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脚印 教案

时间:2019-05-15 07: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脚印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脚印 教案》。

第一篇:4脚印 教案

《脚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典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那浪漫略近颓废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本文的表现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背诵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

导语:思乡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所偏爱的题材,而那些传诵千古的美文,无一不是匠心独具,令人拍案。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是这样一篇视角独特,构思巧妙,联想新奇,同时又充满浪漫情怀的佳作。

板书:脚印 王鼎钧

二、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中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对比一下余光中和王鼎钧写作风格的不同。

要求:

1、把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标好;

2、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字词:扛鼎 颓废 坍塌 攒动 不愠不火

教师总结:中国著名女作家蒋子丹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浪漫的鬼魂》,这是她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所写的读后感,我给大家读一下。“这是一个辛劳的鬼魂,它也许来自北极光照耀的寒冷地带,穿越中原密实的青纱帐和江南水泊桅帆织出的网,从都市的霓虹灯影里夺路而来,走过了太多的路,拣回了太多的脚印,也负载了太多的眷恋和愁思。在天涯海角的椰树梢上,它踌躇不前,生前的路或许已经到了尽头,末日之旅也到了尽头。这是一个富有的鬼魂,它的路也长,脚印也多,所以眷恋多多愁也多多。我又想,它将要离去了,去喝孟婆的茶,用这满筐满篓的脚印作茶钱,买来忘却的轻松。”

三、根据文章描写的对象,划分文章的层次

提示:讲述鬼魂拣脚印的故事是哪些自然段2-7 第一部分:1 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第二部分:2-7 捡脚印的传说引发我借时光倒流,重返往昔岁月的期盼

第三部分:8-10 高楼的故事触动我对于故乡的思念,引发我重返故乡的幻梦。

四、研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1、本文中心是抒发思乡之情,为什么题目定为“脚.的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课文中有一段围绕两者进行了陈述,你找到了吗?)

课文第6段,“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与“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等句,巧妙地将捡拾脚印同思乡联系起来。

对于一个远离家乡,又难以重返故土的游子来说,归乡的愿望只有像传说的那样,借助捡拾脚印来完成。因此,以“脚印”为题来写思乡之情,不仅新颖别致,而且饱含作者对于生还故乡无望的哀痛。

2、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美的文章需要反复朗读,反复玩味,才能品出真滋味。下边就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去朗读。

(1).如何理解“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一句的含义?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利益,而乡愁是“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是无利益可言的,因此它不是经济学。作者运用这一奇特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美学的定义: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你认为“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是怎样的温柔? 以“像感冒一样”这个出人意料的描摹,强调了自己的乡愁的“浪漫而略近颓废”的状态——不强烈但是时间较长,发自全身心。

(3).从全文的内容与结构看,本段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全文中起到总领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讨交流

1、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捡脚印的传说引发我哪些回忆、疑惑与联想? 作者回顾自己色彩绚丽的青春岁月;而这个传说跟别的传说的矛盾冲突又使他产生了疑惑;进而又展开大胆的想象,除了捡拾自己的脚印,还可以捡拾他人的脚印,甚至是其他旧迹。

(2).除了要捡拾脚印,作者还要捡回哪些东西?为什么? 除了要捡拾脚印,作者还要捡回当年的歌声与泪水,因为它们记录了自己的过去,更因为它们与故乡紧密相连。

(3).文章第7段对于捡脚印过程的叙述, 与前两次的过程有哪些不同? 前面的“捡脚印旅行”围绕捡拾的地点、内容谈,这一次则从“旅行”的方式来谈,并以自己为例,突出它“使人再年轻一次 ”的可能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王鼎钧的《脚印》,先复习一下上一堂课的内容。

2、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1).第8段中“我感觉我是一个字……希望是一盘好菜”怎么理解? 这三个比喻,照应前面的“但是人有时追求感觉,忘记事实”,即忘记自己真实的年龄,忘记人生原本是不可逆转的这些事实,却任由感觉去进行捡拾脚印的逆向旅行。将一个年老游子,对于发现这一传说的惊喜,以及对于通过凭借这种旅行回到故乡,回到从前时光的期盼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2).第8段中“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至段尾的内容,是否应该与第9段调换一下? 不应该。第8段中“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至段尾的内容是对于人们一系列忘本行为的反思并批评,第9段的内容是那个乡间父老讲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从表现上看,将二者调换似乎文脉更清晰。但从行文效果看,那样会使得第10段中“落地变成了老翁”的想象显得突兀,而依其所引发的所有感慨也会显得生硬。

(3).第10段“这不是大解脱,大轻松,这是大割大舍大离大弃,也是大结束大开始”一句中,“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它既是“大结束”也是“大开始”?

“这”指回到故乡。“结束”的是背负诸多苦难的昨日之我,“开始”的是离弃所有苦难的今日之我,因此,回到故乡既是“大结束”,又是“大开始”。

(4).结尾处“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强调的是什么? 它突出了当所有幻梦实现时,作者那轻松、畅快的心情。

3、文章最后一部分关于高楼的故事与思乡、与脚印有何关系?结合文句,说说你的理解。

关于高楼的故事就是围绕旅客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展开,表现了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它与捡脚印的传说相连,为捡脚印旅行指明了目的地——故乡,最终揭示了主旨。

从文章结构看,关于高楼的故事既是捡脚印的传说的递进,又与文首“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相呼应。

三、归纳写作特点

1.精心选取神话传说与乡间故事。

2.运用的联想与想象,采取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

3.大量新奇的比喻与恰到好处的诗词、典故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奇幻色彩与文化内涵。

四、布置作业

第二篇:《金色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要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上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呢?

师:有没有人喜欢狐狸呢?(出示课件中狐狸的图片)学生 畅所欲言。

2、师:看来狐狸在人们心中口碑太差了,但学了今天这个故事后以后,也许你会改变对狐狸的看法。这个故事的题目叫《金色的脚印》(学生齐读)。(板书课题)

3、质疑: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金色”下面加着重号,课题后面加问号)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有哪几个角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简单交流。(板书)

2、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边读边想:(课件出示)⑴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并在相关的自然段前面打上☆。

⑵正太郎为狐狸做了哪些事?并在相关的段落前面打上△。⑶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狐狸们是怎么做的?并用“~~”划出来。

3、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相机板书)

三、交流感悟,理解课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为了救小狐狸,老狐狸想尽了办法,请再次读读打了☆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课件出示)学生畅所欲言。

2、师: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课件出示)

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恩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露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总结课文,理解题意

1、在正太郎的帮助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结局,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齐读。(课件出示)

2、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明白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后师点拨:“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这样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因此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

3、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师:学习之后,你喜欢这篇课文中的狐狸吗?为什吗?学生畅所欲言。

5、总结:故事的结局是美丽的,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如果能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美丽!

6、播放课件,学生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课外小练笔: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六、板书设计:

24、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

老狐狸

爱 正太郎

(人与动物 信任、互助、和谐)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大兆街道章曲小学 执教者:刘小花

第三篇:脚印-教学教案

脚印(课文)教学目标

1学会“看、里”两个生字,正确认读“雪地、脚印、梅花、竹叶、看、画、留下了”7个词语。2知道狗的脚印像梅花,鸡的脚印像竹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内在美和童趣,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内在美。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直接揭题

1(点击课件,出示课题,边点边说。)这是什么? 2我请一个同学来念念看。指名念。

3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自己的脚印?在哪里看到过? 4你留下的脚印像什么?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好吗? 2教师范读。教师随机提问: 1)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2)小狗对小鸡怎么说? 3)(出示“梅花”。)这就是梅花。你看,多漂亮的梅花呀!3小狗是什么时候学会画梅花的?(出示“小狗”。)其实这梅

花就是小狗的脚印。

4小狗画的3多好啊!咱们再来说说小狗的话。“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指名说一说。

5这么可爱的小狗,这么能干。我还想念一次,好不好?

(学生评一评。)

6(出示课文第一部分)你们念念看!

指名读。自由读。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

1打开课本,咱们念念课文里的话。(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2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可以

讨论讨论。)

3拿出笔,找出不同的地方。

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读读这些词语。5(出示课文第二部分)看这大屏幕读一读。小鸡对小

狗说:“。” 6(出示“小鸡”、“竹叶”图)。这就是竹叶,这“竹叶”

其实是()。齐读课文第二部分。(综合训练读)1我请最开心的小狗上来,我当小鸡。其他同学看一看,听听,小狗小鸡当得像不像!2师(小鸡):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

生(小狗)说:

(多指几位学生来说一说。)3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师读其他的。5出示全文。

1)看大屏幕读一读。2)带头饰表演。(及时评价)3)眼睛看大屏幕读,不指读。三扩展训练

1小狗、小鸡在雪地里跑啊,唱啊,画下了许多许多美丽的 梅花,漂亮的竹叶,它们玩得多开心啊!许多的小动物看见

了,也跑到雪地里来了。2你说,有哪些小动物呢?

3(点击课件,出示“小鸭”的脚印。)你看,这是谁的脚印? 4小鸭的脚印像什么呀?(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5小鸭也会画画,心里也非常高兴,小鸭对小狗怎么说? 6你也来自己编一编课文。

7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学会了课文,还自己学着编了课文,真了不起!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吧!8齐读课文。四词语教学

1咱们的同学,课文学得很不错。我们来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吧。

(出示词语)

雪地 脚印 梅花 竹叶 画 留下 看 2多种形式读词语。

3小组内读词语。最后教师检查。五教写生字

1(出示生字)先认读,再书空。2理解“看”字。(比较“手”和“ ”)3看老师写,边说边写。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第四篇: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设计:重庆市高新区石新路小学 白瑞 评析: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小学 罗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2.汇报初读情况。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3)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评:有学生自己为学习拟订的自学提纲,也有老师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出的学习要求,学生的主体体现充分,教师的参与、引导作用也体现出来。]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评:课文浅显易懂,此环节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但对课题深刻含义的理解需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海豚奥利纳;海龟救人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小狮子爱尔沙;昆索泼的猴子学校„„)2. 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评: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板书:

* 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奶 桩 回 喂 木 放 要 咬

老狐狸 送食 正太郎

(聪明、善良)搭救(善良)

[评与思:整篇教学设计以自学探究为主线,通过自拟提纲,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后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思维的相互启发,朗读的相互感染,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呈现百花盛开之势。所以,老师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 2006-10-24??人教网 关闭 打印

推荐给朋友 大??中??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月光曲》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点:

⑴ 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德育渗透点:

⑴ 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⑵ 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2、难点、疑点:

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解决办法: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设计:

⑴ 搜集、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

⑵ 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

⑶ 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⑷ 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⑴ 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⑶ 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①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② 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⑴ 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⑵ 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⑶ “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⑷ 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⑴ 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⑵ 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第五篇: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体会老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3、激发学生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传奇故事《金色的脚印》。二,速读课文,引导自学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速读课文,小组交流: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正太郎为狐狸一家做了哪些事?

三、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小组汇报交流,体会亲情。1,重点指导朗读、感悟以下几个地方:

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喂奶、做窝、咬木桩)

2,(课件出示句子)精读体会,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激发情感,体会老狐狸的爱

子情深。

3,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爱护和帮助。

四,想象表达,激发情感

学生想象老狐狸救正太郎时,老狐狸的呼唤和正太郎的心理活动。体会狐狸和正太郎日益亲近的感情。五,理解结尾、课题,升华主题

1,(课件出示狐狸一家回归密林图片)感情朗读。

结合课题,自由提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2,引导学生交流,————是金色的?

六、课外延伸,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狐狸回归自然的视频,体会和谐之美。七,交流学习收获 八,小结,感情升华

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下载4脚印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4脚印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正自学校:幸定梅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

    金色的脚印教案

    24 金色的脚印 金雷海联小学:吴晓燕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3、激发学生们要与动......

    金色的脚印教案

    24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3、激发学生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 2、 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说说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并体会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3、 初步了解小说的三要......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1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教学重点:狐狸的亲情,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体会老狐......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 读“连接语”,明确课文学习的任务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金色的脚印》(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这金色的脚印是谁留下......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太河中心小学 肖慧芳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能力目标: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