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河大版

时间:2019-05-13 00:1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河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河大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河大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引入新课)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

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2、背景知识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拓展延伸: 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明确:

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五、作业布置:

背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文以载道 古文运动 宏伟奇崛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差异:

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韩:“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

“不平则呜”,“忠犯人主之怒” [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译文】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鉴赏】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

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第二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1.按古诗欣赏的一般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诗“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掌握贬谪诗的感情和意象。

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儒家学说是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受儒家学说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古代文人皆以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为人生最高目标。然而宦海常有不测风雨,历史上有许多人才忠却被贬,贤而遭迁。例如同学们

学过的屈原(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中两位唐代诗人(韩愈和柳宗元)的两首古诗(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是哪些人?)。看看两位诗人在仕途不顺时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初读诗歌 问:首先请同学们自读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之后老师请几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诗歌每句话的内容(诗歌的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四句话,第一句写自己被贬的原因,第二句申述自己的忠心,第三句借景抒情,第四句交代后事

在学习本诗之前,我们先大体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赏析诗歌

问: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的首联运用的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志与情感?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姿态。

(3)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颈联。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

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首,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云:浮云聚散无常,往往用来喻人的漂泊迁徙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朝廷小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4)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尾联的作用。

内容上:“好收吾骨瘴江边”。作者运用典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肯将衰朽惜残年),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找侄孙收尸骨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诗歌小结

本诗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最像杜甫风格)。

1、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诗中哪里体现凄切,哪里体现不衰飒。(衰飒:颓废失落之意)

(诗中的“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

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颓废。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写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第三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 “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引入新课。)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教师补充)

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2、背景知识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⑴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

[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公元823年(穆宗长庆三年)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⑵[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封,指谏书。[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九重(chóng)天]指皇帝。

⑶[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

⑷[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明]一作“朝”。[事]一作“政”。

⑸[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二岁。

⑹[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横亘在陕西省南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⑺[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应,一作“须”。

⑻ “好收”句意思说,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代后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韩愈用其意。[瘴(zhàng)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2]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拓展延伸:

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明确:

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五、作业布臵:背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板书设计: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差异:

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韩:“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 “不平则呜”,“忠犯人主之怒” 问题设计: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教案 2

一、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解放注释了解作泽及背景。

2、指导阅读、感悟体会。

3、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互相译释诗句,圈点疑问。

(2)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4、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5、课文小结

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

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第四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学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介绍

作者、作品及背景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昌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2.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赴潮州途中(蓝田县),韩愈给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他对这次横遭贬谪的悲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预学案

一、整体感知,翻译全诗。

探究案

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2.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性格 ?

3.分析颈联写景的作用。

4.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检测案

一、背诵全诗

二、当堂训练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4分)

附:贬谪诗

一、贬谪诗的三大要素:

政治前途黯淡,诗人内心痛苦,贬谪之地自然环境恶劣。

二、揣摩贬谪诗内容:

1、抒发被贬的委屈不平、牢骚不满,乃至愤慨之情。

2、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

3、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

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第五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2.理解本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潮州韩文公祠柱联导入: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称)这节课,我们就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领袖——韩愈。二.学习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2.理解本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三.自学

1.对照注释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诗的主要内容。2.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作如下点拨: ⑴哪些诗句是写“左迁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⑵哪些诗句是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⑶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也表明了尽管招来这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要保持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品格。三.讨论

1.有人认为颈联是在写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不单单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2.清人纪昀认为该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该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四.答疑

引导学生对照“定向”环节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整理出经过“自读”和“讨论”这两级“过滤”后仍未能解决或者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答。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估计有:⑴诗的首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朝奏”到“夕贬”而且是“路八千”,说明了什么问题?⑵颔联中“肯将衰朽惜残年”,应怎样理解?学生能解答或想解答的,直接交由学生解答,其它同学可进行校正或补充;学生解答普遍感到困难的,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学生再读、再思、再议,进而解决问题。(附参考:第⑴题为①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②说明皇上对韩愈反对迎佛骨入宫这件事极为反感,处罚相当迅速。第⑵题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练习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令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六.小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六.作业布置

⑴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⑵预习《西塞山怀古》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河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河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目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及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学目标: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2、 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3、 熟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及难点:1、 忠而获罪的愤慨。2、 叙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教案(推荐阅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 “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五篇模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比较两首贬谪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教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教案(共五则范文)

    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3.背诵诗歌。教学设想(一)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二)教学方法: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

    《社戏》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上册)

    《社戏》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