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

时间:2019-05-15 07: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

第一篇: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 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 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 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 旨要鲜明突出。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 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 跳不过的山羊。” 2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 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 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 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 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 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 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 一 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 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 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作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 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

第二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教案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作为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更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吗?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反映生活时,只是把那些素材机械地搬进文章,我想,即使描绘得再具体再形象,也是很难给人以心灵的颤动、思想的启迪的,而如果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能令人回味,得到教益。

再举一个写人的例子。有个同学叙写了他的太婆(奶奶的妈妈)一生的经历──太婆小时读过书,结婚后生下奶奶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守了几十年的寡。奶奶二十岁参军离家,太婆就一直住在亲戚家,没过上好日子,80岁时才跟奶奶住在一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背驼了,头发白了,皱巴的脸上是一双凹陷的眼睛,牙齿也只剩一颗了。由于体虚,行走不便,她很少下床。她从不出门,整天在床上呆着看书读报。她很少说话,没人能体会她的思想感情,她那迟钝的动作,呆滞的目光,无力的话语常给我一种无法名状的伤感。今年春节她生病了,3月的一天,快90岁的她,竟与世长辞。作者在伤痛之余叹道:太婆所过大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一生心中的辛酸苦辣谁品味得尽?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不可谓不生动,但总只让人感受到太婆一生的可怜。如果我们经过深层思考,悟出下面的道理──“而她近九十年的坎坷经历,六十多年的遗孀生涯,又怎不令我感到她生命的韧性、耐力与伟大?”这样不是把人物的精神特质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吗?

还举一个写景的例子。夕阳下的炊烟许多同学都见过,但能否从眼前炊烟中感悟出深刻的情致与事理呢?有个学生写道:“我默默地想,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搓成的风筝线,牵着对游子的挂念;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的诗篇,挥洒着写不完的挚爱情感。”作者由炊烟想到灶前老母,由老母想到游子,进而想到风筝线,──即景生情,景中悟理,赞颂了真挚而伟大的母爱。

最后举一个写物的例子。有个同学以《网》为题,写自己观察到一只小蜘蛛在墙角织网,不一会儿,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展现在眼前。“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试着将网捅破,没想到这一捅,小精灵又忙着补起来,不一会儿,蛛网又完整无缺了。“我”一连捅了好几次,都是如此。作者由此感悟到:我们的生活不正如在织一张网吗?这张网,我们开始时并不知道有多大,也并不知道将收获到什么,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把这张网织得完整、结实、精美。尽管我们会遭受到各种失败、打击,但我们仍有不灭的信念,永不停息地编织着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怎样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感悟出深层的道理呢?方法是:要运用好“联想”这一武器。由具

体到抽象的联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扩展联想。揭示所写事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它的外延。如上文第一例中,“某种东西”比“分数”的范围更大;“更珍贵的东西”比“品德”的范围大。(某种东西>分数;更珍贵的东西>品德)不遵守考场纪律属品德问题,但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更珍贵的东西”,使之更具有广泛意义。

二、相关联想。这里的“此”与“彼”必须是相关的事物。如第二例中,由太婆“生活的可悲”联想到“生命的伟大”。

三、相似联想。如第三例中,由“炊烟”想到“风筝线”的形似,由“炊烟”想到“诗篇”的神似。第四例中由“蛛网”想到“生活中的网”。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佳作示例]

珍惜

杜明

总觉得珍惜这个词离我似乎很不贴近,天天吃着妈妈做的三餐饭,背着书包去上学,总是认为没什么值得珍惜、留恋的。但有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一天,上语文课的早自习,那天天气不错,早晨便有太阳。我坐在窗边读着课本,这时,同桌告诉我:“看啦,走廊上没人呢。”我奇怪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但却禁不住看了一眼。是的,走廊上没有人,十分宁静,我再次拿起课本,心里却想着走廊。于是我再看一眼:静悄悄的走廊上,晨曦洒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面,映出无数个小太阳,点点的金黄落在走廊上,走廊映成了金色。护栏的影子错落有致的列成行,真美啊!我又拿起课本,心中却全是走廊。禁不住我又看了一眼。宁静、祥和的气氛令我心醉。天边,太阳光桔汁般洒满了天空,洒在了护栏上,像艺术家手下绚丽的图画。“铃─—”下课了,我放下书跑出去,走廊上已有了许多人,我又不再觉得美了。我也奇怪,平平常常的走廊我怎么会认为它美呢?怪。

中午回家,妈妈一个电话打来,说中午不能回家,要我自己做饭。没法子,自己做吧。做饭,我忙乎了一中午,做出的东西自己都难以下咽。我愣住了,想着平时妈妈做饭我总挑肥拣瘦,说什么什么不好吃,尽管它们并不难吃。

想着走廊与妈妈,我想到了许多。万一妈妈不会再为我做饭,我又去怨什么呢?我平时总觉得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饭菜是天经地义的,却不懂得珍惜那一份情;平时吃剩的面包随手扔,不珍惜其中许多人的汗水;平时只顾在走廊上打打闹闹,却不懂得珍惜那一瞬美丽的景色。

今天的生活中,其实是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去值得我珍惜的,友情啊、亲情啊、风景啊。也许它们很普通,可就是这些东西,普普通通的东西,失去了,我会后悔,甚至落泪。既然知道了这些,我就应从现在起体会生活,热爱生活,不该为了一点不顺心的事去否定它。我想:可能,明天会更美的!

[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文章写得富有哲理意味,这种哲理意味来自作者对眼前景象、对身边生活的思考,而这种思考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爱心、体验与感受。从联想的种类来看,属于从个别到一般的联想,也就是前面说的“扩展联想”。

[幻灯片]

作文构思训练: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你以“感悟”为题,写两段话。

要求:

1、在“感悟”后面空白处填一个词语或短语,只要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中最深切的一点来填的,符合“思想健康”的要求,填写什么词语(事、物、景)都可以;

2、第一段:略写感受的事(物、景等),一句话带过。

3、第二段:“画龙点睛”,写出自己的感悟。

4、总共不超过120字。

[学生写作]

[学生交流]

[学生推荐、评论]

[板书]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感:感受扩展联想

相关联想

悟:领悟相似联想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旨要鲜明突出。

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跳不过的山羊。”

2、透过现象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因的推断是为了使文章立意出新而并非对某种现象作科学解释。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的探究,文章就不能算很成功了。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贴切。、要善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向。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也是一条规律。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从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立意就出新了。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意义。

5、从历史的旧案里开拓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你可以说马谡不该杀,这种翻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定而要辩证分析。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做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悟空的结局不正是某些正直干部的结局吗?

第三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汤登仲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写作指导]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做为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更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吗?

丰富多采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我们反映生活时,只是把那些素材机械地搬进文章,我想,即使描绘得再具体再形象,也是很难给人以心灵的颤动、思想的启迪的,而如果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能令人回味,得到教益。

再举一个写人的例子。有个同学叙写了他的太婆(奶奶的妈妈)一生的经历──太婆小时读过书,结婚后生下奶奶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守了几十年的寡。奶奶二十岁参军离家,太婆就一直住在亲戚家,没过上好日子,80岁时才跟奶奶住在一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背驼了,头发白了,皱巴的脸上是一双凹陷的眼睛,牙齿也只剩一颗了。由于体虚,行走不便,她很少下床。她从不出门,整天在床上呆着看书读报。她很少说话,没人能体会她的思想感情,她那迟钝的动作,呆滞的目光,无力的话语常给我一种无法名状的伤感。今年春节她生病了,3月的一天,快90岁的她,竟与世长辞。作者在伤痛之余叹道:太婆所过大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一生心中的辛酸苦辣谁品味得尽?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不可谓不生动,但总只让人感受到太婆一生的可怜。如果我们经过深层思考,悟出下面的道理──“而她近九十年的坎坷经历,六十多年的遗孀生涯,又怎不令我感到她生命的韧性、耐力与伟大?”这样不是把人物的精神特质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吗?

还举一个写景的例子。夕阳下的炊烟许多同学都见过,但能否从眼前炊烟中感悟出深刻的情致与事理呢?有个学生写道:“我默默地想,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搓成的风筝线,牵着对游子的挂念;炊烟或许是灶前老母的诗篇,挥洒着写不完的挚爱情感。”作者由炊烟想到灶前老母,由老母想到游子,进而想到风筝线,──即景生情,景中悟理,赞颂了真挚而伟大的母爱。

最后举一个写物的例子。有个同学以《网》为题,写自己观察到一只小蜘蛛在墙角织

网,不一会儿,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展现在眼前。“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试着将网捅破,没想到这一捅,小精灵又忙着补起来,不一会儿,蛛网又完整无缺了。“我”一连捅了好几次,都是如此。作者由此感悟到:我们的生活不正如在织一张网吗?这张网,我们开始时并不知道有多大,也并不知道将收获到什么,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把这张网织得完整、结实、精美。尽管我们会遭受到各种失败、打击,但我们仍有不灭的信念,永不停息地编织着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怎样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感悟出深层的道理呢?方法是:要运用好“联想”这一武器。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扩展联想。揭示所写事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它的外延。如上文第一例中,“某种东西”比“分数”的范围更大;“更珍贵的东西”比“品德”的范围大。(某种东西>分数;更珍贵的东西>品德)不遵守考场纪律属品德问题,但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更珍贵的东西”,使之更具有广泛意义。

二、相关联想。这里的“此”与“彼”必须是相关的事物。如第二例中,由太婆“生活的可悲”联想到“生命的伟大”。

三、相似联想。如第三例中,由“炊烟”想到“风筝线”的形似,由“炊烟”想到“诗篇”的神似。第四例中由“蛛网”想到“生活中的网”。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佳作示例]

珍惜

常德市一中高179班杜明

总觉得珍惜这个词离我似乎很不贴近,天天吃着妈妈做的三餐饭,背着书包去上学,总是认为没什么值得珍惜、留恋的。但有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一天,上语文课的早自习,那天天气不错,早晨便有太阳。我坐在窗边读着课本,这时,同桌告诉我:“看啦,走廊上没人呢。”我奇怪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但却禁不住看了一眼。是的,走廊上没有人,十分宁静,我再次拿起课本,心里却想着走廊。于是我再看一眼:静悄悄的走廊上,晨曦洒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面,映出无数个小太阳,点点的金黄落在走廊上,走廊映成了金色。护栏的影子错落有致的列成行,真美啊!我又拿起课本,心中却全是走廊。禁不住我又看了一眼。宁静、祥和的气氛令我心醉。天边,太阳光桔汁般洒满了天空,洒在了护栏上,像艺术家手下绚丽的图画。“铃─—”下课了,我放下书跑出去,走廊上已有了许多人,我又不再觉得美了。我也奇怪,平平常常的走廊我怎么会认为它美呢。怪。

中午回家,妈妈一个电话打来,说中午不能回家,要我自己做饭。没法子,自己做吧。做饭,我忙乎了一中午,做出的东西自己都难以下咽。我愣住了,想着平时妈妈做饭我总挑肥拣瘦,说什么什么不好吃,尽管它们并不难吃。

想着走廊与妈妈,我想到了许多。万一妈妈不会再为我做饭,我又去怨什么呢?我平时总觉得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饭菜是天经地义的,却不懂得珍惜那一份情;平时吃剩的面包随手扔,不珍惜其中许多人的汗水;平时只顾在走廊上打打闹闹,却不懂得珍惜那一瞬

美丽的景色。

今天的生活中,其实是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去值得我珍惜的,友情啊、亲情啊、风景啊。也许它们很普通,可就是这些东西,普普通通的东西,失去了,我会后悔,甚至落泪。既然知道了这些,我就应从现在起体会生活,热爱生活,不该为了一点不顺心的事去否定它。我想:可能,明天会更美的!

[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文章写得富有哲理意味,这种哲理意味来自作者对眼前景象、对身边生活的思考,而这种思考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爱心、体验与感受。从联想的种类来看,属于从个别到一般的联想,也就是前面说的“扩展联想”。

[幻灯片]

作文构思训练: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你以“感悟”为题,写两段话。

要求:

1、在“感悟”后面空白处填一个词语或短语,只要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中最深切的一

点来填的,符合“思想健康”的要求,填写什么词语(事、物、景)都可以;

2、第一段:略写感受的事(物、景等),一句话带过。

3、第二段:“画龙点睛”,写出自己的感悟。

4、总共不超过120字。

[学生写作]

[学生交流]

[学生推荐、评论]

[板书]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感:感受。扩展联想

相关联想

悟:领悟。相似联想

第四篇: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常州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公开课教案

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导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云传瑶

2001年11月15日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一、教学设想

自1999年起,高考作文开始以话题作文作为主要的考察形式,到2001年发展为材料话题的形式,但话题作文的基本面貌并没有改变,在掌握了话题作文的基本面貌的前提下,有必要对一些具体的分析点进行具体的拓宽,为2002年高考做好准备。

本节课所说的审题,主要是理解话题的含义。话题作文的话题有多种形式,本节课设想通过对一些话题的分析,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话题含义的方法。并能由所学的内容有所延伸,使学生能掌握理解话题的两个方法:①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理解话题的含义。②通过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来理解话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领会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理解话题的含义;

2、根据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话题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出现后,大家对这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作文形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对审题却谈的越来越少,似乎话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话题作文的审题同样不容忽视。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谈谈话题作文的审题。(出示课题)

(二)解题并出示目标

审题的核心其实就是通过题目搞清楚写什么和怎么写。在话题作文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要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和话题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来理解;而怎么写则主要在作文的注意事项中,由于注意事项在题目中列得非常清楚,我们只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理解注意事项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我们今天谈审题主要着眼在写什么上,即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和话题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来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主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出示目标。如前,略)

(三)分析材料与话题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通过领会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理解话题的含义。

(将四则作文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比较四则材料与话题关系的不同,来理解材料与话题的不同关系。)

请大家看审题训练的1—4则作文题,看材料与话题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家可以边看边用笔记下你的思考结果,如有什么问题可以和同座位的商量一下。

1、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老是向前看,你的位置肯定在后面;如果你老是向下看,你的位置必然在上面„„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交道。

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感慨„„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

2、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至今,你肯定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否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3、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高中生活学习的你们,处在世纪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

请你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

要求:①作文取材不加限制。题目自拟。②内容要具体。写现实,想未来都可以。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不少于800字。

4、“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绿”,常常被人们赋予众多的含义;“绿”,往往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绿”,曾被朱自清先生写成脍炙人口的美文;“绿”,更是许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与追求„„

请以“绿”为文章的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学生先自己独立研究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与话题关系的理解来确定四则作文题材料与话题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别的同学交流,通过同学自己的交流求同存异。最后全班集体交流,每个讨论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将本组的观点与全班同学交流,达到全班的认识的一致。

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话题作文中,材料与话题的关系主要有四种:①材料引出话题。②材料解释话题。③材料限制话题。④材料拓展话题。同时这四种关系并不是单独在起作用,在很多题目中,可能是几种关系同时存在。比如第三个题目,可以说材料首先起到了引出话题的作用,然后材料限制话题的作用在这里也同样比较明显,“春天,与美好在一起。”告诉我们只能写美好的一面,而不能写不好的。如我们可以写1979年春天,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但不能写1999年春天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不能写2000年春天沙尘暴十次袭击北京。“即将告别高中生活学习的你们,处在世纪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要求我们必须写出高中毕业生的特征,写出时代特点。但一则作文中材料与话题同时有几种关系的,总以一种关系为主,如第三个,主要是限制作用。

根据上面的学习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作文题,来看一下大家对材料与话题的关系的理解情况。(分别出示两则材料。)

A、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许多的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机是一种诱惑,别人穿的漂亮的衣服、高档的鞋子是一种诱惑,美味佳肴是一种诱惑,灯红酒绿的生活更是一种诱惑。面对诱惑,各人有着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行动。

请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材料引出了话题,通过这样的一段材料自然地点出了话题,材料是话题的引子;同时材料也拓展了话题,材料中所列出的这些都是诱惑,还有和这些类似的同样也属于诱惑的范畴。

B、人生幸福,是人自身努力创造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若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一样呢? ——陈独秀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材料限制了话题,我们所写的幸福必须是经过自身努力创造出来的,而不能是别人给我们安排好的。

(四)分析通过关键词语理解话题的含义。

1、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对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些关系对我们理解话题的含义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回过来看这些话题:(出示刚才的一组话题,分析话题的共同点及话题的含义。)“位置”、“欣赏”、“春天”、“绿”、“诱惑”、“幸福”,可以发现这些话题都只是一个词语,并且范围都很宽泛,含义很容易理解,如何在宽泛的范围中选择我们所要写的部分,这时关键就要看材料与话题的关系,看材料对话题进行了怎样的解释,或怎样的限制,或是拓展。以此来确定我们所要写的内容。也就是说话题只是一个词语的作文,我们要根据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确定话题的含义和我们的写作内容。

2、但有的时候仅仅根据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还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话题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根据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话题的含义。

我们来看下面一组话题,(出示下一组话题,让学生分析话题的共同点。)“请把试卷认真读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大自然的歌声”、“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这组话题的共同点在中心语前都有一些限制性成分,如“认真”、“可以”、“自然的”、“打开的”,也就是状语和定语。这些限制性成分对中心语都起到了很具体的限制,“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前提是记忆能移植,绝对不能写“记忆怎么可能被移植呢?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样的话来。“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打开的书即意味着我们正在读的,那么我们从书中读到了什么呢?也就是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中心语前有限制性词语的话题,限制性词语是话题的关键,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对理解话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种类型的,我们再看下一组话题:(出示第三组话题)“感悟大自然”、“学会共处”、“感受生活”三个话题的相同点是结构是动宾结构,这样的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是动词,准确理解了动词的含义便理解了话题。如“感悟大自然”,理解了“感悟”的含义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整个话题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也就是说,这样的动宾关系的话题中,动词往往是关键词语。

(五)课堂反馈

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理解话题含义的两个重要的方法,一个是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理解话题的含义,另一个是抓住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话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出示以下两则作文题。)

A、站台——一个浓缩了的世界,一个包容亲情、友情、爱情的地方,一个有欢笑、有悲伤的地方。有关站台,有很多可写的,如亲人的别离与重逢,许许多多的事在站台上发生„„

请以“站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②内容不限。具体写作手法和角度可多种多样,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800字。

话题是一个词语,理解这样的话题需要注意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与话题有关的很多内容,亲情、友情、爱情,欢笑、悲伤,亲人的别离与重逢等等。我们只要选择其中的一点来写,就符合要求了。

B、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书本,滴一些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闻书本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书本是甜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书本是甜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话题不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词语,而是一个主谓宾都有的句子,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根据话题与材料的关系,而应该主要根据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来理解。但这种主谓宾都有的情况我们前面没有提到,请大家看一下,这样的话题中关键的词语应该是哪个?(提示:可根据前面的材料来判断。)

我们可以联系2000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前面的材料来判断,关键词语是“甜的”,我们不能写书上有蜂蜜,但书中有蜂蜜一样的东西,我们可以中书本中得到很多有营养的、有用的类似甜的蜂蜜一样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写出,我们从书本中学到了有营养的知识,就符合话题的要求了。那么,这样只有主谓宾的话题中,关键词语是宾语,同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关键词语是“丰富多彩的”。

这种课上没讲过的情况我们以后肯定会遇到,遇到的时候请大家能够像对待这个话题一样,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中寻找答案。

话题作文的审题虽没有供料作文和命题作文那么严格,但同样是绝对不容错过。准确审题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使我们高考作文得到高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审题时,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审题的关键,而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和抓住话题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是两个主要的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做好这一环节,这是我们完全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课后请大家完成审题训练的最后两个作文题,来看一下这两个话题如何理解。

第五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 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 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 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 旨要鲜明突出。

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 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 跳不过的山羊。”

2、透过现象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因的推断是为了使文章立意出新而并非对某种现象作科学解释。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的探究,文章就不能算很成功了。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贴切。、要善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 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 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向。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 也是一条规律。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 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从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 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 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 境界。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 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 一 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 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 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立意就出新了。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 意义。

5、从历史的旧案里开拓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你可以说马谡不该杀,这种翻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 定而要辩证分析。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作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 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 悟空的结局不正是某些正直干部的结局吗?

下载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氓教案1

    《氓》教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

    高一语文呱呱教案1

    《呱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寰、峥嵘、摇曳等字词的音、形、义2、了解、识记屠格涅夫的相关文学常识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情感的转变过程,以及作者表现情感......

    2018届高一语文第一次作文指导

    2018届高一语文第一次作文指导 一、文题回顾: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育。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应珍惜什么。 请将下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再据此写一篇不少8......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北京80中学高考语文状元老师-------李伟玉 加强阅读,厚积薄发 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多,知识变深、变广,再延续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够的,高中语文更强调......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大连八中语文组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高一语文的学习方法,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方面,语文的简单分类,第二个方面,语文学习的现状,第三方面,初高......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语文学法指导孙东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大家谈一谈高一语文学习的一些特点、要求和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学好语文,首先就是要喜欢她,对她有......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1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5篇)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