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的食物》说课+反思
《动物的食物》说课
卢龙一小 王保红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食物》冀教版小学科学课(五年级上册)“生物生长的需要”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要基础上继续围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动物生长的需要.动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从外界获取食物,以获取生长所需营养和能量,不同种类的动物所需食物也不同。虽然学生都知道大部分动物吃什么,可是它们怎样摄食、它们的生理结构如何有利于它们的捕食,还不是太清楚。因此,从内容上讲,这一课非常适合网络教学。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资源,将一些网站提供给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解决学生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另外,通过这种专题网站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突出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了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及知识的渗透。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⑴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⑵能推断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捕食有什么好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
3、科学知识目标:
⑴能自己的话说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的概念。⑵能根据动物的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食物,并按食性进行分类.2、教学难点:
动物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针对《动物的食物》这一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
通过学科整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并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三)演示转播法
本课我采用演示转播法,这样避免了传统的、呆板的知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网站教学,使学生“乐学”、“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得以实现。
三、说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教师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猜测、验证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
3、注意合作交流
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网络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学习新课;第三部分总结交流。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谁能说一说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师:对,如果有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就能自己提供养料,供自己生长。可是动物却不能,它们需要捕食。
3、师:那么,动物到底吃什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食物》。(板书课题:动物的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地交谈,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已有认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方向。]
二、新课讲授
(一)动物食性
1、师:请同学们打开IE浏览器,输入“”
2、师:点击“学习新知”,看一看图中都有哪些动物? 生:(马、牛、羊„„)
3、师:点击“动物食性”,仔细观察这些动物都在捕食什么?同学间可以讨论一下,并把分类结果填在书上16页的大圈中。
板书: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最常见的动物,分析它们都吃什么,回归自然生活。]
4、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那么谁能总结一下同一圈中的动物在所吃食物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生1:草食性动物都是吃草的。生2:肉食性动物都是吃肉的。生3:杂食性动物既吃草,又吃肉。)[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依据一定的事实,进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指导及时给学生输送正确的知识概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知识。]
(二)捕食帮手
5、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段动物捕食视频。看一看这些动物是如何捕食的。(师播放视频
1、视频2和视频3)[设计意图:视频的引入,大大增加课堂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师:不同动物的食物是不同的。那么动物身体器官是如何帮助它们捕食呢?请同学们点击“捕食帮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它们的牙齿和爪子有什么不同?
生汇报。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总结归纳知识,进一步获取新知。]
7、除了牙齿和爪子,动物还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它们捕食呢?谁能举例说一说?(舌头、嗅觉、鼻子等)[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取发散思维,多方研究,思考动物身上还有哪些器官也利于它的捕食。]
三、课后总结:
1、师:动物的生存不仅需要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那么,谁能说一说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生:(草食性动物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需要茂密的森林和有其他动物生存的草原;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2、师: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世界上的珍稀动物逐渐减少,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动物也是我们地球的主人,号召学生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做一个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心人,在这里渗透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已有经验及认知基础为起点,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准备了主题学习网站。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反思:
1、加强学生互动参与,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在“动物食性”环节,通过多个动物捕食图片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动物的食物是不同的。有的吃植物,而有的吃动物,还有的动植物都吃。从而引入是什么帮助动物捕食呢,它们的帮手是什么?(第二个环节“捕食帮手”)很自然地过渡到另一重点内容。我在设计时,在中间插入三段视频,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视频上唤醒他们,去进一步认识动物。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不同动物食性的视频原来是安排在讲完“捕食帮手”之后欣赏,可是在比较之后,我认为还是应该放在这个环节。如果那样了,会造成对探究动物食性与其形态特点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的兴趣减弱,不能起到唤起他们感官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整节课的衔接还算紧凑,学生的积极性还算高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同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收获。由于主题学习网站的引入,更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第二篇:动物寓言故事说课
《动物寓言故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动物寓言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大课堂的话题。第七单元围绕“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专题来安排学习内容,整个单元围绕动物组织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动物世界。这样安排的目的旨让学生在了解动物及寓言的基础上,以动物为主角编一编动物寓言故事。
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的特点,我特拟定本单元的教学 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含义和以故事来寄托深刻思想意义的基本特点。能力目标:
以动物为主角,以说写寓言故事来培养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习作训练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段习作目标,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提高习作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往的习作经验,学生大多对习作有畏难情绪,如何轻松的过渡和营造习作的轻松氛围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和学生的习作现状分析,学生能说、写出寓言故事,但要表达出一定的寓意是习作的难点。
五、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
由于学生大多畏惧作文课,所以一开始我就用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
(二)小组排难法
因为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在材料的展开和想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采用了小组排难法,争取让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获。
(三)点拨释疑法
(四)当堂评定法
五、说学法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
鼓励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不干涉学生想象,给予最大的想象空间。
(二)合作交流法
在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营造轻快愉快的课堂气氛,力求使学生从多角度抓住动物的特点,与寓言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及时肯定学生的在字词句上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
(三)学生修改法
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听动物寓言故事导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一开课,我就用讲故事来缓解大家对公开课的紧张情绪,并未提“习作”二字,让学生在老师的故事中进入情境。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将带给你们一个故事,听的时候思考:故事的主人是谁?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听完故事后,我将引导孩子了解语言的含义,归纳出寓言的特点。
二、归纳寓言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1、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少、简、深。它一般包括寓体(故事)和寓意(主旨)两个部分所谓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叙述的小故事,“寓”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它通常是借用一个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来形象地阐述一个能振聋发聩、启人深思的大道理。
当孩子对寓言有一定认识后,我将带孩子进入文本,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动物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主角必须是动物。
2、读146页第一自然段和147页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这次这次语文大课堂对我们写作寓言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三、分享动物寓言故事,强化对动物寓言故事特点的掌握。我将呈现一些故事,让孩子回顾,强化对寓言的了解,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同学们,你们能把曾经听过和学过的动物寓言故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所蕴含的的道理吗?颂扬什么?讽刺什么?
正面的启发教育作用 亦有反面的讽刺嘲弄作用
正面的启发教育作用亦有反面的讽刺嘲弄作用
四、写作指导
当大家的作文准备知识准备充足后,我将呈示本次的习作要求: 出示要求(课件)
A、故事要有趣味性;
B、故事中要包含一个道理;
C、故事内容要完整,条理清楚。再请出我们的主角
1、(课件动物)瞧,我们作文的主角出场了,你了解这些动物吗?他们有的温柔、有的凶猛,有的勤劳,有的憨厚、有的群居,有的独处。你能概括他们的特点吗?你能用()的()格式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2、你想通过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颂扬什么?讽刺什么?
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好的寓意,我会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估计更多孩子却找不到需要颂扬或讽刺的道理,所以在此我以幻灯片的形式提供了一些寓意,让孩子从选择的结论入手去 寻求过程,大大降低孩子此次作文的难度。你喜欢颂扬或讽刺什么?
2、你会选择哪些动物作为故事的主角呢?你准备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它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呢?你准备选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哪个方面作为重点呢?
同学们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编,编好后说一说。
在教学进入学生按照老师给定主题展开想象时,给予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力强的可以自己想,能力不足的可以自由组合成两人、三人小组,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优势,集众人思想减轻这次习作的难度。
(2)动笔把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写故事时可以对故事做一些修改。)
五、出示学生写的动物寓意言故事,读一读,评一评。
鼓励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全班推荐自己的“ 新奇想法”,其他同学点评,教师作最后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三篇:说课 《动物说话》
《动物说话》说课稿
一、说课标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动物说话》。首先,我来说说课标。
《动物说话》人音版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有益于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及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说教材
《动物说话》歌曲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2/4拍,一段体结构。全曲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比较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小动物稚嫩的叫声和可爱的神态,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
三、说教法
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学生多数都经常能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气息,他们对农村的小动物都很了解,所以我采用直接导入法,通过几句话直接进入歌曲的主题。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直观教学法、以创设情景法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模仿法、探究法和合作法。采用模仿法让孩子们模仿动物叫声、动作,神态为他们积累经验,提高音乐素养。采用探究法自主探究发现敲击节奏的方法。采用合作法为歌曲设计不同演唱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听,通过听老师范唱,再听音乐默唱、听音乐小声跟唱。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歌曲的情绪,通过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唱。再让学生在间奏处拍手、跺脚随音乐律动。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在学生会唱歌曲后,根据歌曲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情趣表演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把歌曲设计成不同的演唱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与合作的快乐,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整体把握并激发了学生自主编不同声部的兴趣。
创编活动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创编歌词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创编活动,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带上头饰进行展示,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创编完后,让孩子们下去给其他的小动物创编歌词,让孩子们学会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升华情感 通过歌曲的学习想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朋友呢?”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最后,播放《动物说话》的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快乐的离开教室。
第四篇:说课反思
《春酒》说课教学反思
旗城学校 李伟
人们常说:经历是人生一大财富。我想:经历过,并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财富。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比以前有进步。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3、以读为主线,紧扣文本,从学习文章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理民俗、品细节、悟乡情突出了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使听说读写训练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整个设计教学容量稍大,读写联动仿写诗歌环节有些难度。这些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比如仿写诗歌我可以给学生提示几个意象 :风筝飘、高粱红、桂花香、大海蓝,这样可以减小难度。
2、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一上来就让学生找“文眼”可能很多学生找不到或者理解不了。我最初的意图是让学生抓住本文的关键点,从整体理解作者的构思和思乡情怀。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还需再斟酌,希望能水到渠成的让学生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思乡情怀。
3、设计中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开发不够,对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指导有待加强。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很单一,尽管也有自主探究方式的运用,但学生仍以回答问题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落到实处。如果上课,我想我会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开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时效性、主动性进行指导,真正贯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反思本课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有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编写的精神,创造性开展。更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胆付之于实践,勇于尝试,努力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师生互学,和谐交流的平台,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总之,没有遗憾就没有进步。也许,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遗憾。在遗憾中去不断去探索,去创新,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所在。
第五篇:《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
明德小学 刘春梅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本单元的开始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身体的结构”,以及“骨骼、关节和肌肉”接着用“跳动起来会怎样”引领学生认识到运动后引起的各种生理现象,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本节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也是在回答一个相关的问题“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主要的消化器官以及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下一节课“口腔里的变化”也是表现一种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建立联系,具有启下的功能。
2.学情分析
人体要对吃下去的食物进行消化,用来获取运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讲,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 即使了解消化器官都有哪些,也不清楚这些器官是什么样的,都有怎样的功能和特点,这些器官又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呢?这是学生所陌生的。那么由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身就比较枯燥,纯理论的灌输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视频资料等活动帮助学生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科学问题,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理念分析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本课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信息,自主找寻答案为教学方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遵循了以下理念:
1.《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阐述,学生的科学学习首先是合作,其次才是竞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要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并不等于放弃独立思考。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2.本节课是典型的“暗箱课”,其教学难点主要在于无法给学生可以探究的实体,难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补充资料,并从大量的模拟体验中去感悟、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完善。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了形象、直观的感知,有效推进概念的建构。
3.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是暴露学生原概念并借助于科学探究活动对已暴露的原概念进行重新修正、组合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展示已有的科学概念,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观看资料等活动有目的地进行更正,让正确的科学概念替代学生脑海中错误的原有概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过程与方法: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2.观看视频,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视频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知道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器官以及各自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五、教学材料分析
记录单;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的馒头,人体消化器官图,人体消化器官的视频。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设置情境、引发探究
课的一开始,我设置一个孩子吃葡萄干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分组在人体轮廓上标示出吃下去食物的旅行路线。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科学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同学们对画食物旅行图很感兴趣,那么食物在人体到底怎样被吸收、分解、消化的,学生心里存在着许多疑问,探究知识的愿望也就越加强烈,这也为探索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借助资料,了解消化系统。
第二环节,我以图片的形式出示消化系统图,学生对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大致的位置,同时说出食物的旅行顺序,并在小组中能够讲述。
(设计理念:韦钰院士曾经说过“只靠学生自发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我理解有时候教师的“教”也是必要的,我想学生对于看不见的消化器官比较陌生,这时候还是由我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形成清晰的、准确的科学概念好一些。)
三、小组合作,探究消化器官功能及其特征
在本环节,是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具体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是需要突破的难点。消化器官除了图之外,不可能有实物提供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的主观判断变为可以客观研究的实体呢?如何让学生的探究深入而不空洞呢?我作如下设计: 首先,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播放各个消化器官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收集影像资料来探究消化器官功能特征。为了学生在交流汇报中有比较贴近实际的体验,我设计了演示、体验活动。探究胃的功能时,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胃模拟演示实验。在探究小肠吸收营养的功能特征时,让学生感受小肠的长度,以了解食物正是在细长的小肠中营养被充分吸收。同时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能有所发现,并思考自己的健康饮食观念等。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我力求让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这样真正做到个体发展与小组发展同步进行。让学生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分享。另外,几个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具体认识有了质的提升。)
四、建立科学概念,拓展延伸。
以动画的形式,模拟再现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并修正自己的食物旅行图,讲述食物旅行的路线及消化过程。同时,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各消化器官具体的消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除了这些食物所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外,还有哪些器官参与了辅助消化呢?你在课堂中还想到了哪些健康饮食的知识呢?
(设计理念:本环节是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环节,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消化系统和消化器官有了清晰的、科学的认识,因此让学生修改课堂开始绘制的食物旅行图,是巩固所掌握的科学概念的一个过程。此外,带着问题离开科学课堂能够有效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将课内外联系起来,使科学学习的连续性、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知识的运用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
五、板书设计
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
口腔
碎小
食道
无变化 消化器官
胃
食糜
小肠
小分子物质
大肠
残渣
六、我的思考: 科学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知识体系庞杂的学科。对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必竟不是百科全书,有时无法回答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另外,教学时间有限,有时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好奇。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保留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学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教会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用科学的方法去创造;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生活。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