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声律启蒙》节选一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
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二篇:《声律启蒙》(节选一)
课题:《声律启蒙》(节选一)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2015年 8月31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其内容。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学生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篇:《声律启蒙》节选一
《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声律启蒙》(节选二)
《声律启蒙》(节选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简介《声律启蒙》。
2、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听读,标记出生字、生词及不明白的地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1、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默读。
3、学生谈感受。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声律启蒙》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声律启蒙》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四篇:《声律启蒙》教案
第十六课
一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一先》,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语文知识的对子引入
例: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壶中日月》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背诵韵文《一先》
第十七课
二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二萧》,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一先》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不为斗米折腰》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二萧》
第十八课
三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三肴》,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二萧》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边韶被嘲》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三肴》
第十九课
四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四豪》,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三肴》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刘伶好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四豪》
第二十课
五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五歌》,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四豪》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王质遇仙》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五歌》
第二十一课
六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六麻》,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五歌》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白堕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六麻》
第二十二课
七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七阳》,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六麻》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伍子胥渡江》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七阳》
第二十三课
八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八庚》,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七阳》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亡国之音》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八庚》
第二十四课
九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九青》,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八庚》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爱国诗人屈原》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九青》
第二十五课
十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蒸》,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九青》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项庄舞剑》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蒸》
第二十六课
十一尤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一尤》,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蒸》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雪夜访戴》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一尤》
第二十七课
十二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二侵》,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一尤》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子罕谢宝》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二侵》
第二十八课
十三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三覃》,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二侵》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邻人攘鸡》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三覃》
第二十九课
十四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四盐,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三覃》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王恬傲诞》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十四盐》
第三十课
十五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五咸》,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四盐》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朱能免俗》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五咸》
第五篇:《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所以本次群文阅读我选择了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和一先的节选,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熟读成诵,体会韵文的意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引导学生诵读韵文,理解大意。
过程与方法:熟读诵读韵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熟读、诵读韵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模式:
师范读(生思考)——生跟读——生练读(师引导)——指名读——师生同读——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谈话交流。
2、背诵上期学过的对子歌导入。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3、过渡:背得真棒!今天我们大家又一起来学习新的对子歌,好不好?
二、课件出示《声律启蒙•十三元(节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材料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拼音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师生结合注释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
2、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小组自学自读《声律启蒙•十四寒(节选)》、《十五删(节选)》、《一先(节选)》。1、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对子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
2、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根据注释理解韵文的大概意思。
3、熟读成诵。
4、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五、拓展活动:读故事《壶中日月》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七、作业
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
蓝天对()冬对()暮对()走兽对()白雪对()鱼唇对()虎爪对()
附阅读材料: 十三元(节选)
儿对 女 , 子 对 孙, 药 圃 对 花 村。高楼 对 邃 阁1, 赤 豹
duìxuányuánsâãrduìnǚzǐduìsūn
yàopǔduìhuācūnfūrãnxuān
gāolïuduìsuìgã
chìbào对 玄 猿。妃子 骑, 夫人 轩2, 旷野 对平原。匏 巴 能 鼓
bïshìshànchuīxūnqiūxīyuâmíng
fùfùzǎomãisīyìshǐ
qīqīfāngcǎoyuànchūnzhāohuāfāfēizǐjìkuàngyěduìpíngyuánpáobānãnggǔ瑟, 伯 氏 善 吹 埙3。馥 馥 早 梅 思 驿 使4, 萋 萋 芳草 怨
wángsūn王孙。秋 夕 月 明, 苏 子 黄 岗 游 赤 壁。春 朝 花发 ,sūzǐhuánggǎngyouchìbìshíjiājīngǔqǐfāngyuán注释:
1邃:深邃、幽秘。石 家 金 谷 启 芳 园5。
2妃子骑: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令岭南每年用驿骑传送至长安,急如星火。夫人轩:又叫鱼轩,一种用鱼皮装饰的供贵妇人乘坐的车子。
3匏巴:古人名(据说为楚人),特别擅长弹奏瑟。鼓:弹奏。伯氏:哥哥、兄长。“壎”为“埙”的异体字,吹奏乐器。
4馥馥:香气扑鼻的样子。驿:驿站,古代国家设置的负责投递公文、转运国家物资、供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宋人苏轼(苏东坡)月夜游赤壁的事。下联说的是晋石崇修金谷园的事。石崇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金谷水旁(旧称河阳)修建金谷园,其奢华程度,当时豪贵无人能与之相比。
十四寒(节选)
hãngduìshù横 对 竖 ,窄 对 宽 , 黑 志 对 弹丸1。朱 帘 对 画 栋,chūnjìlǎo
yâjiānglán
bǎipìduìqiānguānzhǎiduìkuānhēizhìduìdànwánzhūliánduìhuàdîngcǎikǎnduìdiāolánhuáirãnchēngzúzúzhūchǔshìjǐntài彩 槛 对 雕 栏 2。春 既 老, 夜 将 阑3 , 百 辟 对 千 官4,怀 仁 称 足足, 抱 义 美 般 般5。好 马 君王 曾 市 骨, 食
sīgān
shìyǎngshuāngxiān
yuánlǐzhōuzhōngxiãguōbàoyìměibānbān
hǎomǎjūnwángcãngshìgǔ
shí猪 处 士 仅 思 肝 6。世 仰 双 仙, 元 礼 舟 中 携 郭 泰 ,人 称 连 壁, 夏 候 车 上 并 潘 安7。rãnchēngliánbì
xiàhîuchēshàngbìngpānān注释:
1黑志对弹丸:黑志也叫黑子,指人体上的黑痣,弹丸指弹弓射出的泥丸,都是比喻(土地)面积很小的意思。“志”通“痣”。2槛:栏杆
3既:已经。阑:晚,将要完结。
4百辟:百位诸侯,很多诸侯。辟,天子和诸侯的通称,因为天子只有一个,而诸侯可以有许多,所以这里的“辟”是诸侯的意思。
5足足:象声词,凤凰的鸣叫声,此处代指凤凰。凤凰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般般:形容词,身上有花纹的样子,此处代指麒麟。麒麟为传说中的仁义之兽,身子像麋鹿,尾巴像牛,蹄子像狼,头上有一角,为百兽之王。
6战国时,燕昭王想延揽人才,问郭隗该用什么办法。郭隗说,从前有个君王想寻求千里马,悬赏千金,三年后,有人送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君王用五百金买下了死马的骨头。此事传出去以后,不到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于是燕昭王就用重金礼聘郭隗,别国的贤才听到此事,便纷纷来投奔燕国。好(音hào),喜欢。食猪处士指东汉人闵仲叔。他老病家贫,不能每天买肉吃,只好“日买猪肝一片”,屠夫有时嫌他买得太少而不肯卖给他。安邑县令昕说后,下令要宫吏每天买肉送给他。闵仲叔觉得很奇怪,知道真相后感叹地说:“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我闵仲叔难道能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连累安邑的百姓吗?)说完就马上从安邑搬到沛县去了。处士,有气节有才干但不出来做官的人。7郭泰,东汉人,字林宗,学问渊博,善于言谈。他到洛阳拜会当时的大名士、河南尹李膺(字元礼),交谈之后成为知交。后来他回太原介休故乡时,京城的读书人有几千辆车送他,他和李膺同船而渡,送行的人都认为他们是一对神仙。下联出自《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字安仁)和夏侯湛都很漂亮,喜欢一起出游,当时人称之为“连璧”。连璧,连在一起的两块宝玉,此处喻这两个漂亮的人。
十五删(节选)
xìngduìfâi兴 对 废, 附 对 攀1 , 露 草 对 霜 菅。歌 廉 对 借 寇,shānlěilěi
shuǐchánchán
fângbìduìtànxuànfùduìpānlùcǎoduìshuāngjiāngēliánduìjiâkîu习孔 对 希 颜3。山 垒 垒 , 水 潺潺 ,奉 壁 对 探 镮4。礼 由 公 旦 作, 诗 本 仲 尼 删5。驴 困 客 方 经 灞
shuǐlǐyïugōngdànzuîshīběnzhîngníshān
lǘkùnkâfāngjīngbàxíkǒngduìxīyán水, 鸡 鸣 人 已 出 函 关6。几 夜 霜 飞, 已 有 苍 鸿 辞
qǐwúxuánbàoyǐnnánshānjīmíngrãnyǐchūhánguānjǐyâshuāngfēiyǐyǒucānghïngcíběisāishùzhāowùàn北 塞,数 朝 雾 暗, 岂 无 玄 豹 隐 南 山。
注释:
1附:依附。攀:攀附、依附。
2菅:一种茅草,又称菅茅、苞子草。茎可制绳,细叶可盖房顶。
3廉:廉范。寇:寇恂。此联所说的廉范和寇恂都是能为民办事的好官。习孔:孔指孔子。习孔,学习孔子。希颜:颜指颜回(字子渊),孔门的高足弟子,儒家学派尊之为“复圣”。希颜,希望能学成颜回那样。希,仰慕、企求,这里是希望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
4奉璧:这是说赵国蔺相如之事。探镮:这是晋羊祜之事。羊枯五岁时,有天忽然叫乳母去取他平时玩的金镮,乳母说,咱们家没有这个东西呀!羊祜立即跑到隔壁邻居李氏家,探手到东边墙壁边桑树的树洞里,拿出了一个金镮。李家大吃一惊,说,这是我死去儿子丢失的东西,你为何要拿去?乳母赶来,将羊祜讲的话说了一遍,李家十分悲痛,大家也觉得很奇怪,说李家的儿子是羊祜的前身。
5公旦:即周公旦(也称周公),名姬旦,周文王之子。他辅佐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仲尼:孔子的字。上古的诗本有三千多篇,传到春秋的时候,孔子对其进行整理删除,挑选出符合儒家道德礼仪且文辞优美的共305篇,就成了流传到现在的《诗经》。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是说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事。下联讲战国时,孟尝君在齐国为相,养有很多门客。有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王扣留,他在门客的帮助下想法脱身逃到了函谷关,但天色尚黑,关门紧闭,无法出关。孟尝君门客中有人会学鸡叫,他一叫起来,关卡周围居民家的鸡也跟着叫起来。守门的关吏以为己到了天明开关之时,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就顺利地出关逃回了齐国。
7北塞(音sài):北方偏远的地方。塞,边界、险要之处。玄豹隐南山:陶苔子经营陶器,凭借贪盗致富。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听说南山有一只玄色的豹子,隐息在浓雾之中,七天不吃东西,想要使它的皮毛润泽,形成漂亮的花纹。至于猪狗之类的畜生,不加选择地见东西就吞食,飞快地长肥,就被人吃掉了。陶苔子不听劝阻,其妻便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后来陶苔子果真罪行暴露被杀。
一先(节选)
qíngduìyǔ晴 对 雨, 地 对 天, 天地 对 山川。山川 对 草木, 赤 壁
jiárǔdǐng
wǔchãngxián
mùbǐduìtáiqián
jīnchãng
shuídìduìtiāntiāndìduìshānchuānshānchuānduìcǎomùchìbìduìqīngtiánsānyuâliǔ对 青 田1。郏 鄏 鼎 ,武 城 弦2, 木 笔 对 苔 钱3,金 城 三 月 柳, 玉 井 九 秋 莲4。何 处 春 朝 风 景 好, 谁 家 秋 夜 月 华 圆 ,珠 缀 花 梢 ,千 点 蔷 薇 香 露。练 横 树 杪5,几 丝 杨 柳 残 烟。
jǐsīyángliǔcányān
zhūzhuìhuāshāo
qiāndiǎnqiángwēixiānglùyùjǐngjiǔqiūlián
hãchùchūncháofēngjǐnghǎojiāqiūyâyuâhuáyuánliànhãngshùmiǎo注释:
1青田:山名,在今浙江省青田县西北,林泉优美,道教称之为青田大鹤天,为二十六洞天之一。2郏鄏鼎:郏鄏,地名,即周朝的东都雒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鼎,名词用作动词,定鼎,即建都的意思。全句指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雒邑,周平王正式迁都雒邑的事。武城弦:武城,地名,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城邑,故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弦,弦乐器,代指音乐,此处用作动词,用音乐教化百姓。3木笔:又名辛夷,花名,属木本类观赏植物,开紫白色花,因花苞形状像毛笔笔尖而得名。苔钱:苔藓的别名。同其形状呈圆形像铜钱,故有此名。
4金城: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北、黄河北岸。汉朝始设郡。玉井:井的美称。“玉”有美好的意思。九秋:秋季共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秋。5练:一种白色的熟绢,此处指白色的雾气。秒: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