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5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第一篇: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屈原镇新滩中学

向红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背景介绍、了解词人生活经历、典故讲解、所取意象特点来体会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精炼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词风。

3、体会物、事、景、情相融合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走近词人,体会其内心情感。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词文学常识简介、复习豪放派代表的词作中的名句)

在中国文学史上,每一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为诗;宋代为词;元朝为曲;明清为小说。而其中宋词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词的基本流派:宋词在传统上分为两个基本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主要是以词的内容和风格来分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词是豪放派词风的最好体现。同学们还记得表现苏轼“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的名句吗?

还记得表现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满腔豪情名句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温庭筠、李清照,去感受他们或清新绮丽、或含蓄委婉的词风。

学习《望江南》

二、解题、作者及花间词派简介

A、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县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花间词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词风浮艳,后世称为“花间派”。作品多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就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而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手即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的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的词“多写闺情”,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三、朗读赏析

1、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品流露出的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情感。

3、学生齐读,表达情感。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罢(完了)哪个字最能表现女子的生活状况?(独:孤独)独倚望江楼(孤独地靠着望江楼)猜一猜她倚楼眺望在等谁盼谁呢?(可能是心上人或爱人或丈夫)

问题:这个女子在倚楼眺望前用心梳洗打扮表现了她一种心情?一个心理?

(盼望重逢的喜悦、激动心情。“女为悦己者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等到爱人的归来吗?没有,从哪句看出来?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她的心理发生变化了没有?变化了。)

问题:前一句体现了妇人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后一句写什么?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从晨光一直盼到夕阳,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可见她的痴情、痴心。让人为之心碎。

后一句写眼中所见之景,斜晖脉脉含情,江水悠悠有意,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烘托出女子心中怅然失落的痛苦心情。这两句将人、事、景、情融为一体。(课外积累写落日和流水言愁的诗句:水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都是愁。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4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落日: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2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肠断白蘋洲”

问题:根据文意,设想“白蘋洲”是什么地方? 学生:(“白蘋洲”理解为第一次相遇之地或最后一次分手之地。

“肠断”是什么意思?师讲解肠断的典故。传说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从此,形容悲痛到极点就用“肠断”、“断肠”或 “肝肠寸断”。师:千帆过尽皆不是,此时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泪流滚滚漫江洲。我们能感受到女子此时的相思之痛)

四.感情朗诵《望江南》。

学习《武陵春》

导入:我们从这首词中读到了一位孤独落寞的女子痴情的盼望夫归的相思之痛。下面,我们再去结识一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读读她的词作《武陵春》,看看她在词中向我们传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五、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引导学生找准关键字词:愁。

(板书:关键字词)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愁”字? “载不动许多愁”

2、全班同学带着愁绪,齐读全词,学生思考:词人的愁体现在那些地方?

六、赏析,细品全词。上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问: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愁”的感情基调,那么词人的愁到底体现在词中的哪些地方呢? 预设:“欲语泪先流”。

2.问:什么时候会“欲语泪先流”?

预设:痛苦到了极点。痛苦到了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境地。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问:词人为什么会“欲语泪先流”? 预设:物是人非事事休

预设:物:事物,景物,物件

是:没变

非: 跟过去不同,这里指离开,离去

物是人非:所有的事物景物都没有变,只是人却不在了。

事事休:感到万事皆休,心灰意冷

师补李清照作词背景:号易安居士,是宋代独树一帜、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表现了她在少女时代外出游玩时的快乐心境,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北宋灭亡,李清照遭遇了国家破灭、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散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她流离失所、辗转漂泊于南方各地,尝尽了孤苦无依之苦。她的词作也由早期清新可人的闺中生活转向后期沉郁凄婉的浓重哀愁。

她感到万事皆休,心灰意冷。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厌倦、倦怠,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女子在生活中每天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看,在《望江南》中女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精心打扮后才去望江楼等爱人。而这里,李清照对梳头的倦怠,说明她已经失去了“悦已者”,所以无心打扮了,没有生活的情趣,无快乐可言。只有身心的疲乏,只剩下对生活伤感和绝望。下阕:

1.师: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都喜欢寄情于山水排解自己心中的愁苦,那李清照在如此愁苦的时候是否也想过去寄情山水呢? 预设:想过去,却最终没有去。2.问:为何没去?是不想去吗?

预设:不是,想去。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问:我们想一想,这一艘舴艋舟上要承载哪些愁?

预设: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知己难觅、韶华已逝、红颜已老、珍藏的文物丧失殆尽„„由此可以看出愁之多,愁之沉,愁之重。4.问:“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它是抽象的东西。那么这个抽象的“愁”,词人李清照是如何描摹这“愁”的呢?

如今作者却想象新奇,将愁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说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这样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等等。

七、感情朗诵这首词

八、总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望江南》《武陵春》感受到了词中传达出的或相思之痛或孀居之苦,领略到了他们遣词造句的文学才华,希望我们能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用它来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

九、课后反思:

关于词的教学,一直是我们备感无从下手、不好把握的课例。我想,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学中的精华,初中生不能仅仅就读读背背而已。能否尝试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方法引导、让学生走近诗人、词人,去体会他们内心的那份真实的、可触摸的情感呢?对此,我选择了这两首内容、词风、情感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词作――《望江南》和《武陵春》,把她们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学习词作的探究之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是搜集介绍词人生活经历;二是介绍词人作词时的背景;三是词中典故的 3

讲解;四是抓词眼、关键词体会;五是注意词中意象的托载及课外类似诗句的积累。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过于紧张、不自信以及内容的特殊性(女子相思之苦)等原因,上课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太过于受预设的牵制,导致教程不流畅;当学生的思考与预设有出入时,教师没有智慧地求得精彩的课堂生成。

第二篇:《望江南》《武陵春》教案

《望江南》《武陵春》教案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出。

第三篇:《武陵春》《望江南》公开课教案

《词两首》教案

三维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3、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4、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词风。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请看这副对联:“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李清照。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她从历史风云中款款走来,洋溢着聪慧与才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刚毅,“凄凄惨惨戚戚”又是她难解的愁情,她以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再次感受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首词《武陵春》。”(出示画面)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名学生简介李清照情况。

师补充介绍: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唱妇随、琴瑟和谐。但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因此,李清照词作分前后两期。前期比较活泼,轻快。如我们学过的《如梦令》。而写《武陵春》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读一读词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词作,读准字音。

(2)、老师看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你为什么要这么读?)“愁”(板书)教师指导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停顿。

3、说一说大意

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愁绪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词的大意。

4、品一品语言(抓关键词)

(1)、师:在朗读过程中,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作者的愁绪?(“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欲语泪先流”还没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说明她变得很愁。日晚倦梳头)

师小结:“大家找得很好,理解很到位。作者有直接写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间接抒情,抓住典型细节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非常传神。”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2)、“人非”(丈夫去世)事事休体现在什么地方?日晚倦梳头。

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4)师: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5)师:“诗情画意总相连,此时此刻,在满地落花的暮春时节,我们仿佛看到了满面愁容,情绪不佳的作者,可曾几何时,她是多么醉心游山玩水,我们读过她的《如梦令》”

生齐背《如梦令》。

(6)师:“多么富有情趣的生活啊,那么现在对于出游,她又是何种心境?能不能找出最传神的表达出她心情变化的词语?”

(7)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8)师:“这几个字极富表现力,写出了作者心境,是啊愁重舟轻,情何以堪,其内心凄苦之情令人动容,你还知道那些写愁的名句。”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③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小结:“对,化无形为有形,具体真切,而作者又如何比喻”。把愁比作有重量的东西,连小船都载不动。可谓别出心裁,创意出奇。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请同学们带着对词作的理解齐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愁绪。点名学生背诵。

(9)师带领学生回忆归纳诗词学习方法,明确为朗读——理解——赏析——积累,并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用此方法学习《望江南》,同时大屏幕出示学习提示:“读一读词作——读出情感,说一说大意——理解内容,品一品语言——赏析,背一背词作——积累”。我们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意境等方面来赏析诗词。

三、根据学习《武陵春》的方法学习《望江南》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我们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学习《望江南》。老师要求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10分钟,然后展示其中一个环节即可。

生开始读,批注,讨论,师巡回指导。十分钟后,生开始展示成果。

1、作者及花间派的简介。

2、朗读词作。

3、说一说大意

4、品一品内涵

教师小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而又含蓄、细腻的特点。

5、背诵课文

四、总结婉约词的特点

师:大家说说为什么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学习。

生:因为它们都抒发“愁”,因为它们都是写女子的内心。

师:这类词称为“婉约词”。词分婉约和豪放。婉约如李清照,柳永。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五、拓展延伸

1、绘一绘意境: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从两首词中任选一首,发挥合理的想象,走进词人的内心,描绘词的画面和意境。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预习其余的三首词。

总结:同学们,有人说婉约的宋词如一杯浅装的酒,扑面的书香历经千年仍令人淘醉依旧,邂逅一首好词就如同在舂之暮野。让我们邂逅宋词,去感受一首宋词背后的美丽与哀愁,收获诗意盈袖。

七、板书设计

直接写愁

间接抒愁

细节传愁

触景生愁

比喻摹愁

第四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意境。2.品味语言。3.把握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副对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同学们知道这副对联是歌咏谁的吗? 生:李清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大明湖畔的奇女子,用自己的才情将悲与喜化作灵动的诗词,书写在古典文学的苑囿中,那一支支奇葩绽放了千年,至今仍芳香依旧。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旷世才女,用心灵去触摸那份细腻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读出愁味

师:请允许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词,同学们用心聆听,注意字音、节奏及词的感情基调。

(配乐

李清照图像及诗词内容)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学一学,读的不好的地方改一改,请同学们大声连读两遍,注意语速语调,然后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生: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愁绪。师:谁能带着这种愁绪朗读这首词。

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愁绪的? 生:重读了“

”,语速舒缓一些。

师:通过反复的朗读,同学们已触摸到词人情感的主旋律,可见朗读是学习诗词的有效方式之一。下面我们带着大家的理解齐读这首词。

三、品味愁绪

师:通过朗读,我们已感受到那浓浓的愁绪,可要真正品出“愁”的滋味来,还要字斟句酌,细细品味。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独到的见解。如:扩写法(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描绘画面),联想法(联想相关或相似的诗句),场景再现法,对比法,换词法,批注法„„

【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

狂舞了一夜的风终于停止了喧嚣,呻吟了一夜的雨也恢复了静寂。推开窗儿,一股潮湿的空气夹带着淡淡的芬芳闯了进来,好像要对我诉说什么。我知道,昨夜风疏雨骤,那枝头的花儿定已香消玉殒,化归红尘,空留下肥绿的枝叶寂寥地守着残余的春色。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5分钟准备。生:风住尘香花已尽

窗外,凄风冷雨;窗内,孤灯残盏。窗外,落红片片;窗内,太息声声。窗外,红尘留香;窗内,红颜憔悴。

师:很工整的对偶句,诗意很浓,才情可见一斑。生:一个“尽”字写出了花儿被风雨摧残,纷纷凋零的情形,烘托出凄清的气氛。师:你既再现了场景,又分析了作用,思维很深刻。

生:日晚倦梳头

日上三竿,日光入室,双目难适。小丫鬟多次催促,而我倦意仍浓。长发蓬乱,不成样子,而我无心装扮。花已残,心已枯,梳妆打扮有谁怜?罢!罢!罢!师:诗一般的语言解读词人的愁绪,细腻贴切。

生:我觉得“倦”字用的特别好,这不是身体的疲倦,而是心灵的慵倦。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当心灰意冷时,什么也没有了趣味。透过“倦”字,能读出词人对生活的绝望。生:女为悦己者容,“倦梳头”表明喜欢自己的人已不在了,反映了词人内心的落寞。师:朗读这句的时候,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 生:倦。

师:试着读一读。

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儿依然绽放,风儿依然徜徉;朝阳依然升起,鸟鸣依然嘹亮;茶香依然袅袅,书卷依然飘香。可人事已变,懂我的你不知去了何方。花儿不再芬芳,鸟鸣不再悠扬,书卷不再有墨香。没有了你的春天,不再色彩斑斓,鸟语花香。没有了春的心空如荒原一片,若要倾诉心中的苦闷,话未出口,泪已横流。生:“事事休”有“万事皆休”之意,深刻地折射出词人万念俱灰的内心世界,读来让人心痛。

师:你不仅读懂了词人的内心,还融入了自己的怜惜之情,善良的孩子。生:“欲语泪先流”,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内心的愁之重,苦之深。无声的流泪比声泪俱下更显沉痛。

师:你的体会非常的深刻。这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请同学们用沉痛的语气朗读这句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话。

师: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句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将愁绪写得分量十足。同时,将船之小与“愁”之重形成对比,更突出了愁绪的难以排遣。

师:你从两个角度赏析了此句的妙处,表述清晰流畅。

生:由这句写“愁”的句子我想到了许多写愁名句,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愁之绵延不绝与纷繁杂乱;还有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出了愁绪的难以排遣。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愁”的繁多。

师:积累了这么多诗句,请问这些诗句是怎么来的? 生:平时看到好的就记下来,并背过,日积月累就多了。

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秘诀了。生活处处皆语文,要想学好语文,离不开大量的积累。生:“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了词人感情的变化。师: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师:听说了什么?

生: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寂寥的生活带来了一缕阳光,“也拟”传达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期盼着她能打开心窗,去感受那春日的美好。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朗读的时候,怎样才能读出感情的跌宕起伏呢?

生:前两句应该读得轻快一些,后一句要读得凝重低沉一些。

师:女同学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四、剖析愁因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了了词人满腹的愁绪,究竟怎样的经历让李清照如此的愁肠百结,万念俱灰呢?难道她本是黛玉一般的多愁善感之人? 生:不是。从“也拟泛轻舟”可以看出她也是热爱自然,富有情趣之人。

师:乘一叶扁舟,徜徉于碧波之上,看天边晚霞,听船底水声,是何等的惬意啊!我们来欣赏两首描绘李清照少女生活的词:

(屏显)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释】①蹴(cù):踏。

②袜刬 chǎn:穿袜行走。

从这两首词中,同学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清照? 生:开朗,活泼,聪颖,俏皮,充满朝气。

师:那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朝气蓬勃的她变得“满纸愁怨语,行行辛酸泪”呢? 生:人非。丈夫的去世。师:亲人的离世本就是人生的痛事,而丈夫赵明诚的突然离世对李清照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一同写诗,一同收集金石,一同著书立说。即使短暂的分离都会带给彼此满腹的愁情。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绘李清照少妇生活的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谁来朗读这两首词?

这两首词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谁读出来了? 生:相思之愁。

师:这种愁绪与《武陵春》中的“愁”相同吗?为什么? 生:这是闲愁,那是浓愁。

师:短暂的离别都让人形销骨立,瘦比黄花,何况是阴阳两隔,生死离别呢?那痛恐怕早已深入骨髓了吧?

可李清照的愁仅仅是因为丈夫的去世吗?

让我们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去揭开李清照浓愁难遣的谜底。(屏显)

1125年,金兵的入侵,打破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生活。战火迅速燃遍了整个中国北部。1127年,北宋灭亡,李清照的故乡青州也陷入金人之手。她与丈夫花费二十年心血收集的堆了十几间屋子的文物被烧成了灰烬。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李清照为躲避战乱只身流亡到南方,过着孤苦的生活。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的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

从这段文字中,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除了丈夫去世,还有国家灭亡,家乡沦陷,文物散失,这都是造成李清照愁苦的原因。师:是啊,感情深厚的丈夫与自己阴阳两隔,挚爱的国家已不复存在,美好的家园被金人所毁,凝聚了一生心血的文物毁于一旦,任何一项打击都让人难以承受,可它偏偏叠加在一起,如高山般压在一个弱女子的心头。这层层叠叠的愁啊,又怎是双溪蚱蜢般的小舟能够承载的起的呢?即使是生命之舟也难以承载啊。

而更让人愁苦的是,晚年的李清照想把平生所学传给朋友的孩子,一个极为聪颖的小姑娘,想不到这个十岁的孩子竟冷冷地回绝了她: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猛然意识到,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有才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用,别人看她如同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多舛的命运,世人的冷眼嘲讽。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

最为可贵的是,李清照没有因为愁苦而消沉下去,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的愁绪进行了精心地栽培,化愁为美,培育出古典文苑中的一支支奇葩,让世人能嗅到它独特的芬芳。

让我们带着对李清照的理解与景仰再读这首词。请看大屏幕:

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许——多——愁。

找位女同学读原词,其他同学齐读反复的部分。同学们最愿意听哪位女同学朗读?

五、对话愁人

睹物思人,诵读着李清照的词,就像回到了九百年前。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有机会踏进李清照独居的庭院,你最想对她说些什么? 生:

相信同学们的真情对孤寂愁苦的李清照来说应该是一种安慰,让我们再次轻轻吟诵这首词,用真挚的心去告慰那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齐声背诵。【板书设计】

武陵春

李清照

孤独

物失

家亡

国破

夫逝

设计成层层堆叠的山的形状。

第五篇:武陵春教学设计

《 武陵春》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有一位女词人打了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她的名字叫——李清照。胡适曾这样评价他“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胡适”,郑振铎也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愁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来学习《武陵春》这首宋词,来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板书:武陵春 李清照

二、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词,朗读时请注意哪些词句读得轻一些,哪些词句读得重一些,哪些词句读得快一些,哪些词句读得慢一些,哪些词句字音读得长一些,哪些词句字音读得短一些。板书:轻重

快慢

长短

学生读两遍后,请一生起立朗读。师生评价。找一生示范朗读或教师示范朗读。

其实为什么这样读,都是要结合诗词情感,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已。下面我们一边分析诗词情感一边练习朗读。

三、分析

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找一同学说,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或者小组讨论。

应该是“愁”这个字。板书:愁。那么,“愁”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中呢?这个问题必须小组讨论来解决。

1、日晚倦梳头。倦是疲倦还是厌倦?晚是傍晚还是时间靠后?幻灯片。说说这句诗词的意思。读一读。倦读重音。看到什么景物而倦梳头呢?沉香联想到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尽是完没有了。这是借什么抒发什么?借景抒情。齐读这两句。

2、欲语泪先流。欲想要的意思。想要说话还未说泪先流了出来。读一读,语字音拖长,给人以想象空间。泪重音读。为什么落泪?落泪的原因是丈夫死了。李清照写《武陵春》时已经53岁了。丈夫赵明诚去世也已经六年了。时间冲淡不了对往事的回忆,对丈夫的思念。请看: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甘心老是乡矣!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该多好啊。可岁月弄人,46岁就失去了丈夫。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李清照《孤雁儿》丈夫死后,自己又被一个文人无赖张汝舟欺骗,又毅然决然离婚。晚年又没有子女。这些又加剧了对丈夫的思念。板书:夫死,事事休还有什么事?靖康之变后(1127年),北宋败亡。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板

书:国破

家亡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分析上阕我们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诗词情感的,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板书:知人论世。上阕中的愁具体体现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动作描写上,都是实写。我们来看看下阕是怎样写“愁”的。

3、找一生读下阕。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你能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吗?闻说、也拟、只恐。两种方式来完成。先找学生自己说,如果说不上来,老师启发说。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板书:化虚为实。

1、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这里用船来装载,来体现愁的重量。古诗词还有哪些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来写愁的?找同学说。怎样化虚为实的?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两句最有代表性,来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武陵春》,我们通过朗诵法以及知人论的方法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通过学习她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作业: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一句表现“愁”的句子。(可运用的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可选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进行。

2014-11-2

下载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每年暑假,省教育厅都要对全省所有老师进行远程教育培训。方法是:先观看教育教学视频,然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所有老师完成作业提交,由指导教......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顺德大良凤城中学 潘祖誉 【学习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 【教学设想】 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李清照的词风从来就是自辟蹊径,别具一格。......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领会词的意境,明确词的感情.2、赏析词的写作技巧,学习运用这些技巧去写作.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拉近距离,鼓励学生上课投入,表现积极.二、导入新课:......

    《武陵春》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武陵春 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会被感动,被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炼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

    《武陵春》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

    武陵春(教学设计)2稿

    《武陵春》教学设计 合肥42中李杰 教学设想:《武陵春》是一首构思精巧的婉约词。新课标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武陵春》教学设计(5篇材料)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准确、流畅地背诵六首词; 2、以诗解诗,把握《武陵春》的内容,并了解拓展词作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

    望江南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单位: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 姓名:高翔飞 日期:2013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设计者】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