳的游戏。
5.6.1传绳
5.6.1.1跨下传绳(如右图所示)
学生站成纵队前后一定距离,两脚左右开立,排头持绳头从跨下向后传递,最后一位同学接到拔河绳为止,快者为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6.1.2体侧传绳
学生成纵队站立,将拔河绳从排头的左侧用左手向后依次传递到排尾,再绕过最后一位同学背后向右侧依次传回到排头,快者为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6.1.3头上传绳
学生双手持长绳于头顶等间距站立。练习时,同时向前传绳。当最后一位学生手中无绳时,迅速从纵队一侧做加速跑到排头接拔河绳,站好位置继续传绳。依次类推。
5.6.1.4团团圆圆
先将拔河绳摆放在地上成圆形,所有人面向圆心沿着绳边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站立,然后再用双手将拔河绳拿起,绳的两个头必须紧靠在一起。裁判发令后,大家双脚都不移动,同时用手让绳的两个头始终靠在一起向左(右)侧转动拔河绳,在规定的时间内绳头不断开,传动圈数多的对为胜。
5.6.2走钢丝
将拔河绳为“钢丝”摆放在操场上,让学生两脚踩着“钢丝”前进,要求两脚不能踩在绳索以外的地方,看哪组学生能从一端至末端迅速通过为胜。
5.6.3全面争夺
在场地上划一条中线和两条底线,将拔河绳放在中线上。学生先面对拔河绳分别成两列横队面对面站立于绳的两边,然后两腿前后分开成弓步站立,双手将拔河绳拿起。裁判员发令后,各方齐心协力向各自的方向用力拉绳。先用脚触到本方底线的对为胜。
5.6.4龙王争珠
“龙王”在保证龙头在前,龙尾在后,龙身不碰地的情况下,穿越所设置的障碍,先争夺到“龙珠”者为胜。
5.6.5冤家易解不易结
将拔河绳平放在场地上,学生逐个上去把拔河绳打结,形成扣眼,快速返回再逐个学生上去解扣,看全队所用的时间多少,进行比赛。
5.6.6赛龙舟
学生几人一队,朝同一方向间隔站立。把拔河绳对折,第一人把拔河绳绕腰间,其余的同学左手握拔河绳的一边,右手握拔河绳的另一边。可以形象地把拔河绳想象成一艘“龙舟”,则每个学生就是赛龙舟地队员。游戏时,要充分利用想象能力,让“龙舟”前跑、倒跑、“冲浪跑”,或做“S”形弯道跑等来丰富游戏的趣味性,体会“龙舟”在游戏中的高低落差和人体的体位变化。
5.6.7连体人赛跑。
几个学生横着排列于一根拔河绳后面,分别用手握住绳子并放于胸腹之间,形成几个人连成一体。游戏过程中,手不离绳,绳不离腰腹间,人不能凸、凹排面,必须横排照齐行进。注意:拔河绳必须都要拿起,不得拖地,可以折成几段。
5.6.8飞夺泸定桥(如右图所示)
两组学生相对站成两排,用力将绳子拉成水平的多个相连的“W”形绳梯,让一名学生通爬行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交换练习,看谁通过的速度块。
5.6.9拉网捕鱼
两名学生各持拔河绳的一端充当 “渔夫”,其余学生站在规定的区域内扮演“鱼”,两名学生通过来回奔跑,使拔河绳在规定的区域内来回拖动。区域内的学生通过跳跃和跑动来躲拔河绳,如被拔河绳碰到,被碰到的学生与“渔夫”交换角色。
5.6.10跳“房子”
用拔河绳在地上搭“房子”,进行练习。
结语:
1、教学相长。通过对拔河绳器械功能的拓展研究,教师与学生在体育课堂共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从新颖性、趣味性的角度切入,设计了与新课标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学习锻炼的运动形式,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的能力都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2、丰富了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内容,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3、拔河绳从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又以新的形式重新回到了体育课堂,为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及体育器材的拓展和开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第二篇:“学习共同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封面(格式):
任教学科:体育与健康 参评类别: 体育 编号:
论文题目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姓
名:
梁 伟 健 单
位:
佛山市实验学校
职称职务:
中学体育二级教师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1051117359@qq.com
撰写时间: 2013年4月 1日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正文: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捆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厌倦、消极的心态日趋严峻,学生失去原有的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高,严重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体育教学带来严重的弊端,使体育教学难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本人在佛山市实验学校初中部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学习共同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情感表达的成员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围绕同一学习目标展开多边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互助性学习群体。在活动中交流经验、碰撞思维、共享学习资源和成果,以实现群体共同发展的课堂组织形式。
“学习共同体”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新颖教学模式,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运用“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学习共同体”的科学构建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学生的团体的协作精神。“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形式加以编制的,所以,它必须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有序性。它的基本特点是行为主体性、系统开放性、成员组织性、目标整体性、活动一致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在于优化组合,由于每个组的成员在活动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科学组合“学习共同体”,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助于因材施教。
1、互助组合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能力稍差的学生。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异质性学生组成小组,在“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能互帮互助,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投掷铅球练习中,安排四、五人一组,保证一名学生动作比较正确,充当小老师,对技术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并明确在练习后指定各小组成员进行比较。这样学习的效果比老师一个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通过这样的安排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2、分层组合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若干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以的学生都能受益。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如果把二十多个男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运球练习,部分学生已经是篮球运动的“高手”,再叫他练习运球就会使他感到“小儿科”的感觉,从而他们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而能力差的学生在“高手”面前会感到出丑而放弃练习,对练习失去信心,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时可以把学生分成水平不一的几组,让“高手”们练习运球上篮或更难的动作,而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而能力差的学生,以实现因材施教。
3、自愿组合法
让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共同体”,自愿组成的学习小组其内部相对稳定,有较好的协作基础。由于平时的相处有较深的了解,感情融洽,在体育技能的练习中,他们会合作得很好,互为指导者,取长补短,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自主结合突出的是学生性格的相似性、交流的接近性,使学生学习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练习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技巧练习中,学生对容易的动作不感兴趣,较难的动作又难以完成,往往练习几次后就失去了耐心。如果由他们自愿组合,并要求在练习结束后进行展示,这样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团体荣誉而相互促进,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效果分析
体育教师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发掘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交流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竞争意识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越来越强,同学之间更加团结,逐步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平时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往往会失去信心,但在“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为了争取小组共同的荣誉,每个成员间都能顾全大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肯定对方的价值,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得到了尊重和满足,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组织方法、场地器材,另外课堂纪律的保障,过程的监控、指导,成果的反馈、评价,安全事项等也是考虑的范围,更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形式,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成为自由活动的形式,只有考虑周全,安排妥当,才能使“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高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目标,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并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组合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组员之间应任何配合与帮助等,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2、加强引导,在小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氛围,要讲清“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小组长和成员的职责,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帮助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3、激励导向,要使用好“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模式,应加强激励导向。我在使用“学习共同体”中,把学生每次所取得的成绩或有进步的分别用“☆”和“△”记录在他们的学习卡上,连续取得二个“△”就能得到一个“☆”。这样对能力好与不好的同学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科学评价,在“学习共同体”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既要肯定好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正确评价能力较差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既要肯定每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提出今后能力的方向。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要科学地评价个体存在的差异。
五、结论
实践表明:在“学习共同体”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体育课充满活力与生机,也是学生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学习共同体”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是新课标实施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
总之,“学习共同体”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人际关系、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符合当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提价供了可行模式,也为今后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新华出版社.1998.1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常规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备好周前课,并编写好周前课教案。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主动与体育干部约定,由体育干部向教师及时通知。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2)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课前两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检查学生出勤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谆谆善诱,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乐的教学气氛。
3)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规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的规定,以求面向全体学生。
4)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畅述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2、学生课中的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班级情况。
2)学生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动作示范和启发引导,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有机的把大脑思维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
3)学生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学习努力完成课的各项目标。
4)课结束时,下课前三分钟集队点名,体育委员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整理场地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2、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对缺课的学生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四)体育教师的教学小结与反思
1、围绕“健康第一”的目标:学校体育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健康,体育课不再是训练第一,竞技第一,而是健康第一,快乐第一。反思是否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体育的主旋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学生。
3、讲解与示范: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
4、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否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是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5、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任何教学范式都需要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得以实施。在体育课堂里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不仅仅靠几句表扬就能形成。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要多创设情景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注重形成一种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生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积极情感状态和最小的消极情感状态”。
6、是否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是否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锻炼;养成体育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五)学生的学习评价:
是否学会并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是否在学习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勇于向老师和他人质疑,请教;与他人的合作如何;是否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是否能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
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获得学校领导的批准,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学期开学初,应对全校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特别对新入学的班级,尤为重要。
体育(健康)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是我国基础教育50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教学财富,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验证的,是基础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教学原则。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新生力量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一些新的教学问题随着教学的开展发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在传承与创新中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体育教学,指导教师按新的教学常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时,使体育教学常规,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体育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特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他是教学科学化和学科化的综合表现。体育教学常规又是一个有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承担着解决教育等多种任务的有效措施,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教师应遵守的最基本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全面熟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五个学习领域相对应的水平目标和相配套的教材内容。
2.综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制定本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
1)将社会主义教育观等思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2)确定学年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特色。3)把握学期该教材出现的时机,不同性质的教材出现的时间应有所区别。
4)教材搭配应考虑到人体运动的全面性,新授教材和复习教材的交错搭配。
5)考核内容和考核课出现的时机,应随堂测试与专题考试相结合,一学期考试内容应控制在2至3项。1.单元教材分析,包括:
1)单元教材在教学中应突出的单元教学目标。
2)在单元课次中都应针对学生能力实际,进行教学目标。3)制定好教材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切入。4)主要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及策略。5)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大中小单元的教学。2.备课环节
1)熟悉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和现状,防止教学的盲目性。
2)熟悉教材的技术动作结构,对教材的技术动作反应反复练习。3)熟悉教学手段动用的方法时机。4)熟悉教具设施的使用方法。
5)预设场地布局和器材的教学分配。3.编写教案
1)教案是教学工作的原始记录,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教案既要较为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内容,教案结构可采用三
(四)段式。教学分段要有逻辑性,切记杂乱无章。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又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要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4)教学时间分配和运动量的安排,应做到负荷适度密度适中。(平均脉搏120~140/分;练习密度30%~40%;运动强度指数1.5~1.8,运动曲线合理)。
5)体育器材的准备及场地规划应做到:一俱多用,合理布场。6)要认真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准备预防和保护的方法,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7)结合教材特点,应预测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
二、上课
1.应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对待每节体育课,课前应重温和进一步熟悉教案,使每节课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身着运动服(鞋)上课,整理、检查自备口哨等教学用具,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3.课前必须亲自检查体育器材设备是否牢固安全,摆放是否合理。必要时让学生帮助布场。
4.课前检查学生是否带有损害身体的佩戴物,有条件学校的学生应身着运动装上课。
5.学生应在体育干部组织下,提前到达上课地点等候老师上课。6.正式上课
1)文体委员整队并清查人数、检查衣着,处理见习生。2)向学生布置上课内容和任务要求。3)结合主教才内容进行热身活动。7.课的实施
1)按预定的教学设计上好课,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教法和组织措施,但不能随意改变教学内容和要求。
2)教学组织可采取全班练习和分组练习,也可采取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练习的形式。
3)示范动作正确,位置和示范面合理,突出学科特点进行运动技术教学,发展学生运动能力。
4)要精讲多练,重点突出,规范教学用语,耐心解答学生对知识和动作的疑惑。
5)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6)教会学生掌握动作和保护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7)做好课程结束前学生身体和心理放松的调节放松活动。8)课程结束时应集合整队,进行讲评,布置课外锻炼内容。
9)课后教师要对本科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记录在教案上以利改进今后教学。
三、考核
1、考核内容必须事先列入本学期教学计划之中,防止考核的随意性。
2、制定考核计划应包括考核内容、时间、方法、评分办法、场地设备器材。
3、向学生宣布考核内容、时间、方法、评分标准。
4、考核前应安排复习课和提高课。结合运动技能难点和重点进行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5、考核时要充分做好身体热身活动,并进行方法指导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6、评价与评分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采用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
7、认真统计,评分结果及时反馈,注意保存教学资料,做好教学分析。
8、宣布补考时间和补考办法。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快速跑教学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及思路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
本课力求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大胆设计以多种游戏贯穿于教学中,旨在“游戏中练,游戏中学,游戏中表现,游戏中提高”,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
二、教学目标
通过跑、负重等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初步学会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体能。学生了解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力求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内容
1.跑的练习:快速跑(第一次课)
跑是比较枯燥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小学时曾学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整堂课以游戏形式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2.负重练习:搬运
四、教学对象分析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好奇性强,对游戏的兴趣较高,特别是对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更是情有独钟,而对单纯的技术教学却感到很乏味。本课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渗透游戏之中,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锻炼身体,锻炼意志、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共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但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分析
体统的体育课的结构一般把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本节课的主体内容融成了一个整体。课的主体部分,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进行创新。由于学生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强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新颖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从静态到动态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开始部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1、教学常规: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提出相关的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进入课的良好状态。
2、导入热身:采用“音乐准备操”
前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并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分组编操,组合成一套适合同学们自己的操,让学生尝试编操的乐趣。
学生几人一组,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准备操。课堂气氛活跃,这有助于感情的融洽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为进行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心理准备。
3、(1)快速集合游戏。老师运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出情景,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听清哨声,迅速集合,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
(2)快速起跑游戏(情景模拟:洪水来临有人需要你帮助时)。老师导出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采用各种起跑方法练习起跑方式。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自主练习,体会何种起跑方式最快?老师提问,师生总结。
(3)快速跑游戏:(方法:一人搬运一个实心球,可单手或双手将球放在体前、体侧、体后沿直线跑进练习)(情景模拟:在洪水中帮助群众抢救物品)。导出情景,老师示范,要求学生练习时眼视前方,尽量沿直线跑进。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快速跑的因素,总结动作要领,学生针对自身特点,提高动作技术。(4)两人一组的快速跑接力游戏:(方法:两人搬运一个实心球,方法自定)(情景模拟:物品较重,需在同伴的帮助下才能搬动物品)。要求全组同学合作、探索哪两个人组合最好,而且两人合作哪种方式速度最快。
最后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到恢复,课快结束时,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情况,教师作个小结同时点一下在现在的社会怎样学习和发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收拾器材,宣布下课。
六、场地布置与器材
场地:两只篮球场
器材:录音机:一台、磁带:一合、实心球:16只
第五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体育教师应当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本校及学生实际,制订好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全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提前设计好课时计划(教案);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准备齐用具,并做好安全和卫生检查工作。
三、体育教师上课时应佩戴口哨,应穿干净、整齐的运动服装,提前到达教学场地,按时上、下课。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四、上课时,应由体育委员或值日学生迅速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教师应进行复查,作好记录,检查学生的着装及佩戴是否符合要求,对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临时性伤病、体弱和女生例假期的学生,应安排适当的活动或服务性工作,未经批准,不能擅自缺课。
五、体育与健康课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根据教材内容,每节课必须向学生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当进行有一定危险的练习项目时应有有效的保护措施。
六、教师在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学生。下课前教师应集合全班学生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预告下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按时有组织地结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