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晚安,好运》观后感赏析
《晚安,好运》观后感赏析
新闻发布室,玫瑰花园,这些都是查克·托德十分熟悉的地方。他是NBC的白宫记者,也是政治报道负责人。对于政治报道来说,出入白宫是必须的环节,而驻白宫记者,也成为了一群离美国政治新闻最近的群体。
说到报道白宫的记者,就不得不说一下历史悠久的白宫记者协会了。白宫报道协会成立于1914年,是年,有传言称国会将决定哪些记者有资格参加威尔逊总统的记者发布会,而这个协会的成立就是在11名记者的联合努力下建立的,并作为媒体对该传言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其官方网站上能看到,会籍的要求为,该记者应为报刊、网站、广播台、电视台或其他持续报道白宫新闻的媒体的采编人员,他的主要任务为报道记者发布会在内的白宫所有新闻,申请者必须拥有永久的白宫媒体采访资格。
白宫记者协会晚宴是这个协会的重大活动。晚宴始于1920年,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总统和第一夫人都会出席这场活动,同时,三个传媒奖项也会在当晚颁出。尽管女性也能拥有协会的会籍资格,但是记者协会晚宴直到1962年之前只能由男性参与,最终因为肯尼迪总统的坚持情况才得以改变。
这场宴会越来越成为一场大型的秀场,出席宴会名单中的好莱坞巨星越来越多,每次宴会的主持人——通常是当红的脱口秀主持人——都会成为流行文化的焦点,晚间脱口秀《科尔伯特报告》主持人史蒂芬·科尔伯特在XX年晚宴上的表演成为了那一周iTunes音频书籍下载排名第二位。如果搜索为数不多的关于“白宫记者协会”的中文报道,会发现往往出现在时尚频道,哪个明星穿什么了之类的话题往往引人注目。有媒体形容这场晚宴仅仅是“宣告获奖人,颁发奖金,给媒体和总统之间架设一条胡唱赞歌的桥梁”。而政府也一定不会漏掉这个宣传自己的好机会。就在201x年的记者协会晚宴上,奥巴马就接着这个场合在演讲的一开始就澄清了当时甚嚣尘上的“出生证明”问题。
有人早就坐不住了。20xx年4月29日,就在当年晚宴结束后的几天,一篇发表在《纽约时报》“评论版”的文章让这场炫目的晚宴充满了争议的气息。在题为《总统的媒体》的评论中,作者认为,晚宴不过是“表明了以宣传为导向的白宫可以多么轻而易举地向秀场中招徕华盛顿的记者”。
其实,虽然这篇文章已经距今有5年的时间了,如果现在你登录白宫记者协会的官方网站,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在弗兰克·李奇眼中白宫记者协会及晚宴是宣传导向的产物了。在首页和各大栏目中,都有醒目的总统大幅图片置于网页中央;从内容上看,除了对于组织及负责人的介绍就是入会说明。
晚安,好运
第二篇:晚安,好运影评
《晚安,好运》影评
《晚安,好运》是一部讲述上个世纪中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的记者兼节目主持人爱德华.R.莫罗的影片,其中主要讲述的是他与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这个极端反共分子进行斗争的故事。《纽约时报》曾评价说: 这是一部充满了热情、思想、真实和责任感的电影。是的,从这部影片中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应该坚持的原则与立场。
在新闻学概论中我们知道新闻工作者首先在观念上应该明确: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其次新闻必须要致力于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要去回答人们关心的、所渴望了解的信息,读者应当有权完整而公开的了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而这一点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美国空军怀疑中校麦洛瑞德利维奇是恐怖分子,与共产主义有联系时,莫罗等新闻工作者毅然决然的报道了他们所了解的全部事实真相,提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指控是不为人所信服的,并说“调查与迫害仅有一步之差”,的确最后事实证明莫罗赢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可见真实性对于新闻来说是多么重要,莫罗等人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坚守了新闻的职业道德,遵循了真实、公正、客观、公正的原则,他们是公众眼中的英雄。
当然,影片中最为精彩的应是莫罗与麦卡锡的政治斗争了,麦卡锡以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而闻,他用强硬的手腕,搜集国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资料,实行高压的政治迫害,意欲掀起席卷政坛的反共风潮。而莫罗和他的其他同事坚决反对麦卡锡的做法,并在节目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不畏强权和上级部门的威胁,他还是坚持做自己的节目,这种精神让人敬仰。虽然节目时间很短,短的只有一支烟的时间,但是却倾注了很多工作人员的心血,他们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一道一道的过关斩将,甚至于面临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一双深邃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新闻的热爱与执着,在每次节目最后说出:Goodnight,andgoodluck后,一副沉重的表情仿佛预示着即将可能到来的风口浪尖的批判,但莫罗还是坚持着。
其实我觉得莫罗等人或者说是其他的美国媒体工作者之所以可以报道政府工作人员的丑闻,这与他们的新闻制度是分不开的,美国新闻制度的中心就是高度的新闻自由,他们可以合法的报道有关政府的信息,亦或者是丑闻,新闻舆论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映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更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起着重大监督和约束作用的工具。
试想,如果每一家媒体都能有像莫罗等人的这种精神,那么国家、社会就可能会更加的和谐稳定,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媒介真的需要这样的领军人物,哪怕是孤军奋战,孤注一掷仍然坚持着那份真理,其实我想说的是,他并不是一人,他的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的观众与支持者。
所以,所有有着新闻理想的人,请勇敢地向着梦想前进„„
第三篇:晚安好运影评
Good night,and good luck
《晚安好运》是导演克鲁尼以拍摄故事片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历史上真实的事件。某种意义上,这是艺术工作者以自己的方式,向前辈的勇敢无畏及开创精神致敬,正因为如此,此片才如此具有深刻含义。
从观影效果来看,本片人工化是少之又少的,几乎没有蒙太奇的运用和镜头的玩转。因此作为一部故事片,《晚安好运》或许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似乎更贴近于纪录片。而作为本片的特色之一,黑白画面是贯穿全剧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著名的《辛德勒名单》,而两作正有异曲同工之妙。黑白画面更加贴近历史,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同时也隐喻着政坛上呼风唤雨的政客利用谎言和暴力手段来愚弄、蒙蔽公众,控制美国政治走向;而电视传播业此时也丧失了应有的功能,正一步步走向衰败,一部分电视人垂下了头颅,向恶势力屈服。影片是用彩色胶片在灰白布景中拍摄完成,经过后期处理才成为纯粹的黑白影像。这使得画面显得更有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令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声音与情节的完美契合,是本片的又一大特色。
首先,就音乐而言,作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爵士乐,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全片没有背景音乐,但爵士乐的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武器。在每一次莫洛的节目播完后,爵士乐就会响起,快节奏的爵士乐,预示初步取得胜利的果实;慵懒的爵士乐,预示战斗陷入困境。情节的缓急,全得益于音乐的转换。举例来讲,在针对麦卡锡的节目第一次播出后,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都坐在酒吧里整夜狂欢,这个时候的音乐是欢快狂乱的,随着黎明即将到来,音乐骤然安静,所有人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等着次日的报纸,或者说心怀忐忑的等待着主流媒体的审判。2012最新恐怖电影,喜剧电影,伦理电影,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宁浩电影,黄渤电影。
其次,影片的背景音,也为全片增色不少。每一次节目录制时,我们都可以听到胶片的卷动声。这胶片声出现在沉默的录影棚里,没有突兀,只有和谐。此时此刻,莫洛在想什么,其他人在想什么,导演在想什么。。。这些都不重要,胶片声就是导演要表达的所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却使得气氛更加紧张。在比如,当大家得知麦卡锡将被参议员调查时,工作室里一片沸腾,可是当弗莱德里接到某个电话并将之传达给莫洛时,场景骤然安静,这一变化直击观众内心,声音的效果比画面更震撼,而随之,我们便得知了唐。霍伦贝克的死讯。
再次,人物的对白也别具特色。前面提到过,本片声音简单,大部分是人物对话。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画面与对白不同步的情节,这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紧张的氛围。而在这些对白中,莫洛的语言最为精彩,在此也突出了他中心人物的形象。当朋友问他在今后与麦卡锡的“对决”中该当如何时,他说到“投石问路,静观其变”;当老板打来电话询问时,他说“我正忙着搞垮公司”;当麦卡锡发言之后,他的反击更加强烈,语言犀利且讽刺十足。。。机智而幽默,无畏且坚强。仅从语言一点上看,我们就可以窥见莫洛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
本片还胜在细节。
无论是落后的电视技术,还是香烟、铝合金的广告,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细节之一:录制节目结束之后,灯光变暗,众人离去,莫洛独自坐着,沉默数秒。导演通过类似于留白的手法,表现了莫洛内心的迷茫与孤寂感。在我看来,这是莫洛斗争过程中的不坚定,他并非是天生的勇者,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不停地成长,而表现这一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细节之二: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即军官复职后,念声明时可谓一字不漏-----“逗号”、“句号”、“署名”都被高声带出,可见大家是如何兴奋,而此时相对于众人的兴奋,莫洛只是微微浅笑,喜怒并未溢于言表,展现了他的沉稳与淡定。
情节是全片的关键
《晚安好运》并非莫洛的个人记录片,而是以莫洛为中心展开,反映那个时代以莫洛为典型代表的勇敢的新闻工作者。在准备节目前全组人员开会“找左派”这个情节或许让人印象深刻,在现今新闻传媒相对开放的大环境下,当时新闻传播的发展可谓是处处受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小心翼翼。这个情节表现了非常时期新闻工作者的勇敢无畏,与他们在重重困境中伸张正义、保证真实的决心。而在唐自杀后,莫洛强忍悲伤,随之录制节目悼念战友。是的,我们称之为战友,唐的死使得胜利变得沉重,也使得这场某种程度上关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斗争愈发艰难。但莫洛的这期节目却向敌人表明了他和战友们的决心:无论前路如何险阻,我永不退缩。最后莫洛的节目被调整了时间,从黄金档踢除,实际上是变相的炒鱿鱼,可他却和弗莱德里说,“一起下岗,喝杯酒去吧~”这是一种豁达,更是淡薄名利的直接体现。
晚安好运作为本片片名,也是莫洛每一次节目结束后的结束语。无论节目如何棘手,无论斗争如何艰巨,每一次他总会表情镇定地向观众道晚安,这是莫洛的个人标志,也揭示了本片的主题。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勇气的新闻工作者就应如此,迎难而上,百折不回,永不退缩。或许,在美国这一“自由之土”,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也怀揣着自己的美国梦,在心中描绘着新闻业的蓝图。“电视可以教育公众,它能够引导甚至是启发公众,可只有人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去使用它,电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第四篇:电影赏析观后感
观看《麻辣教师》有感
于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晚,在综合楼B-205教育电影赏析课堂上,许老师给我们观看《麻辣教师》影片。
该影片主要讲述三流大学毕业的鬼冢英吉拥有一个教师梦,因为他的特别社会经历而被私立圣林高中破格录取为老师。在学校里,鬼冢英吉不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而且训导主任每天都在监督希望找到他的错误辞退他。面对这样的局面,鬼冢英吉一一化解,逐渐取到同事和学生的认可,并且带领着他们为学校迎来新的局面。
在理事长录取鬼冢英吉的前提是:随时把辞呈带在身上,犯错误就直接递上去。在这条件下,鬼冢英吉为了实现他的教师梦坚定地答应理事长,特别是分配他去带学校最大问题的班级 ;二年级4班。在面对水树奈奈子的脱衣抱着他让同伙拍照威胁时,他巧妙的利用飞车党的关系,把那两个学生收服,避过一次辞呈。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鬼冢英吉遇事时沉着镇定,并且利用他的社会关系,化解遇到的困难。如果是一般的老师,可能会向学生妥协,如学生们所愿地离开这学校,但是鬼冢英吉却如此巧妙的解决这次的威胁,让我深感震撼的。还有当奈奈子再一次请求去他家时,鬼冢英吉毫不犹豫的把她带回家。特别是奈奈子向他倾诉,因为家里的房子变大而感不到家的温暖时,鬼冢英吉直接扛上大铁锤去砸奈奈子房间与父母房间之隔的墙,把墙打通也将他们的心房打开。由这件小事可以看出鬼冢英吉的处事方式是急切的。他一心一意地为学生着想,希望通过他的帮助能重新感到家庭的温暖。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在遇到问题立即想办法解决,快刀砍乱麻,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需要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到我们所在的社会遇到问题是想着办法绕过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如汶川地震后,中国人的做法就上救灾和重建,而没有从预防方面着手。在汶川后的雅安地震又把重建的房屋震塌。试想如果我们到日本岛去居住时,我们是否还有房屋居住,我想我们可以预见我们是准备住帐篷或者如蒙古包样的。
在鬼冢英吉得到三个学生的的信任时,班长菊地却利用他的电脑技术合成鬼冢英吉的裸照贴在校园里,想以此迫使鬼冢英吉自动离开学校。菊地原以为鬼冢英吉会因为学校的压力而请他重返学校,或直接妥协递辞呈书。但鬼冢英吉却没有按照菊地预想的那么做,而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服菊地,把菊地说动容了。特别是那句: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正式演出。在菊地骄傲的质问在鬼冢英吉可以教到他什么,鬼冢英吉从侧面回答他总有菊地不能做的事。特别是在遇到混混时,鬼冢英吉却没有帮助他。由此菊地感到真的有些事自己是不能解决的,想通后自己后回到学校上课。
在上面的事件,如果作为其他的老师,就如影片中的冬月老师,会毫不犹豫的帮菊地,但是鬼冢英吉却没帮助他,因此菊地尝到失败的滋味。作为一名教师,很多人不敢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的。但是鬼冢英吉却做了,这也是他让菊地佩服和心甘情愿的回到学校去上课的原因,菊地看清自己后退出那无聊的团体。我特别佩服鬼冢英吉能够想到这样的处理方法,试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完全不会想到这样子的处理方法,并且会处于以被动的局面。
在影片的后面还发生了很多的事情,特别是鬼冢英吉因为帮助胆小的阿东而得罪香雅泽,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但学校有难时,被辞退的鬼冢英吉挺身而出,带领老师学生们反抗争取学校的主权。
在这影片中,我们可明确的看到鬼冢英吉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想法很大胆很新颖,与我们常规的做法是大相庭径的。但是他又是富有责任感和敢作敢当的人,极富有人格魅力,慢慢的感化了他周边的人和事。虽然鬼冢英吉的读书不怎么样,但是他的社会阅历丰富,会做人,在别人辱骂时可以微笑的对待,在不友好的环境中懂得化敌为友。因此,我们在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做人,这可是大学问。
在这影片中,受益匪浅的是: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正式演出。在此之前,我总是喜欢把事情留给明天做,在做的不好时总是找借口下次做好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如果什么都留给明天,那我们明天该有的事有该如何处理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因此我们要好好的把握好我们人生的每分每秒,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而不是苍白的。
第五篇:《纸人》观后感赏析
《纸人》观后赏析 动画通修课作业
《纸人》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导演是John Kahrs,制片人是Kristina Reed。这是一部黑白动画短片,讲述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纽约,一个年轻人波折而又执着的爱情邂逅:他是纽约市里的一名普通职员,在中央车站偶遇一位女子,本以为只是一面之缘,不曾想,那个女子就在他办公室街对面的那幢大楼里。女子随时会离开,男人知道必须做点什么引起女子的注意。办公桌上的一摞纸突然让他有感而发,于是,他勇敢地开始了温柔攻势。也许一摞纸价廉而不美观,可是在他的手里,变成了飞向女孩的颗颗爱心。他追求的手段,没有钻石和房车,只有一摞纸、一颗真心和聪明的脑袋,然而就是凭借这些,这个男人开始了吸引对面女孩注意力的努力。
《纸人》是一部妙趣横生的黑白都市浪漫默片,在全片6分32秒的时长里,是没有一句对白的。影片结合手绘动画和 CG 电脑动画,创新地使用了全新的工作流程和渲染着色技术,让 3D动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手绘质感,是CG动画与传统动画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完美结合。动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制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这部片子采用的是迪士尼久违的手绘风格,只不过是以短片的形式,而且还利用了迪士尼软件工程师开发的一款内部软件Meander,它使得短片画面有趣了很多,在CG动画的基础上,又有了水墨的感觉。所以,实际上,这部短片是不同动画形式结合后催生出的新的混合体。我们欣赏这部的作品,可能感觉它就是这么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再来说说这部片子的情节。很显然,它是部爱情片。
爱情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和感动观众,是因为我们的观众愿意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但那和爱情无关。每一个人,无论出身贫富,他们都能平等的享受到爱情所带来的欢愉和幸福。这一点永远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尽管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童话,但无论他能举出多少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信爱情的人也会举出同样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切都是真的。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银幕上,一次不经意的邂逅,总会是深触内心的最美瞬间。倘若让这个邂逅留下那么不多不少的一点点苗头,比如回眸一笑,就必然会引起一阵波澜。所以在处理邂逅的问题上,一定不能断了自己的后路,而要留些余地,多些空白。正如片中的情节设置一样,这个余地便是纸上的那一抹红唇。我们和主人公一样,并不知道这红唇是否代表爱的可能,还是仅仅只为一次美好的意外。但我们相信,由这红唇引来的情愫,已然成为了主人公的动力之源。
在主人公的情感被撩拨起来后,紧接着就得给予当头一棒,让他认清自己的本质。于是乎,场景很恰当的切换了,告诉我们,相思之苦的现实。
片中的大部分场景发生在城市中,而且集中在纽约的那种典型办公大楼之间。这种设计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约束和框架,棱角黑白分明的高楼形成的紧迫感在视觉上便设置了阻挡主人公和观众期望的障碍。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再给主人公设计一个他必须得处理的事,且这个事情和他的内心需求是冲突的,让他不得不做出些选择。正如片中这样,他的内心需求是这个红唇所代表的女孩,但老板扔给他的一大摞文件纸则是他的现实阻碍。
不过既然在片头设置了一张留有红唇的纸,那么这个道具就必须得充分发挥其作用。于是这张纸便起到了引导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而且,在使用上,更是这部片子的精髓所在。片中,一阵风将红唇纸吹响窗边,明确地告诉观众,情节的发展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首先借着这再简单不过的风吹纸的情节,将主人公的注意力由办公室转向了窗外,也宣告着由现实转向了内心所想。
后面的内容便是主人公尝试着冲破障碍的一系列行为。每当给一次希望,就要毫不
犹豫地狠心掐断它。这样做不仅仅能制造悬念,引起观众想知道结果的兴趣,更能进一步的累积影片的情感,做到充足的铺垫。而这部片的镜头在各方面设计的十分丰富,并且每一个镜头都很好的完成了其传达的内容,直接明了,毫不拖泥带水。
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办公室内只有男主人公是年轻人,有着浓密乌黑的头发,而其他员工乃至老板都已是谢顶的中年大叔。目的便是要制造强烈的反差感,更为凸显出主人公是这个环境中的异类,必然要冲破这个环境对其的束缚。当主人公的反复尝试终不得愿时,情绪的积累便达到了一个质变,需要爆发出来。片中便将这种爆发放在了一个比较紧迫的时刻,女主人公要离开了,而男主人公的最后一次尝试也无功而返。当看着这个转折的机会就要消失时,男主人公的行为产生了质变,彻底的冲破了办公室乃至大楼对自己的束缚。
剧情进行到这里,在观众心里产生了一个落差。观众终于等到了他爆发,希望一举拿下女主人公,但他却错过了,更甚的是不但没继续坚持反而放弃了。这里便是一种情绪节奏的控制了,高潮到来之前,总会有那么一点缓冲的地带,好制造出更强力的反弹。纸飞机这时产生了生命,开始帮助男主人公重回正轨。可以说是男主人公前面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那种内在需求被这些纸飞机承载了下来。它们其实是在延续男主人公试图与女主人公建立起联系的行为,只不过创作者以一种更符合动画艺术需求的想象加以动作化和趣味化了。那张红唇纸继续扮演起了牵红线的角色,引导女主人公靠近男主人公。于是在这些纸飞机的分工合作下,男女主人公再次相遇,填补上了开头邂逅情节留下的那一点点空白。
这部片子起转承接恰到好处,还有亮点。这片子有红气球的拟人做法,把纸飞机变成有意志的,推动了情节发展,在最后两人见面后戛然而止也恰到好处,留下想象余地,视角变化也非常到位,最大的特点是全片黑白,只有女主角的嘴唇是红色的,6分钟能把你的情感一次次带入其中,讲故事的手法也很熟练,全剧也没对话,只有后半部分音乐的烘托。
《纸人》中,让我感觉最深的是那张有女主角吻的纸,因为赋予了爱,所以纸张获取了生命力,因为男主角的意志及信念,所以纸张获得了应所展现的形状,如果不是男主角将纸折叠成飞机,我想,这场电影的客观性就不高了。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得主,清新幽默的爱情故事,复古的黑白画面,开始是一个简单的相遇,接着锲而不舍地进行飞机传情,最后冥冥中自有天助,都市里两个寂寞空虚冷的单身男女走到了一起。都说缘分天注定,但也必须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去追求,努力过,争取过,不后悔。看到女神在对面楼里的一刹那,如果他没想到叠飞机,如果他没把飞机从窗口扔出去,如果他没有坚持叠了一个又一个飞机,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天降奇迹。那些纸飞机,就是他的内心,那些推着他一直推到女孩面前的纸飞机,是他内心强烈的渴望与期盼。在我们心中还是应该保留一些美好的希望,不让生活中的我们看不见一丝的光明。
2013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