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

时间:2019-05-15 07: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1》。

第一篇:教案1

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试讲内容:中国茶文化

工作单位:

试讲时间: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试讲人:******

********

第二壶 中国茶文化 第二杯 茶类与茶鉴 【教学目标】 1.了解六大茶类。

2.了解中国十大名茶的内容。3.重点掌握茶的分类与鉴别。【教学重点难点】

茶的分类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讲授课时】 45分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说神农氏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 《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二、教学过程

(一)六大茶系 1.绿茶

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工艺为: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二三百度的热锅里炒制(杀青)-揉捻-干燥,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品种有:龙井,碧螺春,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茶,信阳毛尖等。2.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其名字得自其汤色红。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

世界的四大高香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3.白茶

我国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4.黄茶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君山银芽)、“黄小茶”(沩山毛尖)和“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品种有:君山银针、广东大叶青、贵州海马宫茶 5.青茶(乌龙茶)

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品种有:武夷岩茶、冻顶乌龙、肉桂 6.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云南的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黑茶。

(二)中国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狮峰或五云山、虎跑一带,龙井即使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龙井属于绿茶中煸炒青的一种,煸炒青品质特点是性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单种,始于宋代,分为1-8级。2.洞庭碧螺春

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东、西。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之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于中外。在洞庭山,茶树的种植不成片,不成林,而是散种在桃、杏、李、梅、等果树之中,茶树果树高低相映。排行中国十大名茶之二,与西湖龙井并称“姐妹茶”,其等级按照国家标准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

3.黄山毛峰 绿茶:产于安徽黄山,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清明谷雨采摘,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锋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制造工艺分为四道,系摘、杀青、揉捻、烘焙干燥四道工序。

4.庐山云雾茶

绿茶:产于中国江西庐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于宋代。茶汤清淡,宛若碧玉,味似龙井而更醇香。茶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高山云雾出好茶”。5.六安瓜片 绿茶:中国历史名茶,简称瓜片,产于中国安徽六安,始于秦汉,清代为朝廷上品贡茶,近代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是中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因单片平展,形似瓜子被称为瓜片。主要品牌有“德昌顺”“一笑堂”“徽六”“齐山冲”等。6.君山银针

黄茶: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冒出第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次白毫,故得雅号“金镶玉”,又因茶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故名“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于杯中,极为美观。7.信阳毛尖

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原材料主要来自信阳西南山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8.武夷岩茶 乌龙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武夷茶艺一共有27道程序,高雅美妙” 品种包括大红袍、肉桂、吕仙茶、洞宾茶、水仙、武夷奇种、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9.安溪铁观音

乌龙茶:福建安溪人发明于1725-1735年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独特的“观音韵”。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10.祁门红茶

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红茶的加工与绿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发酵的过程,揉捻细碎的嫩芽发酵后,由绿色变成了深褐色。祁红采制工艺精细,大致分为采摘、初制和精制三个主要过程。品牌有儒信园、徽信、润思、浮生若茶、历口、一顶天红、祁眉品 问题:

1、在众多的茶系与茶品中为何以绿茶的群众接受度为最高?

2、黑茶为什么没能进入中国十大名茶之列?

第二篇:1(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所写的是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年代较为久远,今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把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况;藤野先生的生平简历和有关情况。

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以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本文内在的线索。

三、课文中有一些难点,需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匿名信事件。课上看时事片和“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结尾段的“良心发现”、“增强勇气”和“正人君子”。文中的有些词语,例如“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也是难点,需要讲清楚。

四、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写法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要求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中应注意读与写结合的训练,可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加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学写一篇以父母、师长、好友为题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六、本课可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鲁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写作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

《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鲁迅是应厦门大学聘请于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同年9月4日到达厦门的。

1926年3月18日,北洋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血腥屠杀爱国请愿学生,死47人,伤300多人,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就是其中的两个殉难者。鲁迅说“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的当天下午,就下了通缉令,抨击过北洋政府及其首领的鲁迅,自然是被列入这个通缉名单的。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把段祺瑞赶下台,而奉军又攻进北京,赶走国民军。奉军进北京,骚扰百姓,奸淫掳掠,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北京成了一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鲁迅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这年的七月,鲁迅接到厦门大学的任教聘请,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

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的是作者鲁迅于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往事。

1902年春,鲁迅在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在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和几位同学一道去日本留学。1902年到日本后,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文,1904年4月毕业后,他按原定志愿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这是鲁迅经过郑重考虑后作出的选择。1906年春,鲁迅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弃医从文,于是离开仙台到东京。1906年6月,难违母命,他回国结婚,几天后复回东京。1909年回国。

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本前,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鲁迅到日本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

鲁迅出国留学和后来弃医从文,都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鲁迅早在故乡绍兴的青年时代,就在探索人生的道路,立志“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南京求学时期的他,和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一样在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们的结论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鲁迅东渡日本不久,便立下了宏大志向:“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要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祖国。他是一位深沉的爱国者,又是一个科学救国论者。他先选择了医学。他说:“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后来便到“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学习,“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呐喊•自序》)

1906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成了他思想发展和改变志向的契机。

鲁迅:“有一回,我意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的这一段经历和他弃医从文的原因,他在《鲁迅自传》(这篇自传是作者在1925年所作《自叙传略》的基础上于1930年增补修订而成的)里是这样写的:我在矿路学堂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简介藤野先生与鲁迅

藤野先生,即藤野严九郎(1874—1945),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日本福井县人,出生于一医生家庭。1896年,毕业于名古屋爱知县医学专门学校后留校任教。1901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讲师,1904年7月(鲁迅从仙台医专前几个月)升为教授。曾担任解剖学、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等课程。他为人正直、生活朴素,工作认真负责,对弱国学生无民族偏见,对鲁迅很关怀,受到鲁迅的尊敬。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21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退职后到东京一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热心为乡民服务。1945年8月11日病逝。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到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向他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其实藤野先生活到七十二岁,直到1945年8月11日才因脑溢血逝世。《鲁迅全集》在日本出版后三年,藤野先生的长子入第四高等学校读书。教师发现他是藤野先生的儿子,把《鲁迅选集》给他。藤野先生戴上眼镜匆忙地翻开这选集。当他看到扉页上鲁迅先生的照片时,惊喜地高声叫道:“啊!这是周君,他已经了不起啦!’他知道鲁迅先生还健在,非常高兴。”(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1937年3月,日本《文学案内》上发表了以《谨忆周树人君》为题的藤野先生的谈话录。

二、请同学提出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求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给黑体的字注音:

宛如(好像;正像)教诲(教训。诲,huì。)

译站 瞥见 畸形 不逊(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译,yì)

(一眼看见。瞥piē。)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畸,jī。)

(没有礼貌;骄傲、蛮横。逊,xùn。)

诘责(质问并责备。诘jiã。)

匿名(有具名或隐藏真名。匿,nì。)

杳无消息(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wù)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jiàn。)

三、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线索,把握本文的层次结构。

本文从不满于某些清国留学生的寻欢作乐、庸俗无聊的生活起笔,自然地过渡去仙台学医,记叙受到藤野先生教诲的情况,最后写到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依据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和转地求学的原因。

文章一开头就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露了对东京的失望和不满。在东京的那些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到傍晚,他们就在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房里“学跳舞”,地板常“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这些出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寻欢作乐,思想腐朽,生活庸俗无聊,丑态百出,因而用副词“无非”(“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标致”在这里是反语,在“标致”前加副词“实在”(“的确”的意思)更增强了反语的讽刺力量。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来日本留学的鲁迅,对那些“清国留学生”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不愿与他们为伍。这样就自然引出要离开东京到别处去“看看”。

这部分作者用讽刺的笔墨描写某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含蓄地点出了自己离开东京去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也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归纳课文第二、三部分的大意。抄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把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按练习一的要求,试列表填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本文记叙、写人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检查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

二、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

上一节课,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今天,接着往下分析。

第二部分(第三至三十五段),写到仙台学医的一段生活,重点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益,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又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至五段),写去仙台时沿途所见和初到仙台时所受到的优待。

作者从东京到仙台有六七百里,路途所见甚多,但文章里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可见这两处均留给他深刻的印象。对“日暮里”,文中未作说明。这站名很可能触发了作者思念故国深感忧愤之情,所以二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这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朱舜水(1600—1682)客死的地方。因他忠于明朝、反抗清朝,至死不渝。作者对这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这地方铭记不忘。这些细节都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感情。

因仙台还没有中国的学生,鲁迅到后受到优待,他认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的缘故。仙台的天气寒冷,生活条件很艰苦,这大概同当时的日俄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也有很大关系。鲁迅到仙台医专求学,“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用“大概”表示似有此事又不敢完全肯定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所以受到优待的原因,含蓄的表现了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这些记叙,是在藤野先生出场之前。下文转入写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爱护。

第二层(第六至十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

第一层从写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和听许多新鲜的讲义引出担任解剖学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先写他的音容笑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到讲台上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接着,根据耳闻和目睹来写藤野先生,即通过上学年留级生给新生讲述藤野先生和作者自己对他的印象,突出藤野先生的衣着:有时“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既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清苦和俭朴,也反映了他工作认真、严于治学。

第三层(第十一至二十三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几件有意义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对鲁迅的关怀。作者具体写这四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中所表现的高尚品质。每一件,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他把“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这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和对作者的关心、帮助。第二件,写藤野先生一次指出“我”画的解剖图中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的错误,并给我改正了。这表现了藤野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第三件,写藤野先生怕我不肯解剖尸体,后来放心了,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和关心。第四件,写藤野先生问“我”中国女人裹脚怎么裹法,他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成畸形的详细情形。这表现了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搞清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层,(第二十四至三十一段),写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这一层主要写了匿名信事件和时事影片事件。先写一天日本学生干事借“我”的讲义看而引出匿名信事件。由匿名信又使作者回想起前几天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的事。事情的结局是遭到“我”和几个主持公道的日本学生的诘责之后,“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他们“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这件事,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事情的解决,也说明藤野先生和有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弱国的子民在军国主义势力强大的日本学习也备受污蔑欺凌。作者一次在课上看日俄战争的时事片,所放映的是一群中国人围着看被日本军枪毙的中国人。这是宣扬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污蔑中国人民的影片。作者看后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极大的震动。“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次看影片以后,他学医的想法改变了,决定弃医从文。他深深感到,要救国,首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沉睡麻木的人们。许多耳闻目睹的现象、一系列残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医学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于是决定弃医从文。这是鲁迅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第五层(第三十二至三十五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

作者去找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藤野先生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表情“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弃医离去感到悲哀和痛苦,师生之间有很深的感情。鲁迅看见藤野先生因自己离去而引起藤野先生的悲伤难过而深感不安,于是便用谎话来安慰藤野先生,体现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临别前几天,藤野先生叫鲁迅去他家,交给鲁迅一张背后写着“惜别”两个字的相片。赠相片、题词,“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他与鲁迅的友谊的珍视。这种友谊也是鲁迅终生难忘的。

第三部分(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

作者离开仙台之后,虽未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和写过信,但“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作者深情地怀念和称颂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我的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作者有时“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作者把对老师的怀念变为行动、化为力量:把经藤野先生改正过的讲义,装订成三厚本,收藏着,“将作为永久的纪念”;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居室里书桌对面的东墙上,以激励、鞭策自己,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文章最后一段里的“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决心和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军阀政客张目、效劳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文章的结尾,把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结合在一起,起到了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和加强文章战斗力的作用。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

这篇回忆散文,即写人又记事。写人,涉及到“我”、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人;记述往事,时间上前后跨越二十年,地点从东京写到仙台,又从仙台写到东京和北京。但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泳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本文的主要事件,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开头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失望、不满情绪,然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一设问句,承上启下,自然的过渡到下一段,转换了地点和所写的内容,引出藤野先生。在第二部分,记叙了作者在仙台的主要生活经历和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以“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引出与藤野先生的话别和离开仙台弃医从文的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把怀念化为实际行动。

文章回忆藤野先生这条主线、明线十分清楚,叙事连贯。文中还贯串着一条内在的线索,那就是作者崇高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先前不满东京和那些“清国留学生”而决定去仙台学医,后来告别藤野先生和弃医从文,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化为实际行动拿笔继续去战斗,这一切思想行为的基础都是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是同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紧密相连的,正如文中所写:“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作者写人,注意抓住特征,选取典型的细节和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写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特征、衣着穿戴入手去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模糊”,冬天穿一件“旧外套”、有时“忘记带领结”;再写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在声调”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这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生活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再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表现他的精神品质。检查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我”所绘解剖图中的错误,对“我”肯解剖尸体的高兴和放心及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热情关心、耐心帮助和教学工作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读起来特别亲切感人。

写“清国留学生”,抓住辫子这个细节。写有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耸起,像“一座富士山”;有的“解散辫子”,除下帽来,“油光可鉴”。作者通过对辫子的描写,把这些留洋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对腐败的清王朝表示忠心的心态活画了出来。这些人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真是令人作呕。他们学跳舞,使房里地板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这大概也是他们留洋学时髦的收获。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进行似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的思想本质和在东京的表现,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反感与厌恶。语言的感情色彩。

本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这不仅从选材和描写上可以看出来,而且从语言运用上也显示出它的文学性。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了丰富深刻的含义和复杂深沉的心境。如开头写“清国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文字。又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文中多处运用巧妙的说法进行讽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的“爱国青年”等。而“标致”、“正人君子”则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了。

教学目标:

www.xiexiebang.com910.net

① 学会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揣摩人物性格。

www.xiexiebang.com910.net

2. 方法与过程目标的落实:

www.xiexiebang.com910.net

② 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www.xiexiebang.com910.net

① 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培养出尊重母亲的思想感情。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教学难点:

www.xiexiebang.com910.net

2. 一般这样的文章原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的,但是本文又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很难做到。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教学重点:

www.xiexiebang.com910.net

2. 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本文适宜用情感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作品。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我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却是“愚”字。也就是“傻”的意思。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篇我自己的作品《家有愚母》。

www.xiexiebang.com910.net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www.xiexiebang.com910.net

学生在听的时候,请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母亲的愚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母亲的“愚”的真实意思什么?

www.xiexiebang.com910.net

1.如果你们在阅读中还有什么问题的话,现在请大家自由提问,我们一起来解决。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自己母亲的文章。因为我的母亲是我所见过的人当中最平凡,又最伟大的。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又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的生命,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我的母亲。但是母亲实在是太伟大了,又实在是太琐碎了,所以我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写。我的母亲没有什么壮举,她对我的爱只是融入在每日的家长里断当中。总是觉得这也可以写,那也可以写,而往往写好了就发现实在太琐碎了。

www.xiexiebang.com910.net 四)小结:

www.xiexiebang.com910.net 第二课时

www.xiexiebang.com910.net

请学生把自己写母亲的作品到讲台上来朗读。(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要让尽量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可以给予加分,也可以让平时就不爱说话的孩子,点名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讲讲。一定要给予鼓励,一定要很好地点评她,要真心地表现出老师的欣赏。)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另外一位名人的母亲,了解这位名人走向成功的一段人生经历。

www.xiexiebang.com910.net

1. 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www.xiexiebang.com910.net

① 在督促孩子学习和做人上很严格。具体的事例是:大清早让我去读书;我对姨母说错了话而受到严厉的责罚。

www.xiexiebang.com910.net

③ 在受到人格侮辱时,母亲又表现出了“刚气”的一面,教育了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www.xiexiebang.com910.net

④ 再次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www.xiexiebang.com910.net

1. 教师点出胡适的背景资料。

www.xiexiebang.com910.net

得出结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学得谦虚,要向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www.xiexiebang.com910.net

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课后的练习二。

www.xiexiebang.com910.net

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别人的指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父母将是你人生最好的引路人,所以请我们珍惜自己身边最最珍贵的真情吧。“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www.xiexiebang.com910.net

写一封给家长的信。

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教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的准确含义。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磁带的方法进行。)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绯(fēi)红:鲜红。

(2)宛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③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mò)生:不熟悉。

(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8)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9)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â)彩: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6)发髻(jì):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 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板书段意: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朗读这一部分课文,复习研习的内容。(郎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完成“理解•分析”题一、二。预习课文第二部分。该部分可分几个大层次?各层次写了些什么内容?概括各层层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一课时的)

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要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居然睡安隐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之外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以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板书第一层次层意: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

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明确: 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板书第二层次层意: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味、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板书第三层次层意: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

学生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要点: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板书第四层次层意:写作者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

总结:课文第二部分(4—35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意思,同学们可根据研习各个层次的内容及层意来进行归纳。

七、布置作业。朗读这一中分,复习这一节课上研习的内容。郎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36—38段),考虑这部分写了些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及写作特点。指导完成课文后全部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二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二课时的)

二、请学生郎读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

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如何化怀念为力量?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的“正人君子”是反语,意在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坚持继续战斗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总结:请同学们依据第三部分研习的内容归纳该部分的意思。

板书第三部分的意思: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继续进行顽强战斗。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

三、总结全文,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由上内容均可由学生根据研习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四、布置作业。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选读几段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字。

2我的母亲

教材分析

《我的母親》是一篇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即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有些处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它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本文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的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熟悉的书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

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学目标

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行、特点。

了解胡适极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亲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

抓住关键句、段。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理清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C 新年之际,债主来催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 收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情,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那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布置作业

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具体见课后练习

3、我的第一本书

一、导入

1、体裁:典型的回忆性的记叙文。

2、作者:牛汉,诗人

二、检查字词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来回翻动身体。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详细复述)

(1)指导复述,见书P170页框题

(2)准备

(3)指导复述

2、问题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四、重点理解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上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问: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是不能忘本的”的“本”在这里是什么?

五、说一说,虚构一个小故事(练习三)

六、作业

4、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1、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脉络结构

一、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

两部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还有:《复活》《忏悔录》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读音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锃亮 髭 髯 鬈

2、解词

愚钝——头脑迟钝,不灵活 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酒肆——酒店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神态、态度)不自然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工作马虎、草率、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里苦闷,缺少欢乐

无可置疑——没有可怀疑的三、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每人一段)其余思考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概括内容

(二)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自己速读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征部分,思考抓住那些部位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须发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重点描写面容表情——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四)自己速读些眼睛的部分,抓住眼睛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6、犀利的目光

7、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眼睛的威力

9、赞美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研读第二部分,加深了解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2、研讨文章写法特点,学习构思的匠心及夸张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

3、拓展练习,深入了解作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研讨: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又磨砺,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幅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指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二、研讨写法特点

(一)探究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

思考讨论(练习一)

(二)学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练习二)

(三)归纳

三、拓展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人生追求的精神世界(研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

5、再塑生命

一、介绍海伦•凯勒(让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二、根据自然空行概括三部分的内容要点

1、沙莉文老师(用玩具、水)开启了海伦凯勒指挥和情感大门

2、沙莉文老师引导海伦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

3、沙莉文老师艺术地解释了爱,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

三、讨论: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四、归纳:

沙莉文老师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序删诱,并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海伦凯勒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

本文叙述了沙莉文老师的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五、问题研究

(一)为什么海伦称沙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二)作者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与我光明,快乐和自由。联系全文内容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三)练习三 课文第二段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六、与同学交流,关于爱的内容。(练习四)

6、雪

一、检查字词

博识:学识丰富。

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消释:消散。

褪尽:全脱落了。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分段读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思考练习一)

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2、讨论:

(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2)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雪的赞颂表达出来的,向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尚的美应该向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四、探究问题,更深的品位文章的内涵

1、《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作者的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方?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2、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为什么用了呢?

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了

3、“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化”用“冰冷”“坚硬”“灿烂”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坚硬”强调了学得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是最值得赞赏的。

4、“那还是在音乐者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5、“是的,那是孤单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他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了雨的精魂——你举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灵魂。

五、写一写: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忧喜?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7、雷电颂

郭沫若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的主题。.领会作者抓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内心独白《雷电颂》的含义。

2.难点: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课前看注释①,通读全剧,理清戏剧的情节结构。.屈原对风、雨、电这些自然力抒发了什么感情?.屈原对东皇太一等众神抒发出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 与上一层次有什么联系? 作者火一般的激情是借助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有什么作用?

词语补释:

播弄: 摆布;挑拨。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稽:

咆哮:猛兽怒吼。

阴惨: 阴暗悲惨。文中形容黑暗的旧世界。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爵: 古代酒器,三足,青铜制。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爵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罚不能对上加在大夫(高级官)身上,礼节不能对下用在普通人身上。

庶人:老百姓。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绝顶聪明的人看来好像是愚昧的,绝顶灵巧的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 8 9 2.1 1.1 6 ─1 9 7 8.6.1 2)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乳名文豹,原名郭开桢,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 9 1 9 年至1 9 2 0 年,写下了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与郁达夫、成仿吾组织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 9 2 7 年3 月,发表著名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虚伪、残忍的反革命面目。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1 9 2 8 年流亡日本,开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有名的著作是《甲骨文字研究》。1 9 4 1 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下《裳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个历史剧。《屈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他的长篇回忆录《洪波曲》,写出了他前期的经历和思想。1 9 4 4 年写了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等。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1 9 7 8 年6 月1 2 日逝世,终年8 6 岁。

板书: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1918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

造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战时期创作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蔡文姬〉〉等戏剧。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二、关于《屈原》:

《屈原》写于1 9 4 2 年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掀起反共高潮,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检查预习,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教师板书):

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

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庭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排挤打击诬陷屈原还不够,还要在肉体上消灭他,暴露了他们的凶狠、残忍、毒辣的嘴脸。他们的阴谋也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二部分: 屈原的内心独白。

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屈原忠君爱国却蒙受不白之冤内心愤

怨恨,面对黑暗现实,面对风雷电,他对神祗,对命运提出疑问。他渴求光明,怒斥黑暗,表现他的忠贞不屈,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 婵娟之死。

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表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献身

精神,表现了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的尖锐对立和冲突。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郑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屈原的内心独白。

第三部分:婵娟之死。

二、读第二部分“雷电颂

三、布置作业:

1、“雷电颂”可分为几层?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雷电颂”中的“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什么?屈原是怎样揭露其本质并与之 行斗争的?

第二课时

一、《雷电颂》的结构和特点:

1、〈雷电颂〉可分几层?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还有对白)这篇独白实际上是一首完美的诗,气势雄伟,充满战斗激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分两层: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的长剑化做自己撔闹械某そ。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力量。用火一般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第二层: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烧毁!烧毁!”,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板书设计:

第一层: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

明确: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当权者(板书)。

二、“雷电颂”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艺术特色?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通篇运用拟人兼呼告。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西”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爱憎的感情。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饰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② 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第三课时

一、人物形象简析:.屈原:

正义和光明的化身。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

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是楚国人民的代表。她爱戴屈原,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家长,虽是“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娟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了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郑詹尹:

邪恶的化身,卑鄙、狡诈、胆怯。是朝庭中奸佞的帮凶,毫无正义和忠贞而言。他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庙宇;他再三引诱屈原喝下毒酒,装出一副伪善面目,甚至假惺惺地诅咒自己的女儿郑袖;做坏事又内心胆怯,送毒酒又心虚地问屈原“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这个邪恶的帮凶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作业:

[ 思考和练习] 第四题、第五题。

8、短文两篇

一、读导语,默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旸(yáng)皓(hào)浸(jìn)撮(cuō)

三、朗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四、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日》《月》散文诗,写于四十年代初期,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五、内容研讨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得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得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3、课文中写道“声明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4、如何理解“没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吗”

5、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得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那些诗句?

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嫦娥奔月”的传说?

六、总结

七、作业

9、海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目标3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教具:

课前预习指导:

1.完成 课后练习一

2.阅读课文两次以上,理解课文大意

3.自查字词典,疏通字词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场室允许可放录像),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三、划分层次结构:

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问题三、四)

结合《掌握语文》P9

2一、2,3学生相互交流解决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四、讲析第一幅画面(1-6)

1.请一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1-6段,其他学生思考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问题五)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略作交流,教师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适当提示

3.教师抽样提问后评价:

第一层(1-3)风卷云集,海燕高翔

第二层(4-6)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

4.教师讲析

1)开头一句,写暴风雨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气势;“卷集”写乌云翻滚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

2)“黑色的闪电”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碰”写它勇敢低飞;“冲”写出迅猛高翔,用拟人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3)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到叫喊,侧面烘托“叫喊”声的威力,用排比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4)第二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等来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启发学习海燕的精神)

五、分析第二幅画面(7-11)

1.全班齐读7-11段,领会大海情景和海燕搏击风浪的勇气

2.学生主体活动:讨论分析第二幅画面

1)找出描写风雷浪的词语(问题六)

2)找出写海燕的动作(与第一幅画面比较)

(问题七)

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问题八)〖难度较大〗

4)划分二层并归纳层意

(问题九)

2.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抽样提问,教师评价

1)风:抢、甩、摔;雷:轰响、震怒;浪:歌唱、冲向、迎接、呼叫、争鸣

2)飞舞(飞翔)、大笑、号叫

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胜的信心(因难度较大,教师可必要提示,学生答到点子上即可)

4)第一层(7-8)描写暴风雨逼近时的情景

第二层(9-11)写海燕迎接暴风雨

4.教师小结:

这幅画面通过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渲染了黑暗环境的气氛,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狂风的狂风的疯狂反扑与海燕的乐观迎接形成对比

六、布置作业

1.A:朗读尽量背诵课文

2.A:《掌握语文》P9

3二、1,2,3,4,5 附:板书

一(1-6)孕育之时,海燕高翔,渴望暴风雨

1.风卷云集,海燕高翔

2.海鸥海鸭企鹅仓皇逃窜

二(7-11)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1.暴风雨逼近情景

2.海浪海燕勇敢拼搏

三(11-16)即将来临,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学习海燕所具有的勇敢、自信和洞察力

2.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区分比喻和象征

3.比较阅读指导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目标2

难点:2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掌握语文》作业情况

2.抽查优生背诵课文片断

二、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12-16)

1.全班齐读12-16段,进入情境:

2.教师明确:

这时的背景是云海相接,是白热化的斗争场面。描写了与闪电激战时刻,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3.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分两层,并归纳各层意思(问题一、二)

2)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和有关句子(问题三、四)

4.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肯定评价:

一层(12-13)描写大海与闪电激战

二层(14-16)海燕呼唤暴风雨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相应的句子(略)

5.教师补充讲析:

6.指导背诵这一部分

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散读,抽个别背后全班齐背

三、研究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

1.回顾旧课,导入情境

集体思考回答:初二学过《白杨礼赞》一文通过写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最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海燕》这篇课文也用了同样的表现手法

2.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第一段(了解当时俄国社会形势的特点是沙皇残暴统治,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下面大家再回顾一下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比较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师生共议:大海上狂风乌云雷电交加,形势激烈,处于一触即发之势。与俄国革命形势相似。

3.结合《掌握语文》P9

3二、2,P9

4三、1分析象征意义

1)独立思考:大海波浪/海燕/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问题五)

2)抽查提问,教师归纳:

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力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3)分小组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它们之间分别有什么相似之处?(问题六)

4)抽样提问,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教师评价:

海燕:渴望革命,敏感,深信胜利,呼唤,预言家

海鸥等:飞窜,呻吟,躲藏

暴风雨:激烈,猛烈,有威力

大海波浪: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

风云雷电:压,恶狠狠

4.教师讲析: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相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象征的本体和象征体之间都有相似点

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义都较简单,而象征的本体虽简单,但象征体有着“很大的思想内容”;比喻只用在一两个句子中,而象征的含义包含全篇文章。

四、指导比较这首诗郑振铎《海燕》与本文的异同

从表达方式、写作对象、抒情感情等方面比较

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五、教师简单总结全文,提醒学生注意散文诗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A:《掌握语文》“达标自测”

2.A:熟练背诵全文

3.A:预习《愚公移山》

4.B:《掌握语文》本单元的课外阅读

附:板书

本体

象征体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众

歌唱、冲、迎接

海燕:

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力

压、恶狠狠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激烈

躲藏

暴风雨:激烈,猛烈,有威力

大海波浪: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

风云雷电:压,恶狠狠

10、组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

2、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通过仿写锻炼学生的自由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纪伯伦,K.J.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

二、学习生字、词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翱翔 夜阑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宝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的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看导读)

2、讨论: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教学参考书》P96最后一段)

《浪之歌》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中,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的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的寓意,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眠”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德满腹的爱情,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海浪对爱情的态度,也正试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纪伯伦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雨之歌》

它主要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连接起来。

文中的空间感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远的记忆、梦?

第三篇:教案1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 当头一棒 几发炮弹 淹没 仍然 敏捷 迅速 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斗 挨 大 血 发 弹 空 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三、细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3.自学第4自然段,小组交流。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五、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六、课外拓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 况:危急 → 更危急

十分危急

白求恩:镇定 → 坚守阵地 → 争分夺秒

对工作认真 对同志热忱 国际主义精神

第四篇:教案1

美好的节日

目标预设:

1.读懂习作要求,指导本次习作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2.把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过这个节日的过程交代清楚。

3.把习作读给人听,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描写,写出你设计的节日的快乐与美好。

资源利用:

1.《新补充读本》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想一想设立一个什么节日。

2.组织“我的节日我做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1)每位学生在小组里介绍自己设立的节日。

(2)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介绍一个有创意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主题阅读,赏析积累

自主阅读:节日的来历。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端午节等。

推荐阅读:《我想设个登山节》、《网迷节》等。

二、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课前听歌:《快乐的节日》

2.孩子们,这首歌的名字叫《快乐的节日》,这个学期,我们要过的节日很多,你知道过什么节吗?

教师节:这一天,我们都很开心。

国庆节:这是我们祖国的节日,当然举国欢庆啦!

中秋节:这使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一定要全家团圆,热热闹闹地过。

3.过节真快乐,老师现在就想和你们一起过一个特殊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

4.今天我们要过一个自己节。看看这个节日,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5.对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啊?你猜。猜嘛,就是天马行空,随便去想,尽情去想。就是帮我们的大脑做做热身,待会我们可是要派它大用场的。

6.你真棒,一下子就说中了。(让老师给你点启示)你看,△西班牙人为了庆祝西红柿的丰收,用100多吨的西红柿作武器互相砸,不要管脏不脏,不要说什么浪费不浪费,在西红柿堆里打个滚都行。什么感觉?(只要快乐,砸你没商量)

△给生活增加一点快乐的元素,那就让男人穿上裙子,女人穿上西装,过个颠倒节吧。什么感觉?

△犯错误时是不是挨打了?是不是觉得很难过呢?那就来个不打小孩日。你觉得这个节日怎么样?

7.想过什么节就过什么节,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我的节日我作主(板书),这就叫自己节。想过自己节吗?

三、启发想象,指导说话

8.说说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什么节日?为什么?(出示)先在座位上静静地思考思考,特别好的创意呀,老师还要给他颁发“专利奖章”呢。

9.想好了吗?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创意吧。

△说得我也心动了。

△是啊,节日就是可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愿望。

△兴趣爱好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

△有了这个节,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热闹和精彩。

△有了这个节,每个人心里都会暖暖的。

△这样你就有了和平时完全相反的体验。

△人与人会走得更近,心与心会贴得更紧。

△要知道,吃也是一种文化,你真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我觉得你是特别有爱心的孩子,你的节日是为别人设计的。

老师发现你们设计的节日都很好玩,有没有更特别的呢?

10.我发现咱们的孩子年纪虽然小,但主意特别多,但是有些同学的想法也许被别人说掉了,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想法,咱们不急,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精彩,也同样能获得专利。

四、展示范文,指导写法

11.机会又来了。请大家再想想,你的节日想怎么过呢?请你好好设计设计。

12.老师班上有一个小朋友,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有趣的节日,还写成了文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范文。

13.你觉得这个节日有意思吗?什么地方让你感到有意思?

△只有想不到,没有写不到,你尽可以大胆地去想象,就是要内容有意思。(板书:内容有意思)

△我们需要的就是创意,就是想象力,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读者啊。

△头上戴的,身上穿的,从头到脚,一目了然,写得多清楚啊!

△这样的小插曲多有意思啊,我们在写的时候就是要注意每一个细节,把过节的经过写清楚。(板书:过程写清楚)

△不仅写了自己,还写了人们,不仅写了我的动作,还写了人们的神情,真是清清楚楚。

14.孩子,刚才你们把自己的节日说得那么好,如果把你刚才说的、想的像这样写下来,我相信你们也可以做到内容有意思,过程写清楚,我相信更大的惊喜,更高明的创意正等待着我们。

五、学生练写习作。

六、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15.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16.总结:你们的想象真丰富,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想过的节日,真好!

17.今天,老师要感谢我们班的孩子们,我们一起过了一个有意思的自己节。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天天都在过节。真的,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过了一个高兴节,今天,我品尝了最爱的葡萄,我过一个葡萄节,只要你天天快乐,你天天都在过节。

孩子,祝你天天节日快乐!

附:下水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泡泡节。一早我头戴泡泡帽,身穿泡泡裙,脚踩泡泡鞋,来到大街上。这里早已成了泡泡的海洋。人们尽情地制造着泡泡,有用嘴吹的,有用泡泡枪喷的,还有用泡泡棒甩的。一个泡泡就是一个愿望,放飞了这么多愿望,人们怎能不高兴呢?我也不甘落后,拿出泡泡枪喷起来。泡泡们你追我赶地飞上了天,突然,“啪”的一声脆响,怎么回事?原来是两只泡泡调皮地撞在一起壮烈“牺牲”了,引来了人们的一串笑声。饿了,吃点泡泡吧,尝一个,是牛肉干味,再吃一个,是冰激凌味,真是既好吃又神秘。累了,这里有用千百个泡泡做成的床,睡上去,包你做一个香甜的美梦。

第五篇:教案1

1、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横撇、横钩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撇:横画短,折处顿,撇画长而微短。横钩:横画长而平,横尾顿后出钩,钩画短而斜。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友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友:横短撇长,“又”捺向外伸展。

条:上半部分长撇画与捺左右伸展,下半部分向上靠拢。

你:字形较方,左窄右宽。“尔”竖钩的竖部与撇头对正。

定:字头较宽,中部较窄。下面的“人”较宽,捺平而长,竖局中,与上点对正。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岁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2、竖折、竖提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竖折、竖提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折、竖提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折、竖提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横撇、横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竖折、竖提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竖折:竖尾连横,折处稍顿,竖正横平。竖提:竖画直而正,竖尾先顿后提,提向右上。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忙

以 2.请同学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忙:竖心旁长而直,右点偏上,“亡”上横伸于竖心旁右点之上。

忘: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分对正靠紧。

跟:足字旁稍短,偏上,右边部分竖提的竖画长而正、直。

以:字形略扁。左边较短,右边撇稍长微弯,伸向左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牙 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根 5.比一比,改

3、斜钩、卧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斜钩、卧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斜钩、卧钩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斜钩、卧钩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折、竖提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斜钩、卧钩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斜钩:笔画斜长,中部微弯,向上出钩。卧钩:前段斜、后段平,形扁横卧,钩向左上斜出。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心

我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心:字形较扁,中点居中,比左右两点略高。

思: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居中对正。

战:“占”较短、靠上,右部斜钩要长,但不可太斜。

我:字形上窄下宽,竖钩较短,斜钩要长。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成总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4、撇折、撇点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撇折、撇点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撇折、撇点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撇折、撇点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斜钩、卧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撇折、撇点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撇折:短撇连短提,折处要顿笔,提画略上斜。撇点:撇点张开,折处不顿,点画要长。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去

妈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去:“土”的竖居中,长横要平,下面部分的撇头对准上竖。

云:“二”的长横要平,下面部分的撇头居中。

女:撇点形长,与撇相交于竖中线上,横长而平,左右伸展。妈:女字旁的横变为提,“马”上小下大,底横在女字旁的长点上方起笔。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姐 5.比一比,改一改 她

5、独体字与上下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与上下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2、正确、规范地书写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独体字与上下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规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斜钩、卧钩、撇折、撇点等笔画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独体字的书写规则 1.介绍独体字的书写规则 独体字,笔画一般较少,书写时应注意笔画均匀,长横要平,长竖要正,字形要端正。

2.出示汉字:自

长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自:字形稍窄、略小,横画均匀。

午:横要平,竖长、居中、直而正。

长:字形较长,横稍向上斜,竖提长而正。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三、学习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则 1.介绍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则 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上下对正,互相靠拢,横画排列均匀紧凑,不能写得太长。

2.出示汉字:春

草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春:上部横较短,撇捺长而伸展,“日”形窄,向上靠拢。

星:“日”较小,两竖内斜,“生”的中竖直而正,底横长而平。

草:草字头要扁,“日”形小,较长,两竖内斜,“十”横要长,竖梢短居中。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6、左右结构与包围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与包围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2、正确、规范地书写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规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体字和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 1.介绍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右各部的大小位置,并互相靠拢,不能写得太宽。

2.出示汉字:听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听:“口”小靠上,“斤”的短撇较平。

得:左窄右宽,“日”的两竖略斜,右下部分的下横较长,竖钩偏右。

街:中间为两个“土”相连,横较短,略向上斜,右边部分偏下,竖钩中的竖画直而正。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三、学习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则 1.介绍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则 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在笔画均匀的基础上互相靠拢,要写得紧凑。

2.出示汉字:看

园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看:首撇较平,长横略斜,“目”较窄,与上面靠紧。

句:字形略小,“口”向上靠,并与撇对正。

连:“车”较窄,略偏右,走之儿略低,捺后段较平,托起“车”。

向:形较方,“口”略向上靠。

区:形略窄,两横画上短下略长。

画:左右对称,下面部分两竖画较短。

园:形方,略长。“元”的笔画均匀,“儿”不可太长。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7、横平竖直 教学目标:

1、掌握横、竖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方法。

2、在书写汉字时做到横平竖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汉字书写中横平竖直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横、竖的书写方法 1.出示汉字:十

请同学们观察:写“十”字时横、竖要做到什么? 2.老师讲解、示范:

字中的横画,尤其是长横,要写得平稳,不能太斜。字中的长竖及中间的短竖,要写得正、直有力,端正稳定。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立 再 千 刚 百 量可 井 真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立:上点居中,中间点、撇对称,下横长而平稳。

再:三竖画直而正,下横长而平稳。

千:短撇略斜,横长偏上,竖长、居中。

刚:竖向笔画排列均匀,竖钩的竖画要长而有力。

百:字形略小,要注意横平竖直。

量、真:字形较长,横画紧凑均匀。

井:横、竖皆向中靠拢,要写得横平竖直。

可:竖钩的竖画正、直,“口”略小。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横平竖直

5.评一评,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教学反思:

8、综合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横撇、横钩、竖折、竖提等八种笔画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汉字,做到横平竖直。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横撇、横钩等八种笔画的写法,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笔画的写法

1.复习横撇、横钩、竖折、竖提、斜钩、卧钩、撇折、撇点八种笔画的写法。

2.练习书写笔画。

二、按横平竖直的要求写下面的字。1.出示汉字:早丁 到 主 伴

请同学们观察,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三、书写汉字,注意字的结构。

1.出示汉字:乐 亲 贝 空 带 明 师 做 处 赶习同 座 因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是什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写下面的词语。

和风细雨

花草

友好共处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9、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的写法。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折、横折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竖折折钩:竖画略向左斜,横要平,左折方,右折稍微圆转。横折折折钩:横画较短,两竖画上短下长,皆向左斜,钩与上折对正。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亏

秀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亏:两横靠上,长横要平,竖折折钩形小。

写:突宝盖不可太宽,“与”上窄下宽。

马: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较大。

乃:上窄下宽,上横画略斜,撇长略弯,居中起笔。

杨:横折折折钩较大,上窄下宽。

秀:上下对正,“乃”略小。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张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10、横折折撇、横撇弯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折折撇、横撇弯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折折撇、横撇弯钩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横折折撇、横撇弯钩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横折折撇、横撇弯钩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折折撇:两折上小下大,上折方,下折圆,撇画要长,形微弯。横撇弯钩:横撇短而方,弯钩圆而小。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远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远:点与右边部分上横平齐,长捺后段较平。

建:建字底略低,长捺稍斜。

级:绞丝旁两个撇折上下对正,“及”的撇较长,下段伸向提下,捺略向外伸。

阳:双耳旁中部的横撇弯钩较小,竖长、直而正。“日”形短居中。

队:“人”的长撇上正下弯并斜向横撇弯钩的下方。

都:“者”较宽,略靠上,双耳旁偏下,横撇弯钩略大。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部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11、部首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部首单立旁、木字旁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部首单立旁、木字旁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部首单立旁、木字旁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左右、上下、包围结构汉字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部首单立旁、木字旁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单立旁:撇斜而微弯,竖正、直略短,竖起笔在撇画中间。木字旁:横短,竖长,撇在横竖相交起笔,捺变点,起笔在撇头下。

2.学生练习书写部首单立旁、木字旁。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他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他:单人旁的字,大都左窄右宽。“也”横画较斜,竖弯钩的后段平而外伸。

们:竖画直而正,中竖左靠,横折钩长而正。

借:“昔”第二横长而平,“日”形窄小。

林:左右同形,左略小,右较大。右“木”竖略长,撇伸向点下。

桥:左旁端正。“乔”短撇较平,横与长撇分别伸入左右上、下,下撇较正。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字中左旁的大小与位置:伙

树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12、部首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部首三点水、草字头的写法。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部首三点水、草字头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部首三点水、草字头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首单立旁、木字旁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部首三点水、草字头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三点水:上两点稍靠近,中点偏左,三点竖向排列,略成弧形。草字头:横稍长要平,两竖短,斜向中间,整个字头成扁形。2.学生练习书写部首三点水、草字头。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江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江:三点水的字,左窄右宽。“江”字,左长右短,“工”的上横低于左上点。

沙:竖直而正,长撇微弯,向左下斜伸。

节:草字头的字,上短下长。“节”字,上横长而平,下半部分较窄,长竖直而正。苏:上下宽度基本相等,“办”先写“力”,后加点,钩与撇头对正。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字中各部分的大小位置:活

花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13、笔顺规则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2.按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按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首单立旁、木字旁、三点水、草字头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笔顺规则 1.出示汉字:干

请同学们书空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出示汉字:大

请同学们书空,总结出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丰

井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汉字时要按什么笔顺规则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4.出示汉字:全

这两个字要按什么笔顺规则书写? 5.学生练习书写。6.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笔顺。平

入 井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下载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1

    历史教案 西汉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社科系08级 4班 陈超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西汉初年经济得以恢复与发 展的措施与原因,掌握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

    教案1

    19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给课文分段。......

    教案1

    《画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课文讲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

    教案1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

    1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

    教案1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的: 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树木。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

    教案1

    一、 预读——怦然心动 1、 读封面,感受基调猜猜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上什么课?上一堂读书课,说到读书,你们读过哪些书?今天要给大家读一本图画书,请你说说书名——《爱心树》。再看......

    教案1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泉州七中 曾小红 一、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