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
一、导入新课
1、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学习她的作品《武陵春》。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录音范读(很优美吧!)
2、学生跟读:我们再听一遍录音,请大家跟着录音轻声读,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明确了情感,我们来齐读一遍,争取读出情感。
三、品味语言
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一下词的上片。
1、首先老师想问大家,上片中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请问大家,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找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问:相似点在哪里? 【彭湘敏】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3、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我们再一次齐读上阙,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4、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5、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把下片齐读一遍。
5、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
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全词,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齐读]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词。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诵《武陵春》,下课前我们在作业本上默写。
第二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却出现了著名的女词人,她是——(李清照)。
生介绍李清照的情况,师展示屏幕总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金军挥兵南侵,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到浙江。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我们还记得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如梦令》《醉花阴》)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武陵春》,二、明确目标(屏幕展示)1.反复诵读,熟能成诵。2.把握感情,领会意境。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热爱古文化的感情 4.重点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5.难点意境的领会
三、学习新课
1.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总结强调个别字:“拟”nǐ,打算的意思,“舴艋”zé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载”zài装载(多音字)
2.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3.精读赏析
探究交流活动一
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兴致很高。那么读了以后,你
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
生思考交流 教师灵活总结
师: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生:朗读)
探究交流活动二
师:<1>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师:好,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2>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
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生答)
<3>作者最终成行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 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探究交流活动三
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
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4.活动四(反复朗读课文,体现本节的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好不好?(指名读生评论)
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生(齐读)
师:谁能试背一下全文?
四、练习巩固与拓展活动. 1.课内巩固练习见〈〈学案〉〉一 2.拓展练习A见〈〈学案〉二
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把本文与她早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做一比较,看看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生(齐读)
附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B积累带“愁”的诗词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
2.渗透思想教育爱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爱国
五、音乐欣赏放松与巩固
六、布置作业
把学生描写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书面,上交。
第三篇:武陵春教案
《武 陵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时的作用。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4、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生答:“人非”(丈夫去世)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 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 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女生朗读]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
4、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 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③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四)、了解词人,解读内心
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评论李清照的词风格过于低沉,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转入知人论世(当谈到评价文人的作品时,我们有时不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打出幻灯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从词人人生经历来看,她的曾享受过幸福美满富足悠闲的生活,也历尽了国家破败,家乡沦陷,丈夫去世,文物丧失等等苦难,这些苦难淤积于心,无人可诉,无法可解,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根本无人愿意聆听她内心苦闷的呐喊!
她曾词动京华,名噪一时,可这早已经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种种教条,因此她的词也被斥为“无辜藉”她对幸福的追求又被诬蔑成“无检操”,甚至连我们心仰望之的陆游对她也颇多微词。
李清照晚年时想把自己一生所学悉心传授于孙姓少女,不料,这位天资聪颖悟性颇高的少女用她十来岁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绝了词人:“才藻非女子事也。”
是啊,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可到头来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周遭的人都视她为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板书:孤独]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
(五)、抒写感受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
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展示幻灯片: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小结: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感受,老师想借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朗读《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
或许《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包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师生齐读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声声慢》,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板书: 旷 世 孤 独
国 破 夫 亡
直 接 抒 愁 传 细节
触 景 生 摹
(八)、教学反思:
1、从关键语言入手,层层引导,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抓住细节品位诗的内容,更有利于深入把握作者情感。
3、从景物描写来体会人物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黄
云 2007年9月
第四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
2、出示幻灯片,作者简介。
这首曲子的词作者就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才华横溢而有命运多舛的女子,一起走进她的《武陵春》,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自主学习,感知作者情感
1、教师范读。
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读声中和乐曲的旋律中,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愁
朗读讲究抑扬顿挫,和语速。那这忧愁的情感适合用---低缓。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老师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老师期待你的加入。来吧,站起来吧!加入我们!
2、学生跟读
从同学轻轻的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主人公那份悲愁了,让我一起想想你认为作者这样的忧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物是人非事事休。(出示背景)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
能直接解释问题的语句,我们一般选用顿挫的语调来读。顿挫的时候注意,词不可强硬分开。师范读,生跟读。
三、合作探究
1、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的情感?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出来,作者的这份悲愁我们却能深刻的感受到,你从那些词句感受到作者这份愁?(1)借景言愁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春色终于了解了,如作者的人生一般,53岁的她,悲苦的如暮春的落花,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了,没有了生活的向往。
2、细节传愁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悲愁 呢?除了直接 抒愁,作者还用生活中的小细节来表达作者心中的哀愁,大家找出这样传愁的字词吗?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尽、倦、休。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重点词要重读)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
(3)以泪代愁
“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百感交集,泪在语先,欲说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无限的悲愁。将满腹的辛酸表现的异常细腻深刻、鲜明。
同学们分析的好透彻,让我一起想想,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也用欲语泪先流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悲愁”现在让我们把所有悲愁凝集在眉头,用悲凉颤音读出作者内心的这份伤痛。(师范读,生跟读)(4)比喻抒愁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③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2,反复诵读,谈收获。
(1)读书百变其义自现。你来概括这首词的主题。(2)你是李清照的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我们既要为作者晚年生活的凄楚和不幸感到同情,同时也要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三、拓展迁移
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读文章知内容,敲语言体诗情,捉意象入情景)
1、读“花间派鼻祖”之称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1)文中的主人公什么形象?概括文章的主题。
(2)文中主人公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从词中找出理论依据(梳洗罢(欣喜
满怀希望)--------()------------()
(3)赏析文中的意境美,语言美。2/比较《武陵春》、《望江南》两首词在内容、写法、和表达情感的异同 古诗词,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典文化的魅力。五作业
第五篇:《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 授课人:张静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李清照的“愁”情,学会从词、句的角度鉴赏诗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大家一起齐读: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呢?(李清照)大家是从对联的那个关键词看出这幅对联写的是李清照呢?(女儿花)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根据昨天的预习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支女儿花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时间的脚步走进这支女儿花的内心情感世界,用心品味她独特的情思,一起学习她的《武陵春》。【诵其愁】
①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学生诵读,再请学生评价。落脚点:是否读出了感情?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愁)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诵读,初步感知李清照的愁绪。(配乐)③我们全班齐诵,尝试着用我们的声音来传递李清照的愁情。(配乐)师评:大家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老师感受到了言语之中的那一丝愁情。【探其愁】
同学们在诵读时有没有发现有两句词,我们读得比较轻快、轻快?(闻说„„泛轻舟)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打算出游)其实李清照是一位极爱游山玩水的女子,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过她的一首关于出游的词作,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呢?(《如梦令》)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两首与出游有关的词,说说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如梦令》:娇若春桃的女儿花,欢乐、俏皮、无忧无虑 《武陵春》: “闻说”:听旁人说,自己已无觅美景而赏的冲动与闲情逸致
“也拟”:打算去赏残春之景,似乎心中有一丝悸动,然而曾经陪我赏景
的人已不在,我去了也不免是睹物思人呐!
“只恐”:心中的愁绪太多,为情愁,为家愁,为国事而愁。
“载不动”:这双溪的小舟又怎能载得动我的满腔愁绪呢?
总结:随着时光的变迁,世事沧桑的变化,李清照由一支无忧无虑、享受生活乐趣的娇俏女儿花变成了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愁成了她的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字眼,接下来,我们深入解析李清照的愁情世界。【解其愁】
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诵读带有愁情的这两首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结合具体的字词来说说这两首词的愁情有何不同?(提示同学们从对比的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景的不同、事的不同、情的不同、时间的不同、房间陈设的不同等。《武陵春》的鉴赏要点: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春天应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却是狂风呼啸,落红满地,满眼尽是衰败之景,心中满是凄凉之情,眼前景物的不堪正是内心情感的不堪。花朵被风摧残不正印证着人被世事摧残么?心酸愁苦之意溢于言表。
尽:完尽的意思,在这里是指花朵已经被狂风全然摧残,暗指人被现实摧残,世事难料之下人的愁苦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②日晚倦梳头:“女为悦己者容”,那个让我为他梳妆打扮的男子已不在,我还有何梳妆的必要呢?表现出了李清照那份夫死之后对生活的无望和无奈,对生活的兴致全无。
倦:疲倦的意思,在这里不仅仅是身体的疲倦,更是心灵的倦怠,经过人世沧桑、国破家亡等多重打击的李清照已是身心俱疲,哪里还有梳洗打扮的兴致呢?哪里还有好好生活的欲望呢?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眼前之景年年如此,可与我赏景之人却已不在身旁;眼前的自然之景年年如此,可国家的格局已全然不同。我想要诉说我心中的那份愁绪和痛苦,然而却无人诉说;心中的愁绪太多太纷乱,我也无从诉说,只能欲语泪先流。
事事休:指所有的事情在李清照的眼中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她的眼中满是苍凉,满是凄楚。那份厚重的愁绪已经全然笼罩着她。
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了李清照内心情感的变化,她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打算泛着轻舟去赏春,亦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忧愁,然而却担心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内心这份厚重的愁绪。运用了心理上的变化诉说了那份厚重不可言说的愁绪。
⑤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绪是一种情感,是看不着,摸不到的,然而作者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她厚重的愁绪,将这份虚的情感实化为舴艋舟载不动的实物,这里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醉花阴》的的鉴赏要点: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景色的黯淡正是内心情感的黯淡,我手写我心。
永昼:整夜发愁,整夜思念。
②瑞脑销金兽:沉香袅袅飘散,闺房之内陈设还有贵妇之气,慵懒之味。
③佳节又重阳:重阳佳节之时,人们多与家人一起登高望远,而此时的李清照却是独自一人,思夫之情溢于言表。
④半夜凉初透:凉是指秋季凉意之凉,更是指丈夫不在身边的心灵之凉。
⑤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时的词人还有派遣闲愁的方式,还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体味生活的趣味。
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菊花相比,菊花本是纤瘦细长的状态,而思念成疾的李清照比菊花还瘦,这是一种怎样的相思。
配乐齐诵《武陵春》
总结:我相信同学们都已醉心于《武陵春》中的愁和美,的确,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愁的内涵是丰富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她经历了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国破家亡夫丧使李清照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沦落为一个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身为一个弱女子的她却也能深感国家的重任,例如她在乌江边发出的豪迈宣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不输于男子的胸襟与抱负,这样溢满着忧愤之情的难言之愁又怎不令人赞叹呢?我们可以说她是万古愁心的绝代女儿花。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结束今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