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实录.[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7: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江保卫战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江保卫战教学实录.》。

第一篇:大江保卫战教学实录.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祁县东观二学区程家庄小学

二〇一三年七月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祁县东观二学区程家庄小学

许丽俊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件事情?

生:保大堤、救群众。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把我们带进那暴雨成灾的1998年的夏天。(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想同学们肯定会感受到当时灾情的万分危急。让我们再齐读一遍,一起感受那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生齐读)

二、学习2~4自然段

师: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那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一个词最能表现当时大堤抢险场面的惊险。找到了,用笔圈出来。

师:你说说,你找的哪个词? 生:惊心动魄。师:你呢? 生: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心”、“魄”分别指什么?“心”是心灵,“魄”指灵魂,“惊心动魄”就是使人的心灵震惊,灵魂受到震撼。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地方最让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

师:都读好了,谁来说说,哪个地方最让你惊心动魄。

生: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师:战士们扛沙包这部分让你惊心动魄是吗? 生:是的。

师:你告诉大家,你读了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到惊心动魄?

生:虽然肩上的沙包很沉重,但官兵们为了抢时间,跑得很快,更有甚者,为了行走方便快捷,干脆把鞋子脱了,赤脚奔跑,割破了脚趾也全然不顾。

师:你再读读,读出你的惊心动魄。

师:你是怎样理解“穿梭”的,这里“穿梭”形容什么? 生:形容战士们跑得很快。师:“嶙峋”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师:你查过词典是吗?

师:你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嶙峋的片石”是指什么样的片石?

生:(读文后)“嶙峋的片石”就是锋利的片石。“嶙峋”在这里我想是“锋利”的意思。

师:遇到不懂的词,要认真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或自然段,结合上下文理解。这是个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疼。

师:战士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有知觉。他们也会钻心的疼。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大堤,保住大堤!

师:同学们,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惊心动魄?让我么一起读出它的惊心动魄。

齐读: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师(走到一生面前):请你说说第二节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惊心动魄。生: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你的朗读已经让我们惊心动魄了,说说让你惊心动魄的地方。生: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师:这墙是砖头砌的吗?是沙包垒的吗?

生:是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汹涌的洪水。师: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肆虐的洪水,你惊心动魄。“奋然”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奋不顾身。

师:战士们有生命的危险吗? 生:有!

师:你怎么认为的?当时情况怎样?

生: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堤岸。说明当时雨大,风狂,浪大。人跳下去很可能被洪水冲走,被巨浪吞没。

师、生:战士们奋然跳入水中,也许这一跳,一个妻子就永远失去了丈夫;也许这一跳,一个孩子就永远失去了父亲 ;也许这一跳,一个母亲就永远失去了儿子„„

师:孩子们,当时有太多的“也许”了,但是战士们义无反顾,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师:他们顾的是大堤,他们心中装的是大堤后面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师:让我们再读出它的惊心动魄。

生齐读: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师: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们这一声声高喊,喊出的到底是什么? 生:喊出的是战士们的坚强。

生:喊出的是战士们不怕牺牲,面对困难、危险的勇敢无畏。生:喊出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乐观的精神。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小节,一起感受一下九江赛城湖堤那惊魂动魄的情景!

齐读

师:在写保大堤这一部分,作者还具体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人,他就是黄晓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小节,看看作者对他进行了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师:谁来读读语言描写的句子? 生: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 师:什么来不及了? 生:保大堤来不及了。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连串的动作。从一个“咬”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可以看出他伤的很厉害。师:从哪儿还能看出他伤的很厉害? 生:“涌”

师:黄晓文为了保护大堤,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口。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这样的事例真是太多太多了。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们除了保护大堤外,还要抢救遇险的人民群众。谁来读读第五小节?

生: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师:这句话连用了三个“飞向”,战士们驾驶的是冲锋舟,是船,假如用“驶向”不是更恰当吗?

生:速度快,所以用“飞向”。师:有道理,但仅仅说明速度快吗?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两句话。想想被困的群众危险吗?

生:危险!

师:他们身陷险境,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但此时有人比他们更急,他们是谁呀? 生:战士们。

师:从哪个词最能看出他们心里非常急? 生:飞向。

师:体会得真好。你再读读第一句话,读出战士们心中的那份“急”。师:战士们面对汹涌激流,飘动的树梢,面对灭顶的房屋,摇摇晃晃的电杆。他们救人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你们担心吗?(生:担心)再读读,读出你的担心。(指名读)

师:谁接着读。

生:在„„在„„(师:句子比较长,要注意停顿。)师:“„„”省略了什么?

生:战士们勇救群众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作者就不一一罗列了,所以用了一个省略号。

师:谁接着读?

生:“哪里有洪水„„大救星。”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战士们勇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生:为抢救群众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生:人民群众信任战士们。

师:人民群众信任战士们,把他们看作“大救星”,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战士们的勇敢,读出人民群众的信任。(指名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样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人民会忘记他们吗?(生:不会。)谁来读读第六小节?(指名读)

师:“铭记”是什么意思?

生:记住。

师:有“记住”的意思,但程度比“记住”要深。“铭”是什么意思?

生:刻,铭刻在心。师:铭刻在心,能忘记吗?

生:不会忘记,永远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师:“铭记”就是永远不会忘记。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江珊,你会永远铭记住什么?

生:我会永远铭记,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是人民子弟兵救了我。师:你就是周运兰老师,你会永远铭记着„„

生:我会永远铭记,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我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是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我的生命。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永远铭记„„

生:我会永远铭记着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也全然不顾。

生:我会永远铭记着战士们呐喊着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生:我会永远铭记着,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生:我会永远铭记着黄连长大声喊道:“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

„„

师:是的,没有谁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大家齐读最后一段,让这些铮铮铁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课后请大家给抗洪战士写一封信,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第二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学情分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再现现实场景,从而无法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决定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课:

1、出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齐读,师:从顾宪成的这幅对联,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东林书院的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2、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雨水,水水相融”,生齐读,这幅对联是1998年长江抗洪时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江保卫战》,看看长江大堤在最危险的时刻,人民子弟兵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是怎样铸造血肉长城的。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4、“战”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一场用血肉之躯对抗滚滚洪流的战斗,所以读的要有气势,再读。

5、质疑:围绕这个“战”字,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和谁战?为什么战?战的经过如何?战的结果怎样?)会提问题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值得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PPT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1)出示生词,检查朗读情况

(2)出示课文生字,指导书写。“魄”“锋”(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师: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第六课《梦圆飞天》一样,也是一篇通讯报道,作为叙事性的文章,一般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副板书:起因、经过、结果)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标上记号。

4、交流

起因(1)经过(2——7)结果(8)

三、精读课文,感受灾情危急

1、播放视频,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1998年的夏天,老师这里有当时洪水泛滥的一段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思考,并用一个字概括当时的情况? 生交流:

教师板书:急 你可以给“急”组哪些词?()

2、那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方面的“急”?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在书上做上记号,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

4、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1)天气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

(2)江水急(灾情急):转瞬间、暴怒、疯狂撕咬(通过修辞手法感受力大无比、危急万分、恐怖、时间快、凶猛„„)如果长江决堤,会有什么后果?(生交流)

(3)城市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通过!和„„感受再不控制住洪水,那么波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大,险情将越来越严重)(4)官兵急:日夜兼程(理解兼程的意思

理解“挺进“的意思:“挺进”什么意思?换近义词试试?(前进)哪个好? “挺进”是指军队直向前进,含有不避艰难,勇往直前的意思,)相机组织学生朗读体现急的内容。齐读,师范读。

小结:这句通过写解放军官兵的不分昼夜向大江挺进,来衬托情况的危急,这种描写叫侧面描写。

四、学写生字

1、课后生字描红,出示生字,观察后书写。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感受到了98年夏天那个紧急的时刻,并且学写了生字。下节课我们来看看解放军是怎样鏖战护堤,怎样抢救人民群众的。

五、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画出课文2—5自然段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天气

江水

城市

官兵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三篇:《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第一版块——怦然心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像,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第二版块——情动辞发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第三版块——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第四篇:《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2

课文讲述的是长江沿岸遭遇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抗洪抢险的事。表现了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课文在写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了子弟兵全体,也抓住了黄晓文这个典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展示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着想的英雄气概。

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保卫大堤与勇救灾民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地获得文本信息。

在教学黄晓文这个典型事例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感受。一根铁钉扎进脚底,问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受伤情况吗?学生摇了摇头,但他们说曾被针扎过,被刺扎过,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的?首先想到的是把刺儿拔掉。黄晓文扎的是铁钉,可能有生命危险,他怎么做?我让学生找出了6个表示他当时动作的词语:咬、拔、扯、捆、扛、爬,引导学生运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再注意这些词:猛地、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转身、又。为什么?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所谓“抢险”是从时间的紧急中救出人民群众的一切啊!这就是“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3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重点突出。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从四方面入手,理解这个片段的显著特色。

一、调动生活积累。

当我们学到黄晓文的脚被一根铁钉扎了一下,忍痛拔出,继续扛沙包时,我问学生:“你们曾经因不小心被小刺儿或小钉儿扎过吗?请说一下当时的感受。”学生谈得很多,有的讲自己被花刺儿扎时的疼痛,有的谈划破脚时的难受,有的谈被小木刺扎后的痛苦……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便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黄晓文被铁钉重重地扎进脚底后的剧烈疼痛,更能感同身受,体会他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二、凭借插图想象。

本篇课文中有好几幅插图,第二幅表现的就是战士们肩扛沉重的麻包在稀泥中艰难奔跑的情景。我告诉他们黄晓文就在这个行列里,想象一下他会怎样做。有的说:“黄晓文脚底钻心地疼痛,他几乎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但为了保住大堤,他又挺直了腰板。”……根据插图展开想象,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人物精神更为感人。

三、体会用词准确。

作者描写黄晓文这位典型人物时,运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充分显示了人物的可贵精神。当讲到黄晓文“扯下一绺布条”时,我请他们换成其他的动词“撕”或“拉”等,可他们说:“不行,‘扯’字表现了黄晓文撕布时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他想快点包扎好,快点去保大堤。”有的说:“‘撕’字太斯文了,似乎没有多大力气。”有的说:“‘拉’字更不妥,让人觉得黄晓文力气也没有了,怎么还能去扛沙包呢?”……后来,我们还对“捆”字进行了换词训练,同学们也发表了很多看法。通过这些换词训练,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便于指导学生今后写作中的'准确用词。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黄晓文事迹,在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抗洪英雄事迹的基础上,播放李向群的相关录像,那直观的人物形象,一下就抓住了学生心,李向群的感人事迹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也使子弟兵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最后,伴随着感人的图片,一曲感人之深,颂扬抗洪英雄的歌曲《为了谁》,在学生与文本交融、激昂的情绪中骤然响起,让积淀学生内心的情感喷薄而出。这首歌既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唱出了学生对子弟兵的无限敬意。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4

的那场洪水对于我们来说记忆犹新,但是学生对于那场灾难却所知甚少,甚至对于其中某些语句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初,我便找来一段抗洪时的视频,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体会洪水的肆虐,接着范读文章第一段,把学生带入到这个万分紧急的情境中,让学生感觉当时刻不容缓的形势,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在下文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展示了洪水中的人民子弟兵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在教学的尾声部分,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将教学推入到了高潮,体会战士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向倡导以扎实平实为重,但是对于这样的文章,离学生如此远,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资料,学生、教师、文本很难融入到一起。有一次听公开课时有幸听到这一课,执教老师热情高涨,下面却有学生在笑,我想就是因为没有将学生引导文本中来的缘故。

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第2-5节,划下让你最为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教师在平常经常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课文,此时会轻松不少,学生汇报感受,教师加以提炼和引导就是了。教师在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要清楚地明白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要有敏锐的感悟力,在学生的感悟和回答中了无痕迹地落实重难点,跟学生一起经历学习感悟的过程。

美读感悟是教学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手法,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说出体会,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对于这样激情澎湃的文章,学生若能走进文本,相信定有至深的体会,并深深为之感动,多花些时间在读上,会觉得花得很值得。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对各年段学生阅读教学的共同要求,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我想就一节课的朗读谈开去: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夏天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在抗洪救灾前线的英勇事迹。第一自然段介绍事件的起因,渲染了“急”:告急、危急,解放军急在心头,日夜兼程。

本段的`朗读指导如果仅仅停留在“急”上做文章,哪里都是急,怎么读,学生就只能在语速上做文章,且随着教师的“我觉得还不够急”更加加快语速。

笔者认为,在研究教材时如果能抓住“日夜兼程”一词挖掘开去,引领学生走近——走进文本,使情感浸润于文字之中,将情感与外在语言表现相一致,朗读指导会水到渠成:

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解放军战士为什么日夜兼程?

想象一下白天解放军战士怎样赶路?夜晚解放军战士怎样赶路?战士们会休息吗?

采访“士兵”A,军官B:你们担忧什么?信心在哪里?

由此本段的情感主线进一步明了:忧——急——有信心战胜困难。对“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九江告急!……”的朗读,学生就不仅是语速的加快,而更多了一层沉重,将子弟兵与百姓心连心的情、急人民之所急的意,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的坚强决心一并表达出来,语速由慢而快,声音由低沉而高昂,再加上对重点词的处理,相信朗读指导的效果一定会有所区别。

有效朗读指导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基础之上,建立在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浸润与外在语言表现相统一的基础之上。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6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第一版块——怦然心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

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象,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第二版块——情动辞发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第三版块——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7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让我们看看子弟兵怎样战斗的?战斗的结果如何?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描写场面1:大堤抢险

2、画出描写子弟兵动作神速、奋不顾身、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的词语。

3、讨论:“惊心动魄”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

三、精读第三、四自然段

1、描写场面2:铁汉本色

2、你认为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顾全大局、意志坚强、动作敏捷)

3、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1、默读,找出四个排比句,圈出排比词。

2、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3、“闪烁”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齐读。

5、练习背诵:试背,齐背。

五、精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完成练习

1、画出感人的`语句,自读。

2、造句:回忆使用情境和对象,自己造句,交流,修改。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片断。

2、完成《练习册》。

3、完成《拓展阅读》。

4、完成感想文。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时间充分保证,练习层次递进,让诵读成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语文训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全身心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

《大江保卫战》一文情感丰沛、语言生动,需要少一些理性分析、枯燥问答,多一些感情诵读、情境体验,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8

《大江保卫战》里叙述了在的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吞噬村寨……的情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解放军战士与洪水勇猛搏斗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时,还引导学生去明白这洪水为什么会形成?原来,这是因为由于长江上游的人们乱砍乱伐,使长江两岸“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土”,暴雨使沙土大量流失,日积月累,河床抬高,河道淤塞,碰上特大暴雨,就引发了洪水。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多么重要!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是发人深省的,现实展示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人类破环环境,环境也会给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教学时,学生纷纷联系实际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学生说,看看我们村里的环境,人们把垃圾随意扔,到处污七八糟,再看看公园里,湖河变成了臭水河,冬天还好,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虫飞舞;有学生说,因为我们住宅旁边有工厂,他们把废气直接向空中排放,我们那儿的人家一般都不开窗户,那气味太难闻了……学生们通过课内、课外的新闻感知和亲身体验,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现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深深地唤起了他们对环境污染、破坏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紧迫感。因此,利用语文课加强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9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课文浓墨重彩的再现了19夏天,长江沿线军民抗洪救灾的盛大场面,再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保护人民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课文场面盛大,涵盖深广,感人至深,既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最佳范本,又是对学生进行人观、价值观等思想熏陶绝妙素材,针对文本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年龄特征,以“情感线、语文线、习作线、”三线并举设计本课教学,三条线相互交错,相互融合、丰富的情感积淀,扎实的导读感悟,有机的习作渗透相辅相成、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习得了表达方法,建构了一个有情、有景、有疑、有智和谐课堂。

一、关注情感积淀

课文语言优美,字字含情,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因此,充分发掘课文的人文性,使学生实现情感的共鸣,实现情、文、人合一,是本节课设计的第一条线,新课开始,借助媒体出示大江水“告急”示意图和千军万马会战长江的画面,教师再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带着这份情感品读课文,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品味,品读第五节,设计了一系列教师谈话引读课文,利用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场面,让学生产生情的共鸣,结尾在充满深情的歌曲声中结束,学生在这浓情的渲染下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课堂处处充满了情感味。

二、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特别关注语文双基训练,使语文课真正姓“语”。本课教学,特别重视和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品读第二节中,利用读读、画画、议议、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口味课文的词句,珍视学生独特的读书体验,在品读黄晓文的事迹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内化文本语言,进行创造性复述,读懂课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研读五节时,又充分引导学生熟读感悟,熟读成诵,重视学生语言积淀,使课堂充满了厚重的.语文味。

三、强调读写结合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是本课鲜明的写作特色,学习这种表达方法,是课堂预设的学习目标,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在坚持以读为主、以讲促读、读中感悟的基础上,有机的渗透了写法的指导。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0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上这一课时,四川灾区的残酷,让世界人的目光又对准了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通过本文的学习和解放军在四川灾区的表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子弟兵是人民的大救星。

一、要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象,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感,用心去悟情之深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以读代讲”使学生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上完这一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因为:

1、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2、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3、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诵读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时间充分保证,练习层次递进,让诵读成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语文训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全身心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

5、《大江保卫战》一文情感丰沛、语言生动,需要少一些理性分析、枯燥问答,多一些感情诵读、情境体验,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1

语文课,是以教师为起点,还是以学生实际为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课文的导入设计。然而在《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中,我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语文课,是以教师为起点,还是以学生实际为起点?假如设计是从教师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为起点,那么,就会造成本课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冷场”局面。建够主义理论又一次提醒我: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才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解读文本,绝对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设计、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语文课,有了“抠”课文,是否需要“开”资源?

以前我总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有所体验,语文课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使我明白,如果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学生学习语文这个层面上,起点应该是很低的。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能获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语文课,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如何穿上新鞋走新路?

综观全过程,我发现,情感激发的“忽冷忽热”主要是我教学理念的“钟摆式”造成的。采用“电影镜头特写”的方式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未读文就先有其情”,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开端,披情入文,直奔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然而我却“浅尝辄止”,回过头去释题审题,硬生生地把原本以进入扮演角色的演员拉出了剧本之外。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使我屡次错过了把课堂的“情绪场”推向更高层次的最佳机会。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2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文章的重点在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赞扬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歌颂人民子弟兵。为了让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战、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我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观看视频,耳闻目睹

1998年的抗洪救灾,对我们教师而言记忆犹新,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却是陌生遥远,因为那年他们才刚来到这个世界。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想就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身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了奔腾咆哮的洪水肆虐村庄,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视频,观看了人民子弟兵扛沙包、堵大堤、救群众的视频,学生看得很认真,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

二、阅读故事,感人肺腑

为了让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战、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我收集了此次抗震救灾的种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鲜活的事迹,如:《惊涛骇浪中的六龄女童难灭求生欲望》、《周运兰老师获救记》等,让学生在感动中去品悟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让他们在情的激励下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潜心会文,震撼心灵

如果说观看视频、阅读故事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于是,在我营造了这样浓浓的感动氛围之后,再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我想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视频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视频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于是,我再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学生的心灵在诵读中得到震撼。

四、欣赏歌曲,激情飞扬

课的最后,我还让学生欣赏了歌曲《为了谁》,这首歌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而写的。再次目睹那热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学生的情感在歌词中涌动!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第五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黄岛区王台小学

刘晓燕

教材简析:

《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一篇通讯。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将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凸显学段目标 3.以读为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教学要点: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板书课题,问:这是一场()的大江保卫战?

2、过渡: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3、围绕“战”字,请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同学们,是的,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

1、放录像

2、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让我们跟着课文,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三、学习“大堤抢险”

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感人场面?

2、集体交流:(板书: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过渡:请你们用心去体会让你们最感动的一个场面(大提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A款、轮流交流式----(1)各自圈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试着读出你的感受;(2)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人轮流读课文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3)其它三人评价,让每人都读出自己的感受。B款、共同体味式----(1)小组成员共同圈画,让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该如何读;

(3)大家一起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1、交流该部分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们感动?感悟朗读。

2、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们感动?

(1)“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课件出示),提问:体会到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个人或小组品读。

(2)“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课件出示),提问:体会到了什么?

(3)“狂风卷着巨浪……伤痕累累”(课件出示)提问:你们小组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4)“风声……写照”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解释“惊心动魄”并造句;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过渡: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B、学习画面之二:铮铮铁汉

1、自读。用自己的话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2、再读,画出描写黄晓文语言、动作的词语、句子。

3、交流:

(1)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为了什么?

(2)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来,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4、小结写法。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并且把这位英雄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过渡:英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抗洪英雄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C、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1、同桌先交流,并谈谈你感动的原因。(同桌可以先相互读读,并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2、集体交流重点句子:

(1)“战士们的冲锋舟……以生的希望……”(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引:文中的这一段话非常感人,哪组来读好它。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情?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话。

总结:其实,用心读课文时,读一句话时,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更能体会到一片情。

总结过渡: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是他们大救星”!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4、引读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

1、提问: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做呢?(板书:心系人民)

2、总结: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齐读第六小节。最后,让我们把一首赞美英雄的歌送给他们。

3、播放歌曲:《为了谁》

过渡:课即将结束,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摘录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六、板书设计

22.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大堤抢险(面)

铮铮铁汉(点)英勇!人民子弟兵!勇救群众(面)

心系人民

下载大江保卫战教学实录.[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江保卫战教学实录.[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江保卫战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语文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余县新城中心小学 叶友聪 设计指导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3......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大堤抢险、黄小文拔钉扛麻包、勇......

    教学案例《大江保卫战》

    教案背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课的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更是给予高度评价,让人感动不已,也使......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大丰市第二小学 朱慧兰 教案背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课的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是对人民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