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量学实验教案2
实验十四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掌握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变形原因及其规律。
二、实验内容
1.水平位移观测 2.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
三、实验步骤
1.水平位移观测:即根据平面控制点测定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随时间而移动的测量工作。①设标:选一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大型工程建筑物(如大桥、高层建筑等),在其上按一定规律设置一组或几组观测标志。
②平面控制网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及场区实际情况,布设与之相适用的平面控制网。③观测:按设计方案定期对观测标志位置进行观测。
④观测成果整理:检核观测成果,计算水平位移、位移方向及倾斜度。
2、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通过观测布设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来推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①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选定观测点。
②水准点的布设:在建筑物基础压力和震动影响范围以外,选择土质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3个以上水准点。
③实施:用精密水准仪按设计的观测方案定期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相对高程,从而推求其下沉量。
④观测成果整理:检核观测成果,计算本次观测沉降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绘出各点时间—位移关系曲线、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判断倾斜、沉降趋势和规律,提出处理意见。
四、主要仪器
电子(数字)水准仪或精密光学水准仪、全站仪、精密水准尺或条码尺。
五、注意事项
1、变形观测要求观测精度高,因此应使用精密水准仪、精密全站仪(或精密经纬仪),采用精密测量方法。
2、为真实和及时反映建筑物的形变信息,必须按照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按时进行变形观测,不得补测和漏测。
3、观测中应尽量减少误差干扰,应做到定人、定仪器、定时间、定路线,以使各期观测条件基本相同。
4、观测成果应准确、可靠、完整。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二篇:测量学实验教案1
实验十三RTK GPS 碎部测量和施工放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RTK GPS放样原理,掌握放样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GPS基准站和流动站。
2.用流动站放样道路中线和其它放样工程点。
3.GPS碎部测量
三、实验步骤
1、根据测量任务,收集测区控制点资料,包括控制点坐标、等级、类型、中央子午线经纬度、坐标系统,控制点周围的地形和位置环境。
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选择在测区四周及中心均匀分布的、能有效地控制测区的几个(3个以上)已知控制点上,安置RTK GPS接收机,实时获得控制点的WGS-84坐标,实时求解测区坐标转换参数。
3、参考站的选定和建立:在已有控制点中,选择地势高、交通方便、天空较开阔、周围无高度角大于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点作为参考站。
4、野外作业:在参考站上安置GPS接收机,打开接收机,输入参考站的精确地方坐标和天线高,基准站GPS接收机连续接受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同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在通过与基准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转换为地方坐标,并在流动站的手持控制器上实时显示。若进行放样,则接受机还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并在流动站的手持控制器上实时显示移动方向,指导放样。
5、内业数据处理:由于RTK GPS实时得到了流动站的坐标,因此,内业工作主要是下载记录的实测坐标,显示坐标点位、轨迹,并对点位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及漫游等操作。
四、主要仪器
基准站:RTK GPS 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天线、电源、脚架
流动站:RTK GPS 接收机、GPS天线、数据接收电台、天线、电源、背包、手持控制器、对中杆
五、注意事项
1、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参考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等干扰源。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三篇:测量学实验教案4
实验十六
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掌握GPS的布网方法,外业观测、高程拟合方法和成果处理。
二、实验内容
1.GPS控制测量外业
2.内业基线解算、控制点坐标求算及精度评定。
三、实验步骤
1、布网:根据布网目的、控制网的应用范围、卫星状况、预期应达到的精度、仪器设备情况和交通装备设施等综合考虑,进行GPS的网形设计。再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地形情况,确定布网观测方案。
2、选点与建标:选择地面基础稳定、易于保存、方便安置接收设备,便于操作,视野开阔、交通方便,周围无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的地方,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
3、外业实施:按照技术设计时所拟定的观测计划进行外业观测,用GPS接收机采集来自GPS卫星的电磁波信号。
①天线安置:将GPS接收机天线精确地安置到标志中心的铅垂线上,精确整平。
②天线安置后,应在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要求两次量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取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
③观测:开机,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接受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定位和观测数据。④观测记录与测量手簿:观测记录由GPS接收机自动形成,并记录在存储介质上,其内容为: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相应的GPS时间等。测量手簿由观测人员在观测过程中填写,不得测后补记。手簿内容包括测站信息(如测站点号、观测时段号、近似坐标、天线高等)、天气状况、气象元素、观测人员等。
4.成果检核与数据处理:等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一般当天即将观测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解算GPS基线向量,基线向量的解算软件一般采用仪器厂家提供的软件。
当完成基线向量解算后,应对解算成果进行检核,常见的有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检测。根据规范要求的精度,剔除误差大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重测。
当进行了数据的检核后,即可将基线向量组网进行平差计算。最终得到各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坐标。
⑤精度评定:对坐标值的精度进行评定。
四、主要仪器
GPS接收机、计算机
五、注意事项
1、在选定GPS点位时,应保证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小于15。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应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应大于200m。
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4、选点建标后,应绘制点之记、测站环视图和GPS网图、作为提交的选点技术资料。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四篇:测量学实验教10
实习八
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导线测量工作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2、掌握全站仪坐标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功能测量一个任意三角形的各角点坐标。
三、实验步骤简要
1.在实验区域内选取A、B、C、D四点,A、D通视,A、B、C相互通视,如图2-13-1组成三角形,假设AD为已知方位边,A为已知点。
图2-13-1
2.在A点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输入测站坐标、高程、仪器高。后视D点,设置后视已知方位角。
3.依次观测C点、B点,输入各反光镜高,测量并记录其三维坐标及AB方位角。4.搬站至B点,以B为测站,以A为后视,观测C点,记录其三维坐标,注意各边高差应取对向观测高差的平均值,以消除球气差的影响。
5.搬站至C点,以C为测站,以B为后视,观测A点,记录其三维坐标。6.计算坐标闭合差,评定导线精度。
四、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1套、对中架2副、棱镜2个、花杆1根、记录板1块
五、注意事项
1.边长较短时,应特别注意严格对中。2.瞄准目标一定要精确。
3.注意目标高和仪器高的量取和输入。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五篇:测量学实习日记2
实习日记3
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天空依然下着小雨。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踏勘选点。在前一天晚上,我们用百度地图的测距功能在学校的地图上大致圈出了我们要测量的范围,并初步选定了闭合导线的路线。因为学校的院墙有一个角是斜的,所以我们测得正方形有一个角就在学校外面。为了方便测量,我们决定先在学校内部做一个闭合导线,然后从其中的一个点从学校的旁门向外引一条支导线,以完成校外部分的测量。选取控制点有一些要求,比如两点间的距离要适中,大概八十米左右较为合适,所选的控制点要同时良好,以方便以后的碎部测量,并且选点一般要选在路边,选择土石较为坚固的地点,避开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后,我们开始沿着事先选定的路线进行实地选点。我们做外业时虽然不再下雨,但地面还是比较湿,用油漆画的点不是很牢固。我们决定先实地大概选点后,等到天晴再画点。在具体的选点过程中,还是出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有些在点分布较密集,有些有相距较远,或路中有延伸出的小胡同需要加点,人流量大等。大约用了一个小时我们绕着闭合导线走了一圈,初步选定了十个控制点。然后回到寝室取出仪器,在外面假设了两个点进行了实地的测角测距练习,晚些时候我们回到寝室,又在一起学习了全站仪的说明书。明从网上找了几个有关闭合导线测量的视频进行了学习。基本准备好后,大家做到了心中有数。就等待天完全放晴,进行主点导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