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评价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的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到底是为了什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语文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语文不同的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的程度,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语文的潜能,建立自信,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力量,获得鼓励,培养自信。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语文课程的建设。
从近几年来的公开课、演示课来看,教师的评价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大多数的教师评价语过于苍白无力,比喻“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会观察,你观察的真仔细。”完全忽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与否定,说话摸棱两可,只抓住以鼓励为主,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摸摸糊糊,不知是对是错,反正教师表扬了我,那肯定是对的,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惰性。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回答问题也无疑是有些教师事先没有准备好的,对于这样的事情,有些教师只是溥衍了事,有的则是干脆排斥在外。长此下去,真实的心声听不到了,创
造灵机也没有了,个体差异也没有了。那评价的作用何在呢?
⑴恰当的评价是激励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酵母”。它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在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学习活动的向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外,还要注意引领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我最棒”,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欢乐。
⑵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表现力。通过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我在上课时,曾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个简易的盒子,在外层写下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内层写自己的新的创意,然后彼此交换,学生们会发现每一个盒子都有精彩,都有独到之处。再让他们相互说一说,你可以看到孩子们脸上异常兴奋,都想积极表现自己,他们的表演会很精彩。所以说评价的效果是无穷的,评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那如何有效的实施评价,我在实践教学一线有以下点看法:
①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语文的外延也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评价时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教学的形式美及名式美.,使知识的传授、思维感化寓于优美、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之中,使文与道更好的统一起来。教师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评价起来才得心手,运用恰当。
②幽默的评价方式。幽默式语言评价,指教师运用诙谐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笑声,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幽默式的语言评价。一位教师《荷叶圆圆》时,其中有这样一段是:“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教师指名生读后,师评价说:“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课堂氛围顿时高长,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效果也无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幽默式评价能调节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③崇拜与渴望“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是神圣的,是那么高不可攀,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指挥着千万的读书者,站在那神圣的讲台上,让他来当一回小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也参与了生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促进其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热情的保持。学习活动的投入以及学习成就感的获得,才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我在教学生字时,把同类的字进行分析比较。”三日为晶,三口为品,三木为森“我大胆的鼓励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把平时自己识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位学生上台说”我认识很多字,我买东西吃的方便袋上字我问售货员阿姨,我在路上走时认路标,我在家里问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小问号。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我也由衷的高兴,既让他们当了学习的小主人,也让他体会当教师的快乐。
④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多元性不仅指教师的语言,还应包括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条名言等,口头的可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行动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激励爱河中,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草原美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教师此时神情必须专注,站立不动,进入陶醉的状态,生读完后,边叫几声老师,老师还没反应,有学生会说老师在发呆,老师及时鼓励学生是因为学生读的好,学生从教师这一系列的动作与神态,就知道文章写得很美,自己读得也很美,让老师沉醉其中了。因此,他们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激情之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活力四射。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师生课堂也会更精彩。
第二篇: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山西省介休市光明小学侯美丽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许多优秀教师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差距甚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时,即不能游离于所要学的知识,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望。如果情境的创设脱离了要掌握的知识,漫无边际,牵强附会,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的创设如果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2)在创设具体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超出学生实际,也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如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太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3)进行情境教学,课堂气氛往往很活跃,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昂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即不能活跃到难以控制,也不能过分压制而死气沉沉,要松紧得当。
二、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
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即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只有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只有通过知识的获取产生怜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三、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学生在集体中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非常相似,所以同伴的一些兴趣、生活学习的喜好很容易被他们接受或学习,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学生意见不一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展示个性的机会。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有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组的学习结果。
3、适时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4、教师参与。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使用权每个学习等到发展,保证合作学习有效。
四、追求有效的动态课堂
动态生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从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开发动态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使用权更接近理想的课堂。在关注学生活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活用从课堂教学中捕捉的具有教学价值的信息和教学资源。
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探究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甚至出错。教师要善于巧用学生的“出错”作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经历知识形成的“动态课堂” 教师可以把判断的机会让给学生,如有发现就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再组织学生比较。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课中一个学生举手告诉我:“老师,你把‘即使’的‘即’字写错了。”我一看,真的,我把“即使”写成“既使”。同学们看着一贯认真的我,眼里充满了疑惑。我心中有些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汗颜。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对了,何不将错就错,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便问:“你怎么知道老师写错了,能说说错在哪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爸爸曾经告诉过我,‘即’和‘既’,容易搞错,要记住只有‘即使’这个词,没有‘既使’这个词”。有的说:刚才查了字典,字典上的解释,‘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发’;‘即使’的‘即’是‘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还有同学说:“老师我还有一个熟记的好方法:‘既’右边是四画,正好读第四声,‘即右边是两画,正好读第二声。这样记,就不会读错、写错了’。„„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打岔”司空见惯,教师要容得下学生“打岔”。善于引用学生的“打岔”,使用权这成为教学的亮点,为自己的教学报务,使课堂随机生成,富有生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态课堂”,容许学生“出错”、“打岔”,不追求唯一。成功,固然好,失败了,也是一种财富。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善于抓住课堂上种种“意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选择,使学生课堂精彩纷呈,效果显而易见。
五、活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继而听到的就是学生给的“啪、啪、啪”的一片赞扬声,“你真棒!”“你真聪明!”表现好的学生还拿到好几朵红花呢。一节课上,表扬或掌声不断,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一)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评价要适时适度。我们常说,不能滥用评价,但是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语言。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对于表扬性的我们赞成当时就给予鼓励,让其他孩子也明白她做了什么样的事。而对于批评性的评价,我认为还是留在课后,不要当全班同学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
(三)评价语言要丰富。具体做到:准确不能模糊;生动还要丰富;严谨不失幽默;中听更要中用;独特不乏创新。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三篇:怎样进行有效课堂评价
怎样进行有效课堂评价
朱涛(学员)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人、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
为了适应这一目标,要求建立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即要求建立完善的有效课堂评价机制,保证评价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不断激励政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快速提高。
有效课堂评价要求把有些部门、学校、教师、学生至家长把高考成绩视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转变为教师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双赢的目标上来。本人就怎样提高课堂评价提出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如下: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师不仅要爱教师职业,更要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所以,有效课堂评价要看教师是否具有对学生的关爱和对事业的忠诚。这种评价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虚心向他人学习教学经验,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二、师生共同成长的双赢目标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只有保证师生课堂上互动、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长远目标。评价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重视教师对知识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态度、能力和价值观,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要把自评、他评和学评相结合听课者能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地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整理信息,对教师的课堂效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使教师不断改进工作。
反思性自我评价是许多成功教育者的制胜法宝,如我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吴峰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并做笔记,及时进行总结写成论文发表,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在学术方面也很有成就。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自我评价,做到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之中。
学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权客观地评价一位老师的教学效果。要把这三种评价结合起来,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贵在提高教学水平,尽量做到少批评、少责备,多指导、多建议,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和特色,关心教师成长,关注课堂教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篇: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评价”这一名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课程实施者所重新认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者即学校,评价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式量化评价向多元化“质性”评价转变,评价过程更人性化,强调了评价活动中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评价又因为有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而更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由于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加上音乐自身的较强社会交往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决定了音乐课程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们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乐理考试就不一定象高年级一年发张试卷笔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复心考查学过的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二、拓宽考查评价渠道,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追踪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不超过8个人,每声部有2个人来担任)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三、采取多种形式,改变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对自己的一应俱全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在教学中,每当学生表演结束,给他们自评的机会,会使其表达自己的创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自主参与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贤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试。学习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自然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养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四、是师生互评,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体、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互评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同时又增强了判断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体现社会发展,人文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面对新课程,本人根据自己的探索和和实践,使一向令音乐学科老师头痛的组织教学变得井井有序,轻松有效,并且使课堂简短的时间内效益大大提高,初感创新与探索是发展之本,发展之源泉。
第五篇: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得体,催生活力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二、机智应对,化险为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当第一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着说:“这是小雪。”于是再请一学生读,读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这是中雪”。又再请第三、四位同学读,终于读出了大雪”,教师又幽默地激励道:“还有谁读得比他下的雪还要大的吗?”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就能化险为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捕捉亮点,学会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赏识与赞许,要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自信心,检验成功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尊重差异,期待成长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的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都应大声给出具体参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和体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会认真倾听,在反思中增强研究意识,培育教学机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步入这座有效评价的艺术殿堂。
小学数学课中要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多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样的课堂学生往往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还有一种现象,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诸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要纠正这些现象,除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外,还应: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以上所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沿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