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长大了》教学案例
回归生活,健康成长
——《我们长大了》教学案例分析
后林小学
林桂光
教材分析:
《我们长大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成长大看台,二是我懂事了。通过主题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其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同时对升入中年级将要面对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设计理念: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还指出: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将儿童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能够健康、愉快、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设计特色:
回归生活,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3、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
1、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体会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2、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我们长大了》
2、全班交流观看后想说的话。
3、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
(评析:以儿童歌曲《我们长大了》渲染气氛,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一:比比看看:我长大了
1、翻开书本P48,看看小朋友是怎样发现自己长大的?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又是怎样发现自己长大的?
①拿出带来的东西:衣服(试一试)、照片(比一比)、玩具(说一说)…… ②全班汇报交流。
③老师总结: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个子长高,模样变大,我们确实长大了。
4、看屏幕:图上小朋友开心吗?为什么?那你们呢?自从入校以来结识了哪些新朋友,玩过哪些游戏?给大家介绍介绍。
(评析:比比看看我长大了,以课前准备的物品,形象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学生在看一看,穿一穿,比一比的愉悦氛围中,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留给孩子的是惊喜和欢笑;还有播放孩子课间活动课件,让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朋友多,快乐多”。)
活动二:比比说说:我进步了
1、展示自己的进步。
①出示成长记录袋、作业、奖状、报告册。②个人上台展示,并张贴在黑板上。
③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你值得自豪、骄傲或者留恋的成长足迹,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2、说说集体的成绩。
(评析:比比说说我进步了,展示成长的收获。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并骄傲地展示给大家,还有结合班集体的荣誉,让他们品味成功感和自豪感。最后通过才艺展示,既给他们展示才艺的机会,感受成长的快乐和自豪,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为他们更好地生活树立信心。)
活动三:说说做做:我懂事了
1、师:同学们,通过回顾,我们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自己进步了,也学会了很多本领。
2、看课件(儿歌),看看儿歌中的小朋友会做些什么?
3、个人自由说一说会做哪些事。
4、从哪些方面看出自己更懂事了。(看书本P51)
5、动笔写一写,并说一说。
6、读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评析:说说做做我懂事了,首先读儿歌,学习儿歌中小朋友会做的事,然后说说自己会做的事,然后将体现自己更为懂事的事情写在“爱心卡”上。读家长的来信,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三、才艺展示
四、总结
1、教师总结。
2、播放歌曲《我们长大了》。
(评析:最后执教者以家长的身份和自己的孩子说心里话,营造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引发和教育孩子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播放《感恩的心》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想想今后的打算。)
第二篇:《我长大了》教学案例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妈妈,我长大了》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的
若干年前,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因而,我们要懂得感谢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时光总是过得太快,我们长大了,而父母却变老了。我们总是忘了跟父母说一声谢谢,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只希望时间慢点走,在给我们一点时间去拥抱你,对你说: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二、教学目标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3、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4、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难点
1、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体会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2、主动为父母分担,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3、理解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常怀感恩的心。
四、教学准备
1、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妈妈,我长大了“
2、让学生回家搜集自己从小到现在的各个阶段的照片并按年份排序粘贴在本子上,搜集以前的衣服以及玩过的玩具。
3、让学生整理自己以及和那小伙伴一起取得的成绩,包括成绩单,奖状等,收集整理放入成长记录袋。
4、提前组织学生准备小节目,形式不限,内容关于成长和感恩。
5、提前通知家长准备好给孩子的一封信。
6、提前告知家长准备与孩子的默契游戏,提前准备好。
五、教学过程(5处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我们长大了》
2、教师用一些成长的瞬间导入,提问学生在哪一个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3、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
(评析:以儿童歌曲《我们长大了》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学生主动发言带动课堂活跃氛围)
二、教材解读
内容一:我读懂了妈妈的爱
1、翻开书本P5,阅读一段文字。教师展示关于妈妈怀胎十月以及辛苦抚养孩子长大的图片及视频,请孩子们观看自己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1).在妈妈的肚子里(2).刚出生的婴儿(3).妈妈抱着(4).学会坐、学会爬(5).学走路(6).背书包上学,孩子们感受在自己慢慢长大时候,是谁把所以的爱给了自己,感受爱、并学会感激。引出做妈妈的不容易,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哪些小事儿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2、让同学们发言,交流自己感受到的妈妈的爱,并用事例说明是如何发现妈妈的爱的。(举例说明)
3、老师总结:这些瞬间都是来自妈妈浓浓的爱,当我们个子长高,模样变大,我们确实长大的时候,妈妈的爱却一刻都没有减少。(评析:通过对孩子成长的教育,引出妈妈的艰辛。通过勾起孩子们对以往瞬间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穿插,营造氛围)
内容二:给妈妈汇报我的进步(书本第6页)
1、展示自己的进步。
①出示成长记录袋、作业、奖状、报告册。②个人上台展示,并张贴在黑板上。
③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你值得自豪、骄傲或者留恋的成长足迹,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2、说说集体的成绩。
①班级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展示班级活动中的照片以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包括运动会、文艺表演等的获奖证书及照片。②上台展示,说说自己和身边小伙伴和睦相处的故事,和伙伴一起表演准备好的小节目(提前准备好)。
③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你值得自豪、骄傲或者留恋的成长足迹,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评析:比比说说我进步了,展示成长的收获。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并骄傲地展示给大家,还有结合班集体的荣誉,让他们品味成功感和自豪感。最后通过才艺展示,既给他们展示才艺的机会,感受成长的快乐和自豪,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为他们更好地生活树立信心。)
3、妈妈,我长大了
①拿出带来的东西:衣服(试一试)、照片(比一比)、玩具(说一说)……
②全班汇报交流。③老师总结: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个子长高,模样变大,我们确实长大了。我们长大了,可是妈妈却一天比一天老了,母爱也需要感激,妈妈对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妈妈对我们的恩情。
(评析:比比看看我长大了,以课前准备的物品,形象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学生在看一看,穿一穿,比一比的愉悦氛围中,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留给孩子的是惊喜和欢笑;还有播放孩子课间活动课件,让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朋友多,快乐多”。)
内容三:妈妈的信
1、也许有些孩子觉得妈妈太唠叨,觉得爸爸不够关心自己,可是无论是妈妈的唠叨还是爸爸无言的爱,都是对孩子们最大的关心。下面就要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爸爸妈妈的声音。
2、请2到3位家长上前分享一下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3、动笔写一写,并说一说。提前准备卡片,要求每个学生给妈妈写几句话,并挑选5名上台分享。
(评析:通过读家长的来信,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更深刻的理解父母,无论是妈妈的唠叨还是爸爸的沉默寡言,都是为了孩子的一切)
三、亲子游戏
邀请父母跟孩子结对完成游戏“你比我猜”,限时2分钟内猜对个数的前三名会获得丰厚的奖品,所有参与的组合都会获得纪念品。
四、总结
1、教师总结。
2、播放歌曲《当你老了》。(评析:最后以家长的身份和自己的孩子说心里话,营造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引发和教育孩子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播放《感恩的心》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想想今后的打算。)
3、安排拓展任务,母亲节将至,要求所有学生给妈妈准备贺卡,并写上自己的祝福语。
六、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 这个主题是很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渴望父母不要过多的管着自己,渴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当我们真的长大了,面对生活的压力,却又不想长大,还是想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上,可是我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独自面对这个世界。而那个时候,父母也都老了,需要我们去照顾他们,所以我觉得对孩子们的感恩教育至关重要,让孩子从小就培养家的观念,去爱爸爸妈妈和所有当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长辈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孩子在转,祖父母辈的老人更是溺爱有加,无疑养成了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而这个主题活动的展开,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裨益,让孩子们在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讲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
在这节课中,我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希望能够立足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教育素材。例如通过学生回忆讲述家人为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从中感悟到家人对他们的爱,从而激起他们回报家人的爱的强烈愿望。据了解,现在很多孩子与家长缺乏沟通,很多家长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却并没有问问孩子是不是喜欢,孩子是不是感兴趣,很多同学提到过这一点,我想这一点也值得我和所有家长反思,有时候在我们关心孩子飞的高不高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关心孩子飞的累不累。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回家多帮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陪父母聊聊天,可是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无暇顾及,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我想这对孩子的成长不会太好。所以我设计亲子游戏环节,考验家长与孩子的默契程度,虽然是要求让孩子回家跟爸爸妈妈提前练习的,可能有些家长也没时间跟孩子玩这些游戏。所以通过这种游戏的开展,希望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能尽量抽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在课程中,我设计了让孩子搜集从小到大的照片并分享的环节,可是也有部分孩子没有找到很多照片,感觉也是蛮遗憾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家长来说应该是有着相当深刻的含义的,可是很多孩子从小到大也没拍过几次照片,对孩子来说应该也会很遗憾的。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时候力图让品德教育于无形中。在“给妈妈汇报我的成绩“的部分,让孩子主动给家长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身边爱自己的人,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这比家长从老师口中得到的答案更直接,更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已经长大的证据,让学生说说现在自己会做的事,一起聊聊自己会帮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在周末来临之际,我顺势提出打算给妈妈、奶奶、阿姨做什么。在孩子们懂事的交谈中,孩子们知道了要关心家人,并印象深刻。“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以品德而言,人的某种品德形成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到孩子的手中,让孩子多想、多说,邀请家长参加活动,与他们一起动手表演,参加比赛,与他们一起鼓掌欢呼,从而和孩子拉近了关系,营造了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第三篇:《我长大了》教学案例
回归生活,健康成长
——《我们长大了》教学案例
白银市白银区第九小学
张建莉
教学目标: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3、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
1、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体会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2、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我们长大了》
2、全班交流观看后想说的话。
3、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
(评析:以儿童歌曲《我们长大了》渲染气氛,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一:比比看看:我长大了
1、翻开书本P48,看看小朋友是怎样发现自己长大的?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又是怎样发现自己长大的?
①拿出带来的东西:衣服(试一试)、照片(比一比)、玩具(说一说)…… ②全班汇报交流。
③老师总结: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个子长高,模样变大,我们确实长大了。
4、看屏幕:图上小朋友开心吗?为什么?那你们呢?自从入校以来结识了哪些新朋友,玩过哪些游戏?给大家介绍介绍。
(评析:比比看看我长大了,以课前准备的物品,形象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学生在看一看,穿一穿,比一比的愉悦氛围中,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留给孩子的是惊喜和欢笑;还有播放孩子课间活动课件,让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朋友多,快乐多”。)
活动二:比比说说:我进步了
1、展示自己的进步。
①出示成长记录袋、作业、奖状、报告册。②个人上台展示,并张贴在黑板上。
③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你值得自豪、骄傲或者留恋的成长足迹,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2、说说集体的成绩。
(评析:比比说说我进步了,展示成长的收获。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并骄傲地展示给大家,还有结合班集体的荣誉,让他们品味成功感和自豪感。最后通过才艺展示,既给他们展示才艺的机会,感受成长的快乐和自豪,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为他们更好地生活树立信心。)
活动三:说说做做:我懂事了
1、师:同学们,通过回顾,我们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自己进步了,也学会了很多本领。
2、看课件(儿歌),看看儿歌中的小朋友会做些什么?
3、个人自由说一说会做哪些事。
4、从哪些方面看出自己更懂事了。(看书本P51)
5、动笔写一写,并说一说。
6、读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评析:说说做做我懂事了,首先读儿歌,学习儿歌中小朋友会做的事,然后说说自己会做的事,然后将体现自己更为懂事的事情写在“爱心卡”上。读家长的来信,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三、才艺展示
四、总结
1、教师总结。
2、播放歌曲《我们长大了》。
(评析:最后以家长的身份和自己的孩子说心里话,营造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引发和教育孩子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播放《感恩的心》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想想今后的打算。)
第四篇: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一:《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本课是从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来变化较大的方面入手设计的,主要由“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好孩子”两个活动组成,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看到自己一年来的进步,并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最后设计了“做一做”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变化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真的长大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愉快地成长。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再讨论:图片中的学生一年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自己是否也有这些变化呢?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加入少先队、独立认真学习、关心班集体是好学生的标志;知道了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劳动是好孩子的标志。由此启发学生看到自己的变化。然后,再寻找自己的变化足迹,并把自己的变化介绍给同学们。最后,让学生“做一做”:把自己的变化和好的表现记录下来,通过交流,学生真的感觉自己长大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树立了信心。篇二:学前班健康活动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健康活动《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
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失误将及时更正。篇三:《人们说我长大了》的教学反思
《人们说我长大了》的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相适应地产生一些心理矛盾与困惑,以至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因此同学之间给予交流的机会和老师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焕发出青春朝气蓬勃的力量。
根据新课和标准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的快乐,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换位,积极参与设置创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体会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
《人们说我长大了》是初一《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我设计并采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换位”的方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结合,在学生对青春的内涵全面把握的前提下,师生合作共同对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加工、编制、整合,然后放手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作“导演”,展开课堂教学。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青春的幸福,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祝福青春,突出欢乐的主题,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价值更进一步的思考。
二、成功之处
1、注重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法中始终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显示出诱人的魅力。学生是喜欢活动渴望活动的,活动是将一切影响学生发展的潜在因素转化为现实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资料)、环境,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强调综合性,体现探究学习,强调体验和情感的升华。教学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
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活动原则,并注重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充分展开活动的时候,对学生发表的看法适时地进行鼓励与表扬,还带头为学生的回答表述、表演鼓掌祝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探究力。学生在组织材料、表演、表述自己的看法时,我更注重的是启发、引导。少一份指责,少一份否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肯定。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这不行那不对 的话,他们那轻灵善飞的想像翅膀将会折翼,失去翱翔的自由,久而久之会萎缩退化,直到丧失功能。
正如陶行知所说: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力求思想品德活动成为学生想象探究的蓝天,成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的晴空。只要实现这一点还愁创造不出美丽的彩虹吗? 事实证明这一点。本节课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学生各有所得,能力得到发展,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过平时的耐心培养,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彻底打破我原本对他们的担心。看来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我再一次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三、改进意见
今后在教学中,应在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注意把握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资源的储备上要丰富多彩。
四、拓展延伸
青春的涵义,远远不是一首诗、一条格言或一门理智的哲学所能概括。十二三岁的学生正是青春中最富韵味的季节,是人生中最闪亮的光点,这时的他们不再是“无忧无虑”,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逐渐长大了,成熟了,学会体谅他人、肯定自我,学会坚强,相信自己,懂得选择,坚定自己的选择。弓既然举起就要射出有力的一箭,船既然启航,就要战胜激流险滩,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取定,就要勇敢的出色地走到底!全面把握青春,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一些思考,寄语青春,放飞理想!这是对课标内容的拓展。篇四:《我长大了一岁》教例与反思
《我长大了一岁》教例与反思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自己一年的进步,认识到长大了一岁,为自己的成长而欣喜,体验成长的快乐,体会成长的意义。
2.运用读拼音、听读、问别人等方法认识本课13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长大要做些什么。
2.认识生字,学习写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2012年巳过去了,迎来的是新的一年2013年。谁来说说:你长大了一岁,会做哪些事情?(生答)
丁丁也长大了一岁,他又是取得了哪些进步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圈,可以读拼音、听读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 乱飞 再见 弟弟 都要 欺负
妹妹 抹眼泪 大孩子 捉小鸟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我”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四、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全班齐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回答时试着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小弟小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结合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五、说话练习,体会感情。
1.小组合作学习仿写诗句。
小猫,小猫,看见我不要---------。再也不---------,我长大了一岁。同学,同学,看见我不要---------。再也不---------,我长大了一岁。??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六、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师:长大了一岁,丁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心情如何呢?(高兴、开心??)你们平时遇到高兴、开心的事情时,是怎样的呢?表现给同学看看。你能不能这样高兴、开心地把课文读一读呢?
七、布置课外作业
你长大了一岁,还懂得了什么,说给老师,或爸爸妈妈听。(有能力的可以动笔写一写)
《我长大了一岁》反思
这是一首很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儿童诗,课文的插图是我们教材的学习伙伴“丁丁”。诗歌分三个小节,第一节讲的是丁丁长大了一岁,不捉小鸟了,第二节讲的是丁丁长大了一岁,不欺负小弟弟小妹妹了;第三节讲的是丁丁长大了一岁,要学会做大孩子做的事。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自己巳渐渐长大,自然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大了一岁会有什么变化呢?由此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习课文,学生自渎合作后汇报:丁丁长大了一岁有什么变化呢?再进一步体会成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来编儿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编出的儿歌很有创意,教学效果很好。第二课时,是进行字词的教学,学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记忆生字,但有一部分学生识字方面不是掌握得很好,还得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有效性。篇五:《马莎长大了》教学反思
《马莎长大了》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王丽颖
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学期的最后一节,因为自己身为教学副校长的特殊身份,自然更想给听评课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从两周前,我就开始用这种模式在自己的课堂上训练,几经调整,终于有了今天的雏形。
《马莎长大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6单元“长大”里的一篇主体课文,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刚好到此,我准备讲的识字教学也无所谓课文内容,就选了这一课。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蕴含着较强的情感因素和良好的价值导向。本节课,我主要进行字词教学,所以选定的目标为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13个字,认识2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自己想要呈现给大家的三个教学理念。一是在认读生字这个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前期,我让学生对本文进行了常规性预习,没有因为这是一节公开课,就让孩子做大量的投入,好在课堂上“表演”。所以,课堂上也就“如期”有了不少的磕磕绊绊,如小组内“开火车”朗读时,有三个学生不能顺利读出;小组间“开火车”朗读时,没有一浪接一浪的感觉。我想这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为我的“教”做好了铺垫。二是在识记生字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这一理念。我引导学生将“她、妈、娃”三个字一起识记,重在了解女字旁与字义的联系;将“她、他、它”对比识记,重在区分它们在使用上的不同;根据字的特点,用“比一比”的方法认识“是”,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发”??这些有目的的引导,都在为后面的问题“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吗”铺平道路,实现教学中的“收”与“放”。三是体现了要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了,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常有的事,一定要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他们才会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读“摸着”一词时,我顺手摸摸调皮的李嘉运的头,提醒他遵守纪律;教学“她、他、它”的区别时,我用“她”说的句子是“我喜欢她”,说着紧紧抱住一个小女孩,渗透着我对孩子们浓浓的爱;不断地进行小组间比赛、个人比赛,对出彩的学生进行夸张性的表扬,对
优秀的小组进行奖章奖励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营造和谐、愉悦地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轻松、快乐的学习。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时间的掌控问题。这对于我来说,是个顽疾,平时的家常课也是经常讲不完,尤其是识字教学,看着孩子们高举的小手总是不好意思叫暂停,结果就是??其实,从我开始试验这种课堂模式,就没有一次完成过。但我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公开课上不用整顿课堂纪律,节省了时间也许就能讲完了。没想到本课的生字和渗透性识字都很多,如果斩掉一部分必将失去了我追求“家常课”这一目标,全部识记字量又太多。几经思考,我还是决定把最真实的课堂搬到公开课上。所以说,时间不够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怎样才能在不改变教学设计的前提下缩短教学时间呢?我认真地做了反思后,觉得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的地方学生说清楚了我还要再复述一遍,还有的地方我已讲过了一遍还要强迫症似的再重复一遍,这对于一节精致的课来说是不应该的。看看那些名师的课,一语中的,惜字千金,我是该好好学学的。
“总结回顾”这个环节今天终于试了一下,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的,完全成了追求教学完整的一个环节,从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删除。
第五篇: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上:《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自己一年的进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一岁,为自己的成长欣喜,体验成长的快乐,体会成长的意义。
2、巩固学过的字,运用读拼音、听读、求助别人等方法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受到情熏陶。
4、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诗句,并能用诗句表达,展示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丁丁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丁丁,设疑激趣。
(出示丁丁)这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他张大嘴巴要和我们说话呢?他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了老师,请我转告给大家:我是丁丁,去年还在幼儿园,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我认识了很多字,会背很多首诗,还学会了合作,我觉得我进步很大,我长大了一岁。(贴图)
丁丁长大了一岁,你呢?板书课题。
你长大了一岁会做哪些事情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刚才小朋友们听得特别认真,你们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儿歌吗?听老师读一读,看谁听得最认真。(师范读)
3、你们听老师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你们想读一读课文吗?请学生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小朋友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见了许多老朋友,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请你把它们画出来。
2、小组合作与生字交朋友。
3、小组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组内评价。
4、播放课件:识字(开火车认读)
抢读词语
做游戏
四、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看看文中的插图。
2、提问:读了丁丁的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你们”是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哪些是大孩子做的事?
3、用“因为_______所以________”的句式向学生提问。
4、喜欢哪个小节自己读一读。
5、丁丁长大了一岁,有了很大的进步,心情怎么样?你能不能很开心地把课文读一读呢?
6、带上动作背诵课文。
五、诗化语言,体会感情。
同学们,我们也像丁丁那样,来当一回小作家、小诗人,把我们长大的表现也编成儿歌吧!
六、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这节课,我们和丁丁一起学习了《我长大了一岁》,认识了很多字,学会了合作读课文,还学习了写诗,成了一名“小诗人”。老师祝愿大家快快长大,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
不捉小鸟
丁丁图 不欺负小弟小妹
学会做事
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一岁》是一首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全文共分三小节,用“不捉小鸟、不欺负小弟小妹、学做大孩子会做的事”说明我长大了,其中蕴含着较强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导向。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理解成长的含义,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丁丁和冬冬是贯穿六年的学习伙伴,上课时用丁丁的话语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了儿童生活,使学生感到教材非常亲切,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通过听录音读,教师范读、领读培养学生听读识字的能力,通过自读、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以教定学。
朗读,就是出声诵读。更确切地说,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美国学者鲁德说过:“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的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自于取得成就的满足。”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还没有形成持久的兴趣,如何使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兴趣,并乐此不疲呢?除了采用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以外,加强对他们朗读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除此之外,还应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如姿势、音高等,在引导评价时,把这些衡量的“尺子”也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时“有法可依”。“评价”不再是老师的权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明白了自己的优缺点,发展了语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多鼓励、少挑刺”的评价策略。以评价来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日益乐读、善读。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前两个小节再遍一编。《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学着创编诗歌,这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孩子天生是编歌谣的天才,再加上诗歌内容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学生都会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也可感受他人的闪光点。
教学这一课,不足之处是要认的字学得不够扎实,可能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会、记牢,更不要说去运用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指导,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为此,本课采用“借助学习伙伴(丁丁),设疑激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随文识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诗化语言、体会感情——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的过程来设计,力求贯彻《课程标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