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07: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小编推荐]》。

第一篇: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小编推荐]

第一课 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运用的主要材料,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通过研究标题、抓住主旨句等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珍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关注自己内心生活的品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别轻易贬责自己,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和对他人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

3.从对文章结构及语言等的分析,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教给学生分析结构、品位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结构、理解语言的能力。

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证明自己很重要,从而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结构美,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

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播放视频:《千手观音》,请学生看后谈谈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关注自我,重视自己,珍视生命价值的重要。

优雅曼妙的舞姿、华美灵动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很难想象,这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他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21位聋哑演员近乎完美的演绎了《千手观音》有关爱的主题。身为聋哑人,他们尚能克服困难,珍爱生命,演绎出如此的成功,让人惊叹、崇敬。

(二)展示雷锋的名言“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毛泽东所说的“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及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鲁藜《泥土》)。请同学谈谈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自我谦虚的态度,面对大众,个人微不足道。

引导:诚然,谦虚和隐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公认的处世之道,以致于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自信,忽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也给自己留下了遗憾,从西方的“人文主义”到今天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都是在呼唤个人尊严和价值的回归,也是在倡导人们更加关注自己,重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文章《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主要作品有《预约死亡》《血玲珑》、《拯救乳房》,中学教材入选了她的散文《提醒幸福》。

三、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鼓起信心,肯定“我很重要”。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并举例简要说明。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自然)2.“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承传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历史)3.“我”是机遇的产物。(诞生)

(从“自然人”的角度,谈生命的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强调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游子吟》)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高女人与矮丈夫)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地震中保护婴儿的母亲)

7.“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感情空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从“社会人”的角度,谈生命的承载和责任感,强调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刘翔夺冠)

(从“个人价值”角度,珍视自己,热爱生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强调我很重要)

(三)归纳小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和作者的意图一样,告诉我们,人很重要,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一)既然作者意识到“我很重要”,为什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

明确: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千年来我们的价值体系都忽略了人的价值和意义。说出“我很重要”会被人认为狂妄自大或大言不惭。

(二)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原因:作者和我们都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三)整篇文章都在说“我很重要”,题目也如此,为什么开头作者要从“我不重要”说起? 1.明确文章起笔新颖,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在强调他人的重要,否定自我;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受批判的观点,文章从反面立意,独特有意义。

2.与后面的“我很重要”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五、引申探讨

作者用她自己的感受和睿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她心灵的思考:“我很重要”,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回归和重要性,引导我们关注自我,实现自我,那么“我很重要”是否意味着“我不重要”或“我最重要”呢?

(一)播放《背起爸爸上学》片断和展示现在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报道,探讨“我很重要”与“我不重要”。

明确: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播放洪战辉的颁奖典礼和展示杨丽娟的报道,探讨“我很重要”与“我最重要” 明确:“我很重要”是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现生命的意义;“我最重要”是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是极端个人主义,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六、生命感言

我,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我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却在于我自己的掌握。我郑重允诺:绝不辜负生命。

我们要记住,我不是被遗忘的小草,我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真的很重要。本文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罗素晚年写成的,饱含了他的思想与人生追求,全文文笔流畅,语言精湛,意境深远。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要从比较高的层次来阅读和理解阐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导读教学法,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体味文章的妙处,并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从而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要求:

1.文章导入设计应尽量有趣生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索。

2.文章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精湛,含蓄隽永,耐人咀嚼。阅读时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层阅读。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把握文章基本结构;然后结合罗素的经历及思想理解他的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最后从语言的角度去揣摩、品味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目标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思考,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从而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建议二课时。

一、导入

现场调查:你为何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们曾千百次地追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匆匆过客;有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二、了解作者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2.找出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是什么?

明确: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分别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四、把握精神

(一)对爱情的渴望。

1.请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此段。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能够给人带来狂喜;能够摆脱孤寂;看到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对爱情的追求和在爱情中的遭遇。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变故,每次变故都是因为他的不专情,其第二次婚姻因与一美国记者的婚外情而告终,他与妻子共同创办的学校后来也由妻子打理,其间还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后这个学生成为他第三任妻子,这种复杂混乱的感情后被曝光。当时罗素已经搬到美国,并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第四次婚姻是在他80岁时,与美国的英文教授缔结婚约。但他珍视他的所爱,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

(二)对知识的追求。1.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明确:渴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还有数字如何支配万物。这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和社会。

2.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学习经历。

明确:2岁丧母,4岁丧父。由笃信宗教的祖母抚养。从小爱冥思。11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

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宗教等诸方面,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3.结合罗素及其他名人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热爱知识,热爱读书。

(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1.请学生深沉的朗读此段。

2.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明确: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者;同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社会经历和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明确:与通常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著作。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他多次发表反战的声明和演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动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初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4.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这三种激情可以说是罗素在漫长的一生中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他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他终其一生,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五、品味语言

师生互动,揣摩品味下列语句,从修辞、句式、含义等方面体会,言之成理即可。

(一)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二)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三)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六、拓展讨论

从罗素的为人及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以及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心中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1.师生一起谈谈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及相关名言警句。2.学生畅谈,教师引导和点拨。

七、教师小结

莫里哀曾说:“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我们活着应爱惜和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同时,还有我们的情感和人生的追求以及我们身上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加起来构成了我们有意义和有尊严的一生。人活着的更高的境界,便是超越自我利益,把人生目标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信仰,古代的屈原、岳飞如此,现代的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的温总理也同样鼓励我们能够成为一代大家。今天,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社会人和有意义的人。

第三课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2.正确认识、评估自己,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3.主动感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 教学重点

学生“我的自白”的分析与人生设计。

 教学难点

马克思“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两大原则的概括与理解。

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相信同学们已开始为自己规划人生设计未来。这里有当今最热门的几种职业: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投影)

其中有的职业恰好和大家所学的专业密切相关,你会选择什么职业,为什么? 教师引导几个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请学生看图片(投影:大学生保姆),介绍其情况,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材料:大学生感言——我做保姆怎么了?

今年我从理工大学商贸英语系本科毕业,英语是专业6级。一出来就想自己创业,后来转念一想自己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社会阅历,更没有自己做生意的经验。所以,虽然学业完成了,但工作生活还得重新开始。每天游走在网络上各种招聘和加盟的信息中间,看着自己完全空白的简历,很多高薪高职位的工作和公司我都没有投。

我认真作了一个分析,事实上,即使作为保姆,在市场上也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而有“保姆金领”之称的某些超级保姆,还为服务家庭提供投资理财方面的决策参考。传统保姆只做做家务、搞搞卫生,但超级保姆却对全家事务作出统筹安排,为雇主出谋划策,甚至可以称做是管家或助理。

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在选择职业时我投了家政公司的保姆,一方面是想积累社会经验,以后好自己开创一家政公司,另一方面为了将来可以自己创业。思前想后,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家政服务的公司,从最低的起点做起,认真地去做一份保姆的工作。在雇主家里,我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为我带的小男孩做早饭,然后把他送到学校,回家赶紧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洗衣服,买菜,准备中午饭、下午饭,每天如此。偶尔,在路上遇到一些同学,他们问我,遇到熟人的时候会不会不好意思。说实话,都是靠劳动吃饭,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对当初选择做保姆的原因没有丝毫羞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经验以后,我花了不多的钱,在网上开始推自己的服务——不久便有雇主开始和我联系,我自己的家政团队就这样起步了。

我从小独立性比较强,很多家务活儿都能做。同时,我看中的是家政行业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他们试用期的月薪。还有以后的中高端家政行业的发展,如果做到管家级保姆,发展好的话月收入可达到五六千元。因为我自己觉得学会家政行业的运作后,除了收入会有所增长,还可以提高自己对社会,对别人的服务意识。所以我现在很喜欢自己的行业。

生活虽然不容易,但是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我反思自己,为自己寻找了一条切合实际的道路。

——选自《凤凰网论坛》

引导:一样花开的季节,马克思和同学们一样,思考自己的追求,在他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要考虑哪些因素?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了我们。

二、分析马克思的自白,了解其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一)(投影《马克思的自白》)马克思的自白 您最珍爱的品德 一般人„„纯朴 男人„„刚强 女人„„柔弱

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最不能容忍的事„„奴颜婢膝 您最喜爱的花„„月桂 您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您最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最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所具有 您所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摘自一九六三年《人民日报》

(二)提问:从这份自白中,你能分析马克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潜在个性特质吗? 参考:马克思所喜欢的花——“月桂”,原是指女儿劳拉而言;而马克思认为女人最值得珍爱的品德——“柔弱”,则是指自己的妻子燕妮而言。马克思所喜爱的颜色——“红色”,那是象征着生命创造力的颜色,象征着革命火种的颜色,象征着无产阶级战斗的颜色。而马克思整个一生就更像是一面鲜艳的红旗,像是永远燃烧着的火焰。

(三)请大家根据上面所分析出的马克思的诸多个性特点设计一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可从事的具体职业有哪些?

参考:医生、律师、法官、教师、政治家、新闻工作者等。

(四)他最终选择了怎样的职业?马克思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他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明确:思想家、革命家。最终目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快速阅读,明确马克思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学生浏览全文后回答,答案允许有不同,可能主要有三类代表:

1.“选择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的”、“我们自以为适合的职业。”,(答案出自1、5自然段)2.选择使“人类幸福”和“我们自身完美”的职业(答案出自26自然段)3.选择一种“使我们有尊严的”、“深信其正确的”、“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答案出自第19、17自然段,持此类看法的占大多数)

提示: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最适合是哪一个答案呢,在学习了本课以后相信大家会自主得出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二)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自然段),马克思认为,认真地考虑选择是年轻人的首要责任。第二部分(3至16自然段),马克思提出了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第3——5自然段,选择职业时要认真考虑,找到选择职业时的鼓舞来源。第6——16自然段,影响我们在职业选择时的若干因素。

第三部分(16至29自然段),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选择职业所遵循三条标准。

(三)阅读第二部分

1.快速阅读6——16自然段,找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同桌讨论)

(1)第6自然段,虚荣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的安排。(2)第7自然段,职业不是用来炫耀的。(3)第8自然段,不要用幻想把职业美化。

(4)第9、10自然段,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被感情蒙蔽、丧失理智时支持我们。(5)第12自然段,社会上的关系对我们选择职业的影响。——这几段的中心就是:要理智选择,务必克服虚荣心。板书:克服虚荣心

2.阅读13-15自然段,说说作者提出体质与选择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超越体质限制,我们会垮的。我们应该选择与体质相匹配的职业,那样才能甘心工作。如果体质略有赢余,那就更好了。

板书:体质

3.第16自然段,选择力不胜任的工作,就会自愧无能,妄自菲薄。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力”,不仅指体力、体质,还指能力。所以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

板书:能力

(四)阅读第三部分

前面我们知道了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原则(克服虚荣心,体质,能力)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请学生浏览17-24自然段,用笔在书上画。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

1.作者提出要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板书:尊严

2.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24自然段)3.选择一种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17自然段)4.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板书:造福人类

5.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板书:造福人类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在谈选择怎样的职业时,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

(五)教师小结: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青春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在这里交融。

四、活动体验

(一)“我的自白”

1.课前让学生仿照“马克思的自白”,写一份“我的自白”与人生规划。

引导:马克思以17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以自己17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充满激情的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他的许多见解和富于哲理的语句,深入实际,虽时隔一个多世纪,仍能给我们当代青年以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2.将全班根据人数划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小组间请同学互相交换“我的自白”,请根据“自白”,帮他分析设计一下他未来可选择的职业。分析完毕后,再请被分析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现在心中的职业选择的考虑。

3.请小组代表总结小组情况,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如何实现“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的结合? 材料一:2008感动中国人物之金晶【捍卫圣火】 女,27岁,残疾人击剑队员,29届奥运会境外火炬手。

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中午,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中国火炬手金晶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她被威胁、被殴打,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

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个情景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金晶的颁奖词: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张瑞敏:金晶勇敢地用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这勇敢源自深深的爱国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柔弱的你面对那环视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

材料二:2007感动中国之李丽【心灵强者】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丽的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扩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坐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有关李丽: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材料三:2005感动中国之孔祥瑞【工人有为】 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第二篇:职高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期中考试试卷

临澧职业中专2016年上学期 《语文 职业模块 工科类》月考试题

时量:120分钟 分值:120分 制卷人:陈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菽(shū)粟

濡(rú)养

蹙(cù)眉

归咎(jiù)B.(bīn)濒临(â)遏制 宽绰(chuó)(huán)寰宇 C.战栗(lì)琴弦(xián)混淆(xiáo)生死(yōu)攸关 D.啮(niâ)噬

珠玑(jī)

完美无疵(cī)

伫(zhù)立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ó)

船舶(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淤泥yū

籼稻xiān

分蘖 niâ

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星宿(xiù)

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意

礼义之邦 B.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捡瘦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云众生 飓风 蜿蜒 跋涉 B.一愁莫展 编缉 暴躁 闲暇 C.和睦相处 寥廓 压迫 缩影 D.一如即往 赘言 雾蔼 俯瞰

5、下列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韧商,而韧商最难获得。C.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D.桌上放着许多同学送给我的明信片。

6、下列篇目、体裁、作者以及国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议论文——马克思——德国 B.《我很重要》——散文——毕淑敏——中国 C.《我为什么而活着》——随笔——伯特兰·罗素——英国 D.《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欧·亨利——法国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B.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随着学校社团招新活动的开始,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9、下面是感动中国2004人物袁隆平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正确顺序是()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1)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4)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3)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2)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A.(1)(4)(3)(2)B.(3)(4)(1)(2)C.(4)(3)(2)(1)D.(2)(4)(3)(1)

10、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 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 000刀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 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

A.誉满天下 B.直言不讳 C.挺身而出D.炙手可热

11、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我以同样的热情﹍﹍知识,我希望﹍﹍人得心灵。我希望﹍﹍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A、追求 理解 了解 知道 B、了解 知道 理解 寻求 C、寻求 了解 知道 理解 C、理解 寻求 知道 了解

1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两岸山的波涛,呈赭红色,狰狞百态,气象森凛。

B.当时大学生比牛毛还多,上趟厕所也能撞上两个。

C.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一道道暗红的山脊紧贴你的身后,好像人一抬头就能碰到鼻子尖。

二、阅读分析(共24分)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

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13、解释词语(共3分)

相濡以沫:

万劫不复:

生死攸关:

14、简单概括文段所阐述的“我很重要”的几个原因。(共3分)

1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B、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C、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D、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16、“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中“放大镜”这个词语的?(3分)答:

阅读《沁园春 长沙》,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18、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19、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20、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三、表达与交流(20分)

假如你毕业后,来到一家单位从事机械产品制造工作。工作第一年,为了让你熟悉工作流程与关键技术,单位安排老李做你的师傅,并且每个月都要对你的工作进行考核。在第一个月即将结束时,李师傅觉得你的机械产品加工技术还是不过关。你非常想请他下班后再演示一下工作制造的流程,但老李师傅已经手把手教了很多遍了,他显得有点不耐烦。你应该怎样与老李师傅协商解决这个问题?把预想中的协商经过写下来。

四、作文(40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学习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苦学,第二层为好学,第三层为会学。对于中学生而言,第一层次居多,第二层次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会学习不仅是在校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请以“要学会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不限 4、800字以上

第三篇: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一、开放式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三、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答: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答: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并大声读出来。

答: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让学生体会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1)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1~3段)引出教育家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4-6)外界环境(7-9)主观因素

第三部分:(11段)以排比的手法,激励人们努力创造。(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第 二 课 时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答: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3)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四、课文小结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五、思考

了解陶行知先生创造精神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问)

学生们可能会想到“我们怎么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等等问题。(可课下讨论。)

四、作业

阅读有关创造思维、创造精神的资料,开阔眼界,扩大信息量。附: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陶行知

驳——————————举例————————立 ④环境太平凡(石头——不朽的塑像)时时 ⑤生活太单调(监牢里——《正气歌》)处处 ⑦年纪太小(莫扎特——音乐家)人人 ⑧太无能了(惠能——传黄梅教义)⑨走投无路(玄奘——得佛经)创造

课后记: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记叙文四大要素。

2、把握文章主旨。

3、欣赏文中主人公“我”精彩的回答。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各个回合回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2、分析归纳“我”的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

3、把握大胡子教授的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拿到金牌时,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当国歌响起时,运动员为什么会眼含热泪?而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金牌越拿越多的原因是什么?但我们也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与国家的强盛至关重要。

呆在国内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但往往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子体会很深,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国留学生的中国情节。

二、解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含义:对中国、中国人的尊敬

寓意: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

三、分析课文:中国赢得尊敬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找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那年的十二月

地点:巴黎十二大学的一堂对话课 人物: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事件:我和教授对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我和教授的整个对话过程 第一回合(4-9):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教授:

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

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

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的提到刁钻古怪。

“我”:“概括地讲”、“愿意”

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大家:“窃笑”、“哄”、“笑”、“竖”

大家的反映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第二个回合(10-16):关于国籍的回答 教授:

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我”:

1、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

2、理直气壮的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大家:“咔咔”

反衬了我的成功,各国学生的友善,当时课堂的气氛有紧张转为了活跃。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第三个回合(17-23):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教授:

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负责台湾问题?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我”:

1、讲到台湾。

2、年轻的父辈。

3、仍健在的父辈。

4、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的父辈相信能解决好台湾问题。大家:笑声(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第四个回合(24-29):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

教授:

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

2、中国富强的标准?

“我”:“站”、“狠狠”、“一字一字” 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教授对我回答的反映:动作、语言、神态

总结: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的真实目的,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五、比较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

六、“大胡子”教授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点拨)A、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者

1、提的问题难度高

2、对学生的熟悉了解

3、提问思路敏捷

B、提问的真正目的: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C、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

七、作业:排演课本剧,表现“我”与教授的 对话。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职高语文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中职语文 摘要:想学好中职语文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语文的特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平时多查字典、成语词典或其他工具书,强调朗读和背诵,勤于动笔,注重思辨感悟。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方法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都来自九年义务教育中被分流淘汰出局的学生,因升学无望才到职业学校就读。他们大多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差,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不善求知,甚至对文化课学习有反感情绪。表现在语文教学中,他们认为职业学校语文课可学可不学,与学好专业课关系不大。这些对语文教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显得日益重要。那么,中职学生如何才能学好中职语文呢?

一、强调工具性

现在中职的语文讲求的是它的应用性即工具性,因而中职语文课本按体裁采用模块式的方式编排,实际就是突出它的工具性。在学习中,好多同学以为课文课内容包罗万象,知识丰富多彩。这其实是所有工具课的普遍特点。工具课的掌握在于积累,学习成绩的提高在于注意方法,所以想学好语文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语文的特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们只有认识到语文课作为工具课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学语文就轻松了,学习成绩也会明显地提高。

二、坚持查工具书 在阅读写作时遇到“拦路虎”,要马上查字典、成语词典或其他工具书,千万不可蒙混过关,自欺欺人。否则就容易读错、解错、用错,闹出笑话来。作为中学生,手头一定要有一本《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错别字易错词病句手册》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勤查工具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和写作上的一些障碍,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读”字是指有声朗读。就像《三味书屋》里老先生的读,头拗过去拗过去……好多同学读书不愿出声,更不愿放声,感觉读高中了就应该以默读为主。这样不好,因为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破句,语气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富于表情,这不仅是一种美感的享受,而且比默读更能增强记忆和感知的效果。另外,朗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作品的谋篇布局,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憎感情,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死记硬背是我们反对的,但不可“矫枉过正”,如果脑子里没有因背诵而形成的足够的积累,别说写文章会是满篇空话,就是平时谈吐也会让人瞧不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文化人应有的素养。所以对课文中的优秀的诗文名句,一定要背下来,这会使你终生受益。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精美的篇章文段也要抄下来,背下来,不要怕吃苦,功到自然成。

四、勤于动笔是永远有效地学习方法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读书要做好笔记。笔记可以是提要式、摘录式和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交叉使用。还要坚持写日记,要学会观察生活,把察有所感,心有所得,及时记下来,以备日后选用。中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随时随地的观察生活。这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也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外出旅游。看到景点的门框两边的楹联诗句扪下,既可以欣赏书法又可以学到诗句。去参加各式各样的聚会,可听到别人的演说,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比如,街上千姿百态的广告,你就可以学到很多广告词,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你就可以学写说明书。看到穿着飘逸裙子的姑娘就可以学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五、思辨感悟是提高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悟”即悟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就是这种“悟性”。一个中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有比较广阔的知识而,又肯动脑筋想题,那么他肯定会处在一个高的“境界”中,也往往会有百思不得其解,忽又豁然开朗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来自于对书中问题的思考,生活中是非真伪的辨别,思考的多,交流的多,就可以思维敏捷、融会贯通、视野开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广泛涉猎名家著作,不做人云亦云的“复印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时代感强的事件。今年对口高考中的关于“低碳生活”的文章就说明了这一点。时刻关注时代信息,注重身边发生的事情,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让听说读写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语文学科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的导向。

总之,在中职语文学习中,学生们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定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参考文献: [1]游清泉,我国z2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希望[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2005 [2]陈贵梅,口语交际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篇二: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对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

【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性技术

人才,语文作为中职教育基础课程之一,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文化

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方

面。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

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

改革,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

提供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市场

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

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

平。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

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

治素质。

然而中职教育的语文课堂却使教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中职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特

别是文化课的学习明显表现出厌倦的情绪,上课听的人少,看课外

书、睡觉、玩手机的多。反复强调课堂纪律,或施以强硬手段,均

收效甚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学设计不恰当,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所花的功夫

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

教学上要多进行改革与创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职语文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的 选择与设计。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

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片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

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它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根据课堂需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

件的演示、图片的播放、视频的插入,将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直观,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不断激发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篇

诗歌时,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插入图片与歌曲,制造出一种唯美的康桥景象,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康桥的美,再配上优美的《再

别康桥》歌曲,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受作者的意境,创设情境地

和渲染气氛,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

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

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旅游

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

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思考、探索、合作,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以达到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项链》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模拟课本的情节进行表演。学

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很好的梳

理,同时对这种在课堂上情景剧表演的形式也感到新鲜有趣。在模

拟表演的过程中,有很多有表演潜质的学生崭露头角。不但使学生

们体会到马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心理,也教育了学生要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结合适当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和思索,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在一个思维

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三、自主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比较零乱而且肤浅,总体能力水平偏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中职教师要转变自

己的教学观念,在设计课堂环节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把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所

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回真正的主人,即学生主讲,这种方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力。中

职生这个群体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属于叛逆期的孩子,在他们的心中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作为一位“小老师”可以让他讲述

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设计题目问他的“学生”,还可以让同学提出

疑问,当众解答。这样学生不但过足了“教师瘾”,把学生的主体

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教师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和思维方式,以促进以后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因为这种人人动脑、个个动口,给人以全新感觉的教学,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

动,在平等和谐气氛中师生融为一体,取得“双赢”效果。

四、寓教于乐,将游戏融进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 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而作为中职的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差,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加没有

激情和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创设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从“厌学”到“乐

学”的转变,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加入游戏的环

节,用游戏的形式让知识点轻松化、娱乐化,让学生不带着压力去

学习。例如,我在讲综合能力之口头语言与交际能力的活动课上,针对怎么在生活中训练自己即兴演讲的能力时,我在课堂教学环节

中,每一个小的环节都穿插一个小游戏。例如抽题游戏:要求每位

同学拿纸条写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或一幅图等。然后把题目收上来,随机抽题,就纸条上的题目演讲

一分钟。学生总是带有一种侥幸和好奇的心理上台来抽题,看看自

己抽到的是什么,然后乱讲一通,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顿时课堂

气氛变得轻松有趣了。课堂中的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而且让学生觉得原来学习语文也没那么难。

五、与专业相结合,坚持以“够用、适用”为原则开展教学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

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

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

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

力、创业能力,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

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

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对待文科与理科不同专业的区

别,在课文教授过程中要有区别地挑选设计教学环节,以适合学生的专业,坚持“够用”原则。书本中与专业性不强的内容可选择略篇三: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王应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11期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职高学生大多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关键词:设置情境;运用多媒体;组织活动;走出课堂

学习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接受得快,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就是老师再强调,也会无动于衷,甚至出现厌学心理。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老师需要在该方面做很多工作。

一、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到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职高的学生不学语文,大多是认为学习语文没有用或者说语文根本就不用学。因为在各种考试中,语文不容易拉开分数。学生的认识走入了一个误区。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考试,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语文对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就课本讲课本,不能只教学生注音改错等,而是应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明白语文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好语文,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上活动实践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如果你学习了某门技术,凭借这门技术开了一家小店。在你与顾客产生某种误会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说。你该怎样为自己的店写一条标语等等。这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形成了学习知识就要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同时让关心未来就业发展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这样的材料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也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能够将很多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多媒体所具有的生动、直观、生动,也运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运用多媒体引入很多鲜活的材料和音像,使原本枯燥的课本立体地呈现出来,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这样为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就作了很好的铺垫。

比如在讲解课文时,尤其是文言文的内容,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相距很远,课文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要是我们单纯地口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也是很难理解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小视屏或者一些图片形象地呈现出来,就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 的印象。很多时候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为当事人,发生了穿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也能将学生吸引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再进行课文的讲授,就能够为学生的理解扫清障碍。

当然,利用多媒体一定要适当,不能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无限制、无目的地填充内容。让语文课变成放映课,从而忽视对学生的语文教学。

三、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照本宣科式的讲课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往往是老师讲得激情四射,课堂死气沉沉,很少能与学生产生互动。即使提问,学生也是将标准答案一念了事。根本参与不到课堂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是违反新课标精神的。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以前的教学方式,不能事事代办,喂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所以,设置课堂活动很关键。老师不讲学生就能够完成的,老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比如,在学习一些课文时,以前是学生在朗读课文后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而这样的体会往往是老师将教材的文字念给学生听,学生照着抄在笔记本上,而没有记在脑海里。如今,我们就应该通过比赛朗读或者说演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学生参与了,体会就会深刻,这样才能记住,而且对学生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走出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局限于课堂上,而要融入大自然,融入生活中。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讲语法知识,还要讲感受。在很多内容上,切身感受可以升华学生的认识。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应该拓展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范围,语文学习方式是很广阔、很丰富的。

写作一直是职高学生头疼的事情。写天气只会用春光明媚、万里无云、乌云密布等几个词语,千篇一律。这就是将学习限制在课堂中的结果。学生学习的词汇或者说学生构建的情景都是从课本中来的,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写,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带学生走出去。比如说,我们要写天气状况,就要带学生去观察一次天气,让学生知道,写作的标准不是范文,而是实际的感受,真实而合理想象。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放宽视野,不应该就课本讲课本,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将语文的丰富性、广泛性展现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去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鲜活。

参考文献:

[1]刘忠一.如何激发职高生语文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1(15).[2]田许明.提高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9).[3]景学润.职业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2(28).编辑 李建军篇四:改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改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摘要】造成职校生语文表达能力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总结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

极性,我尝试了以下方法:电视+课本、竞答抢答、舞台表演、以

读激情、语文活动、处理教材。

【关键词】职校语文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方法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

而目前大家对职校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职校语文教学

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职校生语文水平每况

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也有责任思考:为什么我们备好的课就是吸引不了学生呢?现在的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去适应这些挑剔的学生呢?

为此,我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 客观原因:

一、语文学科太枯燥,内容又陈旧而且又有许多“假大空”的东

西,难以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喜新厌旧”的学生。

二、考试的形式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些学生之所以对语文

学习不感兴趣,成绩的不稳定占很大层面,第一次明明考得不错,第二次却考砸了,这时,他们不是理性地分析自己失分之处,而是

寄希望临场的发挥,抱投机的心态去学语文。

三、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没有数理化解题时的快感。

四、职校学生叛逆心很强,而语文老师有时空洞的政治说教与日

益成熟的学生思想相抵触。

主观原因:

一、语文老师性格不活泼,难以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教学观念陈旧,对新课标新课改不理解也不能实施。

三、应试教育的沿袭,使大多数老师仍然认为应试教育实在而摒 弃素质教育,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客观原因是我们无法改变或改变也收

效甚微的,能改变的只有从自己的教学入手,只有我们的课堂丰富

多彩了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可见,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要让自己的课堂 “ 活 ” 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

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呢?我尝试着使用了以下几

种方法,觉得效果很好。

一、电视 + 课本。职高语文教材有些课文早就被拍成电视剧或

电影,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就让学生欣赏了电视剧中

相关场次。在之前先提示他们比较一下课文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你觉得哪种艺术形式表现得更好。看后同学们的见解令人大吃一

惊,他们甚至能说出电视艺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而对文本大

胆改编的地方,如果不是对课文深入探究,怎么会有那些精彩的发

言呢?这样的课堂形式,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二、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同学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

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设计

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

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气氛就会 “ 活 ” 起来。这种方法是针

对现代学生喜欢挑战的特点设计的,特别适用于那些比较复杂的说

明文或较难理解的文言文。

三、舞台表演。对于人物形象比较丰富或故事性较强,情节曲折

生动的文章,可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之改编成课本剧并加以表演,这样,既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上《孔雀东南飞》一诗时,我就

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悟,将作品试改

成课本剧,让他们表演,然后让他们比较哪一组表演得最好,结果

学生的表现真是出人意料!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或改写或排练,或

配音或表演,不仅配上了恰当的音乐,还根据剧情准备了道具。然

后大家就表演中和课本有出入的地方作了探讨。这样不仅充分激发

了学生的兴趣,还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上《雷雨》时,我索性

什么也不讲,让同学们先研读剧本,然后让他们自由组成几个表演

小组轮番上演了感人至深的节目,特别是演鲁侍萍的同学更是赢得

了很多同学的眼泪,这样的学习不仅是全员参加,而且是深层次研

读,比老师干巴巴教几节课过瘾多了。

四、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很

适合朗读。像《荷塘月色》这样优美的散文,如果老师只是津津乐

道于其结构、主题、手法的分析,那还有什么味道呢?像《再别康

桥》这样的诗,教师读不出美感来,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光教师读

那也只能是孤芳自赏,要达到和谐的课堂效果,必须让学生和你一 样读得声情并茂,读得满嘴留香,读得满堂喝彩。为此我专门给读

得好的同学录上音,配上乐,制成 mp3,在校广播放,在班上放,让他们拿回家放,让他们有成就感。于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

越浓,也极大的激发了其他同学学语文的兴趣,最后达到了“与生

同乐”的最高境界。

五、语文活动。无论是自读课文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都可

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查找资料,整合信息。还可以几个小组

展开竞赛,互相评比,最后由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对文本作代表性分

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我在设计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时,就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备一篇文章,然后在全班宣读。学生们兴趣十足,小组长分配任务后,便开始钻研教材,接着广泛地查找资料,有的同学还亲自到市图书馆找资料,最后各小组在展示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事后,有的同学还写了生活札记,表达了对这次活动的欢迎

与支持,希望能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我在教学时还安排了写作比

赛、自编《作文选》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处理教材。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兴起,语文老师对教材的处

理有着更大的自由,他可以删去一些篇目,也可以补充一些文章,甚至允许自编校本教材,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篇

选文,有难有易,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地

处理。(1)长文短教。长的文言文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等

弱势。所以,要提高效果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重在“短”字上,短,又主要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2)难文浅教。如《逍遥游》这篇文章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庄子的代表作,可称之为难文。它的“浅教”,笔者认为可用问题法进行处理。设置相应的问题:a、庄子认为什

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境界?b、课文是如何说明其他万物都没有

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的?这样梳理清了结构,内容的梳理就容易多 了。(3)浅文细教。浅文一般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

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教

师可研究如何将浅文教得细一点,实一点,多一点。可以艺术地细

化朗读的层次,可以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可以深化课文的品读,也篇五:提高职高语文课堂实效的方法

浅谈提高职高语文课堂实效的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怎样在课堂45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下面针对我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谈谈提高课堂实效的方法:

一、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学习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状况,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师生情绪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 生情绪的变化,及时鼓励,及时提醒,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区别对待,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备好课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根本保证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根本保证。备好课的前提是吃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上明确指出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备课时要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一是结合实际情况来整合教材。比如将本学期工作安排和课程相结合,将本专业特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我们可以灵活的将教材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进行迁移,使学生在工学结合之后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二是结合学情或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课程标准上要求一课时的内容,有时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学的不到位,我们可以调整课时;有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可以将下课时的部分内容整合到本节课,做到课时的有效利用。

三是备好习题。以往习题设计出现简单化和操作盲目化的现象。比如:教师授课结束后,剩余大量时间,学生无事可做,就临时选择点课后题或基础知识训练上的题打发时间,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争取做到“堂堂清、日日清”,进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

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言语去鼓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建立起自信,才会敢于说真话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这才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才能真正建立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严格过程评价机制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但是,如果我们将课堂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实际活动效果,最终是浪费时间,就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以课堂上的“合作探究”环节为例。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几种耗时低效的讨论现象: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讨论,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扣紧目的要求,名为讨论,实为闲扯;四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要求,使得一些学生等、靠,自己不动脑,参与度不高。“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语)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讨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汇报都分别是谁,这些事情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同时,要严格过程考核的评价机制,对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对消极对待,懒惰行事,不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批评和惩罚,做到赏罚分明,并且在最终的成绩上有所体现。这样才能激励积极的同学,带动消极的同学共同进步。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是一条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之路,也是我们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总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时刻鞭策自己,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五篇:荷塘月色教案职高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朱自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教案职高,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朱自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朱自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朱自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朱自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朱自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

(生: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朱自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朱自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朱自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朱自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

(生补充:朱自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朱自清的行踪,请看朱自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

(一)细读课文

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朱自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

(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朱自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朱自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朱自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

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

(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朱自清心情有无变化?

(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朱自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朱自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朱自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朱自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

赏读第4段

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朱自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朱自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准确,朱自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

(生:朱自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

(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

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

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

(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

那么朱自清如何表现花的呢?

(生:朱自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

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

媒介显示:星空图

朱自清怎么描写荷香呢?

(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

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

赏读第5段

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朱自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

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

(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

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生:“泻”、“浮”、“洗”、“笼”、“画”

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

浮:雾十分轻,扩散慢

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

笼:朦胧不可捉摸

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

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黑影”,一个用“倩影”?

(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

(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

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朱自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

第6自然段

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

文中“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

(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朱自清的心头,所以热闹

一点也没有感染他,朱自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

(四)巩固新课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朱自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朱自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

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朱自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

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 背景音乐

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园》。

(六)课堂小练笔

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谐。

(七)布置作业

下载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案(本站推荐)

    一、同题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念,充分认识知识的重要价值。 2、准确把握和理解两篇随笔的主旨。 3、学习两篇随笔运用多......

    职高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职高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职高语文学科教学计划1 根据海淀区职业学校拟定实行分层教学的指导意见,并承接上学期的教学计划,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仍分三个层次(即A、B、C三层)进行。......

    职高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职 高 二 语 文 教 学 计 划 子 长 县 职 教 中 心 李 明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学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参考,立足实际,参照具......

    职高高一语文试题

    大名县职教中心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 敷衍( yǎn)懵懂(mēng)髭须(zì)鼎力相助(dǐng) ....B. 尴尬( gà)演绎(yì)暮霭(......

    职高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职高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职高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 本人从20xx年9月中旬开始,在学校教学第一线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几个月走过的路程,收益良多。现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职高语文教学感悟

    职高语文教学感悟安乡职业中专学校吴美云摘要:职高语文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热情越低,回想这一学年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在教学工作中,生出一些......

    职高语文教学乱弹

    职高语文教学“乱弹”浦江职业技术学校芮红英摘要:作为职高语文教学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内容,能做点什么、怎样做,才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章主要结合......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溧阳职教中心 孙春裕 一.职高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在职高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教学、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