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声乐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声乐教学
广西富川第三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最终达到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课程标准》对歌唱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多以“唱歌”为主要载体来展开。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仍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支撑着整个音乐教学,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基于此,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是广大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
一、首先要了解小学阶段孩童歌唱发声的机理
日本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研究学者品川三郎在《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一书中提出,儿童歌唱发声训练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它们对我们解析小学声乐教学的实际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儿童歌唱发声必须使用“头声”发声。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声带发育稚嫩,不宜过多运用成人所用的“头声发声”。事实上,“头声”对于减轻演唱的负担大有帮助。品川三郎认为,儿童时期的“头声”很有必要,如何训练?他认为“以头声为主体的发声为头声发声”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生理特点,同时指出,与其对立的是“自然低位置的胸声发声”。现在的小学生习惯于使用胸声发声唱歌,要多采用“头声”唱歌,就不能追求歌唱的音量,而着重于追求优美的音质。实际上尽可能用弱声和优美的声音唱歌,能使歌唱者自然地掌握协调使用声带及附属器官的要领。这样的训练阶段,方能使儿童掌握优美的声音的概念和歌唱方法。“头声”可以合理利用生理机使儿童安静、柔和地歌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观念。
(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必须追求音质的优美。声带及附属器官在充分调整好之后,再慢慢地予以加强,才能形成美好的音质。不要在儿童刚刚学会一点“头声”时就要求增加音量,否则必然导致“进一步,退两步”。在孩子一开始独自无意识唱歌时,绝不能要求学生大声唱歌,除非声音得到较好的训练之后,因为过于追求音量是违背儿童生理条件的。越是期望儿童将来能获得大音量和富于充实感的声音,越是要注意优美音质的训练。
(三)儿童歌唱发声训练,要采用大致从小字二组d开始的下行音阶。“头声”训练为什么要采用下行音阶?起音为什么要采用大致从小字二组d开始?因为小字二组d是必须用“头声”才能唱的出来的音高。只有从这个音向下唱到低音,才可以尽可能地用“头声”来唱。
从“头声”发声的训练来看,它以“头声”为主的歌唱发声方法,找到发声位置并不难,难就难在要求学生无论唱高音区或是低声区的音,都以“头声” 为主的方法歌唱。如何保持“头声”发声的状态,“不掉下来”呢?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引导和训练。
由上可见,从小学生生理机能和声乐艺术发展规律来看,教师首先要明确儿童歌唱发声器官的特点,采用训练的观念、起始音域、歌唱方法、歌唱习惯等,从而合理利用歌唱机理。其次要确立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平时多加练习和听辨。再次要明确起始技术、声音的进阶,以“轻声唱”的弱声唱法入门,保持每一个音的高位置,用“头声”的状态带入到歌曲的演唱,歌唱时歌唱器官也要积极参与等。只有教师掌握了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就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头声”发声方法,唱出“正确的、美好的声音”。
二、小学生歌唱训练的姿势
唱歌的姿势不正确将直接影响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常见的不正确姿势如:驼背、耸肩、含胸、头伸向前面、歪头、脖子伸得老长、口形张得太大、则口形张得太小等,这样会使学生歌唱拘谨,这是歌唱姿势不正确的弊端。
(一)身体自然站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两脚分开与肩宽,重心在两脚中间;或者以丁字形分开站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后脚上,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
(二)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三)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
(四)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切忌皱眉、撅嘴、歪头等。
(五)坐着唱时,注意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前1/3的面积,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腰部稍挺,感觉下背拉直伸长,从头、颈、背到腰,有垂直感。
其中,姿势选择的原则是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
三、小学生歌唱训练的呼吸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儿童歌唱发声训练,应以呼吸练习和强调“头声”位置的练习为主,进而要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加入“头声”发声的概念,以达到正确地、科学地发声的目的。这其中,呼吸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动力,它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息是发声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强调学生在自然吸气时,放松站立,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手臂放松,自然垂下,头部放正,勿低头或昂头,眼睛平视,吸气时肋骨向两侧扩张,横膈膜向下压沉,绝对不可以提肩膀、提锁骨,呼气时不可弯腰、大幅度晃动,不可低头、压喉咙。
进行呼吸练习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练习要反复进行,从慢吸-慢呼到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呼吸练习时配上钢琴,以和弦递进的方式做伴奏,就可有效防止学生在慢呼时身体僵硬、脖子用力、表情不自然。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练习之间要有间隔,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
建议歌唱中的吸气,易采用句间口鼻同时呼吸,前奏、间奏时可用鼻呼吸。
儿童歌唱时的发声,高位置的“头声”是指导老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为了帮助儿童尽快找到“头声”发声的位置和状态,我认为在训练中首先 要特别注重从音质着手,不要追求歌唱的音量,采用弱声发声进行练习。只有在“轻声唱”的练习下,充分地掌握了“头声”发声的要领之后,才可逐渐提出对音量的要求。
从现行的歌唱方法来看,在唱到高声区的音时,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歌唱器官负荷加重,脖子出现青筋,面红耳赤,声音嘶哑,不仅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头声”,反而极易损害小学生的声带。因此,切勿在训练初始一味追求音量,这样的大声歌唱很容易使“头声”发声的训练成果前功尽弃,这是应当摒弃的。只有在弱声发声的练习下,方可形成稳定的“头声”发声歌唱状态。
四、小学生歌唱的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在声乐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的歌唱发声器官、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并经过声乐教师的分析辅导,纠正学生发声方法上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不良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完整、较系统又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声乐训练中都要关照到才能更好地推进声乐具体训练。生理上,声带未发育完全需要科学的训练给予保护;心理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应该结合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引导。在训练学生发声时要注意,小学生的声带还没有发育完全,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
在小学生声乐具体训练中最为关键的是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在有了优美的音质和较好的 “头声”后,就要面对唱好歌曲的具体声音运用问题。在优美的音质和较好的”头声”这一歌唱的基础之上,咬字吐字清晰是塑造声乐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我认为,这一训练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歌唱时如何按照语言的规律,在保持清晰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声母、韵母的咬字、吐字训练。
直观地咬字吐字训练对于小学生的声乐教学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口形,通过口形的训练,得到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圆润的声音。其次,在学唱一首歌之前先朗读歌词。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正确地咬字、吐字,另一方面可以从文学的角度体验理解歌曲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歌曲中的咬字、吐字是随着音乐的流动进行的,所以它与朗读歌词时的感觉有所不同,或者说难度更大一点。因为歌词中有时一字多音,有时一字一音,还有歌曲中旋律走向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地方口音,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纠正。
五、结语
歌唱(声乐)教学是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我认为注重小学生演唱技能,以歌唱机理为基准来安排训练内容是教学的首要观念,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优美音质和良好“头声”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其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呼吸、咬字吐字训练是重要的内容。我在教学中还发现,合理地借鉴国内外成人声乐理论是发展小学生声乐机能训练的重要理论基础,但要合理选择,切勿生搬硬套,还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小学生声乐训练效果,使少年 儿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以正确的姿势寻找发声中呼吸的根基,获得良好声乐技术的原动力,进而在音质、“头声”的基础上再进行咬字、吐字等循序渐进训练,这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的理性选择,而最终以从容、轻松的状态完美地演绎曲目则是小学生唱歌(声乐)训练的终极目标。
请输入对应的正文内容……
第二篇: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识字写字 小学教育 基础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传统的通信方式和书写方式被慢慢取代,而写字教学也有着明显被人们忽视的趋势,人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写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字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写字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有下滑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写字呈现极不规范的倾向,而且波动性比较大。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因其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的字反而没有在低年级的学生写的认真端正。识字教学面临着困境。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游戏激趣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瞧!多聪明的学生啊!接下来就有好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学生想忘记这个字都难了。
2、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3、顺口溜识字法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
5、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
6、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7、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8、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第三篇: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游戏激趣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瞧!多聪明的学生啊!接下来就有好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学生想忘记这个字都难了。
2、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3、顺口溜识字法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
5、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
6、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7、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8、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第四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摘要】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工程,而小学启蒙阶段的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从启蒙抓起。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如何提高启蒙教学方法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方法
小学启蒙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激发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于启蒙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忽视,导致不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而要提高启蒙阶段数学教学效率,就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积极的教学组织。
一、小学启蒙阶段教学特点
根据小学启蒙阶段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多种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如制作简单教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等,这样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教学流程尽量简单化,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太复杂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设置障碍,只有简单易懂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动手能力和机械的运算比较起来,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动手操作环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四是利用反复训练加强学生的记忆力,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反复训练增强学生记忆的能力。
二、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基础教育来说,好的习惯比好的成绩更重要。对于小学数学启蒙阶段学生来说,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用一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最佳的培养时期,从听说读写进行规范,对预习、课堂练习、复习、课后作业等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规范和指导。比如教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铃声响,进教室;书摆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等。学生本来就喜欢这样的儿歌形式,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很快投入到角色之中,并在以后习惯规范中以此为原则,进行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小学生活的启蒙阶段,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更加重要。让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对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数学的学习,有着奠定坚实基础的作用。
1、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对于低年级启蒙阶段来说,孩子最喜欢的是将无形的概念,转换成有形的事物进行理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请同学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盆花?有几扇窗户?有把椅子?在教室里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支铅笔?有几块橡皮?有几块黑板?
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然后获得数据,而且能够把这种数据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树立了数学概念的同时,也增长了生活知识。
2、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生活联系教学来自于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才能更加投入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所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生活实际,从而将生活化的原形搬入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妈妈给明明钱买本子,买了一个本子花了1元钱,妈妈给了两元钱,明明能买几个本子呢?请同学们帮助明明算一算!学生会很自觉的进行思考,并帮助明明解决问题,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对数学学习进行探索与思考。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是学科特点较为鲜明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利用各种形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利用各种游戏进行数学教学,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法。
1、利用折纸,培养实践能力。在数学启蒙阶段,常常会出现东西南北方向的识别题目,还会出现点、线、面,及其各种图形的认识,如果教师单纯给学生介绍这个数学概念,学生很难在头脑里形成概念意识,但教师如果利用折纸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些就比较容易。比如,在一张图上,教师分别画上大像、狮子、北极熊、大海、沙漠等不同的动物和处所,然后,让学生围绕着这些动物和处所进行方位的识别,学生就会饶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儿歌,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小学启蒙阶段,对于数字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自己编一些儿歌,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唱,学生边读,边对里边的数字进行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山头立着一只虎,林中跑来一只鹿,路上走来一只猪,草中藏着一只兔,洞里出来一只鼠,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学生读起来就既感觉带劲,又觉得饶有兴趣,学生就会爱读、想读。
3、创设游戏,营造快乐氛围。对于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还沉浸在幼儿园的快乐氛围中,没有走出来,那么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就是一种非常凑效的方法了。比如:让学生开展小小比赛,看看谁算的准,跑得快!或者教师编辑一个故事,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教学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轻轻松松的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各个年级数学教学方法都在进行策略性的转变。作为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理解肩头的重担。在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针对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联系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快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的激情。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声乐教学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摘要 :真假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它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的感觉,上下声区贯通,是民族声乐教学所追求的,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拓展其音域、音量,美化其音色,大大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真假混合声 训练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用“哼鸣”唱法训练混合声
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闭口哼鸣时要注意:
1.身体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保持吸气的姿势,找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颌关节向上打开,鼻道打开,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像擤鼻涕时的感觉,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容易找到头腔、鼻腔的共振感觉,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些,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所以哼鸣练习对呼吸支点的体会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开喉咙喊嗓子的方法训练混合声
喊嗓子本是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它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那么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道理是有其科学性的。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保留了“喊嗓子”的传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喊嗓子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它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卡鲁索的夫人在《卡鲁索的一生》的书中写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练声。他把口张得特别大,把舌头伸得很长,像要给医生检查喉咙那样,然后发很尖锐而„位置‟很高的高音来做练习。”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在最佳状态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几点。
1.打开喉咙喊嗓子,使鼻腔张开,口腔中口盖抬起,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才能体会到这个管子不仅仅是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它像铜管乐的金属管道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喊出金属般的穿透力强的铿锵之声。打开喉咙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金属般的通畅管道使歌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声音上下无阻,高高低低、强强弱弱,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使假声不虚不空,中低声区胸腔共鸣自然混着高位安放的头腔共鸣,真声区自然混着假声,使真声不白不横,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虚实实、浑然一体。
2.打开喉咙喊嗓子,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打开喉咙形成“金属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三、u母音训练混合声
唱u母音时唇微闭成“撮口”,喉咙打开放松,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鸣箱,呼气出声引起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鸣的感觉。
唱u母音时,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如果拢不住,有的人还会出现上唇抖动,这不但会影响共鸣效果,使声音不能到位,还会造成u母音的发音不纯正。从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练习,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体会到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鸣的感觉。随着音高的变化,要保持声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声音松弛,不挤不压,喉咙打开,放松,在深深的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推出,圆润、丰满、浑厚。“通”是指声音从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过喉直达头顶,上下如同一根管状通道,上通下达,声区统一,气息流畅,音量不大却有明显的上下一体的振动感。“空”是指声音的流动的空间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没有明显的着力点。总之,练好u母音是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声的有力手段,是带动其他母音练习的好办法,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敲门砖”。
四、假声位置混合母音训练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的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用以上这套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有帮助,而且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真假混合声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苦而耐心细致的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谨以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黄河音像出版社.[2]沈湘.《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中国音乐网.[3]谭萍.《打开喉咙喊嗓子》,《中国音乐》,2002年第1期.[4]韩勋国.《送你一副金嗓子》,湖北人民出版社.[5]徐青茹.《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