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洁
活动设计背景:
《猴子捞月亮》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事情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活动重点、难点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6、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7、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A、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2012年10月15日
第二篇:《捞月亮》教案
《捞月亮》教案1
教学目的要求: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能正确回答课后第2题,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捞月亮》。(板书课题)
2.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讨论。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没有)
从哪看出来的?(一看接着就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其余的猴子呢?(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他们叫时什么心情?(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提出问题)(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2.揭示学习方法:
(1)自己再从头到尾读课文,小声说一说。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五、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看图复述故事。
三、综合练习。
1.组词。
挂( ) 到( ) 候( ) 劳( )
娃( ) 倒( ) 猴( ) 捞( )
2.填写并回答问题。
(1)填空:猴子们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在树上,()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着,()另一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直()井里头,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倒挂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捞月亮》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①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
②一只猴子接一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猴子头饰多个。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习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大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寻起来读一该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检查下面字的读音:
“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
“咱”是平舌音,读“劝”,不能读翘舌音,或“劝”;“伸”前鼻韵母,翘舌音;
“碰”是后鼻音。不要读成“pong”;
“喘”读翘舌音“chuan”。不要读成“chan”。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生字。
3.如“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4.学生反复读记生字。
5.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下面的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左右要写紧凑些,暖:后一笔是“捺”,不是“、”。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匀称,{“”和“”都比中间部分长;中间部分的下面,是“土”不是“土。
脚:中间的“去”高于两旁,“去”在几乎全字二分之一处起笔。’
接:右下的“女”写大些,托住上方的'“立”。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能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捞月亮》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捞月亮》教案4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捞、倒影。
活动准备
1、《猴子捞月亮》动画片和故事录音
2、故事的PPT
3、手电筒四个、四桶清水 四个盆子 四个勺子 四根棒子 四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播放故事录音。
1、故事讲到“井里有一个又圆又亮的月亮”时让幼儿学习词语“又圆又亮”。
2、故事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让幼儿学习“捞”的词语,并做出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被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3、小实验
用手电筒射出的光当月亮,水桶当井,并让幼儿观察、实验:“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去捞时,‘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4、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2)故事里有谁?(3)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4)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四、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语。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五、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六、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3、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
(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
(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4、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5、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捞月亮》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捞月亮》教案6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狡猾的狐狸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前三段讲乌鸦和狐狸是近邻,乌鸦给孩子找到一片肉,狐狸想吃乌鸦叼着的肉。第四至第八段具体讲狐狸骗取乌鸦那片肉的经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狐狸的3次施计和乌鸦的3次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对寓意的理解是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吗?(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不漂亮)它的叫声好听吗?(不好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了这一课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板书:狐狸和乌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带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读两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边读边思考:狐狸是怎样把乌鸦叼的肉骗到手的。
4.看看课文插图画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读或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一”字的`读音。出示卡片:一天、一眼、一片、一看、一张。
3.提问: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请8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小结:大家在这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更积极主动。
作业: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各自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一)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让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听第一自然段的录音,提问:你通过听和看知道了什么?(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它们是邻居,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利用插图认识“窝”和“洞”。
导言:这两个邻居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想: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乌鸦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狐狸看到乌鸦叼着肉怎样了?它心理会想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大家齐读:
《捞月亮》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捞月亮》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捞月亮》教案9
一、出示大屏幕,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听完了故事谁来给故事起个名字?(捞月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捞月亮。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指名读和齐读)
二、初读课文,复习会认的字。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必须要把课文读孰。对了,生字娃娃你们和他们交成好朋友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教师出时生字图片,会读的同学举手读,其他同学大声齐读。教师边把要认得生字中要注意的地方讲给同学。
2、开火车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大家都是记字小能手,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熟的。赶快来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那几种猴子?课文文给我们介绍了四种猴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
2、刚才大家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找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找同学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不动脑筋跟着乱叫、利用特长倒挂着捞月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叫起来;也跟着叫起来;跟着叫起来。从而揭示猴子们遇事不动脑筋,别人怎样说自己就跟着怎样说。
四、读了课文,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孩子们,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教育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才不会做出傻事)。贴纸条揭示道理。
五、续编故事。
听了大家的话,这些猴子们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捞月亮》教案10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猴子看见井中月亮的影子,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大声叫嚷。听到的猴子一个接一个都跟着叫嚷,并且想法到井里捞月亮,结果什么也没捞着,后来发现月亮在天上。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四段讲猴子们看见井中月亮的影子,都在叫嚷。五至七段讲猴子们一只接一只倒挂着捞月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或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附”是第四声,不要读成fǔ;“伸”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倒”是多音字,在本课读dagrave;o,不读dǎo。重点引导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猴:左右结构,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
掉:右半部上边不要写成“十”。
“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猴:不要漏写“亻”,最后一笔是“捺”。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亻”和“”都比中间部分长。第八笔是“提”,不是“横”。
井、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三)词句教学
课文的语言浅白,比较好理解。“喘着气”一词可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理解。“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对“也”字的理解,可承接前面小猴子、大猴子的叫来理解,表示老猴子没有思考,同样地叫起来。
(四)朗读指导
注意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的朗读。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中月亮那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并进行体会。朗读时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个“啦”字的声音稍拖长点,以表现出猴子喊叫时着急的心情。四个句子的朗读速度可以逐渐加快,反映出焦急紧张的气氛。最后一段老猴子的话可以用喘着气、很累的.语气进行朗读。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的逗号,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加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语。学生只要对照本课的生字就不难完成,只是“另”的偏旁“口”加在上边,其余的都加在左边。组词语的时候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组与本课不同的词语。
第四题是三个“也”字句,学生通过读这几个句子,可以进一步体会“也”字的用法。如果学生能用“也”字练习说话,教师应当鼓励。
(六)扩展活动
想象说话或编故事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反映,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2许多年以后,当年参加“捞月亮”的小猴子已经成为老猴子的时候,当他和儿孙们坐在井边面对井里那轮明月时,他会怎样说,怎样做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谁捞月亮、谁在哪里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是怎样捞的、结果如何,等等。
(二)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分小组学习,互相讨论、解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自学生字。
1同桌两个学生互读互听,互相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识记生字字形的,给学生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捞月亮》的故事。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进行扩展活动。
1收集有趣的童话故事,开一次故事演讲会。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
《捞月亮》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动脑筋。不想一想就盲目去做,是容易做出傻事来的。
3、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动脑筋,不想一想就盲目的去做,是容易做出傻事来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大屏幕出示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学生回答月亮
师问:月亮在什么地方?天上
可是有一群小动物却要把月亮捞上来,你们想知道这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6课捞月亮板书课题:捞月亮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注意生字词的读法。
2、自由度课文,并勾画生字。
3、认读生字。屏幕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这些小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结果怎么样?屏幕出示问题
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读第一、二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注意猴子们的语气
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亮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3、他们发现了月亮掉进井里后,决定怎么做?(老)它们是怎么捞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情景图。)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他们捞了半天,捞到了吗?最后怎么样了?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原来月亮并没有掉进井里呀。他们看到的只是月亮映在井里的影子。那么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屏幕出示
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后来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咱们再来看看猴子捞月亮的可笑场面吧,请大家记住这个场面,随时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哦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2、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捞月亮》教案12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捞月亮》教案13
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捞月亮》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捞月亮》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对小孩不能宠爱。
教学时间l课时
教学重点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1.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2.让学生读一读。
3.说说什么是故事的“大概内容”。(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说话的良好习惯应是怎样的?
二、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一一捞月亮。
2.指课题提问设疑。(导引;①什么叫“捞?”②月亮能捞吗?⑧为什么能捞月亮?在什么地方捞?谁捞?④怎样捞?⑤捞的结果怎样?)
3.说明;捞月亮足故事的'题目,也是我们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
三、第—次听故事,粗知故事大意。
1,老师讲故事(后附),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用小黑板出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讲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上面的思考题。
四、第二次听故事。把握故事大概内容。
1.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说说原因,经过、结果。重点说说“经过”部分。
五、讲故事大概内容,
1.说明讲故事的要求;
①原因、经过、结果要说清楚;
②说故事的声音要响亮,姿态要自然大方;
③说话要通顺连贯、没有语病。
2.按课文中的“第三步要求,指—名优等生说。
3.评议后,再抽几名一般的学生说。
4.比较评议。
5.问桌互说。
6.指名较差的学生说。
7.教师以肯定、表扬为主,评议同学所说的。
六、明白故事告诉的道理。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思考:一是从故事中的“我”去考虑;二是抓住故事中外婆所说的话去考虑。从“我”中可以体会到做事要动脑筋的道理,从外婆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对小孩不能事事顺从,过多宠爱。
七、小结。
围绕教学目标议论。
第三篇:捞月亮 教案
[捞月亮 教案]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单
元:哲理故事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连串不假思索的叫嚷,一大串倒挂在树上的大猴小猴,一阵徒劳无功的忙活,引出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捞月亮》,捞月亮 教案。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不仅含有深刻的寓意,而且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课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音读等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地认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故事中明白遇事要动脑筋、盲目容易做出傻事来的道理。重难点分析:
l 识字教学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如“捞、掉、接、碰、抬、喘”等字通过表演动作理解字义,帮助识记字形。
l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在学生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读、配音读等多种方式训练朗读,培养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一)教师板书课题,借助动作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捞”,提出问题:“捞”一般是指从哪里取物体?(水或其他液体)
(二)引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从哪里捞月亮?结果怎样?
(三)激发读书兴趣: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读一读第26课,看谁读书最认真,能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读书提示,学生按要求读文。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断句。2.在文中画出课后生字,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二)在小组里汇报读书成果。1.读课文,互相评价,纠正错处。
2.小组成员合作,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抽读生字卡片、抢读。
(三)班内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文,师生评价,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小组竞赛读。3.课件出示生词、生字,多种方法认读。
本课表示动作的词如“捞、掉、跟、接、碰、抬、喘”可以集中归类认识,通过“你说我做”、“我做你猜”(课件出示)的方式表演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住字形。4.课件出示生字,读字、说词,巩固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理解前两段课文。
(一)再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读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教案《捞月亮 教案》。
(三)引导交流。
1.课件出示第一、二自然段相关句子,指导朗读,说一说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小猴子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一个月亮。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 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
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2.读一读句子,从猴子们的动作和话语中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在他们叫嚷之前,动脑筋想了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通过读句子,使学生明白猴子们“一看” 接着就“跟着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们只看了一下,没有仔细看清楚,没有动脑筋。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读好“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 体会猴子们着急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第三、四自然段。
(一)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猴子们是怎么捞月亮的?在文中画出句子。
(二)指名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头,小猴子挂在最下边。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
(三)引导学生读句子,抓住“倒挂、拉、挂、伸”想象猴子捞月亮的画面。
(四)课件出示关键词,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猴子捞月亮的情景。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提出问题: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老猴子很累,气喘吁吁的样子,读好老猴子说的话。
(六)配音朗读课文。
出示画面,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做一名配音演员,为动画片配音,先在小组里分好角色,练习配音,再在班里展示。
三、交流读书感受,深化理解。
(一)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1.猴子们遇事不动脑筋,轻信别人的话。2.猴子们很善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月亮。
3.猴子们很聪明,他们捞月亮的办法和倒挂的顺序安排得很科学。„„
(二)你想对猴子们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课本合适的位置上。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占格位置;想一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二)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井:独体字,注意字的笔顺,第二横稍长。
进、近:都是半包围结构,先写中间部分,再写走之旁,注意“横折折撇”和“捺”的写法。跟、玩、抬: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足字旁、王字旁、提手旁最后一笔都是提。
(三)学生描红,练写。
(四)与同桌交换作品,相互欣赏,提出改进的建议,再练,再提高。
五、作业。课件出示
(一)续编故事:当猴子们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在天上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二)更换角色讲故事:过了很多年以后,那只小猴子也变成了老猴子,想一想,它会怎样向它的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引发学生质疑课题,唤起阅读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由文到句、由句到词,再由词到字,逐步缩小识字单位,扎实落实识字的目标。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识字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抓住重点词语,引发学生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培养想象能力。
通过为画面配音,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努力做到多元化解读文本。
拓宽写话渠道,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写字不仅仅要掌握字的形体结构,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努力把字写好看,在写字过程中陶冶性情,逐步提高语文修养。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篇: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捞、倒影。
活动准备
1、《猴子捞月亮》动画片和故事录音
2、故事的PPT
3、手电筒四个、四桶清水 四个盆子 四个勺子 四根棒子 四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播放故事录音。
1、故事讲到“井里有一个又圆又亮的月亮”时让幼儿学习词语“又圆又亮”。
2、故事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让幼儿学习“捞”的词语,并做出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被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3、小实验
用手电筒射出的光当月亮,水桶当井,并让幼儿观察、实验:“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去捞时,‘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4、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2)故事里有谁?(3)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4)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四、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语。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五、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六、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5、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第五篇:《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