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品味语言,体悟愁情。
3、知人论世,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课前预习】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作者和时代背景
课堂学习: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候艳筠的《武陵春》
二、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三、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1、我会读
倦 舴艋 载不动
2、《武陵春》的词眼是哪个字?这首词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来读?
请大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李清照浓浓的哀愁
四、朗读文本——初品愁情
1、师示范读。
2、生挑战读。
3、小组合作: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朗读《武陵春》
(温馨提示:可以个人读,也可以集体读,还可以加上创意)
4、小组展示、评价
五、精读赏析——如何写愁
探究:词人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愁苦之情的?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预设:
1、愁见于写景。用暮春萧索的景象烘托词人悲伤的心情。
2、愁见于细节。通过倦于晨妆这个生活细节,表现词人满怀愁绪。
3、愁见于情态。词人言未出,而泪先流,可见她哀伤的程度。
4、愁见于心理。
①通过“闻说”“也拟”“只恐”这一系列心理活动,极写哀愁之重,无法排遣。
②词人最喜“泛舟”,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以印证,生回忆并背诵,感受前后期作品迥然不同的风格。
5、愁见于比拟。
①引导学生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大家还知道哪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六、知人论世——为何生愁
1、走近词人
一叶轻舟难载李清照山重之愁,她为何生愁?请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来谈。
2、小结愁情。
七、拓展
欣赏同期作品《声声慢》(师配乐背诵)
八、课堂小结
李清照是词坛盛开的一朵女儿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做幸福的传承者。
九、作业
用本课所学方法鉴赏《声声慢》
课堂检测
1、《武陵春》这首词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2、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武陵春》教学设计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每年暑假,省教育厅都要对全省所有老师进行远程教育培训。方法是:先观看教育教学视频,然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所有老师完成作业提交,由指导教师批改推荐。我们三中的老师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我作为指导教师,负责另一个地方的作业批改。有的老师非常用心,也很有才华,有一位老师就是用文言文写出作业。我在推荐时写了一首五言诗:
读写不可轻,听说亦为重。师者指佳路,学子苦练功。日日诵诗书,处处展辩能。待到中考时,凤舞龙腾空。
还有一位老师年过不惑,但表示仍愿意“不待扬鞭自奋蹄”。整篇文章洋溢着一位老教师对课堂的热爱。我写了一首七言诗:
长江后浪争奔腾,所幸桑榆尚未晚。春风劲吹自奋蹄,老骥何须待扬鞭。
但是大河奔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人下载抄袭,连题目都不看。我就戏写了一首打油诗:
复制粘贴技亦奇,真真假假挠头皮。千呼万唤做真人,别污杏坛神圣地。有一位爱开玩笑的领导看到了,说好诗,和一首: 屏幕上显示的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然后就停住了。
你们很熟悉吗?下一句应该是: 领导的回复是: 不肯抄他人。
这位领导才华横溢,他是在开玩笑。不过,话说回来,谁能知道诗歌的作者是谁? 李清照。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梨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今天我们要学她的一首词《武陵春.春晚》。
读:
1、生不由自主地轻读。(1遍)
2、师朗读:(2遍)
朗读课文: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生跟读:(3遍)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4、生自由朗读:(4遍)
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轻轻触摸《武陵春》流淌的情感。
展示读(4读)
哪位同学为我们展示一遍?
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现在我们来一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展示几个组。
悟:
1、整体感悟:有一个字充分体现了整首词的思想情感?大家想想看,是哪一个字呢? 生答:愁。
找得非常好。如果说这首词是一个花园,我们现在找到了开启院门的钥匙。
2、让我们走进这座开满美丽而又忧伤的花园,大家和我一起找,哪一朵花,哪一个句子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的妻子思念战乱中不知生死的丈夫,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泪流满面。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让我们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朗读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呢?
据野史记载,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秋高气爽,天空碧蓝,像水洗过一样。在泉城济南,少女李清照在丫环云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暮秋的大明湖,别是一番景致。雪松杨柳,断荷残藕,引得清照心绪清悠,诗兴大发。随即吟词一首:湖上波来风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不料这首好词,正巧被岸上一个书生听到。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石学家赵明诚,此番他来大明湖实地考据金石,没想到听到这首好词,心中暗自赞叹,暗思那作词之人肯定是自己久仰的李清照,又见李清照生得一表人才,顿生爱恋之心。于是,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的戒条,大胆上前与李清照搭话,并把那首词一字不错地背了一遍。李清照当即被他的才情所折服,二人婉言交谈,一时相见恨晚。
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贵公子哥们儿,而是一个“好学上进有事业心而且忠于爱情的好青年”。当时他是朝廷的太学生,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认真研究,也有著述,名气并不在清 2
照之下。
赵家是名门望族,自然要寻找旗鼓相当的门户。李清照生在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是北宋状元的女儿。一见钟情的巧遇,门当户对的追求,使一代词女和一代金石学家走到了一起。
建中辛巳,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不要小看这桩婚姻的意义。这是中国文坛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自此,李清照下开一代词风,赵明诚开金石学研究的新纪元。正是二人的结合,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易安体”,也才有了金石学巨著凡三十卷的〈金石录〉。婚后,他们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慢慢地,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你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然而,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染病去世。李清照少年得志,中年丧夫,又赶上国破家亡。
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全部烟消云散,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哪句话,哪个动作表现了她的心灰意冷?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女为悦己者容,爱人已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梳妆打扮又能给谁看呢?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看看,还是曾经的风景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 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风景依旧。可情感呢?
讨论小结:
《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这属于细节描写,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丈夫已经死去了6年。6年的生离死别,心已经悲凉如古井之水,似乎再也泛不起波澜。可又是什么触动了这份愁情呢?换句话说,李清照看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1、闭上眼睛细想“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怎样一幅画面?
2、你能用语言描述吗?三言两语即可。
3、小组推荐一人。
过渡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我们在这片充满着忧伤和美丽的花园里,继续向前追寻女词人的心路,发现她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并试着梳理词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1、学生自己梳理。闻说---也拟---只恐
2、小组交流。
3、师提问点拨。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心动了么?----心动了。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过渡语:“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4、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展示。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写出了愁的韧度。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量出了愁的长度。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写出了愁的杂乱。
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 4
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