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比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7: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线段的比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线段的比教学设计》。

第一篇:线段的比教学设计

4.1《线段的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比例线段的概念.2.熟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证明和运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变化的鱼来推导成比例线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情感与能力:认识变化的鱼,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你还记得八年级上册中“变化的鱼”吗?如果将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那么用线段连接这些点所围成的图形的边长如何变化?

下图(1)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O,A,B,C,D,B,E,O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2)中的鱼是将(1)中鱼上每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的。

(1)线段CD与HL,OA与OF,BE与GM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线段CD与HL的比,OA与OF的比,BE与GM的比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3)在图(2)中,你还能找到比相等的其他线段吗?

[学生解决](1)CD=2,HL=4,OA=425241,OF=10282241 BE=12225,GM=224225(2)CD21OA411BE51,2,.HL42OF412GM252

所以,CDOABE1.HLOFGM2(3)其他比相等的线段还有

OEABBCBD1.OMFGGHGL

2二、概念讲解:

1.由上面的探究过程给出“比例线段”的定义: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ac,那么这四bd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proportional segments).2.比例的基本性质

回顾小学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四个数满足

ac吗? bdac【学生自主探究】若,则有ad=bc.bdac,那么ad=bc吗?bd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因为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bd,得ad=bc,同理可知 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ac.bd3.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间的关系.若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线段的比有顺序性,四条线段成比例也有顺序性.如比例,而不是线段a、c、b、d成比例.4.例题

ac是线段a、b、c、d成bd

图4-5

acabcd和;=3,求

bdbdacabcd(2)如果=k(k为常数),那么成立吗?为什么? bdbdac解:(1)由=3,得a=3b,c=3d.bdab3bbcd3dd∴=4

=4 bbddabcd(2)成立.bd(1)如图,已知

ac=k,得a=bk,c=dk.bdabbkbcddkd∴=k+1,=k+1.bbddabcd∴.(合比性质)bd∵有5.想一想

acabcd成立吗?为什么? ,那么bdbdaceacea成立吗?为什么?(2)如果,那么bdfbdfb(1)如果acabcd成立吗?为什么.,那么bdbdacmacma(4)如果=„=(b+d+„+n≠0),那么成立吗?为

bdnbbdn(3)如果什么.acabcd.,那么bdbdacac∵

∴1-1 bdbdabcd∴.bdaceacea(2)如果,那么bdfbdfbace设=k bdf解:(1)如果∴a=bk,c=dk,e=fk ∴acebkdkfkk(bdf)ak

bdfbdfbdfbacabcd ,那么bdbdacac∵

∴1+1 bdbdabcd∴ bdabcd由(1)得

bdabcd∴.bdacm(4)如果=„=(b+d+„+n≠0)

bdnacma那么

(等比性质)

bdnb(3)如果

设acm=„==k bdnacmbkdknkk(bdm)ak.bdnbdnbdnb∴a=bk,c=dk,„,m=nk ∴

三、课堂练习

acabcdabcd和, =成立吗? =3,求bdbdbdaceace2.已知==2,求(b+d+f≠0)

bdffbd1.已知

四、课时小结

1.熟记成比例线段的定义.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五、活动与探究

ace==2(b+d+f≠0)bdfaceacea2c3ea5e求:(1);(2);(3);(4).bdfbdfb2d3fb5f1.已知:2.已知a∶b∶c=4∶3∶2,且a+3b-3c=14.(1)求a,b,c

(2)求4a-3b+c的值.六、课后作业

第二篇:线段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

(3)

(4)

(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第三篇: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比例线段

【学习内容】

1、比例及其性质。

2、两条线段的比,比例线段。

3、黄金分割。

【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及其性质,黄金分割。

难点:比例性质的运用。

【知识讲解】

一、复习与巩固比例有关内容。

1、四个数a,b,c,d成比例定义,比例的项,内、外项的含义。

(1)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记作:b,c,d均不为0)。

(2)“比”——两数相除叫两数的比,记作:(a∶b),在此a是比的前项,b是比的后项。

(3)中各部分名称

(a∶b=c∶d),称作:a,b,c,d成比例(其中a,①a,d叫比例的外项

②b,c叫比例的内项

③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a,b,c顺序不准乱动)

(4)比例中项

若a∶b=b∶c,则b叫a,c的比例中项。

如:在比例式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学过“比例的外项乘积等内项的乘积”,故

可推出a·d=b·c。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

两边同乘bd得到a·d=b·c;

中,c是线段3a、m、m的第四比例项。m是线段3a、c的比例中项。

理解,因为a,b,c,d均不为0,用等式性质(去分母法)将反之,将ad=bc同除以bd可得

。因此,我们得到如下的比例基本性质:

”的意义是由左边可推出右边,且由右边也可推出左边,称为等价符号。

b2=ac这两个式子均表示b是a,c的比例中项。

不同的比例式:

如:

其实,由ad=bc还可得到另七个与 1、二、线段的比,比例线段

1、线段的比 :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如:(1)若a,b为两条线段,且a=5cm,b=10cm。它们的比:a∶b=5cm∶10cm=0.5。

(2)若c,d为两条线段,且①c=5cm,d=100mm。求c∶d;②c=0.05m,d=0.1m,求c∶d。

①d=100mm=10cm,故c∶d=0.5 ②c∶d=0.05m∶0.1m=0.5

注意:1)、a,b代表两条线段,a∶b=k,a是b的k倍;(一般a∶b≠b∶a,只有当k=1时,a∶b=b∶a)

2)、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必须统一单位;

3)、两条线段的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4)、两条线段的比总是正数(因为线段长为正数);

2、比例线段

(1)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概念的理解

①必须是四条线段才能成比例,并且有顺序。若若a,b,c,d成比例,则有

②在;若,则叫a,b,c,d成比例;反之,这些是比例的变形。比例变形是否正确只需把比例式化为等积式,看与原式所得的等积式是否相同即可,相同说明正确,反之,比例变形就是错误的。,则叫c,d,a,b成比例。

中,b是c,d,a的第四比例项。中,d是a,b,c的第四比例项,而在③在线段a,b,c中,若b2=ac,则b是a,c的比例中项。

在线段a,b,c,x中,若x=,则x是a,b,c的第四比例项。

由此可见前面所学的比例性质均可用于成比例线段中。

④又如四条线段m=1cm,n=3cm,p=4cm,q=12cm,可以发现p,q成比例,不能说明m,p,q,n成比例,因为m,p,q,n成比例,则有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成比例线段

将所给的四条线段长度按大小顺序排列,如:a>b>c>d,若最长(a)和最短(d)两条线段之积ad与另两条线b、c之积bc相等,则说明 线段a,b,c,d 成比例。

三、比例的另外两条重要性质,这说明 m,n。

1、合比性质

如果

因为:

2、等比性质,那么,∴,∴

如果=……=(b+d+……+n≠0),那么

因为:设,则有a=bk,c=dk,……,m=nk

四、黄金分割

1、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AC2=AB·BC),C点为黄金分割点。

说明:

①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②这种分割之所以被人们称为黄金分割,是因为黄金分割存在美学规律和具有实用价值。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1571—1630)把这种分割称为“神圣的比例”,说它是几何中的瑰宝,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课外的阅读材料,体会一下黄金分割中所蕴含的美学。

2、黄金分割的求法

①代数求法: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分析:设C点为所求作的黄金分割点,则AC2=AB·CB,设,AB=,AC=x,那么 CB=-x,由AC2=AB·CB,得:x2=·(-x)

整理后,得:x2+x-=0

根据求根公式,得:x=

∴(不合题意,舍去)

即 AC=AB≈0.618AB

则C点可作。

②黄金分割的几何求法(尺规法):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作法:如图:

(1)过B点作BD⊥AB,使BD=AB。

(2)连结AD,在AD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

则点C就是所求的黄金分割点。

证明:∵AC=AE=AD-AB

而AD=

∴AC=

∴C点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例2:已知,线段a=cm,b=4cm,c=cm,求a,b,c的第四比例项。

解:设a,b,c的第四比例项为xcm,根据比例的定义得:,∴a,b,c的第四比例项为cm。

例3 :已知,a=2.4cm,c=5.4cm,求a和c的比例中项b。

解:依题意得:b2=ac=2.4×5.4=12.96

∴b=±3.6

∵b为线段

∴b>0

∴b=3.6cm。

例4 :已知,线段a=1,b=,c=,求证:线段b是线段a,c的比例中项。

证明:∵ac=1×,b2=

∴b2=ac

∴线段b是线段a,c的比例中项。

例5 :若3x=4y,求。

解:∵3x=4y

同理,甡合比怇质徖:

∵x=49

∴も

侊:巒知$。

①当b+d(f≠0斶,求的倸。

␡当b-2d*3f≠0时,求的值。

解:①∕错误!

且b+d)f≠

∴由等比性质得:

⑁∵

且b-2d+3f∀

∔错误!??。

例7:在相同时创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妀果一古塔在地面上的弱镽为50籓,同斶,高为1.米的测竿的影长为2.5籲,那么古塔的高是多少米?

分析:“圈相同时刺的物骘丆影长成比例” 的含义,昧指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与它们的对应影长成比例。

解:设,古塔的高ะx米(核据题意徖:

∴2.5p=1*5䃗50(比例的基本性质)

∰x-30(米)

答:古塔高丸 30 籣。

例8:如图,AD=15,AB=40,AC=2, 求:AE。

错误!

分析:由条件中给出AD,AB,AC,最她能利用比侊的性质将DB,EC 轨化为题中已知条件AB(AC。

解:∵

∴AE=

=10.5(cm)。

(合比性质)

例9:已知,线段AB,求作AB的黄金分割点。

解:①可用代数求法,不妨设黄金分割点为C,求出AC≈0.618AB,则点C可作。

②可用几何尺规作图法(见知识讲解中黄金分割的求法)。

③若不限尺规作图,用量角器可作以线段AB为一腰,顶点为∠A=36°的等腰ΔABC,然后作 ∠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D,则点D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

【巩固练习】

1、从下列式子中求x∶y。

①(x + y)∶ y = 8 ∶ 3

②(x-y)∶y=1∶2

2、已知:

3、已知:

4、已知:如图,BF 的长。,AB=8cm,AD=2cm,BC=7.2cm,E为BC中点。求:EF,x+y-z=6。求x,y,z。求:(a+b+c)∶b。

5、已知,线段a=2,且线段a,b的比例中项为

。求:线段b。

6、已知,点P在线段AB上,且AP∶PB=2∶5。求AB∶PB,AP∶AB。

7、ΔABC和ΔA′B′C′中,的周长。

8、已知,如图。求证:(1)

(2),且ΔA′B′C′的周长为50cm。求:Δ ABC

【巩固练习答案与提示】

1、①

②2、3、x=9,y=12,z=15

4、提示:

BF=3.6+1.2=4.8(cm)

5、b=5

6、∵ ∴ ∴

∴,7、ΔABC周长为30cm。

8、提示:①

由①,(比例基本性质)

第四篇:《直线、线段》教学设计

《直线、线段》教学设计

南坑中心小学

张桂华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绳子

二、教学课题:直线和线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方法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示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的一角的简笔画,组织学生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方法。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一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面,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一株花为例,请学生给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变大,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生的指点,线跳入相应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二)引导探索

1、认识直线:

(1)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示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问: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它这样(用手把线拉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毛线一点一点拉长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老师一个人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老师拉一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儿?”从中引出直线的一个特征:无限延长

(板书:无限延长),那它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2)画直线:既然直线那么长,我们能把它全部画下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画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试着画一条直线。

(3)学生汇报交流画直线的工具、方法。教师总结。(4)判断直线(课件出示):请你认真观察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5)在生活中你见过直线吗?

2、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物体的边是直的,但它有端点,那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浦大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照片(有的说是线段,那么板书:线段。如果没有人回答,那么教师说)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板书:线段)。教师画一条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线段和直线比较有什么相同点?(直)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得出线段的特点: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3、量线段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

(1)请你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少长?先别忙着量,你先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长,把它写在旁边。(教师请几位小朋友说估计的长度)那么它到底是几厘米呢?我们就动手量一量吧。

(2)请一位学生到上面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教师:老师这儿有一把断尺(实物投影)要量数学书,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师总结:你觉得哪种量法比较快?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遇见了实际问题:如尺子断了,我们也可以用其它刻度来量。

(3)量桌子的长度。

4、画线段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线段,那么你能画线段吗?(1)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画好后同桌之间相互量一量。(2)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画一条长3厘米6毫米的线段。(实物投影校对)(三)应用提高

1、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2、(课件出示)判断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判断哪条是线段?哪条不是线段?(为什么)

3、书本练习:用直尺在两点间画一条线段。

4、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见课件)(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五)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直线、线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的内容。我听过很多关于“直线、线段”的公开课。也看过为数不少的这方面的教案,教师都是按直线——线段的教学过程来展开教学的。也有很多教师用自己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上了一堂堂成功的“直线、线段”。这对于我来说是有着极大压力的。既不能照搬照抄,又希望上出新意,上出特色。于是,我仔细地分析了一下:我想,无论成功与否,至少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就当是一种尝试吧!所以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直线的教学上,通过实践感知,操作体验,深入理解直线的特点,从而在理解基直线础上认识线段,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因此,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直线,体验直线的特征:直的和不可度量的。

2、通过观察,认识线段,明确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且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符合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再由表象到抽象这一认识规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学生积极地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机会较多,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展示,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桌子上放着的毛线,毛线是怎样的? 师:怎样可以把它变直?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师:用手捏住了毛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于线段的知识。(课题:认识线段)师:线段可以用

来表示。(板书,线段)

师:这样拉出的线,于原来放在桌子上的线有什么不同?(直直的)对把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所以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好再请同学们用毛线拉出一条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短竖线来表示端点。师: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小朋友指一指两个端点。

师:那学到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呢?

老师这儿有两句线段的儿歌送给大家,(出示儿歌:小小线段直又直,一头一尾两端点。)

师:小朋友看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不行,因为是弯的)师: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斜着 可以)师:现在哪里可以看成线段?(手往里收回些)2.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师:认识了线段,看下面那些是线段,用手势表示。(P49想想做做第一题)。

补充: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虽然线段的方向、长短、颜色改变了,但是只要符合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直的,有2个端点,那这个图形就是线段。3.找线段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牙膏盒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指一指你带来的物体上的线段。师: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师: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师:刚才我们在物体上找线段,下面我们在图形中找线段,来看这些图形你认识吗?他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请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学生回答,是什么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指一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同学们在图形里,它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线段的端点虽然没有标出来,但是它是存在的。

师: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那六边形想想是有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围成。

师:现在老师要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看什么呀?(房子)

现在请你数一数这个小房子图形上一共有几条线段。(为什么是6条,合成了一条)

小房子变化成5条线段,变化成3条线段。

4、折线段

师:我们不仅可以在物体上找到线段,在图形中发现线段,我们还可以用纸折出线段,小朋友们你想试试吗?拿出一张彩色的纸。老师把它对折。然后展开,看见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那端点在哪里?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

师:你能折出比它短的折痕吗?

师:通过刚才的折纸活动,你有没有发现了线段有长友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5.画线段

师:刚才我们在物体、图形上找线段,用纸折线段,我们还可以用笔画线段,想不想学。

老师先画,左手拿尺,放平,压紧,右手握笔,沿边,轻画。两个端点别忘记。

师:大家来说说看,画线段是要注意什么? 师:拿出作业纸,把线段画在上面。

展示同学画的线段。

师:如果你的同桌画的是正确的,请你帮他画个小五角星。

师:如果我们需要一条线段时,但是却没有尺子,你有办法画出一条线段吗?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快乐的学习,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师:调皮的点点小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向我们发起挑战,接受吗?

1、想想做做3 链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一条)

3、想想做做4 三个点,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师:只要是两点,它们之间就能连成一条线段,画出的是三角形。

4、想想做做5 四个点,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师:刚才你们大部分同学都只画了四条线段,漏画了两条线段,那又没有好办法不漏画呢?我有个好办法,想不想听?

我们可以先看A点,A点可以和B点连,A点还可以和C点连。接下来我们考虑B点,C点

我们还可以从B点开始连,像这样有序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的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我们知道了线段有长有段,这二条很容易看出谁长谁短,这两条不容易看出的。我们可以有一种方法就是度量,下一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

下载线段的比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线段的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纪小,抽象逻......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知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 2、会用字母正确地表示线段、直线和射线。 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杨洁琼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59页例题和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二年级甲班 黄桂颖(第十周)11月2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48-49页及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第6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课时四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并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