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4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陵春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陵春教学设计》。

第一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领会词的意境,明确词的感情.

2、赏析词的写作技巧,学习运用这些技巧去写作.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拉近距离,鼓励学生上课投入,表现积极.

二、导入新课:

由我们学过的李清照的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朗诵《醉花阴》和《如梦令》,说说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武陵春》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什么感情?

三、教授新课:

1、介绍写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朗诵词,先范读,然后生自由朗诵,再然后师引导齐读.

注意读词时语气、语调、感情,这首词中有两句感情要欢快、喜悦一些.

3、赏析词."风住尘香花已尽"

这句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日晚倦梳头"

比较该句与《望江南》中“梳洗罢”所表现的心情有何不一样?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欲语”什么?发挥想象。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迁移:

1、除了用船来写愁,还可以用哪些来写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张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2、判断下列诗句属于直抒胸臆,还是情景交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3、如果你遇到烦心事,你会怎样写愁?


第二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每年暑假,省教育厅都要对全省所有老师进行远程教育培训。方法是:先观看教育教学视频,然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所有老师完成作业提交,由指导教师批改推荐。我们三中的老师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我作为指导教师,负责另一个地方的作业批改。有的老师非常用心,也很有才华,有一位老师就是用文言文写出作业。我在推荐时写了一首五言诗:

读写不可轻,听说亦为重。师者指佳路,学子苦练功。日日诵诗书,处处展辩能。待到中考时,凤舞龙腾空。

还有一位老师年过不惑,但表示仍愿意“不待扬鞭自奋蹄”。整篇文章洋溢着一位老教师对课堂的热爱。我写了一首七言诗:

长江后浪争奔腾,所幸桑榆尚未晚。春风劲吹自奋蹄,老骥何须待扬鞭。

但是大河奔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人下载抄袭,连题目都不看。我就戏写了一首打油诗:

复制粘贴技亦奇,真真假假挠头皮。千呼万唤做真人,别污杏坛神圣地。有一位爱开玩笑的领导看到了,说好诗,和一首: 屏幕上显示的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然后就停住了。

你们很熟悉吗?下一句应该是: 领导的回复是: 不肯抄他人。

这位领导才华横溢,他是在开玩笑。不过,话说回来,谁能知道诗歌的作者是谁? 李清照。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梨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今天我们要学她的一首词《武陵春.春晚》。

读:

1、生不由自主地轻读。(1遍)

2、师朗读:(2遍)

朗读课文: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生跟读:(3遍)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4、生自由朗读:(4遍)

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轻轻触摸《武陵春》流淌的情感。

展示读(4读)

哪位同学为我们展示一遍?

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现在我们来一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展示几个组。

悟:

1、整体感悟:有一个字充分体现了整首词的思想情感?大家想想看,是哪一个字呢? 生答:愁。

找得非常好。如果说这首词是一个花园,我们现在找到了开启院门的钥匙。

2、让我们走进这座开满美丽而又忧伤的花园,大家和我一起找,哪一朵花,哪一个句子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的妻子思念战乱中不知生死的丈夫,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泪流满面。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让我们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朗读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呢?

据野史记载,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秋高气爽,天空碧蓝,像水洗过一样。在泉城济南,少女李清照在丫环云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暮秋的大明湖,别是一番景致。雪松杨柳,断荷残藕,引得清照心绪清悠,诗兴大发。随即吟词一首:湖上波来风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不料这首好词,正巧被岸上一个书生听到。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石学家赵明诚,此番他来大明湖实地考据金石,没想到听到这首好词,心中暗自赞叹,暗思那作词之人肯定是自己久仰的李清照,又见李清照生得一表人才,顿生爱恋之心。于是,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的戒条,大胆上前与李清照搭话,并把那首词一字不错地背了一遍。李清照当即被他的才情所折服,二人婉言交谈,一时相见恨晚。

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贵公子哥们儿,而是一个“好学上进有事业心而且忠于爱情的好青年”。当时他是朝廷的太学生,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认真研究,也有著述,名气并不在清 2

照之下。

赵家是名门望族,自然要寻找旗鼓相当的门户。李清照生在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是北宋状元的女儿。一见钟情的巧遇,门当户对的追求,使一代词女和一代金石学家走到了一起。

建中辛巳,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不要小看这桩婚姻的意义。这是中国文坛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自此,李清照下开一代词风,赵明诚开金石学研究的新纪元。正是二人的结合,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易安体”,也才有了金石学巨著凡三十卷的〈金石录〉。婚后,他们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慢慢地,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你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然而,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染病去世。李清照少年得志,中年丧夫,又赶上国破家亡。

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全部烟消云散,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哪句话,哪个动作表现了她的心灰意冷?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女为悦己者容,爱人已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梳妆打扮又能给谁看呢?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看看,还是曾经的风景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 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风景依旧。可情感呢?

讨论小结:

《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这属于细节描写,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丈夫已经死去了6年。6年的生离死别,心已经悲凉如古井之水,似乎再也泛不起波澜。可又是什么触动了这份愁情呢?换句话说,李清照看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1、闭上眼睛细想“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怎样一幅画面?

2、你能用语言描述吗?三言两语即可。

3、小组推荐一人。

过渡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我们在这片充满着忧伤和美丽的花园里,继续向前追寻女词人的心路,发现她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并试着梳理词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1、学生自己梳理。闻说---也拟---只恐

2、小组交流。

3、师提问点拨。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心动了么?----心动了。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过渡语:“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4、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展示。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写出了愁的韧度。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量出了愁的长度。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写出了愁的杂乱。

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 4

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

第三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 武陵春》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有一位女词人打了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她的名字叫——李清照。胡适曾这样评价他“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胡适”,郑振铎也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愁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来学习《武陵春》这首宋词,来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板书:武陵春 李清照

二、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词,朗读时请注意哪些词句读得轻一些,哪些词句读得重一些,哪些词句读得快一些,哪些词句读得慢一些,哪些词句字音读得长一些,哪些词句字音读得短一些。板书:轻重

快慢

长短

学生读两遍后,请一生起立朗读。师生评价。找一生示范朗读或教师示范朗读。

其实为什么这样读,都是要结合诗词情感,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已。下面我们一边分析诗词情感一边练习朗读。

三、分析

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找一同学说,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或者小组讨论。

应该是“愁”这个字。板书:愁。那么,“愁”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中呢?这个问题必须小组讨论来解决。

1、日晚倦梳头。倦是疲倦还是厌倦?晚是傍晚还是时间靠后?幻灯片。说说这句诗词的意思。读一读。倦读重音。看到什么景物而倦梳头呢?沉香联想到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尽是完没有了。这是借什么抒发什么?借景抒情。齐读这两句。

2、欲语泪先流。欲想要的意思。想要说话还未说泪先流了出来。读一读,语字音拖长,给人以想象空间。泪重音读。为什么落泪?落泪的原因是丈夫死了。李清照写《武陵春》时已经53岁了。丈夫赵明诚去世也已经六年了。时间冲淡不了对往事的回忆,对丈夫的思念。请看: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甘心老是乡矣!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该多好啊。可岁月弄人,46岁就失去了丈夫。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李清照《孤雁儿》丈夫死后,自己又被一个文人无赖张汝舟欺骗,又毅然决然离婚。晚年又没有子女。这些又加剧了对丈夫的思念。板书:夫死,事事休还有什么事?靖康之变后(1127年),北宋败亡。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板

书:国破

家亡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分析上阕我们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诗词情感的,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板书:知人论世。上阕中的愁具体体现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动作描写上,都是实写。我们来看看下阕是怎样写“愁”的。

3、找一生读下阕。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你能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吗?闻说、也拟、只恐。两种方式来完成。先找学生自己说,如果说不上来,老师启发说。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板书:化虚为实。

1、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这里用船来装载,来体现愁的重量。古诗词还有哪些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来写愁的?找同学说。怎样化虚为实的?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两句最有代表性,来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武陵春》,我们通过朗诵法以及知人论的方法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通过学习她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作业: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一句表现“愁”的句子。(可运用的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可选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进行。

2014-11-2

第四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顺德大良凤城中学 潘祖誉

【学习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 【教学设想】

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李清照的词风从来就是自辟蹊径,别具一格。我们研读过许多李清照的词作,发现她的词作大多韵调优美,用词清秀俊雅,较本篇所选的另外四名词人的作品尤为不同。本文是李清照词作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金军挥兵南侵,词人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之时。词作以“愁”为中心,抒发了李清照在晚年遭遇国破、家亡、夫死等一系列人生灾难之后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在作品难度上,生僻字词比较少,课文注释也较为全面,所以无须过于注重词语的解释,而应该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感上。在品味字词上,“倦”“拟”“愁”等字很好地化入了作者沉重的情感,对学生在理解及把握作者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该细讲。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在反复朗诵词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词人的生活经历、思想风貌去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并赏析词的写作艺术。以情景的想象为线,通过对这首诗词读中解意、读中赏句、引导学生融入诗词,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1.由称号、评价及名句导入,引出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反复吟诵: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情感基调;

3.咬文嚼字:品味“愁”“倦”“闻说”“也拟”“只恐”等字词的使用,通过串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人创作时的所思所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比喻”“化虚为实”等创作手法的理解,以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词作蕴含的情感;

4.比较阅读:与《望江南》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强化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 5.拓展延伸:用《如梦令》《减字木兰花》《醉花阴》等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进行迁移拓展,知人论世,使学生得以全方位地了解作品与作者生活的关系; 6.以《琵琶路》为背景音乐,总结全文,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7.作业:背诵及拓展写作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

2、品味言语,理解李清照的情愁。

3、知人论世,探究作品的意蕴。【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的情感。【学习难点】

知人论世,通过诵读、品读,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鉴赏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猜猜这是谁?(幻灯片展示)称号:“一代词宗”

评价:“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名句:

“人比黄花瘦” “凄凄惨惨戚戚” “生当做人杰” “花自飘零水自流” “沉醉不知归路”

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猜到这位作家是谁了吧?没错,她就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走进一代词宗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作品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由于金兵入据中原,丈夫病逝,她独自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文是在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所作。

三、朗读文本,体会情感 1.听录音范读(多媒体辅助)

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在朗读过程中指导情感,明确“舴艋、载”等字的读音。3.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推荐1-2位读得好的同学朗读 4.教师点评

四、品味语言

1.听完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读,你能从这首词中感受到流淌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吗? ——愁

2.文中哪句话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品味“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 句中“物是”在文中那一处有所体现?

——风住尘香花已尽(解读:昨夜的春风吹过,花儿凋零,泥土尽是花儿的芬芳,景物年年如此)“人非”指什么? ——丈夫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

(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先请学生尝试解读,然后教师明确

【解读】春天到了,卖花郎挑担卖花,花上还有点点露珠,非常动人。李清照买了花,是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但看了一会,李清照看出了点犹豫来了,她担心:花拿回家,丈夫看了,就只喜欢花而不喜欢我了。将花插在云鬓之上,让丈夫比比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曾经如此幸福甜蜜的生活,却因丈夫去世,一切都烟消云散,面对如此巨大的悲痛,李清照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吗? “事事休”是什么意思?有何具体表现? ——“事事休”是指所有的事情都停止了。

——“日晚倦梳头”(解读:日上三竿,我却懒得梳洗)4.“倦”字该如何理解? ——本义是疲倦、懈怠。

梳头,是古时女子起床后必做的事情,这样的一件生活中如此细小的事情为什么李清照都会感到懈怠呢?“倦梳头”是因劳累疲倦以致无暇梳头吗?

——不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丈夫去世,作者孑然一身,梳洗打扮还有什么必要呢?我们可以对比前面《减字木兰花》中李清照新婚燕尔时的与花比美就能明白:原来,作者的“倦”是一种身心的疲倦与对生活的自我放逐。

5.【小结】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天色已晚,我却连梳头的心情都没有。面对此情此景,想起自己颠簸流离的身世,不免黯然神伤。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请同学们用最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话 生齐读(师指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齐读上阕)

6.作者在无尽的愁苦当中感伤流泪,而读到下阕,作者的泪似乎流尽了,而心情也似乎有所转变,你发现了吗?请仔细朗读下阕,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转变的词语。——“闻说”-“也拟”-“只恐” 7.品味“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什么意思? ——听说 听说了什么事?

——“双溪春尚好”(双溪的春景依然美好)这远方的美景打动李清照了吗?从何见得 ——“也拟泛轻舟” 去了吗? ——还没有。何以见得?

——“拟”:心想、打算 你能读出李清照在想些什么吗?

——面对愁苦的境况,李清照的内心其实是想走出困境的。所以她希望能够“泛轻舟”,希望能通过游赏双溪美丽的春景来消解心中的哀愁与不如意。但世事岂能尽遂人愿,想到那一叶扁舟,作者又退却了,为什么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次出游最终还是没有成行。“恐”说明作者由于担心,又打了退堂鼓,最终还是放弃了。

——只担心船儿太小,载不动我心中的无尽愁思(想想还是算了吧)。

8.【小结】阅读下阕,能够感觉到李清照也有着走出幽怨的向往,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们的心情也似乎欣喜了许多。但“只恐”一词却让词人积攒的所有喜悦变得烟消云散,在这一波三折的心情中,词人又被拉回了愁苦的深渊,作者始终无法摆脱生活带给她的阴霾。

因此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前两句要读出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向往的语气。而后句则要凝重低沉。请同学们细心品味,深情朗读词作下阕。

9.再读一次最后一句,品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当中的“愁”字。愁本是无声无形,看不见摸不着,而小舟能载得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货物,作者在这里是不是用错了?

——没有用错。作者巧用比喻,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突出了愁一个重要的特点:“重”。这里词人创意出奇,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10.合作探究:对比之前学过的《望江南》中女子的“愁”与《武陵春》中李清照的“愁”,谁的愁更重些呢,两篇文章有何不同?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这个问题,待会请几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发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斜晖脉脉水悠悠。《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预设情景

(1)认为《望江南》中女子的愁更重:可引导学生从“肠断”一词说开,温庭筠将词中思妇的“愁”用“断肠”来形容,所以思妇的愁更重

(2)认为《武陵春》中李清照的愁更重:可以从李清照“倦梳头”的自我放逐切入,辅以“欲语泪先流”的情境。《望》文中的女子还愿意“梳洗罢”,还愿意梳妆打扮,有亲人可以期盼,而李清照却连期盼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忍受一个人的孤独,所以李清照的愁更重一些。

(3)对比:从内容及思想上进行比较,明确异同(详见课件)

五、知人论世,探究作品意蕴

那么浓重的愁,压得词人喘不过起来,我们读起来也倍感压抑,于是有人评述说李清照的词风过于沉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还读过她的哪些词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知人论世一番。

(在解读李清照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情感迁移的目标。)《如梦令》(少女时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无愁

《减字木兰花》(新婚燕尔)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小愁 《醉花阴》(婚后生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别愁

小结一:李清照所作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所以词风相对轻松,欢快;而后期由于遭遇诸多不幸,所以词作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所谓文由心生,其词风的改变源自于其心境的改变;

小结二:从洛阳济南到杭州,从诗歌词曲到金石,从甜美痛苦到寂寞,她一直在铭记与忘却之间穿行。她在贴满伤感的屋子里,寂寞地游荡。她把所有的孤独与哀伤一丝一丝从身体中抽出来,用她的才情编织成一地落花。

拾起一朵《武陵春》,便进入了一代词宗的内心世界。在感受她的孀居之悲,家国之痛中,我们一起走近了美丽的古典文学,走近了一代才女——李清照。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朗读这首《武陵春》(配乐,生齐读)。

六、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其它词作,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想象词人写完《武陵春》,放下笔内心又生一份感慨,试写一段话,描述词人当时的心理活动。附板书

武 陵 春

李清照

国愁

孤独←愁→家愁

↓ 离愁

(比喻 化虚为实)

第五篇: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屈原镇新滩中学

向红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背景介绍、了解词人生活经历、典故讲解、所取意象特点来体会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精炼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词风。

3、体会物、事、景、情相融合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走近词人,体会其内心情感。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词文学常识简介、复习豪放派代表的词作中的名句)

在中国文学史上,每一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为诗;宋代为词;元朝为曲;明清为小说。而其中宋词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词的基本流派:宋词在传统上分为两个基本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主要是以词的内容和风格来分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词是豪放派词风的最好体现。同学们还记得表现苏轼“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的名句吗?

还记得表现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满腔豪情名句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温庭筠、李清照,去感受他们或清新绮丽、或含蓄委婉的词风。

学习《望江南》

二、解题、作者及花间词派简介

A、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县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花间词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词风浮艳,后世称为“花间派”。作品多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就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而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手即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的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的词“多写闺情”,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三、朗读赏析

1、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品流露出的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情感。

3、学生齐读,表达情感。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罢(完了)哪个字最能表现女子的生活状况?(独:孤独)独倚望江楼(孤独地靠着望江楼)猜一猜她倚楼眺望在等谁盼谁呢?(可能是心上人或爱人或丈夫)

问题:这个女子在倚楼眺望前用心梳洗打扮表现了她一种心情?一个心理?

(盼望重逢的喜悦、激动心情。“女为悦己者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等到爱人的归来吗?没有,从哪句看出来?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她的心理发生变化了没有?变化了。)

问题:前一句体现了妇人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后一句写什么?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从晨光一直盼到夕阳,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可见她的痴情、痴心。让人为之心碎。

后一句写眼中所见之景,斜晖脉脉含情,江水悠悠有意,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烘托出女子心中怅然失落的痛苦心情。这两句将人、事、景、情融为一体。(课外积累写落日和流水言愁的诗句:水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都是愁。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4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落日: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2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肠断白蘋洲”

问题:根据文意,设想“白蘋洲”是什么地方? 学生:(“白蘋洲”理解为第一次相遇之地或最后一次分手之地。

“肠断”是什么意思?师讲解肠断的典故。传说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从此,形容悲痛到极点就用“肠断”、“断肠”或 “肝肠寸断”。师:千帆过尽皆不是,此时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泪流滚滚漫江洲。我们能感受到女子此时的相思之痛)

四.感情朗诵《望江南》。

学习《武陵春》

导入:我们从这首词中读到了一位孤独落寞的女子痴情的盼望夫归的相思之痛。下面,我们再去结识一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读读她的词作《武陵春》,看看她在词中向我们传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五、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引导学生找准关键字词:愁。

(板书:关键字词)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愁”字? “载不动许多愁”

2、全班同学带着愁绪,齐读全词,学生思考:词人的愁体现在那些地方?

六、赏析,细品全词。上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问: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愁”的感情基调,那么词人的愁到底体现在词中的哪些地方呢? 预设:“欲语泪先流”。

2.问:什么时候会“欲语泪先流”?

预设:痛苦到了极点。痛苦到了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境地。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问:词人为什么会“欲语泪先流”? 预设:物是人非事事休

预设:物:事物,景物,物件

是:没变

非: 跟过去不同,这里指离开,离去

物是人非:所有的事物景物都没有变,只是人却不在了。

事事休:感到万事皆休,心灰意冷

师补李清照作词背景:号易安居士,是宋代独树一帜、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表现了她在少女时代外出游玩时的快乐心境,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北宋灭亡,李清照遭遇了国家破灭、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散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她流离失所、辗转漂泊于南方各地,尝尽了孤苦无依之苦。她的词作也由早期清新可人的闺中生活转向后期沉郁凄婉的浓重哀愁。

她感到万事皆休,心灰意冷。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厌倦、倦怠,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女子在生活中每天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看,在《望江南》中女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精心打扮后才去望江楼等爱人。而这里,李清照对梳头的倦怠,说明她已经失去了“悦已者”,所以无心打扮了,没有生活的情趣,无快乐可言。只有身心的疲乏,只剩下对生活伤感和绝望。下阕:

1.师: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都喜欢寄情于山水排解自己心中的愁苦,那李清照在如此愁苦的时候是否也想过去寄情山水呢? 预设:想过去,却最终没有去。2.问:为何没去?是不想去吗?

预设:不是,想去。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问:我们想一想,这一艘舴艋舟上要承载哪些愁?

预设: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知己难觅、韶华已逝、红颜已老、珍藏的文物丧失殆尽„„由此可以看出愁之多,愁之沉,愁之重。4.问:“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它是抽象的东西。那么这个抽象的“愁”,词人李清照是如何描摹这“愁”的呢?

如今作者却想象新奇,将愁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说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这样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等等。

七、感情朗诵这首词

八、总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望江南》《武陵春》感受到了词中传达出的或相思之痛或孀居之苦,领略到了他们遣词造句的文学才华,希望我们能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用它来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

九、课后反思:

关于词的教学,一直是我们备感无从下手、不好把握的课例。我想,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学中的精华,初中生不能仅仅就读读背背而已。能否尝试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方法引导、让学生走近诗人、词人,去体会他们内心的那份真实的、可触摸的情感呢?对此,我选择了这两首内容、词风、情感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词作――《望江南》和《武陵春》,把她们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学习词作的探究之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是搜集介绍词人生活经历;二是介绍词人作词时的背景;三是词中典故的 3

讲解;四是抓词眼、关键词体会;五是注意词中意象的托载及课外类似诗句的积累。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过于紧张、不自信以及内容的特殊性(女子相思之苦)等原因,上课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太过于受预设的牵制,导致教程不流畅;当学生的思考与预设有出入时,教师没有智慧地求得精彩的课堂生成。

下载武陵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陵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陵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2、品味语言,体悟愁情。3、知人论世,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课前预习】1、默写这首诗2、查找作者和时代背景课堂学习:一、渲染氛......

    《武陵春》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

    《武陵春》教学设计(5篇材料)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准确、流畅地背诵六首词; 2、以诗解诗,把握《武陵春》的内容,并了解拓展词作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

    武陵春(教学设计)2稿

    《武陵春》教学设计 合肥42中李杰 教学设想:《武陵春》是一首构思精巧的婉约词。新课标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1 我选李清照的词是因为她的词作在全宋词中可谓别具一格。她的文笔细腻,文风婉约,加上她有着坎坷沧桑的生活经历,因此她能把哀怨缠绵的愁绪透过......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1 播放《月满西楼》师:之前听过这首曲子没有?生:没有?师:好,静下心来听一下,跟着哼哼看!一、对联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很高兴和咱们青田华......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1 在品文的时候,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关键词 “尽”、“倦”、“物是人非”、“ 闻说”、“也拟”、“只恐”、“载”等去理解,并且让学生有感情......

    《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