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音乐律动《茶壶精灵》
小班音乐律动《茶壶精灵》
小班音乐律动《茶壶精灵》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能够随音乐、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2、提高幼儿仔细倾听的能力,体会音乐中事物的形象以及明快的节奏。
3、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情得到了愉悦。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仔细倾听的经验。
2、物质准备:《茶壶精灵》的课件、音乐、播放器等。
三、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小段“无声电影”,请小朋友们观看。教师进行“无声电影”的表演,幼儿仔细观看并回答问题。
⑴师:你觉得(认为)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茶壶),为什么?
(2)师:茶壶有什么用途呢?它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模仿一下你见过的茶壶样子)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各种小茶壶的样子。我说1、2、3叮咚,大家就要摆好了!
(4)教师小结并引出第一套动作:
嘴儿长长,肚皮鼓······倒水的动作。
2、小朋友们模仿的小茶壶很可爱。今天,老师带着茶壶精灵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玩。你听····故事片段进入(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做动作,幼儿认真听故事):
⑴师:今天,妈妈不在家,家里的茶壶精灵要“大闹天宫”了。瞧。有一只茶壶已经发现妈妈走了,他把消息告诉了其他沉睡的茶壶精灵并叫醒它们:一只、两只、三只„„一群,茶壶精灵都醒了,一个学着一个的动了起来,舞蹈、游戏、转圈······
①教师引导、启发幼儿自己做茶壶精灵如何发现、叫醒、动起来、游戏、转圈的动作。
②师幼一起边说故事情节边做动作。
③师幼跟着音乐,一起做茶壶精灵。
(2)师:正当茶壶精灵们玩的开心,跳的认真的时候,有一只捣蛋茶壶精灵跳了出来(和其他茶壶们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捣蛋茶壶精灵都会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是那只捣蛋茶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启发幼儿自己动作。
①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和捣蛋茶壶玩一玩。
(4)师:“突然,传来一声:妈妈,水开了。”(茶壶精灵知道妈妈要回来了,不能让妈妈发现,他们立刻回到小炉子上,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①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知道妈妈要回来了,茶壶精灵们会怎么做呢?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②教师小结并带领幼儿做结束动作。
③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和茶壶精灵们一起来游戏。
3、师幼进行完整的《茶壶精灵》律动。
⑴教师带幼儿随着音乐一起律动。
⑵幼儿自己随着音乐律动。
⑶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第二篇:小班律动小茶壶教案
小班律动:《小茶壶》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内容。难点:初步创编茶壶的动作。活动准备:
1、实物茶壶。
2、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片。
3、开场音乐、钢琴伴奏。活动过程:
一、引题。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开火车去做游戏吧!师:好累啊!小朋友们找个位子休息会,想喝水吗?
二、学歌词,理解歌词。
1、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师:茶壶长什么样,它有什么? 师:圆圆的是什么?除了壶身还有什么? 师:弯弯的可以捏手的地方我们叫什么? 师:这里出水口我们叫什么?
3、学念歌词。
<1>师:现在我们来烧开水了,水烧开要等段时间,我们来念念茶壶的样子。
师:我是小小茶壶矮又胖,这是我的把手,这是我的嘴。跟念歌词
师:听!水还没有开。我们再来加热,把水加开。
师:我呀!还能把它唱出来。
<2>吱!水烧开了,谁想喝水啊?
师:快准备好你们的茶杯,我来倒水了。倒三下。
<3>学习动作。
师:小朋友想当茶壶吗?我们一起来做小茶壶。
师:这几个茶壶真好看,请你们倒茶给小朋友喝。
师:现在我也想喝水了,小朋友当茶壶倒水给我喝。我这个茶杯太小了,多请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做茶杯。
三、观看图片创编动作。
1、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茶壶,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看第一幅图片。
师:和刚才的茶壶有什么不一样?
师:请你用动作表示。
3、幼儿观看第二幅图片。
4、这两个茶壶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比较一下,并用动作表现茶壶的不同之处。
5、用自己喜欢的茶壶样子倒茶给好伙伴喝。
四、游戏。
1、小朋友的茶壶真漂亮,刚才我们倒了茶给你们的小伙伴喝了,他们很开心。
2、现在我们重新煮一壶茶倒给客人老师喝吧。
第三篇:律动:小茶壶-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杯和茶壶的动作。
活动准备:茶壶图片、录音机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歌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三、学习创编茶杯和茶壶的动作。
1、根据茶壶的外形创编动作重点创编壶嘴和壶把的动作
2、听音乐做小茶壶的动作
3、简单创编茶杯的动作
四、听音乐表演,进一步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五、幼儿自由结伴舞蹈。
第四篇:小班音乐律动:洗手帕
小班音乐律动:洗手帕
小班音乐律动:洗手帕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强弱,快慢。尝试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2.体验劳动的愉快,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重点:
能按音乐节奏来表现搓,拧,晒等洗手帕的动作。
活动难点:
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条手帕。
2.配套磁带,录音机。
3.U盘(已经录好《好妈妈》和《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导入课题
1.复习律动《好妈妈》。
师: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听我们上课,高兴吗?我们唱首歌,欢迎他们吧!
2.师 :小朋友的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班回到家还要做家务多累啊!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妈妈分担一点呢?小朋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事做起,做个懂事的孩子。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洗手帕》,小朋友认真听,仔细听,老师会提问的哟!
二、学习律动《洗手帕》。
1.欣赏乐曲,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
师:音乐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轻,还有重)。
音乐又慢又重时怎样洗手帕?音乐又快又轻时怎样洗手帕?
小结:音乐又慢又重时可以双手握拳捏住手帕的角一拍一下地向下洗,音乐又快又轻时可以双手握拳在胸前来回搓。
2.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3.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地做洗手帕的动作。
4.练习“晾”手帕的动作。
师:手帕洗干净了,要把手帕晾起来。在乐曲的最后一句,我们要双手举起来并且要大声的说:“晾起来”!
(启发幼儿在乐曲曲末时边说“晾起来”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充分的表达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5.请幼儿给爸爸妈妈做律动表演。
小结:小朋友们学习的都很认真,知道怎样才能把洗手帕洗干净。
三、结束活动。
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小朋友们和宋老师一起玩“手指游戏”吧!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第五篇:小班律动
1.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 2.小脚,小脚,跺一跺,你的表现真不错 3.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4.叮叮当,叮叮当,大拇哥送你,你最棒
5.very very good,very very cool 6.你的表现好,你的表象棒,你的表现是No 1 7.左边小红花,右边小红花,奖给我们小朋友顶呱呱 8.请你伸左手,请你伸右手,变成奥运选手耶耶耶 9.唧唧唧唧,小鸡小鸡喜欢你,也来表扬你 10.金咕噜棒,银咕噜棒,我是宝宝我最棒 11.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碰!
12.小河流水哗啦啦,老师表扬你顶呱呱
13.拍拍我的小手,请你吃菠菜,变成大力水手,耶耶耶 14.拍拍我的小手,我可真不赖,我是拼音能手,耶耶耶 15.小手小手放膝盖, 小眼睛看老师
小律动
1.我有一双小小手,我说走来它就走,快快走到头顶上,接着走到鼻子上,然后走到肩膀上,最后把它放腿上。
2.老鹰展翅飞,小鸡吃小米,别问我是谁(开始老师说其中一句,小朋友说下面一句,然后加大难度,老师说其中 一 句,小朋友说和这句不一样的一句)
3.1,2,3爬上山,4,5,6翻跟头,7,8,9拍皮球,一共十根手指头
4.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一条鳄鱼游过来,嗷,嗷.鳄鱼高兴的游走了。。
5.大门开开进不来,小门开开进不来,前门开开进不来,后门开开进不来,上课铃声响老师走进来,全体起立准备做操。1 2 3 4 全体解散。
课前律动:
(一)1.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放放,小手拍,小手放,把手放在膝盖上!
(要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6.小朋友们.注意注意,坐好就是奥特曼, 乱动就是小怪兽
(......安静.....安静.....安静....)
7.小手小手拍拍 小手小手摆摆 小手小手摇一摇 小手小手藏起来。
8.小嘴巴,别说话!小眼睛,向前看!小耳朵,认真 听!谁的眼睛亮?我的眼睛亮。谁的耳朵灵?我的耳朵灵。谁精神?我精神 老师说:安静安静 小朋友说:请安静!1234567 我们大家快休息 123坐好了 321站好了小小手 举起来小眼睛 看黑板小耳朵 认真听小嘴巴 不说话
9.一个手点点(二个食指碰碰),二个手指剪剪(做剪刀状横剪一下竖剪一下),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弯,四个手指插插(二手交插),五指开花(做花状托住下吧)。
(二)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