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本解读
叫绘本解读:
这是一个略带忧伤的故事,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本图画书的主题让我感叹的是,作者能把死亡比喻为“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未知的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再形象不过的解释了。
这个故事给孩子们一个对“死”平和坦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有那么一种超然的意味,又不乏情绪的自然流露。其实,生老病死就是人生一种自然的过程,如果我们象獾那样坦然,还给朋友留下那么多看似一般
却非常珍贵的礼物,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提到的“礼物”,没有一件大而贵的东西,全是一件件帮助朋友的小事,把一件件相助的小事当作珍贵的礼物,把对一个人的离去回忆和与一个人曾经的友好相处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一种积极的诱导。
设计意图:
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亲人的故去、心爱宠物的死亡也会带来强烈的内心震动。不能认识死亡,就无法认识生命与感恩。禁忌往往被赋予神秘的光环,只会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与害怕感。本活动以情感为主线,旨在通过绘本“獾的礼物”的讲述与角色扮演创造故事氛围,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象自己就是青蛙、鼹鼠、兔子,是獾的朋友,并在过程中理解獾死后带给人们许多精神礼物,值得大家去怀念它。
活动目标:
1.关注情感体验,适度引发幼儿对死亡的情绪体验。2.学习用感恩、祝福的心来面对亲友、宠物的死亡。
活动准备:
绘本《獾的礼物》、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了解主要人物。
1.(打开PPT课件)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共看一本书,共读一个故事。我们先悄悄地翻开
其中一页,一睹为快。
你看到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獾?老到怎样的程度?
过渡:它是那么无助地坐在那儿。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很老的獾开始说起。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封
面。
2.你看到什么?顺着人群往远处看,再看远一些,小动物们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来到獾的面前,有那么多的小动物等着獾的礼物。这儿还有鼹鼠从地下爬出来,也想得到獾的礼物。你想想,这是一只怎
样的獾呀?
3.打开书,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字都没有,一片的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有人说这是一
本关于生命的书。这是环衬。
4.再往下看,这是扉页。你看到了什么?(作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名字。翻译,是这三个人为这本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又出现了那只獾,让我们走近些,再走近些,[教师把扉页上的图片放大。]他弯着身子,拄着拐杖,秋风萧瑟,吹起了他的围巾,他离开了他的朋友们,独自一人走在草原上。他可能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他要去哪里呢?接着往下看。
二、讲述故事,边读边交流。
1.我们又回到了第一次见到的那张图片,故事从这儿要开始啦。[播放音乐。] 2.老师一页一页读故事,孩子们看画面,边读边交流。
(1)你怕死吗?可是,獾呢?接着听老师讲故事。
(2)“这天晚上,他对月亮说了声晚安,拉上窗帘。他慢慢地走进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炉火。吃完晚饭,他写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摇椅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觉得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
獾去了哪里?他还会不会回来?
(3)“獾总是在别人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现在他不在了,动物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獾说过希望
他们别难过,但这真的很难。”
你想獾吗?你希望他回来吗?
(4)所有的动物对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
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獾的朋友可多了,他和他的朋友们还有那些快乐的往事呢?
(5)“等到最后的积雪融化了的时候,动物们的悲伤也慢慢融化了。每当提到獾的名字,说起獾的又一个故事,大家都露出了微笑。”
大家怎么不再悲伤,还露出了微笑,是不是过了一个冬天,大家都不想他啦?
(6)“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走到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他想要谢谢獾送给他的离别礼物。”
谢谢,谢谢獾的什么呀?你觉得獾的礼物是什么呀?
(7)“谢谢你,獾。”他轻轻地说,他相信獾能听到。
你说獾能不能听到?
过去的总会过去,他们还会有新的朋友。
二、讨论与分享:
1.獾死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本来很难过、很伤心,后来为什么会变快乐了呢?
(因为想到獾以前教他们学会好多东西,很感谢獾!)2.你曾经有过面对亲人死亡的经验吗?那时候你有什麽感觉?
3.你会用那一种方法想念他呢?
是用悲伤的方法一直流眼泪?还是去想他曾经教过你、帮助过你的事情,并感谢他呢?
四、角色扮演:
1.请小朋友一起来扮演故事:獾的礼物。
2.只扮演在獾死之后,小动物们对獾的想念和感谢之处,让小朋友练习说出感恩的话语。
《獾的礼物》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09/5/27
一、教学目标:
了解这个故事,并为这个故事而感动,感悟生命的永恒,学会平淡地面对发生的一切。热爱生命,明白生活的全部意义。
二、教学重点:为这个故事而感动,感悟生命的永恒。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獾”的图片)有小
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獾”
过渡: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只獾说起。
(二)、揭题,看封面、环衬
1、(出示封面)一起说一说故事的题目。(獾的礼物)
2、说到礼物,小朋友们一定不陌生吧。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收到过很多的礼物吧,哪一件礼物让你最难忘呢?为什么呀?
3、看,小动物们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来到獾的面前,都在等着獾的礼物呢。看看,都有谁呢?(狐狸、兔子、鼹鼠、青蛙)
4、从这封面上,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文、图:苏珊·华莱:英国人,从小酷爱画画,我们今天要读的这个故事〈獾的礼物〉是她创作的第一个绘本故事,她也因此而一鸣惊人。
翻译:杨玲玲 彭
懿。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5、再往下看,这是书的环衬,你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呀?(一个字都没有,一片的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有人说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三)、走进故事
过渡:我们的故事从这儿就要开始了。
1、第一页:你怕死吗?
2、老师读故事——獾从容地做完“最后”的事,然后安详地做了一个“美梦”,离开了世间,展开了另一段旅程。
3、继续读故事——春天快到了,动物们常常互相串门,常常说起獾还活着的那
些日子,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1)教会了鼹鼠剪纸,用一张纸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纸鼹鼠。
2)教会了青蛙滑冰。3)教会狐狸打领带。4)教会兔子太太烤姜饼。
4所有的动物对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獾的朋友可多了,他和他的朋友们还
有哪些快乐的往事呢? 5继续读完故事。
6、故事结束了,听完了故事,你对獾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你觉得这是一只怎
么样的獾呢?
7、让我们再一次来回味一下这个伤感而有温暖的故事吧。(播放完整的故事)
8、如果獾是你的朋友,你想从他那得到什么礼物呢?你希望獾能教会你做什么
事呢?
(四)、总结
獾走了,但我相信,獾会永远活在朋友们的心中。獾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的事情,还教会了动物们生命的意义,朋友们会带着獾的礼物,带着对獾的啊,更坚强、更积极地生活下去,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前几天,一个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对于奶奶的去世有些心事重重,向我请教怎样驱除留在孩子心灵的阴影。于是,本周的阅读课我给孩子们讲绘本《獾的礼物》,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故事。
故事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一些交流。
师:什么是礼品?
生:礼品就是别人给自己买的东西。
生:就是过生日时,别人给自己送的礼物。
师:那什么是礼物呢? 生:礼物就是礼品吧
师:礼物和礼品真的一样么?侯老师在每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首诗,这算是礼物呢?还是礼品?
生:礼物!
师:那礼品和礼物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孩子们沉思了好久,杨尚可站起来说:“礼品是看的见的东西,礼物不一定是看得见的东西。”
小可可啊,每次的发言总是精炼而准确,怎能让人不喜欢?
师:如果你给别人送礼品和礼物,哪个花费心思多呢?
生:礼物
师:是啊,真正的礼物是要花费很多心思的,是让接受礼物的人永远难忘的。说说看,你收到过什么礼物?
生:我大妈在我过生日的时候送我一只小狗做礼物。
师:为什么称小狗为礼物呢?
生:我很喜欢小狗。
师:这是你大妈花了心思想出来让你高兴的礼物呢。
师: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礼物会伴随你一生。
教师开始用轻轻的声音讲故事:
年纪好老好老的獾,常常帮助大家。獾看着土拨鼠和青蛙快乐奔跑的样子,他觉得自己似乎又比以前老了许多。獾吃完晚饭,坐在摇椅上睡着了,并做了一个美梦。獾梦见,他在没有尽头的长隧道不需要拐杖的向前跑了起来。第二天早晨,狐狸带来坏消息,獾死了。冬天来临了,雪不停的下着。当春天来临时,大家聚在一起,谈的都是獾的事情。土拨鼠告诉大家:“獾教我用一张纸,剪出好几只手拉着手的土拨鼠。”青蛙告诉大家:“獾教我溜冰。”狐狸说:“獾教我打领带。”兔太太说:“獾教我做姜饼。”土拨鼠对着山谷轻轻的说:“獾,谢谢你,留下了这么好的礼物给大家。” 故事不长,孩子们和以往一样静静的听着。
师:獾留给大家的礼物是什么呢?别着急回答,我们再把故事讲一遍。
重复一遍故事,继续提问上面的问题。
生:是快乐
生:是幸福
生:是关爱
生:是爱
师:是啊,这个礼物是獾对每个人的爱。那朋友们回馈给獾的又是什么礼物呢?
孩子们沉默了,我并不着急,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在思考了。
生:是对獾的思念
生:是对獾的想念。
师:说得多好啊!这永久的思念和尊重是给死去的獾最好的礼物啊!
师:獾让你想起了谁?
生:獾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妈,她已经去世了。
师:为什么呢?
生:我大妈以前常常带我去玩,给我很多礼物。
师:难忘的快乐回忆是她送给你的最好礼物啊。
“小诗人”薛兆谦站起来说:“我想起了我姥姥的妈妈。”
“她现在在——”我问。
“她现在还在,已经90多岁了。”
“真是高寿啊!她给你什么礼物了?” “她给了我一个好妈妈!”刚说到这,薛兆谦竟然哽咽起来。
这一时刻,我无语了,泪花悄悄溜进眼眶。如果薛兆谦的妈妈听到这样的话,该有多么的幸福!如果我的女儿说了这样的话,我该有多么欣慰。我如果也说了这句话,我的妈妈能听见吗?
“我想,这是你太姥姥送给你最好的礼物了。”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泪水,却无法控制哽咽的声音。
“侯老师哭了。”有孩子悄悄说。薛兆谦趴在桌子上悄悄抹泪。
课还要继续,我让其他同学继续发言。
一向感情丰富的董月站起来说:“我想起了我的爷爷……”话没说完,她就放声大哭起来。班里几个孩子也跟着流泪。
我扶着她的肩膀说:“我知道,你的爷爷一定也给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了。”
大家平静了一会儿,讨论继续进行。
师:如果有一天,你将离开这个世界,你会为别人留下怎样的礼物?
生:快乐和幸福
生:温暖
生:关爱
……
师:如果你,要离开,就让你的离开,成为别人的怀念。生命的意义就是给予!给予别人快乐和幸福;给予别人温暖;给予别人关爱……
我不知道这样的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听懂多少,但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这样的引导也许会让孩子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二篇:绘本解读
顾舟群
网名小舟成群 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学校。
2006年暑假参加 “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高级研修班,从此潜心于低年级读写绘实验。六年来带领孩子们穿越一本本绘本,给孩子们讲故事、读儿歌,组织班级共读,坚持给家长写信,引领家长进行亲子共读„„《改变从习惯开始》一书畅销当当卓越等网站。她的读写绘课程被评为“全国十大卓越课程”。2011年顾老师成为“萤火虫”亲子共读苏州分站负责人。运用这个公益项目平台,从教室走向社会,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将这些年自己与孩子们的共读经验传授给父母们。她还是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德善书院国学经典应聘讲师和义工。
2013先后获得了苏州工业园区师德标兵,苏州市师德标兵、苏州市阅读先进个人,苏州好人,苏州百名文明市民标兵。她曾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苏州名城早报等媒体采访。2013年教师节《姑苏晚报》专版报道了她的事迹。
她曾应邀去全国各地做童书阅读公益讲座讲座几十次被,评为2014阅读改变中国十大阅读点灯人。
2014年12月出版专著《经典绘本阅读与创意教学》一二年级两册。
我是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2002年加入了新教育,教育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我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只是偶尔的看看书写写随笔。而2006年的暑假才是我教育生活的转折点。因为我参加了“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第一期高级研修班。
在研修班上我第一次认识了梅子涵、王林、彭懿等童书专家,也第一次被绘本所吸引,听彭懿讲《獾的礼物》、《恩恩》、《我的爸爸叫焦尼》,是那么的津津有味。于是在2006年9月我把经典绘本带入课堂,从此开启了读写绘课程,可以说在全国是第一批把绘本带入课堂的老师。
如今八年过去了,庆幸的是自己始终行走在绘本阅读之路上。
我们所进行的是读写绘课程,关于读写绘课程 今天不在这里交流了
因为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绘本的解读
绘本,即图画书。它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的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注意,这里的图画绝对不是文字的附庸,图画可以说是图画书的生命了。
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一本图画书就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
一.从封面去解读:
佩里雷默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在开始阅读一本书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因素。封面或护封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
大家是否读过图书馆的狮子这个绘本
图书馆的狮子
图书馆来了一头狮子,大家吓了一跳。狮子喜欢听故事,天天早早来到图书馆听故事。狮子很守规矩,不吵不闹,孩子们很喜欢他,觉得他是馆内最舒服的靠垫。有一天,他来到馆长麦小姐办公室,麦小姐在书架上拿一本书让狮子放回图书馆时摔伤了,狮子为了救麦小姐大声吼叫违反了规定,主动离开了图书馆„„最后一向讨厌狮子的马斌先生亲子把狮子找了回来。
作者米歇尔•努森,美国知名童书作家,在图书馆工作多年,她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神奇地方,它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所有的人光临。”
封面上一只狮子蹲在一个小女孩的背后,静静地和小女孩一起看书,另外一个小男孩背靠着狮子也在看书,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大大的书架。
一看封面就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图书馆怎么会有狮子呀?狮子能看懂图书吗?图书馆里的人不害怕吗?狮子在图书馆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孩子们的问题会一个接一个而来
我们再来看一个绘本《老虎来喝下午茶
是朱迪丝•克尔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简洁却温馨感人。和老虎分享下午茶,和猫咪分享美食,和家人分享幸福,和邻居分享快乐。在她的图画书中,有一个理想国;在那个理想国中,有一个爱的家园;在这个爱的家园中,每个人都乐于分享。老虎来家里喝下午茶?!听起来似乎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在朱迪丝•克尔的图画书世界里,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朱迪丝•克尔的理想国度,每个人心中充满关爱,即便是贸然来访的老虎,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款待。索菲和妈妈把所有好吃的都给了又冷又饿的老虎,却不求任何回报;有爱,所以分享;分享,所以付出。
封面上一只模样温顺,酷似大猫的橘红色老虎正端坐在椅子上,和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喝下午茶。翻开它,你就会知道这个女孩叫索菲,有一天突然门铃响了,会是谁呢?索菲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只毛茸茸,身上带条纹的大老虎。老虎说:“,对不起,我饿坏了。我可以和你一起喝下午茶吗?“
一看封面,就牢牢吸引孩子们的视线?你猜孩子们会问些什么?
老虎怎么会来喝下午茶?索菲愿意陪老虎喝下午茶吗?老虎会不会伤害索菲?一系列的问题吸引孩子迫不及待往下读。二.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看
还有些图画书的封面和封底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就要求你把封面与封底同时翻开来看了。
大家知道《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吗?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可以说是一本非常生动有趣的适绘本因为这本书表达的是孩子很容易理解、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怕黑情绪”,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的时候,席奶奶对黑夜的讨厌和惧怕情绪,孩子会感到亲切、熟悉和认同。
而席奶奶试图赶走黑夜的办法,又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和好玩儿,孩子会怀着新奇的、饶有兴趣的心情和大人一起一页页地翻看这本书——他们会看到,因为讨厌黑夜,席奶奶千方百计要赶走黑暗,她用扫帚扫、用麻布袋装、用大锅来煮、用藤蔓来捆、用剪刀剪、丢给猎狗吃、沉到屋后的井里,甚至对黑夜吐唾沫„„一整夜,结果怎么样呢?黑夜还是黑夜,一点也没有改变。当太阳光芒四射地出现、黑夜自己消失的时候,席奶奶和她的伙伴——那条无可奈何地陪着她辛苦了一夜的大狗,都累得顾不上欣赏和高兴,而是昏昏沉沉睡去了。
他的封面尺寸是18.6厘米*23厘米、漆黑的月夜下,怕黑的席奶奶正扯着一块披肩在逃避黑夜。而当你把封底也一起翻开时,画面的尺寸顿时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18.6乘以46厘米,一下子变成了窄窄长长的一幅画。这时我们看到,左边是一棵巨大的树,树上停着一只眼是铜铃的可怕的猫头鹰。哈这下知道席奶奶怕什么了。但是很多读者都不知道把封面和封底连起来阅读的。
3.前后环衬的解读
一般来说 环衬是整本图画书里最容易被人漏看的一页了。不就是前后的一张纸吗!环衬常常被人一带而过。而实际上图画书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超现实主义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的《隧道
它的前环衬与后环衬的画面背景是相同的——左边是花卉图案的墙纸,右边是红色的砖墙。象征了什么?
分别象征男孩和女孩。
前环衬的花卉图案中间有一本童话书,而在后环衬,这本童话书跑到了红色砖墙的下面,与一个足球靠到了一起。这隐喻着什么呢?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有一对小兄妹,喜欢看书的露丝和喜欢踢球的杰克是形同路人的兄妹。有时哥哥会在晚上爬进妹妹的房间,吓唬她,他们也会经常吵闹。有一天,妈妈实在忍受不了兄妹俩的争吵,让他们一起出去,试着好好的玩一次。妹妹跟着哥哥来到一个堆满破烂的角落,哥哥在那儿发现了一个隧道的入口,喜欢探险的他毫不理会妹妹的阻拦,自己爬了进去,妹妹不敢跟随,只好在外面等候。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哥哥回来,她只得鼓起勇气,爬进了隧道,里面很黑很潮湿,好不容易爬到另一头,妹妹却发现那里是一片幽深的树林,根本不见哥哥的身影。妹妹更害怕了,平时在书里看到的那些妖魔、精怪、猛兽,好像就隐藏在树林深处,她很想转身回去,可是又放不下哥哥,万一他遇见了危险需要她帮助呢?妹妹进入了林中,她跑了起来,越跑越快,快要跑不动的时候,她看见一片空地,那儿有一个一动不动的人影,那是哥哥!妹妹呼喊着跑了过去,伸出双手,紧紧地搂住了那又凉又硬的身体„„
故事最后一句话是“露丝朝着哥哥抿嘴笑了。杰克看着妹妹,也会心的笑了。”后环衬上靠到一起的童话书和足球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
4.扉页给我们第二次阅读的兴趣
还有的扉页第一次看时还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当你读完了整个故事回过头来再看时,就会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了。
佩特哈群斯的《母鸡萝丝去散步》非常有名。萝丝是一只大大咧咧的母鸡,这天,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却不知道后面始终跟着一只垂涎三尺的狐狸。萝丝穿过农家院子,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了上来,可它扑了一个空,栽到了池塘里。萝丝翻过干草垛,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
其实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图。对照地图,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狡猾的狐狸是在哪里踩到了钉耙,是在哪里栽进了水池„„看,扉页给我们带来了第二次阅读的兴趣。
5.读图画书也不要忽略了封底,有些图画书把故事延续到了封底上。
大家有没有读过西宫达野的《1只小猪和100只狼》这个绘本。
一只小猪误入了一片充满了危险的森林,几乎每棵树后面都藏着一只大狼。可是100只大狼,究竟怎么去分一只小猪呢?
一只聪明的大狼 呼唤小猪回去——要小猪叫来他的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总共100只小猪!不然就吃了他!巨大的诱惑让大狼范了一个非常非常低级的错误。
于是这只聪明的大狼和另外99只大狼怀着无限美好的心情,期盼着这只小猪和另外99只小猪的到来,哇,口水直流,都要馋死了,一人一只,简直太美了!
„„天黑了,一堆大狼傻站着继续等着。小猪当然不会回来啦,他没有那么傻。
6.绘本里好玩的细节值得我们去注意
你看封底,小猪早就回到了家里,呼呼睡得正香。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
在一些图画书里经常会在某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留下一个或几个类似插科打挥的人物,制造一些笑料。
安东尼布朗说自己在孩子时代就喜欢看图画里的这些细节。他最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细节,读者在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但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在《隧道》的第二个画面里,妹妹对面的那幢高楼,房顶的烟囱边上,是不是放着一顶女巫的黑色高帽?窗子里有一只黑猫正在窥探。第四个画面,大衣橱边上挂着的红色外套,是不是就和墙上那幅画里小红帽穿的红色外套一模一样。
这些小细节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画面,读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有寓意,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女巫的黑色高帽,黑夜里的蝙蝠。黑猫都暗示即将到来的凶险。至于那件红色的外套,妹妹更是穿上它,才勇敢地走过鬼哭狼嚎的恐怖森林。
大家有没有看过《阿里的红斗篷》,里面也有一个引人发笑的角色。故事讲的是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阿利如何得到一件漂亮的红斗篷,但在画面里,作者除了安排一只不甘被剪羊毛的黑脸绵羊外,还安排了一只一刻不停的小老鼠,你看它忙得不亦乐乎,阿利剪羊毛,它把剪刀偷走;阿利纺线,它扯着一根线回家„„从故事的开头一直忙到故事的结尾。
在去各地进行绘本讲座时经常会分享这个绘本
最有趣的是,当阿利高兴地穿上新斗篷时,没想到黑脸羊已经偷偷把斗篷啃出了几个“锯齿”——看来,明年人们又会说“可怜的阿利”了,明年阿利又得做新斗篷了。
这本图画书带给孩子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从知识方面来理解它的内涵。例如,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让孩子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推动了文明不断发展。
在和孩子们共读绘本时,我经常会结合绘本内容先推进一首儿童诗
诗人金波有一首儿童诗《不应当只记得》,和这本图画书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相似
不应当只记得,牛奶是从奶瓶里
倒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牛奶是从奶牛身上
挤出来的
牛从大草原上走来,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
苹果是从奶奶的
菜篮子里取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苹果是从树上
摘下来的
苹果树长在土地上,土地很黑很肥,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我们来看看这个绘本《阿秋和阿狐》,阿狐是一个会说话的狐狸布偶。阿秋还没出生,他就已经等在摇篮边上了。他陪阿秋一起做火车去奶奶家„„如果你细心留意就会在阿狐和阿秋的这趟旅行中邂逅许多我们熟悉的人物。
封面上对面站台上正在告别的竟然是戏剧大师卓别林。12页,从左面第三扇窗向外张望的白胡子老爷爷,竟然是《彼得兔的故事》里追赶彼得兔的麦格先生。
顾老师读得书真多!我新接触绘本,不知道哪些好,能给我们推荐书目吗
7.接下来来谈谈无字书:
无字书一个字也没有,完全靠画面来讲述故事。因为不再是图文合奏,少了一条文字的叙述线,所以无字书叙述故事的职能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画的身上。而要以纯粹的图画语言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无字书的图画就必须具有更多的解说性,能让读者透过图画看懂故事。
莫妮克•弗利克斯的《飞机》,只有十四个画面,是一本孩子一看就懂的无字书。翻开书,我们就看到了一只小老鼠,它右跑跑,左跑跑,突然停了下来。呦,它把纸咬出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掀开一看,下边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可这么高,怎么下去呢?看看这只小老鼠有多么聪明吧,它把那张纸咬了下来,折了一架纸飞机,然后坐在它上面安安稳稳地飞了下去,降落到了麦田里,吃起了香喷喷的麦粒。
孩子们看这样的无字书,一定会喃喃自语地把故事讲出来。
8.绘本的题材广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幽默故事、亲情故事、单亲故事、死亡故事„„ 获得1983年凯迪克奖银奖、薇拉•威廉斯的《妈妈的红沙发》,说的就是发生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的故事。故事温情脉脉,作者虽然没有刻意点明这是一个单亲家庭,但是我们透过一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可以看出一个缺少了父亲的家庭的艰辛与酸楚。《我的爸爸叫焦尼》也是一样,虽然讲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的故事,但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到离婚这样一个字眼儿。故事表达了男孩对拥有一个爸爸的渴望,让人有一种揪心的疼痛,特别是结尾那句“铁轨很长、很长,一直通往爸爸住的城市„„所以,火车一定还会回来吧?载着我最喜欢的爸爸—爸爸叫焦尼”,大人读了,没办法不感动,没办法控制住夺眶而出的眼泪。
如今,父母离异早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了,如何去面对,如何在一种残缺的逆境中成长,恐怕是作者最想告诉小读者的了。
死亡不再是禁忌的话题
汉思•威尔罕的《我永远爱你》,就用淡淡的口吻、淡淡的水彩,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如何面对死亡的催人泪下的故事:阿雅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一条狗,我们两个一起长大。但阿雅一天天老了,我让阿雅谁在我的房间,每天晚上在她睡前,我都要跟她说:“我永远爱你。”我知道她会懂的。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阿雅已经在夜里死掉了„„作者透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来和孩子们讨论死亡与衰老及如何走出悲伤。
今天的主题是绘本解读。
其实很多内容都是我刚出版的新书《经典绘本阅读与创意教学》第一章的内容
从第二章开始是绘本课堂实录
下面分享一个实录
打瞌睡的房子
绘本解读:
有一栋打瞌睡的房子,住在里面的人都在睡觉,而且睡得很沉很香。老奶奶睡在大床上,小男孩睡在老奶奶身上,狗睡在小男孩身上,„„。突然,老鼠跳了起来,猫儿、狗儿、小孩儿一个个都惊飞了起来,老奶奶还压垮了床„„大家都醒来了,打瞌睡的房子里没有人在睡觉啦!作者以重复的句型与叠句的结构,使文字产生节奏与旋律,小朋友很容易上口。同时,鲜活的角色、描绘细腻的画面、独道运用的色彩、逐步变化的视点,共同营造了戏剧感十足的氛围,扩展出幽默的效果。读者彷佛是漂浮在空中的精灵,正俯瞰着雨夜里那间打瞌睡的房子,然后一下子就潜进屋子里,看着每个打瞌睡的人物。故事里的角色,每增加一位,图画的画面角度就随着往上提了一点。文字随角色的增加而累积,画面也跟着层层叠叠地累积,充满了电影运镜的趣味。打瞌睡的房子,不打瞌睡的跳蚤(彭 懿)
故事是从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开始的。既然这是一座名叫“打瞌睡的房子”,又凑巧碰上了这么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房子里的人当然要舒舒服地打上一个瞌睡了。果然,我们看到一位戴着睡帽的老奶奶头睡到了床上,地上是睡成一团的狗和猫,一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镜框上。不过,在睡梦中,小男孩和狗呀猫呀小老鼠呀,竟一个个叠到了老奶奶的身上,而且还叠得那么舒服。可是,他们的好梦被一个不受欢迎的小黑点给惊醒了,一个个飞了起来,最后,老奶奶还快乐地把床都给压塌了。
作家奥黛莉.伍德说这本书她写了三个多月,一遍一遍地重写,一共写了一百多遍。在这本书里,她采用了一种重复的句型,像“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这句话,就一共重复了八次。其次,她还运用了叠加的句式,比如,“那只猫身上/有一只老鼠/呼呼大睡的老鼠/在打盹儿的猫身上/猫在昏昏欲睡的狗身上/狗在做梦的小孩子身上/小孩在打鼾的老奶奶身上„„”一句叠着一句。画面左边这些叠句的排列,是不是与画面右边一个叠一个的人物很相配?
阅读记录:
一.今天朗诵的儿童诗是《灯塔妈妈》 灯塔妈妈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静悄悄,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睁着眼,到处瞧,看看有没有----还没有回来的船宝宝。
二.朗诵完进入绘本故事: 老师做打瞌睡的动作
师:你们知道老师在干什么? 生:打瞌睡,想睡觉啦!
师:是啊,像这样昏昏欲睡的样子就是打瞌睡。人困了要打瞌睡,但是你们见过打瞌睡的房子吗?
师出示题目:打瞌睡的房子 师:那房子怎么会打瞌睡呀? 生:一定是房子太累啦!
生:晚上,很晚很晚,大家都睡啦,房子也在睡觉啦!
生:晚上房子想睡觉,可是房子里的很多小孩子不想睡觉,一直吵一直吵,害的房子一直打瞌睡。
师:那故事是不是这样的呢?
翻到第一页:有一座房子,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房子在打瞌睡?
引导观察画面:房子的门窗都关着,窗帘都拉下来了,仿佛人闭着眼睛呢。
第二页:那幢房子里,有一张床。温暖的床,在打瞌睡的房子里,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
引导观察画面: 书上说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我们来找一找。第三页:一个小孩蜷在椅子上睡着了,他边上一只猫蜷缩在盘子里睡着了。(这幅画如果不仔细观察,一定会把挂在墙壁上的镜框上的正在熟睡的小老鼠忽略了。)提醒孩子:再找找看,还有什么动物也睡着了? 一学生很惊喜的发现了画框上的老鼠。
第四页:一个老奶奶躺在床上睡得很香,老奶奶床脚边一只小狗也在呼呼大睡。出示文字:在那张床上有一位老奶奶,打鼾的老奶奶,在温暖的床上,床在打瞌睡的房子里。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
引导观察:你们看老奶奶长大嘴巴,看来鼾声很响,很响。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生:呼!呼!呼!
中间内容略去啦
最后我提问:师:打瞌睡的房子还会打瞌睡吗?生:不会了师:你从哪儿看出来?引导观察:光线亮了,窗户打开了,窗帘拉起来了,门也打开了,好像房子睁开了眼睛。大家在院子里快乐地玩着游戏„„
引导观察打瞌睡的房子和醒来的房子的区别,告诉学生这就是绘画的魅力,好的绘画能读出很多知识。
我推荐一下我新书里书目
是根据一定是时间顺序编排的
第二部分
经典绘本阅读实录(二年级上学期)1.《小种子》——做一颗“神奇的小种子” 2.《小魔怪要上学》——阅读的力量 3.《月亮先生》——关于接纳
4.《月亮,生日快乐》——爱的回声 5.《月亮的味道》——团结的力量 6.《猜猜我有多爱你》——爱有多远 7.《逃家小兔》——爱的迷藏
8.《等一会儿,聪聪》——孩子的教育等不起 9.《大猩猩》——她需要关爱
10.《我是霸王龙》——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11.《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爱被唤醒 12.《你真好》——心灵的震撼 13.《咕噜牛》——智慧的小老鼠 14.《咕噜牛小妞妞》——英勇的小妞妞 15.《极地特快》——你相信圣诞老人吗 16.《雪精灵》——冬日的快乐魔法 17.《冬天的温妮》——冬天也很可爱 18.《小白马》——让想象飞翔
第三部分
经典绘本阅读实录(二年级下学期)19.《花婆婆》——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20.《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正确认识自己 21.《点》——伟大的创造力来自哪里 22.《愿望树》——学会分享 23.《彩色的乌鸦》——谁最美丽
24.《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这只是噩梦 25.《三只小猪》——做智慧的聪聪
26.《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真相是什么 27.《小猪变形记》——做自己最快乐 28.《妈妈心•妈妈树》——献给母亲的歌 29.《狐狸爸爸鸭儿子》——付出是快乐的 30.《会贸易的狐狸》——了不起的狐狸妈妈 31.《温情的狮子》——爱的力量
32.《我的幸运一天》——智慧战胜一切 33.《特别的客人》——你是我的小砂锅 34.《獾的礼物》——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
35.《长大做个好爷爷》——生命是一件珍贵的礼物 36.《图书馆的老鼠》——每个孩子都是作家
接着中秋节系列
每个案例分为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主题关键词,第二绘本解读,第三诗歌引入,每个绘本案例都安排一首与之相关的儿童诗,第四才是课堂实录。第五部分是读写绘作业,第六部分是阅读建议。
第三篇:这是一本书绘本解读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书,叫做《这是一本书》。这本书荣获了美国出版人周刊最佳童书,荣登美国纽约时报儿童畅销书排行榜并盘踞榜首长达六个月之久,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本书。
翻开扉页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跨页图片1,这本书里出现了四个角色,包括书,分别是:这是一只老鼠,这是一头驴子,这是一只猴子,这是一本书。整本书基本上就是驴子和猴子的对话,书是其中出现的重要角色和谈论对象,这只小老鼠在全书中就出现了三次说了一句话,基本上就是负责搞笑的可爱小配角,有了它的出现让故事更增加了幽默性。我们来看看这位生活在数码时代的驴子图片2,手里拿着电脑上网,对正在看书的猴子问出了怎样一连串的问题:你怎么向下滚屏,你用它写博客吗?打游戏吗?他能发短信吗?能玩微博吗?能无线上网吗?对于驴子问的无数的问题,有些无奈甚至无奈到无语的猴子只有一个答案——不,不用,不能,这是一本书!后来猴子终于忍不住了,把书递给了驴子。
你们看,驴子虽然一边抱怨字太多,一边却还是不自觉地沉迷在故事当中,忘了时间的流逝。最后当猴子问,可以把书还给我了吗?驴子的回答是——不!原来看起来和电脑网络相比什么都不能做的书,却如此有吸引力,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人均阅读纸质书的时间远远小于人均看手机的时间,《这是一本书》对纸质的印刷书籍来说,是令人振奋的阅读宣言。
在读完这个充满了幽默可爱与游戏精神的故事后,鼓励我们重拾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这本书从模式上特别适合小孩来读,这本书的语句简单易懂,而且经常重复着同一句话:这是一本书。整个故事都是以对话来展开的,而对话的大部分都是在进行电脑和书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电脑的作用是如此丰富,如此强大,所有驴子问到的功能,比如发短信,玩微博,无线上网,发出各种电子邮件,音乐„„这些,书都没有。
尽管如今电脑功能更加多元,但书更加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一旦拿起书来看,就吸引着读者放不下来。你看这幅图图片3,全书用了一个大跨页给我们展示了,驴子拿起书来看的情形。根本没有交代书的内容,但从驴子头上一直在行走的钟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时钟上依次显示的时间是12:05,1:42.3:24,5:35,驴子几乎是从12点开始读书,一直读了五个多小时。我们再看驴子看书的表情,尽管线条非常简单但还是能看到驴子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跟着故事情节一直在变换表情,忽喜忽惊。可见在数字时代,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看书,需要给孩子更多接触优秀的纸质好书的机会,给孩子创造条件去发现阅读故事的乐趣。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这是一本书》也为我们对比展示了书中的文学的语言和电脑时代的网络语言。大家可以看到这一页图片4,这也展示了驴子看到的猴子正在看的书中的一页。左边文字,右边图画,这页上的人物,有郎约翰西尔弗,和吉姆,有语气词“哈哈哈哈”;有动作“点头拔出短剑狂笑”;有表情情绪的细节描写“吓得目瞪口呆”,“脸上掠过一丝笑容”等等。配合右边的图画,一看就很生动吸引人。
可是驴子看过之后,他的反应不是感受到了文学语言的细致,而是觉得:字太多了,我来处理一下。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画面图片5,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画面,驴子打开电脑,将刚才那么长,那么丰富生动充满细节刻画的故事,变成了极其简洁的三个字的两人对话:朗说,好好好好„„吉姆更省事,干脆直接就用的表情符号。看到这里,我们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网络语言的短平快和符号化的特色,也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体验到书中充满了细节描写的故事的阅读热情,最后再说说这本书非常鲜明的幽默的,可能这也是《这是一本书》连续六个月高居纽约时报儿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原因之一吧。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画面图片6。当驴子们问:你的鼠标在哪?猴子没有回答,大概因为他还未必知道鼠标是什么,或者他已经不愿意再回答驴子各种对书的误解的问题了。可是猴子头顶上的帽子忽然掀开,一直躲在帽子里的小老鼠冒出头来,因为英语中的鼠标和老鼠都是同一个英文单词,当驴子找鼠标时,小老鼠就自己探出头来,以非常幽默的方式正式出场了。
故事的结尾处,猴子很久终于等不及了,问那驴子:可以把书还给我了吗?驴子回答说不。然后驴子还特地补充了一句:用完我会给它充好电的。故事在生动有趣的对话中结束了,驴子尽管完全被书所吸引沉迷在故事中,但仍然没放下数字时代的电脑思维,还想着充电呢。所以最后一页小老鼠再次强调了一句:这是一本书,小笨驴。这样的幽默感跃然纸上,让我们读书之余会心一笑,同时更体会到书的妙处。故事读到最后一页,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图画7,图片8。现在再有人问和驴子一样的问题时,驴子就已经可以自信地回答:不,这是一本书。
希望我们都能从阅读中得到乐趣,希望我们都爱上读书,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者,及他创作的其他推荐阅读作品:这本书的作者是莱恩史密斯,他是美国知名的儿童绘本作家与插画家,作品在国际上既轰动又畅销,曾获美国绘本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三次获得美国插画家协会银牌奖,两度荣获纽约时报最佳绘本奖,以及发的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等等,莱恩史密斯非常注重绘本的设计性,任何题材到他手上都变得充满趣味和幽默,他独树一格的艺术风格以及富有实验与游戏性作品深受大小读者的喜爱。他的创作包括格《林爷爷的花园》,《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这是一本书》,《林肯总统的梦》,《超棒的一天》,以及《詹姆士与飞天巨桃》,他曾获得过两次凯迪克银奖的作品分别是,1993年的《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和2012年的《格林爷爷的花园》,欢迎大家进行延伸阅读,好了今天的领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发的书。
1、你的孩子是不是总缠着你要手机玩游戏?是不是拿着iPad不想睡觉?你希望孩子少玩些电子产品,多读书吗?对此,你有什么烦恼或怎样的解决办法?
2、您如何看到纸质书和电子产品?
温馨提示:每日学习后,朋友圈记录心得体会,并配上指定打卡图,坚持两周,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第四篇:大卫不可以绘本解读
第一个画面: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正欲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你看他,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妈妈之所以把饼干桶放在最上层,是担心大卫吃多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可她没想到大卫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样的事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妈妈可能都会遇到。大卫这样做很危险,这种时刻,大卫妈妈的“不可以”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不仅仅是母亲)看到这里应当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拿到某种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看到。如果你让他看到而得不到的话,那么,危险很可能就会降临了。而且平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不能麻痹大意。
第二个画面:“天哪!大卫,不可以!”妈妈在惊呼。你看,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真得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简直是一个小怪物。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看到此时的大卫,无论是谁,不仅会惊呼,还有可能会晕倒。事已至此,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惊呼之后立马把他放到浴室清洗干净。让我们跟随大卫的妈妈的“不可以”制止声,看看大卫是如何洗澡的。
第三个画面:大卫在洗澡。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痛快地洗澡”,可是大卫的妈妈却说“不可以”。因为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我们应当从小小就对孩子进行节约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第四个画面: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屋外的大道宽阔而绵长,有一些弧度,使人感觉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大道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大卫家的尖顶房子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路旁;小白狗站在屋外的草地上,惊愕地看着大卫光溜溜的背影,不知所措;小狗身旁有一个红色的消防设备。周围的环境静谧而安详。大路上只有光着身子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的喊叫“大卫,快回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留给了读者。
第五个画面: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乐中。我似乎听到了刺耳的敲打声和大卫得意的吼叫声以及妈妈的愤怒的喝斥声。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六—七个画面:连续两个画面是大卫吃东西时的情景:
①大卫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玩。他把蒸熟的土豆刻上眼睛、嘴巴、两根黄瓜当胳膊、两只鸡腿当腿,用餐叉把它们叉在一起,形似一个食物玩偶。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②大卫在吃东西。大卫的大脑袋占据了几乎整幅画面,而他张开的饕餮大嘴又占了整个面部的四分之三强,黑色的口腔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食物——鸡腿、胡萝卜、花椰菜、青豆等等,就像无底深渊;画面的底色是红色的,大卫的脸也是红色的,表明大卫已经吃得太多了,可是大卫仍然在不停地吃。画家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把一个毫无节制、贪吃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两个情景提醒当家长的既不能让孩子玩食物,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天已经很晚了,大卫还在看电视,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休息。大卫皱着眉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请注意,画家在这里把电视节目定格在太空超人的画面,还有大卫走时手里攥着一条黄色的餐巾,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九个画面:大卫回到房间,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扮演起了超人。他穿上紧身衣,脚蹬妈妈的红色高腰靴,戴上蓝色眼罩,脖子上系着那条黄色餐巾,模仿电视里的太空超人,肆无忌惮地在小床上又蹦又跳。玩具熊已经大头朝下,枕头扔到了床头上。画家巧妙地把大卫的被子的图案设计为各种各样在太空往来穿梭的飞行器,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太空的浩渺和无限。表达出孩子对太空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人的崇拜。可想而知,妈妈此时只能用命令的话语才能让兴奋异常的大卫“躺下来”。
第十个画面:大卫在挖鼻孔。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第十一个画面: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而他却跪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幻影片。妈妈让他“把玩具收好”。妈妈没有因他是个孩子并且要看电视而迁就他。这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包办一切。
第十二个画面: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右手托球、左手举棒,正准备在客厅里挥棒击球。大卫的对面摆放着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钟表、一个跳芭蕾的女孩儿玩具,还有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里面插着一束鲜花;身后是一个圆桌……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大卫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打棒球。妈妈的“不可以”没能阻止大卫,结果可想而知。
第十三个画面:大卫不听劝阻,挥棒击球,击落了手里的棒球,也击碎了花瓶。大卫的妈妈很生气,她处罚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妈妈还会爱自己吗?大卫知道自己错了。
第十三—十四个画面:“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是妈妈亲切的呼唤。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同时我也想到,大卫的妈妈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那些“不可以”的道理讲给大卫听。
毋庸置疑,大卫是这本书的主角,每一个画面都有大卫的形象。而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在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虽然看不到表情,我们却能从画家为她设计的造型感觉到她的愤怒和严厉。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画家只突出画了妈妈在用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怀中的大卫,大卫则扑在妈妈的怀抱中,倾听着妈妈的心跳。画家虽然还是没有画出妈妈的面部表情,但我仍然感受到了母亲的美丽、母爱的深沉以及孩子的乖巧、可爱,多么动人、温暖的画面。
从剑拔弩张开始,到皆大欢喜结束,全书没有多余的画面、没多余的话语,甚至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节奏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作者兼画家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表达的深刻而生动。大卫的妈妈则深谙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孩子的艺术,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重要的是,她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母爱。因此在实施制止和处罚之后,她把孩子拥在怀抱,轻轻地抚摸着、安慰着,流露出一个母亲的温情与爱怜。相信此时此刻,妈妈会轻声细语地给大卫讲为什么“不可以” 的道理,而大卫也能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带着童心看完这本书,在喜悦、享受、喝彩之余,我感到作者不仅用传神之笔讲述了大卫和妈妈之间“斗智斗勇”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自始至终隐含着的另一个主题——儿童安全健康教育亦如影随形。当今,儿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儿童的生命与健康。这个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首先要有安全预防、防范意识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有处理安全事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第三,根据心理生理特点,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内容简介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媒体评论
让人又爱又恨的捣蛋鬼——彭懿◎儿童文学家、绘本阅读推广专家
不知道家长会不会喜欢,但孩子们肯定是爱死这本书了!
家长当然要皱眉头了——你看,大卫的造型多不可爱啊,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张嘴还满口尖牙,岂止是让人讨嫌,看上去简直就宛如一个小恶魔。Amazon网站上的书评人说得就更加过火了:“家长可能会很快下结论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不就是讲一个整天捣乱的坏小子的故事吗?以大人的视角看,大卫被画得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
书里的这个大卫,画得一点都不专业,既稚嫩又夸张,看上去就仿佛是出自于一个五岁孩子的涂鸦。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卫,不可以》确实是作者大卫·香农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五岁那年,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一件件他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 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两个字。许多年后,当他早就遗忘了自己的这本涂鸦之作时,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于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大卫·香农终于让自己童年的涂鸦重见天日,用这本《大卫,不可以》来和我们一道分享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他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美国Education World网站在说到这本书时,一上来头一句话就是:“Yes!——Everybody Will Love No, David!”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大卫,不可以》,喜欢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儿,因为那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游戏呢——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喊:“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其实,作者不单是让孩子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也让每一个大人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啊,我们不都是在妈妈的“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的哀号与斥责声中长大的吗?
整个一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只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永恒的“不可以”的盛大庆典,还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关于“不可以”的百科辞典。其实怎么说都不过分,因为大卫·香农精准地抓住了大卫脸上的表情,对每一种“不可以”的微妙差别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诠注。说到表情,我们不能忘记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故事里有一个人始终深藏不露,不要说表情了,就是连脸都没有在画面中出现过,对了,这个人就是对大卫说“不可以”的妈妈。事实上,尽管这本书差不多每一页都重重地回响着“不可以”的声音,但是,说“不可以”的妈妈只出现过一次,还不是在正文里,只是在扉页上与我们打了个照面而已——穿着一条绿裙子的大卫妈妈的脸被截掉了,露出胸部以下的大半个身子站在那里。看不见脸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跷起的那个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她被气成什么样子了。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说“不可以”的姿势了。
当大卫的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我们依然看不见妈妈的脸,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来,这时,她一定不再是气得七窍生烟了,一定是一脸的爱怜。
小男孩儿的生活日记——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这是本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曾经得到1998年的凯迪克荣誉奖。作者及绘者大卫·香农(David Shannon)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刻画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书里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情,不过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大面积的图画模拟各种情境,孩子们从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进而产生共鸣,大人也会发现自己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不时地对孩子说“不可以”。
除了书名页及最后一页外,整本书都是由跨页所组成,而所有的跨页图画都是满版,让读者和图画之间没有距离。换句话说,画面上的空间仿佛延伸、扩展到现实世界里来。此外,这样的做法也让大卫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每个跨页模拟的情境大都独立,与其他跨页不相关,只有最后三个跨页明显有连续性──大卫在客厅里打棒球、被妈妈处罚、妈妈叫他过去,然后以妈妈对他说“我爱你”做故事结尾。不过,每一个跨页里发生的事,都会让读者产生许多联想,甚至把两页的情况串联起来,比如妈妈叫大卫回房间去,和大卫在床上假扮超人这两页;或者大卫在浴缸里大玩特玩,和他光着身子跑到街上。整本书的文字虽少,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图画却给予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大卫的造型既像是用几何形体拼接的玩偶,又像孩子用稚拙的笔触描绘的自画像,正如“把玩具收好!”那个跨页里,地面上出现的大卫自画像。这样的画法让大卫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加生动。除了大卫外,画面中的场景都颇具真实感,画家把柜子上的瓷器、布面的沙发、浴缸、玻璃桌等等的质感都描绘出来了,这种写实画法与玩偶般的大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突显出小男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大卫似乎与整洁、有秩序的环境格格不入。绘者在画面里,还安排了许多让读者眼睛流连的细节,厨房和客厅里的摆设、被子上的图样、大卫的玩具……都可以增加阅读图画的乐趣。
大卫·香农以小男孩大卫为主角绘制了一系列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是第一本。香农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大卫的调皮行为外,在收尾之处总是有贴心的安排,让大人与小孩儿都觉得温暖。在这一本故事里,闯了大祸的大卫虽然受到处罚,最后仍然得到了妈妈的拥抱和全心全意的爱,常常做错事的孩子看到这一幕时,一定觉得很安心。陪伴孩子阅读的爸爸妈妈,不妨借此机会也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浓浓的母爱——《大卫,不可以》解读(偌遥 ·2007年06月)
我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有幸和我的同事一起编辑出版了“启发精选绘本”系列图画书。其中的《大卫,不可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所以,在此书出版后,写下了我的感受。因此,这篇文章不是纯粹的书评,而是我个人对《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的解读,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献给所有喜欢这本书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妈妈。
一本能激起男孩共鸣,妈妈心跳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这真是一本能引起众多好动、调皮、爱冒险、“不听话小坏蛋”共鸣的图画书呀,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举动,那张牙舞爪的捣蛋行为,那还没学会走就想跑的叛逆,那眼泪鼻涕还没擦干就能露牙坏笑,这些不都是我们有男孩家里天天发生的事吗? 再听听那句话“大卫,不可以”的吼叫,终于知道了,原来美国的妈妈也有这样没“修养”的呀。简直是永不下班的“站岗”,但是谁让我们这些暴躁如狂的妈妈,突然又安静得温柔似水的呢,当然,是我们家里的“大卫”呀!
第五篇:我讨厌书绘本解读
《我讨厌书》
推荐年龄:4~8岁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有关“阅读”和“想象力”的故事,是治疗那些“厌书综合症的良方”
精读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是《我讨厌书》。这本书,被列入加拿大儿童图书中心的推荐书目入选了台湾省好书大家读第三十九题次入选图书的书单,今天大家已经在群里听过这本书的讲读音频,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本书。
1、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写过这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一个人读的书多了,社会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和超然的气度,无数事实证明,阅读可以启迪智慧丰盈心灵,也因此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把书作为自己一生的好朋友,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如何让孩子喜欢书,今天我们解读的这本有趣的绘本,《我讨厌书》可能会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一些启发。
2、书中的小主人公米娜,生长在一个书堆成灾的家庭里,不谋不断的买书借书和预订书,等家里到处堆满了书,而且父母还是多容易,吃早餐时他们看书,吃午餐时他们看书,吃晚餐的时候他们还是看书,他妈妈很想让你那也加入读书的行列,可偏偏米娜就是不喜欢看书,他总是跺着脚尖叫,我讨厌我讨厌食物,但是一场意外却改变了他,有一天为了拯救心爱的小猫,米娜打翻了书柜上成群的书堆,一时群书应声而倒,包括许多故事书,从飞扬的书页间书中的主角也跟着跌了处挤满了整个房间又闹又跳吓坏了米娜,你那必须想办法让这些主角各自回到他们的故事的,只是他不知道他们谁是谁,更惨的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该回哪里去,于是米娜只得硬着头皮拿起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好帮主角们找到他们的家,读着读着,米娜开始喜欢起阅读,让回到家的父母充满了惊喜。
3、这个故事中从一开始的两幅图画,我们就可以看出,米娜的父母为她创造了一个绝佳的阅读环境,不仅让家里到处都是书,而且父母还以身作则一日三餐都在看书,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米娜的家里有很多书,可能因为经常随手阅读,所以书摆个相当凌乱,而文字中写道,化妆台屋子里和桌子上有书,壁橱,衣柜里有书,还有沙发楼梯椅子上,甚至壁炉里都塞满了食物,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你那个父母在餐桌旁一边看书一边微笑着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在享受着读书的乐趣,米娜家的阅读可谓是软硬环境都具备了,但是没有兴趣的指引米娜仍然不喜欢读书,这两幅画中米娜嫌恶的表情不禁和父母的愉快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感觉到他真的是对书很讨厌,金冠米拉确实讨厌书,可是这本书从头至尾也没有出现过米娜的父母强迫的看书,或者指责他为什么不爱看书等方面的内容,而父母只是从家庭环境从自己爱读书这些方面给孩子形成了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直到米娜自己,发现了阅读的兴趣,才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不需要父母在旁边督促了,环境的影响加上兴趣的驱使,米娜不需要人在催促自然就会沉浸在书中欢喜的读下去,4、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们不可能像书中的米娜一样遇到故事中的主角们都跑出来的神奇事件,因为有要通过读故事让主角们回到书中这样的任务从而激发了阅读的兴趣,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更生动地讲故事,或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加互动游戏,读书之后增加延伸,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可以从米娜的父母身上至少学到这样级别,第一,为孩子创造一个随处都能看到书的阅读环境,第二,第二,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也乐于读书,给孩子做一个爱读书的榜样,第三,第三,尊重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强迫孩子读书,第四,第四设法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5、在绘本的最后一页是这样的画面,父母回到家里,看到家里一片狼籍,而米娜坐在地板上看书,虽然米娜终于爱上阅读令人惊喜,但家中的凌乱也是够让人抓狂的,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了米娜父母的表情,他们的表情中只有惊喜,欣慰,而没有任何愤怒焦躁等负面的情绪,而文字中写道,他们吃惊的不是被扯掉的窗帘儿被打碎的盘子,也不是被咬掉的桌腿,而是专心读书的米娜,大概在他们看来孩子才是首要关注的焦点,孩子的进步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事情都可以往后放,6、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这样的画面,你的关注点会什么呢,我们是否会如米娜的父母一样随时,首先发现的是孩子身上可贵的优点和值得正面鼓励的事情呢?米娜父母的关注点和引导方式也值得家长们深入思考,7、另外从米娜的角度我们画面中暗藏这一条米娜的情绪线,我们仔细看一下我们从画面中提取的米娜的各种表情,我用画面和配合着画面中间所反映出来的米娜的表情,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我们看到随着故事的展开,你那的表情逐渐从负面转为正面,从一开始的生气讨厌,到后来的发现趣味,同情怜爱,开始喜欢,甚至当所有故事中的角色都回到书中之后,他还会觉得有点孤单和怀念,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来,当他带着正面积极的情绪去面对书籍和阅读,就有机会产生阅读的兴趣的,所以,在书的最后一页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地上一片狼籍,可是米娜永远自在的,坐在地板上,欢欢喜喜的在看书,8、所以,如果我们总是给他创造比较适合阅读的环境,让他用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去面对阅读,那么就更容易有机会产生阅读的兴趣,好今天的领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本书,再会,1、你家的孩子曾经有没有不爱读书的一些表现?你后来做了哪些事让孩子变得喜欢读书了呢?
2、当孩子没能如你期望的那样表现时,你是否会焦虑和急躁?还是会选择耐心等待,让孩子慢慢来?有什么实际的例子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3、参考我们总结的米娜父母的四点做法,你觉得你在创造条件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方面,可以着手提高或改进有哪一点? 17.温馨提示:每日学习后,朋友圈记录心得体会,并配上指定打卡图,坚持两周,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