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定
Book7 Module 3 Literature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学设计
高二英语第四组汇报
组员:
1.双流棠湖中学 刘 鲜 2.双流棠湖中学 张燕君 3.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 李凌霄 4.大邑县实验中学 王香蓉 5.四川省蒲江县寿安中学 陈文霞 6.大邑县安仁中学 郑州宇 7.邛崃市平乐中学 熊锦莉 8.新津华润高级中学 毛 灵 9.新津华润高级中学 李 琼 10.大邑中学 苟新云
I.Ab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本模块以Literature为话题,介绍了著名英国古典文学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的片段,旨在通过这样的话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论小说中的人物及其情节,更多地了解作家的作品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学习能将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表演出来,让学生了解如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描写。通过本模块学习,学生要能对小说与文学有辩证的认识及学会鉴赏文学。
Reading and Vocabulary(1)部分通过阅读《雾都孤儿》中的一段标题为“Oliver Asks for More”片段,设计了以下的任务:1.学会对素材片段 进行概括,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能力;2.学习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培养学生学习生词的能力,解决了方法问题,同时设计一定的练习,巩固所学习的词汇;3.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为了让他们进一步理解该故事,更充分地参与到课堂,设计了角色扮演,和穿越到Oliver Twist 生活的时代,去体会和对比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为明天的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II.About the students:本教学设计为英语学科成绩在80---100左右的学生(基本就是我们几位组员所教学生的水平)而设计,他们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待进一步训练和提高。III.Teaching Goals: 1.To let Ss read the text for summarizing the plot and getting general information.2.To let Ss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important words :warden, appetite, pick out, nudge, misery, hang someone.3.To get Ss to find the important words used to describe the poor and the rich.4.To help Ss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figures of speech of the text.IV.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Key teaching points: 1.To get Ss to find the important words used to describe the poor and the rich.2.To help Ss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figures of speech of the text.V.Teaching Aids: PPT.& Computer VI.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Revision: word consolidation 1.Ask Ss to finish Activity 3 on page 32 to learn the new words.If they don’t know the meanings, they can refer to the dictionary.2.Ask Ss to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just learnt.John has just got out of prison.Now he is ___(1)____ to hunt for a job to ___(2)_____ his big family, but he has not been ___(3)______ for three months yet.Yesterday he was walking on the street when he was __nudged ______ by somebody, and the man ____(4)____ him by his arm.To his great ___(5)_____, it was one of his ____(6)______.They were so excited to meet each other at first, but a ___(7)_____ look appeared on John’s face at once when John heard that the man has been ___(8)____ by the government and is going to work abroad.Suggested Answers:(1)eager
(2)support
(3)employed(4)seized(5)astonishment(6)companions(7)desperate(8)rewarded 【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consolidate some new words out of NS which may cause some trouble while the students are reading the story.Step 2.Leading-in: play a video about Oliver Twist to enjoy and then discuss what happened in the film or show Ss several film posters of Oliver Twist and then ask them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bout it.【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arouse Ss’ interest in what they will learn, and help them understand it better.Step 3.Fast Reading
1.Scanning Ask Ss to look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nd choose the best summary in Activity 1 on page 30.【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train Ss’ability to use reading skills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grasp the passage/story as a whole,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 Ss’ ability to make a conclusion/summary.2.Get Ss to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Part I(para.____)Part II(para.____---para.____).Part III(para.____---para.____)【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lead the ss to grasp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 Ss’ ability to make a conclusion/summary.Step 4.Careful Reading
1.Ask S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Activity2 on page 32.【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train Ss’ ability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word in the context.2.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ask Ss to say what they know about the following things or characters.(1)The poor and hungry boys(2)the warden(3)the managers
For reference:(1)The poor boys each were allowed a bowl of soup no more.The bowls never needed washing.They sit staring at the pot with eager eyes.They became wild with hunger.The soup was served and disappeared down the boy’s throats…
(2)The warden was a fat, healthy man.He hit the boy on the head with the soup spoon.Then he seized Oliver’s arms and held him…
(3)When Mr Bumble told the managers…, the faces of everyone in the room showed great complete astonishment because Oliver asked for more.【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teach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a story.3.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1)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little boy Oliver Twist?
【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judge the author’s purpose or feelings or attitude in his/her works, whi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2)what’s the end of the story?
【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make a prediction in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Step 5.Role-playing.Ask the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story.【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 To let the students get a better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by acting out it.Meanwhile, to practice the students’ spoken English and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class.To help Ss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figures of speech of the text.Step 6.Suppose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back to the era of Oliver Twist, and become a Oliver Twist, what’s your feeling in comparison with your happy life today? 【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to lead the students to make a contrast between their happy life and Oliver Twist’s hard life to cherish what they have today and say thanks to their parents and our society and then work hard to make their future better and better.Step 7.Homework Ask S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fter class and analyze some difficul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first.If you have any points that you can’t understand, please underline them.【Purpose of teaching design】:to understand the story further and prepar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points next period!
Design of blackboad: Book7 Module 3 Literature Reading and vocabulary Plot: Charactors:
the warden: Oliver Twist:
the managers: Figures of speech: Inversion
第二篇:教案封面(定)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教 案
(200 —— 20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名称 系 任课专业 任课班级 教师姓名
第三篇:定教案交
《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江西省丰城二小 王丽琴
1教材分析:
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
2教材处理:
为了帮助学生胜利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找准并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中的蝴蝶、树叶、脸谱柔和贯穿于每个环节中,将蝴蝶设计成奖品发送给学生,也作为学生认识对称轴的学具。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准、画对称轴。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的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学生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够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本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4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观图激趣
二、自主探究。
三、强化练习。
四、拓展提升。
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最后将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对称的美,掀起本节课的高潮。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五、全课小结。
《对称图形》
一、教学内容: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 培养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的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尺子及各种对称的实物和图形。
学 具:彩纸、剪刀、尺子、铅笔。
课前准备:很高兴认识小朋友们,作个自我介绍吧!我是王老师,你呢?……老师一来到同学们的学校就深深被吸引了,学校很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引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蝴蝶,也吸引老师来这里上课。进你们教学楼门口,我发现门口是相称的,很规则,很美观!
五、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
1、师: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我想同学们都有过画画的经历,请看(点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认为?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什么区别? 师:你真善于观察!老师奖你一只美丽的蝴蝶。
师:第三幅图眼睛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耳朵也是一样的,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师:那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啊?
2.课件:出示几幅半个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他们很害羞,只露出了一半,猜猜她是谁(猜出一个,课件显示一个)
师:仔细观察,比比看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的两边是一样的。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师:像这样两边是一样的的现象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二)、自主探知
1、认识对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对称的现象有很多,小朋友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对称现象。生:黑板、课桌桌面、衣服、人„„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奖你一只美丽的蝴蝶作为奖励。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中灿烂的一颗明珠。像用纸剪的“喜”字、窗花、松树、蝴蝶等等。师:这些是老师剪的,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动手剪一剪?
师:那小组合作,先商量要剪什么,再交流说一说怎样剪就能剪出一个两边一样的图形,开始!(巡视指导,学生在商量怎样剪)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的想法都向同桌说了说,也有的小朋友感到困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法。(请看点课件)这就是老师所剪的对称图形,教师讲解过程。师:现在请小朋友动手剪一剪吧!(点音乐)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剪了,而且剪的还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剪好后汇报、交流、展示、归纳板书
2、认识对称轴
师:同学们,你们剪的对称图形形状可能都不一样,但有一个相同的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有一条折痕)对,画出来就是一条直直的虚线。(教师画对称轴)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对称轴)
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对称图形的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可见这条对称轴很重要。请同桌交换作品检查,并用笔和直尺画出对称轴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创造了美丽的对称图形,现在再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用你们的智慧的双眼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在小组内大声说一说。生:红领巾……
2、实物出示,辩一辩
3、做一做 师:老师做动作问:这是对称的吗?怎样才能变得对称?请你们摆一个对称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现象,请细心的你去留心,去发现,去感受。
1、辨一辨。(说明理由)
2、找一找。(深入研究)
3、猜一猜。(和开始前后呼应)
4、画一画。(同学们课后有兴趣的话,可能去研究一下26个字母,数字或我们学过的文字当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5、认一认。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汽车也越来越多,看清楚交通图标很重要啊,找找看,有你认识的吗?我们出行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哦!
(四)、拓展练习。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小朋友既认识了这么多对称图形,又能利用对称的特点来判断,看来对称的知识真有用。有人说是因为美,所以大自然选择了对称,而人类又利用对称的科学去创造美的生活,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图形的世界去感觉它的奇妙和美丽!
结束语:欣赏巍峨耸立的建筑,经典的戏曲脸谱,巧夺天工的剪纸,他们看起来是那么赏心悦目,美轮美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五彩斑谰,生活的丰富多彩,愿同学们用你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五)、全课总结
桂林之旅(欣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老师和两个同事结伴去了一趟广西桂林,自然也有了一次难忘的桂林之旅,当我置身于那清静的漓江上看桂林的山水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这哪里是桂林的山,桂林的水,这分明是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最完美的一幕……,同学们有没有从中感觉到对称图形的味道?
第四篇:雾凇教案定
雾凇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散文,语言清新明丽。全文条理清晰,共三个自然段,描绘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姿态,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课文记叙和描写兼顾,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有利于学生的积累。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仍然很模糊,因此本节课以此为重点展开,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较活跃,但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上仍然不够,部分学生自悟的能力较强,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课前我查找大量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的设计也再三斟酌,做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关键。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我根据课文的顺序,采用逐段衔接的方式讲解,从大量图片入手,让学生对雾凇有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总结特点;在讲解雾凇形成过程时,又放手让学生找关键词并作总结,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教会了他们方法;最后岑参的诗句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雾凇的“奇”与美。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雾凇》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雾凇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景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2、能仿照描写雾凇的方法,试着写一处雪景或者雾景。
3、通过图片、朗读、理解,感受雾凇景观之“奇”、“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仿照雾凇的写法,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教学准备:
搜集雾凇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时,走进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便是——雾凇奇观。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奇特的景象。出示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通过词语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过渡:是啊,多美的雾凇,课文又是如何描写它的美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有关句子。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2、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要想把这些词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好这三个词语?
3、你读的真美,回到句子中,你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么?试一试。
【散文教学仍需要借助语言的美来感悟,采用激励学生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朗读,喜欢美文,喜欢在课上大胆得表现自己。】
4、谁也能像他一样读的这么美
小结: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文明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观”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奇观中的“观”是什么意思呢?(景象)奇观在本文中是说(美丽罕见的景象)。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抓住字词的理解,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选择的方式更为适合,让课堂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让生更进一步学会质疑与动脑。】
5、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再次感受它的美。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雾凇能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不仅在乎它奇特的景象,还在于它奇特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书中的一句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这儿怎么没有呢?
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1)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的形成有哪些条件么?(严寒冬季、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学生自己找关键词,学会总结和归纳。】(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么?
【留给还未来得及总结的学生一些提问的机会,关注课堂上学生理解的程度,关照整体。】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划出相关句子: A、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正是我们这个时候,天气怎样?北方大地呢?用文中一个词语(三九严寒)(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9到27天,是最冷的时候)
【学习不止步于当前,教会学生前后联系,学会思考。】 B、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零摄氏度以下)而水库流出的水在4摄氏度,所以非但„„ C、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了,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把浓厚的雾气读出来? 一起来读读。D、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①再读这句话,想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划出有关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悄无声息的)“一层又一层”(雾气不断的,逐步结成。)
【品读词语,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不同词语的含义,让雾凇的形成过程烙印在学生的脑中。】
②这里的“镀”字换成“贴”好么?为什么?(不能体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过程)
【“学贵有疑”,在对关键字词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比阅读,能更深刻得理解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再读读这一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过程。
小结: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出示填空:最初_____ 逐渐————,最后————)【通过表时间的词语串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同时也学会归纳的方法。】 出示图片,引读。
总结: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呀!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了雾凇的美丽动人外,最后一段还用了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谁能找出来?(千姿百态)什么意思?能给它找个近义词么?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姿态万千的雾凇,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出示图片)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一说。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啊!
【理解“千姿百态”,出示雾凇不同姿态的图片,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在会说的同时也理解了词语。这样的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
2、假如你站在这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琼枝玉树,你会如何赞叹呢?
3、作者是如何赞美的呢?(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什么意思?(出示梨花的图片)谁能把这诗句美美的读出来?
【通过梨花和雾凇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感受诗人奇妙的笔触,理解诗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雾凇的美与奇。】
小结: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银装,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观,怎么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一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拓展延伸
作者的妙笔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奇特,我们也来试试写一写。选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书本(129)【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整合到课外,并向深度延伸。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语文积累,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板书设计: 凝结
水汽 ———— 雾凇(奇观)(过于饱和)遇冷
第五篇:石榴教案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重点学会“抽”、“仿”、“佛”三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本课的两个多音字“间”“剥”,体会本课出现的一个比喻句。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读准生字、新词,会写三个生字。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3.掌握本课的比喻句,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直接出示图片,提问:这是?学生(石榴)。你看成熟的石榴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多可爱啊!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要和它做朋友可得先把课题读好,讲解“榴”的读音:单独成字读第二声,在课题中读轻声。指读课前板书的课题,学生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挑战词语:仿佛、甚至、喜讯、抽出、扒开、肚皮、甜津津、石榴、成熟、玛瑙、驰名中外、郁郁葱葱、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咧开了嘴。
先带拼音读:自由读、开火车读(正确就跟读,不正确的举手帮帮他)、齐读。
过渡:去掉拼音你还认识他吗?去拼音小组读、齐读。过渡:同学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出示课件。
3.“闯关游戏”,挑战句子。图片上的三个石榴啊,石榴越大,背后的句子就越难,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挑战。
第一句: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lù)出了满满的子儿。重点强调露字的读音。(2加齐)
第二句: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请同学起来读(1),老师有个方法,能让你们读的和她一样好,断句(1加齐)。
这句话也很长,你能用刚才的断句方法试试吗?第三句: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bāo)开外皮,只见玛(mǎ)瑙(nǎo)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wēi)在一起,红白相间(jiàn),晶莹透亮。学生边度边出示断句,提示剥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度bao,再讲解多音字间。利用斑马的图片理解红白相间。
(三)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把刚才学的词语、句子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过渡:枣庄石榴可真诱人,看!他们把广告都打到新闻上啦!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读新闻: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少有。(驰名中外)如果你是枣庄人,你此时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喜爱)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读出骄傲、自豪、喜爱之情。过渡: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板书:夏天 开花)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一张石榴花远景的,一张近景的。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石榴花。(2至3个同学)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你最喜欢的或者你认为描写最生动的句子。学生可能会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讲解这个比喻句:先出示小喇叭和石榴花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他们很像,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仿佛),你能给仿佛换个词吗?(宛如、好像等),此时小喇叭在干吗呢?(鼓着劲儿在吹呢),你能比一比这个动作嘛吗?讲解鼓着劲儿——鼓着腮帮子,用力吹。这里体现出石榴花充满着生命力,充满着力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2加齐)。
4.这是在“近”处看石榴花,那远处看石榴花又是什么样的呢?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
谁能解释郁郁葱葱?(多、绿、密、亮)出示图片,石榴花又是怎样的呢?(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满)说明石榴花很多、很红。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石榴花的红和多。
过渡:这么美的石榴花也给古代大诗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拓展似火山榴映小山,火齐满枝烧夜月。
6.石榴花确实很惹人喜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段课文给我们带来的三个生字吧!
(六)教学生字
1.教学生字“抽”,“仿”“佛”你怎么记住它?观察特点,怎么占格,教师范写佛字、扩词、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两个。
(七)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由远及近的方法写出了石榴花的红、多,还通过春天、夏天,秋天的石榴树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八)作业布置 1.写一写今天学的三个生字,各一行。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从你的语言里感受石榴的美。
(六)板书设计石榴
春天
抽枝 长叶
夏天
开花
挂果
远——近