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0_想别人没想到的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积累本课8个词语。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的意思;能区别形近词。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平时要多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2.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青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沾着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麽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作总结:对呀,有香气的地方才会吸引蝴蝶来,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说明马蹄很香,这正好表达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意思。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欣赏。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初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词语)(2)交流词义,掌握字形。(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多。大徒弟,二徒弟
,而 三徒弟
,却得到画师的高度称赞。让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学习写生字:截
2、读读词语。
召集
果然
他俩
半截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恍然大悟
3、指名读课文。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召集 果然
他俩
半截若隐若现
恰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绵起伏
恍然大悟
第二篇:想别人没想到 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屯里联校西芦学校
王雪敏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同学们愿不愿听呢?(绘“藏”)
2.揭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2)检查学校词语掌握情况。
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许许多多
数不尽 弯弯曲曲
恍然大悟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②小组讨论: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5.学生汇报。
6.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7.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第三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仁怀市实验小学 执教人: 张家会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旨在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难点:弄明白小徒弟能获得画师称赞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方法
猜谜导入法、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脑筋急转弯:
(1)国有国规,家有家规,动物园有什么规?(乌龟)(2)大象的左耳朵像什么?(右耳朵)
(3)有一只蜗牛从新疆爬到海南只需1分钟,为什么?(在地图上)2.说说你猜脑筋急转弯的技巧和经验。
3.“的确,在生活中,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非常重要。”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默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归纳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能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一起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互相说给大家听听,再一起把它说完整。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情况。(小组齐读生字词语,并会给“数、禁、露”三个多音字组词)
4.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先默读课文,思考: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 2.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用不同的标记方式勾画出来。标出来后小组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并做到有感情齐读相关句子,其他组可做补充。重点指导生抓住以下重点词句理解:
(1)“画完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抓住“得意”一次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2)“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抓住“果然”理解——与第一个相比,有进步)
(3)“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小徒弟到底画了什么,让画师如此满意?生上黑板画出小徒弟画的内容。)
(4)“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他们会什么感到奇怪?)
(5)“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理解“若隐若现”的意思,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连起来说说画师称赞这幅画作的原因)(6)“两个徒弟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并会用这个词语造句)
(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想一想: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画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思考、创新,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想一想: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爱迪生救妈妈、司马光砸缸、充气雨衣、曹冲称象等)
八、作业布置
1.我能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2.我能制作一样新颖的手工艺品或发明创造。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以培养孩子自学和交流合作为目标,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弄明白画师称赞小徒弟画作的真正原因。通过教学,较好地通过猜脑筋急转弯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景,通过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运用交流讨论的方式,目标基本达成,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略读课文的生字生词学习可融入到句子
中拓展和提醒,不作为本课教学的目标。第二,板书还不够简洁、明了,没有完全突出本课主要内容,可用“画骆驼、画师、徒弟”、“思考、创新”这两组词语进行板书。第三,可结合课初始呈现的目标一一进行对应解决,让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最后,应加强学生的朗读,通过大量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理解文本,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第二学段提出的学段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换个角度想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另一方面是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开拓思路,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在之前两年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他们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希望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巩固和提高。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体会在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课前准备:
前置自学卡、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
古代有个皇帝喜爱书画,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他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寺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他看到画上挑水的老和尚就说这个画家构思巧妙呢?
师:对。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太平庸。而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对于作画来说,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课本的91页。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认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骆驼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若隐若现
恰好 恍然大悟
师:读得非常正确,说明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精彩发言各加一分。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叫几个学生回答。(适时评价鼓励)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复述文章大意的本领,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2.小组交流: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组之间竞争继而评价。)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你的作文中,也可以尝试这样写一件事情,让它也充满悬念。
四、课外阅读,夯实主题。
师:世界上像这个小徒弟一样有奇思妙想的人还有很多,我再来说一个这样的故事怎么样?出示PPT,讲述《画“香”》。图文结合,突出画家的画让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看到了画仿佛闻到了香。
五、结合生活,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这位画家也做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说一说。
师:你们真是一群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五、作业设置,课堂总结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师:另外,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有兴趣的同学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花,下节课我们展示一下,比比谁的想法妙,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下课!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裸图在山谷中走 称 赞
(妙在创新)
第五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完全小学 白发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引入问题)同学们,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话?(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老师引入这一问题要告诉大家的是,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
2.按自学要求初读课文。(幻灯片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自由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幻灯片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驼(tuo)连绵(mián)不断
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最后谁的画让画师最满意?(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
6.学生汇报,师小结并板书。7.指导学生评价这三幅画。
8.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9.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想想还有什么画法。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3.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五、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设计
1.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2.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
七、教学反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通过这次给学生上《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更是深有体会。要想上好课,需要多方面的准备(研读教材,备课,试教等),最重要的是平时应多充实自己,多读杂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读教育类的书籍,可以让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运用自如,调动课堂气氛,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通过这次上课,发现了自己的许多缺点,心里难免有些难受,却没有气馁,我想只要多努力,多行动,多反思就一定会有进步的。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只画山、两头骆驼——画师满意
(独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