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

时间:2019-05-15 11:4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

第一篇:《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望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部分学生能够唱这首词。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赏析与当堂创作相结合。教学方法;品读法 即兴创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词”并入题。

二、解题并引导回忆白居易《忆江南》熟悉本词的词牌名。

三、作者及其词风介绍。

四、朗读感知

1、学生回忆朗读要求。

2、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问停顿和重读。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多媒体显示)

5、学生点评学生的朗读,教师点拨,学生再读。

6、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她在做什么?(在等待丈夫归来)她在什么地方等待?(望江楼)来这之前她有没有做些准备?(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梳洗罢)

2、学生读“梳洗罢”(作节奏指导),追问:从“梳洗罢”字中,你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行不行?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板书:希望)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追问:你能不能把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读出来。

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用“处(望江)楼”“立(望江)楼” 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的“白苹洲”遥相呼应。“倚” 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4、“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了女子 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帆”就是指船,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板书:失望)。(“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企盼人归。)

追问:你能不能把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读出来。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此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

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用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抓住“斜晖”“ 悠悠”。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 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师点头)生回答: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6、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这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肠断)

追问:你能不能把主人公这种肠断的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一遍,背诵一遍。

六、即兴创作

1、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梳洗罢”三个字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课本211页这幅图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拿起你那智慧的笔,给我们描摹主人公的容貌、衣着和梳洗过程,让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凸显;或者为我们写一段关于211页那幅图画的赏析。

选角度一的同学先看示例: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翻译: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2、两位学生展示关于角度

一、角度二的创作,学生、教师共同点评。

3、教师展示自己的创作(可以让学生点评)

角度一:江水还悠悠地泛着朦胧的月光,晓雾将歇。这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已坐在梳妆台前,桃木梳细细梳过及腰的长发,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从指间滑过,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只是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挑上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撑一把油纸伞向望江楼走去……

角度二:江水茫茫,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

一声悲鸣,是呼唤?还是哀叹?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

七、对像主人公之类在等待的人讲几句安慰的语言。

学生说

老师想说的话: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生命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人生中会有不尽的失败和挫折,请不要无奈和绝望,因为路还在,阳光还在,希望还在。

假如??

八、学生唱《望江南》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希望

教学反思:

一、诗词教学的朗读不够,多样化、多层次的朗读缺乏。

二、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自己入境而没有很好的带学

生入境。

三、写作角度一,学生对古代女子了解较少,写作有难度。

四、学生唱《望江南》需要勇气和音乐基础,教师没有示范。

五、PPT不应过花哨。

六、主次问题时间安排稍显不当。

七、问题过渡不十分自然。→ 失望 → 断肠

篇二:《望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1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 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3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度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露出怎样的文字呢?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2)、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6)、是呀,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

(7)、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教学探讨与反思

篇三:《望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望江南》《武陵春》;第二课时教学《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第三课时教学《破阵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便向学生介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标画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

【教学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望江南》,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度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露出怎样的文字呢?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武陵春》,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2)、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5)、是呀,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

(6)、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篇:望江南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单位: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 姓名:高翔飞

日期:2013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设计者】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高翔飞

【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10页)【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内容分析】

《望江南》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当中的一首。本文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这是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全词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跌宕,用语质朴含蓄,是一首值得品味咂摸的花间词代表词作。

本词处于第25课《词五首》的第一首,选编本首词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晚唐花间词典雅优美的特点,读出词作者的心境和情趣,跨越时空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独特而美的感受,体会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意象,品味意境,进而深刻领悟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自己独特的感悟,用诵读的方式把词的味道读出,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关于词的文体知识,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词意思、概括内容的能力。但是学生距离词作的年代久远,鉴赏诗词要跨越时空,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尽可能的引导孩子感知诗词意象,熟悉意象特点,以便能够身临其境,更深刻的感知诗词创造出来的情境,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重点。但考虑到初中生对意象、意境这些比较抽象的诗歌专有名词理解有难度,所以,把难点确定为“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方法掌握上。【学习目标】

自学,知晓并能够概括说出温庭筠简介和词牌及花间词的有关知识。

读词,据学案注释疏通词义,发挥联想和想象,会说出词中的情境和形象,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背诵本词。(重点)

学会“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难点)【评价设计】

1、通过独学1、2检测教学目标1

2、通过独学2与合作探究1、2、3、4检测目标2

3、通过学生朗读和教师评价朗读检测目标2

4、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检测目标3 【学习活动方案】 环节

教学过程

提示

情景导入(3分钟)

一、情景导入(伴奏音乐二泉映月)

柳永与友人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发出“多情自古伤离别”之感;崔莺莺与张生离别之时,满腔愁怨“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快),柳丝长玉骢(骏马)难系,恨不得倩(请)疏林挂住斜晖(夕阳);舍不得与自己的爱人离别,只想让时间停留在相见的那一刻,恨不能请柳条树枝牵住骏马,绊住夕阳;屈原也在《九歌》当中感慨“悲莫悲兮生别离”,为什么古人在离别时如此难舍难分,也许今天我们在温庭筠的这首《望江南》中可以找到答案。

配乐导入,把师生带入令人感伤的情景氛围当中,有利于对诗词情感的品悟。

独学(5分钟)展示检测(2分钟)

二、请根据自学导航初步感知词的魅力。(可适当延长音乐)

1、了解作者和花间词文体知识,复习词牌。

2、默读词,请字字对照,疏通词义,并概括大意。预设(PPT);该词描写的是一位盼夫归来的女子形象,可这首词的作者却是一位男子,这就是(花间)词派的典型特征,即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该词派产生于()时期,这种词描写景物富丽,构图华美,风格婉约,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被尊称为该词派的鼻祖。“望江南”又叫()和(),是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词牌限制着词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就跟温庭筠的《望江南》是同样的词牌,写的却是不一样的内容。

通过学生独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自学时默读,不至于冲淡导入时营造的情境。幻灯适时显示关于文体知识和作者的测验,不割裂整体,不分块进行,既能完成目标1,又利于整体氛围的营造。

合作探究释疑(20分钟)三、二读(请选择自由朗读的方式,二读本词,找出寄予感情的物象即意象及其特点,同桌讨论交流,派代表展示)

1、展示意象及其特点。

(预设)生:容颜焕发的女子(喜悦,希望)望江楼:等待千帆:离(别)人斜晖:脉脉(失意,惆怅)江水(悠悠,失落,无奈)白蘋洲(离别)

2、师:大家找的非常好,不仅找出了意象,更总结出了意象的特点,这些意象浮现在我们脑海当中,就是这首词营造出来的意境,这是一种值得品味的感觉,请同学们朗读本词,先自己品味,再小组内交流读过的感受,交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书或画或说或唱。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四人小组推荐一人展示。(此环节非常开放,在小组展示过后,自然过渡到情感的把握)

3、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样以来,在我们品味意境有如此丰富感觉的基础之上,就自然而然的能够理解这首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同学们,你能体会到女主人公在盼归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吗?请默读,感悟这首词的情感。(1分钟后,展示)

4、这首词形式短小,但内容丰富,寥寥数语,体现了盼归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变化,那么同学们,我们在读中悟出感情,能不能在悟情的基础上再把感情读出来呢?请开发你们创造的潜能,或独自读,或合作读,形式不限。师(总结):读的真好,老师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位盼夫归来的女子凭栏翘首、望穿秋水的模样。同学们,现在你是否明白古人为何在离别时为何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了吗?原来是别时难相见更难,别时苦相思更苦啊。请齐背本词,再来感受这份等待之苦,相思之难吧。

此环节,通过汇报交流,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展开下一步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此环节在朗读中品味意境,通过品读、悟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悟情中再次创造性朗读,强化对情感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也能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时总结,首尾呼应,并完成背诵的目标。

拓展延伸(10分钟)

四、1、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学到了“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用这种方法来鉴别其他诗词,比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请大家默读此诗,回答学习指导书上的问题。

大家回答的不错,其实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意象有其固定的含义,你若见得多,背的多,理解古诗词就更容易了。请看幻灯片。

总结方法并拓展延伸到其他诗词当中,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作业

同学们,我们学会诗歌鉴赏方法就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达到心灵上的契合,那今天我们作业就是用“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与郑愁予和李清照对话吧。

学有所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板书设计】 望江南 晚唐温庭筠

观意象女子望江楼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品意境喜悦盼等离别(人)惆怅悠悠离别

悟感情希望盼望失望绝望

第三篇:望江南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手指好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领读。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五、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望江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三、教学过程

四、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 杜牧

五、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4、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生说理解)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六、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七、展开想象,拓展学习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八、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黄莺 绿叶红花 晴朗明丽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 春风 生机勃勃

南朝 八十寺 楼台 烟雨中 朦胧迷离

望江南教学设计3

一、导入:

播放《甄嬛传》主题曲,一首歌唱出了多少古今深情儿女的心事,歌词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寥寥几笔,词作者就成功的刻画了一位寂寞的闺中夫人的形象,由此可见,词作者的文学造诣之高。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唐代著名的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词——《菩萨蛮》。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温先生,

二、花间词派及作者简介

作者及写作背景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精致,内容多写女性生活,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花间词派称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zu ò)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编为《花间集》。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呈现出香软浓艳,婉约含蓄的特点,词作内容多是离愁别绪和闺情绮怨,因此被称为“ 花间词派”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温庭筠的词,叫《望江南》

(一)朗读《望江南》

1、听音频赏读,并评读(评析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感情)舒缓、(罢、独倚、皆)

2、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老师相信50多个学生会有50多种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并将画面写在横线上,总结其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并浅描画面。(要求: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画面:

4、有感情地齐读。(配乐:望江南)

(二)意象分析赏读《望江南》

1、引入意象含义:.

意象:诗歌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事物。

2、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找出词中的'意象。

通过词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把握赏读情感

倚楼 斜晖 水悠悠 白苹洲

(1)、倚楼

①、女子登楼倚望之前还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师拓展: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比如白居易,比如辛弃疾,比如范仲淹(出示投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闺中少妇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④、师总结:独倚楼头,写尽女子的孤独,望江倚楼,写尽女子的期待,倚楼,皆因女子期待爱人归来的淡淡愁思。

⑤、师提问:女子独倚楼头,她望到了爱人了吗?显然没有。因为“过尽千帆皆不是”,也就是说一艘船来了,希望看见夫君的身影,结果没有,又想说不定在下一条船上呢,直到差不多一千条船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夫君的身影。每一条船来,给女子带来殷殷的希望,每一条船过,又给女子带来无尽的失望来来往往的船只带给女子的是反反复复的煎熬,始终等不到那个远方的爱人我们想象一下此时女主人公会有哪些变化呢?给“皆不是”后面补充内容。分析一下主人公这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期望,期待到焦急等待,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

(2)、斜晖

①、师提问:作者为何设置“夕阳西下”的背景?可否换成“晨曦”?

②、师提问: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同学们知道哪些?你怎样理解诗中这一意象?生思考,可能出现的回答:

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 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

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③、师总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积淀丰厚,拓展很有价值,夕阳是失意,是思念,是思念后失望的失意。黄昏日落最容易勾起离人的缕缕情丝,女子从清晨等到了黄昏,从希望等成了失望,女子的心也如夕阳般几近沉落西山,所以“夕阳”意象含有女子希望转眼成空的沉沉愁念。

(3)、水悠悠(水缓缓东流的样子)

①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意象的诗句,明确一般指绵长挥斩不断的愁绪。抒不得志之愁 、写情人相思之苦

②师提问:王国维有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水悠悠,你还能读出女子那种感情悠悠?

③师总结:江水东流,女子等候,日日思君不见君,满腹忧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悠悠,流淌的是女子的幽幽愁绪。(板书:悠悠 幽幽愁绪)一起来读读这句

(4)、白苹洲

①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此情此景怎不让女子愁情满怀,可又是什么让女子肝肠寸断呢?(白苹洲)白苹洲是什么意思?

师提示白苹洲:“白苹”,水中浮草;洲,水中小陆地,暗示学生说出白苹洲应该就是开满白色小花的水中陆地。

②、师提问:女子“肠断白苹洲”,同学们觉得这“白苹洲”在女子的生命中有什么特别回

忆吗?

③、师肯定: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且看古人这样说: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张籍《湘江曲》)

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赵徵zh ēng 明《思归》)

诗句中点明“白苹洲”就是送别之地。可见“白苹”、“白苹洲”的意象与送别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大胆推断: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苹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现在“白苹洲”成为思妇的“肠断”之地你理解了吗?白苹洲应该是两人离别的地方,想两人分别时可能在开满白色苹花的洲渚上执手相看泪眼,愁眉紧锁,欲语泪流。并且嘱咐爱人早点归来,你走后,我将会日日在江面的望江楼上等你归来。可江面的太阳升了又落,船儿来了又去,远方的你却不见归影。你大概是忘了曾经的诺言,曾经的爱,永远不回来了吧,想到此,怎不让女子断肠?

这“白苹洲”展现的是女子的“断肠愁恨”。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出示几句诗句)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猿猴:哀伤、凄厉。

(3)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4)梧桐:梧桐是凄苦、寂寞、惆怅的象征。

(5)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6)秋雨:凄凉清冷,唤起离人的愁思。

(7)长亭 : 陆上的送别之所。

(8)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小组合作探究,用意象分析法赏析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找出这首词的典型意象,通过意象的解读把握词的大致情感。咏妇女相思情事, 离愁别绪

四、总结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对于一首诗歌有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阅读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以解读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再加上抓住诗眼、知人论世、对比等方法,我想即便我们与古人之间有着万重的阻隔,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声音,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千年的哀愁。

望江南教学设计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

2.与《闺塾》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传奇曲词的艺术特点。

3.了解“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抒情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

1.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分析、理解“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不同表现手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及相互联系。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1.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学法引导

首先是对照注释,查找字典,疏通文字,然后反复诵读七支曲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七支曲词的内容。七支曲子可依次概括为: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吊明孝陵、吊明故宫、吊秦淮河、吊长桥、吊旧院、总吊南京并点明主旨。第三步,精读中间的五支曲子,依据作者的描述,概括五处景物现在和以前的特点,如“吊秦淮河”一节。现在秦淮河是黯淡、萧条,以前是华艳、热闹。“吊旧院”一节,现在旧院是荒芜粗俗,以前是清静优雅。第四步,画出各曲词中的形容词、动词,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与生动。如“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个“抛”字,写出随意与凌乱:一个“罩”字,使人想见枯枝败叶的密集程度。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二)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

2.师生合作,揣摩研讨。如:

①《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和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②《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重点曲子、重点语句进行课堂讨论。

2.有条件的学生可课外阅读《桃花扇》全剧,或观看影片《桃花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哀江南》选自该剧最后一出《余韵》。这一套北曲,可以当做独立的诗歌作品来赏读,因此,诵读曲词,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分析其表现修辞特点,是学习本文的目标。

(二)整体感知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十余年长期酝酿写成的传奇剧杰作。作者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与此事相关联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提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他是第一个用戏剧形式艺术地总结南明亡国历史教训的人。剧作写至《余韵》一出,主人公的故事已经完结(前出《入道》写到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因国破家亡、山河沦丧,均各自入山修道),但正如王季思教授评点所说:“前出故事已完,意趣未尽,续此余韵,为增加悲剧气氛,将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正是痛定思痛、铭骨镂心之意。”在全剧戏剧冲突已完成之后,再续此一出,正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不很重视冲突”,常“直接地抒写人物的心理、感情、情绪”(汪曾祺语)的特点。

?哀江南》是剧中民间艺人苏昆生一套北曲的总题目,共有七支曲子。其中,【北新水令】是“头”(总起),中间的【驻马听】等五支曲子是“腹”(展开),最后一支曲子是“尾”(收束)。赏读曲词,是本课最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赏读唐代诗人的刘禹锡的《乌及巷》(见课本习题四)。

(《乌及巷》一诗与《哀江南》套曲,都以六朝故都南京为吟咏对象,都抒写了江山兴废、王朝更迭的感喟。相比较而言,刘诗以小见大,写得简洁、含蓄;而孔曲则作了全景式的描写,情感更激越,对比更鲜明,笔墨更酣畅。赏读这套曲子,体会情感,赏析语言,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2.简介作者:

(孔尚任,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子64代孙。有文名,精乐律,擅词曲。《桃花扇》是他用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16完成的传奇剧本。这出戏的创作成功,使他誉满文坛,与《长生殿》作者洪昇齐名,称“南洪北孔”。)

3具体赏读曲词:

(1)提示生字,学生朗读课文(只读七支曲子)

蒿(hāo)菜秣(mō)陵长楸(qiū)阿监(jiàn)丹气墀(chí)饿莩(piǎo)哰哰(liáoliáo)

(2)讨论题一:这一套曲子,有“头”有“腹”有“尾”,应当如何划分?三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第一支曲子【北新水令】是“头”,总写苏昆生所见战后南京郊外的凄凉景象,定下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中间五支曲了是“腹”,写昔日国都各处的残败与冷落,寄托悼亡伤怀的哀思。最后一支曲子是“尾”,直抒胸臆,慷慨悲歌,慨叹南京城的今非昔比,表达强烈的亡国哀痛。)

(3)讨论题二:【北新水令】中,“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二名构成对仗工整的一联。试分析名中四个形容词的修饰作用。

(四个形容词是“残”、“废”、“瘦”、“空”,分别修饰“军”、“垒”、“马”、“壕”四字,可看作曲词炼字的范例。战事已成过去,眼前只剩下“废垒”、“空壕”和卧于空壕中的“瘦马”,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军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上下联不过寥寥十字,就真实地重现了经历过战争活动的城池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4)讨论题三:从【驻马听】到【太平令】五支曲子分别写了金陵古城的哪些景物?怎样凸现其残破、冷落的景象?

(解答此题,可将五支曲子的曲词与曲词前三人的宾白作比较。宾白与曲词,都是按苏昆生故地重游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作描述的。从城郊始,依次写了孝陵、故宫、秦淮、板桥和旧院。孝陵乃皇家陵园,故宫乃赫赫皇城,秦淮乃歌舞繁华之地,当年玉柱红墙,琉璃瓦,翡翠窗,何等威严;长桥旧院,粉黛成群,处处笙萧。两相对比,更显出江山沦亡、时过境迁的悲伤。这些曲子都以写景为主,但寓于景,不言情自在景中。)哀江南教案《哀江南》说课稿教案《哀江南》教案

(5)讨论题四: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画龙点晴之笔。这支曲子与前六支曲子关系如何?在语言和抒情方式上的何特点?

(前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铺叙描述,层层蓄势,最后则水到渠成,激情迸发,激越动人。前六支曲子主要是寓情于景,末一支曲子则直抒胸臆。从语言上说,末尾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又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气韵酣畅,令人慷慨击节。)

(四)总结、扩展

明清传奇采用南曲,但《桃花扇》却将《哀江南》这一套北曲收入剧中,就是因为北曲豪迈雄壮,便于传达沉郁、悲怆的情感。末一支曲子“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挥。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度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了全篇主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的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切。

此篇读罢,可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曲词(或选每篇最典型的表彩段子)逐一吟诵,作比较性的赏析,体会其抒情与语言特色。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文中曲词。

2.整理与本单元四位作家有关的作家作品常识,记住最生要的内容。

望江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 感悟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

2、读出重音。

3、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 ”“肠断”。

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 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 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 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 ,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 没有粉饰、刻板之语 ,多 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 景,第三句抒情 ,[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 、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 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聚焦定格情头)

六、读背全词

屏幕显示关于词的来源及特点。

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

指导朗读

再读全诗

深入理解

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 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教学回顾

望江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2、读出重音。

3、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三、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景,第三句抒情,[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聚焦定格情头)

六、读背全词

屏幕显示关于词的来源及特点。

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

指导朗读

再读全诗

深入理解

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教学回顾

望江南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1、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2、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学情分析

1、对于古诗词学生虽然在七年级、八年级学习过比较熟悉的,但农村初中的孩子对这首词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词意并无大碍)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直白,还是较难容易理解的。

2、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品读,是很必要的。

3、在品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从而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变化。

3、背诵并默写《望江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查阅资料,弄清生字读音。了解温庭筠和婉约词。

2、发挥想。象,再现画面美和意境美。

3、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2、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想象本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倒入新课。

老师今天做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配合一下。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请举手 ,(现场采访) 假如你父母打电话告诉你明天要回来了,你的心情怎样?

可是,因为其他原因没回来,你此时的心情又怎样?(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缓解课堂紧张情绪。)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大家有着相似人生体验的词。

二、多媒体出示课题——《望江南》。

三、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学生默读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和所要达到的要求。

四、朗读过关 (出示课题、作者、词作。)

1、《望江南》是这首词的题目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注释中发现,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老师肯定学生利用注释,参考书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做法。

2、温庭筠(jūn),老师故意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预习环节是否落到了实处。同时把字词教学放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学生纠正“筠”(yún)

指导学生资料助读,了解作者和“花间派”。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3、学生自己默读,朗读,同桌互读。(播放古典音乐《望江南》,给学生营造一个悠远、美好的朗读环境。)

4、教师抽查学生朗读。(从读音、节奏、韵味方面给与点拨。应该读出由喜悦到失落的变化,语气是欢快到悲伤。)

5、学生齐读。

五、理解大意。

学生自学,然后放在小组交流讨论。抽查学生概述内容,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六、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1、思考讨论如下练习题(多媒体展示)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独”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想象当时主人公心理活动状况。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什么地方可以反映出来?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有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临组交换答题。

七、发挥自己的想象,可有适当的创造,用优美的文字写一篇小文章。

八、体会这首词的特点

这首词共27字,但是却写了很多内容。如:时间从早晨到 傍 晚 ,景物有 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人物情感变化“希望” “失望”、“肠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闺中妇女美丽的容颜和憔悴的姿态,窥探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可见,词和诗歌一样,有概括、凝练的特点,词人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变化,是蕴涵在情景中的,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分析出的,可见还有含蓄的一面。本词选取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构成人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

九、当堂背诵并默写《望江南》,小组评比。

采用比赛的方式,看谁背得最快,记得最准。

十、扩展延伸

古代有关思妇的诗词很多,这些诗词很好得表现了古代妇女忠贞的爱情婚姻观。

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一些这方面的诗词,进一步感受他们忠贞的爱情和为爱情肠断心碎的感人故事。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诗经·君子于役》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春怨》

十一、课外作业

仿照本课学习模式,课外自学《武陵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设计】

《望江南》

温庭筠(jūn)

词牌名,有名忆江南,江南好。

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内容 思想 风格

洗漱完毕后 思独 不寓

独靠望江楼 亲自 事情

千帆不见亲 不情 雕深

斜晖水悠悠 见伤 饰挚

伤心白蘋州

望江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1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读准“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会写“可”掌握“竖钩”1种笔画。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猜谜语识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3.书写生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诗歌,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5.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关江南风景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二.前置检测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个人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

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生字,各种形式读生字。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提示: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4.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3).学生练习书写,练写两遍。

(4).师评,学生互评。

五.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师巡视指导,引导,参与学生学习。

六.汇报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1.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看课文插图。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莲叶/何田田)。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指导学生读,各种形式的读。

七.总结提升

1.看视频(预习莲叶图)

2.对照板书总结,试着背一背。

八.当堂检测

望江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词。

2、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虚为实、比喻夸张,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3、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虚为实、比喻夸张。

难点: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生疑发问,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唱八年级所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营造氛围。

二、学习《武陵春》

1、导入课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交流对李清照的了解,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2、指导朗读。

⑴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评读教师的优点与不足。

⑵明确字音、节奏,学生自读,小组推荐成员朗读。

3、理解词句。

先请一名学生完整地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4、感悟感情。

用“我喜欢读______句,读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来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体验意境。

启发学生联想想像,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词中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词人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望江南》(采用学习《武陵春》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学习)

1、导入课题。

简要介绍作者、作品。

2、指导朗读。

⑴听录音朗读。

⑵学生自由读,点名读,评读,正字音、明节奏。

⑶全班齐读。

3、理解词句。

⑴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词的意思。

⑵检查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适时点拨、强调重点词句。

4、感悟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品味语言。用“我喜欢读_____句,读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蕴含的思想内涵。

5、体验意境。

⑴展示能概括表现这首词的内容明片。

⑵多媒体展示画面,启发学生联想想像,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特定场景下思妇的思想变化过程。

四、比读两词。

灵活引导学生探究处理以下问题:

1、两首词中都写到船这个载体(“千帆”“轻舟”),表达的心情是不是相同的呢?

2、两首词都写到情感的变化,二者有什么不同?

五、聆听心曲,感悟情愁。

六、布置作业

运用修辞手法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如“思念”“兴奋”“沮丧”等。

附:板书设计

词两首

反复朗读 理解词句

感悟感情 体验意境

望江南教学设计10

单位: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姓名:高翔飞

日期:20xx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设计者】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高翔飞

【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10页)【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内容分析】

《望江南》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当中的一首。本文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这是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全词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跌宕,用语质朴含蓄,是一首值得品味咂摸的花间词代表词作。

本词处于第25课《词五首》的第一首,选编本首词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晚唐花间词典雅优美的特点,读出词作者的心境和情趣,跨越时空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独特而美的感受,体会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意象,品味意境,进而深刻领悟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自己独特的感悟,用诵读的方式把词的味道读出,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关于词的文体知识,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词意思、概括内容的能力。但是学生距离词作的年代久远,鉴赏诗词要跨越时空,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尽可能的引导孩子感知诗词意象,熟悉意象特点,以便能够身临其境,更深刻的感知诗词创造出来的'情境,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重点。但考虑到初中生对意象、意境这些比较抽象的诗歌专有名词理解有难度,所以,把难点确定为“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方法掌握上。 【学习目标】

自学,知晓并能够概括说出温庭筠简介和词牌及花间词的有关知识。

读词,据学案注释疏通词义,发挥联想和想象,会说出词中的情境和形象,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背诵本词。(重点)

学会“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难点)【评价设计】

望江南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望江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第二十五课《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词27个字,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琢磨琢磨。(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多媒体显示)

【字音:筠yún倚(yǐ)脉脉(mò)蘋(pín)】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2、对照下面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内容。(多媒体显示)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这里是借代。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这里是拟人。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

3、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4、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5、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6、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7、全班齐读。

三、赏析全词

1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望江楼》、《梦江南》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2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3、师生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写了什么内容?(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这位女子的心情怎样?(盼望、孤独寂寞、忧愁)

(2)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 (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孤独寂寞”? (独倚)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忧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3)从“梳洗罢”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唉”行不行?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

“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4)、“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用“处(望江)楼”“立(望江)楼”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倚”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5) “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了女子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帆”就是指船,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企盼人归。)

(6)“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此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用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抓住“斜晖”“悠悠”。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师点头)生回答: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7)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四、总结: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一遍,背诵一遍。

作业布置:

1、分析“过尽千帆皆不是”中“尽”的含义:

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之深的心情表现出来。

2、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望江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春》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望江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第四篇:望江南 虞美人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诗词诵读

《望江南》

温庭筠

1、介绍词的知识

2、“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因句式不齐,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

作者温庭筠,首先看“筠”。“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在古代,有地位在才华的父母是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的。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作文。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4、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这首词使你想到哪些画面:

镜头一:阁楼上,一美妇临境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她面含娇羞,想到思念的爱人即将回来,心里不时泛起一阵阵甜蜜。

镜头二: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过的女子 1 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三: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

镜头四: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五: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6、自由赏析课文

7、概括内容主题: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 “肠断”的。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

8、课外延伸

学生比较《望江南》与《错误》。

《虞美人》

李煜

1、由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导入课文

2、介绍词牌

虞美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3、介绍作者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 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朗读课文

5、概括课文(板书结构)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 虚写:回忆往事 “不堪回首”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恨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已改 “人事非”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特点: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自然永恒)

明月--------景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6、解读诗句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3)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6)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设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作者用滚滚东流的春水比喻自己不尽的哀愁,这愁是亡国之痛,是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是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是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是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7、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第五篇:望江南教学设计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乌苏市西大沟镇西大沟镇中心学校 刘静

【课题】《词五首》

【授课时间】2012.10.18——10.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望江南》《武陵春》;第二课时教学《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第三课时教学《破阵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便向学生介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标画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望江南》,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度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露出怎样的文字呢?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武陵春》,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2)、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5)、是呀,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

(6)、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下载《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设计 屈原镇新滩中学向红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背景介绍、了解词人生活经历、典故讲解、所取意象特点来体会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精......

    望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篇一:望江南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单位: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 姓名:高翔飞 日期:2013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设计......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教学设计

    《望江南 超然台作》教学设计 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 于荣华 一、 课前活动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展了班班唱的活动,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唱得很好,愿意向老师们展示一下吗?(生齐唱) 咱......

    望江南教学设计孙家万

    《望江南》教学设计 嘉鱼县潘家湾中学 孙家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著名词作家的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掌握吟诵欣赏古诗的技巧与方法。 (3)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

    望江南教学反思

    望江南教学反思 望江南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实施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

    《望江南》教学反思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

    《望江南》教学设计莲花中学赵国荣

    “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语文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学设计 莲花中学 赵国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著名词作家的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掌握吟诵欣赏古诗的技巧......

    词两首《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的两首诗词,一首《望江南》,一首是《渔家傲 秋思》,大家看课本《望江南》的作者是温庭( ),“筠”这个字字典上有两个词条“一是:yún,义是竹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