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说课

时间:2019-05-15 07:5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柳青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柳青说课》。

第一篇:杨柳青说课

《杨柳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杨柳青》是。。

音乐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我们本课要学习的《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2、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3、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篇:杨柳青说课稿

杨柳青说课稿

杨柳青说课稿1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

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

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杨柳青说课稿3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

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三篇:杨柳青说课稿

杨柳青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

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

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杨柳青说课稿2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

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杨柳青说课稿3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第四篇:说课~-~

一、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说课程标准

说明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课标要求。2.说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对教材的删减增补等。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晰、具体、全面、适当 4.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材示例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 1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次说课内容为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生活。这也是细胞呼吸的本质。②在教材及高考中的地位: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围绕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这一生理过程生成的产物,限制细胞呼吸的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看,这部分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及其生理的考查,简答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③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图等,通过学生绘图、“看图说话”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解即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好细胞呼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本模块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2 教材处理

实际教学中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前到第三章的“细胞器”一节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上黑板自绘线粒体结构简图,说出其的结构和功能。3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些很肤浅的了解,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认识到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定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知识,而且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围绕实例学习细胞呼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4 教学目标

 4.1 认知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能力目标 ①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

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②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③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②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5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说教材示例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二)说教法

实质: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课改新理念;追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说教法示例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说课稿 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

1〃讲授法 该法有利于教师将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 该法能发挥教材中事例和“议一议”的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谈话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教法示例2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设计

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椭圆、双曲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做到“实质性”探究,不流于形式,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挖掘“本原性“问题,才能驾驭真正的“探究”。如在本节课的“XOY”坐标系的建立中,原点的选取就是核心和本原性问题,必须抓住这一 “探索”契机。

(三)说学法

实质:如何体现“授之以渔”,即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亦即学会学习。

要求: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格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说学法示例1“钠”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化学,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这正是我选择实验教学法的依据之一。但是高一学生普遍有“做实验,看热闹”的不良倾向,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观察和进行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对化学现象溯本求源的强烈

愿望,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钠的存在和用途时,使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结合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钠的存在和用途,逐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各科的学习。

 说学法示例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 本课内容多,文字表达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时,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比较归纳法:如学习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时,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措施)、结果、作用等归纳得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有关的材料,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旨。

(四)说程序

实质:教学过程的安排及其理由

要求:说出课堂教学的的整体思路 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新知、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几个阶段;说出教材教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教材,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说出每个教学环节、层次、步骤的的设想、安排及其依据和预期效果;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关键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依据。 说程序示例1《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断。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的找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并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作品介绍。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式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

3、双语教学运用。介绍完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并不急于整体鉴赏诗歌,而是花两三分钟时间插入英文版的《再别康桥》。主要原因是学生看了视频朗诵版的《再别康桥》以及听完作者介绍后,对英国的风情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必会产生浓厚兴趣,这时及时听一下英语的朗诵,相信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4、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朗诵全诗:让学生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2)鉴赏《再别康桥》

①宏观上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每一诗节入手,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大意。

 ②微观上,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灯片上列举中国古代离别诗的意象,让同学们了解意象的叠印才使得诗歌充满美感。然后由我分节朗诵诗歌,让学生找出每一诗节的意象。(这里主要是发挥了我个人的朗诵特长,便于课堂教学)

 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讨论3分钟,然后请同学回答

和我总结5分钟)

③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介绍“三美”

介绍“新月派”这个诗派,重点是把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进行分析。我认为在“三美”中,绘画美最难,因此我重点分析本诗的绘画美,而其余二美则有学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导和总结 

4、小结本文

5、课文知识点的训练

别小看这两分钟两道题目的练习,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趁热打铁的过程,更是我本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也给了同学们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6、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三道题目: ①背诵课文,这是就课文而课文的“美感教育”; ②古今中外离别诗歌意象的查找,这是对课文意象学习的再延伸; ③对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对比赏析,主要是对学生从意象和形式上赏析诗歌的再巩固。

7、再次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

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二、说课的若干策略

(一)充分展示教育理论功底 

(二)适当运用语言表达艺术 1.尽量采用叙述性语言

2.语言要准确、具体、简练 3.语速适当 4.音调适中

(三)着装得体,表情大方

(四)说案要完备,不能遗漏板块

(五)准备一个提示性的纲要

三、上课须注意的问题 

(一)“上课”是模拟课堂教学 

(二)课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学内容 2.熟知教学方法

(三)注重特长展示(说或写)

(四)杜绝科学性错误

(五)教案做到前“详”后“简”

第五篇:说课

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的意义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我们检查了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说课的类型

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实践,实践型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作用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说课的技巧

技巧综述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研究、让说课活动上档次,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新时期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笔者开展了题为“对说课的审视与反思”的网络教研活动,就说课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讨。我们认为,必须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说课才能说出品位、道出精彩。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得恰当与否,直接反映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制订。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说课内容将越充实、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触及皮毛。"教材的地位”,不仅仅是指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理位置”(处于哪一章哪一节),更包含这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该内容的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因此,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1、该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安排意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描述该教材安排在哪里,更要分析教材编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才把它安排在这里。具体说来,它应该包括:(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2)本课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怎样关系或者该内容在后续学习将得到怎样的深化等。

2、该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学方法、发展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样的情感、养成怎样的态度和形成怎样的价值观等。

3、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只有分析透这些内容,教学目标的制订才有基础,否则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后,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不仅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扭转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学习上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是,说课时有没有必要人为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三维目标往往是融为一体、并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方面加以描述,会不会割裂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说“教学重点、难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活动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要确定重点、难点,就必须搞清什么知识是重点、分析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的内容。

一些有特色的说课,在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分析了教学关键点。所谓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分析这一内容很有意义,因为关键点往往是学习与研究其他知识点的枢纽,是众多学习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学关键点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学情”

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于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也是说课必需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分析学情呢?

由于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了教与学的起点。

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与“已知”相对而言的,它既包括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与技能等,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学生尚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

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它决定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予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课外时间作个别解答)。

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从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点(“想知”)进行预测,较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进的时间序列。换句话说,它就是教学活动如何引入、如何展开以及如何结束等。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流程先后顺序一般为导入新课、新课研习、课堂小结、巩固训练等。当然,新课研习包含多个环节在其中,说课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来进一步的细化。

阐述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因为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等,都是通过这个环节来实现的,而且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必须通过它来体现。那么,如何在说课活动中阐述教学流程呢?

1、根据学习过程的要求来阐述教学流程内容。学习过程经历了定向、活动、反馈与调控阶段。定向阶段,则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活动阶段,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而反馈与调控阶段,则要获取(测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等。因此,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说明以下主要内容:(1)教学活动在怎样的情景下开展、怎样体现新课导入和结课的呼应;(2)怎样呈现相关材料、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加工、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内容的整合、怎样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使学习内容进一步整合与内化等;(3)采用怎样的手段来测量或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何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2、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阐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在教师活动的设计方面,包括设计怎样的情景导入新课、如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设计和指导开展哪些实验活动、选择哪些教学辅助设备、如何进行讲解、设计怎样的问题或练习供学生使用、如何进行归纳小结以及怎样板书等;在学生活动方面,围绕教师引导、指导,开展哪些有效的学习活动(如阅读什么材料、观察什么实验、完成什么练习、如何进行实验、怎样开展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反馈、如何实现知识迁移等)。

此外,由于教学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开展的,而教学的关键又在于突破难点。因此在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就如何突出重点和如何突破难点上多作文章。此外,学习者学习热情和兴趣制约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果的高低。所以,教学设计的阐述也要体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等内容。说“教学反思”

说课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与批判;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所以说课时说教学反思,无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特别是教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具体包括:

1、教学预设中的成功之处。例如,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准备了哪些调控措施;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监控;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过人之处等。

2、教学预设中尚存在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存在哪些困惑;学情分析还有哪些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说课的评价

评价综述

衡量说课的好差,我认为应将常规教学的合理成分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去衡量。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应包容的。教学论、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思想应合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地说:

优化教学目标

(1)制定目标要全面(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德育渗透)

(2)制定目标要适当: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识 记、理解、运用”等层次要求,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标要具体:要将大纲中的总体性,综合性目标分解成本节课的具体的目标。只有具体了,才能使教师可操作,可检测。

(4)制定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明。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得当: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看讲练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良好的教学起始情境:表现在以下几点

导课的衔接性、导课的启迪性、导课的含蓄性、导课的生动性、导课的创新性……

(2)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3)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民主、合用、互动的关系。能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衡量说课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参与程度。

(4)教学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5)教学有法、得法,力求新颖、灵活、实用、有效。

(6)善于发掘德育渗透点 优化智能训练及反馈

构建“输出——反馈——调节——再输出”的教学信息传递系统。

优化教学手段

(1)板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语言洗练、流畅。

(3)媒体运用得当、有序、互补性、简捷性好,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当然,说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毕竟是“嘴上读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也看不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必须把说课与集体教研、优质课等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水平。

说课和讲课的差异

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说课与讲课的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4、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修养。

更确切地说,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讲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所以,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

下载杨柳青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柳青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

    说 课 一、什么叫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

    说课

    说课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

    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

    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

    说课

    教师招考班内资料 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所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将对本课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 》是()版()教材中......

    说课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单元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

    说课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里的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

    说课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说课方案设计 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指导老师: 初二年级设计课说课 李 兰 丽 级 1 班 李 臣 英 1 2008 2 0 0 8 0 9 4 1 0 4 6 我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