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_活着_文学赏析

时间:2019-05-14 01: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后感_活着_文学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后感_活着_文学赏析》。

第一篇:观后感_活着_文学赏析

电影《活着》观后感

看完电影《活着》总觉得百感交集而不能准确名其一处,连着阴郁了好长时间,不能放下,同时思考这部经典带给我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看到“活着”这个词,觉得它太简单,太平静,把它理解为生命随着时间自然而然的向前延续的状态,不喜不悲,无欲无求;又感到它太丰富,太深奥,这种人类最朴素的存在状态或许却是生命最高贵的胜利。

影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其中的主人公福贵曾经是一个嗜赌的纨绔子弟,他输光了所有家产,气死了自己的老父亲,在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的那一刻,在马车消失的黄昏的街道,他终于感到众叛亲离的孤独和悲痛。于是福贵回到家人身边,还见到了自己的儿子有庆,当他开始一心一意的靠唱皮影戏养家,好好生活的时候,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而后成为共产党的俘虏,为共产党唱皮影戏而有功于党。看过太多触目惊心死后他与同伴春生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

当富贵平安回到家,母亲已经去逝,女儿哑了。一家人过着艰苦却快乐的日子。悲剧来得毫无预兆,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心寻死时。家珍用生命中最痛苦的回忆挽留他,那句话,让我眼泪决堤 “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之后可怜的凤霞与忠厚老实的二喜

结婚后却因难产而不能得到及时救护而死。影片结尾,福贵对凤霞的儿子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就这样一个阴冷残忍又坚韧不息的故事展现在眼前,回首看时,这部影片从来没有特意的情节渲染,没有太多的抒情,没有过多的表达,甚至饱经磨难的主人公自身也仿佛没有悲伤,没有失望,没有痛苦,没有压抑,没有仇恨和反抗。一切平淡而自然,简洁而朴素,却可以让观众感到彻骨的苍凉,冰冷的死亡的气息让我悲痛到几乎不能自拔。

影片中引起我最多思考的和感受的是故事中人物对待生活的心态。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他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当他竭力的想要去积极的创造美好的生活,厄运和痛苦却总是不断的与命运纠结,活着看似是一个人最最起码的存在状态,他们却为此付出了太多。在我看来,他所承受的似乎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而福贵从不怨天尤人,却能够对生活和未来报着美好的憧憬。片中几次重复的一小段话让我不禁发笑“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养长大了就变成了牛……”在那个性命都难保的年代,他憧憬着天天吃肉的好日子,憧憬着火车飞机,这样的希望看上去愚昧可笑,甚至有些自欺,福贵却乐此不疲。但他又能怎么样呢?当我们看到福贵孤苦的晚年还能用埋葬了全家人,没有牵挂来自慰时,回顾他一生所遭遇的一切变故,我们才能理解或许正是这种 “顺天知命”的生活姿态,无形之中帮助他看淡了外界的苦难,从而理所当然地将这些苦难作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去接受。今天,在福贵憧憬里“牛长大了以

后……”的今天,当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埋怨命运的不公平的时候,当我们在为金钱,欲望,名利,虚荣绞尽脑汁、用尽心机的时候,当很多人为一点点挫折打击或者一时得不到满足而轻易放弃生命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应该去想一想《活着》,告诉自己人生不过如此,从而学会用一种隐忍的姿态,去面对人生,面对这个世界。

虽然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的年代,其中有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观念和一些只有站在那段历史之外才能够看清的事情。但是我始终觉得故事很自然,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的身边。我认为其中淡化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的,正是人性中最朴素最动人的部分,像生命的脉搏,始终如一,让我们得以在今天也能真切的感受当年的情感。例如有庆身上体现的小男孩的倔强和调皮,给爸爸送茶却加了很多辣椒、醋等调味品进行“报复”。还有女儿新婚时母亲的依依不舍,父亲看似不经意的三言两语嘱咐。以及春生最后一次到福贵家道歉时,家珍的一句“外面凉,屋里坐吧。”都满溢着浓浓的人情。可见,真情的朴实自然的流露,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爱的珍视。

活着,这样的生活姿态,看似过于平庸而懦弱,与我们所倡导的扼住名誉的咽喉,努力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背道而驰。事实上,生命中有过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于是或者仿佛变成了一种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无论如何,坚韧而坦诚,这是一种责任,活着是我们对生命对自己的责任。我们生而应该对遇到和得到的一切负责,对身边的我们所爱着的和深爱着我们的人负责,对不因苦难而枯萎,依旧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负责,对自己负责。所以,当我们看到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告诉自己,好好活着!

(字数:约1900字)

第二篇:《活着》电影赏析观后感

学院:体育系 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班级: 11-1 姓名:王丹 学号:541114010118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落魄失魂的春生说出这句话。重看《活着》,多了份郑重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沉重的思考。《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这其中大部分功劳有人认为要归功于余华,但其实电影和小说有许多的不同,尤其是结局,电影最后是一家团圆,而小说最后却只留了福贵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说更残酷,而电影在这一点略显的给予了人些许的希望。

《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历史是个死物,它不会说话,但你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历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为它真实的,你就算闭上眼睛,也逃不脱这个存在。用我党的话说,时代在进步,经济在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在飞涨,国家力量在几何级暴涨,可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已经在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忘却了自己的尊严。王小波说,“中国历史几千年,没有几个人有过自己的个人尊严。。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一个人不在单位,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不代表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只算是一块肉”。《活着》里的福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肉,他放弃所有的尊严,低三下四,低声下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贵分不清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做什么,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走资派,什么是尊严,他都不知道,这个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国,每个人都在喊着过幸福生活,但却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着如何生存,和残酷的现实做激烈的斗争,没有尊严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渐渐麻木,以至于后来他自己也想不起来初衷却只是想过个安稳日子。“我跟着你,只是想过着安稳日子”家珍一直在电影里重复着这句话,有家,有人,比什么都好,命运的重重磨难并没有让这个家破灭,福贵的家犹如风雨中飘零的浮萍,摇摇欲坠,始终不倒,面对着残酷的现实,福贵与家珍唯默默承受这些无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脸前的自尊,然后再继续生活,这是中国人最可笑也最谆朴的道德品质。一直以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得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再远一些,就已经看不清楚了,连自己都在找寻尊严,更何德何能把别人当人来看呢?都是身体,一具东西罢了。。

如果我们认为张艺谋人生观是宿命的,完全是负面和消极的,那是不公平的。《活着》中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成分的。这我们可以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中看出。余华让福贵的家人全数死去,似乎让人感到生活过于残酷。张艺谋让家珍,万二喜和馒头都活下来,意义十分重大。中国人讲究家庭和亲情,所以电影中福贵不断的说老婆和孩子比什么都好。让他们三人都活下来,家庭得到了保留,亲情可以延续。而馒头活下来,意义犹为重大。馒头代表了年轻一代,代表了未来。馒头活着象征着生活还会继续下去。尽管福贵一家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和不幸,张艺谋还是在影片结尾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希望,福贵告诉馒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比起小说,电影来,更为让人心痛的是,那些屏幕上,文字里的只是六十年前的历史,不复而返,而现实中,我们生活的年代,依然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这样一幕幕类似富贵放弃尊严,只求生存的惨剧,经济在飞跃,精神在退步,人与人之间更为冷漠,千丝万缕根根离不开金钱利益,屁民依然是屁民,混蛋依然还是那个混蛋,所有的尊严都在国家,民族身上无穷的放大,而另一方面,人民的自尊却在渐渐的磨灭,唯一增加的只有那无力的怜悯以及无望的愤怒,《活着》纪录了历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国让现时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到沉重的思考当中,福贵坎坷的一生历历在目,无论小说或是电影,都在重述着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就只是一件物体那样的活着。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第三篇:《活着》文学鉴赏

死磕到底的活着的理由

——余华《活着》赏析

摘要:活着的意义?有些人为爱而活,有些人为钱而活,有的人为事业而活,而余华认为人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

活着的内涵实在太丰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着的理由。《活着》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小说采用福贵老人向我叙述的方法,用一天的时间给我讲了自己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的一生是一首行动的诗。福贵从一个阔少爷到一个碌碌老人,他的一生总是在悲剧中度过。福贵的悲剧在于苦尽甘来之时已经没有甜了。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钱在赌桌上面哗哗地流,在他听来却是最美妙的声音。在那奢靡的生活中福贵完全沉沦,而这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他的母亲宠出来的。此时的他在声色犬马之中沉溺。活着,对他已没了意义:行尸走肉,漠视亲人的关怀,哂薄妻子的情意,此时的他完全没有自己活着的概念。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就注定这样过完。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

让他付出倾家荡产代价,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若没有这半年豪赌的惨败,他会在这种状况中慢慢地僵化,直至死去。

福贵失手打破天堂般的生活,生生气死了自己父亲。从此,他和母亲,妻子,女儿三人相依为命,过着与往日大相径庭的自力更生的农家生活。经历了如此的剧变,福贵别没有悲观的去寻死,这是亲情一直在支撑的他一直走下去,他不能抛下自己的老母亲,妻子,女儿,还有那未出生的孩子。福贵这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亲情支撑的他活着的信念。徐家从“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积攒起来的家资,被福贵输的一分不剩,然而即使经历了这么惨痛的剧变,悲剧依然没有抛弃他们。母亲不久之后又病重,福贵去拿药时,却被国民党抓壮丁进了部队,这两年他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仍在枪炮声中,在又冷又饿的恶劣环境下坚忍的活着,老劝说过:“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所以他“想着自己的家,想想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想我娘和家珍。”正因有了对她们的牵挂、亲情的羁绊,福贵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信念,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再见家人的希望在。亲情支撑的他,让他在枪林弹雨,无情的炮火中活了下来。

回家后的日子并不就是梦中的天堂,回家后他发现母亲

死了,而凤霞成了哑巴。而且生活依旧是贫困中挣扎,然而亲情

却在酸涩的日子里弥漫,让一家人都有活着的希望。懂事的儿子,体贴的女儿,还有那美丽勤劳的妻子,温暖的亲情让这个家即使在极度缺粮的,甚至连野菜都没有,为了一个地瓜差点闹出人命的生活中仍然坚持了下来。似乎再大的磨难也不能打破这一家子坚强的活着的决心。但悲剧又接踵而至。儿子有庆因献血而死,命运有对他开了个玩笑。终究他们还是在丧子之痛中活了下来,仅存的三个亲人之间的亲情支撑的他们苦苦前行。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并且不久凤霞还有了孩子,生活似乎正在向美好的方向迈进。此时的福贵和家珍即将要带孙子的快乐中。不久凤霞却因难产而死,自己的一双儿女都先自己而去,本身就有病的家珍终于抵不住痛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从此福贵只剩下了自己的女婿还有自己的小外孙相依为命。最亲的亲人都一一离去,但至少自己还有亲人,在这仅存的一点的亲情中,福贵仍旧坚强的活着。但命运仍然在永无止境的折磨着他,即使他已经伤痕累累,似乎是在惩罚他年少无知时所犯下的种种错误,女婿二喜惨遭横祸,被水泥板夹死,热热闹闹的一家人仅剩下一老一小相依为命,“这样的日子苦是苦,累也是累,心里可是高兴,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了劲头。看着苦根一天一天大起来,我这个做外公的也一天比一天放心。”苦根成了福贵活着的信念。但聪明伶俐的苦根却被豆子撑死了。最后的一丝亲情支撑也随着苦根的离去而离去了。此时的福贵真的已经

没有了任何的亲情的信念支撑的他活着了。

即使是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了,福贵依旧活着,一年又一年,真的此时没有什么支撑着他继续活着,但他仍旧活着。他不在乎死,他只是带着伤痛继续往前走,即便是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也一样。此时他真的是,因为活着,所以活着。为了活着,所以活着。由此可见活着真的是活着最大的理由,即使一切都已经失去,为了活着,依旧努力的活下去。他虽没有亲情的支撑,却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他是无声无息地顺从、忍受,用“生”“活着”来向死亡挑战。文本最后,福贵与一头牛相依为命,怡然自乐,似乎是一种宁静平和,但透过这表面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对生活的无追求和绝望。

这一生中支撑福贵活着有两大信念,一是亲情,一是活着本身,纵观福贵一生,亲情是支撑福贵活着最强大的力量,而活着本身是支撑福贵活着最坚强的力量。

《活着》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人间至高无上的情感。它

剔除掉了城市的浮噪和喧哗,它赋予人类精神洗练和升华的过程。它给那些为金钱而生与死的人以当头一棒,它教训了那些亵渎自己生命的懦夫,它更多的只是在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

余华给了苦苦追寻活着意义的我们一个似简单的无比深刻的答案:活着是一种过程,生命只是活着,无论幸或者不幸,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只有活着,生命才有意义。因为,幸

福与苦难都是生命中的必然,不能轻易的放弃生命才是活着本质。

参考文献:

为尘沙打磨的灵魂———余华《活着》的生命意识;

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余华《活着》的思想内涵;

第四篇:《活着》电影赏析

《活着》电影赏析 ——悲喜人生

当耳边响起悠长悲怆的二胡弦音,眼前黑幕上映出两个鲜红如血般的两个大字——“活着”。触目惊心的红,让人感到沉重无比。电影《活着》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在小说以文字的表现基础上,增加了电影独有的画面感、音乐感,从一开始就让人卷入时代的漩涡之中,并且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令人深陷难以自拔。之前就听人推荐过这本书,但因了解到书中的结局很令读者受折磨,就不忍心去品读。所以对于电影,我一开始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试着用心去欣赏完《活着》。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人生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何生活让无数人受尽折磨?我们究竟是在为什么而活着?我想每个观众,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一.主题

对于这部电影,我感触最深的三点:(1)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活着即是承受着所有的一切。生活也是个不断获得的过程,活着就是积累教训,不断反省,终方能领悟人生之真谛;

电影主人公福贵,原本是一个有钱地主人家的长子,却因为嗜赌,最后把自己的祖传家宅输给了皮影戏班子的班主龙二。在失去了财产的同时,他的妻子家珍对他失望了,带着女儿凤霞,未出世的孩子离开了他,然后他的父亲也被他气死,他最后只能带着生病的老母亲和大包小包的行李搬去了贫民房。而他自己只能靠在街上摆摊维持生计。

在他越来越落魄的时候,家珍却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一家人又在一起了。福贵在尝到了妻离子散的痛苦之后,终于反省,发誓再也不赌,只想带着家人一起过安生日子,在失去了之他还是获得了教训,明白了家人的重要。

解放后,幸好输掉了那座宅子,不然被枪决的那个人就不是龙二,而是他了。他失去了房子,却捡回了条命,同时也获得了自己讨生活的能力,获得了想活下去的意志。

在之后的生活中,他的人生历经波折,至亲一个个的离开自己,但他却在苦难中坚持着希望,失去了至亲但他却有了活着的坦然。

(2)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家庭的变故,无数个变故凋零的家庭代表着这个时代;

电影是沿着时间顺序叙述的,从四十年代开始到以后,福贵一家的变化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的。他的命运被历史所牵引,随波逐流。电影中还有许多角色的命运也是如此,时代如何发展,人的命运也相应的转变。比如跟着福贵一起靠皮影戏卖艺的春生,之前一直在别人手下,未来似乎渺茫

毫无希望。后来和福贵一起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接着又投降共产党,加入革命,一直到解放,大跃进时期,他居然当上了区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是文革时期他被批斗,妻子自杀,还是回到了人生的低谷。这都是时代的转变所带来的,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的命运被时代左右,成为时代的缩影。

(3)生活越是打击,越是苦痛,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也要坚持,也要活着。

福贵在深受妻离子散的打击后,难得一家团圆却又在讨生活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丁,国民党大撤退。福贵的战友都被打死了,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福贵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当福贵举手向解放军投降的时候,观众都为他叹口气:“活着就好!”不管怎样都要活着,都要回家看看。为了自己挚爱的亲人都要好好地活着,这这里直接的揭示了主题,照应了影片名《活着》。

在解放后,龙二被处决,他更感觉到活着是多么幸运,有妻儿的陪伴是多么的幸福,即使生活多么不易,生存条件多么差,他还是坚持着,为了能让妻子儿女一起,好好活着。二.画面 音乐 情节(1)画面

这部电影中的摄影手法虽然不是很复杂多样,但由于其真实性很高,所以画面感却很强,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整部电影中,大场面虽然不多,但导演为了体现至始至终的真实感,难得的大场面的表现也是十分强有力的。比如满地都是国民党士兵的镜头,还有解放军从雪山上奔跑而来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发现导演将福贵门口的那条“街道”作为了历史变迁的印证者。每次年代的转换,都会在转换镜头开始出现一个由同一角度所拍摄的街道画面。随着街道景物以及行人衣着等细节之处的变化,观众可以很容易的明白电影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特征。这样的转换方式虽然不能称之为十分高明,却是一种很简单很有效的表现方式。每一次同一角度街道画面的出现,都能使观众之前的心情稍稍平复,缓冲之后再投入到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之中去。

福贵的儿子有庆死后,家珍在祭坟时把儿子死前的饺子和刚做的饺子都拿到了坟前,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两份饺子之间明显的差异,时间稍前的那份饺子明显已经有了脱水的痕迹;再比如,福贵女儿凤霞和二喜结婚前,二喜给福贵家画了一幅主席像。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观众也能很明显的看出时间推移在这幅墙画上留下的斑驳痕迹。

而且电影中许多画面的拍摄角度以及拍摄手法都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比如福贵和春生向解放军投降的那一幕,有一个士兵用枪伤的刀,戳起旁边的皮影,逆着阳光,皮影的纹路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皮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这一画面是对皮影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性的一个强调。(2)音乐

影片在音乐的选择运用上并没有采用过多复杂的表现方式,除了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红歌和宣传广播以外,影片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配合福贵皮影戏演奏的戏曲音乐以及曲调苍凉哀婉的二胡调子。这两种音乐很符合福贵这个人物的特点,而且带给观众的听觉感受也非常相同。

福贵一出场时,就是在茶馆赌场赌博,赌博之余,他还配合着二胡调子嚎了一嗓子。这个时候,二胡音乐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福贵颓废糜烂的封建少爷生活;福贵被共产党俘虏,最后踏上回家的路上,这时背景二胡音乐所传递出来的则是福贵历经艰险终于得以回家与老婆孩子见面的迫切欣喜之情;而在凤霞出嫁,富贵和家珍望着女儿和女婿的背影时,背景里的二胡却又向观众传递出父母和儿女分离时一方面欣喜另一方面却又舍不得的矛盾心情。总之,影片所选音乐的表现手法虽然单调,只有二胡的音乐声贯穿其中,但是却能很好地与故事发展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态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也就能使影片中的音乐自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主线,从而将故事主旨表达出来,以及角色命运的悲剧色彩。(3)情节

电影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也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其中不少情节与书中不同,但同样的让人深受感染。书中关于有庆的死,是说他是因为给镇长的夫人输血过多而死的,而电影中有庆是因为春生倒车撞倒围墙,被砖块压死的。乍看来,书中的情节更有悲剧性,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愚昧,但电影改编后其悲剧性并没有所削减。当镜头拍到担架上被染红的白布盖着的小有庆,福贵掀开布的一角时,观众看到有庆惨死的模样,无不为之动容,感到无比的惋惜,有庆这么小还没有享受过生活就离开了人世。加上福贵和家珍的哭喊,我的内心也被悲伤填满,也许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控制人的情感,让人随着角色的悲喜而喜怒哀乐。三.演员表演

一部好的电影,与剧本的好坏,导演的理解是否准确分不开,但是直接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是演员。对于演员的演技,我印象最深的有:龙二与福贵在赌场时,龙二表面上毕恭毕敬,但是每一个眼神里都藏着阴险和算计,改演员将龙二的内心活动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在将龙二押去行刑时,原本是低头萎蔫的他在路边人群里看到福贵后,眼神中表现出来各种复杂的情感,有震惊,有愤恨,有恐惧,还有不甘。而且,葛优扮演的福贵在听到枪决龙二的那五声枪声后,吓得直接抱在了树上,每一声都一震,仿佛他也硬生生的挨上了五枪。葛优将福贵当时的害怕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凤霞,不会说话的她,用淳朴的笑容表现出了她的善良,勤劳美好。在生完孩子后,她大出血,看着那血腥的画面,我自己的心也像是大出血一般,看见凤霞痛苦而叫不出来只能睁着双眼脸色惨白的喘着粗气,观众的心也被死死的揪着。这时一旁的巩俐扮演的家珍痛苦而绝望的哭喊着,将一位母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流血而死的痛苦和绝望展现出来,使观众不忍落泪。四.总结评价

有人说,这时张艺谋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其本身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其深刻的主题,是建立在对时代背景真实刻画的基础上的,使观众在内心情感剧烈波动的同时,思想也变得深沉,开始对时代,对人生的思考。我认为,一部电影只要能达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了。《活着》,是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更是一代人的悲喜人生。一代人为了活着这个目标,在苦难中收集希望:在渺茫的希望中,活着。

第五篇:《活着》电影赏析

《活着》电影赏析

《活着》是由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张艺谋1994年执导,葛优饰演福贵,功利饰演家珍的一部电影。我第一次观看它,是在高一一次晚自习,那个时候看到后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感情是随着故事的情节波动而起伏不平,那时年轻的我感觉结局似乎太过悲凉,大二的选修课上,第二次观看这部作品,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看后不再觉得只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的悲剧,而是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悲凉,看到了那时候真正存在的社会本质问题。

故事主要围绕福贵一家及其一声坎坷的命运为主要线索展开,讲述了20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几十年中福贵一家的变化情况。

故事从国共内战时期开始讲起,福贵(葛优饰)是当地一个显赫有钱家庭的长子,他天性懒惰,嗜好赌博。因他人设计,福贵很快把家产全部输给了狡诈的皮影剧团的领班龙二,福贵的父亲因此气得一病不起,在龙二来讨要房契的时候被活活气死了。因为生计,福贵被迫沿街卖线。六个月后,福贵无奈向龙二借钱,但龙二并没有借给他,只是把他以前工作时的皮影给了他,让他自谋生路,后来福贵和他原来的长工长根带着那个皮影箱子,在乡下走街窜巷靠表演皮影谋生,但福贵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名,解放后一家人团聚。

当福贵回到了现在已经被解放的村子,被告知他母亲已经死了,凤霞因高烧哑了,龙二又被新政府定为恶霸地主,被枪毙了。福贵和家珍重新建设起他们的生活。到了1958年,开始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有一天晚上,福贵正在唱皮影戏,被告知有庆被区长的汽车倒车撞倒砖墙砸死。在此期间,嫁给了二喜(姜武饰)的凤霞要生产了,福贵和家珍连忙把她送往医院。凤霞生了,但随后却突然大出血,学生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孩子虽然健康地出生了,但凤霞却由于大出血死去了„„

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默默的生活着。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作者在塑造福贵这个角色时,即使只是大千世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我依然可以在他身上看到那份坚强。他一夜之间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一文不值的穷光蛋,他的父亲因他气死。破败钱的少爷不懂的伤心,破败后的福贵没资格伤心,他成了佃农。此后的日子里,他亲手埋藏了自己的儿子,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世间最大的悲伤。他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不断付出沉重的代价,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他至亲的生命,毫不怜惜,毫不同情。但是他依然活着,只能活着,一头牛在犁完所有该犁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这部电影,让看的人都不禁感叹:人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活着,只要活着就有痛苦也会有希望。

《活着》活得奖项分别有:获第四十七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葛优)、人道精神奖;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之一;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英国全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这是观众对电影的肯定和欣赏的一种表现。下面我来简单叙述一下电影里的两大主角:

影片中的主人公徐福贵——葛优。他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对小人物诠释的也比较得当,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台词:“千好万好,活着就好”。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这种知命术的叙述可见跟剧本及编剧的深刻功力是分不开的。一个富家公子,赌的什么都不剩,然后开始苦涩的人生经历,给我感觉他是坚强的。还值得赞扬的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借了别人一箱皮影戏(片中曾多次提及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戏箱子——富贵的捞食工具),他可以说是尽力保护,这很让人感动。

这部片子女主人公家珍——巩利的表现也是不错的。首先在片头,一看她就不贪财,在旧社会,嫁入大户的哪个不贪财,起码电影里都是这么处理的,可是他却可以带着孩子离开丈夫,也正是这点,对一个讲究三从四德的女人是不容易的,后来见到落魄的丈夫后又回来支撑起这个家,她给给人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中国女性——执着而可爱。而后来,当上区长的春生倒车撞倒了墙,压死了她儿子有庆时,她曾对春生冷言冷语,怒目以待,“死活不让他进门”。但当春生被判为走资派,妻子自杀,旁人疏远并划清界线,他不想活下去的时候,她说他还差徐家一条命,劝他不要自寻短见,好好活着。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影片中显然易见。

张艺谋的《活着》是一部不朽的影片,因为它是一部表现小人物的命运,表现苦难的题材,表现了人类那些共有的古老的情感。人生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奈的,人类如同被操纵的玩偶,无法抗拒命运的主宰。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一个人该如何去做呢?电影《活着》所给的答案极为简单明了,正如影名所示的那样,活着。是啊!人应该活下去,无论生活多么悲惨也要活着,坚韧地活着,充满希望地活着。

下载观后感_活着_文学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后感_活着_文学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活着》赏析

    苦也好,乐也好,活着就好 ——观《活着》有感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活着的确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生命里总会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残酷,会有令人欲哭无泪的人生况味。尽管一......

    《活着》赏析(5篇)

    电影《活着》影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着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我相信在不同的人眼中对张艺谋所改编余华的《活着》电影也有着众多异同的看法。由葛优和巩俐主演的这部电影《活着......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活着》观后感1流着眼泪看完了《含泪活着》这部纪录片,那位父亲做人的精神和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全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和收获有三点:一、父母......

    《活着》观后感

    《活着》梗概及读后感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是地主家出身,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而且,由于他的丈人是城里一家米行的老板,他竟经常要一个妓女背着他上街......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影片中,富贵一家人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史交织同行,由解放战争、建国、大跃进,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剩下的唯有——努力活着。富......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影片《活着》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活着》观后感】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篇1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

    活着——观后感

    活着呐喊出 ——《活着》观后感 武林中人佟掌柜说过, 痛并快乐着。 虽然五个平凡的文字在淡然幽默的语气下被轻轻的 道出,但却跃动出对人生的一种深沉诠释——人生,其实也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