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7: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

第一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 “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引入新课。)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教师补充)

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2、背景知识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⑴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

[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公元823年(穆宗长庆三年)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⑵[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封,指谏书。[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九重(chóng)天]指皇帝。

⑶[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

⑷[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明]一作“朝”。[事]一作“政”。

⑸[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二岁。

⑹[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横亘在陕西省南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⑺[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应,一作“须”。

⑻ “好收”句意思说,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代后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韩愈用其意。[瘴(zhàng)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2]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拓展延伸:

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明确:

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五、作业布臵:背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板书设计: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差异:

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韩:“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 “不平则呜”,“忠犯人主之怒” 问题设计: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教案 2

一、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解放注释了解作泽及背景。

2、指导阅读、感悟体会。

3、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互相译释诗句,圈点疑问。

(2)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4、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5、课文小结

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

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公开课 开课时间:12月28日 开课班级:高二(13)班 执教者:刘娟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比较两首贬谪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诗“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称)(韩愈在潮七个多月,却影响了千余年。贬潮,对韩愈而言或许是不幸,但对潮州百姓而言则是大幸。千年回眸,这位文化巨人在潮州留下的印痕依旧清晰深刻:“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像韩江、韩山,祭鳄台,韩祠橡木、鳄渡秋风、昌黎旧治、昌黎小学等等,无不言说着潮人从古到今对韩愈的敬仰。更有宋时就建在韩江东岸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韩愈祠。)(简介诗人的经历,本诗背景)(知人论世)

三、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四、研读文本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学生想象描绘)

3、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境界雄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秦岭” 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悲意)

5、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颈联:顾瞻无所,即景写情。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6、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7、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与“夕贬”,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诗人虽遭获谴亦无怨悔。

8、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小结: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

9、试分析尾联的作用。(提示:结构与内容)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0、现在谈谈你对纪昀的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理解。“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五、总结全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 【韩愈刺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从长安起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韩愈治潮时间只有短短的8个月,但功绩卓著。首先是兴学重教,当他发现潮州州学荒废已久,随决意复置乡校,并起用了赵德这位“颇通经、有文章、排异端、宗孔氏”的进士出任海阳县尉,“专勾当州学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从而使潮州文风蔚起,英贤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名。此外,韩愈还十分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驱除鳄患,释放奴隶,使潮州生产得到发展,风气为之一新,他自己也赢得了民心和口碑。(52岁的韩愈辗转几千里,历七十余日,终于到了潮州,小女却因惊恐劳顿死于途中。)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七八个月,而潮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不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不是因为他的文辞华美,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是因为他的兢兢业业地为民办事,为民着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为韩山,潮州的水易名为韩水,山水中间环抱着一座韩公祠。贬谪潮州,令韩愈失望,令韩愈惆怅,但他没有想到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与飒飒风骨,更没有想到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韩愈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潮州百姓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韩公。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试背诵诗歌。

六、迁移拓展 比较韩诗与柳诗,谈谈你对“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的理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提示: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在许多朝代中,对官员进行贬谪处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遣到远离京城的城市去。在这些被贬谪的官员心目中,这些城市就是一种草野。白居易被贬谪到九江,在他笔下这座城市的形象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完全是一幅荒郊僻壤的景象。柳宗元描写他被贬到的柳州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蛮烟瘴雨之地。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描写的景色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就是“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都是乡野江湖气象。实际上到了唐宋年间,上面提到的这些城市多已相当繁荣了。但在传统士人们的眼中,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似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只有朝廷和草野。所以范仲淹到了岳阳城,登上岳阳楼,看到、想到的还是只有庙堂和江湖两极,而没有眼下这个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的城市。)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七、探究:

(一)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二)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三)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四)作业:请收集相关资料,以“贬谪文学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和同学交流你的成果。

八、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试背诵诗歌。

第二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1.按古诗欣赏的一般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诗“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掌握贬谪诗的感情和意象。

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儒家学说是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受儒家学说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古代文人皆以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为人生最高目标。然而宦海常有不测风雨,历史上有许多人才忠却被贬,贤而遭迁。例如同学们

学过的屈原(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中两位唐代诗人(韩愈和柳宗元)的两首古诗(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是哪些人?)。看看两位诗人在仕途不顺时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初读诗歌 问:首先请同学们自读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之后老师请几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诗歌每句话的内容(诗歌的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四句话,第一句写自己被贬的原因,第二句申述自己的忠心,第三句借景抒情,第四句交代后事

在学习本诗之前,我们先大体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赏析诗歌

问: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的首联运用的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志与情感?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姿态。

(3)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颈联。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

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首,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云:浮云聚散无常,往往用来喻人的漂泊迁徙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朝廷小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4)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尾联的作用。

内容上:“好收吾骨瘴江边”。作者运用典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肯将衰朽惜残年),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找侄孙收尸骨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诗歌小结

本诗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最像杜甫风格)。

1、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诗中哪里体现凄切,哪里体现不衰飒。(衰飒:颓废失落之意)

(诗中的“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

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颓废。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写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第三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 “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引入新课。)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教师补充)

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2、背景知识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⑴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

[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公元823年(穆宗长庆三年)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⑵[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封,指谏书。[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九重(chóng)天]指皇帝。

⑶[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

⑷[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明]一作“朝”。[事]一作“政”。

⑸[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二岁。

⑹[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横亘在陕西省南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⑺[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应,一作“须”。

⑻ “好收”句意思说,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代后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韩愈用其意。[瘴(zhàng)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2]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拓展延伸:

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明确:

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五、作业布臵:背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板书设计: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差异:

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韩:“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 “不平则呜”,“忠犯人主之怒” 问题设计: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教案 2

一、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解放注释了解作泽及背景。

2、指导阅读、感悟体会。

3、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互相译释诗句,圈点疑问。

(2)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4、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5、课文小结

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

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第四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2.理解本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潮州韩文公祠柱联导入: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称)这节课,我们就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领袖——韩愈。二.学习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2.理解本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三.自学

1.对照注释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诗的主要内容。2.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作如下点拨: ⑴哪些诗句是写“左迁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⑵哪些诗句是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⑶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也表明了尽管招来这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要保持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品格。三.讨论

1.有人认为颈联是在写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不单单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2.清人纪昀认为该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该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四.答疑

引导学生对照“定向”环节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整理出经过“自读”和“讨论”这两级“过滤”后仍未能解决或者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答。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估计有:⑴诗的首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朝奏”到“夕贬”而且是“路八千”,说明了什么问题?⑵颔联中“肯将衰朽惜残年”,应怎样理解?学生能解答或想解答的,直接交由学生解答,其它同学可进行校正或补充;学生解答普遍感到困难的,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学生再读、再思、再议,进而解决问题。(附参考:第⑴题为①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②说明皇上对韩愈反对迎佛骨入宫这件事极为反感,处罚相当迅速。第⑵题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练习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令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六.小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六.作业布置

⑴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⑵预习《西塞山怀古》

第五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学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介绍

作者、作品及背景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昌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2.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赴潮州途中(蓝田县),韩愈给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他对这次横遭贬谪的悲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预学案

一、整体感知,翻译全诗。

探究案

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2.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性格 ?

3.分析颈联写景的作用。

4.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检测案

一、背诵全诗

二、当堂训练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4分)

附:贬谪诗

一、贬谪诗的三大要素:

政治前途黯淡,诗人内心痛苦,贬谪之地自然环境恶劣。

二、揣摩贬谪诗内容:

1、抒发被贬的委屈不平、牢骚不满,乃至愤慨之情。

2、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

3、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

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下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